茶倒七分,是人生的一门哲学

发布时间 : 2019-12-23
倒生根普洱茶 捆成一捆的茶是什么茶 红茶是黑茶的一种吗

倒生根普洱茶。

以前不管是在酒桌上、还是在茶几上总能听到主人说“酒满茶浅”来劝酒和劝茶,但对这句话的含义却一直是半知不解。直到有一天,同一位精于茶道的朋友一同饮茶,听他边斟边说:“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时才恍然大悟,深得其中韵味所在。

所谓“茶七酒八”,是指主人给客人倒茶斟酒时,茶杯、酒杯满到七八分的程度。主若以茶待客,则以倒七分为敬,不宜过满。当然这有很多种说法,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WwW.cY316.COm

1、茶水倒七分满首先不至于烫着客人或洒到桌子及衣物上。

2、品茶需要一遍遍品,一壶茶要平均倒好几杯,所以不可能一杯倒得太多。

3、品茶时,不仅喝茶汤,还要看汤色、闻茶香,茶水太满品鉴起来不方便。

4、茶水倒得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一杯浅茶,在轻抿慢啜中方能悠悠地品出一番情谊来。

5、茶杯倒七分茶水,茶水的面距离杯口有一定空间,茶水的清沁芳香就不容易失散,在饮茶前,能闻到浓郁的茶香。

七分,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分寸上的把握。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茶倒七分满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为人做事一定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不可锋芒毕露,要谦和含蓄,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留一点点情意,留一点点余闲,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为人处事,“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要懂得为自己、为别人留有余地,明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

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地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我们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

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实为最佳。如果,如果我们肯给自己多一份宽松,在追名求利的空当儿抬头看一看蓝天白云,也回头望一望青山绿水,那么,我们的心便不会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已变得衰老坚硬,抱怨牢骚也不会纵横地写在脸上,而让我们失去了真诚的笑容。

小编推荐

喝茶为什么要倒七分满?


平常喝茶的时候,常听朋友说杯中茶要倒七分,一直不晓得什么意思。

后来才知道,所谓“茶倒七分”是指主人给客人斟茶时,茶杯满到七分的程度。茶主若以茶待客,则以倒七分为尊敬,不宜过满。正所谓“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为什么要倒七分呢?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酒满敬客,茶满欺客”之说,因为酒凉茶热,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安全:茶是热的,倒七分满首先端起来不至于烫着客人或茶汤洒到桌面及衣物上。

2、分量:一壶茶要平均分好几杯,在茶桌上人人平等,不可能一杯倒得太多,后续宾客无茶可喝。

3、品饮:品茶时喝茶汤,看汤色、闻茶香,茶水太满,不方便品鉴。

4、留香:七分茶水,茶水的面距离杯口有一定空间,茶水的芳香就不容易失散,方便在饮茶前,能闻到浓郁的茶香。

5、交情:茶水倒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是你知我,我知你,你我对坐不言,情谊在茶汤里。

6、尺度:七分,是一种做人做事尺度上的把握。做事掌握尺度,进退收放自如,沉着冷静;做人讲话留有余地,待人有宽恕之心,不让别人难堪。

所以茶倒七分,也是在提醒我们,在匆忙地生活中要给自己适当的留点空余时间,别让自己走的太累;留有缓冲,张弛有度,才能走的更远。或许,七分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圆满。

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

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后取下,沸水冲过,浓香沉郁。甚至有人将一袋茶隔夜系于稻花丛中,多么田园诗意。

和多数中国人一样,我也喝茶,但不精通。茶泡了,只知道颜色好不好,喝到嘴里味儿好不好,别的也说不上一二。

有一阵子倒是挑一种茶喝,和朋友两个人坐在那里,泡一大壶君山银针,茶叶一根根松针似地直立在水中,挤挤挨挨又有条不紊,人就不容易相处得这么亲密又有致。

也有例外,有时候两个人看茶也会看半天。我和朋友都不年轻了,又经历了一些事,话就少了许多。

茶香一层层沉淀下来,在暖暖的安静中我们只轻轻说:“喝茶。”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再见已难。

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你是我的知音,知音渐成绝响。只是我们还记得那个冷雨溟蒙的冬天,君天银针留在唇间的清香与握在手中的温暖。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是朋友的安慰,也是茶的缘分,强求不得。

情到深处人孤独。

一杯茶的寂寞,不管表面上有多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热闹,骨子里却一点一点凉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凉的。看尽一生风和月,寂寞的生命就有一份静美。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会有一丝甜的味道浮动。

现在,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杯冲泡过的茶或茶叶,坦然舒展在杯底。植、摘、焙、烹,历尽煎熬后,半杯残茶,且来浇花吧。我尽了我的本分,剩下的与我无关。

茶冷言尽。茶叶的青碧,茶树的葱茏,清茶的甘醇,都成了记忆。现在,谁还能再握一杯暖梦,重返枝头,做一枚鲜嫩的茶叶,在沸水中绽出最美的容颜?

真水无香,滋润人生最清白的日子。

喝茶是一门学问,倒茶也是一门学问


喝茶是一门学问,倒茶也是一门学问。

喝茶是件有讲究的事情,讲究的不仅仅是喝茶的方式,更讲究的是心。喝茶前,首先要保证茶具的清洁,当客人进屋后,要先让座,给客人备茶。

冲茶和倒茶之前,也一定要用开水把所有要用到的器具烫一遍,这样不只是讲究卫生的表现,也是对客人有礼貌,尊重客人的一种表现。

倒茶的时候,还要注意水量和水温。有些公司给客人倒茶的时候,一般选用一次性的纸杯,这虽然方便,但是少了很多喝茶的感觉,若是实在没办法,在倒茶的时候要注意给一次性的杯子套上茶托,以免茶水太烫,给客人造成不便。

给客人泡茶,茶叶要适当,茶叶的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少则茶味太淡,过多又太浓,而倒茶的时候就不宜倒太满,无论杯大杯小,都知道倒八分满即可,到太多,容易溢出,或是烫伤客人的手脚,造成宾主尴尬的局面。若是倒太少了,是不是又现得主人家太小气了呢?

喝茶倒茶都是有学问的,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若不学习,就很可能在喝茶中闹笑话。给客人端茶水,也是有端茶水的方法。

按照我国传统的待客之道,都是要双手给客人端茶的,很多年轻人不懂得这些规矩,经常就随手一端一递来草草了事,这可是有悖中国传统礼仪的。

端茶也不仅仅是用两只手端就可以了,对于不同构造的茶杯也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有耳的茶杯则是要一手抓耳一手托住杯底,然后再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装了茶以后,周身较烫,双手不好接近,这个时候可以拿个托盘,可不能用五指去捏杯沿,这样不仅不卫生,也是不礼貌的表现。

茶的冲泡是一门技术


喝茶虽易,冲泡却难。茶叶冲泡是门艺术,同样质量的茶叶,不同的水,不同质量的茶具与冲泡方法的不同都会影响茶的口味。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泡好茶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

在泡一种茶叶之前,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茶叶品种的特点,始能依其特性,给予最适当的滋润,以发挥最佳的茶质。各类茶叶深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甚而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与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略有差异,这就是茶能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掌握到各种茶叶的特性,而泡好该种茶,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既有饮用价值,又有品尝情趣,真令人有"茶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其次要掌握好茶叶用量。茶叶的用量,以能适应茶性及个人品茗的习惯而斟酌置入为原则。一般而言,所谓的标准量(即茶师品茶标准)是以三公克茶叶对一百五十毫升开水,冲泡五分钟为准,相当于个人品茗用的中型盖杯。不发酵的绿茶及全发酵的红茶,经发酵白茶以及花茶,习惯上使用盖杯品饮。半发酵的乌龙茶,使用紫砂茶壶,其用量:生茶置入壶的三分二的茶量;半熟茶置入茶壶二分一至三分二的茶量;熟茶置入茶壶三分一至二分一的茶量。

以上置茶量乃一般性标准,品茗时,则依个人习惯有如下原则供参考;

①习惯品浓茶者用量稍加,反之稍减;

②上选品质茶叶用量稍减;

③用茶量多,浸泡时间相对缩短,而增加冲泡次数。

水和茶的多少与茶叶与饮茶方式有关。通常名茶或高档茶的冲泡为五十比一,普通红、绿、白茶、花茶为七十五比一。红碎茶为五十比一。乌龙茶的冲泡用二十五比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