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用具,你备齐了吗?

发布时间 : 2020-01-08
花茶用具 关于茶道 泡绿茶用具

花茶用具。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道用具,你备齐了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道用具,你备齐了吗?”相关知识!

1.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cY316.COM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⑤茶刀:取、倒茶叶。

3.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它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cy316.com延伸阅读

日本茶道知识 日本茶道用具(一)


日本茶道知识 日本茶道用具(一)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的饮茶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upload_files/article/294/57_20110722200739_8znyx.jpg" width="468" height="600" border="0" title="日本茶道.jpg" />

日本茶道用具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拜见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物品。而院内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通常前者是作为,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使用的。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器具的种类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用具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怀石餐用具。

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罐。茶器、茶杓、盖置、建水。

怀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碗、向付、八寸、烤物钵、酒器。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茶巾、柄杓等。

十二种茶席用具


十二种茶席用具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作为孕育、盛载茶的器具,茶具是我们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形态和内涵都有了新发展,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味的茶汤,还有愉悦心神的效果。

煮水壶和火炉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玉书煨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茶壶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壶承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盖碗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茶盅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茶杯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杯托杯托,古称盏托。杯托之于杯子,一如淑女的鞋子与衣物的搭配:可以强势,一如靴子;可以隆重,一如水晶高跟鞋;可以低吟,一如僧侣鞋。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

茶则与茶匙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茶叶的外形,有的成球状,很紧结;有的成条索状,十分蓬松。球状的茶叶很容易置茶,条索状的茶叶就要准备比较大的竹茶则才好取用。

茶匙除了掏取茶渣,尚有通壶之用,随手截取春日发芽的嫩竹枝,稍加修整便可做出流线自然的茶匙,再枕以溪边随形的卵石,就是天然的茶匙与匙置了。也可选用纤细的香箸替代茶匙,可更自由地夹取渣叶。

茶罐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忌光害避暑湿,因而多选用密度高的瓷罐或内外施釉的陶瓮,金属容器则应避免油垢铁锈之气。

茶罐的材质丰富,常见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

茶盘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其选材广泛,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

水方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

一般来说,如果想把水方放置在茶席中,应该选用精致的小水方,如果需要用到稍大一点的水方,最好把它移到远离茶客的地方,比如茶炉的后面,放的地方不要太醒目,但还是要注意顺手好用的原则。而对于色彩的选择,宜与其他茶具的色泽、材质做整体的搭配。市面上常见的水方,大多以陶瓷的材质为主。若是茶席中已经有茶盘,则可以不使用水方,因为茶盘基本功能就可以承接多余的水,而茶渣另外清理即可。

洁方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当我们以高温泡茶,淋过壶之后,可以把茶壶放在洁方的上面,吸去壶底的热水,再出汤,淋壶的水就不会顺着壶身而下了。

虽然严格来说,从洁方的用途来看,不必专用也可以,甚至用抹布代替亦可,但这样似乎有违茶的雅洁品性。张潮《幽梦影》:观手中巾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茶会前,主客未曾照面,却依稀可以从方块之间一窥茶人的内在生命。

宋代饮茶方式与茶用具


宋代的茶具一改唐代的古朴典雅的特点,而是比较注重细节的修饰,以富丽堂皇为上。他们把茶具也作为了一种装饰品,使之成为了一种摆设。不仅用这些精美的茶具来喝茶,还将它摆放或收藏起来作为装饰增加美感。北宋的时候开始兴起一种茶具就是用金或者银做成的,有手柄,也有出水的出水嘴,就像我们现在所用的俗称吊子的这样一种器皿。之所以宋人们要改用这种既有手柄,又有出水嘴的茶具是因为当时的饮茶风气与习俗决定的。

因宋代饮茶方式已经由过去的煎茶转变为点茶,这促使饮茶越來越精致化,且对茶具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宋代宫廷盛行饮茶,促使饮茶在宋代的全面兴盛。这不仅体现在越来越精致的北苑贡茶,

宋代茶具与茶事相适应,五大名窑争奇斗艳,继唐代南青北白格局后出现了色彩缤纷的瓷艺世界。陶瓷器皿的用途远不止于茶事,而通过茶具倒可窥见陶瓷工艺之美的鳞爪。

因宋代茶品推崇白色为贵,为了黑白分明,所以能够衬托出汤花之美的黑釉茶盏最受宋人青睐,黑釉盏种类有很多,如兔毫盏、油滴釉碗、玳瑁盏等。

藏茶用具

宋人贮藏茶叶,通常是把茶放到茶瓿中复烘后,用箬笼或其它窗口收藏。蔡襄《茶录》曰: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瓿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当时人们认为箬叶与茶性质相近,不至影响茶味,且具有一定的防湿作用,故适合包茶。对于日常饮用之茶叶,宋代一般用木盒、陶罐盛茶,富贵人家则喜用银盒装茶。

碾茶用具

被唐人,宋人忽略的碗托,盏托,一般都是由与碗,盏同样质地的陶土烧制的。

但出土的建窑兔毫盏,油滴大碗都没有匹配的盏托,原因可能有二:

可能一:建窑盏坯较厚,直接端拿也不烫手;

可能二:是兔毫盏之类的建盏用的不是同样材料所制的次质盏托,而是像《茶具图赞》中的,漆雕秘阁一样,用的是榉木盏托。

罗茶用具

茶被碾成末关后,需过罗筛匀,宋与唐一样匀用罗。

但宋人对茶罗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因为宋代点茶要求茶末入汤轻泛,而罗细则茶浮,所以茶罗以绝细为佳。

生火煮水工具

1.唐代生火用具比较多,有风炉,灰承等

2.宋代基本上只有一种,茶灶或茶炉。

3.盛水而煮的器物,宋代茶书中只有一种,汤瓶。

实际中还有,水铫,茶铛,石鼎。

4.唐代茶经中只有(金复)一种,但诗文中还有铛,鼎,茶瓶,水铫等多种。

点饮用具

宋点茶用具两种:茶匙和茶筅。

北宋前期中期用茶匙,后期用茶筅。

茶匙

唐代茶具中就有长柄与短柄匙勺两种,长柄的是搅拌茶汤用的,短柄匙勺则是用双取茶末的则,也有专门取茶的荷。

蔡襄《茶录》: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茶筅

茶筅形状类似于细长的竹刷子,筅刷部分多用根粗梢细剖开的众多竹条。这样可以在以前茶匙击拂茶汤的之上同时对茶汤进行梳弄,使点茶的进程较受点茶者控制。

茶杯里的江湖,你看懂了吗?


想了解《茶杯里的江湖,你看懂了吗?》知识吗,丰富的《茶杯里的江湖,你看懂了吗?》内容等你来看!

闽南人待客,必须有茶。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喝茶也有喝茶的门道。如果你不懂规矩、不懂门道,那就是瞎混。

作为客人,你必须明白这些茶道规矩,进退才能从容。

古人说得明白:“七分茶八分酒。”倒酒倒八分,倒茶只能倒七分,不是我舍不得一点茶水,确实是因为尊敬你,怕你烫着,只倒七分,留了杯口不烫的位置,让你喝茶。

如果哪一位主人把茶杯斟满了请你喝茶,那多半是他并不是很欢迎你。

有时候,你上门造访某人,主人家已经有客人在了,如果你够格,主人是必定得重新换一包茶用来接待你的,“旧茶不待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果你是常客,你是主人的兄弟,那就可以忽略不论。

这年头,分秒都是可以折换成金钱的,所以,若找别人闲聊,千万别耽误了主人家的正事。有些人,很客气,又很有修养,他不告诉你他正忙着,让你自己泡茶,还一次次地添水,把茶喝到寡淡无味。这时候,你别还是木头一根,人家其实已经很不耐烦了:你快点走吧!

如果主人平时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有客人来,泡茶时,他不会长时间拿着手机低头刷屏,如果他一直这样做,你呀,就知趣点。

作为主人,有半生不熟的客上门,泡茶、喝茶,同样需要察言观色。

把茶喝得“咝啦”乱响的主,多半是“吃没吃相喝没喝相”的人,他不品茗,他只牛饮,如果你需要牛饮喝水的小弟帮你做事,这种人也许凑合,但绝对没办法培养他成为与你同等次的益友。

玻璃茶几都容易弄出声响,端茶杯放茶杯之间,每每弄出响亮的磕碰声,这样的人,粗鲁、不拘小节,最容易给你惹事的,就是这样的小弟。

有的人,在你倒茶或者他接茶的时候,会用食指中指轻扣桌面。很多人懂得这样做,但不懂什么意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种说法是,古时某人与皇帝一起品茗,这皇帝是个茶痴,坚持要自己倒茶,也帮臣下倒茶。做人臣的,受不起,皇帝每倒一杯,便要起立跪倒谢恩。这是喝茶呀,跪了起,起了跪,多麻烦,最后便以两指代两膝,表示下跪谢恩。

若是进你家门的客人,有此修为,那多半是谦谦君子,至少表面上为人厚道实诚,此种人,可以交也。

关于本文《茶杯里的江湖,你看懂了吗?》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你对韩国茶道知多少?


要说韩国最受欢迎的饮品是什么?相信大家会毫无疑问的答道是茶。韩国的茶道仪式早先是在1000多年前的韩国举行。现今韩国茶道仍被佛教僧侣及普通人当做是特殊场合的仪式!

韩国茶道仪式

韩国的茶道仪式与日本和中国的茶道仪式相似,但它们并不像日本的茶道仪式那样正式。韩国佛教徒僧侣花了很多时间冥想 - 思考他们的宗教和生活。他们用茶道帮助他们冥想。

普通人也认为茶道仪式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精神场合。他们说,茶是一种健康,愉快和刺激的饮料,充满了良好的品质。它可以减少孤独感,使你的心脏平静;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安慰。

韩国大多数城市都有茶室,甚至在韩国的小城镇也有,朋友们可以聚在一起喝茶。

今天许多韩国人仍然在重要场合举行茶道仪式,包括特殊的生日和纪念日。

韩国茶礼

从1392年至1910年,在韩国的宫殿定期举行茶道仪式。“Day Tea Rite”是一个常见的日间仪式,但“特别茶道仪式”专门用于特定场合,包括皇室婚礼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访问。

然而,有一个茶道,没有邀请国王。这是女王茶道。唯一的男嘉宾是皇太子,女王的长子。其他客人是女王的朋友,家人和女王的仆人。

对于韩国茶道,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吧!想要了解更多茶资讯,不妨关注小编,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

茶具的正确使用,你用对了吗?


我们在日常品茶时,对于茶具的选择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不仅要美观精致,而且要利于茶叶色、香、味的体现,这样一来也能为我们在日常品茶时增添不少情趣呢!

各种材料的茶具中,首推紫砂陶器。紫砂茶具是用一种含铁、硅量高的陶土(紫色为主,还有绿色、土黄的泥)烧制成的,不挂釉,透气性强,由于烧制温度、调配方法不同,呈现紫、绿、红、黄等。

宋代开始有产,明代大盛,清代又进一步发展。盛产于江苏宜兴、浙江长兴。

紫砂茶具的使用

紫砂茶具不仅保温性能好,传热慢,冬可焐暖,夏不烫手,而且其质地最能体现茶味茶香,壶壁的微孔不但能过滤掉一点茶的苦涩味,让茶变得更醇和可口,而且用久了吸足了茶香,再泡茶时会释放这些物质,从而使茶味愈加香醇可口。经常用来泡茶,紫砂的外表会逐渐莹润,发出玉般的光泽,但不可故意用硬布或各种油类去抹它,否则会产生不自然的“死光”,所谓养壶也要“由内而外”。

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以免香味串杂。新壶可用热水煮洗几次,再用茶水浸泡几次,让微孔张开吐出土腥味,称之为“开壶”。暂时不用的壶,需洗净晾干储藏。搁久不用的壶若有异味,也不能用清洁剂清洗,可以用开水多泡几回。每次用完,倒去茶叶,用清水洗净,外表水珠用干毛巾擦干晾干即可。

选用紫砂壶品茶以小为好,壶小“味不耽搁,香不涣散”。一般绿茶宜用大口低身壶,红茶、乌龙茶宜用小口高身壶,普洱可选用腹大中等大小的壶。

紫砂壶可泡任何一种茶,均能较好体现色香味,但不利观赏,有点“锦衣夜行”的味道。我们不妨用紫砂壶冲泡,斟入素瓷小杯品饮,这样色香味就能兼顾了。

瓷器茶具的使用

由于紫砂陶土原材料逐渐稀缺,泥优工好的紫砂茶具越来越贵,也越来越难得,其实日常使用瓷质茶具也非常不错。瓷茶具既能较好地体现茶味茶香,又能观赏汤色茶形,而且容易清洗,非常实用。瓷器用高岭土1200℃以上高温烧制,含铁量低于3%,以江西景德镇出产的最为着名。选用时以内壁白色者为佳。独饮时用茶杯、盖碗,数人同饮可壶泡杯饮,既方便节约,同时通过共饮一壶茶也表达了不分彼此的情谊。

这里特别要推荐一下瓷盖碗,它不仅可以独饮,还可以当做泡茶器皿,分杯和朋友共享。而它的盖、托、碗三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分别象征着“天、地、人”,用盖碗泡茶,象征着人在天地之间,寓意“天人合一”,可以说盖碗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茶具,也是用处最大的茶具。

建议初饮茶者可以首先备一个盖碗,再加几个品饮小杯,考究一点再添一个公道杯,那么基本可以应付所有种类的茶叶了。旧时民间常用的竹编藤编的食篮,正好可以装下这么一套茶具。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期,约三五好友,找一处山清水秀树木葱茏的幽静野外,喝茶聊天,“偷得浮生半日闲”,该是多么惬意啊。

玻璃茶具的使用

玻璃茶具传热快,易烫手,也不及陶瓷茶器雅致,好茶之人常不喜选用,但用它冲泡高级细嫩的芽茶却颇有观赏价值,透过透明的杯壁,但见杯中轻雾缥缈,芽叶上下沉浮,兰花朵朵,茶汤清绿,茶香沸扬。

其他材质茶具的使用

至于其他材质,如金银茶具,虽说富贵逼人,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茶叶的色香味,而且容易烫嘴,也不符合茶的清雅之性,不宜使用。玉石茶具的好处,见仁见智,不过也很少见。

列举了这么多茶具,并不是说每次都必须全部具备才能泡茶。

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在日常有条件的时候讲究一点,以增加雅趣,而条件不具备时,不妨“将就”一下。如果不管现实条件,过分追求茶具的精美齐全,得其形而轻其内涵,过分奢华,过于执着,均是有违茶道精神的。陆羽在《茶经》中,也写过在野外喝茶时如何简化茶具。日本茶道宗师千里休,在晚年也提倡返璞归真,茶器信手拈来,粗陶饭碗都可用。他认为关键在于你对茶器要抱有一种恭敬的态度。最珍贵的茶器应该是倾注了使用过的人的情感的茶器,值得珍惜。茶具在收藏家的手里和茶人的手里的价值并不完全一样,对茶人而言,利用茶具泡出尽可能美味让人感动的茶汤才是第一位的。所以能做到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泡好一杯茶来款待客人,所谓“朴实无华亦文雅”,这才是真正的茶人。

这一对梅兰竹菊图案的杯子和兰草花纹的盖碗,不算精致,也不是年代久远的古董,但因为它们是家里老一辈传下来的旧物,日常使用时,摩挲着杯碗,遥想着逝去的先人,心中格外亲切温馨,仿佛旧日时光重现,感觉无比美好!

对于茶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大家务必要做好掌握。最后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

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


想了解《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知识吗,丰富的《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内容等你来看!

茶道是指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茶道起源于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了茶道一词,但由于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影响,中国人不轻言道。在20世纪80年代前,茶道一词在我国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为其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内涵并无明确的界定,有时是指煮茶之道和饮茶之道,有时也指饮茶过程中所领悟之道。茶道传播到日本,被发挥到极致,但在日本,茶道的概念同样也不大确定,有时它指“具有深远的哲理”的精神层面,如归纳为“和、敬、清、寂”四规,有时又指具体的操作方法,如“煎茶道”“末茶道”等,这里的茶道就是指泡茶方法等技术层面。

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阐释茶道即是理解和把握茶文化。茶道的文化核心是“和”。在古人看来,饮茶不象烹肉炒菜、熬粥煮饭那样,为生存而食,而是通过茶、器具和艺术,把物性与人性有机融合。”饮茶既是一个物质过程,更是一个艺术体现、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通过茶事活动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实现和谐安乐之道。这与中国传统哲学倡导的“和谐”思想相吻合。

茶道是“和”的过程。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陆羽对此曾作专门的阐述: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茶经》),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具体而言,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中国茶道特别是茶文化流传千古名扬海外,人所共知。

茶道是以饮茶艺术为形,体现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过程的修道、行道方式。“茶道”以茶为媒,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通过饮茶,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

本文《对茶道这样理解你明白吗?》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芈月传》中茶叶渊源,你读懂了吗?


编者按:

《芈月传》讲述的是秦宣太后芈八子的一生,作为一部年度大剧,而今剧情已过半却还是热度不减。观众看宫斗看得热闹,同时也对春秋战国的历史与各国风土有了一定了解。作为茶行业的从业人员,茶友会的小编们也格外关注剧中与茶相关的内容,虽有不完备的地方,但也可以从中略略探知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你可知道,芈月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喝到茶的太后哦。

《芈月传》以战国后期秦楚之战和为主线,对历史进行加工创作,所处背景应为战国后期,涉及时间范围大概从公元前338年到公元前265年。在已播出的剧集中,第9集楚国大夫靳尚到南后郑袖宫中献宝,南后命人为大夫烹茶。第10集南后携重礼到魏美人所住章华台假意探望,魏美人也命下人为南后烹茶,及至第14集太子伴读黄歇到公主宫中,嫡公主芈姝也极其自然地命人为公子烹茶,短短十多集即出现三次烹茶之习,可得出当时楚国至少是楚国王宫,已将茶作为一种日常的待客之饮了。

据《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则遇七十毒,得荼以解之。意即传说中最早发现茶的人是神农氏,距今大约5000余年历史,也由此可知茶叶最早是作为药来使用的,神农氏即把茶当成解毒之药。

到了春秋时代,茶叶生产有了发展,人们开始把茶叶当成祭品或煮羹饮当作蔬菜食用。《礼记地官》有掌荼和聚荼以供丧事之用的记载。《晏子春秋》记载晏婴身为齐国国相,喜食茗菜,这足以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主要把茶叶当成蔬菜食用。

而茶从药用、食用发展到饮用,应该已经是秦汉时期了。清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秦人取蜀在公元前316年,这以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茶叶可以作为饮料饮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割据闭塞,交通不便,可以推断,这种习俗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推广至其他诸侯国。

话说在芈八子生活的战国时期,茶还没成为普遍的饮品。《周礼天官膳夫》中记载:凡王饮六清。也就是说,周王平时要喝的饮料是六清。

后面注解中称六清为水、浆、醴、䣼、医、酏。其中水自不用解释,浆是米汁,醴是淡酒,䣼是凉汤,医是浊浆,酏是薄粥。很显然,六清里面并没有茶。可以说,茶在先秦时代还属于非主流饮品。估计,芈八子小时候都没有喝过茶。

她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后来的老公却意外的成了中国茶叶的推广大使。

茶,巴蜀专利

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流行喝茶的只有偏安一隅的巴国和蜀国。中国茶物种起源于西南,这已经得到了生物学界的普遍认可。但茶叶的饮用史,却要从巴国说起。晋代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巴蜀人已经将茶叶作为稀世珍宝进贡给周武王了。所列贡单中特意提到: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篛香茗。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贡品茶已经非是野生,而是人工栽培的园中香茗了。由此可见,古巴国中对于茶叶的开发利用已经非常成熟了。

蜀道,是出名的艰险难走。战国以前,由于地理的原因,当时的巴国、蜀国同诸侯国的交往甚少。茶叶,也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除去偶尔进贡,茶这种美妙的饮品,几乎成了巴蜀人的专利。没想到,巴蜀对于茶叶的垄断,最终被芈八子的老公打破了。

秦惠文王灭巴蜀

芈八子的老公,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惠文王。他是秦孝公的儿子,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一上台,就先车裂了大名鼎鼎的商鞅。由此可见,他绝不是甘于平庸的君主。其实,芈八子老公即位之时情况不容乐观,秦国,也正被强敌环视。东面,韩、赵、魏、燕、楚五国联军准备灭秦。西面,还有西戎义渠虎视眈眈。义渠王,后来还与芈八子有染。

秦惠文王为了打破僵局,采取了司马错的建议。他准备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兵锋直指巴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结果,秦军大破蜀军于葭萌关。至此,古蜀国灭亡。不久后,秦军又灭了巴国。巴蜀两国,彻底划入秦国版图。

战争摧毁了王朝,也打破了文化壁垒。至此,流行于巴蜀一带的饮茶习俗开始向外传播。

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这里说的秦人取蜀,也就是芈八子老公秦惠文王兴兵伐巴蜀的光荣事迹了。

如果没有秦惠文王的野心,茶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走出巴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秦惠文王倒算是推广中国茶的有功之臣。陆羽、卢仝、甚至诸葛亮,都曾被尊为茶祖。那芈八子的老公,又要算是这几位茶祖的老前辈了。

芈八子,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女主。《后汉书》称唯秦芈太后始摄政事。同时,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汉承秦制,后来皇帝的母亲才都尊称太后。托老公秦惠文王的福,芈八子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喝到茶的太后。

看神剧,跟着芈月烹一壶好茶喝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