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春茶农网上卖茶

发布时间 : 2020-02-20
佛手春茶 永春佛手红茶 春茶冲泡

【www.cy316.com - 佛手春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福建:永春茶农网上卖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福建:永春茶农网上卖茶

福建:永春茶农网上卖茶

“只要一个星期左右,这位外国客商就能收到永春佛手茶。”2日,永春金佛手有限公司负责人小吴边给客人订购的打包边说,自从开通网购后,不但销售量增加,而且让他想不到的是,竟然可以卖到国外去了。

永春县生产历史悠久,现有茶园11万亩,是全国三大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之一。盛产永春佛手、水仙等。近年来,永春佛手茶以其独有的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并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永春佛手国家标准示范区”等金字招牌。

随着永春佛手名气的加大以及飘洋过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永春佛手茶。然而,受网点分布的限制,很多外地人难以品到永春佛手茶。

去年初,平时帮助别人制作网页的金佛手有限公司负责人小吴就试着把永春佛手茶相关资料以及经营信息等内容制成网页发到网上。“很快,就有客人联系到自己,而且还是一位外国人。”小吴说,这位名叫马丁的捷克人之前品过永春佛手茶,并被其特有的气味所吸引,但找遍了很多的店都没能找到,就试着通过网络搜索终于找到自己,“并且一下子就买了不少”。

第一笔网上生意谈成后,让小吴更加有信心。为了让顾客“回头”,小吴对每一单订单都亲自把好质量关。经过一年来的经营,小吴网店的信誉越来越高,生意也越来越好,许多顾客不但直接叫他选茶,不少还成为了朋友。“现在已经卖到捷克、希腊等国家。”小吴高兴地说,如果是传统的店,自己根本不敢想,一个是费用高,一个是难管理,“而通过网购,鼠标一点,外国人就能品上佛手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福建旅游,去世外茶园当茶农


想知道乌龙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这次,请跟随我们去位于福建建瓯的茶园,了解一下有趣的茶叶制作工艺。

一进东安茶园,迎面扑来一阵茶青味,寻味望去,一片青绿的茶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变身为茶农,首当其冲要学习的,自然是采摘茶叶。乌龙茶的采摘与绿茶采摘有很大的区别。绿茶采摘主要只是采摘一个小小的嫩头,但乌龙茶的采摘却完全不一样,以采摘下“三至四片”大大的叶子为好,与绿茶那个小嫩头相比,乌龙茶的茶叶,简直就是“粗枝大叶”。

虽然顶着热花花的太阳,大家还是饶有兴致地一一捋起袖管,小试身手。不得不提的是,采乌龙茶能让你非常有成就感,因为采摘的要求是“粗枝大叶”,所以哪怕平时真是粗枝大叶之人也丝毫不会有挫败感,只需短短十分钟,你的竹篓里便能装满一篓嫩嫩的茶叶呢。而最得意的恐怕是同行的那几位赢得三得利乌龙茶特等奖的顾客,他们一人将拥有一块茶园,据说这一年里的收成都是他们自己的,让人好生羡慕。

虽然采摘要求是“粗枝大叶”,但这里乌龙茶的制作工序可是一点也不马虎。在茶厂的顶楼,我们采来的茶叶被均匀地铺成了一层“茶毯”,这是乌龙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萎凋。萎凋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有意思的是,萎凋之后的茶叶,被一道道布篓直接通下楼下的像葡萄酒桶一样的金属制的摇青机内,这一个步骤是乌龙茶制作的最重要的步骤,叫做青。在摇青机内,茶叶发生轻度氧化,叶色转变。接下来,便是炒青、揉捻、干燥,通过这些工序,茶叶基本制作完成。

可是这样的茶叶就可以包装出售了吗?你还忽略了一个细节,挑茶梗。这下,粗枝大叶之人就不适合了,眼明心细才是挑茶梗的必备条件。在人工挑茶梗之前,机器会先将茶叶与茶梗进行初步区分,而漏网之梗则需要女工一一拣出。

经过以上步骤,乌龙茶就基本制作完毕了。取出茶壶,冲泡一壶,感觉很惬意吧?

春茶姗姗来迟 茶农贷款无忧


春茶姗姗来迟 茶农贷款无忧

春茶姗姗来迟 茶农贷款无忧

虎年开春,鄞州区天气频“变脸”,降温又下雨,由于今年的“倒春寒”,不但许多茶场推迟了春茶上市时间,产量也受到了影响。近日,东钱湖支行行长助理周明敏一行前往镇内众多茶场调查,了解当地茶农贷款需求,为当地茶农排忧解难。

“本来在3月15日左右就可以开采了,今年天气这么差,头一批茶颗粒无收。原本一直说的清明茶,现在开采时间肯定要延迟到清明后。”家住俞塘村的俞伟刚惆怅地说,“头茶是价格最高的时候,价格一天一个变化,越迟开采价格越卖不高。”

老俞今年52岁,种植已有15年,从种茶起便在鄞州银行开户。自当初承包城阳村的100亩茶地,发展到现在承包村内的300多亩茶山,这其中凝聚了他15年的苦心经营。他说,去年年产400多斤,采摘忙碌时需雇50多个人一起上山才能保证的质量新鲜。这两年村里还统一推出“百步剑”的,他便将主要的卖给村里,统一收购出售。看着去年收入还不错,希望今年扩大规模顺利归还贷款,可从今年的天气来看,恐怕收入会受影响了。都说种辛苦,其实种茶辛苦还不说,怕只怕忙碌了一年,几日坏天气就影响一年的收成,谈起今年的春茶老俞眉头紧皱。

“能承包这300亩茶山,也是多亏了鄞州银行的帮助,”老俞说:“我住的房子也办不出房产证,当时就是鄞州银行拉了我一把,帮我办了保证贷款,这才补足了化肥、农机、承包费的钱。”

“放心吧,你们的困难就是咱们自己的困难,我们能尽力的一定想办法帮大家。”听着老俞的介绍,随行的支行客户经理连忙安慰道。他们的到来也再次给老俞一家和其他茶农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东钱湖支行情系农民,一直以来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据悉,今年第一季度,东钱湖支行便发放农业贷款4000万元,为当地生态农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为“三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茶商的思考:卖茶叶还是卖茶文化?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为其一。且茶为七件事中最富文化内涵的物事。

茶,既是饮品,又是文化产品。几千年来,它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

关于茶的起源,现在已不可考,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有神农说,有西周说,有秦汉说,有六朝说。目前民间最为推崇的是神农说。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中华民族的灵魂人物,是太阳神之一!不论何种说法,茶发源于我国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并找到了相关证据。茶,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成为了生活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什么是文化?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很难准确地对其加以表述。关于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也有很多种版本。梁启超先生认为文化是“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龙应台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有一种说法认为“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管那一种说法,都有一个共通点,即:文化属于精神范围,是虚的,文化的表现需要依附在实物之上。文化依附在陶上,称陶文化;文化依附在酒上,称酒文化;文化依附在石头上,称石文化。当然了,文化依附在茶叶上,就成为了茶文化!

茶叶作为一个健康品,它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便是茶叶最原始的属性。在茶叶起源的各种说法中,大多认为茶叶是一种药品。“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说明了茶具有药的功效,它的实用价值在于治病救人。茶叶作为一个饮品,它的价值在于解渴,给人予舒服之感。此外,茶叶还有其它的一些使用价值,但都是挖掘茶叶的原始属性。

文化本身也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体现在可以给人予心灵上的愉悦,文化的价值大小,在于其给予人的愉悦程度有多大。但文化本身不是显现的,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文化在没有找到附着物之前,甚至都不能被人所感受到,只有通过一定的实物作为载体而显现时,人们才能真实感受到文化的存在,也才能很好的衡量文化价值的大小,才能将文化用货币等的形式进行估价。

茶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因为茶叶本身的属性能解渴能给人健康,而茶文化能净化心灵,提升人的修养。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口渴了,买一瓶茶饮料来解渴时,我们需要的是茶叶的原始属性。当我们邀约三五好友,找一清净而舒适的茶馆,小坐聊天时,我们需要的是茶文化,至于喝不喝茶,茶好不好喝,就变得不再重要,只要详谈甚欢,茶即使不好喝也是愉快的,这也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茶叶作为一种商品时,是卖它的本质属性,还是卖它的文化属性,抑或是卖它的综合属性呢?

几千年来,茶叶的发展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开门七件事中的茶,它与柴、米、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放在相同的等级之上,基本上可以说它是一个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华民族的生产和生活中,茶叶一直伴随左右。而另一个极端,便是发展成为文化产品,并且是精英文化,茶叶被附加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自然,能够消费精英文化的阶层,就不可能是普通百姓。

为什么提出“精英文化”这样的概念呢?因为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在追求茶叶的本质属性之外,茶叶也是被赋予文化的,只不过这样的文化,是人人能够消费的文化,是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与茶叶的本质属性相比起来,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待客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了,自然有茶水招待,这种待客之道,便是一种大众文化;如今市场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茶饮料的身影,口渴了,我们也会买一瓶解渴。茶叶这种随时随地消费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可称为“快餐文化”。

“大众文化”和“快餐文化”,是有别于“精英文化”的。以消费心理来区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众文化”和“快餐文化”,在消费者看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这种文化带给消费者心灵的愉悦程度,与产品原始属性带来的舒服相比,几乎可以不值一提。所以,购买这种文化的消费者,并非是为文化埋单,而是为产品原始属性埋单。比如说,现在很多女孩子在淘宝网上买普洱茶,她们买普洱茶的目的,是为了减肥和美容,因此他们花钱购买的,并非普洱茶的文化属性,而是原始功能,即普洱茶减肥的功效。

精英文化,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当一个产品的价格远远超过其原始的属性所值的价格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卖家漫天要价。第二种情况是,多余产品原始属性所值的价格的部分,便是文化的价格。举例来说。前几年,媒体界热衷于报道普洱茶的价格飞涨,其中有一个描述是这样的,一片50年历史的普洱茶,可换一辆奔驰轿车!一片标准的普洱茶,其重量不过357克,如果是新茶,这片茶的价格大约100元,而一辆奔驰车,少说也是30万以上。换句话说,即使这片普洱茶再好喝,它的原始属性的价值换算成货币的话,也不会比100元多多少,而一辆奔驰这样的天价,购买的是什么呢?无疑,是附着在普洱茶上的文化。所以,购买并消费精英文化的顾客,在他们的心理,茶品本身的原始属性的价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作为茶叶的经营者,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卖的是什么?定位是否精准?明白茶叶的原始属性和文化属性后,对他们经营茶叶会不会有帮助?

对比一下中国茶叶企业和西方茶叶企业在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上的做法,会发现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卖茶叶”还是“卖文化”的问题。

中国的茶叶企业,首先想到的是茶文化,因此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茶文化的发掘和包装上。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运用自如,有太多的成熟的手法供其使用。制茶大师的塑造是最常见的方法,而邀请名家品茗、宣传等的活动年年都有,有的企业抬出老祖宗说事,称为制茶世家……所有这些,均是为了增加茶叶产品的文化价值。在普洱茶领域,增加文化价值的最有效法宝,便是包装普洱茶的年份,年份越长,价值越高。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中国茶行业便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纷乱如麻的行业。中国的茶叶企业的形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手工作坊。相对其它行业来说,茶叶制作的门槛很低,甚至于种茶的农户,在自己家里便可制茶。于是制茶的方法五花八门,茶叶品类数不清,茶叶品牌千万个。当然,极大多数的茶叶企业,都没有机会经营精英文化,而只能制作一些满足平民百姓简单需求的茶品,那不是它们不想贴附精英文化,而是做不到,但不阻止他们这样去思维,因为精英文化的价值,是茶叶原始属性的价值无法比拟的。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茶叶企业开始谋求品牌的创建,其中也有一些茶叶企业取得了较大突破,成为了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但尽管如此,传统的思维模式还是没有改变,还是努力将茶叶产品做成精英文化,经营的并非茶叶的原始属性,而是附加在其上的精英文化。近年来,精英文化知名的代表品牌,有竹叶青、柏联普洱等。此外的大多数茶叶企业,都在努力给茶叶附加上精英文化。

既然消费的是精英文化,那价格自然不菲。当然,消费者的数量,也高不到哪里去。

那么,西方的企业是怎么思维的呢?

我觉得,西方的企业是很贪心的,他们不满足只有一部分精英群体消费自己的产品,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用只用一个产品征服更多的消费者。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总是将最大化的群体作为自己产品的消费对象,然后研究他们共同的消费兴趣点,根据消费者共同的特征去生产尽可能少的产品,来提供给消费者。在茶叶领域,西方的企业家们,发现了极大部分的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其实是对茶叶原始属性的需求,也就是茶叶带给人们的健康、解渴、提神等功能。

中国的企业家们,巴不得为每一个精英消费者订制他们需要的产品,所以产品品项越来越多,有的一个企业,每年生产的茶叶品项,达到上百种之多。而西方的企业家,巴不得为所有的消费者,只生产一个产品,所以他们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研究一个产品!在中国企业家的思维里,追求的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即文化的价值。而在西方的企业家思维里,努力的挖掘产品的原始功能,因为只有原始功能,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第一品牌,其企业在可乐这一领域,仅仅只有一个产品;立顿红茶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它所经营的,也只有一个袋泡茶茶品(现在添加了一些品项,丰富了产品线,但销售点主要来源,仍是袋泡红茶)。而中国的茶叶企业,总是有一大堆的产品等待上市。

中国的企业家们,总是想着每一个产品都能赚到更多的利润,在这种思维及操作模式下,这是可行的。西方的企业家努力的节约生产成本,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费用,以降低销售价格,他们不追求单品利润的最大化,为的是追求总体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中国的茶叶企业家们,虽然销售总额不高,利润却很高。但与立顿红茶相比,它一个消费者贡献的利润不高,但总体利润却很惊人。

回到卖茶叶还是卖文化的主题上来。

茶叶既然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饮品存在,也可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存在,那么卖茶叶的原始功能还是卖附加功能,就不存在孰是孰非,而是取决于经营者的需要。

所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使卖的是茶叶的最原始的属性,也会形成一种消费文化,也就是上面谈到的大众文化和快餐文化。所不同之处在于,即使形成了文化,也不是消费的重要理由。而作精英文化的,产品本身也具有茶叶的原始功能,但这种原始的功能同样不是消费的理由。

最后说明一点,“品牌”也是有价值的,品牌属于文化的范畴。

太子卖茶,江统反对


上一回,我们说了曾经做过太子洗马后来又被擢升为司隶的傅咸。接下来,《茶经》中又介绍另外一个太子洗马江统了。虽然他们都是洗马,但是太子却换了人,傅咸时的太子是白痴司马衷,到了江统,太子则是司马衷聪明过人的儿子司马遹了。有趣的是,两任太子洗马和茶发生联系的事件,都是跟摆摊设点有关,不同的是,傅咸是在谴责不让摆摊设点的做法,而江统则是反对搞摆摊设点。

关于江统与茶以及不让摆摊设点的事,《茶经》引用了江家人自己作的家传《江氏家传》:江统字应元,愍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大致意思就是,江统在做太子洗马的时候,常常上疏规劝太子不要太调皮,说东宫不是一般的地方,太子将来是要当皇上的,现在在东宫摆摊设点,太有损国家形象了。而太子摆摊设点所卖的东西中,就包括了茶。

我们知道,当初武帝让白痴儿子司马衷做皇帝,很重要的一点,正是看中了司马衷有司马遹这个聪明过人的儿子。司马遹到底有多聪明,其他的且不说,单去看他摆摊设点上的本领就可见一斑了。《晋书》说他在东宫开市时,手揣斤两,轻重不差。估计功夫也不比以前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专柜售货员张秉贵差,如果他只是个普通百姓,那一定也能拿个五一劳动奖章了,可惜他是太子,不但拿不到劳动奖章,还要因此受到通报批评。

继续说太子开集市的事。太子生母的娘家是屠户,总要跟市场打交道,因此,或许是继承了母亲家族的传统,太子从小就对市场特别感兴趣。加上他又生得聪明,很得人心,不出意外,将来必定要接司马衷的班,这让丑皇后贾南风心里很不愉快,于是就密遣太监去怂恿太子极意所欲,并动用关系协助他在东宫中开办市场。有了家庭基础和一些政府资源,太子的市场终于像模像样地开起来了。市场里卖的也都是些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就像江统说的,有醋、面、菜,还有茶。太子办市场算是不务正业,但是站在今天我们这些茶人的角度来说,却又是善莫大焉了,至少因为他的行为和江统记述,让我们知道了:当时北方的集市上已经开始有茶卖了。

还是转回来说本篇的主人公江统。和傅咸一样,江统也是袭父爵,当上干部的。时人对他的评价是:静默有远志,嶷然稀言江应元。但是,用现在的话说,他则一定够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愤青。最着名的例子,就是他曾经写了一篇很有文采的文章《徙戎论》。当时,北方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汉人的优势地位日益受到少数民族的威胁,于是江统就写了《徙戎论》。在这里面,他声称: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戎狄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强烈建议将他们迁出中原。但是,晋武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就在江统上奏不到十年之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开始进兵中原,史称五胡乱华。

《晋书》对于江统和《徙戎论》的评价是: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可见,《晋书》的作者房玄龄见了江统的《徙戎论》还是相当佩服他的远见卓识的。事实上,江统的《徙戎论》未也见得高明。且不说江统这种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看看当时的政局就可以知道,五胡乱华的祸根并不在于五胡,而在于晋王朝自身的种种弊病,单是一个八王之乱就让国家机器内耗得转不太动了。再进一步,如果晋武帝真的采用了江统的建议,颠沛流离的胡人也许会更早反抗起来,五胡乱华将会提早开始。

我们常常喜欢把茶和酒放在一起来比照着说。从《茶经》的引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西晋时北方集市上已经有茶可卖了。而从江统的另一篇作品《酒诰》中我们又看到了: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夷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处于此,不由奇方。据说,这可能是最早的关于酒是如何酿造的文字记录。在这里,江统则少了很多民族偏见,把华夏人和夷狄人都并作为酿酒技术的可能创始者。

看来,江统对酒的研究是远要比对茶的多的。而茶和酒一样,恰恰都是不分华夷,都是促进友谊的桥梁。

茶农 世界茶源的留守者


写一篇反映茶农生活的文章,是我最大的心愿。

因为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真实体现茶农生活的作品少之又少。能驾驭文字的人,不熟悉茶农的生活;熟悉茶农生活的人,又无法调遣文字。

就像我。提起笔,才知道,在拙劣的文字表达能力面前,心愿只是良心的冲动。

而真正阻碍写作的,并不是担心文人墨客的耻笑。

茶农,是茶路上最贫穷的人。

只写下这句话,我的喉头立刻哽咽着小米辣,泪水夺眶而出

相信很多人看到过这样的照片。

采茶姑娘的生活真是如诗如画啊!这是我们油然而生的赞叹。

其实,在精美照片的背后,是茶农贫寒的生活。或许,就在几天前,她们还为手头的拮据发愁过,哭泣过……

她们之所以盛装采茶,是因为她们感恩上苍的赐予,感恩保佑她们的神灵,感恩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不愿意被看到贫穷,不愿意被看到泪水,不愿意被客人牵挂、伤心……

将相机朝向躲避镜头的茶农,我们就会看到诗意之外的生活。

(如此高龄,还在辛勤采茶!)

每逢采茶季节,总会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茶树上爬上爬下,一双小手快速地采摘着茶叶,他们的笑脸红扑扑的,满是汗水。不是茶农贪财,也不是茶农心狠,是生于贫寒的茶农子女懂事又勤劳。

小小年纪的娃娃已经知道,在山外读书、吃饭,是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所以,每到采茶季节,娃娃们纷纷放下书本,请假回家,帮忙采茶。

(茶农的娃娃们。笑得多开心、多天真。或许,您喝的茶叶,就是他们的小手采摘的。)

古茶树有灵!

进化至今日,古茶树一直排斥着现代工业文明。稍有污染,茶树就会生病,长虫,甚至枯死。即便是众多农作物喜欢的化肥,古茶树也从不沾染。曾有好事者尝试给古茶树施化肥,结果差一点害死古茶树!原生态的古茶树,为普洱茶的绿色食品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茶农也秉承着优良传统。

看茶农采茶,绝对是一种艺术享受。什么样的茶该采?如何采摘又不伤茶树?善良的茶农心中早有分数。看他们攀爬时麻利的手脚,你会感受到人与茶树的默契、和谐,甚至亲密。古茶树,是茶农孩提时最好的玩伴儿!

采摘季节,每个采茶人都是最优秀的质检员。厚道的采茶人,不是见茶叶都采摘的。他们善睐的明眸,相中的是合格的叶片,不可心的茶叶,他们是从来不碰的。当他们手捧茶叶给你验货时,你看到的早已不是绿色的茶叶,而是他们的片片真情,很纯净、很纯净的真情。这时,除了赞美,还有什么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奶奶高寿68岁,采茶整整60年。)

只有与茶农共同生活,才能见证什么是真正的勤劳。他们黎明即起,深夜才休息。即便是累了,人可以坐下,手却一刻也闲不下来。耕锄、施肥、修剪、捕虫、杀青、揉捻……或者,移栽一棵树给茶树挡风、做伴,茶农总是有做不完的活计。

(闲时,不忘挑拣茶叶。普洱茶干燥好以后,要进行必要的除杂和剔除黄片,确保茶菁干净,等待压制成饼。)

即便勤劳如此,他们的生活依然拮据。根本原因,是民风纯善,耻于言商。他们更喜欢以物换物,自给自足。在他们的观念里,把茶做好,是他们的本分。好茶自然应该与茶友分享。茶友喝他家的茶,他会感到荣幸。茶友夸奖他的茶好喝,他会羞涩,会高兴得像找到知音一样。以商业眼光看他们卖茶,倒不如说是在“以茶会友”更确切

(采茶能手,不施粉黛。她们远离充满诱惑的城市,没有功利,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心无旁骛,与世无争。)

与茶农交往,根本不必设防。你睡的,一定是他家最好的床铺。你吃的,一定是他家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你喝的,一定是他家自酿的粮食酒,还有珍藏多年的普洱茶。

(茶农待客的茶饭,朴素而厚道。)

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高海拔常常意味着大风、强紫外线照射、自然灾害频繁。而茶农,正是生活在这样的大自然里,年年岁岁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更为严峻的是,处于低迷时期的普洱茶,连续遭遇了经济危机、云南大旱。这些,都让茶农原本拮据的日子更加窘迫。但是,因为有茶友、博友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再可怕。每次回山,或者捎信来,茶农千叮咛万嘱托的,就是让我代表他们,谢谢大家!

探究福建茶文化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着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刘超然、郑丰稔在: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然孙樵曾道:甘晚候十五人遗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种,唐时崇安本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然则此茶之出于武夷,已无疑义。武夷茶最古之文献其在斯乎。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着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曾经给予武夷茶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制茶技术不断革新,创造了驰名中外的名茶,历次输出外销。誉满全球,为提高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的高度评价。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元代始成为皇室贡品,并在武夷创办御茶园,茶文化遗址遍布武夷山中。有唐至民国古茶园、宋遇林亭窑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园、明大红袍名丛、清庞公吃茶处、明至民国古茶厂、清茶政告示石刻等。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同山之处,武夷茶文化已成为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福建安溪名茶


安溪是中国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一张亮丽的名片。安溪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树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那么有哪些名茶产自安溪呢?

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它条索紧结沉重,茶汤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滋味醇厚甘鲜。

黄金桂:黄金桂原产于安溪虎邱美庄村,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独特品质。

本山:本山原产于安溪西坪镇,与铁观音是近亲,但长势与适应性都比铁观音强,成茶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

毛蟹:毛蟹原产于安溪大坪乡,适应性广和抗逆性都很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外形条索紧结,嫩叶尾部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梅占:梅占原产于安溪芦田镇,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制各种茶类。制成的红、绿茶香高味醇;制成的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优良。

大叶乌龙:大叶乌龙原产于安溪,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耐旱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在古代茶农是怎样种植茶树的


在古代,农业技术不是很发达,茶树种群容易自然杂交,发生变异的概率普遍偏高。在明朝之前,我国的茶树繁殖采用的移栽方法就有直播和床播育苗两种,这两种均属于有性繁殖。

清初《物理小识》中有记载:“种以多子,稍长即移,大即难移。”在那时人们还是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明朝中期,我国种茶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直播法,到了明后期,在直播法的基础之上,发明了新的种植方法——丛播育苗移栽。

出于保持茶树的纯良种性,培植优良茶树品种的目的,在清朝,发明了茶树压条种植技术,培育出优良茶树,是古代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所以一旦发现能够培育出优良树种的办法,各地就会相互学习、借鉴此法。到了清朝后期,压条种植技术在福建被广泛采用。

另外一些茶树良种繁育的方法,如嫁接、扦插等开始出现的时间也是在清朝,福建知名的“佛手种”,据说就是由安溪的一位僧人以茶枝嫁接香橼树而来的。茶树扦插法,最早在康熙李来章的《连阳八排风土记》就有记载。据说他总结了各地区繁殖良种茶树的经验,并进行推广。

我国古代在较早时候就注意茶树留种和种子贮藏的问题,在唐朝以前,古人就懂得用沙土保存茶种的办法,沙土能够很大程度地保持种子水分,从而保证茶种有很高的发芽率。

 (责编:官爱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