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简史

发布时间 : 2020-07-17
茶文化简史 红茶熟茶 熟茶冲泡技巧

茶文化简史。

在讨论中茶历史时,普洱茶熟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历史上,云南的普洱茶根据销地不同,分为藏销紧茶、侨销圆茶和内销沱茶等几大类,藏销紧茶和侨销圆茶都是有发酵的茶品,两者中,藏销紧茶的发酵稍重一些,两者均为红汤。

解放后,中茶公司为云南茶叶公司引进很多内地的绿茶思维,侨销圆茶越做越绿,由过去的红汤变为黄汤;对于藏销紧茶,1958年,下关茶厂试验成功紧茶蒸汽高温快速发酵,全程翻堆两次,最多15天,大大缩短了紧茶的发酵时间。这种蒸汽后发酵为1975年下关茶厂研制自己的渥堆发酵技术打下基础。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藏销紧茶停止发酵,压成青砖。由于70年代初运进青海、西藏的砖型紧茶藏区人民喝了以后会头晕,云南茶叶公司才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们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进藏,并将这批茶运到昆明,公司的人一起研究,最终的结论是1.茶未经过充分后发酵;2.藏区投茶量太大;3.可能是这批茶叶中掺有大树茶或野茶。1975年,藏销紧茶恢复后发酵工艺,而这批从藏区运回的紧茶则蒸散后发酵,再重新拼堆出口。与此同时,1973年争得自主出口权后,云南茶叶公司开始按香港人的要求,派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的技术人员去广东学习做发酵更重的泼水发酵茶。此时在公司,技师陈佩仁认为自己解放前就实验过发酵茶,他向茶厂申请,用自己的传统方法,向昆明茶厂申请了一吨青毛茶,他率先生产出当代最早的渥堆熟茶。

去广州的考察学习小组回来后,开始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大规模试验。昆明的试验并不顺利,不顺利的原因是照搬广州的工艺。随后他们分析原因,广州发酵时是洒热水,昆明天气条件和广州不同,也许洒热水是失败的原因。他们将热水换成冷水,很快做成了昆明的发酵产品。这批茶和陈佩仁的一吨熟茶拼合在一起,当年,也就是1973年出口到香港。

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也在进行自己的试验。最终他们都不能照搬广州工艺,勐海有勐海的工艺,下关则结合自己紧茶的热发酵工艺,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1975年,勐海的普洱茶基本定型,他们的七子熟饼(7452、7572)开始批量出口。1975年,下关创制出用渥堆熟茶制作的出口沱茶——7663,由于1976年以后大量出口法国,也被坊间称为销法沱。1976年,昆明茶厂开发出新产品7581熟茶砖。这几种产品成了云南出口的传统产品。我们看到,由于气候条件不同,菌种不同,三个厂在渥堆时加温水还是冷水,是否用蒸汽,地面的材质,发酵翻堆、开窗通风时间等都不同,工艺差距是较大的。即使是同一个厂,陈佩仁的小堆发酵,也与吴启英他们的大堆发酵不同。

渥堆熟茶是1973年发明的,但不能说1973年以前没有发酵茶。从历史上看,云南普洱茶就是发酵茶,只是发酵程度比较轻,与熟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的茶汤颜色,已经是红色了,而不是现在的淡黄或黄绿汤色。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熟茶简史:“中茶”渥堆熟茶源考


在讨论中茶历史时,普洱熟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历史上,云南的普洱茶根据销地不同,分为藏销紧茶,侨销圆茶和内销沱茶等几大类,藏销紧茶和俏销圆茶都是有发酵的茶品,两者中,藏销紧茶的发酵稍重一些,两者均为红汤。

解放后,中茶公司为云南茶叶公司引进很多内地的绿茶思维,俏销圆茶越做越绿,由过去的红汤变为黄汤;对于藏销紧茶,1958年,下关茶厂实验成功紧茶蒸汽高温快速发酵,全程翻堆两次,最多15天,大大缩短了紧茶的发酵时间。这种蒸汽后发酵为1795年下关茶厂研制自己的渥堆发酵技术打下基础。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藏销紧茶停止发酵,压成青砖。由于70年代初运进青海,西藏的砖型紧茶藏区人民喝了后会头晕,云南茶叶公司才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们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进藏,并将这批茶运到昆明,公司的人一起研究,最终的结论是:1、茶未经过充分后发酵;2、藏区投茶量太大;3、可能是这批茶叶中掺有大树茶或野茶。1975年,藏销紧茶恢复后发酵工艺,而这批从藏区运回的紧茶则蒸散后发酵,再重新拼推出口。

与此同时,1973年争得自主出口权后,云南茶叶公司开始按香港人的要求,派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的技术人员去广东学习做发酵更重的泼水发酵茶。此时在公司,技师陈佩仁认为自己解放前就实验过发酵茶,他向茶厂申请,用自己的传统方法,向昆明茶厂申请了一吨青毛茶,他率先生产出当代最早的渥堆熟茶。

去广州的考察学习小组回来后,开始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大规模试验。昆明的试验并不顺利,不顺利的原因是照搬广州的工艺。随后他们分析原因,广州发酵时是晒热水,昆明天气条件和广州不同,也许晒热水是失败的原因。他们将热水换成冷水,很快做成了昆明的发酵产品。这批茶和陈佩仁的一吨熟茶拼合在一起,当年,也就是1973年出口到香港。

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也在进行自己的试验。最终他们都不能照搬广州工艺,勐海有勐海的工艺,下关则结合自己紧茶的热发酵工艺,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

1975年,勐海的普洱茶基本定型,他们的七子熟饼(7452、7572)开始批量出口。1975年,下关创制出用渥堆熟茶制作的出口沱茶——7663,由于1976年以后大量出口法国,也被坊间称为销法沱。1976年,昆明茶厂开发出新产品7581熟茶砖。这几种产品成了云南出口的传统产品。我们看到,由于气候条件不同,菌种不同,三个厂在渥堆时加温水还是冷水,是否用蒸汽,地面的材质,发酵翻堆、开窗通风时间等都不同,工艺差距是较大的。即使是同一个厂,陈佩仁的小堆发酵,也与吴启英他们的大堆发酵不同。

渥堆熟茶是1973年发明的,但不能说1973年以前没有发酵茶。从历史上看,云南普洱茶就是发酵茶,只是发酵程度比较轻,与熟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的茶汤颜色,已经是红色了,而不是现在的淡黄或黄绿汤色。

普洱茶膏简史


普洱茶膏是精选极品普洱茶,经过浸取、过滤、浓缩、干燥、定型而成。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出量极少。特别在清朝作为皇家独有,禁止流入民间的皇家特权物品,其独特的品质,神奇的保健功能,使得普洱茶膏更显神奇、珍贵和神秘。

普洱茶膏的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茶膏制作始于唐代。南唐闽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茶膏入贡的记载:“贡建洲茶膏,胶似金缕”。到宋代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成熟的加工技术。但由于茶膏制作需要长时间熬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茶汤在熬制过程中,茶叶香气大量挥发,在长时间高温过程中,茶叶内含物也会发生氧化和水解,使茶膏的口感和原茶有很大不同,品饮价值降低。所以茶膏生产也慢慢被淘汰了。

后来,云南土司借鉴唐宋茶膏生产工艺,自制普洱茶膏,用以提高自己身份,普洱茶茶膏成为一种奢侈品。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越陈保健功能越好的特点,因此普洱茶膏在长时间熬制的过程中,加快了茶的陈化和内含物的转化,使普洱茶膏一面世就具有与其它茶膏不同的品质和特点,具有其它茶膏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高贵、纯正、卫生、神奇,使普洱茶膏极受权贵们的青睐。

普洱茶膏随茶马古道传入西藏后,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并牢牢控制。

清朝统一中国后,清朝皇室对普洱茶情有独钟,普洱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能使其很快成为皇家宫廷饮料。而被西藏上流社会所掌控的普洱茶膏更是引起了清皇朝的关注,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普洱府,统管普洱茶交易及普洱贡茶的生产和加工,不准私商贩茶。同年,雍正皇帝责成云南总督鄂尔泰亲自监督,选最好的茶菁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及茶膏,进贡朝廷。自此,普洱茶膏开始了长达200年的贡茶历程,直到清朝垮台方止。

清乾隆年间,清王朝一是出于对普洱茶膏生产技术和对普洱茶膏产品的垄断控制,二是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生产技术和品质,把普洱茶膏的生产迁入皇宫御茶房。从此普洱茶膏成为宫廷制品,禁止流入民间。皇帝每年拿出部分普洱茶膏赏赐有功大臣,能得到普洱茶膏的大臣也如获至宝,不会轻易饮用而是珍藏起来。因此,民间更是难得一见。

茶膏简史和传统技艺


茶膏并非现代产物,而是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茶膏的雏形,并且一经面世就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室享用。茶膏的制作技术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代朱元璋废龙团凤饼改散茶,茶膏也随之消失,直到清朝才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后来清宫御茶房在民间制茶膏工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药学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正式以官方文献的形式出现了“普洱茶膏”的名称。1792年,普洱茶膏首次作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出自故宫的普洱茶膏贡品。历史的选择和现代科学研究的论证表明,云南普洱茶是最适合制成茶膏的原料。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的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基本都来源于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其操作非常简单而且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考证,其整个工序如下:

1、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2、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3、将滤出的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土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4、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5、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钢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云南普洱茶发展简史(下篇)


(2019年9月18日)~明朝末年,“普洱”茶的名字正式确定,之后“普洱”茶的发展又是如何呢?咱们接着聊。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普洱茶作为贡茶,很受朝廷赞赏,这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此时,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年产干茶8万担,达历史最高水平。

清宫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供皇家饮用外,也选作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乾隆五十八年,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接见英国使团,并回赠英使团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普洱茶沿贡至清宣统年间,末代皇帝傅仪回忆说:“每年龙井、普洱贡茶,我是照例要喝的。”“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由此证实普洱贡茶沿贡至少168年。普洱贡茶有别于普洱大众茶,在供销路线、包装、种类等方面更是胜出数筹。特别是,当时有很多普洱茶的官号和私号,品质良莠不齐,普洱贡茶对此有突破性改进和规范,这大大的推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清朝后期,普洱茶已被朝廷官员和社会人士所接受;香港茶楼和马来西亚华人饮用普洱茶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普及;台湾品饮普洱茶更晚些;而广东,是受香港、马来西亚华人、台湾的影响后,才有一部分群体开始品饮普洱茶。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香港和台湾开始盛行品饮普洱茶(此处指传统工艺普洱,即生普),对陈化后的普洱茶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普洱生茶的自然陈化、转化时间较长,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香港茶商便开始想办法寻找茶叶快速转化的捷径,刚开始是利用当地地窖的温湿环境,借用外力人工促进茶叶转化,但产量还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直到1973年,云南省昆明茶厂开始以此种工艺加工茶叶,之后,勐海茶厂把这一工艺进一步发扬。但这种人工快速发酵工艺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如果在温度、湿度、通风、翻堆等任一工艺时间上有偏差,都会影响茶品的质量。

据此,当年勐海茶厂的技术骨干邹炳良与昆明茶厂原厂长吴启英,经过共同努力探索,通过用渥堆方法来制作普洱茶,并共同撰写了现代制造普洱茶的新工艺——“速成后发酵法”操作规程,由此,使这种新工艺有了可靠规范的制作依据。

1974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茶品质量稳定性得到保证,从此揭开了新工艺普洱茶的新篇章。1975年,经昆明茶厂研究决定,用“唛号”来区别不同茶厂生产的茶,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普洱熟茶。

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普洱茶以其强大的保健功效及醇厚的口感,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云南普洱茶发展简史(上篇)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普洱茶的故乡。长期以来,云南普洱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风格独特而斐声中外。除畅销西藏、西北、内蒙、港澳等地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欧美等国也有一定市场。在国际贸易中,云南普洱茶的销量一直很大,方兴未艾。

在商朝时期,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已经开始有制作茶叶的历史了,周朝时期还将茶叶作为贡品进献给周武王。

唐代,樊绰写了《蛮书》,提到了云南产茶之事,这是普洱茶第一次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不过当时不叫普洱茶,而叫“银生茶”,因为当时的思茅属南诏国的银生府管辖。唐贞元十年,南诏国在古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设置“利润城”,普洱茶成为南诏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唐乾符六年,南诏国是现在的宁洱县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管辖包括“利润城”及古六大茶山在内的澜沧江区域。与此同时,茶随文成公主进藏,传入藏区,为之后滇藏茶马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南宋人李石《续博物志》记载到“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十国时期,大理取代南诏开始统治云南。大理国将“步日睑”改为“步日部”,据《澜沧县志》记载称:“班崴大茶树为北宋栽种。”

由于后来将“步日部”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普洱茶膏简史及生产工艺介绍


普洱茶膏是精选极品普洱茶,经过浸取、过滤、浓缩、干燥、定型而成。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出量极少。特别在清朝作为皇家独有,禁止流入民间的皇家特权物品,其独特的品质,神奇的保健功能,使得普洱茶膏更显神奇、珍贵和神秘。

一、普洱茶膏的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茶膏制作始于唐代。南唐闽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茶膏入贡的记载:“贡建洲茶膏,胶似金缕”。到宋代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成熟的加工技术。但由于茶膏制作需要长时间熬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茶汤在熬制过程中,茶叶香气大量挥发,在长时间高温过程中,茶叶内含物也会发生氧化和水解,使茶膏的口感和原茶有很大不同,品饮价值降低。所以茶膏生产也慢慢被淘汰了。

后来,云南土司借鉴唐宋茶膏生产工艺,自制普洱茶膏,用以提高自己身份,普洱茶茶膏成为一种奢侈品。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越陈保健功能越好的特点,因此普洱茶膏在长时间熬制的过程中,加快了茶的陈化和内含物的转化,使普洱茶膏一面世就具有与其它茶膏不同的品质和特点,具有其它茶膏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高贵、纯正、卫生、神奇,使普洱茶膏极受权贵们的青睐。

普洱茶膏随茶马古道传入西藏后,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并牢牢控制。

清朝统一中国后,清朝皇室对普洱茶情有独钟,普洱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能使其很快成为皇家宫廷饮料。而被西藏上流社会所掌控的普洱茶膏更是引起了清皇朝的关注,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普洱府,统管普洱茶交易及普洱贡茶的生产和加工,不准私商贩茶。同年,雍正皇帝责成云南总督鄂尔泰亲自监督,选最好的茶菁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及茶膏,进贡朝廷。自此,普洱茶膏开始了长达200年的贡茶历程,直到清朝垮台方止。

清乾隆年间,清王朝一是出于对普洱茶膏生产技术和对普洱茶膏产品的垄断控制,二是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生产技术和品质,把普洱茶膏的生产迁入皇宫御茶房。从此普洱茶膏成为宫廷制品,禁止流入民间。皇帝每年拿出部分普洱茶膏赏赐有功大臣,能得到普洱茶膏的大臣也如获至宝,不会轻易饮用而是珍藏起来。因此,民间更是难得一见。

二、普洱茶膏的生产工艺

传统普洱茶膏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这也是普洱茶膏十分珍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记载,传统的普洱茶膏生产需要186道工序,加工周期长达72天。根据其工艺分类大概可分为八大主要工序:

1、选料:普洱茶膏生产用料的挑选十分精细和复杂。作为贡茶的普洱茶膏原料挑选,从山头、树种、树龄、时节、采摘的天气、时辰、芽叶标准等都有严格要求,采茶人员都是通过严格挑选和培训过的。

2、初制: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后就是备用的普洱毛茶。这一系列初制工艺中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3、精选:初制后的毛茶要经过精选,挑出符合标准的芽叶,剔除不合格的芽叶。

4、浸提:通过精选的干茶按茶水比的一定比例浸提。浸提的用水水源、水质水温、茶水比、浸提时间都有严格要求。

5、过滤:浸提后茶汤需要严格过滤,如果过滤不干净,普洱茶膏溶解后就会出现浑汤,有杂质沉淀等现象而影响品质。

6、浓缩:经过滤后的茶汤要通过反复熬制,不断蒸发水分,浓缩精华。

7、干燥: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进入干燥程序。干燥工序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因为茶汤浓缩到一定程度后,茶汤已成膏状,温度高最容易造成茶膏糊化或焦化而影响茶膏品质。

8、凝聚、定型、包装:干燥达到水分要求后,将茶膏倒入特制的模具内冷却、凝固、定型、包装。

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根据普洱茶膏生产的传统工艺,茶叶工作者利用生物萃取、离心过滤、真空干燥等现代科学技术成功生产出普洱茶膏,不仅在茶膏纯度,卫生指标等方面比传统技术有了革命性提高,而且提高了出膏率,降低了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消耗。昔日皇家独有的神秘物,今天才能呈现在普洱茶爱好者的面前。

三、普洱茶膏的保健功能

普洱茶膏就是因为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而更显神秘、神奇和珍贵。《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茶膏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桑,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以及“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功力尤大也”。

过去西藏的一些僧侣,在给一些藏民治病时常用一种黑色膏药,就是普洱茶膏。对一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腹胀腹泻,皮肤破烂者,服之或涂抹后即愈。平民不知是普洱茶膏而以为是一种神药。

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比普通茶高得多。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等黄酮类物质组成。黄酮类分子结构中的多个(—OH)羟基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对超氧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80%以上。茶多酚对细胞壁和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艾滋病毒逆转酶的强抑制剂,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

四、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可以用高贵、纯正、卫生、健康、方便十个字来形容。

高贵:普洱茶膏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去除了普洱茶的糟粕,故出量极少,是珍品中的珍品。而且普洱茶膏历来就是宫廷制品,皇家专用,禁止流入民间。所以,普洱茶膏处处彰显着它的高贵。

纯正:普洱茶膏香气、口感都十分纯正,入口即化,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是其原茶存放十五年以上才能到达的口感效果。

卫生、健康:现代普洱茶膏通过萃取,过滤了全部杂质,能全部溶入水。普洱茶膏提取了普洱茶全部有效物质,浓缩了普洱茶全部精华,保健功能无与伦比。

方便:普洱茶膏量小、体小,便于运输、携带、储存。特别是其能够全部溶入水,冲泡、品饮十分方便。

五、普洱茶膏的品饮和鉴赏

普洱茶膏冲泡十分方便,一般以开水直接冲化就可以品饮,浓淡程度根据自己个人习惯而定。一般一克茶膏可冲500至800毫升水,也可以冲化后用耐高温的公道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在酒精灯上加热保温,使其香气更高,韵味更佳。

普洱茶膏的品饮和普洱茶一样,从色、香、味、韵四方面看品质的高低。汤色以红艳、红亮为上;茶汤浑暗为次;浑浊、沉淀是低档茶膏。普洱茶膏香气纯正、高长。陈香、荷香是高档普洱茶膏的香型,不能有异味,杂味。好的普洱茶膏口感十分纯正绵滑,入口即化,回味十足。喉韵深而丰富,满口生津。

普洱茶膏一样具有越陈越香,越陈越纯的品质特点。无论膏体大小和形状,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必须是未加任何添加剂的原膏。目前有些生产企业在普洱茶膏中加入了饴糖一类的添加剂,这类产品严格说来应该叫加味速溶普洱茶,而不应该叫普洱茶膏。该类产品不仅没有收藏价值,还会因为添加物过期而变质。

判断普洱茶膏是纯膏还是加料,一是看茶膏的兑水量和味道。纯普洱茶膏一克可兑水500至800毫升,而加了添加物的根据添加量的多少,一般只能兑水100至300毫升左右。二是看茶膏易碎程度。纯料普洱茶膏干燥后易碎裂,韧性差;而添加有饴糖的茶膏韧性好,干燥后不易碎裂。

普洱茶膏的保存和普洱茶一样,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有形状的大型膏体,应注意平放,以免长时间存放而变形。

普洱茶膏是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瑰宝,是无数茶人智慧的结晶,是茶叶珍品中的珍品。无数的普洱茶爱好者希望能一睹普洱茶膏真容,并将亲自品饮视为荣耀。为继承和发扬普洱茶膏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茶叶工作者的努力下,躲在深宫内的普洱茶膏之神秘面纱已经被揭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这一茶中珍品也成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的杯中之物。

熟茶,是怎么“熟”的?熟茶的发酵过程


正如人类饮食历史上最伟大的进步是从生食进入到熟食,普洱茶最有价值的突破,便是从生茶发展到熟茶。熟茶诞生至今不过四十余年,从经历低谷,到逐渐迎来高峰,熟茶,是如何“熟”起来的?

在中医里,有些药材名称里也包含“熟”字,意为制、改性、发酵。熟茶能“熟”,就是微生物发酵在起作用。经过渥堆发酵,茶叶里的刺激性物质转变温和,口感醇厚,达到比生茶更快的转化效果,“熟茶”由此而来。

1.熟茶的雏形:“红汤”

解放前,关于普洱茶的工艺著作里都提到:普洱生茶“汤色是红的。”九十年代初,生茶制作需“筑茶”,即茶叶放在竹筐里洒水压紧,促进了多酚类物质与微生物中的酶发生酶促氧化作用,使得新茶汤色显红。当时茶客习惯新茶放一段时间再饮,茶汤泛红也就不足为奇。

这种红汤普洱正是普洱熟茶的前身。它曾经是普洱茶品饮中一致追求的目标,因为茶客认为只有“红汤”普洱茶才不刺激身体,又醇厚适口。

2.熟茶发酵中内含物质的变化

为了让普洱茶快速达到“红汤”,熟茶诞生了。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让普洱茶陈化的速度大大提高。这是由于经过渥堆发酵,茶叶内部物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多酚类物质变化

茶多酚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是茶汤苦涩感的主要原因。发酵后,茶多酚比原本原料降低了50%-70%,转化为茶色素及一些非水溶性物质,最终熟茶茶多酚的含量在11%-17%之间,使苦涩度大大降低,刺激性和收敛性变小,茶性变得温和,入口甜润;

茶色素

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渥堆发酵随着时间的推进,茶多酚氧化程度深,茶黄素、茶红素氧化聚合成茶褐素。渥堆过程中,茶红素随翻堆次数增加而减少,茶黄素稍有增加、茶褐素急剧增加,使茶汤呈现红浓的色泽;

果胶质

果胶具有粘稠性,因此,溶于水的果胶质可增加茶汤厚度和粘稠度。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原果胶呈减少,水溶性果胶呈增加趋势;

糖类物质

水溶性糖是茶汤甜味的主要成分,能缓解茶汤中苦涩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的刺激性作用,这部分糖含量越高,茶叶滋味就越甘醇。在普洱茶渥堆加工过程中,茶坯水溶性糖含量随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进程加深而随之减少;

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中构成茶汤的重要滋味物质,与普洱茶品质呈正相关,咖啡碱在普洱茶渥堆过程呈增加趋势。

水浸出物

茶叶中水浸出物是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熟茶在发酵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是呈减少趋势。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茶品质的物质之一,表现在茶汤的鲜爽度。氨基酸在普洱茶发酵的特殊温湿条件下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与多酚类起反应生成茶褐素,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总体呈减少趋势。

由上面的内含物质增减可见,如果要让熟茶呈现出适口的滋味,把控好渥堆的温湿度和时间非常重要,中度发酵的熟茶口感较好。

3.熟茶进阶:厚、滑、活

近几年,熟茶越来越市场关注,从技术的提升到原料的选择,都在让熟茶滋味不断优化。曾经有一个对熟茶的误解是:用好茶发酵是一种浪费。然而今天,很多茶企更愿意用“云南大叶种”、“乔木”“春茶”这些内含物高的优质原料制作熟茶,达到“厚”、“滑”、“活”的境界,堆味越来越轻微,口感体验更佳。

另外,熟茶发酵的程度靠洒水控制,企业渥堆熟茶通常以“吨”为单位,其风险和难度比制作普洱生茶要大的多,一旦发酵不均匀,则就会造成损失。随着熟茶的重视度提高,一场发酵技术革命也随之而来。

所以,熟茶的品质,也在考验着一个品牌的实力。但市场上“个性化熟茶”的概念层出不穷,如“山头熟茶”等,在熟茶热的阶段,还需有待分析考证。

精品原料辅以精良的技术,是优质熟茶的关键,不仅赋予熟茶极高的品饮收藏价值,也可以作为一些调饮茶的优秀基底。而经过医学界多年临床试验,熟茶被证实了在降血脂、血糖方面功效显著以后,不止口感陈香厚重,对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

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升级以及茶企对市场的审视,熟茶重放异彩,大家正在摈弃过去对熟茶的不良印象,乐于重新认识、接触,熟茶品饮时代即将到来。

普洱熟茶性熟温和


普洱熟茶是指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让茶汤达到柔和软绵效果的普洱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普洱熟茶的发酵工艺已经很成熟,因此在口感上恒定性好,尤其是品牌普洱茶如大益茶,几乎每一种型号的熟茶都有固定的口感。桂林市许多普洱茶的爱好者,忠于一种味道,因此会购买某品牌某型号的普洱熟茶。一般来说,普洱熟茶条索成赭色,口感润滑纯和,滋润绵甜,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普洱熟茶主要营养有红茶素、黄茶素、茶褐素、维生素C和儿茶素等。经过发酵的普洱熟茶由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大多营养物质转化为了其他的营养,如维生素C会成倍增加,而这种营养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氧化等功效,因此普洱熟茶属于大众茶,无论哪种体质、哪种年龄阶段的人群都适合喝。

发酵后的普洱茶含有大量的益菌群,益菌群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而且还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所以说长期喝普洱熟茶可以养胃。失眠人群担心在晚上喝茶会因为咖啡因的缘故难以入睡,这时可以选择普洱熟茶。因为普洱熟茶中不含咖啡因,又是发酵茶,茶在发酵过程中咖啡因就被淡化了,所以晚上喝不会兴奋。传说过去慈禧太后就有在晚上喝普洱熟茶的习惯。

俗话说:“夏喝生普,冬饮熟普。”因为夏天燥热,人容易上火,而普洱生茶有清热解毒、解暑解腻的功效;冬天寒冷,普洱熟茶茶性温和醇厚,茶所含的益菌群有暖体养胃的功效。

《普洱茶传》第4章:普洱茶的熔炼简史(7)


琥珀色,是从变幻莫测中抵达的一种色泽。普洱茶之所以令人着迷,是因为它具备了神灵的品质,会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当琥珀色的那种美直达味蕾时,我们品尝到了什么?春天,是我们人类经常变幻现实,并探索精神之旅的时刻,因为满树已经绽放的幼芽,激荡起了我们被冬眠起来的身体。而一旦身体从春天的河床上苏醒过来时,万物正在散布着无限生机的谜底。春天意味着我们摆脱了阴郁的环境,如同幼芽出土,渴望着生长的环境;春天,人们正在大胆地,按照一个少女和少女的愿望去思考生命中的期待离我们到底有多遥远,所以,在此时刻,我们带着普洱茶假想着希望在幼芽出土时,我们已经从干旱的大地上寻找到了把许多世界相互重叠起来的时刻,比如,编织术,我们用编织术解决了距离与距离之间的矛盾;比如,魔法,在任何时刻,魔法术是附在我们体内的,只是有时候被我们扬弃在外。利用好魔法,可以敞开一切春天的大门。

而在这时候,短暂的春天逝去,夏天来临了。

雷霆带来了狂雨,洋溢着大地,也在滋润着在日月的移动中灵魂的镜子。夏风炎炎中,我们需要面对汤色——它超越了水的起源地,水是从水眼中冒出来的,每一个水眼都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经历了从暮色到黎明的洗濯,才会使容颜显得纯净;水在另一种现实中,是为了洋溢咽喉。在此刻,我们一直研究着汤色,等待着汤色的变幻。

秋天降临了,比夏日来得静谧,几乎是悄无声息地降临。我记得,秋日仿佛在一瞬间就变幻了树上的色泽,起初是金色,然后是凋零,任何真理和武器都无法抵制秋叶的凋零,就像无法抵抗人的死亡一样。普洱茶就这样对现状感到忧虑,对前途感到茫然,于是,它融入了秋天的周转不息之中,仿佛在秋瑟的杀戮中寻找着生命的出口,然而,更严酷的冬日降临,一旦我们伸出双手,就可以触摸到大地一片冰凉。

让我们寻找到普洱茶度过漫长的冬季吧!琥珀色就这样在寒瑟的季节,伴随着身体的冰凉来临了,它的色泽贯穿到底,但只有我们知道,它已经经历了春夏秋冬的煎熬。直抵味蕾的琥珀色,驱逐了无所不在的死亡,以清澈透亮的品质使我们头一次遭受到生命中的惊喜。

炉火已经上升了许多次,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为摆脱了命中的劫难,殊不知周转不息的命运始终在捉弄着我们所规定的狭隘范围——因为我们始终是被灵魂所放逐的漫游者,只是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在哪里周转?直到我们面对琥珀色时,在汤色的滋润中,人生怪诞的幻梦变得越来越优雅,在最为隐秘的梦想中,似乎有一种琥珀色的声音从我们的咽喉冉冉上升着。

命中的劫难变幻成了被神明所改变的吉祥的焰火;操纵武器对峙的敌人,不再利用绷紧的绳索向我们射击子弹,而是借助于琥珀色献出了同盟者的内心世界。

《普洱茶传》(全集连载)海男/著》》》返回目录

《普洱茶传》第4章:普洱茶的熔炼简史(8)


这唇齿,尝试着像确认死亡一样确认色味。喝普洱茶,也就是为自身的唇齿在作进一步的、私秘性的交流,而色味犹如言词使我们最原始的颤栗开始复发,当我们又一次轻松而愉快地与普洱茶发生唇齿之约时,仿佛在密商一种与唇齿相连的命运。

甜美渗入了寝室或者旅馆,或者荒凉的海滩——任何地址都可以携带上普洱茶,在远古时曾经被茶马人携带在马背上的香茶——因意识到世界上广袤和自己永恒的价值,而开始缓慢地发醇,同时,也因意识到每件事,每种瞬间,每次相遇都囿于各种极限之中,从而开始在发醇之后,迅疾地散发出香泽。

唇齿是人身体中最柔软或坚硬之地,它最有效的意义来自品尝和撕开食物,同时也可以张口说话,这魔力是神赐予的。我们都是神的使者,神赐予了我们身体和器官——是为了环绕它,酝酿出生命中宏伟而迷人的计划。

我在普洱茶中发现了无数的甜美,像通常一样,汤色仿佛一片汪洋渗透在上,我的心情,我的身体恰巧开始了一种私人习俗,喝普洱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犹如阅读《圣经》、《神曲》或《诗经》一样有效的沉醉,在这个炎热的,开始出现雷电的夏季,每天都有普洱茶陪伴着我。

经历过一切磨砺之苦役的人最需要在暮色中面对自我的唇齿,它咀嚼过冰片、橄榄、花生和米粒,它同时也吞咽过麻醉剂,侮辱之词、戏剧台词,而此刻,囿于普洱茶,仿佛陷入了普洱茶的一座宫殿,一座城池,它也许是溶解于我们身体中的雨水,粮食,也许可以像殷红的血液,流遍我们的每一条血管。因为唇齿在此刻已经启开:它是孕育植物和言词的一种巢穴,它是泄露秘密的一块湿地,它紧紧地、永不松懈地把言词和色味拥入其中,只是为了绵延时间之谜底。

利用这唇齿,我就已经捕捉到了普洱茶的元素,它犹如从未被役制过的大地,以巨大物体的变幻莫测——散发出唇齿间可以阐释的一切色味,它是附其在我们旁边的器皿中,以仁爱、自由、变幻、幸福、甜美这些词汇,改变着我们世俗史的神灵。

我每一次品尝唇齿之间的甜美,仿佛都在无意识之间发现了如花蕾绽放过后的城池中完美的幸福方式。因此,我曾经成为了一个最幸福的人,沉溺于唇齿间越来越密集的隐喻之中——仿佛已经美好地出卖了我身体中全部的思想,以此驾驭住了试图摧毁我身体的那些繁芜和累赘。

亲爱的普洱茶使我开始幻想着实施一场美妙的沉醉,我选择了场景、时间、器物,然后敞开我身体的全部自由,于是,普洱茶来了,它是如此地轻巧,犹如世界上最慷慨的神灵想在这一刻,通过我的唇齿释解它全部的甜美。所以在唇齿间汇合和已经开始碰撞的美已经结为一体,不可分离。

《普洱茶传》(全集连载)海男/著》》》返回目录

《普洱茶传》第4章:普洱茶的熔炼简史(6)


等候是如此地焦灼,所有等待者们都要面对三种图像:候汤,沸腾,这是炉火之上的一次检验过程,各种器皿保持着庄严的姿态,就像人在维持着自我的尊严,第一次候汤,仿佛让人生平头一次突然面临着一种除了去咳嗽,呼吸之后,再屏住呼吸之后的幻想:我们的身体到底在时间中属于何物,应该如何去尊重我们的身体,应该怎样去跟我们的身体和谐相处,而旁边,是沸腾的茶水,我们在此守候,我们仿佛在守候着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一种宁静。因为第一次候汤只意味着再进入第二次候汤的过程。无论是苏格拉底,但丁都经历过等候的过程,它仿佛像一个编织工,用长短不一的丝线,编织着无法计算的道路,在编织之中,等待者的踌躇时刻是如此的漫长。

从第一次候汤到第二次候汤到底用了多长时间?

我们生命的某些部分必须屏住呼吸,用来候汤,因为汤色的变幻犹如春天的雾气徐徐升起,又从地平线上散开--我们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杂物,类似令我们生命窒息过的那种杂物,我们的质疑伴随着候汤的时间开始狂热地上升着,一旦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怀疑,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死神。继续下去,我们依然在等候着,候汤,使我们终于可以坐在古老的炉火边,使用最为古老的茶具,这是何等的奢侈啊,继续候汤吧!对心爱之物的迷恋--使我们所获得的全部经验中充满了汤色的各种乐趣,一种悠缓的节奏似乎终止了让我们奔跑的速度。因为第二次候汤很重要,如果汤面上荡漾着波涛声,犹如咽喉已经品尝到了松尖的露珠,这说明,上好的汤色已经降临了。人生最美妙的时刻,只有在感官中获得灵性的时刻才会产生,第二次沸腾,使我们等候到了汤色的波涛。而第三次沸腾,仿佛使我们伸出双手,前去触摸一座沉甸甸的雕像。

沸腾进入了第三次,犹如看见了暮色笼罩,

所以,在三次等待中,我们要抓住第二次沸腾,有了上好的水,就可以展现出你生命中的汤色,水分三沸,在此等候者,通常到了第一次沸腾时就失去了耐性,而用第一次沸腾沏出的汤色,仿佛是幼年的色泽,只有到了第二次沸腾时,才会感受到夏日跳跃到松涛间的旋律;到了第三次沸腾时,犹如年老者在干燥的山冈上追赶着落日。尽管如此,等候中的候汤,都会使我们经历三次环行的奔跑,从而领悟到三种汤色的奥秘。

等候者在候汤中会意外地发现,当我们的悟性越来越柔软时,其实美丽的汤色已经在等候着我们;而一旦我们的等候充满焦躁的火焰时,汤色便浮悬着杂物,即失去纯净的汤色,给我们带来了沉重不堪的现实。

等待是艰难的,但惟其等待者,才可以正确地超越人生的弱点,我们在候汤的时候,往往会经历人生中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时刻,犹如我们相遇到了知音的出现,而当知音的声音显露出我们内心的波涛声时,那种窒息似乎是爱情,是密语,也是喜悦达到极致的时刻。候汤者,面对着三次沸腾,他们的猜测之谜从四肢扩展到了水面上的波涛。

《普洱茶传》(全集连载)海男/著》》》返回目录

【熟茶发酵】普洱熟茶制作工艺


在20世纪70年代所发展的人工快速发酵工序,普洱生茶经洒水渥堆、加温加湿后,减少了茶多酚等活性内含物质,即为熟茶。熟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饼。传统熟茶制作方式,每次取用毛茶10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洒水)量视季节、茶菁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最高可达65℃左右,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炭化。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时,茶叶霜白现象褪尽,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视所需发酵度状况而定,正常状况约四至六周,现代改良技术则在八至十二周的时间。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气候十分适合渥堆过程菌类生长繁殖。发酵制程以勐海为主。而在发酵过程中,西双版纳地区渥堆味较不刺鼻,没有酸腐味,这也与当地水质、技术及发酵时参与作用之菌种有关。一般而言,渥堆技术以一次完成为原则,若发酵度不足、不完全,则易出现酸化之劣变,干燥后再进行二次洒水发酵,便容易发生汤质薄、味淡带苦,叶底糜烂之现象。发酵过度,则有碳化现象,汤薄甜而无质,叶底黑硬。当发酵度充足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发酵度较轻者,尚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若没有经过湿仓,陈化后容易口感转酸。发酵度较轻者汤色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红黑色为主。

《熟茶简史》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茶文化简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