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

发布时间 : 2020-07-28
你是绿茶 你泡的花茶 你泡的信阳毛尖为何是苦的

【www.cy316.com - 你是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知识吗,丰富的《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内容等你来看!

茶苦,如生活。苦涩,有时清淡如绿茶,有时浓郁如普洱。茶的形成是磨练的积淀,在烈日下发芽开花,在骤雨中成长,在疼痛中被分离,在烈焰上焙制,终用沸水沏煮。经历重重苦,方能流香。

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从茶人角度而言,缘分本就是一杯茶,生命伊始,茶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在千千万万的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禅者和茶者。在千千万万年当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吃茶了吗?

一杯茶在手,人缘、茶缘、善缘、法缘、佛缘尽在其中。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分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位其中的清香。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因此,品茶时要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即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wWW.CY316.com

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世上好茶数不胜数,有些茶,你或许此生无份,有些茶你可能避而远之,由此便产生“好茶”、“坏茶”。然而,任何一种茶,都各有其佳处,茶无好坏,只有喜欢与不喜欢,适合与不适合。珍惜每一杯茶,与其相遇也是人生一茶缘。

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不负你。

关于本文《茶,等的是你;你,找的是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文化精选阅读

你的心,是茶美的存在


想了解《你的心,是茶美的存在》知识吗,丰富的《你的心,是茶美的存在》内容等你来看!

茶无好坏,只随你心

品茗时,只专心于手中的茶,用心去感受它的甘甜或苦涩。

再普通的茶,你亦能喝出它的独特,它的好。

可若心里老想着品评的标准,无心于茶本身。

再好的茶,不过是一个被用来展示喝茶人本领的工具。

品茗,讲究的是心,一颗闲淡自在、平等对待所有茶的心。

心若是淡然,即使手中一杯清茶,你也能感到自然的美妙。

倘若心怀苦涩,一杯极品好茶在手,你也喝不出个中滋味。

感情也一样,满分只随你心

我们对爱满怀憧憬,却又害怕受伤。

为此,我们用各种方法,测试爱,衡量爱。

心里的小本子,每天都在默默地计算付出与收获。

渐渐地,我们对另一半越来越苛刻。

吵架越来越频繁,心越来越累,爱也摇摇欲坠。

离最初的自己越来越远,离对方也越来越远。

猛然回头,才意识到感情无法计算和衡量,

它只取决于你的心,就如我们手中的这一杯茶。

茶,无论何时都是好茶,只要你放下所有对茶的条框。

爱,无论何时都能满分,只要你不计较感情里的得失。

爱情最美的样子,是彼此之间的初心不变。

茶最美的味道,是你真情实意的感受。

你的心,是茶与爱情最美的存在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你的心,是茶美的存在》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你是这样以茶待客的吗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来者是客,便要以家中最好的茶叶、美酒和食物来招待,生怕招待不周,落下话柄。要说到以茶待客,可不是简单地烧水泡茶,其中的讲究我们不得不去学习。

以茶待客须知的三大讲究。一是茶具的清洁,一套满是茶垢的茶具会令来客心生不悦,对于接下来的品茶和闲聊便也了无生趣;二是端茶要得法。饮茶不同于饮酒,饮酒讲究豪爽,一干而尽便是最大的礼数。品茶则不同,讲究循序渐进,端茶时需两手奉上,受茶者则需要懂得扣手礼;三是要注意给客人添茶。作为主人,在与客人闲聊之时,必须要时刻关注客人眼前茶杯是否已经饮尽了,若茶水已空,需及时地为客人添茶水,否则便会令客人觉得不受主人待见,这是主人下的逐客令。

除此之外,小编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千万别用一次性杯子当茶具,为客人斟茶。

近来,只因家中的茶杯数量不足,并且来客较多,清洗茶具相当不方便,有人便买了一些一次性的塑料杯子当茶杯用。在他们看来,一次性杯子用完后即可扔掉,无论来客几许,总不会落得茶杯不够的尴尬。

但是,我们认真地想一想,便会明白这是不可取的。首先,一次性杯子的使用有违可持续的发展观,不利于环保;其次,一次性杯子用完即扔,不正暗示着主人与客人关系亦是“一次性的关系”,无法长久。

因此,我们不建议大家用一次性杯子当茶杯待客。

你是合格的茶人吗?你知道几位茶祖呢?(下)


吴理真:于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

西汉末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1186年,宋孝宗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将他植茶之地封为皇茶园。

有一种说法认为,吴理真是当代人臆造的茶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后人不得而知,亦不用太较真,于我们有一口好茶喝足矣!

诸葛亮:援边不忘兴茶

诸葛亮南征时曾给西南少数民族带去了多种农作物种子及种植技术,其中包括茶叶。如今,在西双版纳南糯山,人们称孔明为茶祖,孔明生日那天当地人要喝茶赏月,放孔明灯。在普洱市,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茶祖会祭拜孔明。

原来诸葛亮也是一代茶祖,顿时觉得喝茶是一件涨智慧的事情。孔明灯寄思情,一杯茶敬茶祖,浪漫且神圣。

葛玄:修道、植茶两不误

葛玄被尊为茶祖,是因为他在浙江台州修道炼丹时,还种植茶,开创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历史,随后,茶籽传到日本、韩国。

去过浙江天台山葛玄苗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里的仙气弥漫,但是,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一种分享和传播的精神,葛玄不仅是中国的茶祖,更是世界的茶祖。

你是合格的茶人吗?你知道几位茶祖呢?(上)


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喝茶人,怎能说你不知道某某茶祖呢?小编整理了七位出名的茶祖及其典故。

神农:以身试百草,发现茶

在中国的文化中,习惯把一切与农业相关的事物起源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基本不向上溯源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即为茶,神农为中国农之神,尝茶解毒,神农自然就是茶祖了。

且不说神农是不是发现、种植茶叶的第一人,就凭他尝遍百草的毅力和勇气,也是值得我们敬奉的。

陆羽:茶文化之祖

陆羽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著成《茶经》,里面囊括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世人盛赞陆羽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称他为茶圣,而在江浙一带,陆羽也常被尊为茶祖。

陆羽和他的著作《茶经》,爱茶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他是最具人气的一位茶祖,相信广大茶友都看过他的著作,并从中受益。感恩陆羽,让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太姥娘娘:福鼎大白茶始祖

太姥娘娘被当地人唤作蓝姑,乐善好施,她用亲手种植的绿雪芽茶治病救人,晚年修炼升仙,成为闽地第一位女神。如今,太姥山山间有一鸿雪洞,洞顶有一株绿雪芽古茶树,传说此树即为太姥娘娘手植之绿雪芽繁衍,为福鼎大白茶始祖。

太姥娘娘才是真正的女神啊,福鼎白茶被茶人比喻为女性之茶,看来是继承了蓝姑善良恬静的性格。

帕岩冷:在景迈山开辟茶林

濮人生活在澜沧江一带,他们最早驯化和栽培了山里的野生茶树。其中,布朗族的祖先帕岩冷正是濮人的后裔。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子民在景迈山上种下了一片片茶林,他也因此成了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种茶的人,也有人称濮人才是真正的茶祖。

云南的普洱茶很有魅力,每到春季,全国各地的茶人都涌向云南寻茶,景迈山也是不可不去的茶山之一。如此喜欢普洱茶的茶友们,请记住这位给世人带来美妙茶香的茶祖。

土豪是怎么喝茶的,你是土豪么?


突然间,土豪这个词就热了。网友们纷纷调侃,和土豪做朋友才是正经事!并在微博上发起如何快速变身土豪、如何和土豪做朋友等话题。网民们最初用土豪来形容游戏中舍得花钱的玩家,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逐渐,土豪的称呼蔓延到了现实世界,成为当代一类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土豪这个原本带有明确历史意涵和贬义色彩的词,经过网络造词运动的重新赋义,如今这个词成为眼下最热门、颇具调侃味道的关于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而几年前,人们还习惯用暴发户来称呼这一人群。

真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国人再谈土豪时,已然不是你死我活的社会氛围了,却还是有对立的眼光和无法言说的莫名感,网上围观的人们也无所依从地嘲笑着土豪,但眼睛里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

打着飞的去喝茶

新土豪喝茶,讲究去原产地,要是没有去过那些出名茶的原产地,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喜欢喝茶的。至于交通工具吗,在天则为飞的,在地上则为路虎,因而被人戏称为飞泡一族。就是国内有一片好水的名山大川,也一律都在土豪的飞行名单上。

有位土豪朋友在喝茶飞行日记中写道,我更喜欢简单一点,带上茶,一个空杯。因为有低压反应,也会把茶膏带着,在飞机降落时,嚼嚼茶膏来舒缓下耳朵的失聪和耳鸣。但身边那些过分讲究的朋友却不那么看,他们到高海拔区域,会带上日本铁壶,一个大箱子里,全是各种茶器。

一路上随身带着水质监测仪的,算是比较省心的了。最过分的是那种还随时要空运水的。有一次在宾馆刚住下,一土豪朋友惊呼道:这里的TDS值这么高,怎么能泡茶啊?便随手拿起手机要求速递矿泉水。

还有随身带着电子秤称茶的,那就太没品了。讲究的土豪随身带着价值不菲的象牙小秤,以便掌控投茶量。随身携带的茶起码也要有十几种,老白茶啊老岩茶啊老普洱茶啊,都有专业的茶袋密封,按照行程准备茶量。

如果每人带着电磁炉也罢,四五个人都带着的话,最悲剧的就是宾馆,提供不了充足电量,只好专门分配出一个服务员,来回送水。因为这样,他们甚至研究出来,哪个牌子的行李箱,最适合装这些物件。

说到茶本身,大家都知道有六大茶类,土豪要想装的话,岩茶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贵啊,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大红袍,肉桂,老枞水仙了,要喝就装到底,人家问这什么茶?土豪一般这样说,武夷山野生老树岩茶,生于乱石之上,来来来,坐下喝两杯。

遇到喜欢原生态的土豪,现在白茶很时髦。不过这需要一定的底蕴,如果手里没有年份老的白茶,千万别拿寿眉、贡眉出来丢人,至少也得是牡丹,不是白毫银针不放个十年八载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白茶的!

喜欢仙风道骨范儿的土豪,那喝绿茶,必须要装备一个专门放绿茶的冰箱,明前龙井、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就不用说了,还一定要有点小众茶,比如新茶西涧春雪,味道也很好,而且没人见过,装起行家来效果奇佳。还有,岩茶、普洱这种工艺性非常强的茶,这些茶一定不是从市场上买的,怎么说也是名家或者朋友所赠。如果是花钱买的,也最好是自己定制的,至少可以对朋友说,这茶是做茶的师傅按我口味做的,市场上没有。透着牛。要说到普洱,要是你家里没几饼八八青饼,都不好意思说爱喝普洱,转身走吧。

土豪家里绝对会置办上好的茶架子,从改革开放开始各种年份的普洱,到日本、台湾地区回流的茶,都有,茶叶罐也绝对考究,景德镇大师做的青花为上选,最次也得是紫砂的。摆放的架子如果不是黄花梨,也是小叶檀的,如果连这水准都达不到,那真不好意思拍照秀照片啦,要追求比作家的书房还拉风。

要经常出席各种茶会和雅集

如果能在高手如云的地方装,那就是绝世高手。出席茶会和雅集,土豪评茶的时候一针见血只评茶不评人,都是出来混的,批评泡茶人的水准,不如从火候和韵味上来说道。茶一上口,如果能立刻指出茶的坑口或者山头,是老茶还要指出年份,那现场效果才能达到极致。不过此项甚难,若无多年功力,土豪一般还是达不到这需要真功夫的境界。

平时要多读诗,无病呻吟的句子多记得一点,喝着喝着就来一句,最好是自己写的,才更有效果。《茶经》如果你背不下来或者念错字的话,还是别提这茬了。

喝茶总得有地方,土豪的家里都会有一间屋子装修成茶室。茶桌要那种巨大树根雕的貌似很拉风,器具一定是越古雅越好。土豪一般桌子上至少有3把紫砂壶,不要传统器型,一定要是名家的创意新器型。杯子要更加考究,用台湾晓芳窑的,实在太大众了,不过很贵就是了。当代人有些名家的青瓷和建盏,以及景德镇名家的青花都不错。我见过最装的,有土豪用南宋龙泉窑莲花粉青杯喝茶的,直接把人雷倒。盖碗的话可以选择清三代的东西,以康熙为上。杯子要看似随意的一放,在身后红酸枝或者小叶檀的博古架上,如果有人问起来,土豪一般是漫不经心的回答,以彰显知识的渊博和收藏的水准。

如果你还在用随手泡或者热得快烧水,那么你实在是太家常了土豪们讲究的是日本铁壶,银壶都要有几把,盏托最好也是银的,上面如果还有家族的家徽绝对加分。风炉要用上好的红泥,炭火一定要是橄榄炭!同时要深刻地指出,电煮出的水和炭煮出的水有着本质的区别。

喝茶用的水也很重要,用纯净水的话,您就别提了。最好每周都开车五十公里出去拉一些山泉回来,然后自己用大水缸沉静一周后饮用,实在不行用昆仑山这个牌子,勉强可用。茶室的通风和空气湿度一定要注意,茶都喝到这份上了,能不玩香么?檀香就别提了,土豪点的都是沉香!最好是与茶席的设计配合,那香气,暗自低回,对,还要有一把有来历的老杉木古琴。

要经常请人来家里喝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新手请教如何泡茶时,绝口不提技法,只说以古为法,以朴为道。多牛!

还有更艰巨细碎的秀

微博是很重要的工具,一定要用。微博上装土豪的高手众多,大家切磋才能有进步。对土豪来说发微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你需要有一部全幅的单反,用爱疯4S拍照的小片,麻烦您就别发了。

如果再能懂插花的话,那就会大大加分。如果不是高帅富,也不是白富美,那是绝对禁止出现在镜头上,否则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被秒杀。

现在的新土豪要是有诗文功底又要加分啦,写点尽量文艺忧伤又不烂俗的小文字,发到微博立刻就能赚来大把的粉丝。如果平时喜欢画个小画写个书法啥的就更牛啦。

你知道宋代制茶中的名品是哪些吗?


宋代制茶基本都是蒸青茶叶,最常见的分法是依据外形分成两种:一种是团茶(饼茶),一种是散茶(草茶、叶茶)

散茶通常是将茶叶蒸青散形条茶,与现代通用的散条形茶类似。将蒸过的草茶捣碎而制成的茶末,就是末茶了。将末茶继续加工,压缩制成的饼茶就是团茶。

宋代草茶

草茶就是将采下的茶叶蒸青后以芽茶的形式焙干。当时,草茶主要盛行于两浙地区,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比较有名的茶,比如“瀑岭仙茶”、“五龙茶”、“大昆茶”、“小昆茶”、“双井茶”以及被评为两浙第一的“日注”等。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和大诗人欧阳修一生都嗜好喝茶,草茶之中尤其喜欢江西修水的双井茶,欧阳修更是在他所著的《归田录》中,认为此茶是“草茶第一”。

宋代贡茶

宋代贡茶制度是建立在唐代基础之上的,只是把贡茶生产基地由浙江顾渚迁到了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宋代恰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寒冷期,太湖冬天冰封,顾渚的新茶赶不到清明节前送到汴梁,而建安新茶走水运可以让东京的皇帝及时喝上节前茶,“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因此皇家贡茶的生产基地就搬到了福建建安的北苑。

北苑贡茶

北苑地名始于后唐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国,当时建州吉苑里茶焙地主张廷晖在凤凰山拥有数十里茶园,所产茶品质上好。相传当时闽王好茶,而且特别喜欢张廷晖的凤凰山茶,于是不断来索取,当时建州屡遭兵灾战祸,民不聊生,茶业难以维持。闽龙启元年(933)张廷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献给闽国,得到闽王封赐“阁门使”官职,并把凤凰山办成闽国的苑囿(闽国御茶园)。因凤凰山在闽都北部,故名北苑。

蜡面茶

蜡面茶也有称为腊面茶。在唐代早些时期,研膏茶是一种不加香料的自然茶,逐渐随后由于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茗规格,在茶中渗入沉香木、麝香等名贵的香料,把自然茶发展成为香料茶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由于茶质特佳,芬香扑鼻,冲泡后有乳状物泛于茶汤之上,与溶蜡相似,所以定名为蜡面茶。

大龙凤团

中国茶史上空前绝后的“龙茶盛世”正是始于大龙凤团。太宗兴国二年(996),特置龙凤模,第二年始造(997),龙凤茶盖始于此。北苑龙凤茶是一种饼状茶团,属蒸青片类,龙凤茶团面上印龙凤花纹,龙纹称龙团、凤纹称凤团、合称龙团凤饼。每八饼为一斤。

小龙凤团

庆历年间(1041-1048),蔡襄取上品龙茶,所造的小龙团茶不仅是制作精细,产量极少,每二十饼为一斤。据记载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经历二十余年,方才获得一饼小龙团,茶盖其贵重如此。欧阳修称其茶为:“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以至当时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得,龙团难求”之感叹。

密云龙与瑞云祥龙

宋熙宁四年(1071),贾青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密云龙,二十饼重一斤,双袋装的叫双角团茶,“绯”色包装为赏赐大臣,“黄盖”包装为御用“玉食”。当时宣仁皇帝因被丐赐密云龙闹得不得安宁,感叹道:“叫建州今后不要造密云龙算了”,然而密云龙茶的名声却更大了。

以二十饼为一斤,而双袋,谓之双角团茶。大小团茶皆用绯,通以为赐也;密云龙独用黄盖,专以奉玉食”。哲宗时,“又改密云龙为瑞云祥龙。”

龙园胜雪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用“银丝水芽”制了旷世绝品的龙园胜雪。龙园胜雪又有文献称龙团胜雪,其原料“银丝水芽”把已经拣过的熟茶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浸泡,光明莹洁,芽头细如银线。

白茶

白茶始见于宋仁宗庆历(1041-1048)。宋时所说的白茶,并不是现代六大茶类中的白茶,而实际上是指茶树的白化现象,清明前期茶园中会出现少量的变异茶树,其株叶面呈乳白色,但随气温升高,乳白色的叶片会逐渐转为绿色。而在宋徽宗大观年间,由于白叶茶产量极少,徽宗个人崇尚白色,又在《大观茶论》中为白茶专门列传,而使其名扬天下。

你知道“以茶代酒”是怎么来的吗?


亲朋好友聚会,免不了喝酒。近年来,出于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人也愿意放下酒杯,端起茶杯。

以茶代酒,是不想喝酒又盛情难却时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所行的礼节。其实,以茶代酒的行为自古有之,来源于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以茶代酒】

出自晋朝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茶的古称)以当酒。”

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可耿直磊落的韦曜认为这样下去,“外相毁伤,内长尤恨”,批评孙皓说他在酒席上总是“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彻底堕落的孙皓不听韦曜的劝阻,最终,引起孙皓对他的厌恶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处死。

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孙皓也做了俘虏,被遣送到了洛阳,受封的爵位是“归命侯”,于四年后病故洛阳,时年42岁,孙皓可以说是以酒误国,但是却留下了一个“以茶代酒”的典故。

除此之外,还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喝茶时还可以给茶友们讲讲哦。

【陆纳杖侄】

茶圣陆羽的《茶经》转引晋《中兴书》中有记载,陆纳是三国时名将陆逊的后代,在东晋时曾担任过太守、吏部尚书等许多重要职务。

他不但为政清廉,而且在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从来不奢侈铺张,很受人敬佩。连唐代茶圣陆羽也追认陆纳为自己的先祖。

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ch)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陆俶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当谢安到来以后,陆纳只给他端上了一碗清茶和一些水果。而他的侄子,突然像变戏法一样摆上了一大桌子丰盛的山珍海味,请谢安入座就餐,谢安坐下勉强动了几筷就告辞回去了。

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意思是,你既然已经不能够光大你叔父我的德行,为什么还要来玷污我一贯朴素廉洁的声誉呢?陆纳真是又气、又怒、又羞、又恨,说完亲手打了这个不肖的侄子四十大板。

【王濛与“水厄”】

《世说新语》中也曾出现关于茶的典故,原文记载:“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文中的王濛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特别喜欢茶。他不仅自己一日喝茶数次,而且,每当有客人来,还一定要与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

水厄原意指溺死之灾。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刚开始还不习惯喝茶的人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

【王肃与“酪奴”】

北魏杨炫之撰写的《洛阳伽蓝记》卷三记载: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以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大意是王肃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南朝时喜欢饮茶。到了北魏后,虽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嗜好,但同时也很会吃羊肉奶酪之类的北方食品。当人问他茶与酪浆相比怎么样时,他认为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意思是茶的品位并不在奶酪之下。但是,后来人们却把茶茗称作“酪奴”,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茶文化历史悠久,读读典故,给自己肚子里增加一点墨水。亲朋聚会,拿起茶杯敬长辈,讲讲“以茶代酒”的故事。劝君更尽一杯茶,健健康康会亲友,岂不妙哉?

你知道什么是“茶钱”吗?


茶钱:(1)[paymentforteainateahouse]∶在茶馆喝茶所付的钱(2)[tip]∶指小费。在茶馆饮茶按定价付的钱。《说郛》卷六八引宋灌圃耐得翁《古杭梦游录》:“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但将此为由,多下茶钱也。”《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付了茶钱,出门来,彼此散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于是给过茶钱,下楼去了。”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茶钱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婚礼上婆家人给倒茶的新娘子以贺礼现金。中国是礼义之邦,自古对礼仪有着相当完备、科学的规矩制度,以婚丧随礼而论,过去都是由专人登记造册,主家日后会在同样的机会相应地给予同等回赠。依我拙见,这是一种很有人情味的民间金融互助行为,因为婚丧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大事,组建一个新家庭固然需要开支,而重视孝道、慎终厚葬的民风使丧事的代价更高,即使是在强制火葬的今天,一个人的辞世也意味着家庭在经济收入上的损失,所以,亲戚朋友的帮助援助是很有必要的,可惜金融史专家似乎未认识到这个课题。

到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文革”后,各种传统的礼仪与规矩被当成“四旧”破得一塌糊涂,只遗存下来皮毛与片段,割裂了因果关系。红白喜事随礼还是照旧,可是“不白受人好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却被抛到了一边,于是,大办红白喜事几乎成为无偿集资的借口,尤其是拥有权势者大受其益,主事者只知笑纳份子钱,至于登记造册以备回礼,几乎无人考虑。这种有去无回的风气,很长时间被漫画杂文所讽刺批评,成为国人极为头疼的陋俗——其实俗何尝陋!如果每个人都恪守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的原则,随礼也就不再是什么负担,而只是原始萌芽状态的互助保险而已。

茶钱还有一层意思,与京戏密切相关。据京剧学泰斗、梅兰芳恩师、吾乡齐如山先生的回忆录所说,民国前几百年间,北京没一处叫戏园的,皆名茶园,盖因当初只是饮茶聚人,随带着听听唱,因此客人花的是茶资而不是买戏票。换句话说,唱戏的是以提供娱乐消遣以与茶园分账。因此,到他离开北京逃往台湾时戏班子也仍然说是茶钱,没有“戏价”这个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展到后来,在剧院里,茶又成为听戏时的配套服务,完全倒过来了地位。在护国寺的梅兰芳纪念馆,陈列的有民国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戏单,每张上除了名角与剧目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手巾与茶资,头等票的价码一般三元,而香茗每壶大致二三角不等,显然,此时茶与戏已经开始分开计费。

京剧是艺术,却长期作为饮茶的衍生服务而存在,如此说来,若写京剧史则不可不言及茶文化,否则难得会通。进一步讲,中国的诗文书画的研究与创作,离开了茶文化的背景,又何尝能通呢?难怪赵州和尚对前来求教的人都一律开示以“吃茶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