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到,花茶正当时

发布时间 : 2020-08-21
春饮花茶 春花茶 花茶春毫

春饮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来到,花茶正当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春来到,花茶正当时”相关知识!

喝茶,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随“季”应变,不同的茶品适合不同的季节。俗话说,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四季饮茶各不同。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却是极易疲乏的。此时,若是能饮上一杯香气怡人又滋润爽口的花茶是再好不过的了。不仅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睡意,也有助身体健康。

花茶不同于六大茶类,属于再加工茶品,是我国特有的茶类。花茶不仅有茶叶的香气还有各类花草的芬芳,更有诗句称赞道“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

玫瑰花茶,是常见的花茶之一,也是很好的药食同源的物品。具有养颜美容、活血化瘀等功效。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不仅香气怡人,还具有驱除寒气的作用。现如今,冬天的脚步已渐渐走远,此时饮用能够解解经过一个冬季身上所聚积的寒气。此外,还可以振奋精神,消除疲乏。

金银花茶,金银花茶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热的作用,对于春天这个感冒、流感多发的季节是最合适的。

菊花茶,菊花茶不仅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而且还有下火、排毒、清热、消肿等功能,能有效排除体内毒素,增强抵抗力。春天是万物始发之际,人体也有可能阳气过剩,所以喝些菊花茶降降火气也是不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初春虽气候稍稍回暖,但寒气仍较重,不适合饮用性寒的绿茶,等到晚春时节,气温大幅度上升时再饮用较为妥当。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馆茶艺文化“革命”正当时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也是茶叶消费大国,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饮茶叹茶在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更是风行一时。茶艺初兴,看身穿古色古香的旗袍的茶艺小姐,十分娴熟地把原本比较简单的沏茶折腾成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许多名堂,动作犹如柔美曼妙的芭蕾,在优雅舒适的茶馆里,轻松悦耳的旋律中,茶艺小姐面带微笑地演绎出茶与舞的交相辉映,在品茶的同时欣赏茶艺表演,令人陶醉万分。

但现如今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这个茶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茶叶消费有着庞大市场的大国,今天的茶艺文化仍然处在低级的水平。不少茶馆经营是借茶作招牌而营餐饮之实质,不少人在茶馆饮茶的娱乐消费中引入麻将扑克等市井娱乐。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比起中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的茶道文化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为什么茶叶消费大国难以兴起高雅的茶艺文化?

茶艺已悄然面临着一种商业性质的文化危机。茶艺的经营模式难道就能一成不变吗?传统茶艺发展至今,程式化的表演模式与平面化的操作流程已日显浅薄和单调。在新的生活空间中,茶艺文化需要重新寻找自己在新经济坐标上的定位。需要改头换面成与现代生活节奏、人文心态相适应的文化消费方式。茶艺正面临一场消费观念的文化革命。

经营茶馆,不是经营一种普通的产品。茶文化是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一种文化,如果用经营物质产品的手段去经营,那茶的文化内涵就无法体现;如果单当做文化的产品去经营,茶的物质属性同样体现不出来。立伦茶营销策划机构认为,茶馆应当用具有观赏性、宣传性的茶艺表演打开茶文化的交流之门。

茶馆的茶艺表演要好看,看得懂,还要好喝。因此,传统茶艺表演中主泡的工作不变,她的任务就是要泡出一杯好茶给消费者,而助泡则从端茶送水中解放出来,进行艺术表演,让茶艺表演更好看。

受众需要什么,茶馆就设计什么样的茶艺表演。这样的说法尽管直白,但作为茶馆经营者,顺应社会潮流、应观众之需是赢利的根本保障。创新茶艺文化的经营模式,为现代都市人营造一种全新的茶艺文化,以此培养大批忠实的消费者,茶馆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追求创新思维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春三茶”


春天,是采茶、制茶的黄金季节。古人把春天采制的茶精品分为三种,即“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这“春三茶”,因为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宛如一杯陈酒,醇厚芳香。

“春三茶”,从严格的概念上来说,是以时间来划分的。

所谓“社前茶”,即春社前采制的茶。我国古时有一传统节期活动叫“社日”。“社日”即古代在立春后第五个戍日祭祀土神之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间。农谚曰:“春至清明六十齐”,即立春到清明整整60天,因此社前茶比火前(清明)茶要早一旬以上,是春茶中最早的。

“火前茶”,也叫(清)明前茶。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这天不得动火。火前茶即在寒食节前所制之茶。

“雨前茶”,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前所制之茶。

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春季采茶,最为上乘。陆羽在《茶经》中曰:“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本草纲目》曰:“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次之,此后皆老茗尔。”所以,很讲究茶品位与质量的唐代,人们只采春茶。

但是,由于清明前特别社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而且生长速度较慢,采制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明前茶尤其社前茶就更显珍贵了。

在“春三茶”中,古时最为精贵的要数四川蒙山“仙茶”,自唐代到清代,代代被选为贡茶。“仙茶”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从采摘选日、仪式、人员、数量等都有严格的程序与规矩。

古时,“春三茶”中的精品,大都被选为贡品。在众多的“春三茶”贡品中,最被历代皇帝看好的是“骑火”(即火前)。据《茶道》中说:“清乾隆皇帝提出茶以‘骑火’为最好。”清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杭州,去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乘兴作了《观采茶作歌》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骑火即寒食节当日)。”(吴思强)

茶以春为贵


茶以春为贵

茶以春为贵。春分前后,天气温和,惠风和畅,雨量充沛。叶芽不仅鲜嫩肥硕,色泽翠绿,而且营养特别丰富,是一年中最佳者。

春分茶其形极为优美。陆羽《茶经》中说,茶芽,紫色的要比绿色的好,形状如笋的要比如牙的好,叶子卷缩的要比舒展的好。而春分时的茶都是抽心茶,大多为一芽,少部分为一芽一叶,轻薄瘦小,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

春分茶之香更是上乘。清人称颂“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股太和之气弥留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沏一杯春分茶,沸水冲下,茶芽上下翻动,继而舒肢展腰,根根向阳,玉杯飘烟。喝一口,香甘鲜醇,温润如玉,真有“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之感。

春分时节,绿草酥软,山花烂漫,群莺乱飞。走进郁郁葱葱的茶园,茶树绿得笼上了一层烟雾,茶树老枝不断产生分枝,枝头上已生出了齐刷刷、毛茸茸的新芽,像孩子调皮的眼睛。一阵轻风拂过,便能嗅到茶叶青涩的芬芳。

采茶讲究技艺,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记得前几天去谷城五山,欣赏采茶姑娘采春茶,只见她们双手不闲,在茶树上如彩蝶穿花上下翻飞,一枚枚嫩嫩的茶芽,精灵般地落入腰后的竹篮。我也尝试着采茶,采茶女告诉我,采摘时不能用指甲掐,这样会影响茶叶的外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茶叶梗,轻轻一旋一提就可以了。采茶看似简单,其中学问还真不少。

春分茶被誉为“茶中美人”,一杯在手,便可尽揽春色。茶叶形美、色嫩、味香,犹如佳人,温婉清爽,风韵清朗,让人回味无穷。许多文人雅士对其有精奥的比喻:苏轼有诗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林语堂有“三泡”之说;英国诗人华尔勒说茶“软滑、醒脑、开心,像女人的柔舌在走动着的饮料”……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春分时节,邀二三知己,安稳地坐在春光里,沏上一壶春分茶,轻轻抿一口,静心品味,那一缕清香,便在唇齿间辗转,鲜爽甘甜,令人气爽神怡。许多人生难解的结,也便在这宁静之中,悄悄地解开。所有的烦躁与浮嚣都化作淡淡烟云,从心底悄然逝去。

江南春味茶先知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又是一年春茶季。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由于茶树营养物质丰富,故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通常绿茶色泽绿润,红茶乌润,品质较好。

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除了是水乡,江南还是绿茶的主产地,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均出产于此。每年三月下旬是江南春茶的采摘季,因此可以说江南春味茶先知。

关于江南西湖龙井,有人这样说过:“不知是龙井成全了这里的茶,还是这里的茶成全了龙井?凡到杭州的人,都不忘来龙井一游,拾级登山,阅尽满坡的茶色,而—身汗出,谁都会叫开半掩的农户门扉,坐到咿呀作响的竹椅上,跟热情的主人讨—碗刚沏好的龙井茶喝,这时的景象,则是‘令人对此清心魂,—啜如饮甘露液’的了”。

春季的江南还留给人们阴雨绵绵,烟雨江南也由此而来。一直觉得,雨中的江南更令人向往,也更有魅力。无须害怕雨中行走不便,可以选个静谧的茶馆,边品茶中江南的春味,边赏雨中江南的美。

东白春芽是什么茶


对于茶叶来说,其种类十分的繁多,不同的地方出产的茶叶都有其自己的名称,下面带大家来认识一种茶东白春芽,对于这种茶大家可能了解的不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东白春芽的产地在于浙江东阳市的东白山和磐安的大磐山这两处地方,因所处山地的名称人们又将其命名为婺州东白、东白茶。东白春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品质也极佳,在隋唐时期就可以看到有关其的记载了。

东白春芽采摘时间一般是在春茶采摘的时间段,一般在清明至谷雨之间,因此此茶称为春芽茶。开始采制的时候先采摘的是降低海拔山区的茶叶,之后采摘高山之上的茶叶进行茶叶的制作。

采制标准为刚刚长成的一芽一二叶,经过摊放、杀青、炒揉、初烘、复烘等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出来的茶叶外形卷曲,茶叶嫩绿鲜亮,茶叶上面的毫毛清晰可见,叶芽看起来十分的肥硕粗壮。冲泡后的茶汤清澈透亮,茶汤闻起来香气十足,品饮起来味道十分的鲜醇爽口。

普洱茶集团 07年普洱春


【名称】普洱茶集团普洱春

【规格】357克

【生熟】生茶

【年份】2007年

【批号】4月18日

【产地】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原料】选用纯正云南大叶种茶菁,采用传统方法精心制作。

【储存方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通风,干燥,远离异味。

【普洱春简介】普洱茶(集团)公司简介:前身为成立于1975年4月的“普洱茶厂”,是一家历史悠久从事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推广、茶文化传播及茶叶营销的专业公司。公司自营6大生态茶叶基地,土地总面积约45000亩,茶园面积超万亩,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独享天地之精华,公司固定资产上亿元,现有各类管理人员及茶工3000多人。主要产品有传统普洱茶,部优产品板山毫峰(绿茶),深加工产品干吃茶、普洱茶饮料等100多个品种,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名优茶、优质茶称号,是云南省“放心食品生产企业”。公司已经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及“ISO9001:2000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注册商标“普秀”牌。

【实物图】以下图片由“同益堂”提供

【开汤汤色】

【本茶特点】

煮茶谓之“焕如积雪,烨若春敷”


五之煮

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票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罢热捣叶烂而牙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禳骨也。灸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番?番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有之。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樌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译文】

五、煮茶的方法

烤饼茶,注意不要在通风的馀火上烤,因为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使茶受热不均匀。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当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再按先前的办法又烤。如果制茶时是用火烘干的,以烤到冒热气为度;如果是用太陽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好。

开始,对于很柔嫩的茶叶,蒸后乘热捣杵,叶捣烂了,而茶梗还是完整的。如果只用蛮力,拿很重的杵杆也捣不烂它。这就如同圆滑的漆树子粒,虽然轻而小,但壮士反而捍不住它是一个道理。捣好后,好像一条梗子也没有了。这时来烤,柔软得像婴儿的手臂。烤好了,趁热用纸袋装起来,使它的香气不致散发,等冷了再碾成末。

烤饼茶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之类)。曾经烤过肉,染上了腥膻油腻气味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朽坏的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说:"用朽坏的木制器具烧煮食物,会有怪味",确实如此。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

开始佛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把尝剩下的那点水泼掉。切莫因无味而过分加盐,否则,不就成了特别喜欢这种盐味了吗!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用"则"量茶末沿旋涡中心倒下。过一会,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就把刚才舀出的水掺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生成的"华"。

喝时,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枣花在圆形的池塘上浮动,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时,水一沸腾,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层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荈赋》中讲的"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真是这样。

第一次煮开的水,把沫上一层像黑云母样的膜状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后,从锅里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长,谓之"隽永",通常贮放在"熟盂"里,以作育华止沸之用。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厉害,就值不得喝了。一般烧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热接着喝完。因为重浊不清的物质凝聚在下面,精华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精华就随热气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样不好。

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茶贵春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想了解《“茶贵春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知识吗,丰富的《“茶贵春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内容等你来看!

茶以新为贵的观念始于唐代。卢仝有名的《走笔谢明谏议寄新茶》里写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当然从唐到明以来都是绿茶类,所以是格外强调茶以早为美,也就有了茶与节气之间的紧密关联。

好的茶,除了好的制作外,产地和采摘时令最是体现茶的珍贵的。爱茶人常在清明前就会数着日子盼着能早点尝到今年的新绿茶。新绿荡漾在杯中、喝到一口新下来的明前茶,无论身处南北,都让人觉得早一点进入了春天。

明前茶、雨前茶,当然早就是爱茶人耳熟能详的概念。这样的区分似乎关乎茶的品质,被认为越早越好。茶以新为贵的观念始于唐代。卢仝有名的《走笔谢明谏议寄新茶》里写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还有五代毛文锡的《茶谱》里也有"龙安有骑火茶,最上,言不在火前、不在火后作也。清明改火,故曰骑火"。不过,从唐到明以来都是绿茶类,格外强调茶以早为美,也就有了茶与节气之间的紧密关联。

资料图

古时讲究明前茶之外,还有个今天不再常提到的社前茶,是指春社日前采的茶,又比明前茶早了一个节气(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为春社日,大约在春分前后)。唐代贡茶湖州笋茶就在社前采制。《苕溪渔隐丛话》说:"唐茶惟湖州紫笋入贡,每岁以清明日贡到,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明太祖朱元璋诏罢龙团凤饼之后,社前茶的概念就渐渐消失了。

资料图

火前茶其实就是指明前茶。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据说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功成身退后和老母隐居乡野。文公为了逼他再次出山,放火烧山,子推执意不从,最终抱木而死。后来文公为悼念他,在子推忌日禁止生火煮食,吃冷食三天。以后相传成俗。

资料图

有很多名茶是以采制于"火前"而著称,比如白居易有"江纸一封书信后,绿芽十片火前春"的诗句。乾隆皇帝访西湖茶区时说,"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因此西湖的龙井曾经以骑火茶为好。想来古时禁火三天,春初冷食凉茶已让人不耐,寒食甫过重新起火,自然会迫不及待"且将新火试新茶"了,那样入口的一杯新茶该格外的醇美吧。

资料图

民间最求明前茶的风气,效仿始于唐代清明宴以茶为祭品的惯例,宋代更是茶以早为贵。到了明清时期,很多茶书上开始强调"雨前茶",特别是一些江北茶区,比如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都是讲求谷雨前,这才更接近茶的物性。不同地域的气候不同,江北地区气候迟暖,谷雨时候春茶的成熟恰当内涵物丰富,但都还是以早为胜。

关于本文《“茶贵春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