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处理茶叶的陈味和旧味

发布时间 : 2020-09-02
茶叶陈味是什么味 黑茶陈味 黑茶的陈味

茶叶陈味是什么味。

茶叶在我们生活中可谓是随处可见,无论你是否是一位资深的茶友,在一次又一次的与茶接触中,总能不知不觉中习得或多或少的茶叶知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茶心。时间久了,我们便将茶的滋味刻在了脑海里,而对茶叶的选择亦是愈来愈挑剔了。

在前面文章中,小编曾与大家一起探讨了茶叶最忌讳的味道极其表现方式。单从茶叶的味道来看,哪些味道才是茶的正味呢?哪些味道可以看出茶叶品质变差呢?第一种是闷味。第二种是陈味。第三种是酸味。第四种是焦味。

茶无好坏,只看泡茶人的技巧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茶叶最忌讳的陈味和旧味呢?当茶叶放置太久或者存放的环境不当时,茶叶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滋生细菌,导致茶叶变味。当然,从这一味道的独特中我们也可以将其用来简单辨别新茶与陈味茶。

这时,我们可利用以下冲泡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方法一,用沸水冲泡茶叶,适当地延长第一泡润茶的闷泡时间,接着从第二泡茶水起开始,选择快冲快泡的方式,尽可能将茶水趁热喝;方法二,降低水温,按正常的冲泡时间总泡,亦可避免茶汤苦涩;方法三,改变小茶壶泡茶的习惯,选择大茶壶来冲泡陈茶,另外还要降低茶水比例,以此来提升茶水的口感。

当茶叶的品质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改变泡茶之法,亦可品到好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六堡茶的堆味、霉味和陈味,你都分得清吗?如何有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好几位茶友的私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关于六堡茶的堆味、霉味,这些可都是六堡茶的异味,大家虽然都知道这是两种不好的味道,却又很难与六堡茶陈放后的陈味区分开来,以致于会把“霉味”当“陈味”。为此,小编本期就来具体解析一下这三种味道,希望能帮助大家尽可能准确区分这三种味道。

不管选购哪种茶,不外乎是: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所以,我们分辨六堡茶的堆味、霉味和陈味时就不能仅仅靠单一的气味指标来区分,应该综合茶的色、香、味三方面。

一、三种味道的本质区别

1、堆味:堆味也就是渥堆味,是六堡茶制作过程中,经过洒水渥堆发酵而产生的气味,所有以洒水渥堆技术发酵的茶都不可避免的气味,如普洱茶也会如此。刚刚出厂的新茶堆味最明显,一般来说存储得当1年就可大幅度消散,2~3年即可基本消散,取而代之是枣香、木香等开始逐渐出现。出现堆味并不能说明茶叶不好,只能表明茶叶的年份不足。

2、霉味:这是由于茶叶存储或者加工不当,在有氧环境下受杂菌感染,导致茶叶霉变腐坏,内含物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气味。

3、陈味:六堡茶在后期存储中继续转化发酵,茶叶内含物质发生相应的氧化,产生多种芳香物质所带来的独特香气的统称,也可以独立存在。

二、都类似什么气味?

1、堆味:发酵较轻的堆味类似桂圆干的味道,发酵重的渥堆味类似闷湿草席味。但无论轻发酵还是重发酵,渥堆味闻起来都不刺鼻、也不会让人觉得难受。

2、霉味:一般多表现为刺鼻味、酸味、腐味等令人不悦的气味,如果是重度霉变的茶品,其霉味刺激性较大,闻上去较为令人不适。

3、陈味:又称陈香味,并不仅仅是指类似陈旧老木头的味道,而是六堡茶在后期存储陈化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诸多令人愉悦的气味统称。例如品质优良的六堡茶在后期陈化中,会转化出药香、枣香、木香、槟榔香等,不仅能够提升茶品口感,还能令人身心愉悦的芳香气味。这些陈香的出现,除了足够的陈化时间外,还需要茶青本身品质优良,以及合理正确的存储。

三、所伴随的其他方面的表现

1、堆味:新制茶堆味最重,茶性也较为燥热;新茶茶汤一般会偏于浑浊,不够通透明亮;品饮时滋味也不够好,会有很明显的渥堆味,茶汤入口感觉味道有些斑驳混杂,饮后有燥火感。所以并不建议喝新制茶,新茶一般存储半年到1年后再品饮较好,存储2~3年后滋味会有较大提升。

2、霉味:轻度发霉的干茶霉菌不明显,但摸上去会有滑腻感,潮湿感,茶汤汤色暗沉浑浊,不够通透明亮,主要呈现的味道和感受是麻、苦、呛、锁喉。

3、陈味:具有陈味的老茶,干茶干燥而无受潮迹象,干茶色泽油润,茶性温和;汤色红艳油润,似红酒般,汤质通透明亮,不浑浊;茶汤入口顺畅,无杂味,滋味醇厚。

由此可以看出,堆味是制茶工艺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气味,但堆味是阶段性的、能够消除的气味。霉味是制作或者存储失败而产生的对身体有害的、有刺激性的劣质茶品所带有的气味。陈味则是经过后发酵转化而成的、对人体有益的、不刺激的、品茶者所追求的六堡茶最佳滋味。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你们是否很懊恼,为什么前段时间小编一直在发回南天,嘿嘿,为了今天的内容!

记得有一次在广州茶博会上,一位美女走到我们展位拿起展示的干茶闻了闻,问:你们的茶怎么没有仓味?心里正得意,等着她接下来夸一下咱们,谁知话锋一转,说:“不是正宗的六堡茶,没有霉味儿!”(啥?!还以为自己听错)

谁这样忽悠我们可爱的消费者,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话说,六堡茶没有干仓湿仓的说法,我三百年老字号能不知道吗?)

但是,去到北方(北方干燥的天气,不是靠想象就能感受的,同理,北方人也很难体会南方气候的湿润,就跟歌里唱的那样: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cut!!),又有一部分人觉得我们这幽幽陈味,包括最让人熟悉的槟榔香都是霉味(槟榔香很无奈:怪我咯~)。

今天,就为六堡茶的陈味“平反”!到底霉味和陈味区别的哪儿呢?

陈味,是六堡茶陈放过程中转化而来的自然独特气味

(我是六堡茶,不要拿绿茶标准评定我,我不要带绿帽!)

昨天小编很专业的告诉你,六堡茶的原产地,北边是萌诸岭余脉,最高山峰海拔1787米,阻挡了部分南下冷空气,使气温不致于过低,北上的暖空气也因此抬升。另外,梧州地处西江起点,桂江、浔江、西江三江汇聚,空气能长期保持较大的湿度,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常年平均温度19.9~21.5℃之间,平均相对湿度在78~80%之间。每年春冬两季,一遇强冷空气,接连好几天(最近的一次是二十几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忽然一个回暖,前后气温相差只需3.5℃以上,回南天想来就来,屋内就开始淌水。(之所以再说一次,是昨天忘记加上两张科学家们的实验结论表,也为了加深印象)

引自陈见、李佳颖、高安宁、梁为亮、赵金彪.2015.广西“回南天”发生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气象,41(3)

引自《贺州市志》:第三章 气候 物候

她说:下了20几天的雨,终于迎来阳光,但只有两天,然后雨继续下。意味着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在晾衣服(梧州比广州还潮湿)

梧州这样的自然环境,春冬两季不但温度变化大,常见回南天,其余两季除了湿度大,天气也比较闷热,不但使得当地的植物,包括六堡茶树在内,本身具备祛湿效果,而且,非常有利于六堡茶结合古法“罨”、“蒸”、“焗”发酵和后期陈化。

四味居士•说六堡

四味居士:这种环境中发酵和陈化的六堡茶,特别是回南天时发酵和陈化的六堡茶,由于其“活跃程度”较大,发酵或陈化的“味道”,也就较大,而这种“味道”,常常被广大的、干燥的北方茶友称之为“霉味”。其实,这不是“发霉”的味道,是正常的发酵或陈化的味道。任何一个正规的企业,都不会把“发霉”的六堡茶推向市场的。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真正有霉味的茶是怎么回事?

真正带有霉味的茶,有一种刺激性气味,是你一闻就立马拿开,不会再想闻第二次(除非你很欠或很执着)。那个味道,好比北方沤粪的气味。还有一个特点:这股气味,是从一开始冲泡,一直延续到最后,屎味在嘴里弥漫不散(呃!这个画面有点污~)。

你们都认为,茶的霉味是储存出问题了吗?

No!No!No!这种从一而终的气味,都是“工艺”赋予的:比如,如果茶发酵时期,在一个密闭的小黑屋,过于加水加湿追求发酵速度,一段时间做“退仓”处理,这样,即使你晾个一万年,Sorry!还是没救!

湖南农大茶学专业的蔡正安教授做出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原料是基础

工艺是关键

陈放是升华

所以,我们广生祥的先人们,听上古之人的话“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在茶叶制作发酵时,使用古法“罨”、“蒸”、“焗”工艺;在后期陈化时,利用上得天独厚的天然小气候,自然陈化,广生祥史料记载且还一直沿用的方法:用茶水浸泡木板,然后做成大木桶,存放清醇、香醇。

三百多年古法“罨”、“蒸”、“焗”工艺一脉传承 茶气足、祛湿调肠胃效果十足

问:可是,不喜欢你们这种“发酵的味道”,又很想试试祛湿效果,咋整捏?!

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er!

都不用问四味居士,小编来回答你。打开包装(不必通风),几天后(有些地方两到四小时),味道就会减弱甚至没有,而且,其祛湿效用不减,茶汤柔滑度还会增加!或者更直接一点,前面两、三泡给别人喝,从后面开始,这种气味就没有了。

喝到15泡,再闻闻茶底,那清新的植物香气,哎呦妈呀,来碗米饭!

古法六堡茶饮用方便,煮、闷、冲泡,简简单单把茶喝好

总结

小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会“死”,死掉之后会腐烂,在腐烂的时候,各种负责消腐的微生物就会吃得很欢(就好这一口嘛),所以一边吃一边排“污”。所以为什么东西坏掉会有刺激味道,大自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你,这个东西不能吃哦,吃了你会生病哦。然后安排这些消腐的小分队开始清洁打扫!

但是,古人是非常热爱大自然,非常有智慧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通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让茶叶有了第二次生命。陈化过程中,又让茶接受天地精华(独特气候环境),使得茶保留植物醇和的香气,不但满足口实之愉,同时帮助人们祛湿调肠胃。

“万物皆为药,遍地都是宝”,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违背了、摧毁了大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

茶叶的太阳味,究竟是什么味?


太阳味是什么味?有太阳味和没有太阳味的茶,有什么区别吗?一起来了解。

1、晒青毛茶

这个问题实则涉及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一个环节——晒青。

指日光干燥,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普洱茶是晒青毛茶,也是由此。

晒青工艺现在也有很多讲究:

第一:尽量离开地面80~100厘米,在专门搭架的架子上晒干。

第二:晒青毛茶的晒干,最好使用“分段晒干”:揉捻成条的茶胚,含水量约58~60%,在晒青初始时的第一阶段,主要以走失水份为目的。

所以,应“薄摊快晒”,厚度在一厘米左右,待表层茶胚色泽变为墨绿(暗绿)时,翻动一次,继续晒干。

待到用手轻轻触压茶胚表面,有刺手感,折条弯而不断时,茶胚含水量约15-20%,俗称“八成干”,进入晒青的第二阶段,其目的是“促醇退涩”、“除苦提香”。

此时,应厚摊慢晒,厚度可达4~5厘米(2~3簸箕合并晒),既利用部分“湿热作用”除去部分苦涩味,促进滋味的醇和。

又要延长晒青时间,厚摊(此时已不会闷黄了)晒到足干(折梗即断),发展“日晒味”,形成独特的晒青毛茶品质风格。

2、太阳味

这里的日晒味就是“太阳味”,就是在这个晒青的过程中产生的。

太阳晒干,温度相对没有机器的那么高,时间较长,能较多的保留鲜叶的天然物质,有利于普洱茶物质转化。制成的茶滋味浓厚,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

我们知道晒过的被子给人得感觉是很好的,在春茶中,太阳直接晒干的茶,就会微微给人这样的气息,就是我们俗称的“太阳味”。

类似清鲜味和青草味的自然味道,但整体感觉比较难以形容。

当然如果成品茶经过直接的光线照射,也会将太阳的味道带进茶中。只不过这种情况下阳光会破坏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而产生变质,此时的味道称之为“日光臭”。

说得玄乎一点,自然条件下的干燥茶叶是吸收了天地间的精华,充分与自然接触,形成了独特的晒青普洱茶味。

3、晒棚茶

晒棚:即透明瓦棚做得一种叫做晒棚的东西,在里面闷干的普洱茶。这些晒棚基本就是一些塑料的、简陋的瓦棚。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茶农是用竹子或者木头搭起来的龙骨撑起塑料薄膜,作用就是避雨。

云南古茶山,整个古茶园是围绕澜沧江流域的,整个流域有旱季有雨季。比如春茶,就属于在旱季,这个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待晒干的茶叶放在簸箕里,在太阳下直接晒干。

但是在雨季,以及秋天的前半部分,茶山的雨是非常多的,几乎每天都有。

以前的云南古茶山,雨水茶、秋茶品质很糟糕的,汤水浑浊有异味等等。实际就是因为下雨就把待晒干的茶叶收进家中,形成一定的阴干,并且可能造成半烘干的情况,对普洱茶的本质损害较大。

并且在茶农家中,本身就存在一些生活的味道,会对茶叶造成污染,所以异味比较多。干燥时间长,并在这个阴干的过程中、晒的过程中,有产生了一些发酵,甚至是变质。

近些年有地方政府还有茶农本身发起,大规模的开始改造自己的初制环境,尤其以晒棚为主。

4、晒棚的作用

晒棚的出现,很好的作用就是避雨,并缩短了一个阴干的时间。

晒棚当中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能使茶快速晒干,同时不会吸附茶农家里面的一些生活异味、生活气息和烟味。

茶农收入与茶有关,晒棚避免了初制环境中造成茶叶变质的一些情况,对整个产业的正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把整个地区以前参差不齐的品质,以及规模较小的初制所的茶的平均水平往上抬了。

5、晒棚茶与阳光直射茶的差异

一部分从业者认为:是晒棚会减少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少了干燥过程当中太阳对它的照射产生的一些作用,会减少太阳味儿,会减少香气,会减少鲜爽度。甚至影响晒青茶的一个后转化的作用。

也有认为:阳光的日晒干燥,起作用的主要是阳光中的红外光谱,它通过照射茶叶提升茶叶的温度达到干燥的作用。保留阳光中的红外光合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紫外线对茶品的破坏,是毛茶干燥工序的要义。

透光晒棚,遮蔽部分紫外线,又可让红外光线提温,达到高品质。

晒棚茶和阳光直射的茶,具体有多大差异,并没有科学严谨的证明去论证。晒棚茶的品质就是少了太阳味。

从口感上看,是有一些轻微差异,但是实际差异不大。因为从初制、炒制、揉捻,整个过程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干燥环节时间长短的一些变化。

什么原因导致茶叶的青味过重?为什么茶青味茶叶


不管是刚接触茶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饮茶多年的“老茶友”,对于普洱茶,不同时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今天就来一起探究众说纷纭的茶叶百态。

1、茶叶青味过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青草味是茶叶中自带的天然味道,是茶叶活力的象征。而茶叶制作中杀青的作用:

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

二是,散发青气,发展茶香;

三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片柔软,便于揉捻成条。

杀青过程中的高温能杀死茶叶中的微生物,中止减弱微生物的分解,防止发酵,因此,杀青这一步骤对于茶叶青味散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茶叶的杀青不足,新茶会有青味,而且青味较重,不管从茶汤香气,和滋味来说,都是不优质的。在后期的摆放中,青味可能会逐步消失,但是由于杀青不足,微生物的活动依然存在,茶叶内质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茶叶可能会发生质变,出现发酸、或是滋味不适等问题。

普洱茶箐在进行杀青时,一般采取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抖闷结合的方式,在杀透均匀的情况下,茶叶青味消失,茶汤香气饱满;反之茶箐杀不透,青气不但不能消除,还会造成不好的臭青味。

纵观大部分的普洱茶一直沿用较为粗糙简单的制茶方法来处理茶叶,所以普洱茶带有青味是正常的,一般在后期储藏、陈化发酵的过程中,普洱茶的青味会逐渐退化掉。

2、怎样理解普洱茶“水含香”?

对于很多人来说,品茶的核心永远是在乎茶之香气与滋味。特别对于那些刚接触茶的人,香气的愉悦性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滋味不过于浓烈,但闻起来香气馥郁,便是好茶。

茶叶中的香气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所谓“清香”“鲜爽”“甜香”“花香”等,都是人的嗅觉对各种香气协调一致的一种综合反应。总的来说,决定茶叶香气的因素很多,基本上可分为茶树品种、地域环境、季节和工艺等的影响。茶叶的香气是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春茶是鲜爽的香气,而秋茶花香明显,乌龙茶的烘焙工艺是香气重要

茶叶水味重的客观和主观原因


看到很多茶友问为什么有时候泡出来的茶老是会水味重。针对此,特结合日常的一些习惯以及搜索的一些资料,总结可能出现的原因。

先说客观原因:

一、水质过硬

水的硬度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软水,尽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茶。

二、春茶多雨

春茶在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往往会有水味。越是雨水多的年份,越容易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三、茶叶受潮

茶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够彻底、雨天及储存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这种情况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好很多了。

再说主观原因:

一、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其实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水温高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因为茶中的维生素稳定性较高,高温下损失程度其实很有限。

二、醒茶不足

醒茶: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此过程称为“醒茶”。

各种茶种醒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冲泡黑茶、青茶、红茶的时候,其方法是从保存状态取出,放入冲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来醒茶;相对嫩度较高的绿茶、白茶、黄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醒茶。

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著直接的影响。如果醒茶不足,则会在前几泡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三、注水不当

如果采用定点注水速度过缓,会导致茶内含无法与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离。可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或改变注水方式加以改善。

“陈香”味导致茶叶升值空间大价格或翻番?是什么


一说起茶叶收藏,很多茶友最先想到的不是普洱茶,就是白茶。

事实上,随着“陈香”概念的走红,福建乌龙茶、福建红茶等茶类也纷纷成为茶友收藏的对象。毫不夸张,如今,在福州茶市已经悄然掀起一股福建陈茶收藏热。

业内人士表示,茶叶收藏切不可盲目,值得收藏的茶叶一定是原料优异、工艺完善、保存得当的茶叶。

“前些年,大家只收藏普洱茶,近年来,大家开始收藏白茶,如今,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红茶等茶类也有人收藏了。”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郑姓茶商对笔者说,与制茶师喜欢研究创新茶类似,茶友也喜欢尝试不同的品茶可能性。

“以前岩茶的陈茶、红茶的陈茶,基本无人问津。现在,好的陈年岩茶,大家都抢着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且,还有一部分消费者特意买了当年产的岩茶,拿回去自己藏起来,就是为了多年之后能品鉴陈年岩茶的美妙滋味。”品福堂负责人表示。

此外,苏氏茗茶负责人也坦言,如今在茶叶收藏领域,约有三成的人是冲着岩茶、红茶等茶叶去的,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

据了解,目前喜欢收藏茶叶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为的品鉴茶叶在陈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滋味与香气。据悉,福建茶叶资源丰富,制茶工艺变化多端,茶叶在陈化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香气与滋味风格。如,陈化后的白茶香气内敛柔和,有粽叶香、枣香、药香等;陈化后的红茶似熟果香,又似酒酿香,入口绵甜柔顺,口味无穷;陈化后的岩茶还会出现独特的木质香、花果香。

另一种人则是奔着茶叶的升值空间而去的。

据了解,如今,保存得当,并且产量有限的陈年茶叶,其售价基本要比同级别的新茶高出一两倍。只不过不同于以往,如今,茶叶收藏的范畴已经从普洱茶、白茶扩展到了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正山小种等福建其他茶类。

“隔年陈”的岩茶为什么茶味格外醇正?


武夷岩茶繁复独特的制作工艺,它讲究“隔年陈”。之所以不求“新”,在于武夷岩茶相对于其他茶种更为长久的制作过程。武夷岩茶从青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与揉捻直到毛茶(初制茶)完成继而挑拣茶梗剔除梗、黄片(粗老叶片),再经巡茶者拣出不够好的茶条,其制作过程只能算完成一半工序。毛茶通常还须一两个月的精制过程,同时还要看茶农们是否有足够人手;而后是极为重要的炭焙工艺,这一过程一般要进行多次。

1、毛茶:即茶叶从茶树采摘取来以后的茶青,经日光萎雕、静置、杀青、揉捻到完成干燥阶段,称之为『毛茶』。它的特色是:具有新鲜茶叶特有的茶香,如同吃生鱼片一般,但此时富含有机物的茶叶中,亦含有生青二水、茶碱、輮酸及较多的咖啡因,对人体相对有较多不利的因素,建议有胃肠溃疡及服药中的病人减高山茶少品饮。

2.精制茶:即毛茶阶段完成后,茶农、茶商、茶行等依客户需求,经拣支、焙火等工序,将生青二水、茶碱、輮酸、咖啡因烘焙至其所需之干净度称之。其特色为具各家茶行特色茶及客人之特殊口味茶。精制后的茶相对的较耐泡、较耐存放,不利于身体的因子也相对的减少。

3.真正的炭焙茶:即道道地地用炭火烘焙的茶,当规划作何种焙火程度茶品后,选定所需之毛茶,再经不同时间火侯的炭火烘焙,藉炭火的力量将茶中的生青二水、茶碱、輮酸、咖啡因慢慢排清,并藉由炭火所释出的远红外线、负离子,使茶叶在吸附饱满的负离子、远红外线后让品饮者真正达到喝茶养生的目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炭火焙,一般只有武夷岩茶才会使用传统的炭火焙。

炭焙过程在驱除茶内寒气的同时,还可挖掘茶内更深层次的物质,让茶的味道更饱满丰富,传统炭焙的茶当年不能立即饮用,容易上火,而且此时的茶处于躁动期,内在的物质处于分离状态,喝在嘴里也是分散的,没有整体感。

“焙好的茶封箱储存,火煺后再开箱饮用。这时候,茶内的火气已经煺去,岩茶的后期转化完成,喝起来才茶味醇正,丰富饱满,韵味悠长。”

茶叶忌讳的十大味


茶叶忌讳的味道如青味是由于晒青,杀青做青不足造成的,焦味是由于杀青和烘焙不当造成的,茶叶放置时间长了,吸收空气水汽,茶叶会变质,受潮就会有霉味。

茶叶忌讳的味道

1、焦味

茶叶有焦味是因为在杀青和烘焙不适当造成,在杀青时候,如果时间和温度不注意把控,温度高,时间过久,茶叶会有焦味发酵茶的杀青是为了让酶素停止作用的,水分快速蒸散了,组织会软化。

如果是嫩茶叶,水分多,组织薄,要低温短时间杀青,茶叶老的,水分少,杀青时间短,温度高。烘焙的温度高了,或者过急,不经常翻拌,会有焦味的。

2、闷味

闷味有闷黄味、水闷味、红闷味。

闷黄味是指鲜叶堆积发热,烘焙出现蒸叶现象,揉捻、包揉时间较长了,就造成真空层。

红闷味是指包揉时茶叶,在包袋中闷积时间较长,就有这种味道。

水闷味是指露水青、雨青成堆,没有摊开,不能及时凉青,或在杀青前,为了提高叶温,促进发酵,闷堆,做青走水不足。

3、苦涩味

对于茶的苦涩要根据情况而定,很多茶叶室友带有苦涩味,主要看在入口后可不可以快速散开,如果一直散不开的话,有可能因为制作工艺不精,出现苦涩味的主要原因是鲜叶幼嫩、晒青不足、做青不当,或者是属于夏暑茶。

4、淡味

茶叶淡而无味,一个主要因素是茶青鲜叶粗老,萎凋消水过度,或揉捻不正确造成,夏暑茶或者冬片相对会淡薄,而且雨水较早,会导致茶叶有淡薄味。

5、霉味

茶叶存放不正确,放置时间长了,吸收空气中的水气,滋生菌类,变潮就会出现霉味,茶叶因此变质、变味,没有原本的独特香味。

6、青味

青味是自然界植物具有的原味,茶中带有青味的主要原因是晒青、做青、杀青方面功夫做得不足,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

(1)茶青在室内萎凋时,室温过低,湿度太高,茶叶中走水不畅,不能正常进行发酵。

(2)制茶过程中,日光萎凋或搅拌不当,导致了发酵不足造成青味。

(3)栽培管理时,氮肥过多,茶叶呈暗绿色,香气不足而味道淡薄,有青味。

7、酸味

有的茶叶在杀青,初干,揉捻以后,要摊晾,再发酵的,第二天揉捻,再干燥。在发酵过程,初干的茶叶水分多,促使微生物活动,茶叶有酸味。

8、异味

茶叶除了自身的味道,还有怪异的气味是异味,茶叶的吸味很强的,如果保存不正当,周围的气味被茶叶吸收后,茶叶品质变质了,产生难闻的异味。

9、烟味

烟味是在烘焙茶叶时候处理不适当,温度高,时间久,茶叶掉落在燃料,烟火散发,茶叶吸入烧焦的烟味,或者制作的环境有烟味,是让茶叶产生的烟味因素。

10、火味

干燥的过程是保证茶叶的品质,在高温干燥的茶叶是有火味的,有火味的茶叶生硬不滑,进入喉咙里是没有回韵的。

茶叶的色、香、味、形、效


茶叶起源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人类最早发现的是嚼吃茶叶用来解毒。随着时间的发展,接下来大致经历了煮鲜叶汤、煮干茶汤、点茶、泡茶,直到如今出现各式各样的冲泡方法。人类对茶叶的利用也大致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大的阶段。

中国人逐步形成对茶的饮用习惯, 以及发展到喜爱甚至痴迷,主要是了解茶叶是一种健康性饮品开始,逐步上升到了认同它是一种精神性和文化性的饮品。

当我们回归到本质和基础,茶叶如今带给饮用者的感受和作用可以归纳为5个字:色、香、味、形、效。这5种感受是我们直接能够感知到的。

“色”和“形”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干茶的颜色及其茶汤的颜色、干茶的形状及其在水中展开的形状带给我们的是视觉感受,茶叶的“色”和“状”不仅可以用来区分茶叶的类别和品质档次,又能带给我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香”是我们鼻子闻到的,闻茶香,闻的是干茶的香、冲泡以后的叶底香及其茶汤香。“味”是我们口腔品尝到的,直接的是入口时的味道,另外还有喝了茶汤的回味。

人类利用茶叶的核心基础和主线是茶叶对人体的健康功效。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茶叶中找到了超过500种的物质,正是这些奇妙的物质以及他们的奇妙组合,茶叶给人类带来了健康。但是,如果说茶叶的“色、香、味、形”是我们的直接感受的话,那么茶叶的“效”却不是直接的、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积累。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长期饮茶,茶叶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功效才能够显现出来。

喝茶的最基本需要,就是茶叶的“色、香、味、形、效”,而这其实都是茶叶的物质基础。

作为茶叶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我们要念好这个“五字经”。我们应该尊重茶叶的本真性,也就是茶叶的真色、真香、真味、真形、真效,尤其是对于传统 中国茶,那些在茶叶生产中使用化学添加剂,以改变茶叶的“色、香、味、形、效”的做法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茶叶品鉴取向,从而实现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而现实中的有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

一方面,少数茶叶营销者误导消费者,造成了消费者对茶叶品鉴的错误和畸形取向,另一方面,少数生产者又不惜手段去迎合这些不正确的取向,需要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更为危险的是中国茶叶的饮用安全性问题。茶叶本是健康之物,如果茶叶中出现了超标的稀土、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我们的消费者会受到什么打击?中国的茶产业会是什么后果?

其实很多“专业人士”所说的“茶气”、“茶韵”,普通的喝茶消费者很难明白和感受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