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飘荡在山谷间的采茶歌

发布时间 : 2020-09-15
采茶叶知识常识 女人梦见自己采茶叶 采茶叶是一种茶文化吗

【www.cy316.com - 采茶叶知识常识】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那些曾经飘荡在山谷间的采茶歌”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因茶之名而衍生出来的各类文化艺术,如茶诗、茶戏、茶道等,如今都成为了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茶歌,因其通俗易懂、容易哼唱而广泛流传。

茶歌,唱的是历史

明朝后期朝政废弛,官员腐败糜烂,贡茶制度下的苦役劳形繁重苛刻,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富阳江谣》当时便全面深刻地描述了当时老百姓苦难的处境,控诉朝廷无情压榨的历史。因茶而兴,因茶而败,为研究明朝茶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富阳江谣》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

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

富阳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

呜呼!山难摧,江难枯,

我民不可苏!

茶歌,记的是辛勤

一首《武夷山茶歌》从清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相传是每年从江西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创作的茶歌。记录的是为了谋生的劳工们风餐露宿到武夷山采茶,采茶生活困苦潦倒,反映当时采茶的艰辛与劳累,也折射出了采茶工们的辛勤劳作。

《武夷山茶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茶歌,赞的是茶叶

茶,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是一种超凡脱俗之物。当然也有着不少茶歌吟唱、赞美茶叶的净美的品质,用茶叶的美好来赞美人世间真挚的情感,寄寓对婚姻、生活美好的向往。

《茶茗词》

恭祝致告,茗献清芬。

仙人掌设,瑞草魁号。

龙团解渴,雀舌生津。

雨前云雾,珠宝味歆。

《赞茶歌》

说赞茶,就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

人也好,水也甜,水里加糖比蜜甜。

恭喜你夫妻结百年。

茶男茶妇,成双成对。

姜盐泡茶,多滋多味。

之子于归,茶喝双杯。

宜室其家,再要糖茶。

在很多产茶地区都有流传着很多有趣丰富的茶歌,或歌颂着茶农们的辛勤劳作,或赞美茶叶美徳,或通过茶叶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并用歌唱形式,在民间流传发展着、传播着中国茶文化,所以茶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底层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歌唱形式,记录着当地茶叶采摘制作的历史,成为了研究茶史的活化石。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歌的来源记载


茶史资料记载,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

茶歌的来源,一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都有不少茶歌的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或与茶事有关的范围了。

在中国有不少的以茶为主题的和与茶相关的歌曲,如《采茶歌》、《请茶歌》、《茶山小调》等等。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文艺形式,并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所以茶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现代出现得一些以茶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则大都是以茶为引子或衬托来表达某种情调或情谊。

解读《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茶歌欣赏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 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 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 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 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 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 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 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 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 论功不愧阶前冥。

众人之浊我可清, 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 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 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 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 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 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注释: (1) 章岷:宋浦城人,字伯镇,天圣进士,两浙转运使,后知苏州,官终光禄卿。 从事:官名,州郡长官的僚属。

(2) 斗茶:评比茶叶品质优劣,盛行于北宋。 开:指水流动。

(3) 新雷:春天第一次打雷。

(4) 穿云:伴着云雾上山采茶。

(5) 露芽:带露茶芽。错落:交错缤纷。

(6) 嘉树:《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茶树。

(7)盈襜:采得不多,还没有装满。

(8)研膏焙乳:这里是说,怎样把茶叶研磨成粉状,怎样调制成茶汤,都有一定的制式。

(9)方中:方形茶则量取茶粉。圭分:茶匙。园中蟾:茶匙在碗中搅动茶面如蟾状。

(10)北苑:在福建建安,是龙凤贡茶的产地。

(11)雄豪:茶农或地方官。

(12)云外:山极高。首山:在

(13)中泠水:即中泠泉,天下第一泉。

(14)绿尘:绿色粉末状茶叶。

(15)翠涛:绿色茶汤。

(16)醍醐:牛奶提炼出的一种极好的酥酪。意为茶味胜过醍醐。

(17)兰芷:兰、芷以香著称。意为茶香胜过兰芷。

(18)品第:名次、等级。

(19)十目视而十手指:指斗茶时大家都在手指、目盯着。

(20)胜若登仙:斗茶胜则如同成仙。

(21)输同降将:斗茶输则如同投降的将军。

(22)石上英:产于山石之上的好茶。

(23)冥:一种瑞草。

(24)此句谓茶可清心神。

(25)此句谓茶可醒酒。

(26)茶可用来招屈原的魂。

(27)刘伶:西晋人,嗜酒。此句谓刘伶对茶则发雷霆之怒。

(28)茶星:茶界名人。

(29)商山丈人:秦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岁,号称商山四皓。茹:吃。此句谓商山丈人不要吃芝应该吃茶。

(30)首阳先生: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反对周武王伐,不食周粟而死。此句谓伯夷、叔齐不要采薇而食应吃茶。

(31)此句谓茶使长安酒价减低。

(32)此句谓茶使成都药市凋敝。

(33)此句谓饮茶可以使人飘然成仙,典出卢仝茶歌。

(34)此句谓茶事高尚,不要羡慕花间女郎斗草以赢得珠玑。

馆在茶间 茶在馆内 访中国茶叶博物馆


原标题:馆在茶间 茶在馆内

——访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倚山而筑,背倚吉庆山,面对五老峰,东毗新西湖,四周茶园簇拥。举目四望,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博物馆主体由几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营造出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带给人的是震惊:它没有围墙。茶叶博物馆整个地取消了围栏和围墙,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带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拦,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

以天然石材铺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的别称(如荈、诧、荼、茗等),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奔放不羁,或古趣盎然,人们不禁陶醉于这书法篆刻的艺术天堂里,既有书香墨韵,也闻到了浓浓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

不知不觉走完这条名为“双香径”的茶道,来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条横贯茶博,颇具茶韵的水系,成为茶博游览的景观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水为茶之母” 的主题,力现“茶”与“水”的交融关系。水系利用山势,引进钱塘江活水,从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贯通到东南角,与馆外山涧溪流相汇合,经天然瀑布长年冲刷的天然大岩石驳岸,流过溪底铺就的一层鹅卵石。这里采用深潭蓄水、分层筑坝、涌泉、山涧、溪滩等处理手法,让水流逐级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涧,形成叠水效应。

公园般的博物馆,对周边植物精心配置,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显主题,将茶文化不断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供泡饮的植物,如绞股蓝、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条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

茶博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这是一个生动的专题性茶树园,展示了100多种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许多品种间差异明显,除了寻常所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资源圃还对各种茶树品种的产地、名称、适制茶类等立牌说明,营造出一处鲜活的室外展区。坐落于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叶采摘季节还为观众表演,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无穷魅力的茶文化

走进陈列大楼的序厅,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高处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润着偌大一个绿色的 “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动静结合的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诠释了茶与水、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突出了展览的主题。

茶叶博物馆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这里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整个展览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六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徜徉在展厅,最让观众流连的是缤纷再现的各地茶俗。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叙述着各民族人民饮茶、爱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打制;仿真的大茶树下,“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是云南傣家的烤茶;临江而设的茶摊,七星灶正旺,拾阶而上,遥望巫山云雨初霁;斜阳下回眸,徽商茶庄前迎风飘曳的“茶”幌,宛若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茶庄的一侧,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端庄典雅的茶艺小姐正在为您泡制一壶酽酽的铁观音,驻足观赏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了。

从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树切片,到各种栽培茶树标本;从良渚时期粗朴简陋的饮器,到明清精美绝伦的宫廷茶具;从茶籽化石到民族风格浓郁的茶俗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辅以精心设计的文字、图片、图表,制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优雅动人的音乐,演绎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

茶萃厅陈列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共300余个茶样实物,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圆柱状茶树形台面上,同时配有相应按钮。只要观众戴上耳机,点击标本旁的按钮,就会有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介绍相关的茶叶知识。同时在开放区还陈列着各种紧压茶,有金瓜茶、笋壳茶、七子饼茶、方砖茶、茯砖茶等等,小的直径不过一二厘米,大的直径竟超过一米。只要观众有兴趣,就可以用手触摸,用鼻子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厅,开放的陈列再一次让观众有机会感觉茶叶的全部,从茶树的种子、枝干到果实;从一片叶子到可口的茶饮料……只要转动转盘,各类茶叶适宜的冲泡时间、茶叶用量、茶与水的比例等知识一目了然。“三沸图”形象地说明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

多媒体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无限延伸。整个展览共设置了五台多媒体触摸屏,将与茶文化有关的政治、经济、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宗教等元素有机地串合起来,编入电脑程序,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传来。有奖竞猜的多媒体系统更加吸引观众,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一份知识,一份喜悦。

最全“世界茶”展示地

从2010年开始,走过杭州西南翁家山的人都在好奇:半山腰上陆陆续续建起来的房子是做啥用的?2015年5月1日,中国茶叶博物馆新建的龙井馆区,对外开放。

整个博物馆依山而建,从大门开始,一路都是游步道,有些像爬山。有个地方,你一定不能偷懒,一定要一步步走上去,那就是翁家山山顶的茶坛。

从门口开始,一路蜿蜒往山顶走,大约20分钟以后就能到山顶。茶坛是一个木头搭成的观景平台,是特意留出来给大家看风景的。

站在茶坛上,一边是只露了一半脸、很有韵味的西湖水;一边是小半片高楼林立的主城区;转身则全都是绿意盎然、满是茶田的狮峰、龙井八景、茅乡水情,好像西湖边的茶园,在观景台上转一圈,都看得到。

龙井馆区的展厅不少,包括世界茶展厅、中国茶业品牌馆、龙井茶展厅等。

世界茶展厅,以“世界茶·茶世界”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国茶远播的历程,展示了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与传播。在那里,还可以看到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的茶叶,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的饮茶场景及茶饮、茶器。

中国茶业品牌馆里,把中国各地的好茶叶,都一一列了出来,比如英德红茶、湄潭翠芽、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浮梁茶、蒲江雀舌、大佛龙井等,一遍看下来,去各地买茶该买哪一种,你都能心中有数。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茶叶,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茶叶之路,亦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就风靡世界,当时出口茶叶的唯有中国,平均每年出口45万担,1867年出口增至131万担,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90%以上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告诉记者,世界产茶的国家约有60个,喝茶的国家约有150个,在该馆至少能看到15个国家产的上百种茶叶,可以说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展示茶叶品种最多最完善的地方。

王建荣还表示,中国的茶产业,“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三”,中国有20多个省(市)产茶,有8000多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博还设立了中国茶业品牌馆,旨在建立中国茶产业品牌标准,树立中国茶叶品牌发展的标杆,助力中国茶企实现茶的中国梦。

中国茶叶博物馆倚山而筑,背倚吉庆山,面对五老峰,东毗新西湖,四周茶园簇拥。举目四望,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博物馆主体由几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营造出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带给人的是震惊:它没有围墙。茶叶博物馆整个地取消了围栏和围墙,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带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拦,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

以天然石材铺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的别称(如荈、诧、荼、茗等),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奔放不羁,或古趣盎然,人们不禁陶醉于这书法篆刻的艺术天堂里,既有书香墨韵,也闻到了浓浓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

不知不觉走完这条名为“双香径”的茶道,来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条横贯茶博,颇具茶韵的水系,成为茶博游览的景观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水为茶之母” 的主题,力现“茶”与“水”的交融关系。水系利用山势,引进钱塘江活水,从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贯通到东南角,与馆外山涧溪流相汇合,经天然瀑布长年冲刷的天然大岩石驳岸,流过溪底铺就的一层鹅卵石。这里采用深潭蓄水、分层筑坝、涌泉、山涧、溪滩等处理手法,让水流逐级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涧,形成叠水效应。

公园般的博物馆,对周边植物精心配置,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显主题,将茶文化不断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供泡饮的植物,如绞股蓝、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条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

茶博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这是一个生动的专题性茶树园,展示了100多种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许多品种间差异明显,除了寻常所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资源圃还对各种茶树品种的产地、名称、适制茶类等立牌说明,营造出一处鲜活的室外展区。坐落于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叶采摘季节还为观众表演,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无穷魅力的茶文化

走进陈列大楼的序厅,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高处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润着偌大一个绿色的 “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动静结合的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诠释了茶与水、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突出了展览的主题。

茶叶博物馆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这里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整个展览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六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徜徉在展厅,最让观众流连的是缤纷再现的各地茶俗。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叙述着各民族人民饮茶、爱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打制;仿真的大茶树下,“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是云南傣家的烤茶;临江而设的茶摊,七星灶正旺,拾阶而上,遥望巫山云雨初霁;斜阳下回眸,徽商茶庄前迎风飘曳的“茶”幌,宛若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茶庄的一侧,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端庄典雅的茶艺小姐正在为您泡制一壶酽酽的铁观音,驻足观赏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了。

从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树切片,到各种栽培茶树标本;从良渚时期粗朴简陋的饮器,到明清精美绝伦的宫廷茶具;从茶籽化石到民族风格浓郁的茶俗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辅以精心设计的文字、图片、图表,制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优雅动人的音乐,演绎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

茶萃厅陈列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共300余个茶样实物,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圆柱状茶树形台面上,同时配有相应按钮。只要观众戴上耳机,点击标本旁的按钮,就会有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介绍相关的茶叶知识。同时在开放区还陈列着各种紧压茶,有金瓜茶、笋壳茶、七子饼茶、方砖茶、茯砖茶等等,小的直径不过一二厘米,大的直径竟超过一米。只要观众有兴趣,就可以用手触摸,用鼻子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厅,开放的陈列再一次让观众有机会感觉茶叶的全部,从茶树的种子、枝干到果实;从一片叶子到可口的茶饮料……只要转动转盘,各类茶叶适宜的冲泡时间、茶叶用量、茶与水的比例等知识一目了然。“三沸图”形象地说明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

多媒体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无限延伸。整个展览共设置了五台多媒体触摸屏,将与茶文化有关的政治、经济、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宗教等元素有机地串合起来,编入电脑程序,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传来。有奖竞猜的多媒体系统更加吸引观众,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一份知识,一份喜悦。

最全“世界茶”展示地从2010年开始,走过杭州西南翁家山的人都在好奇:半山腰上陆陆续续建起来的房子是做啥用的?2015年5月1日,中国茶叶博物馆新建的龙井馆区,对外开放。

整个博物馆依山而建,从大门开始,一路都是游步道,有些像爬山。有个地方,你一定不能偷懒,一定要一步步走上去,那就是翁家山山顶的茶坛。

从门口开始,一路蜿蜒往山顶走,大约20分钟以后就能到山顶。茶坛是一个木头搭成的观景平台,是特意留出来给大家看风景的。

站在茶坛上,一边是只露了一半脸、很有韵味的西湖水;一边是小半片高楼林立的主城区;转身则全都是绿意盎然、满是茶田的狮峰、龙井八景、茅乡水情,好像西湖边的茶园,在观景台上转一圈,都看得到。

龙井馆区的展厅不少,包括世界茶展厅、中国茶业品牌馆、龙井茶展厅等。

世界茶展厅,以“世界茶·茶世界”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国茶远播的历程,展示了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与传播。在那里,还可以看到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的茶叶,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的饮茶场景及茶饮、茶器。

中国茶业品牌馆里,把中国各地的好茶叶,都一一列了出来,比如英德红茶、湄潭翠芽、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浮梁茶、蒲江雀舌、大佛龙井等,一遍看下来,去各地买茶该买哪一种,你都能心中有数。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茶叶,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茶叶之路,亦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就风靡世界,当时出口茶叶的唯有中国,平均每年出口45万担,1867年出口增至131万担,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90%以上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告诉记者,世界产茶的国家约有60个,喝茶的国家约有150个,在该馆至少能看到15个国家产的上百种茶叶,可以说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展示茶叶品种最多最完善的地方。

王建荣还表示,中国的茶产业,“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三”,中国有20多个省(市)产茶,有8000多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博还设立了中国茶业品牌馆,旨在建立中国茶产业品牌标准,树立中国茶叶品牌发展的标杆,助力中国茶企实现茶的中国梦。

一带一路:飘荡在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香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一带一路:飘荡在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深天寒,烹一壶普洱驱凉,应是最惬意的事了。茶香弥漫时不由想起一首歌:“赶马的小阿哥,阿妹来等着,阿哥你要快快来,妹妹把情话说;阿妹哟你等着,阿哥放马啰!等着太阳快快落,再把那情话说……”

这首马帮情歌的诞生地,就在茶马古道的源头、古普洱府——云南宁洱。宁洱,位于云南南部,哈尼语发音为“普洱”。这里曾是一片水湾,因此,又被称为“水边的寨子”。哈尼的先民——濮人便聚居于此,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

在宁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先有普洱山,后有普洱茶。据《元江府志》记载,普洱山的茶性温味重,被冠以“众茶之冠”、“可入口的古董”,道府官员常用来纳贡。除了朝贡,剩下的普洱茶大都被运往我国西藏和尼泊尔、印度等国家。

每年春季,贩茶的商人携带着藏区的药材来到宁洱,以物易物,用以交换茶叶。因宁洱地处横断山脉、思茅腹地,来往行经的路线山高水急、林深叶茂,所以,贩茶的商人只能雇佣“马帮”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运输工具运载货物。为了携带方便,茶商们把茶压成茶饼或茶砖。

在茶马交易的漫长岁月里,浸染着草香、花香与风尘的马蹄踏破了沉寂的山谷,而载着大宗货物的马帮,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轮回中,就这样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了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的古道——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同时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连接着川、滇、藏,一直延伸到境外: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

追根溯迹,这种以马帮运茶的古道最初形成于汉代,唐朝时因“茶马互市”形成规模而达到鼎盛。做为古普洱府的宁洱,因普洱茶由此向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一是从宁洱经下关、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转至尼泊尔等国的关藏茶马大道;二是由宁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直达北京的官马大道;三是从宁洱经思茅过澜沧,到孟连出缅甸的旱季茶马道;四是从宁洱过江城,入越南莱州再转至我国西藏和欧州等地的江莱茶马道;五是从宁洱过勐腊至老挝北部各地的勐腊茶马道。

五条古道如同五条经纬线,各自延伸向不同的区域,实则却似五根筋脉,血肉相连、息息相通,使得这个世界交织成一体。

从久远的汉唐开始,直至二十世纪开通了由勐海经缅、印至我国西藏的马帮、汽车、火车、轮船联运线路,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公路的修通,茶马古道历经千年沧桑,早已铸就了一条融合着多民族的商贸、文化的走廊。如今,在由马帮踏出的千年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的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蹄声远去了,然而,烙在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的足迹还在,染着草香与风尘的马蹄印还在,弥漫在古道上的茶香还在……循着茶香,在宁洱境内还能找到茶马古道留下的三段遗址:茶庵塘茶马古道、孔雀屏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

那柯里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那柯里原意为“马哭里”,传说由于茶马古道险障重重,不堪重负的马行至那柯里时,面对那柯里清凉的河水,不仅流下伤心的泪,因而得名“马哭里”。视马为生命的“马锅头”上书官府,官府遂了马帮的心愿,在此修建了一座长20余米的“风雨桥”,至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

遗迹不仅仅是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当年“马帮”的辛酸,更是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昔日“茶马互市”的繁荣。而这繁荣在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是这样体现的:“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

关于本文《一带一路:飘荡在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香》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制茶茶歌诗集欣赏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详解】

这首诗中所盛赞的,是产于湖南郴县王盖山的“王盖山米茶”。这种茶叶全采芽尖,茸毛贴身,嫩香持久,滋味甘鲜;经过拣剔、摊青、炒茶、清风、烘干五道工序加工而成。炒茶中还辅以锅铲的“翻、按、扬”等手法,工艺颇为别致。本诗描绘了茶的采摘、炒制、烹煎以及品尝的全过程,还谈到以茶待客和饮后的乐趣,是最早描绘我国历史上炒青茶的诗篇。诗中还反映了我国茶事的发展跟僧寺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研究唐代茶事的一份很有价值的资料。

蒙山、顾渚春,指产于四川邛崃山脉蒙山的蒙顶茶和产于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城西北顾渚山的顾渚紫笋茶。李肇《国史补》有云,“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宜兴第三”,这两种茶自唐代起即列为贡品。

茶歌简史简介


茶歌,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它们的出现,不只是在我国歌、舞发展的较迟阶段上,也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用形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经常内容以后才见的事情。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至于专门咏歌茶叶的茶歌,此后从何而始?已无法查考。

从皮日休《茶中杂咏序》“昔晋杜育有荈赋,季疵有茶歌”的记述中,得知的最早茶歌,是陆羽茶歌。但可惜,这首茶歌也早已散佚。不过,有关唐代中期的茶歌,在《全唐诗》中还能找到如皎然《茶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等几首。尤其是卢仝的茶歌,常见引用。在我国古时,如《尔雅》所说:“声比于琴瑟曰歌”;《韩诗章句》称:“有章曲曰歌”,认为诗词只要配以章曲,声之如琴瑟,则其诗也亦歌了。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在唐代是否作歌?不清楚;但至宋代,如王观国《学林》、王十朋《会稽风俗赋》等著作中,就都称“卢仝茶歌”或“卢仝谢孟谏议茶歌”了,这表明至少在宋代时,这首诗就配以章曲、器乐而唱了。宋时由茶叶诗词而传为茶歌的这种情况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采茶歌》的序文中称:“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曾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漕使。”这里所谓“传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间。

当代,茶歌创作活跃,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好歌,如《采茶舞曲》、《挑担茶叶上北京》等。

茶歌,茶史的活化石


中国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因茶之名而衍生出来的各类文化艺术,如茶诗、茶戏、茶道等,如今都成为了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茶歌,因其通俗易懂、容易哼唱而广泛流传。

茶歌,唱的是历史

明朝后期朝政废弛,官员腐败糜烂,贡茶制度下的苦役劳形繁重苛刻,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富阳江谣》当时便全面深刻地描述了当时老百姓苦难的处境,控诉朝廷无情压榨的历史。因茶而兴,因茶而败,为研究明朝茶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富阳江谣》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

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

富阳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

呜呼!山难摧,江难枯,

我民不可苏!

茶歌,记的是辛勤

一首《武夷山茶歌》从清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相传是每年从江西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创作的茶歌。记录的是为了谋生的劳工们风餐露宿到武夷山采茶,采茶生活困苦潦倒,反映当时采茶的艰辛与劳累,也折射出了采茶工们的辛勤劳作。

《武夷山茶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茶歌,赞的是茶叶

茶,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是一种超凡脱俗之物。当然也有着不少茶歌吟唱、赞美茶叶的净美的品质,用茶叶的美好来赞美人世间真挚的情感,寄寓对婚姻、生活美好的向往。

《茶茗词》

恭祝致告,茗献清芬。

仙人掌设,瑞草魁号。

龙团解渴,雀舌生津。

雨前云雾,珠宝味歆。

《赞茶歌》

说赞茶,就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

人也好,水也甜,水里加糖比蜜甜。

恭喜你夫妻结百年。

茶男茶妇,成双成对。

姜盐泡茶,多滋多味。

之子于归,茶喝双杯。

宜室其家,再要糖茶。

在很多产茶地区都有流传着很多有趣丰富的茶歌,或歌颂着茶农们的辛勤劳作,或赞美茶叶美徳,或通过茶叶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并用歌唱形式,在民间流传发展着、传播着中国茶文化,所以茶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底层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歌唱形式,记录着当地茶叶采摘制作的历史,成为了研究茶史的活化石。

斯里兰卡茶径度假村 在东方的山水间感受西式的古典风情


原标题:斯里兰卡茶径度假村 在东方的山水间感受西式的古典风情

徜徉在仙境般的湖光山色之间,体会“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觉。

提到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眼泪的斯里兰卡,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随处可见的棕榈树和连绵无尽的白色沙滩似乎是很多人的第一答案。然而,斯里兰卡真正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在斯里兰卡内陆壮阔的山区景观内,坐落着一片片静谧的翡翠茶园。海洋性气候的降温作用和雾气的保温作用共同轻抚着这片富饶的土壤。

拥有五种不同殖民地风格的别墅、占地超过 2,000 亩的锡兰茶径度假村(Ceylon Tea Trails)就隐匿在这些山的深处 。它散落在从 Castlereagh Lake 湖畔到 Bogawantalawa 山谷沿途一路的美景中。

每座别墅都以过去的茶农命名,虽然初建于 1888 到 1950 年之间,但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加以修复。度假村于 2005 年开业,如今总共有 26 间豪华客房可供选择。

最新加入的别墅 Dunkeld 栖息在一个海角,将山中森林和蔚蓝的湖水一览无余。四间客房内则是另一番风景,舒适的四帷柱古典床、镶木地板与针织地毯、铁艺吊灯和经典的美式单人沙发,无不营造出一种低调温馨的私人聚会氛围,劈啪作响的旧式壁炉成为点睛之笔。浴室内,复古的爪足浴缸和菱格花砖也呼应着这样的简约怀旧风格。

当你结束了一天的户外运动像是远足、水上漂流或是茶园之旅,回到酒店时,你就可以尽情放松,欣赏着湖光山色,在泳池里或按摩浴缸里泡个够。当夜幕降临之时,你还能品尝由厨师为你精心烹制的佳肴,还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