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绿茶的一丝甘甜

发布时间 : 2020-09-19
品味绿茶 甘甜的绿茶 云丝绿茶

品味绿茶。

如果咖啡可代表近代西方人生活的状况,那么具有古代气息的茶代表东方人的。在所有的茶中,我最喜欢绿茶,常常沉醉在冲泡绿茶的快乐中,收获一份独到的人生感悟。

绿茶属不发酵茶,富含维生素C和氨基酸,特点是鲜爽,清香,色泽翠绿。为了保留绿茶的这些特点,冲泡绿茶时要特别注意水温,茶与水比例,浸泡时间,茶具选择等都需把握得当。一般茶与水以1:50为宜,因为水过之太淡,茶过之则苦涩。泡茶水温在85~90为宜。茶具选用上看,可以选择较时尚的玻璃杯,也可选择传统的白瓷杯碗。玻璃杯比较直观,能欣赏清澈茶汤和翠绿嫩芽,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但品饮时不便拿取,易烫手。白瓷带托的茶碗或茶杯较为适宜,既不影响香气散失,又便于拿取,不烫手。

一些茶叶、一个茶杯、一个烧水壶,便可以开始泡茶了。

首先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这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显得尤显重要。由于冲泡绿茶的茶杯一般容量为150毫升,因而将用茶量控制在3克左右为宜。提壶将水沿杯壁冲入杯中,水量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秒后开始冲泡。一般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在冲泡过程中感受着水流的冲击力,欣赏着曲线的美感,既养眼又静心,还能偶然遭遇些人生感悟,何乐而不为。

茶冲泡后第一时间闻香品尝,为避免茶叶过长浸泡在水中,失去应有风味,在第二、三泡时,可将茶汤倒入另一个备用杯中,再将茶汤低斟入品茶杯中。

泡茶的最终目的就是品尝了,一个人安静地享受一杯可口的绿茶,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口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慢慢咽下,并用舌尖抵住齿根并吸气,便能够完全回味绿茶的那一抹甘甜了。闲暇时为自己泡上一杯绿茶,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Cy316.com延伸阅读

静品着茶香 寻求纷杂中的一丝平和与宁静


静品茶香生命本恬淡

“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总想体会“茶神”陆羽那恬淡的志趣和高风亮节的志向,不羡慕荣华富贵,他所羡慕的是故乡的西江水。有的时候很想过过古人的生活,三两好友,围火而坐,谈古论今,人生几何。或者在冬日的下午,戴上毡帽踏着积雪,去寻找那墙角的一枝红梅。虽然不太现实,但生活中总有些让我能产生如此遐想的人存在也还值得欣慰。

春节假期,约两三个好友到家中喝茶聊天,拿出前些日子刚买的大红袍,我们竟聊起了童年,那时候过年比现在热闹的多,穿新衣服、收压岁钱、各种各样的零食、饭前的炮竹,在现在看来,这些似乎都微不足道,小时候简单的思维真是让人羡慕。工作后,就算是再恬淡的性格,也会被各种各样的竞争浊化的不平静,那种“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的境界早已不见。

想到这,不禁端起茶杯抿上一口,不知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品茶,只记得小时候不懂得怎样喝茶,特别是在夏天,那时冷饮的品种很少,每天放学跑回家,端起茶缸,咕噜咕噜一气儿喝下去就是半缸。而那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家里只是冲泡一些碎茶,冲泡的次数多了,也没有什么茶味儿了,只是隐隐的还有点恬淡的花香。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很怀念那种味道,对我来说,那就是自己家茶的味道,是一股浓浓“亲情的味道”。后来,读了《红楼梦》,妙玉的品茶高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再想想自己小时候喝茶的样子,真的是充当“饮牛饮骡的蠢物”了。但那时的我竟是快乐的,想想那时的茶味儿,也是醇香的,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种茶味才是真正的好茶应有的香味儿。可是,当下的茶叶价格飞涨,成千上万的茶叶在市场上出现,“虚高”一词也随之出现。都说茶叶没有假的,但不知为什么,想要喝出小时候那种“亲情的味道”却是那么难。没有随着时间被浊化的还有现在坐在我身旁的这些朋友们,我们是从小到大的玩伴,“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节在我们身上沉淀,拿着茶杯也可以碰上几杯,不知不觉已经一个下午过去了。

遥想过去,往事如烟,曾经的忧伤在清风里渐渐飘远,心情好像雨中的丁香,带着淡淡的忧郁。只有那淡淡的一抹紫依旧在梦中流连。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在经历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去品味它,而是在过了多年以后才开始拾起记忆的碎片,幸福的味道在回忆中雕刻。静品着茶香,凝视着杯中的茶叶在水中辗转沉浮,以各种独特的姿态变化着,缓缓地坠入杯底。我似乎读懂了恬淡的生命,可以有着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喧嚣繁杂的尘世里,若有人可以递上一杯清茶,在你得意时使你淡然、在你失意时使你坦然,让自己在“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淡然中,寻求纷杂中的一丝平和与宁静。

茶如人生,句短味长 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


品茶品味品人生

人生如品茶,品茶如人生!人生和茶叶一样,短暂的一生,能留下的只是他们的奉献,给自己的却什么也保留不下来。品茶,品味四季蕴味,品淡人生精彩。

一片茶叶,看似那样的细小、纤弱、无足轻重,但却是那样妙不可言。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成就了茶的功效与作用,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价值。 一杯热茶,清香扑鼻,让人猛生欲尝之心,然而要懂的品茶却很难,品茶是一项极其细微的“工作”,却是至真至上的人生享受。初入口,涩味萦绕舌尖,但滑至舌根时,却清香甘醇,直入心脾,顿使人神清气爽、恬然自在。

人们常说:“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的一生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历程。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人们只会关注那些主角,不会去刻意地留心那些配角,就像品茶人很少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苦乐都是滋味。

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又何必为功名利禄所累!拥一份淡泊,守一份宁静,人生的底蕴也会愈发厚实、愈有意味!品茶也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是一杯茶,失意人尝苦涩、得意人饮甘甜、沧桑者觉回味;同是一杯茶,文人吟风月、哲人品人生;同是一杯茶,恋人钟情、痴人叹怨、佛家悟空,俗人闻市井,追名逐利。

绿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茶如人生,句短味长!

禅,品味一生的茶


到禅门吃茶问道去

不管你是佛教信众还是红尘中凡人,赵州的柏林禅寺总在无言地召唤着你。且不说寺内飞檐翘角装得下万尊佛像的万佛楼,不说古柏参天绿色掩映中的赵州和尚舍利塔,不说青灯古卷、晨钟暮鼓、梵音缭绕。单是一杯飘着淡淡清香的赵州茶氤氲着的几多禅意、几多空灵,就足以叫人心驰神往了。

柏林寺就座落在我居住的小城里,我极是熟悉。寺院距我家不过两华里,距我姨哥家也就一墙之隔。儿时的我,没有什么现代儿童所享有的游船、过山车、蹦蹦床等等之类的游艺设施。于是,古赵州芳草萋萋的城墙、彩虹般的赵州桥以及柏林寺,就成了小伙伴们最常去的地方,那时,柏林寺远不是现在人们看到的样子,只有几株苍老的古柏,几通东倒西歪的石碑,一座显得荒凉的砖塔和大片废墟。我们在这里捉迷藏,攀古塔,时常忘却吃饭,直到家长来唤才肯回家。

后来一位叫做净慧的大和尚重振宗风,将赵州柏林寺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寺院之一,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柏林禅寺。知道赵州茶,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且常常疑惑,赵州本不产茶,赵州茶却何以名扬天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光绪赵州志》,见有如下记载:

“活泼泉,在柏林寺后,最寒冽,宜于烹茶。往来嘉宾过柏林寺者,及观画水,复饮香茶。盖悠然物外矣。”《光绪赵州志》还记载了有关赵州茶的诗句。如:“忽忆禅房旧念生,由来茶味有余情”。“吃茶参妙理,水底一灯明”。“冷冷林空古壁水,如如禅语赵州茶”。

接着,在离我们生活年代更近一些的资料上得知: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在永安院居住时,从我国南方引种茶种,在寺内开一茶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始赵州茶成为过往僧俗必饮之香茗。再后来,荣西携茶种回国,赵州茶便在日本得以流行。

在我看来,赵州的确是不产茶的。至于赵州茶如此出名,不应该从当地产不产茶来考虑、不应该从历史和古籍里去寻觅茶踪,这样的话,恰恰失去了赵州茶应有的馨香和韵味。如果想了解赵州茶的故事,想体味“禅茶一味”的妙境,那只有当下到赵州吃茶去。赵朴初先生讲得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那么,这“吃茶去”典故出自何处究竟何意?

那一日,陪省报赵先生等邯郸朋友一行,到柏林禅寺参观,拜会了明海大和尚,大和尚一袭僧衣,骨骼清奇,清癯的面庞透着祥和。当侍者将一杯香茗捧至桌前,明海大和尚笑微微地向我们讲述了禅门关于“吃茶去”的机锋公案:“1300年前,唐代的从谂禅师学得南宗禅的奇峭,80岁时常住赵州观音院,人称‘赵州和尚’。一天,学人来拜见,赵州和尚问:‘你来过这里吗?’‘来过’。‘吃茶去’。又有学人来拜见,赵州和尚问:‘来过吗’?学人答:‘没来过’。‘吃茶去’。在一旁的院主不解,上前问:‘怎么来过这里叫他吃茶去,没来过这里也叫他吃茶去?’赵州和尚答:‘吃茶去’。”

故事讲完就有友人问:“‘吃茶去’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含义”。明海却笑而不答。我以为吃茶去,实在就是一个禅故事,笑而不答就是回答。

母亲敬佛也爱茶,每每坐到母亲面前,她总是把自己最珍爱的好茶与我分享,这茶是她多年前的老朋友和现在的新朋友相赠。茶好得可以,也是十分有名的茶,许多种我都叫不上名字。但当我看到日渐变老的母亲,用不再光滑的手,为儿子斟上一杯饱含亲情的茶水时,我的泪在流,但却不敢让她看到,只好流在心中,生怕她难过。这时候我就觉得禅就在母亲这杯茶汤里了。母亲为我斟茶,她是在教育我如何回报生我养我的母亲。我也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来报答最最亲爱的母亲,来为她泡一杯天下最好的茶。母亲泡茶的时候,是慈祥的,但从没有要求儿子为她添添水。当我为母亲提壶续水的时候,她指着玻璃杯中沉沉浮浮的茶叶说,这就是人生。莫不是母亲参透了“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沉沉浮浮”。莫不是在教导我,求一分淡泊,得一分宁静,保持一颗平常心?

母亲与明海大师结缘已久。当她还是县城里一个小小图书馆长的时候,就常有一个谦逊的小和尚,到馆里来借车,那车本是宋庆龄基金会所赠。小和尚借车就是为重振柏林寺做些事情,屡次借车之后,那小和尚感恩图报,将他在一所名牌大学时所读的书,送一部分给图书馆。那和尚说,如果你儿子喜欢就选几本吧。我尊重这个有学问又聪明的小和尚,所以就高兴地拿了一些保存起来,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小和尚就是现在的明海。

光阴如梭,多少年过去了,因了那时的因缘。母亲与明海成了忘年交。从此,她不再提念过去一些对不起自己、甚至令她伤心的人,却常常把明海大和尚像亲人一样挂在嘴边。这倒是我们做儿女的所欣慰的,至少,她忘记了仇恨,这对老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母亲就是儿子心中的佛,是值得儿子品味一生的茶,是一生都参不透的禅,是一辈子也敬不完的佛。

禅,就在母亲泡的茶水里,就在每个人玻璃一样晶亮的心里。

吃茶去。

为什么一些茶品尝起来会比较甘甜?茶叶甘甜原因分析


喜欢喝茶的朋友想必知道,我们生活中常喝的茶主要有这几种口感,一种是甘甜,另一种则是苦涩还有一种是两种味道混合。由于人类天生的味觉系统,决定人们对于甘甜味更加喜爱。茶叶中的甘甜不同于糖类的甜味,这是一种回甘的甘甜味。那么,为什么茶叶中会有甘甜味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茶叶的甘甜风味,是由茶叶里的“甜味物质”的多少决定的。叶的甜味物质,是茶叶里具有甜味感的物质的总称。对茶的苦味和涩味有掩盖和协调调和作用。

茶叶的甜味物质有三类:

1、以游离态存在于茶叶中的单糖和低聚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鼠李糖、麦芽糖、蔗糖等,是茶叶甜味物质的主体成分;

2、带有甜味的游离态的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羟基脯氨酸和在茶叶加工中形成的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

3、茶叶儿茶素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氢查耳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香豆素的异构化合物等。春茶和秋茶中茶叶甜味物质含量高,其滋味就甘醇少苦涩而优于夏茶。就茶树的同一个枝条而言,蔗糖、还原糖等甜味物质的含量老叶高于嫩叶,并随叶片的老化而逐渐增加。芽以下较粗老的三、四叶和老叶,甜味物质含量高于幼嫩的二、三叶,所以,用较粗老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甜味明显。就比如普洱茶的老黄片就非常的甜,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就是关于茶叶中甘甜味的产生原因。由此我们知道茶叶中的甘甜味很大原因是由茶叶中的“甘甜物质”所决定的。茶叶中生产甘甜的物质越多,其茶味就更加甘甜。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杯浓茶,品味人生


让一杯茶在心内安家

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挫折、失望、悲观,油然而对不可知的远方升起一股美好的向往。东方式的“桃花源”,西方式的“乌托邦”,都是这种想象下的产物。 如果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悲怅更深沉、更广阔、更无所逃离于人世间人们的愿望,便会伸向西方的天堂或是东方的莲华净土,寄托他们的希望,并滋生在苦海里活下去的勇气。

人生犹如一幅展开的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受,正如品茶要品出个滋味一样。

天堂或来生,都是死后之事,遥远而难以确定,所谓难以确定,是我不能也不忍心说没有。有没有近一点的是现在的,也是今生的天堂?有没有在红尘滚滚里现实的莲华净土?

如果有,那只能在每一个人的自心,也就是禅者所言:自心就有,何必外求。

一杯浓茶,品味人生,在这里,就成为一种安心的家。以自心为圆心,以慈悲、般若为半径,在人间画成的大圆,就是这红尘世界里的天堂。那才是心灵的皈依之处,是一个令人安心的“家”。

我们茶人常挂嘴边的一句“吃茶去”,那时赵州禅师德夙愿,就是帮助众生早一点回到这个“家”。这个家没有地址、没有钥匙,而是一颗安详的心。

当一个人离开而去,走到生命的终点站,是不是有一个更美好的来生,或者说是更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在等着?——恕我不能如实地说“有”或“无”。其实,道理 谁都懂,“有”与“无”对我们而言没有直接的帮助,有没有天堂地狱,对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还是禅宗说得极是:活在当下!我们何 不更实际点,把握好可以如实知道的今生?我们何不把握从来生、从天堂讨回来,建设尘世生活里的莲华净土,一寸一寸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心”开始,把塑 造人生大厦的地基安在“自心”上,一砖一瓦地筑起人生之“家”,在当下享受快乐,不是比向往遥远的西方更有意义吗?

“此心安处是我乡”,苏东坡居士说得妙。只要心安气自顺,走向何处都可以修心养性,随缘安在,到处都是福泽妙喜。

安心登高,嫣然一笑!

一杯茶品味人生的岁月沉浮


一杯茶尽品人生沉浮

茶者,雅称茗。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五千年的岁月沉浮,浸泡了茶叶,茶叶也滋润了中国人的心。

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好茶、好水、好人、美境、美事、美器。好茶好水为茶艺之本,清雅美境则关系心境,美器或可选择,而人、事却是可遇不可求。当下的社会中,茶道,已渐行渐远。人们对茶不再专一。水果干、鲜花干,甚至树根,不带一点茶的味道,也可以叫做茶了。可供选择的饮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咖啡、果汁、可乐等各种稀奇古怪的味道将茶叶清纯的香粗暴地挤到了角落。即便专供喝茶的地方,喝的也不是茶了——身段婀娜的古装小姐刻意造作的洗茶、泡茶、闻香、啜饮,让人觉得矫情;遑论那些青楼茶馆了。

只剩少数爱茶的人和他们所爱的茶,仍保留着那份清纯。这样的人,懂得参禅,懂得品味生活。每种茶都有独特的滋味在里面。绿茶的清香绿润,红茶的红亮醇和,乌龙的清澈浓醇,白茶的明净鲜醇,黄茶的黄润醇厚,黑茶的凝重香醇,花茶的清冽花香……细致与豪放,清淡与浓酽,轻灵与厚重,苦涩与香甜,坦然与暧昧……生活的百味,都能在茶中觅到。爱茶的人,大都偏爱一、二种的,排斥其它。而我种种都喝,不排斥任何一种。每杯茶,都只是一个过程。几百片鲜芽,经过采摘、烘烤、揉捻,有的甚至还经过窖藏,然后静静地躺在杯里,等热水烫来,睁开双眼,舒展身躯,绽放各般滋味,三两杯之后,魂归尘土。

每当我泡一杯茶,凝望杯中翻腾飞舞的茶叶时,我便成了其中一片。随着热水的冲泡,我忽上忽下,沉浮不定。当杯中水净,随着热水再次加入,继续折腾下一个轮回。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当茶芽长大之后,有的接受加工,有的散落田间;有的芽片变成红茶,有的芽片变成绿茶;有的变成干枯的废料,有的变成成熟的茶叶;有的入杯浸泡,有的掉落杯外;有的冲入透亮的玻璃杯,有的冲入闷黑的紫砂壶;有的被入口咀嚼,有的被冲入马桶……对于人生,你有选择吗?无论你是红茶还是绿茶,当幸运的热水来临的时候,翩翩起舞吧,展示曼妙身姿,绽放精彩滋味!

正确评出茶的甘甜和苦涩是一种实力


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

茶是由什么味道构成的?

1、苦味——咖啡碱等

茶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等。而同属于茶多酚类的儿茶素、黄酮类既是苦味物质、又是涩味物质。

因此,苦涩往往是相伴相生的,而苦涩也正是茶的本味,构成了茶的浓度和强度。

虽然,过多的苦涩味让人不适,但试想,如果把苦涩味去除,茶就不是茶了。喝茶,不就是喜欢这种苦后回甘的感觉吗?

2、涩味——多酚类等

涩味就像吃生柿子、生芒果那样的涩口、舌面收紧的一种感觉。

茶中的涩味主要由多酚类构成,多酚类中的儿茶素占多酚类的70%-80%,其中又分为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

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的80%,收敛性强,苦涩味明显,非酯型儿茶素收敛性弱,口感微涩,但回味爽口。

3、鲜味——氨基酸等

鲜味,是一种特别的味觉体验,我们吃水果、蔬菜、海鲜类,都会感觉到鲜。喝新鲜的绿茶,会感觉鲜爽,如果是隔年的绿茶,则会感觉不够鲜。

烹饪提鲜用的味精里,主要的鲜味成分就是谷氨酸钠。

而茶中的天然鲜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还有茶黄素、儿茶素、氨基酸与咖啡碱的络合物等。

4、甜味——糖类等

甜味不是茶汤的主要味道,但甜味一定程度上能削弱苦味,协调茶汤,让茶汤更加好喝。

呈现甜味的物质主要是茶中的少量可溶性糖,负责鲜味的氨基酸也会有一定的甜味。糖类中的可溶性果胶,是一种具有黏稠性的物质,能够使茶汤产生稠厚甘醇的口感。

5、酸味——氨基酸等

酸味不是茶汤主要的味道,但也是协调风味的要素之一。酸味主要由茶汤中的氨基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构成。

发酵茶中比较容易出现酸味,如红茶、乌龙茶等。但有些酸味是不愉悦的闷酸、馊酸,是由加工不当引起的,而一些茶中的酸味却是喝起来协调、舒服的。所以酸味好还是不好,不能一概而论。

茶中的五味,并不是说甜就是好,苦就是差。这五种味道里面,缺少了一个都不会完整。诚然,茶的味道都是融合而非单一的,但其中的滋味,值得你慢慢去品。茶汤中的呈味成分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多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涩味,由于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儿茶素或茶黄素、茶红素等缔合形成复合物,阻止了与蛋白质的络合,这会使得呈味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茶汤滋味鲜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涩味。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它们对茶的苦、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含量越高,茶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也对茶汤甜味做出贡献。

茶如果不苦,便会觉得淡;茶如果不涩,便会觉得弱;茶如果不鲜,便会觉得闷;茶如果不甜,便会不好喝。

没有人天生喜欢苦涩味,而鲜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苦涩与鲜甜的平衡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苦、涩、鲜、甜这几种味道,一个也不能少。

苦涩与品质是否有联系?有的茶叶使用的原料粗老,内含物质少,喝起来粗淡无味。这样的茶滋味淡薄,没有茶味。有的原料细嫩、做工精良的优质红茶,喝起来也主要以类似蜂蜜的甜味为主,几乎没有苦涩感。有的海拔较低的台地茶,加之制作工艺粗糙,可能会出现浓重的苦涩味,让人难以入口。总而言之,有没有苦涩味,苦涩味是淡还是浓,与茶叶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喝到嘴里的茶味,其实是苦、涩、鲜、甜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受茶汤的苦涩味,主要就是看苦涩在茶汤中是否协调,在增强茶味的基础上,又不会长时间占领口腔。好的茶入口感觉到苦,但是其他感觉也同时充满口腔,茶汤一咽下去,一股甜味就从喉底涌上来,苦味在嘴里的感觉已经化掉,取而代之的是甘甜的回味。而不好的茶,往往一苦到底,苦得整个嘴巴、喉咙都感觉干涩,更不会有什么回甘生津。苦涩能够慢慢化开,苦中有甜,先苦后甜,方是好茶。

细品茶中的苦涩、甘甜与鲜爽


茶叶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生百味,因为在一盏茗茶之中,人们品味出的不仅有茶的鲜爽与芳香,还有萦绕于口腔舌面之间的甜、苦、涩等迥然不同的滋味。

为何不同的茶叶,抑或同样的茶采取不同的冲泡手法,会有的苦涩,有的甘甜,有的鲜爽可人,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呢?

形成这诸般口感的原因主要在于茶叶内所含有的特殊物质,据科学研究,茶叶之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基本上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和茶皂素等。

在这其中,氨基酸是使茶叶呈现鲜爽的重要因素。茶叶之中所包含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其中以谷氨酸与茶氨酸对于提高鲜爽度作用最为明显。但并非所有的氨基酸都能给茶叶带来鲜爽的味感,大多数氨基酸所呈现出的是甜味或苦味。

而对于茶汤之中所呈现的甜味,主要是茶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可溶性糖份。另外茶汤中所含的果胶与酚类物质糖苷,也会对茶汤滋味产生一定的作用。而水溶性的果胶还会使茶汤生出醇厚的口感。

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种主要的化学成分,也是造成茶汤苦涩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而其中的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是茶汤的主体呈味成分。所以当茶汤在口腔中引发涩味感觉,主要便是这种成分与口腔黏膜蛋白质发生反应,引起收敛所至。

茶叶中所含有的嘌呤类物质是呈现苦味的主要因素,在茶叶之中主要所含有的是咖啡碱。咖啡碱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是形成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除去通常人们所能品饮感受出的这几种口感,由于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金属离子,所以还会形成微微的咸味,只是由于没有达到阈值,所以一般在品饮之时难以察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