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熬茶——见证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发布时间 : 2020-09-29
女性茶文化交流 茶文化交流会 经营范围茶文化交流

女性茶文化交流。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进藏熬茶——见证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进藏熬茶——见证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相关知识!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茶备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茶文化

藏族社会的饮茶之风,从藏传佛教寺院僧众一天的生活中也能窥见一斑。通常僧人们每日集体饮三次茶,即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的诵经礼佛活动后,由寺院统一熬茶分给他们喝。特别是在举行法事活动的时候,僧人饮茶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每当举行法事仪式时,庄重肃穆的经堂内,僧人们诵读经文。待斟茶之际,众僧从自己怀里取出随身携带的茶碗放在跟前,就有专门负责司茶的年轻僧人提着茶壶给众僧斟茶。

图为司茶僧人给众僧斟茶。摄影:李元梅

寺院僧人终日坐禅和诵经,喝茶的次数很多,寺院对茶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而藏族群众又对僧人十分崇敬,因此,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熬茶(藏语称“芒嘉”)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逐渐形成。

这里所谓的熬茶,专指一种由信徒向藏传佛教寺院发放布施的宗教活动,一般是由信徒在佛教寺院熬茶布施,寺院僧众则为之念经祈福。

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我国各地的传播,熬茶这种宗教文化现象日渐兴盛,并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进藏熬茶,蒙藏关系的历史剪影

“格鲁派喇嘛教(黄教)传入蒙古后,深入影响了蒙古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达数百年之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北部边疆历史研究员乌兰巴根介绍说,在共同信仰的影响下,蒙古人跨区域形成了进藏熬茶朝圣祈福的习俗。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部边疆历史研究员乌兰巴根(左一)与僧人交谈。摄影:李元梅

5年前,乌兰巴根参与的一项工作更是让他亲眼目睹了熬茶这种宗教文化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进藏熬茶,生动展现了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画卷。”

2014年,乌兰巴根从事《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大型影印丛书文化工程中的蒙文翻译工作时,接触到了大量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元明清时期的珍贵蒙文档案。

这部分档案主要有元代八思巴字皇帝谕旨、清代皇帝诏书、敕书、上谕清代有关机构和官员文书、驻藏大臣文书、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官员文书、满蒙王公贵族及僧侣呈西藏地方首领书信,以及清代蒙古盟旗民间信札等文件。

“这批档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满蒙王公贵族及僧侣呈西藏地方首领书信的文件。”乌兰巴根介绍说,这些书信来往详细讲述了满蒙王公贵族、官吏以及蒙古各盟旗民众赴藏熬茶祈愿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清代档案中关于这方面留存的档案很少,这批档案是弥足珍贵的。

进藏熬茶见证了我国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的繁荣景象。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中显示:清朝皇帝也经常派遣使者进藏熬茶祈福。清朝皇室主要成员亡故后的超度仪式由达赖喇嘛主持,这在清朝已成惯例。康熙帝驾崩之后,继位者雍正帝首先考虑的是“为皇考修善祈福,特遣使熬茶超度”。

图为《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中满蒙藏文合璧的《乾隆皇帝为皇考升遐特遣使赴藏诵经祈福并颁赏达赖喇嘛及各寺布施银两事致七世达赖喇嘛敕书》。摄影:李元梅

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中关于熬茶祈福的敕书还有很多,从档案中也可以发现,历代清朝皇帝把国家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安排在藏地举行,世代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各部王、贝勒、贝子、公、活佛、喇嘛等也都长年累月前来藏地寺院熬茶祈福。上行下效,普通民众,尤其是信仰佛教之人,也都把拉萨作为圣地。唐蕃古道香客络绎不绝,人们或朝圣熬茶,或祈福求子,或超度亡魂,或旅游观光,有的还顺便捎带一些土特产一路销售,赚取回家路费。朝圣者带旺了满蒙藏交通要道上的经济贸易、餐饮住宿,拉萨由此成为圣城。

当然,清朝皇帝将已故皇亲国戚的拜忏超度、禳灾祈福等大型佛事活动安排在藏地举行,也不仅仅为了超度亡灵,还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民生目标。政治方面,是为国道永固,安乐部众;民生方面,是为益加推广讲经修法,普度众生。所以,清帝颁发给西藏政教领袖的有关熬茶布施的敕书,都是昭告国策、安抚边民的重要档案文献。

四年磨一剑,珍贵档案呈现于世

“清代档案中关于进藏熬茶方面留存的档案较少,从这批档案中可以了解到其中的很多细节,弥足珍贵!”乌兰巴根介绍说。

经过4年的辛勤努力,《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大型影印丛书将在今年与广大读者见面。这部大型丛书选录档案共计1394件,形成近50万字的汉译文,这批国家珍贵历史档案大部分为首次公开。

图为《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影印书。摄影:李元梅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大量蒙满文档案能留存至今,足以证明当地对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措施的完善。乌兰巴根说,“这批档案文献的整理出版为研究元清时期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清代民族关系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原始史料。”

同时,他认为这批整理出版的谕旨、诏书、敕书等诏令文书,都是比较稀有的原件,是元代和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有效管理的文物和文献凭证,有力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

小编推荐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民族文化价值


堪称又一世界奇迹:

茶马古道不同于一般的古代遗迹,其固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超乎人们的想象。茶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一种物产和文明。茶马古道在中国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举足轻重,它使耸立于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不致封闭和孤立,得以随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而发展。它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对高原民族藏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从开通的那一天起,就如同一条坚实的经济文化纽带,将藏民族与祖国大家庭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茶马古道从西双版纳至西藏,主干道长度超过4000公里,加上滇缅、滇印等辅助干道及连接村村寨寨的支线、岔道,总里程达万里以上,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道,它是沿线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结晶。因此,茶马古道不仅是可供学术探索、文化发掘的重要遗存,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分无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无论从哪方面说,茶马古道都堪称中国的又一世界奇迹。在数千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筑路工具的情况下,藏、汉等各族先民仅凭自己的双手和血肉,完全靠人踩马踏,竟然在被现代科学都视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的万重雪山、万丈深渊间开凿出这样一条万里古道,这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奇迹。

香格里拉和谐文化的诠释:

茶马古道更好地解释了香格里拉的和谐文化,从而使我们超越了以希尔顿小说为代表的西方人对香格里拉的认识。

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香格里拉的文化是古老的,但又是开放的,而这种开放性正是形成香格里拉文化的多样性与适度性的原因。这一点是希尔顿小说所未及的。有资料表明,至迟到唐代,日光城堡(尼玛宗)、月光城堡(独克宗)就已建成,吐蕃与唐朝的战争,给后人留下的最大遗产是茶马古道。因为中央王朝通过战争认识到,青藏高原的马才是战争中无论什么艰难都能应付自如的好马;而同时,藏族也学会了生活中离不开茶叶的道理。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格最高、沿袭时间最长的计划供应商品及指定市场――茶马互市就出现了。迪庆的日月城(今建塘镇)和阿墩子(今德钦县)都是当年钦定的茶马互市定点市场。

作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这些集镇也必然地成为文化共处和交流的中心,这就使香格里拉文化具有了开放的特征和包容、吸收、消化其他先进文化并为我所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香格里拉文化之谜,也就恢复了香格里拉文化与经济生活的传统联系,并建立起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的解释通道。这样一来,香格里拉就不仅是一种文化理想,即所谓的世外桃源,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现实价值取向。

要考虑茶马古道旅游开发:

茶马古道不仅对香格里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藏、川、滇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自然、文化财富,发掘其历史内涵,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

当前,最值得优先考虑的,当数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藏、汉等各民族祖先在茶马古道上创造了如此众多的世界之最和世界奇迹,其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性、独占性,使茶马古道完全具备了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热线的可能性。目前,云南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中,无论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傣家风情,还是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玉龙雪山、古城古乐,或者是迪庆的香格里拉、高原风光,都无一不是串在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这本身就是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价值最强有力的证明。以茶马古道为主线,我们可以把香格里拉看做一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其中香格里拉县和建塘古城为中心,整个迪庆藏族自治州为第一圈,滇、藏、川毗邻地区为第二圈,这样就形成了大香格里拉的完整格局。

对人生活文化交流的影响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 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

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

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茶马古道的民族文化之路


堪称又一“世界奇迹”

记:茶马古道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在哪里?

王:茶马古道不同于一般的古代遗迹,其固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超乎人们的想象。茶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一种物产和文明。茶马古道在中国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举足轻重,它使耸立于地球之巅的青躲高原不致封闭和孤立,得以随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而发展。它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对高原民族躲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从开通的那一天起,就如同一条坚实的经济文化纽带,将躲民族与祖国大家庭牢牢地联结在一起。

茶马古道从西双版纳至西躲,主干道长度超过4000公里,加上滇缅、滇印等辅助干道及连接村村寨寨的支线、岔道,总里程达万里以上,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道,它是沿线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结晶。因此,茶马古道不仅是可供学术探索、文化发掘的重要遗存,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同一等方面,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分无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无论从哪方面说,茶马古道都堪称中国的又一“世界奇迹”。在数千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筑路工具的情况下,躲、汉等各族先民仅凭自己的双手和血肉,完全靠人踩马踏,竟然在被现代科学都视为“生命禁区”的青躲高原及横断山区的万重雪山、万丈深渊间开凿出这样一条万里古道,这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动的奇迹。

香格里拉“***文化”的诠释

记:茶马古道与香格里拉有着怎样的关系?

王:茶马古道更好地解释了香格里拉的“***文化”,从而使我们超越了以希尔顿小说为代表的西方人对香格里拉的熟悉。

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使我们熟悉到,香格里拉的文化是古老的,但又是开放的,而这种开放性正是形成“香格里拉文化”的多样性与适度性的原因。这一点是希尔顿小说所未及的。有资料表明,至迟到唐代,日光城堡(尼玛宗)、月光城堡(独克宗)就已建成,吐蕃与唐朝的战争,给后人留下的最大遗产是茶马古道。由于中心王朝通过战争熟悉到,青躲高原的马才是战争中无论什么艰难都能应付自如的好马;而同时,躲族也学会了生活中离不开茶叶的道理。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格最高、沿袭时间最长的计划供给商品及指定市场――“茶马通商”就出现了。迪庆的日月城(今建塘镇)和阿墩子(今德钦县)都是当年钦定的“茶马通商”定点市场。

作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这些集镇也必然地成为文化共处和交流的中心,这就使“香格里拉文化”具有了开放的特征和包容、吸收、消化其他先进文化并为我所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香格里拉文化”之谜,也就恢复了“香格里拉文化”与经济生活的传统联系,并建立起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的解释通道。这样一来,香格里拉就不仅是一种文化理想,即所谓的“世外桃源”,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现实价值取向。

要考虑茶马古道旅游开发

记:茶马古道对香格里拉的旅游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茶马古道不仅对香格里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躲、川、滇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自然、文化财富,发掘其历史内涵,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着极其广阔的远景。

当前,最值得优先考虑的,当数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躲、汉等各民族祖先在茶马古道上创造了如此众多的世界之最和世界奇迹,其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性、独占性,使茶马古道完全具备了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热线的可能性。目前,云南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中,无论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傣家风情,还是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玉龙雪山、古城古乐,或者是迪庆的香格里拉、高原风光,都无一不是串在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这本身就是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价值最强有力的证实。以茶马古道为主线,我们可以把香格里拉看做一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其中香格里拉县和建塘古城为中心,整个迪庆躲族自治州为第一圈,滇、躲、川毗邻地区为第二圈,这样就形成了“大香格里拉”的完整格式。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之中茶入日本


我国的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具有自己的民族性。因而历史上,中华茶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这其中就包括日本。

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尤其是对日本茶道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茶道是日本茶文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内容,而日本茶道的发祥,与中国文化的熏陶戚戚相关。

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主要是以浙江为通道,并以佛教传播为途径而实现的。浙江名刹大寺有天台山国清寺、天目山径山寺、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其中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径山寺是临济宗的发源地。并且,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唐、宋、元各代重要的进出口岸。自唐代至元代,日本遣使和学问僧络绎不绝,来到浙江各佛教胜地修行求学,回国时,不仅带去了茶的种植知识、煮泡技艺,还带去了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使茶道在日本发扬光大,并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中国茶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浙江的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和日本遣使、学问僧在浙江的游历。在这些遣唐使和学问僧中,与茶叶文化的传播有较直接关系的主要是都永忠和最澄。

都永忠在兴仁宝龟八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随着唐使到了中国,在唐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后与最澄等一起回国。都永忠平生好茶,当弘仁元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四月,嵯峨天皇行幸近江滋贺的韩琦,经过梵释寺时,作为该寺大僧的都永忠,亲手煮茶进献,天皇则赐之以御冠。同年六月,嵯峨天皇便命畿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作为每年的贡品。后来,茶叶逐渐成为宫廷之物,深受皇室宠爱,并逐步向民间普及。

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日僧最澄。最澄到浙江后,便登上天台山,随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又到越州龙兴寺从顺晓学习密宗,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与都永忠等一起从明州起程归国。从浙江天台山带去了茶种,据《日本社神道秘记》记载最澄从中国传去茶种后,植于日吉神社旁(现日吉茶园)。最澄在将茶种引入日本的同时,也将茶饮引入了宫廷,得到了天皇的重视,具有与都永忠同样的功绩。

最澄之前,天台山与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如天宝十三年(754年)的鉴真等,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派的教义,而且也有科学技术和生活习俗,饮茶之道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南宋时期,是中国茶道外传的重要阶段。日僧荣西曾两次来华。荣西第一次入宋,回国时除带了天台新章疏30余部60卷,还带回了茶籽,种植于佐贺县肥前背振山、拇尾山一带。荣西第二次入宋是日本文治三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四月,日本建久二年(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七月,荣西回到长崎,嗣后便在京都修建了建仁寺,在镰仓修建了圣福寺,并在寺院中种植茶树,大力宣传禅教和茶饮。

在此期间,中国宋代的茶具精品天目茶碗、青瓷茶碗也由浙江开始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茶道中,天目茶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喝茶之初到创立茶礼的东山时代,所用只限于天目茶碗,后来,因茶道的普及,一般所用茶碗为朝鲜和日本的仿制品,而天目茶碗益显珍贵,只限于台天目点茶法和其它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如贵客临门或向神佛献茶等。

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是由奈良称名寺和尚村田珠光(1425-1502年),将平民聚合饮茶的集会茶寄合与贵族茶会茶数寄合二为一形成的禅宗点茶法。自珠光完成了茶道的建立后,千利休(1522-1591年)继续发扬光大,提炼出和、敬、清、寂茶道四规,而取得天下茶匠的地位。从此以后,日本茶道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但和、敬、清、寂四规和待人接物的七则,仍然是茶道的主要精神。整个日本茶道艺术,无不体现出与佛教的息息相通,至今仍然散发着中国唐宋时代的文化气息,保留着浙江天台山、径山等地的佛家饮茶遗风。

茶马古道是各民族文化走廊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指出,久负盛名的“茶马古道”除了是一条连通中国西南的商路,还体现中国民族交流融合,是各民族文化的一个大走廊。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旭23日下午在西藏社科院开坛讲座,阐述20年来研究“茶马古道”的心得。

茶马古道被认为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源于中国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在空间上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等。

关于茶马古道的线路,李旭研究认为,最主要的是川藏线和滇藏线,即:由川茶的产地雅安、天全、蒙山一带,经康定进入西藏;另一条线路,从云南西双版纳经过大理、丽江、迪庆,进入西藏。这两条线路在昌都邦达草原汇聚在一起,经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翻过米拉山到墨竹工卡,抵达拉萨。

除此之外,李旭说,茶马古道还存在从四川松潘向北,经甘肃天水、临夏、庄浪,包括陕西等西北一带的一条西北线。

“茶马古道开发的动因,是对茶叶的渴求”,李旭此次在西藏考察时,无意中发现色拉寺一口茶锅上的藏文铭文,译意为“非凡享受之聚集,源源不尽之宝藏”。他认为,这段铭文体现了茶对藏族人民的重要性。

李旭说,与历史上官方的“茶马互市”相比,茶马古道主要是民间交往的道路,茶马古道融合了沿线各民族的关系,使喜马拉雅文化带与中原内地形成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保持历史和空间的持久往来,它们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早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自然而然地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沿途的马帮与沿途的人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李旭说,过去马帮在沿途会有一些“东家”,通过为“东家”提供茶叶,交换返程所需的草料。

在实地调查中还发现,云南的老赶马人都能讲一口藏语,他们随商队进藏时还穿藏装。李旭认为,这说明马帮与沿途的藏族居民关系犹如亲人一般。

李旭说,当年走茶马古道的赶马人或者商帮的后裔,现在在拉萨八廓街还可以找到很多,最早的“团结族”(此处指不同民族通婚后的第二代)就是马帮商人与当地人的结合。

李旭认为,各个民族在这条道路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往,也使茶马古道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大走廊。

茶马古道——民族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现任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中心主任木霁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等6人,于1990年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撰写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此书认为云南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从云南开始的茶叶传播和贸易路线,首先在巴蜀一带得到明确记录,然后一直向北、向东、再向西、向南而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茶叶布局。它贯穿了整个横断山脉,跨越中国西部多省区,连接着30多个民族、8000多万人口,向北连丝绸之路,向南连瓷器之路,波及到世界更远的民族和区域。作者提出中国向世界输送茶、瓷、丝这三大物质文明时,形成了南方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

茶马古道是探险旅游者的乐园。为什么在中国西部到现在还会有茶马古道存在?为什么至今还有人靠古老的人背马驮来维持日常运输?原因有两个:一是特殊的自然地貌,二是众多的民族分布。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其中有9座都在中国西部西藏。而世界上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仅在中国西部就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大雪山、岷山等。从西北部青藏高原连接到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虽然降下了2000多米,但依旧是山脉连片,有哀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另一端,还连接着黄土高原秦岭等。青藏高原几乎是中国主要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但是,没有人,就不能有道路的出现。在这些高山大河之间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物质需要,他们之间的长期物质交换,才使茶马古道会成为可能。在这条道路行走,既是视觉大餐,又能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

行走茶马古道,从云南开始,可以体验生长上千年的雨林古茶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流传几百年的制茶工艺。茶马古道上的虎跳峡,落差高达3000多米,而梅里雪山和白玛雪山之间的澜沧江,即使是在今天,通过时都必须借助于溜索。

美丽的雪山、纯净的树林和咆哮的江河塑造了我们对生命的最初信念,可是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类前进的步伐,而正是茶的远征,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贸易线路。贸易带来的城镇和集市的兴起,现在沙溪镇、鲁史古镇、丽江古城、独克宗古城、哈拉库图城、昌都、西昌等,都是茶马贸易创造的高原明珠。

行走茶马古道,还能体验到多民族的融合与和谐,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各民族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文成公主进藏带动藏区广泛饮茶,宋代在西北大兴茶马互市,明清两代以茶治番,从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找到茶叶于民族、经济、政治、民生的伟大价值。藏族民众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说: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这是藏族人民对茶以及茶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

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小中甸村来说,村民平常都恪守藏族习俗,通用藏语交际,但现今老一辈的人还能说纳西语,而中甸县、德钦县等地的许多藏语词汇就来自西南官话。在某种层面上,正是茶马古道的开拓性,才使得那些世居在被高山大川所阻隔的区域的民族有了对外交流的机会。始于南诏国时期的罐罐茶,现在不仅流行于云南广大区域,还在四川、甘肃、湖南、陕西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称奇的事情。

当下,由于茶马古道区域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极为脆弱,加之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类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好在国家层面上在2010年6月启动了茶马古道的保护计划,2011年3月茶马古道顺利通过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包括易武古茶园、鲁史古镇在内的200多个地方都整体纳入茶马古道保护计划,这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无疑为下一步茶马古道申请世界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韩国召开


开幕式前,各国主要嘉宾行奉韩国茶礼。图为中国学者寇丹行韩国茶礼。

继中国河北柏林禅寺、庐山东林寺、台湾佛光山寺、福鼎资国禅寺、宁波七塔寺和杭州灵隐寺相继举办1-6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之后,2012年12月18日至21日,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韩国曹溪寺隆重举行。

“露霭来自曹溪室,活水烹茶一味新,今将奉献呈君祥,愿垂慈悲哀纳受”。韩国古代禅师的一首偈语似乎印证了此次在首尔曹溪寺召开的世界禅茶文化交流会盛举。“瓯注曹溪水,叶抽智慧芽”。中国当代高僧、禅茶文化四大精神和四大功能倡导者净慧长老把禅茶比作是智慧的象征,更需以“曹溪水”冲泡才更有滋味。

曹溪宗、太古宗、天台宗、真觉宗为四大宗派。其中,曹溪宗是韩国佛教最大宗派,拥有二千多所寺院,僧侣一万二千多人,信徒达一千多万,大学2所,中学十八所,医院三家。历史上,中韩两国佛教同源同宗,韩国的高僧大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驻锡的南华禅寺位于曹溪河畔,因此,曹溪也就成为慧能大师和禅宗的别号。韩国曹溪宗承袭六祖慧能大师法脉,昭示了韩国曹溪宗与中国禅宗一脉相承的殊胜法缘和深厚法谊。

中国《赵州茶语》禅茶演示亮相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本次活动由韩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社主办,韩国茗园文化财团、韩国国际茶文化交流财团、韩国熟盂会以及中国《吃茶去》杂志社协办。“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得到了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全罗南道宝城郡、长兴郡等地方政府和大韩佛教曹溪宗、韩国国立国乐院等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

10月18日上午,当一台庄严的韩国奉茶仪式结束后,韩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崔锡焕,大韩佛教曹溪宗宗主真际法师,曹溪寺总务院长慈乘长老,茗园文化财团理事长金宜正女士,庆尚南道河东郡守曺由幸先生,全罗南道宝城郡守郑钟亥先生,中国茶文化学者寇丹先生、陈云君先生,以及日本神户大学名誉教授仓泽行南教授等先后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为了加强与世界禅茶界的交流与合作,本着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共同交流学术成果,共同架构友谊桥梁,来自中国北京、天津、河北、浙江、江西、四川等地的茶文化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此外,中国柏林禅寺、四祖寺、大慈寺、昭觉寺、寿圣禅寺、吉祥寺的方丈、监院及僧众代表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本次大会指定用茶礼品——由福建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特制的“绿雪芽”福鼎白茶得到全新亮相,这是中国白茶类——以“绿雪芽”为代表的福鼎白茶第一次走进韩国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作为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发起地、世界禅茶文化发源地、禅宗“吃茶去”公案诞生地的代表,河北赵州柏林禅寺监院明影法师代表中方向韩方本次大会组委会赠送“赵州画像”一幅,以感恩中国唐代赵州禅师的法乳深恩。

参加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中外高僧大德。

开幕式后,韩国《茶的世界》杂志总编崔锡焕、韩国名僧园山法师、建国大学名誉教授李濬,日本神户大学名誉教授仓泽行洋、影山纯夫,中国专家学者寇丹、陈云君、余悦、舒曼以及中国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师、禅源寺方丈月照法师、昭觉寺方丈演法法师等,分别进行了主题基调演讲。

本次学术会议共收到中日韩三国论文45篇,堪称历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之最。与会专家学者不仅对中日韩三国禅茶文化研究发展状况进行研讨,而且就世界禅茶文化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活动这不仅仅是一次世界性禅茶文化的学术会议,它更是一个弘扬东方文化的重要活动。“面对当今烦躁不安的世界,如何能把禅茶文化作为一种“清凉剂”和“清凉风”的功能体现出来,为建立我们的祥和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与会代表一致的期盼。

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现场。

本次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另一重要亮点,是中日韩三国禅茶演示交流。10月19日下午,凝聚中日韩三国茶艺精华的十六台禅茶演示节目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在韩国首尔著名的国立国乐院大厅闪亮登场。这是继2005年10月在河北柏林禅寺举办首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之后,第二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禅茶演示。在诸多禅茶演示节目中,唯有来自河北省茶文化学会推荐的三字禅茶艺表演队,以一台精湛的《赵州茶语》禅茶演示震撼了所有参会代表。韩国国立国乐院大厅内的观众们,为这台启悟人心、启迪心灵的《赵州茶语》响起了三次掌声。作为这台禅茶演示画龙点睛之处、最为扣人心弦的感动,是来自中国石家庄北苑小学二年级的七岁小演员马馨怡的出色表演。

禅茶演示结束后,主办方在首尔豪酒店举行了闭幕式,并正式确定了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于2013年10月在浙江湖州长兴寿圣寺和大唐贡茶院举行。

中日韩三国茶文化交流会论述“茶道之美”


11月5日,由大益集团主办的“大益嘉年华?中日韩三国茶文化国际交流会”在昆明启幕。中日韩三国各流派茶道专家、专家大师和茶道表演者逐一亮相。在圆桌峰会,三国大师以茶论道,以茶释美,挖掘与交流“茶道”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回归和启迪。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展示演讲,相信大家会对茶道的美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在座有非常多的一些专家、学者,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可以并称为世界茶道的三大盛国,那么对茶道的理解也是独树一帜、各有千秋,今年大益集团所执行的一个大型活动,叫做大益嘉年华,这样一项活动的主题是发现“茶道之美”,在这样一个主题当中我们发现两个关健词:一个是茶道,一个是美。关于茶道和美,大家就可以想的很多,今天欣赏到的中日韩茶道代表团所展示的各国茶道之美,在各位专家的心中是如何理解茶道之美的呢?请第一个做演讲展示的日本茶道代表团代表阐述您的高见。

黑泽女士(日本):今天看到各国展现出来的有关茶道的魅力,我们想到的事情在做法上相差并不多,为对方着想的心情通过茶道都能体现出来了,最后大家虽然做法不同,但是大家都应该会有达到同一个想法,我是这样认为的。

关先生(中国):日本的美今天早上我们大概已经看到了,在四个表演队里面,日本队的茶具是比较简单的,道具的简单反映了日本的美,它更加强调的是通过这些东西以外的内容来体现自己的文化的精神。反过来说,更加强调一种所谓的精神性。比如说在房间里面,今天整个的布置其实也类似于一个茶室的布置,但是简单很多,即便在日本茶室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色彩还是家具的布置,其实都是最简单的,但是这个简单的设置反过来也体现了一种日本的精神,就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茶道之美。

曹仁顺(韩国):如果用一句话解决的话,我认为茶道之美是综合之美,韩国的茶道包括茶师、茶画等等,还有茶食,韩国的茶文化就是刚才所说的一系列物品综合在一起。如今茶道文化的培养,对社会也是有很大的益处。比如当今社会节奏特别快,社会风气相对比较浑浊,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练就茶道之美的话,我们能够重新找回到人本身的善良,人性的本真。因此,在韩国,我们从小在幼儿园就开始进行茶道的教育,培养茶道的人性,特别在这方面,我们釜山女子大学作出了非常多的贡献。

邱文博(韩国):我觉得茶道之美,是人和人之间的优点或者缘分是最重要的,以茶为媒介,把我们这些从来不相识不相知的一些人能聚集在这一个地方,这就是茶的美。虽然说每一个国家因为地缘关系不能进一步的交流,但是大益集团能把这个机会通过茶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把人和人之间的因缘表现得这么突出,我觉得这也就是茶道之美的所在。

主持人:刚刚邱女士的话又让我们回到了一席一会的茶道世界,确实是因缘之美。那么关于茶道之美,我现在还想请教一位中方的专家,这位专家来自一所制造飞机的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简直是制造战斗机的摇篮,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工业文明的大学当中,田真老师,您怎样诠释茶道之美呢?

田真(中国):谢谢主持人的提问,首先说道:天有天道,它是大悟的意思,还有禅的意思。因为中国传统思想讲道的,我们讲儒家之道、佛教之道、道家之道,那么在茶的道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修身之道,所以茶道的道所追求的是人们的精神,就是修君子之德,中国《易经》有句古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我想这个道是修我们厚德的。那么这个德包括什么呢?无论是日本的专家还是韩国的专家,都讲究一个“和”字,我们今天在一起就是和谐,和谐永续。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讲和谐之气,和生、和力、和达、和爱,我想大家我们在奥运会看到的最多的字就是和字。

中国有句古话叫“愁闭和而止”,这是蒋大张的一句话,所以我们今天非常有幸,第一,是因为我们来到茶的故乡,茶花为语,云贵高原,所以我们今天因茶而结缘,茶大家都知道,“酒多乱性,茶多越知”,茶可以心安活思,可以断绝御寒,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拖尾尤心”,还有一句话“人欲坦荡”。大家知道植物中有四君子梅兰竹菊,我今天注意到大家今天展示茶道的时候,虽然器皿不同,有瓷器,有竹子做的器皿茶具,为什么竹子是四君子呢?去心火结,因为我们知道梅花是冰心玉骨,兰的气质秀芳,菊的气息若雪。所以我们今天追求的是君子的谦谦厚德,所以这是我对德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讲简朴之德,廉洁之德,这是对德的理解。

那么对美的理解,真善美,真才大美,所以我们在茶道中所体现的是什么?用中国的话来解释就是道就在身边,体现在我们身边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茶是天天要喝的,在口中升华,结于肠道,所以说这种美是什么呢?就是茶看上去无邪气。

在座的有些专家去西双版纳,可以看出茶是从森林中出来的巨人,因为它顶风栖木,清新自然,所以中国有一句话,叫法天最真,茶艺术是肃穆的象征,它既没有雍容富贵,也不具备松阳的伟岸,也不具菊花的傲视,也没有栽培的婀娜。但是当我们走进茶室,引伴佳茗,方赞叹此物只应天上有。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所以我们在茶中体会到一个真字,这就是清之真,性之真。我们为什么爱茶?因为天含之,地乃之,人与之,天地人的和谐共融才有我们今天醉人的茶室,所以我们爱茶,爱茶的香,爱茶思。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道德伦理叫爱的准则,为什么?中国是最讲究孝道的,因为我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我们把它升华,茶是大自然赐给我们人类的艺术,有这么一句话“有内心的修道工夫,才有流于外的美”,这叫做内秀外美,所以我们修身得道,还要留意在外的修之美,流之美。

主持人: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于和的理解与对和的热爱,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那么茶道之美重在和,那么针对茶道之美应该还有其他的诠释和高见,我现在想把时间交给我的老师,也是大益茶道的院长,吴远之先生,请他来发表高见。

吴远之(大益集团董事长):其实今天我们很幸运,虽然我听不懂韩语,听不懂日语,但是也是很幸运的,我是跟这三个国家最美的人坐在一起。今天因为表演的都是女士,我可以这样讲,作为一个男士,我代表所有男人,结婚的和没结婚的,我相信他们的内心都希望他们的太太和他们未来的太太像你们这样,端庄、优雅、有礼。我们中国有些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是说只要是一个活着的人,他对美好的事物都很敏感,都愉悦,都想追求。当然美应该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上的,也就是说,感官的美;一个是内在美。感官上的享受是形式上的美,而内心的感动是内在的美。从感官上来讲,我个人是这样看的:茶人、茶道它的形式上的美都带着那个民族、那个国家的所有人的性格,其实大家看一看,不管是中国的茶具、韩国的茶具、日本的茶具,虽然我们语言不通,我们所知道的事情是不同,但我们知道茶具,知道茶具怎么用,也知道它美在哪儿。同样的道理,你们身上的衣服,你们的手势,你们的发型,我们知道一定是你们国家最美的,因为美是一种不能用语言去表达的感受。就像闪电一样,像心跳一样,这些美是一种方式。

当然对一个茶人来讲,茶道来讲,最美的是内心的美,内在的美。一部分是完善自我,就是说怎么样让自己完美?另外,就是刚才黑泽小姐说的成全他人,也就是说,通过茶,通过茶会,让对方更加完美。这是我个人理解的美,特别是当我从事茶道工作的时候,我深深感觉到世界上有很多商品,有很多饮料,有很多种不同民族喜爱的喝的东西,但是只有茶是具备感官的美(形式的美)还有内在美。

其实我刚才看了一件事情也很感动,因为平时喝普洱茶喝习惯了,喝别的茶都有点不太习惯,但是当韩国茶道师把茶送过来的时候,觉得很享受。视觉、味觉、听觉都处于一种享受。

当然我们有一种理解,美分以前的美就是传统的美,还会有未来,也就是说时尚的美,因为美是多样的,这是地球的美好。在中国,当一个人讲到茶道的美的时候,首先是味道的美,因为中国人是讲视觉的,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现在中国的茶厂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国人能够喝到几百种不同地区产的,不同的工艺,不同的冲泡方法,可以说几百种,在中国不同的城市都可以喝到完全不同的茶。所以中国茶的美首先是味道的美。我想这一点可能跟日本的茶道会有一点点区别。

平时中国人在很偏僻的上山或者是山下随便拿一点茶叶往嘴里一扔,一嚼就觉得很美,他甚至不需要穿那么漂亮的衣服;他甚至没有机会把茶用水煮开,但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因为他觉得他尝到了最美的一片叶子,心里特别美。

所以我觉得以我个人的观察,这几年对日本茶道和韩国茶道的学习、聆听、享受,我感觉像日本、韩国、中国的茶道都有一些太传统,当然因为我们茶道很早,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但是因为茶泡好就够了,这也是我们三个国家为什么茶道会面临着一些年轻人离开的情况。我也非常敬佩日本茶道最大流派里千家、表千家,其实我觉得对传统的美的固守是很重要的。

茶道是有生命的,它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不同的美。这一次我们举办这个论坛为什么以美这个词来提议作为我们这次活动的最主要的题目。我们就是想展示有一种美,它是有生命力的,这种美是一种包容的美,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朋友,还是我们中国朋友,第一眼看上去就接受的,喜悦的美。

非常抱歉,我今天说的太多了,我希望看到各位将来更美的展示。其实我们不可能得到全部的美,茶不是世界的全部,却是我们茶人的全部,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