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竟然是中国“偷”到印度的

发布时间 : 2020-09-29
中国的茶叶 中国上好的茶叶 中国的茶叶品种

中国的茶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叶:竟然是中国“偷”到印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叶:竟然是中国“偷”到印度的”相关知识!

1772年,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斯塔丹岛一座刚竣工不久的皇宫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头戴皇冠,手握权杖,愁眉苦脸地坐在龙椅上发呆。一位大臣刚刚向他呈报说:从遥远东方传过来一种神奇的树叶,正在宫外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担心饮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

为了一辨真伪,古斯塔夫三世叫人把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押进了皇宫,命令他们:“你俩一个每天饮茶,一个每天饮咖啡,既可免去死罪。”

60年后,兄弟俩中饮咖啡者因病过世,再过了十多年,饮茶者无疾而终。

这段故事,是西方关于茶叶最戏剧性的细节之一。事实上,从16世纪西方接触茶算起,在3个多世纪中,茶叶一直被西方人疑为有毒之物。

1664年,东印度公司向英王进贡茶叶后,追求时髦的贵族妇女纷纷仿照王室试饮起来,可她们一直担心茶叶有毒,于是饮茶之后必须要喝白兰地排毒。

沙皇使者曾拒绝茶叶礼物

虽然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就开始种植茶树,但直到16世纪中叶它才为西方人所知。

1559年,威尼斯商人拉莫修在其出版的《航海记》中首次提到了茶叶。1606年,荷兰人首次从万丹将茶叶输往欧洲,但在此后一百余年间,茶叶并未成为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

1704年英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18世纪20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盈利最大的项目。

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RobertConstant)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

相对于欧洲其它地区,沙皇俄国则幸运得多。1638年,一名叫斯特拉科夫的大使受命前往蒙古拜见可汗,并带去珍贵的貂皮作为晋见礼。可汗收下礼物,向沙皇回赠了200包中国茶叶。当时沙皇使者对茶叶一无所知,不愿接受,后经劝说才勉强接受。

他将茶叶带回了圣彼得堡,沙皇命仆人沏茶请近臣们品尝,意外的是,众人一致认为入口有奇香。从此,俄罗斯人开始了其漫长的饮茶史。

18世纪,英国对茶叶等奢侈品征收重税,引发了大规模的茶叶走私。走私茶叶利润巨大,以致不少水手铤而走险。一位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走私犯就因武装走私茶叶被打入了死牢。

特罗特曼墓碑上的铭文是他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一点儿茶叶,我偷的不多。上帝啊,我的血流得冤枉。一边是茶叶,一边是人血。想想,就因这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兄弟!”

茶叶的种子被偷到印度

好几个世纪中,欧洲人爱喝茶,却没有人见过一棵真正的茶树,因为中国不允许欧洲商人进入内地。所以,这种东方古国的神秘植物引起了西方人的极大好奇。

1560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克鲁兹乔装打扮混入一群商人队伍中,花了4年时间来往于中国贸易口岸和内地,才搞清了茶的来龙去脉。回国后,他把自己几年所见所闻写入了《中国茶饮录》,这是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

从克鲁兹开始,不少西方探险家垂涎三尺,打起了中国茶的主意。

1848年,为了获得品种优良的茶树,同时寻找中国的茶农茶工和栽培工具,帮助英国政府在其南亚殖民地大范围建立茶树种植园,掠夺中国政府通过全球茶叶贸易获取的巨大利润,东印度公司派苏格兰最成功的植物盗窃犯福琼来到中国。

这年8月的一天,在印度自己的寓所,福琼坐在了一把印式的椅子上,窗外,骄阳似火。他穿上中国清代的衣服,让向导为他剃了一个中国清代的头式。向导拿着锋利刀片的手颤颤抖抖,笨拙生硬的手法,数次刮破了福琼的头皮,鲜血与福琼因疼痛难忍而流出的眼泪混在了一起。

福琼在自己第二本书《茶国之行》中详述了这次冒险经历。在一家小旅店的花园内,他发现了一株从未曾发现的植物。他刚想爬墙进去,突然醒悟到自己早已是一身中国人的打扮。于是,他们一行从容不迫地走进客栈,在一张桌边坐下,点了酒菜。

吃完饭,福琼又慢条斯理地点上中国烟斗,对店主说:“这些树真漂亮,我从海边来,在那里看不到这些树,给我一些种子吧。”善良的店主满足了他的请求。

这一回盗窃,福琼从衢州和浙江其它地区采集了茶树种子,他还从宁波、舟山等地采到了大量茶树标本。最后他将23892株小茶树和大约17000粒茶种带到了印度,并带回了8名中国茶工。

1848年福琼的中国之行无疑是世界茶史上重大的分水岭。不久,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和锡金,茶园陆续涌现。到19世纪下半叶,茶叶成了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1854至1929年的75年间,英国的茶叶进口上升了837%,在这一惊人数字的背后,相对应的是茶叶原生地中国国际茶叶贸易量的急剧滑坡与衰落。

福琼的中国之行还为西方品茗者和植物学家解开了一个迷团:长期以来,他们一直相信茶树有绿茶树和红茶树之分,而福琼却告诉西方人,绿茶和红茶的区别,只在于制茶工艺的不同。

他这一观点起初受到了公众和专家的嘲笑,他请印度的制茶专家在英国亲自验证后才得到了认可。

茶叶引起的战争

1776年,英国通过国会法令向美国殖民地征收税,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的税收,用来维持驻扎在殖民地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的开支。由于在美国唯一合法进口和购买的茶叶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因此人们没有办法逃避这种新赋税。

在法令通过的2年内,大多数美国港口拒绝任何征税商品上岸,并且当英国从伦敦运送几船茶叶到美国时,美国民众群情激奋,在纽约和费城示威游行,要求英国运茶船返回英国,而在查尔斯顿,海关官员扣押了茶叶。

在波士顿发生了几个星期的大规模骚乱,一群美国人登上了“达特茅斯号”船,叫喊着“波士顿港口今晚将成为一个茶壶”。接下来的3个小时,他们把340箱茶叶扔入水中。这以后英国政府关闭了波士顿港口,派遣军队到美国。

这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凭借茶叶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植物,一个新兴的国家呼之欲出。

在亚欧大陆,当18世纪20年代以后欧洲各东方贸易公司竞相从事对华贸易时,他们均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来支付购买茶叶的费用。欧洲产品在中国几乎找不到销售市场。

18世纪的中国经济建立在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国内市场使中国在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

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和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使欧洲产品的中国市场非常狭小,唯一例外的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大规模的中西贸易由此找到的支点:西人用白银交换中国的茶叶。

17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财库尚有20余万两白银的盈余,翌年,反而出现了22万两的赤字。为了弥补东西方茶叶贸易巨大的逆差,东印度公司专门成立鸦片事务局,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久后,令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爆发了。

茶叶的西进之路,在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在亚欧大陆,也引起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帝国走向衰落。茶叶就这样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

茶文化精选阅读

活到108岁茶寿的秘诀竟然是这个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人们统称60岁以上的人为耆年。较具体地说:

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

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

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

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来是八十八。

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是两个十,下面拆开又是八十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茶寿,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茶乃天地人之三合一,人在草木之中,即为“茶”字,许多茶人深谙其道。

●张天福,茶学泰斗,1910年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老先生与茶相伴一世纪,享年108岁。

●吴觉农,当代“茶圣”,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享年92岁。

●王泽农,中国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化专家,享年92岁。

●陈椽,中国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制茶专家,享年91岁。

●庄晚芳,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树栽培专家,享年88岁。

为什么喝茶的人寿命普遍比较长?

因为茶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究其根本是因为茶中富含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

单独看这些成分,各有各的好,在抗衰老、防辐射、消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用,当这些厉害的成分全部集中到了一杯茶中,通过互相作用,放大了各自的功效,产生了更大的效用。

从国际平衡营养学角度来看,茶的组成成分最合理,在人体的营养和代谢协调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作用。

茶树鲜叶的干物质中含有各种有益成分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长期良好的饮茶习惯与健康长寿有正向相关性。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成分就是——茶多酚。

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变老的过程也是一个“被氧化”的过程。茶多酚的主要功效正是清除人体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减缓衰老。

之所以人体会慢慢衰老,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不被氧化。

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会产生活性极强的活性氧自由基。

化学物质:主要是指一些除草剂、杀虫剂、部分药品等。

压力大:压力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呈现缺氧状态,刺激自由基产生。

吸烟:香烟的气相和焦油中存在大量的自由基。

熬夜:熬夜使得生物钟紊乱,内分泌系统失调,自由基激增。

自由基产生的诱因及对人体的伤害

衰老,更是每个人都无法避之不谈的一个话题。

正常来说,氧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人体持续、过度被氧化,将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很多疾病。包括免疫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

人体自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随机破坏细胞和组织,从而导致了衰老。而茶多酚正是衰老的强有力克星。茶多酚通过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有效狙击自由基的过度产生,缓解机体损伤,延缓衰老发生。

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关键核心是EGCG。

茶多酚中最核心的成分是儿茶素,儿茶素中有一种物质叫EGCG,EGCG能够清除自由基,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同时,现代科学证实,茶的抗氧化功效主要由EGCG发挥作用。EGCG的抗氧化活性非常强,至少是维生素C的100多倍,是维生素E的25倍。

一个最著名的实验结果,两杯300毫升的绿茶,它的抗氧化功效相当于12杯白葡萄酒,5个洋葱,4个苹果,7杯橙汁,12杯啤酒,525克黑加仑,1杯红葡萄酒。所以,抗氧化抗衰老,喝杯茶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茶中的各项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都让一杯茶,有着其他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效果。茶被誉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没有之一”。

古人说,“茶人得茶寿。”喜欢饮茶的人,就可以得到茶寿。

诚然,人生的变化无常,茶寿并非人人都能享用,但人生的计时器却把握在自己手中,茶,让衰老的步伐慢一点,再慢一点。

茶寿,是一个对长命百岁的美好祝愿。

茶寿,是一句对高龄老人的诚挚祝福。

茶寿,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情怀。

对于生命,我们唯有活在每一个当下,喝杯茶,享人生,养天年!

中国茶叶与印度茶叶的博弈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允许英国人以旅行方式,从四川、甘肃、青海,或印度就直接进入西藏。之后,传教士、旅行家、探险家开始名正言顺地走进西藏。

从哈丁斯时代开始,英国打开西藏的阴谋一直存在,但他们一直找不到打开西藏大门后可以做什么。印度茶叶的丰收,无疑让一切时机都成熟起来。

从1788年起,受英国唆使的尼泊尔起兵反叛,两次入侵西藏,乾隆限期40天必须入藏,福康安带了100多人,从青海入藏。瘴气加上高原反应,军队多人头晕目眩,肌肤浮肿,福康安等人只有带病前行,终于在大年初二抵达西藏境内达多伦巴图尔,正月二十到达拉萨时,他们已经走完4000余里,费时50天。

福康安率军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壮举,是大清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他们很快击退侵略者,打到了距加德满都不到百里之地。之后尼泊尔求和。

福康安这个人一生戎马,22岁平金川,30岁平甘肃回民起义,32岁平台湾起义,37岁平尼泊尔叛乱,次次成功,43岁因瘴疠死于讨伐黔湘苗族之旅。

尼泊尔一役,震慑了英国,从此对大清有极深忌惮,中国的西南大门才一直无事,直到1888年被英军打开。今天看来,19世纪末的这场在喜马拉雅山麓下的大吉岭展开的中茶与印茶的贸易谈判,是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自亚东开关以来,印度和西藏的贸易大大增加,1893-1894孟加拉对西藏的进出口总额仅为69万卢比,到1898-1899年增加了214万卢比。1903年12月,英国为了扩大西藏贸易,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8月,英军打入拉萨。双方在1905年又回到谈判桌上,到了1906年4月,在双方让步的情况下,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为了阻击印茶,滇茶开辟了一条新的输送路线,走缅甸转印度,一样从亚东进关。后来川藏茶马古道受阻,许多茶商也选择这条迂回线路进藏。

谭方之在《滇茶藏销》里统计,二十世纪初期,滇茶入藏一年至少有一万担。他描述这一交易盛况云:滇茶为藏所好,以积沿成习,故每年于春冬两季,藏族古宗商人,跋涉河山,露宿旷野,为滇茶不远万里而来概藏人之对于茶也,非如内地之为一种嗜品或为逸兴物,而为日常生活上所必需,大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概。自拉萨而阿墩子(今德钦县升平镇),以至滇西北丽江转思茅,越重山,过万水,历数月络绎不断于途中者,即此故也。

西藏人常会引用藏族史诗《格萨尔》里的一句话来表白: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号召藏民一起抵制印度茶,也出自这样的情操。正是因为茶,汉藏人民有了很深的认同感。

中国茶叶是怎样从出口把持到出口崩盘的


一、英国人窃茶的故事

1848年10月的某一天,武夷山脚下出现了一主一仆二人。

仆役年约二十岁,身段瘦小,但眼中透着夺目,脸上挂着刁滑,一看就是掮客一类的脚色。

走在背面的主人身段高大,穿着和本地的乡绅没什么两样,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眼睛是蓝色的,剃光的胡茬透着一抹赤色。

武夷山有许多茶园,主人见到漫山遍野的茶树,眼睛里放出光来。但他险些不语言,全程都是由仆役跟茶园老板交换。

根据仆役的先容,他的主人来自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想要购买茶树和茶种。

茶园老板信以为真,热情的给这位远道而来的客商泡茶,为他先容茶叶从莳植、采摘到炒青等等一系列留意事项,乃至还带他观光了本身的茶叶生产车间。

主人全程一声不响,只是记在内心,然后趁没人的时间将统统写进了条记。

末了,他购买了两万株茶树苗以及大量茶种。

此人名叫罗伯特·福均,并非来自什么长城以北的客商,而是受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派,潜入中国本地,伺机盗取茶叶生产秘密。

福均的冒险终极乐成了,1853年,茶树和茶种顺遂从上海运到了英国殖民地印度。

实在早在20年前,英国人就发现了印度的阿萨姆地域非常得当种茶,只是种出来的茶叶品格无法和中国茶叶相比。

如今,他们不但得到了中国的茶树和茶种,还把握了详细的工艺。颠末一番积极,可以媲美中国茶的印度茶诞生了。

英国人总算有了本身产的茶叶,不必完全依靠中国了。

十九世纪末,英国人控制下的红茶在全天下脱销,而中国茶叶的出口则全面萎缩,至今也没能规复。

许多人看到这个故事,难免会产生愤恨,会把中国茶叶出口的衰落归因于英国人的盗取。

然而,我们轻微注意一下其时中国茶叶出口的状态,就会发现,真实缘故原由远不是这么简朴。

二、英国人盗取茶种后,中国茶叶出口反而大增

有资料统计,鸦片战役前,中国每年出口茶叶约莫45万担,总代价858万两白银。出口茶价为红茶每担26两,绿茶24两。

不外此时清廷实验的是十三行制度,也就是只有十三行才被答应从事出口商业,而外商方面则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把持了茶叶入口商业。因此,利润大多为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占据。而英国当局征收茶叶税,以是税收赢利丰厚。

鸦片战役后,开五口通商。交通缘故原由,上海、福州成为两大茶叶口岸。1856年,上海就出口了44.5万担茶叶,福州则出口了30.7万担。到1881年,上海出口茶叶62.3万担,福州出口66.3万担,汉口出口26.8万担。这个数目远远超出了鸦片战役前的出口量。

而英国入口的茶叶中,印度茶凌驾中国茶是在1870年。

代价方面,1876年从前,中国茶叶的出口代价不停维持在20两以上,1881年之后大幅下跌,跌到16两。

今后,中国红茶出口每况愈下,国际市场被印度红茶占据。

1894年,也就是甲午发作之前,中国红茶出口锐减,茶商丧失惨重,茶农也放弃了茶叶莳植,大量茶园疏弃。中国茶叶陷入全面危急。

从时间来看,福均窃茶间隔中国茶叶出口全面溃败,有几十年的时间。也就意味着印度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打败了中国茶。假如将中国茶的出口单纯归因于福均窃茶,显然是无法令人佩服的。更况且在这期间,中国茶叶曾经扩大了国际市场。

福均窃茶,固然是作育了中国茶叶的竞争对手,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失败,显然另有更深层的缘故原由。

三、落伍的出口商业体系是中国茶叶衰落的直接缘故原由

鸦片战役后,上海开埠,把持了茶叶出口的广州十三行日益消灭,而从事出口商业的茶商开始鼓起。

有些茶商来自通商口岸,他们只是外国洋行的署理人,携带洋行给的钱,去产茶区收购茶叶。

别的有一些茶商则来自产茶区,他们在口岸设立茶栈,绕过中心人,直接将茶叶卖给洋行。茶栈一样平常都有堆栈和旅社,可以储存茶叶,也可以欢迎客商。

茶商是不直接和茶农打交道的,他们只和茶号生意业务。

茶号实在就是加工厂,他们从茶农、茶贩大概茶行手里收购粗加工的茶叶,举行精加工。由于是外销茶叶,以是必要精制加工。

茶行是设在产茶区的中介,必要从官府获取允许证才气谋划。他们重要负责先容茶号和茶农、茶贩的生意业务,从中收取佣金。

这个商业体系分成了三四个层级,也就意味着最底层的茶农要遭受好几层的盘剥,更不消说另有官府的苛捐杂税。

题目是茶商只是将茶叶卖给外国洋行,也就是说,茶商实在并不把握国际行情,对国际市场的变革无从知晓。

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中国就失去了茶叶的订价权。茶叶代价之以是还能维持一段时间,无非是由于市场需求比力强。

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革,代价出现颠簸时,不光囤货的茶商会丧失惨重,最底层的茶农也会因无利可图而扬弃茶园。

而掌控了商业权的英国,在呆板化大生产下,印度红茶不但质量更优,而且代价更低,便可以对中国红茶形成猛烈打击。

四、根本缘故原由是落伍的小农经济竞争不外工业大生产

从上述出口商业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叶生产模式依然是落伍的小农经济。茶农生产出的茶无论是数目照旧质量均无包管,必要茶号举行烘干等精加工。而茶号的精加工也是人工操纵,质量也是不稳固的,只能择优。

除此以外,其时福均潜入本地,在武夷山观光茶叶制作过程时,发现了一件影响比力恶劣的事变。

他看到工人的手是蓝色的,扣问后得知工人在往茶叶里添加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色素,而这种色素可以让茶叶看起来更绿。工人的复兴是外国人喜好绿色的茶叶。

厥后福均回到英国,披露了这件事,而且故意贬低中国人,导致英国人不再碰绿茶。而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形象大跌。

日本也干了雷同的事变,他们专门拍摄了影戏,突出中国人在制茶过程中的不卫生征象,反衬日本绿茶制作中的卫生。同时日本人还宣传中国绿茶缺少维他命丙和卵白质。

国际市场上发生的这些事变,中国人其时一无所知。也就是说,在宣传层面,中国茶叶已经屁滚尿流。

英国在印度接纳的是莳植园制度。莳植园承包商雇佣印度本地的贫困农夫,冒死压榨。莳植园等同于人间地狱,许多劳工还没到莳植园就死在半路。幸存者也仅仅是维持生存。

在加工过程中,莳植园则大量利用呆板,低落本钱。终极,印度产的红茶在英国的售价只有中国红茶的四分之一不到。

依附低廉的代价,印度红茶以及厥后的锡兰红茶很快就抢占了英国市场极其广大的殖民地市场。落伍的小农经济终极败给了工业化生产。

1894年,中国红茶出口全面下滑。此时的清王朝也已经风雨飘摇,就跟出口红茶的运气一样,在随后的甲午战役中屁滚尿流,今后堕入深渊,直至死亡。

从“茶马古道”走向印度的中国“瑰宝”


以前“茶马古道”沿海线,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截断之后,经大理、丽江至拉萨到印度的"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有大小商号一千二百多家,来往于丽江、西藏、印度、尼泊尔的马帮有二点五万头骡马,盛况空前。

据Mintel研究公司调查数据,2017年,印度消费了67.82万吨茶叶,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正是由于“茶马古道”,使印度成为一个饮茶大国,印度人每喝一杯咖啡,就要喝掉30杯茶。据美国“石英”网4月23日报道,印度茶饮料连锁店ChaiPoint于19日完成2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是迄今最大的一次融资项目。茶饮料也在印度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随着茶饮料初创公司业务不断创新和拓展,印度茶饮也迎来新春。

已经走向印度,走向世界的白茶,如何判断它是一杯好茶,一杯好茶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一杯好茶的背后,透露了从种植茶树、采收茶青、冲泡茶叶……每一个环节都用最细腻的态度处理。那么好茶的标准是什么?

一.汤色透亮

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未。

2、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3、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二、苦涩味从舌面散开,而不是收敛

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速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应该不能算是好茶。

三、无异味、怪味、水味

1、异味

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

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2、怪味

指的是茶本身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

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但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菌等,喝了对健康不利。

3、水味

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淡而不腥。

四、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无论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

叶底鲜活说明:

1、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

2、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

3、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上面说了这么多,小编只是想说一句,喝茶,懂茶?不懂茶?我觉得并不重要,喝什么茶最好,适合自己的最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茶在手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意时光。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印度茶叶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茶叶成为商品之前,也就是公元1830年左右,茶树大都是野生的,分布在阿萨姆的东北方的丛林之中。大约在公元1598年,一位荷兰的游客,名叫林斯柯顿(JanHuyghenvanLinschoten),曾经在他所写的书中,描写有关他的探险旅程。他说,印度把一种叶子当做蔬菜般的和咖哩、油一起煮来吃,甚至把这种叶子煮来当做一种酿制的饮料喝。

到了公元1788年,英国的植物学家板克斯(JosephBanks),曾经向英属东印度公司报告说:在印度东北的英国属地之中的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只是,他似乎忘记了在孟加拉就有当地的茶树,反而建议要从中国移植茶树来。不过他的意见终究没有被采纳。

到了公元1823至1831年间,布鲁斯(RobertBruce)和他那在东印度公司工作的弟弟查尔斯(Charles)一起研究出,在阿萨姆地区,确实有当地土产的茶树。他们甚至把当地的茶树种子和茶苗,以很正式的方式呈给当时在加尔各答新成立的植物园。然而,他们的努力和之前一样白费了。这可能是因为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国茶叶的贸易,不想投资在任何其它的地方。

然而到了公元1833年,一切就都改变了。东印度公司丧失了对茶叶市场的垄断,而突然发现把重心转移到印度本身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因此,就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查尔斯(CharlesBruce)被赋以重责培养幼苗;品牌茶叶加盟而另一方面委员会的秘书,也被派遣到中国负责收集80,000颗茶种子,因为他们对于印度本地的植物仍然不具信心,委员会的成员们仍然坚持要引进中国的茶叶树种。

那些被送到加尔各答植物园的种子孵育到相当结实后,被送1000公里之外的新茶园中栽种。同时,在阿萨姆的上方,查尔斯和其它的开拓者,也清除场地,以适合可以栽种树木,而且修剪那些已经存在的老茶树枝,并且支持那些新成长的茶树枝。

他们并且以实验的方法,引进新近采摘下来的茶叶到那些本地的树种上,来制造红茶。

布鲁斯又从中国再请了二位制茶专家,透过这两位专家的帮忙,他终于完全掌握到成功制茶的秘方了。

中国茶叶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印度茶文化,印度有趣独道的饮茶习惯!


印度的阿禾姆达巴城有一个名为“幸运茶室”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喝茶,聊天,说笑,与其它茶馆没有两样。而奇怪的是,那间茶馆里摆放着一些棺材,客人就置身于棺材中间品茶。有些人惧怕那些棺材,不敢前往,可是一旦他们去过一次之后,就忍不住常常想去那儿喝茶。这些奇怪的棺材使“幸运茶室”得以闻名于阿禾姆达巴城乃至整个印度。为什么要在茶室里布置些棺材呢?就是一位慕名前往“幸运茶室”喝茶多次的人也很难说出其中的原由,他说他只是被那里的神秘气氛一次次地召唤。

印度茶

也许人们会觉得,世间再也没有比阿禾姆达巴城的“幸运茶室”更为标新立异的茶室了。其实,最新潮最时尚的元素里,可能正浸润着最传统最拙朴的因子。如果我们读过哲学大师蒙田谈论死亡的篇章,或许就能理解“幸运茶室”里那些棺材的意味了。一个名为“幸运”的地方,却让我们直面棺材、正视棺材这个象征着死亡的恐怖意象,其悖论之处正是蒙田哲学的奥义所在。

蒙田告诉我们,死亡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饮食起居中,它是我们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必须面对的。死亡,如同我们看到夕阳落下、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样自然而然。

如果我们能够不惧怕于想象死亡和体验死亡,如果我们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和变故都能泰然处之的话,那么,我们就能真正领悟到生存的快乐和意义所在。人要学会“向死而生”,在对死亡的逼视中感谢我们还平安幸福地活着。印度的阿禾姆达巴城有一个名为“幸运茶室”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喝茶,聊天,说笑,与其它茶馆没有两样。而奇怪的是,那间茶馆里摆放着一些棺材,客人就置身于棺材中间品茶。有些人惧怕那些棺材,不敢前往,可是一旦他们去过一次之后,就忍不住常常想去那儿喝茶。这些奇怪的棺材使“幸运茶室”得以闻名于阿禾姆达巴城乃至整个印度。

印度茶点

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将阿禾姆达巴城的“幸运茶室”里那些棺材和“幸运”二字联系起来。那些隐含着死亡气息的棺材让喧嚣浮躁的都市人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或者她在一种近乎宗教般虔诚的心境中凝视手中的一杯清茶。

从缓缓游动的茶叶间,品茶人谛听到了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寂寥如此素朴,它轻轻地拨弄着品茶人的心弦。或许就在这一刹那,他或者她被那弥漫在舌尖之上的苦涩的余香所感动,于是,都市生活中的一切哀伤和失意、躁动和不安顷刻之间都隐匿了,品茶人终于从纷繁复杂的外在世界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到那原本期待恬淡与宁静生活的内心。在这一时刻,死亡--茶--生命之间获得了某种神秘的关联。“幸运茶室”里的棺材,让人在对死亡的想象中获得一种极致的生命体验,一种被救赎的宗教般的感恩情怀。

实际上,那些棺材在“幸运茶室”中就是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布置而成的。如果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看似新潮怪诞的构想其实正是吸取了一些古老的宗教文化养料。在历史上,有些部落和民族,他们就有着这样的文化崇拜:即在一些大型的狩猎或庆功宴上,待众人饮到酣畅处时,一具尸首或一副棺材会被抬到宴会上来,于是,全场肃静,一起瞻仰它们,等到仪式完毕之后才继续欢饮。尸首、棺材是要让人们在欢乐的时候警醒:死亡时时刻刻都在逼迫我们,那么,幸运地活着的人们又该怎样珍惜自己倏忽即逝的生命呢?这种远古的宗教仪式昭示着最古拙最朴素的生命哲学。

印度红茶的来历


印度的红茶举世闻名,像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尼尔吉里红茶等等。印度人吃饭时没有喝汤的习惯,但在饭后必须要喝杯香浓的奶茶。

印度人喝茶,先在锅里煮上红茶叶,然后加入牛奶和糖。有的还要加入丁香和小豆蔻,熬上一会儿,把里面的茶叶和香料过滤掉,倒入细小的玻璃杯里。趁热喝上一杯,提神解乏。

喝红茶有助于凝神定性,提升精神,能使饮者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红茶中含有可可碱和茶碱。它们都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可可碱和茶碱还能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利尿作用。

美国波士顿大学经过调查发现,如果让心脏病患者每天喝上四杯红茶的话,血管舒张度可以从6%增加到10%。这虽然不能同常人血管受到刺激后舒张度会增加13%相比,但对于曾经患过心脏病的人来说,已经是够好的消息了。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维塔博士说,红茶的疗效虽然不能让病人的血液流通恢复正常,但是让血管畅通情况改善了很多。他说,红茶的效果相当于降胆固醇药、运动,以及维他命C的功效,主要原因是红茶含有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亦即一般所说的有害胆固醇。

印度医学人员研究显示,一天喝3次红茶,可能有助于预防口腔癌。印度医学研究人员实验后发现,口腔出现白斑症状的病人,超过5成会转变为口腔癌,但这些病人每天喝3次红茶,白斑症状就会明显好转,这是红茶里的茶多酚能够阻止口腔细胞DNA癌变,国内虽然没有太多相关研究,但医师也赞同,多喝茶的确有益无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