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08岁茶寿的秘诀竟然是这个

发布时间 : 2020-11-30
岁的分辨绿茶 寿眉是绿茶 红岁茶叶

岁的分辨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活到108岁茶寿的秘诀竟然是这个”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人们统称60岁以上的人为耆年。较具体地说:

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

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

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

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来是八十八。

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是两个十,下面拆开又是八十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茶寿,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茶乃天地人之三合一,人在草木之中,即为“茶”字,许多茶人深谙其道。

●张天福,茶学泰斗,1910年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老先生与茶相伴一世纪,享年108岁。

●吴觉农,当代“茶圣”,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享年92岁。

●王泽农,中国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化专家,享年92岁。

●陈椽,中国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制茶专家,享年91岁。

●庄晚芳,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福建惠安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树栽培专家,享年88岁。

为什么喝茶的人寿命普遍比较长?

因为茶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究其根本是因为茶中富含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

单独看这些成分,各有各的好,在抗衰老、防辐射、消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用,当这些厉害的成分全部集中到了一杯茶中,通过互相作用,放大了各自的功效,产生了更大的效用。

从国际平衡营养学角度来看,茶的组成成分最合理,在人体的营养和代谢协调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作用。

茶树鲜叶的干物质中含有各种有益成分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长期良好的饮茶习惯与健康长寿有正向相关性。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成分就是——茶多酚。

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变老的过程也是一个“被氧化”的过程。茶多酚的主要功效正是清除人体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减缓衰老。

之所以人体会慢慢衰老,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不被氧化。

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会产生活性极强的活性氧自由基。

化学物质:主要是指一些除草剂、杀虫剂、部分药品等。

压力大:压力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呈现缺氧状态,刺激自由基产生。

吸烟:香烟的气相和焦油中存在大量的自由基。

熬夜:熬夜使得生物钟紊乱,内分泌系统失调,自由基激增。

自由基产生的诱因及对人体的伤害

衰老,更是每个人都无法避之不谈的一个话题。

正常来说,氧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人体持续、过度被氧化,将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很多疾病。包括免疫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

人体自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随机破坏细胞和组织,从而导致了衰老。而茶多酚正是衰老的强有力克星。茶多酚通过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有效狙击自由基的过度产生,缓解机体损伤,延缓衰老发生。

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关键核心是EGCG。

茶多酚中最核心的成分是儿茶素,儿茶素中有一种物质叫EGCG,EGCG能够清除自由基,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同时,现代科学证实,茶的抗氧化功效主要由EGCG发挥作用。EGCG的抗氧化活性非常强,至少是维生素C的100多倍,是维生素E的25倍。

一个最著名的实验结果,两杯300毫升的绿茶,它的抗氧化功效相当于12杯白葡萄酒,5个洋葱,4个苹果,7杯橙汁,12杯啤酒,525克黑加仑,1杯红葡萄酒。所以,抗氧化抗衰老,喝杯茶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茶中的各项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都让一杯茶,有着其他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效果。茶被誉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没有之一”。

古人说,“茶人得茶寿。”喜欢饮茶的人,就可以得到茶寿。

诚然,人生的变化无常,茶寿并非人人都能享用,但人生的计时器却把握在自己手中,茶,让衰老的步伐慢一点,再慢一点。

茶寿,是一个对长命百岁的美好祝愿。cy316.Com

茶寿,是一句对高龄老人的诚挚祝福。

茶寿,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情怀。

对于生命,我们唯有活在每一个当下,喝杯茶,享人生,养天年!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在唐朝竟然是黑暗系料理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在唐朝竟然是黑暗系料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说这是茶界一首牛逼的诗,由唐朝诗人卢仝所著,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来称作时光机去古代茶馆喝杯茶。

假如你穿越到春秋:

装病喝药才能吃茶。还必须强烈要求医生在方子里要写上药材茶、荼或茗,再喊上家人花费大把钱去抓药。或者趁别人不注意去祭桌上顺一点,小心点被捉到可能要扔大江做河神的新娘哦,嘘。

支招:和大祭司或药房老板打好关系,才有一点点喝茶的可能性。

假如你穿越到西汉:

全民饮茶的蜀中欢迎你。定点穿越到蜀中(四川),你可以遣仆人到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买茶,再遣仆人去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小酒馆请他们来品茶,备好古琴,哄好了司马相如能一边品茶一边撸千古名曲《凤求凰》,爆爽。

支招:蜀道再难,茶痴们也要千方百计去蜀中!

假如你穿越到唐朝:

别太期待,茶里除了茶香,还可能有:葱、姜、胡椒的麻辣味,大枣、苏桂的甜香味,桔皮薄荷的清凉味,酥酪的奶香味,牛羊猪肉的油腥味……整得跟羊肉泡馍差不多,热腾腾香喷喷,入口是黑暗系料理啊。

唐朝寺庙值得穿越一游,你可能遇到诗僧、茶僧、唐僧、狂草僧、留学僧……偷点宋词和他们聊人生聊理想看星星看月亮高卡到不要不要。在寺庙要是遇上茶圣陆羽,先吐槽黑暗系茶水,肯定能拿到亲笔签名或墨宝。毕竟他是信奉喝茶只加盐好(陆羽为你带盐哦)。

支招:南方书香门第文人圈和寺庙比较好混茶喝。

唐朝煎茶法:

采摘茶芽叶、蒸汽杀青、干燥后碾成粉末、烧水烹煮。唐朝的茶叶都是做成茶饼,类似现在的普洱。喝之前,先把饼烤红,再在陶器里边把它捣碎,后充入沸水,还要加上葱姜等调味品,口味不能太重啊。

关于本文《茶在唐朝竟然是黑暗系料理》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包的产生竟然这么有趣


现在我们喝茶都喜欢用茶包来泡茶,既方便又快捷,没有传统的泡茶那么费时间,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这种泡茶方式。但是你知道吗,茶包的产生居然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

茶包最早是由纽约的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发明的,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托马斯已经采用体验营销的方式挖掘潜在顾客,但寄送茶叶的成本实在太大了,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机智的方法,就是把少量松散的茶叶装在丝质的袋子里,然后再寄给顾客,这样就可以减少茶叶的成本了。

托马斯-沙利文

托马斯的本意是希望顾客把茶叶倒出来冲泡,但是顾客并不知道,于是一股脑地就把丝袋和茶叶一起扔进水里冲泡。慢慢地,大家就发现,这样包装过的茶叶冲泡起来更方便,于是便逐渐形成了用小袋包茶的习惯。

后来有人向托马斯反映,丝质的包装太过细密,于是便换成了棉质的包装,并正式进行商业销售。更机智的是,托马斯还为此申请了茶包的专利,而且在美国餐饮业中得到广泛利用。

最初的茶包是简单的方块单囊造型,由于形式简单,大多数商家都还仍然保持着这种形式。

方块单囊造型的茶包

后来随着花果茶的流行,以前的茶包空间太小,不足以容纳花瓣和果粒,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钻石茶包。钻石茶包的空间很大,有利于香味的散发,透明度高的尼龙包装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茶叶的形态变化。

钻石茶包

除了比较经典的茶包造型外,近几年越来越多“设计狮”在打茶包的主意,并且设计出许多让人脑洞大开的茶包造型。

潜水艇茶包

看到这么漂亮的茶包,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想要泡上一杯茶了呢?心动不如行动,茶友们,赶紧泡起来吧!

茶寿


茶寿[Teameanslonglive]喻活到一百零八岁者。多用于祝贺长者高寿。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潮汕工夫茶 对“潮茶”提出108个问题


原标题:津籍茶人研究“潮人与茶”10余年

对“潮茶”提出108个问题

在茶文化中,潮汕工夫茶可谓大名鼎鼎。论及潮汕工夫茶,大抵可将之看做由茶、茶具和独特的冲泡方式三部分组成。茶是乌龙或红茶等半发酵、全发酵茶,茶具是一盖瓯三小杯,冲泡与品饮的方式更是特别,早已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工夫茶不仅存在于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目光。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王维毅虽是天津籍,但却因为在潮汕地区工作,与工夫茶结下不解之缘,10余年坚持对潮茶与潮茶文化进行思考和研究。近日,他更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对“潮人与茶”提出了108个问题。

提出潮茶文化概念

在王维毅看来,潮茶文化便是“潮人与茶”。“潮茶就是潮人与茶的简略,是潮人茶事的总括,它的基本构成是‘一条两块’——一条是指潮茶的历史,从北宋初始渐成风尚,而后就一直传了下来;两块是指潮茶的物质形态,一块是凤凰单丛茶,一块是工夫茶,而工夫茶便包括了茶具及冲泡品饮方法。”王维毅解释说。

过去潮汕人喝茶多以福建等地所产铁观音、大红袍或正山小种等茶为主,而近年来,随着凤凰单丛茶的兴起,如今“茶铺多过米铺”的潮汕茶行,则多售卖凤凰单丛茶,潮汕人的茶单,也逐渐以凤凰单丛茶为主。凤凰单丛茶在潮汕工夫茶中有专属的冲泡、品饮方式之外,又添加了专属于潮汕这个地方茶的标签。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潮茶文化。

王维毅之所以研究潮茶,就是被凤凰单丛茶的独特所吸引。“潮汕工夫茶对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有着其独特的吸引力。”王维毅说,“我们天津人喝茶多以茉莉花茶为主,茶味比较淡,香味比较浓。第一次喝凤凰单丛茶,是在一位潮汕人家里,他拿出一种高品级凤凰单丛茶招待我,一口喝下去,就爱上了那种独特的茶味和香味,可谓是‘由口入,自鼻出,通百会’。自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潮汕工夫茶。”

不仅如此,王维毅还下决心对工夫茶进行研究。为此,他曾花了近8年的时间,对潮汕地区的茶产业进行走访和调研,并写成了《闻道凤凰茶》一书。

但王维毅在对潮汕工夫茶进行走访和调研时,发现了一个关于潮汕工夫茶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争论,就是潮汕工夫茶到底该怎么叫——潮州人称之为潮州工夫茶,而汕头人则称之为潮汕工夫茶。”王维毅说:“但在我这个外地人看来,这是无谓之争。潮汕工夫茶本就是一种自成体系的人文概念,像潮人、潮商、潮剧、潮菜一样,那为什么不能有潮茶这个概念?”于是,潮茶的概念在王维毅脑海中诞生了。

108问包含三大篇章

在王维毅看来,潮茶包含了什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走访调研中,王维毅对潮茶和潮茶文化提了108个问题,分为“感知潮茶气息”“触摸潮茶历史”和“参悟潮茶文化”三大篇章。

“我将关于凤凰单丛茶的品类、潮汕工夫茶的品饮方法、潮汕工夫茶的起源等知识融入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让读者通过这种问答式的阅读形式,较为系统地了解潮茶文化。”王维毅表示。

他还准备将这关于潮茶的108问汇集成书。他表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喝工夫茶,也愿意了解潮汕工夫茶及背后相关的。但是相关书籍却很少,大致在茶和品饮方式上各有3到5本书,但大都局限于其所写的体系内,而且篇幅较大,学术性强。年轻大都不愿意看这种书,现代人对知识的接触,都喜欢碎片化。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恰恰就是将一些学术性的东西,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看书的人大可以闲时随便看个一问或者几问,忙时把书丢在一边。”

巧合的是,108这个数字也与茶有着莫大的关系。“古人看‘茶’字,拆开来看,上面的草字头,实际上是二十之数,而草字头下面的部分,再拆开看,其实可以看做八十八,这些数字相加,就是108。而古人也将活到108岁的高寿老人,称之为‘茶寿’老人。”王维毅说。

潮茶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作为专门研究潮茶与潮茶文化的学者,王维毅称,他近年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潮茶历史梳理和潮茶知识的整合上。“潮茶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我现在对于潮茶的研究,主要是潮茶的历史和潮茶知识整合,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王维毅说。

在对潮茶历史的梳理中,王维毅发现,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就有相关潮汕茶文化的历史记载。“北宋潮州知州曾有‘茶灶香龛平’之言,说明那个时候潮人喝茶提高到与礼佛相同高度。而其实对工夫茶具的探考中,从工夫茶具的演变就可以看出,工夫茶是真真切切的明初古董,如今潮州这边的几个宋代龙窑也可以一窥端倪。凤凰茶又有原原本本的宋末遗风,茶具与茶配套出现,相辅相成。这些都足以说明潮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王维毅告诉记者。

对于潮茶文化的未来,王维毅表示,在茶文化全球性升温的今天,潮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其实可以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无论哪种人种,哪个国家,对于茶这一饮品的接受程度都是非常高的。潮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一个支流,其实可以囊括很多东西。一个‘茶’字,就包含了茶叶和茶具这两大产业,现在又有很多地方,将茶旅游产业也纳入到茶文化中来。潮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性文化,我们大可以将之作为一个平台,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王维毅说。

对照这个规律,找到自己喜欢的茶


您身边的靠谱茶专家,陪您轻松喝好茶,有人、有茶、有态度。

中国茶的分类标准,是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在1979年提出,以茶叶加工工艺对茶叶颜色、内质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这六类,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外观和口感特点。

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发酵度的不同。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一通百通,明白茶的各种品质特征。

看不同茶类茶汤,你知道它们如何对应六大茶类吗?和朋友一起喝茶,你可能也会听到:喝点发酵茶,养胃;这是绿茶,不发酵。你看这铁观音,有绿叶红镶边,半发酵的......难道做茶跟做面食、酿酒一样,有发酵的概念?

没错,只是茶叶的发酵,并不像发面、酿酒一样需要微生物的参与(黑茶除外,下面会讲),而是像树上的青苹果,一开始只有青草的气味,滋味青涩,在成熟的过程中,果皮越来越红,变得越来越香,也越来越甜。

茶的发酵,这是这样的一个“熟化”过程,是在茶叶内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氧化反应。

绿茶清鲜、乌龙茶甘香、红茶甜蜜,发酵程度越轻,茶叶就越接近植物本身的风味,发酵程度加深,茶香就越来越浓郁、深沉,滋味就越来越甘甜、醇和。

普洱茶则有些特殊,分为生普和熟普,生普是在绿茶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熟普则需要深度发酵,属于黑茶类。

下面我们来逐个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工艺造成了这些变化,口感上又各自有什么区别。

不发酵茶:绿茶

代表: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

绿茶在制作时下锅炒制,阻止发酵的过程叫做“杀青”,是用高温破坏了酶的活性,从根本上避免茶叶发酵。

这种工艺保留了茶叶天然的物质,形成绿茶清汤绿叶、天然清爽、苦后回甘的风格。但也保留了茶多酚的收敛性,我们入口时嘴巴里面会有一定的涩感。

部分发酵茶:白茶,黄茶,乌龙茶

代表:福鼎白茶、君山银针、大红袍、铁观音

这几类茶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让茶叶有一定程度的发酵。

比如白茶不炒不揉,日晒的过程加上内部酶的催化,让白茶有一个轻缓的发酵,甜度好,还能越存放越好喝。

黄茶的闷黄工艺,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发酵,让茶叶有一种“捂熟”的甜香。

乌龙茶的摇青,让叶片边缘轻度破损,轻度发酵,再加上后续的烘焙,让乌龙茶成为香气最复杂、最浓郁的茶类。

所以让茶叶稍微发酵一下,就形成了非常多样的口感。因为发酵度介于不发酵和全发酵之间,部分发酵茶也常被称作“半发酵茶”。

全发酵茶:红茶

代表:滇红,祁门红茶,英德红茶

红茶的发酵就更加彻底了,制作时会用揉搓的动作,将茶汁挤出,再放在竹匾中发酵数个小时,直到青味去除,茶叶变红。

这样让茶叶内刺激性的物质降到最低,香气也呈现出“熟化”了的花果香,所以我们常说红茶是一种温和的茶,对肠胃的刺激性也是非常弱的。

后发酵茶:黑茶

代表:安化黑茶、六堡茶、熟普

前面提到的几种,都是茶叶制作时自然发生的。而黑茶则是需要后续渥堆,借助湿热和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茶。这个就最像酿酒、酿造酱油了。

发酵完成的黑茶颜色比红茶还要深,带有类似有老木头的陈香,这香气非常浓郁而沉稳。温和不刺激的同时,还非常醇厚,茶汤很饱满充盈的感觉。

过去人们只会做绿茶和一点点白茶,可学会了“发酵”之后,各大茶类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茶叶的味道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茶寿”的历史传说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五代王文锡《茶谱》的上述记载,把茶说成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未免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茶能治病,已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听僧劝告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服。饮茶长寿,正史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记,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是饮茶。

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脏病专家说:中国患动脉粥样硬化和患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外,同时与中国人爱饮绿茶有关。

皇家的养生秘诀夏喝龙井冬喝普洱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17世纪英国的诗人内厄姆.塔特就已经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普洱茶深具王者风范,为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以其独特的茶味与茶性及强大的保健功效而倍受世人所推崇。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乾隆年间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云:“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逐痰下气。括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犹大也。”在其卷六《木部》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思茅厅采访》云:“普洱茶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普洱茶的这些特性,非常适合贵族们的生活需要。

1966年在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当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员的溥仪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常在一起工作,任务完毕,老舍亲自送溥仪回家,溥仪则留老舍小憩,品茶叙谈。一次老舍问及溥仪,你当皇上时喝什么茶,溥仪告之:“清宫生活习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皇帝每年都不放过品茗普洱头贡茶的良机。”即所谓“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皇帝也爱品茗云南细嫩芽叶制成的小而圆的普洱茶,以延年益寿。清宫能够如此妙用普洱茶,这在养生之道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难怪普洱茶如此受到皇室宠爱。

何以“茶寿”之年


自古以来,老人家长寿都有雅称。比如,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如喜寿指的是77岁,因为草书的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的是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的是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的是108岁,茶字的草字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五代王文锡《茶谱》的上述记载,把茶说成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未免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茶能治病,已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听僧劝告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服。饮茶长寿,正史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记,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是饮茶。

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脏病专家说:中国患动脉粥样硬化和患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外,同时与中国人爱饮绿茶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