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茶联 问茶道

发布时间 : 2020-09-29
问茶的口感 柏联普洱茶 祁门茶叶怎么读

问茶的口感。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读茶联 问茶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读茶联 问茶道”相关知识!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在天原创的《百茶联》堪称茶联的集大成者。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龙团都是名茶。茶馆的对联如:“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一生写了不少对联,其中有不少茶联佳作,如:“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是为扬州青莲斋所题。常见的茶额有:“陆羽遗风”、“茗家世珍”、“茶苑”、“香萃堂”等。现代的茶艺馆也每每以茶联显示文化品位。

1.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2.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3.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4.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5.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6.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7.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8.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

9.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

10.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1.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12.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13.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14.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15.陆羽闲说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16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17.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

18.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

19.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20.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21.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22.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23.难怪西山春茶好,只缘多情采茶人。

24.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

25.坐观楼百尺,三面种新茶。

26.小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

27.樵歌已向平桥度,好理藤床焙早茶。

28.卖茶客渡回风岭,驱犊人耕活水田。

29.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0.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31.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32.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33.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34.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香。

35.六安精品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

36.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37.旧谱最称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

38.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帮旧是蒙山。

39.活火烹泉价增卢陆,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40.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41.阳羡春茶杯杯好,兰陵美酒盏盏香。

42.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43.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44.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45.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46.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47.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48.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49.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50.饮茶思源,何曾望极;吃菇念树,岂可忘恩。

51.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清。

52.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53.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5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55.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茶难成。

56.借得梅上雪,煎茶别有香。

57.扫来竹叶烹茶叶,挖得松根煮菜根。

58.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

59.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6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61.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品者三口德德品品德。

62.官为七品不如一壶可品,才高八斗怎抵一池万斗。

63.始皇明月照青陵,茶心原在一杯中。

64.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65.碧泉涌出山腹事,玉壶映进苍天心。

66.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67.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68.沽酒客来风亦醉,买茶人去路还香。

69.喜辞旧岁,春风梳柳;笑迎新春,苗润茶新。

70.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71.青山起新居,绿水映茶园。

72.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茶风流。

73.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74.水抱山环新屋绕园林茶趣,春华秋实生活胜城市风光。

75.鸿雁贺喜衔柳枝,春风迎亲带茶香。

76.茗苑寄来曾怜黔娄梦白,蓉城逆去又悲汝士升仙。

77.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日子,半个心半点意半瓶墨水度终生。

78.千树梨花几壶茶,一庄水竹数房书。

79.茶煮三江水柔情似水,烟飞万里霞笑态如霞。

80.茶开千里市市场繁荣,酒醉五湖春春光明媚。

81.茶为山藏富富贵齐天,酒催豪客歌歌唱盛世。

82.饭热茶热八方客常暖,茶好汤好世季店如春。

83.名苑清风仙曲妙,石潭秋水道心空。

84.人上人制茶中茶,山外山出味中味。

85.茶中茶制人上人,味中味出山外山。

86.鸡鸣院内茶,白鹤井中水。

87.美酒千杯成知已,清茶一盏能醉人。

88.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89.名山名寺共名茶,水碧山青茶更佳。

90.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枝采茶时。

91.山实东吴秀,花称瑞草魁。

92.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93.春茶一杯依旧,桃符万户更新。

94.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95.春其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96.凝成云雾顶,飘出晨露香。

97.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

98.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

99.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100.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101.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小编推荐

茶联欣赏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茶联一组


茶联欣赏.

(1) 吸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 清代 郑板桥(2) 白菜青盐粯子饭  瓦壶天水菊 -- 清代 郑板桥(3) 山光扑面因潮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 清代 郑板桥 为真州一馆所作(4) 墨兰数枝宣德纸  苦茗一杯成化窑 -- 清代 郑板桥(5)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三两瓯 -- 清代 郑板桥(6) 从来名士能萍水  自古高僧爱斗 -- 清代 郑板桥(7) 笋尽禅味  松杉真法音 -- 苏东坡(8) 听泉树下酒无味  雨花石前更香 -- 邬梦兆 (9) 不费半文钱﹐过客莫嫌味淡  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 -- 见于 亭(10)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见于 亭(11)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 见于 招隐寺内(12)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 见于 亭(13)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 见于 上饶陆羽泉联

茶字应该如何读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茶字应该如何读》内容,感谢阅读!

关于茶的读音问题,很多人会觉得惊讶,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可是要知道的是,在最早的古文中是没有“茶”这个字的。按理说中国是茶叶大国,国外茶叶基本都是从我国进口的,没理由没有茶这个字的。

翻阅《说文解字》一书,可以看到有“荼”,而无“茶”,许慎的解释是,荼乃苦荼,在《茶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相类似的解释,即荼,指的就是茶。而苦荼,直白的解释是苦菜,茶叶最早就是一种苦菜,只要是茶,就免不了一个苦字。发展到了唐朝之后,荼字才被改为了茶字。

苦是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喝茶?不仅仅国内人喜欢喝,国外同样有一大批的爱好者,比如说英国,对红茶的喜爱无人能比。之所以茶叶有这么多拥趸,说到底一方面是因为茶的保健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可以从苦中品出别具一格的香甜来。

苦中作乐,先苦后甜,这就是饮茶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开心的时候可以喝茶,因为那份苦中品出的甜,会升华自己的喜悦。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喝茶,仔细品味由苦到甜的整个过程,我们会明白一切困难都会过去,只要心态平稳一些,只要再努力一些,香甜便会充盈自己的生活。

茶叶的茶,苦荼的荼,不一样的读音,可是我们要明白二者的渊源,最重要的是我们饮茶的时候时刻不能丢掉这一个苦字,这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茶字应该如何读》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妙趣横生的茶联


“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而茶联是楹联茶具像化的演变,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寥寥两句,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在高雅古朴的茶文化中,茶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夺目奇葩。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茶联。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永亭泉”茶舍的对联。联语取自大文豪苏东坡的茶诗,巧妙地将该茶社特有的“小团月”茶和“第二泉”水嵌入联中,名茶名泉,相得益彰,谁不想喝上一杯呢?而杭州“藕香居”茶室的主人则更加聪明,从苏轼所作的诗歌中各撷取一句,集成一副绝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联拟人化地将美丽的西湖和芬芳的茶香交融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室,门前挂有一幅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言辞俱美,温润可感,把该茶馆龙井茶的茶、泉、情、味都点化其中,让人心生向往。

“黄鹤计前程,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堂山怀去路,怅斜阳古道,暂为杨柳息君鞍。”这是江西兴国“黄堂”茶亭外的嵌名联。联语以亭子名“黄堂”二字冠首,“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一句是引用大诗人李白《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诗句。以“计前程”、“怀去路”入题,突出茶亭特点。上联规劝过往客人不要太计较名利得失;下联告诫过往客人要心怀美好的希望。此联寓意深远,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堪称佳对。

有些茶联,虽然通篇无一“茶”字,却也彰显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北京中山公园有座建于1915年的著名茶楼,叫“来今雨轩”。鲁迅、朱自清等文学大师们常来这里品茶。茶楼有一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上联特指陆羽的茶专著《茶经》,下联特指卢仝的茶诗《七碗茶歌》。杭州“茶人之家”门联云:“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副茶联,看似与茶无关,但它茶趣融融,啜茗抒怀,共饮同乐。乾隆嗜茶成癖,不可一日无之,在他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十分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大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代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联。有一才子的应征联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幅茶联用了四个人名: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巧妙地将四个典故嵌入联中,既点出了馆名“陶陶”,又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耐人寻味。

在众多茶联中,极尽雅致风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脍炙人口的回文对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无论是顺读还是倒读,皆成妙联,品之有味,情趣盎然。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泡一杯香茗,品茶吟联,茶溢清香,让人怡情悦性,芬芳如花。

趣赏绍兴茶馆旧时茶联


旧时绍兴大小茶馆甚多,其店堂内又大都挂着一副楹联,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这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写的是这里有“野鸟”、“山花”相迎,有“絮语”、“点头”的温馨接待,还有“笑”、“劝”的热情关怀,真是一家难得的优雅茶馆。

“泉中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这也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联语把山区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营造出了文雅秀逸又妙趣横生的品茶氛围。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联语谈古论今,上下纵横,虚实相间,幽默别致,实在是妙不可言。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这是两家茶馆的两副楹联,前者以关心顾客健康取悦于人,后者用优质服务招揽顾客,细细品味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好好,水好好,入室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好山多情,好水无忧,置身其间,超然物外,教人淡泊名利,解脱烦恼,联语颇具哲理,令人击掌称绝。

“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联语用典贴切,陆羽精通茶道,被誉为“茶圣”;卢仝擅长评茶,曾写过一首评茶的“七碗诗”,被后人称为“卢仝七碗”。联语真可谓言简意赅,一看就让人心领神会。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联语将茶的清香淡雅说得一清二楚,真是自然洒脱,妙语天成,别有情趣。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联语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茶叶的品牌一目了然,而且语言精练,韵味隽永,令人不得不驻足光顾。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此联如把它倒过来,可读成“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两种读法其意境却各不相同,足见作者独具匠心,不愧为茶联中之佳品。

古茶碑上读“茶政”


政,是政府对茶叶进行行政管理、扶持和服务等举措的统称。在古代,茶政主要包括贡茶、税茶、榷茶、茶马互市等内容。安化自古惟茶甲诸州县,历朝历代,莅任者无不以茶务为先、以茶政为重。

明清以降,安化及其所属之长沙府、湖南省(湖广行省),守斯土者尤重茶政,所谓从前诸宪之殷殷筹划者,止此一事为重(雍正八年苞芷园禁碑语)。古往今来,都有一些精干勤勉的地方官员,省时度势,推行惠政,民间至今铭记,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惠政,奠定了安化茶叶产业兴盛达数百年的基础。

考察各代茶政,务须求证于茶碑。安化茶碑,广布全县,于古时茶山、茶路、茶市最为密集。虽近世以来多有毁损而漫漶,然百世以上犹有磨而不磷者,历代施政者的良法美意,班班可考。现存茶碑,多为禁碑罚碑,禁碑为晓谕大众,罚碑为惩戒奸。无论惩恶扬善,皆为国计民生。

历代茶政,首重于茶叶之本真。安化因土质特殊、气候适宜、茶种优异、制法精良,故自古以来唯茶甲诸州县,历代周边草茶冒安化茶之名牟利者层出不穷,故欲理安化茶政,首在禁革野茶。据道光十七年安化九乡公立茶务章程(唐家观茶碑之一)刊载,自明万历时(1573-1620)通判林之兰等报请道台禁止外地野茶开始,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谕禁,雍正八年(1730)示禁(原小淹苞芷园禁碑),乾隆廿一年(1756)、廿七年(1762)两次严禁,道光四年(1824)、十七年(1837)迭次示禁(原洞市、唐市等处禁碑),咸丰元年(1851)、四年(1854)又禁(水田坪永禁假茶碑),同治七年(1868)及光绪年间(1871-1908)多次革禁(水田坪永定茶规碑),民国八年(1919)以后更是时申禁令(东坪吉祥寺黑茶章程碑),见之于文字记载的禁令多达二十来次,平均每隔十来年就申禁一次。

从禁令的内容来看,雍正八年苞芷园禁碑首禁外县茶贩子装载假茶混安杂卖,乾隆廿一年对不法之徒接收龙阳、益阳、武陵、新化等处野茶欺商示禁永革,道光四年、十七年行产客贩均不得搀和外来野茶,朦混发卖,倘敢故违。。。定即严拿从重究办,决不宽贷,民国八年外属野茶应仍旧禁革,以免市伪欺商,有损标誉。巩(当今如字之误)地方有狡猾之徒,从外路运来野茶,将茶充助军饷,可以说措词越来越严厉、措施越来越具体。

历代政府如此重视周边草茶的禁革,最大的原因就是安化茶叶上输国课、下养身家,对安化老百姓和地方财政都极其重要,而外路茶冲击安化道地茶,严重损害政策和农商利益,故雍正八年苞芷园禁碑以为迨至近岁,法令稍驰,奸诡之徒乘机复出,交通各行经纪伙同射(谋求,摄取)利,将客商银钱领出,贩卖桃(桃源县)、武(原武陵县,大致为今常德市武陵区)、龙(清代龙阳县,今汉寿县)、沅(沅江县,今沅江市)、新(新化县)、益(益阳县,今桃江县、益阳市区等地)各县草茶,假充安茶交客,致本地产茶尽邅(邅,音zhan,遭致。一说此字为遭,亦通)搁塞,三年不得一售者有之。利归一人,害及万户,公私两无所济,穹(通穷)愚掣肘难堪,虽妇人小子无不切齿而痛恨矣。禁革外地草茶的另一个原因,是恐外路茶搀入安化本地茶内,影响皇家贡茶品质。安化自明洪武廿四年始贡芽茶二十二斤,清代以为成例,并专责大桥,仙溪、龙溪、九渡水四保办贡,史称四保贡茶。在封建社会,地方各皇帝贡献方物,是表达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重要方式之一,来不得半点虚假,故地方官防范甚严。道光十七年禁碑即载:(乾隆)廿七年蒙金宪专严不法之徒接收龙阳、益阳、武陵、新化等处野茶欺商,并恐搀入贡茗,示禁永革。

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内容,感谢阅读!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该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

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读茶之历史,品茶之淡香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着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作为中国最传统的饮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国饮。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我国地理条件优越,结合各地区的地形特点形成了茶叶种类齐全,品种多样,质量优厚的特点。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名茶不下300种,广泛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地方。

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然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朝鲜族的人参茶等等。茶从远古蒙昧时代进入到人类生活,从药用、食用发展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普通饮料,期间经历了咀嚼、生煮、晒干、蒸青、炒青等历史阶段,直至形成了基本的茶类。早在神农氏之时中国就发现了茶,把饮茶当作一种闲暇情趣。无论是独自品茶、招待客人还是茶馆团聚,都是一种清新的生活方式。魏晋南北朝之际,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无度之风。茶在唐宋期间发展迅速,唐代茶圣陆羽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经》,提出了一整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饮茶深入社会各阶层。宋代是茶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既有追求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至今,茶香、茶味、茶韵、茶效也在不断的时代科技下愈显显着。茶也形成了了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茶文化。茶是一种生活的美化,理想的追求,宗教的超越。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饮茶作为一种文化迅速升温。饮茶不仅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是大众享受美的一种过程,可谓雅俗共享,情趣盎然。饮茶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茶叶作为一种消费最多、流行最广、最为大众化消费的保健饮料,其最有益健康的奇特功效和巨大文化价值颇受人们的喜爱。这一切都为我国茶叶的生产发展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使人们看到了茶叶发展的新方向。

当我们在闲暇之余,细细的品一口茶,淡淡清香,丝丝润喉,我们可以更多的享受茶之美,茶之香,茶之道,茶之历史。茶之精髓正在以自己的发展轨迹呈现它多姿多彩,丰富传奇的生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