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里的老普洱故事

发布时间 : 2020-09-30
老普洱茶 老普洱是红茶还是绿茶 老普洱熟茶怎么喝好

老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老房子里的老普洱故事”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房子里的老普洱故事

 在福州闹市区的钱塘巷,有一座老房子,年纪很大了,它很精巧地坐落在路边。这座老房子现在开始卖茶了。

茶庄的主人黄曙光给这座老房子取了个名字,叫“隆泰昌”。隆泰昌,寓意兴隆、康泰、昌盛,它大俗大雅,有着百年老字号特别的感觉。这座茶庄主营陈年的老普洱,而店里珍藏着的一份250g普洱,竟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最不像茶叶店的茶庄

 即使在远处,也容易被隆泰昌茶坊门前的一个个性的小庭院所吸引。庭院布置得古旧却亲切,石象、石桌、娑椤装点着古道,大门用的山西的清朝榆木古门,招牌上“隆泰昌”三个金字却是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普法大和尚所书。

踩在有着久远历史的石条,入门来,便闻得处处茶香。几个黑黝黝的看似台箱的东西随意地堆成了一条茶马古道。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马鞍,那原先是用来装载银元的,也曾一路满载普洱茶香走过了许多岁月。大堂的茶桌原来是一个几乎与人同高的马车轮涂了青漆改造而成,它曾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行走在茶马古道上……

主人介绍,老房子的房梁用的都是古实木,而木柱隔层的内部却是用芦苇竿与黄泥和成,他们知道,只要用这些材料来糊墙,才有真正老房子的感觉。顶棚上的天瓦,是从宁德渔村淘来的。瓦片一箱是80元,但他们要多花400多元的运费。一切都展示着精致与古老的文化。屋顶上的瓦当是老福州的特色,屋眉用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木花,木窗雕刻着双凤呈祥。

隆泰昌共有四个包间,分别名为“风、花、雪、月”,源自大理四大景点之“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千年楠木的茶桌,个性十足的茶椅,博古架上除了普洱茶还有精美的天然的奇石。每一间茶室风格都不一样,或柔媚或坚实、或简洁或抽象。这里还会有禅乐作伴,让人心思沉寂。

这里的设计处处体现着自然之美。人们认为,这里是最不像茶叶店的茶叶店。有朋友问庄主,你认为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说,是回归本性的自然。与他朋友的答案——“静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房子里专卖老普洱

 茶庄主人出生在中国最美的农村——婺源,那也是中国出产婺绿的绿茶金三角区。小的时候他一天会采七八斤的茶叶。即使年长后他去了广东或者更远的地方,却总离不开茶。

喝茶喝得多了,就认识了很多茶人,最密切的、给予他老茶最多的,是广东普洱茶收藏家廖志锋老先生,他是一位80年代初就开始收藏普洱茶的传奇茶人。廖老收藏着众多珍品,包括昆明茶厂的三千多种茶品、云南茶叶世家刀武老人的老茶——刀家制作的传统金瓜普洱,现在国内的机器也没法压得那么紧。

2003年,他慢慢了认识了一批福州爱茶之人。在福州,真正的老普洱很少,而懂得鉴赏老茶的人更少。他开始寻思着把老茶带到这个地方,介绍给更多茶人知晓。最后,便有了这座2007年1月8日开业的隆泰昌茶坊。

在隆泰昌里,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老茶,还能看到很多不太常见的普洱老茶。庄主自信地称,在全国普洱茶店里,自己所拥有的普洱茶品门类是最多的。在这里,除了市面上难以见到的正品文革砖、48年前的同庆号和鸿泰昌、1991年的茯茶及60年代后的系列经典茶品,还有一些珍品,比如50年代的竹筒青茶,木模1公斤青砖,都已经有金花了。在这里,还有一些有着特别意义的老茶,比如有1971年昆明茶厂生产的熟普,如果按1973年熟普工艺才成熟,这茶品还算是个试验品;特别的是一柱半的1982年黑茶“千两茶”,这是国内最早期的黑茶类收藏品,透过竹篓,可以看到茶叶已经发花茂盛,品其茶汤,已经入口即化。

 茶庄主人认为,只有个性的普洱茶店才具有吸引力,而他在做的就是有收藏价值的老普洱。他希望好茶在这个城市里得到更好推广和交流。现在,他开始尝试举办老茶鉴赏学习会,与茶友鉴评,斗茶。

在他心中,老茶是有生命的,所以对于他所特别珍爱的生茶,他可能一道也舍不得洗。

“隆泰昌”三件宝

作为一个老茶爱好者,黄曙光有着众多的老茶藏品,这其中最让他骄傲的是最大、最重、最老的三种普洱,黄曙光笑称这是三大镇店之宝。

第一样是福建最重的一柱金瓜贡茶,采自版纳州九龙山的野生茶,重达500斤。

第二样是最大的两块生饼茶,是1998在勐海压制的,直径达一米多,重达99斤。当时很多媒体做了报道,全国只压了8片,他珍藏了2片。

第三样是百年的老茶,系散茶,来自云南刀武家。

小编推荐

普洱茶的故事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

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

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冰岛普洱故事


冰岛老寨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山,过去,从南勐河边走老路到岛老寨,至少要爬40分钟的山,现在土路已通到冰岛老寨,上冰岛已不难。冰岛村的傣族村民一直将自己居住的寨子称为扁岛或丙岛。傣语有两种意译,一为送青苔的地方,一为用竹篱笆做寨门的地方。

六十年前的人们说冰岛茶指的就是扁岛老寨的茶,而今天冰岛是一个行政村即冰岛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冰岛、南迫、坝歪、糯伍、地界。从岛老寨俯瞰可见山下的南勐河将勐库一分为二,勐库人将和两边的大山一边称东半山,一边称西半山。冰岛村委会所辖的坝歪、糯伍老寨,在南勐河东岸的山顶上,按勐库认得分法,它应属东半山;冰岛老寨、南迫、地界三个村在南勐河西岸,属邦马大雪山山脉,它应属于西半山。

冰岛老寨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山,过去,从南勐河边走老路到岛老寨,至少要爬40分钟的山,现在土路已通到冰岛老寨,上冰岛已不难。冰岛村的傣族村民一直将自己居住的寨子称为扁岛或丙岛。傣语有两种意译,一为送青苔的地方,一为用竹篱笆做寨门的地方。冰岛现有52户人家,傣族有25户,拉祜族5户,其余为汉族。傣族从勐卯(今瑞丽)迁来冰岛已有600年的历史,1480年勐勐新一任傣族土司罕廷发上任时,冰岛(扁岛)村已存在。1485年罕廷发牌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冰岛成为第一个傣族种茶的村寨。一百年前冰岛村全是傣族,冰岛傣族多姓俸,姓俸的傣族与勐库坝子傣族寨中的上层贵族有亲戚关系,冰岛的傣族村民今天仍讲傣语。如从1485年去西双版纳饮茶种算起,冰岛傣族种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勐勐土司统治时期,勐库许多村寨都来冰岛饮过茶种,双江改土归流(1904年)之前,勐勐傣族土司向外送茶叶或茶籽都用冰岛的去送。冰岛一百年前是双江(勐勐)两个茶种的傣族村寨之一(另一个是忙波),冰岛茶是傣族土司罕廷发派人引来的种,冰岛茶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勐勐傣族土司的专用茶,冰岛茶园也相当于是勐勐土司的私专茶园、贵族茶园。勐勐傣族土司统治勐库400多年。冰岛茶在勐勐土司的重视和关照下,清光绪年以前已经声名远播。冰岛茶为后来整个勐库茶享誉国内外起过很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冰岛的傣族人口清朝时期比现在多,冰岛在1904年以前就有一个很大的佛寺,说明清朝时期冰岛村居住的傣族人户是很多的。汉人进冰岛定居是改土归流1904年以后的事,1949年以前冰岛有多少茶园现查不到资料记录,但1953年和1954年云南的茶叶科技人员贡惠英、肖时英就进冰岛调查,1958年冰岛建起茶叶初制所说明当时冰岛茶叶产量是很高的,茶叶产量高才需建初制所,1950年至1958年冰岛没有增种过新茶园。

冰岛离临沧的勐托不远,1949年以前冰岛人大多将茶背去勐托街卖,勐托街有博尚人专门在那里收冰岛茶,勐托有许多傣族,勐托的傣族专门喝冰岛茶

冰岛茶园也是傣族土司的育种基地,傣族土司有责任有义务向各个村寨发送茶籽。但说冰岛傣族寨是勐库最早种茶的村寨就不可信,布朗朗族至少比傣族早定居勐库两千多年,公弄一带的的布朗族至少在唐代以前已经在勐库山区种茶。

冰岛作为双江古老的茶种输出地,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起就进入了国家级茶科所的视线,冰岛茶种的优良品质一直被重视,省内外不少著名的茶叶专家都过去冰岛。云南省内的临沧、凤庆、云县、镇康、勐海等20多个县都引种过冰岛的茶种,云南出口的红茶,获奖的普洱茶都有冰岛茶的贡献。

冰岛曾经的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明清时期勐勐的茶种培育基地,现已转变成为国家的良种培育基地、引种基地。碧昂道茶经过几百年的培育优选,现已成为中国大叶种茶的最佳品种。

冰岛老寨1950年以前已是茶园围村,1958年起为了提高产量,双江县对冰岛的古老茶园进行改造优选,经过几十年的改造选育,1949年以前的茶园现在还留下100多亩,明代的母树现在还存二三株,这些古老茶树生长在寨村子旁边,站在村民家门前就能看到。冰岛1958年以后有种了六七百亩新的茶园,比起公弄、大户赛等村寨来说,整个冰岛老寨的茶园不算太多,但因冰岛老寨人户不是很多,每户家拥有的茶地仍然可观。

冰岛茶声誉很高,不愁销路,价格在勐库为最高,可与版纳易武茶,澜沧景迈茶价相比,冰岛茶价格高,但要买到还不容易。近几年不少广东、香港的茶老板为了能买到真正的冰岛茶,每年都亲赴冰岛村收茶。韩国人对冰岛古树茶追捧入迷,每年春茶刚发芽就进村驻守,当茶农采茶时便站在树下等着收鲜叶。

冰岛茶几百年的历史底蕴不可小视,他对勐库对整个双江茶叶的拉动力,今天仍然是最大的,只要冰岛茶在,双讲究永远是茶人们向往的地方。回眸历史,饮茶思人,勐勐土司罕廷发对冰岛茶、双江茶历史贡献应予肯定。

普洱茶祖的传奇故事


相传建兴三年(225)春,南中大乱,蜀相孔明请缨征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戡乱途中,蜀军进至桃花江畔渡口,因角江水瘴气,众军士纷纷中毒晕倒。危争时刻,幸得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含茶于口避瘴气,得以渡江,再破蛮兵。七擒七纵,孟获始服,南中终定!

武候风茶叶如此神效,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共谋生计。为兴汉室,武侯派得力将士到滇西南采适茶叶,以备军需,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莽芝、蛮砖、倚邦、革登、易武等。

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老甘田普洱茶的故事


出生于远古、在高山云谷中孕育、与天地万物一同生长,枝干被满了苔蘚,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她是正宗最优质普洱茶的代表云南双江勐库大叶种百年古树茶。

老甘田,她來自中国云南遥远的西南边疆,一個多元民族北回归线上太阳转身的地方---双江旧龙福林茶山,也就是老甘田的故乡。

她在海拔1700米的云端生長、制造,因而保有自然洁净与甘香,正因为她純正稀有,而越发显得珍貴异常。旧龙茶山座座老甘田茶地,都是正宗、古老、最优质的大叶种普洱茶,也都是茶人祖祖辈辈们血汗的結晶。

旧龙古茶人家族,世代先祖、胼手砥足、开发山林,成為美丽的福林茶山;春去秋來、岁岁年年,经历了无数个风霜寒暑与時代的剧变,茶人先辈们虽多已随风而逝,但茶人后世子孙,仍无怨无悔、坚持悉心的呵护着這些珍貴的古茶田。

正因为茶人与生俱來的憨厚、正直与坚持,老甘田每年以茶山精选的春茶为原料,限量制造一批均通过国家检验局合格检验并坚持「純正自然风味」的普洱茶,来献给世上愛茶的有緣人共同分享。

老甘田的制造人,幼時遭逢時代剧变,两岁离开旧龙福林茶山,飘落海外,白云苍天,一条漫漫不算远的回乡路,却让他足足走了近50年。

选用茶山上好的古树春芽,結合最精良的制茶工艺师傅,制作成「老甘田」以延续茶人血脉,并悼念先父、世祖古茶人。

普洱茶祖孔明的传奇故事


相传建兴三年(225)春,南中大乱,蜀相孔明请缨征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戡乱途中,蜀军进至桃花江畔渡口,因角江水瘴气,众军士纷纷中毒晕倒。危争时刻,幸得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含茶于口避瘴气,得以渡江,再破蛮兵。

七擒七纵,孟获始服,南中终定!

武候风茶叶如此神效,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共谋生计。

为兴汉室,武侯派得力将士到滇西南采适茶叶,以备军需,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莽芝、蛮砖、倚邦、革登、易武等。

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

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茶庄的故事


在这个北方小城的城南街,有一家茶叶店。这是一个北京四合院风格的院落,临街是一幢仿古的门店,做工精细的木格门窗,只不过换上了增光瓦亮的玻璃,取代了发黄的窗纸。中间一孔双扇的门。有一块黄灿灿的金匾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熠熠的光彩,悬挂在门的正上方。匾的中间镶嵌着工整的隶书沁香缘。当你举步向前,将要跨入门槛的时候,你会发现脚下的青石台阶被磨得去了棱角。闪着青光。在向人们介绍着生意兴隆的同时,仿佛还在诉说着历史的悠长。

还是在晚清时期,一个南方的茶叶商人来到了这个古老的小城,开了一家茶叶店,取字号同兴阁。经营的茶叶是由家人在南方收购,炒制,再邮寄过来。商人和他的一个儿子,又从当地雇了一个伙计,三个人经营这家店铺。商人已经年近古稀,瘦高的身材,精神矍铄,他的儿子也是为人宽厚,朴实善良。虽然是商人,但是经营有道,童叟无欺。很快的,小店在这个小城家喻户晓,美名远扬。

商人的性格豪爽,又颇具文才,喜欢结交那些儒雅之士,文人墨客。专门开辟出一间书房,里面两张方桌,笔墨纸砚,青瓷的茶具。平日里,一群雅士文人,指点文字,品茶论道诗词歌赋,其乐融融。

小城之中,有一个秀才,老两口无儿无女,小卖为生。虽生计艰难,但始终不去风雅之趣。慢慢的,商人和秀才成了最要好的一对笔友和知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见恨晚,惺惺相惜。

转眼间,好几年过去了。商人的身体愈加消瘦,精神也不如刚来的时候。秀才也得了气喘的毛病。

这年秋天里的一天,商人来到了秀才的茅舍:老伙计,我要回家了。我们知音一场,论文才,你我终无大成。但是,我敢保证,等我回来时,要让你喝上人间最好的茶叶。两人依依不舍,彻夜畅谈。

商人回家了。秀才依旧靠小卖度日,偶尔去同兴阁品上一杯香茗,却不见了商人的影子。想起往日一起品茶论道的情景,顿觉精神失落,慨叹不已。记起商人临走时的一番交代,只是盼着商人早日归来。

等啊,等啊,一转眼,春节,清明,一个个时节象穿梭一样飞速驶过,却仍然没有商人的消息。秀才每天都在思念中度过,只是他的气喘病愈发的厉害了。但是他的信念一点也没有动摇过,商人就要回来了,他们还有诺言没有实现,他不会不回来的。他还要等着喝人世间最好的茶。

又一个秋天来到了。终于有一天,商人的儿子捧着一个布包,还有商人和秀才一起用过的茶壶,来到了秀才的茅舍。打开布包,露出一封信,是商人写给秀才的。工工整整的字间告诉秀才沏茶的方法。又打开一层布包,是一个刺绣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的茶叶不过二两,却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商人儿子说,这是商人在自己家的百亩茶园里用了一年的时间亲自采摘的,采摘的全部是蕊花下面的第一个叶子,又精心的炒制成今天的茶叶。

秀才急切切的问起商人的情况,没有见到商人,秀才的心里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商人的儿子言语未发,两行泪已经滚滚而下。商人回家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念念不忘的是对朋友的承诺,他要让秀才喝上人世间最好的茶。茶叶炒制完成了,商人的生命也走道了尽头,就在一个月前,商人心事已了,实现了对知音的秋天的承诺,已撒手人寰。

秀才捧着沉甸甸的布包,两行浊泪涌出眼眶,沿着充满着沧桑和布满皱纹的脸颊不断的流着。装载着商人最后生命和心血的茶叶发出阵阵的清香,而商人和秀才,此时却已经天人永隔。

按照商人嘱咐的方法,秀才把茶叶分成了三十分。每天用开锅三次的水把茶叶沏开,独自一人品尝着这凝聚着生命的清香。到了晚上,把水倒掉,把壶盖打开,仍然清香无比,秀才却只能独自一人默默的体会着生命的孤独。

三十天很快过去了,商人的茶叶很快就喝完了,奇迹很快的发生了。秀才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气喘病也消失了。他感到他的生命已经不属于他自己,他感到商人的生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商人和秀才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小城,人们到处传诵着发生在两个秋天里的美丽。商人的儿子把父亲留下的茶叶店经营的井井有条,每天仍然有很多文人墨客来这里品茶论道。秀才仍然小卖为生,只是他感到生命有了另一层含义。

有一天,一个钦差大臣到了这个小城。听说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亲笔提写了沁香缘三个大字,赠与商人的儿子。从此,茶叶店的生意愈加兴隆,商人和秀才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了到今天。

茶故事(连载)七:普洱茶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唐诗里的酒,唐诗里的茶,唐诗里的快意人生


唐诗里的酒,唐诗里的茶,唐诗里的快意人生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而酒是诗人的最爱,用“诗酒人生”来形容唐朝文人的生活十分贴切。“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三杯传草圣”的张旭,甚至“诗圣”杜甫等一大批当时的文化名流都是无酒不欢的性情中人。据说杜甫的饮酒诗占他诗歌总量的百分之二十,比李白都多。

唐人写诗,可谓是“诗中有酒”、“酒中有诗”: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流露着潇洒随性;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宁愿典当衣服也要每天饮酒;孟浩然“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可见饮酒赋诗已成为唐朝文人聚会的一种风雅爱好。

除了诗人,唐朝人饮酒之风是盛行于整个社会的,酒已经俨然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无论是富庶的江南还是遥远的边塞,“酒肆”、“酒家”兴盛一时,到处都有随风飘扬的酒旗吸引着人们去开怀畅饮。

唐代的酒种类丰富,档次较高的就是葡萄酒了,“酿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无不透露着对葡萄酒的溢美之辞。史料记载唐太宗在破高昌时获得酿酒珍品马乳葡萄,才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从西域引进回来,而五云浆是传说中的极品美酒,用五云浆来形容葡萄酒,可见其芳香美味了。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光想想这画面就让人陶醉了。据说郁金香是一种香草,有浓烈的香味,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香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扑鼻。这真是一种神奇的香草,既可以用来给女性染制明艳芬芳的“郁金裙”,还可以调制出馥郁养眼的美酒,可惜现代已找不到这种香草了。

当然,葡萄酒这类的高档酒是普通百姓无福消受的,人们普遍常饮的酒是大米酿成的黄酒,又分为浊酒和清酒。浊酒类似于醪糟,常有细细的米滓浮在酒面上,看上去好像浮着许多蚂蚁,所以唐诗在描写酒时常用到“蚁”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冻醪初漉嫩如春,轻蚁漂漂杂蕊尘”写的就是浊酒。而清酒则是相对品质更高的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虽说有些文学意味的夸张,但也足以证明清酒的昂贵。

相对于饮酒的潇洒豪放,品茶是斯文雅趣的事。“茶道”一词就源于唐朝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酒和茶都是唐朝诗人的心头好,据说白居易就是“茶铛酒杓不相离”。而我国第一部研究茶的著作《茶经》就出自唐朝陆羽之手,唐朝是全民好茶,而且已经规模化种植茶叶了。

唐朝饮茶大都制成饼状,饮用时碾碎,越细越好,“酒嫩倾金叶,茶新碾玉尘”、“碾成黄金粉,青嫩如松花”的诗句里就可以知道茶粉之细,所以唐朝的茶已经是茶汤了。而他们饮茶也不是泡,而是煮,对水的火候要求十分严格,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沸之后“水老,不可食也”。白居易“汤添勺水煎鱼眼”和皮日休“煎作连珠沸”就分别描述了一沸和二沸的情景。同时唐朝人饮茶还要加入盐、胡椒等调味品调味,整个煎茶的程序之繁琐、工艺之考究,令我们现代人叹为观止。

“万里桥边多酒家”、“寒食深炉一碗茶”是唐朝生活的真实写照,太平盛世、繁华共享,唐诗里的酒、唐诗里的茶,都是盛唐气象中平凡人们的快意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