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谓之“焕如积雪,烨若春敷”

发布时间 : 2020-10-29
花茶敷眼睛 敷绿茶后 绿茶敷眼袋

花茶敷眼睛。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煮茶谓之“焕如积雪,烨若春敷””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煮茶谓之“焕如积雪,烨若春敷””相关知识!

五之煮

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票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罢热捣叶烂而牙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禳骨也。灸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番?番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有之。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樌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译文】

五、煮茶的方法

烤饼茶,注意不要在通风的馀火上烤,因为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使茶受热不均匀。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当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再按先前的办法又烤。如果制茶时是用火烘干的,以烤到冒热气为度;如果是用太陽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好。

开始,对于很柔嫩的茶叶,蒸后乘热捣杵,叶捣烂了,而茶梗还是完整的。如果只用蛮力,拿很重的杵杆也捣不烂它。这就如同圆滑的漆树子粒,虽然轻而小,但壮士反而捍不住它是一个道理。捣好后,好像一条梗子也没有了。这时来烤,柔软得像婴儿的手臂。烤好了,趁热用纸袋装起来,使它的香气不致散发,等冷了再碾成末。

烤饼茶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之类)。曾经烤过肉,染上了腥膻油腻气味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朽坏的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说:"用朽坏的木制器具烧煮食物,会有怪味",确实如此。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

开始佛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把尝剩下的那点水泼掉。切莫因无味而过分加盐,否则,不就成了特别喜欢这种盐味了吗!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用"则"量茶末沿旋涡中心倒下。过一会,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就把刚才舀出的水掺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生成的"华"。

喝时,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枣花在圆形的池塘上浮动,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时,水一沸腾,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层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荈赋》中讲的"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真是这样。

第一次煮开的水,把沫上一层像黑云母样的膜状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后,从锅里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长,谓之"隽永",通常贮放在"熟盂"里,以作育华止沸之用。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厉害,就值不得喝了。一般烧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热接着喝完。因为重浊不清的物质凝聚在下面,精华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精华就随热气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样不好。

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人称谓之茶户


茶户[Teafarmer]

①种茶的农户。亦称园户。宋代苏轼《新城道中》(其二):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唐宋时,茶叶实行官买官卖,由官府设立官营的种茶场,场中茶户称为园户。《宋史?食货志》: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自为场,置吏总之,谓之山场者十三。六州采茶之民皆隶焉,谓之园户。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宋史?赵开传》: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古时安徽南方也称为山户。清代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徽属种茶者,名日山户。

②专事采造贡茶的编户。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清康熙《武夷纪要》:宋元时有北苑龙团之贡,遂编徭役,名日茶户。每岁差官督制,民疲奔命,苦不可言。至明朝罢之,而茶户之困如故。

③元代制销茶叶的商户。《元史食货志?茶法》: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乏为名,转卖与新兴之户。

王敷《茶酒论》欣赏


茶酒论

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致(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先(光)饰一门。

茶乃出来言曰: "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单(箪)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无恶意。有酒有令,仁义礼智。自合称尊,何劳比类!"

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川(山)流(蒙)顶,其(登)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少?"

酒为茶曰: "阿你不闻道,剂(齐)酒干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甜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军府。阿你头恼(脑),不须干努。"

茶为酒曰: "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已(以)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曰: "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道(遣)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交(教)舞。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茶为酒曰: "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其(骑)江,来朝今(金)室。将到市廛,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便得富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酒为茶曰:"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养性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流传。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家音乐,本为酒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茶为酒曰:"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不见生生(狌狌)鸟,为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养贤。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癫。阿阇世王为酒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三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求(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枷( )项,背上抛椽。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迍。"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酒曰:"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砺)破喉咙。万物须水,五谷之宗。上应干象,下顺吉凶。江河淮济,有我即通。亦能漂荡天地,亦能涸煞鱼龙。尧时九年灾迹,只缘我在其中。感得天下钦奉,万姓依从。由(犹)自不说能圣,两个何用争功?从今已(以)后,切须和同。酒让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癫茶风(疯)。"

茶若君子 感受辉煌


无数次遭遇渡江的艰难,尤其深夜在裕溪口或二坝下火车之后,步履艰难的我从来没赶上过当班的轮渡,几次在凄风苦雨中面对长江等候到黎明。当长江大桥建设的喜讯传来,我认为这是理所当得、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为它捐赠了自己两百本书的销售款,以寄托对它早日建成的企盼。

2000年5月2日,作协组织我们采写《世纪金桥》的纪实文学,分配我5万字的任务,写芜湖的人文地理到开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可以找点资料来“编辑”一下就可交差。一接触材料,才发现开工不是简单的必然,百年一座九曲桥,是多少人前仆后继的争取,争取其中有汗水也有泪水。于是开始了业余时间的采访,走近大桥才理解,事业的辉煌,蹦是因为有了那些艰难的铺垫。

第一个采访的对象是时任市水电局副局长的朱诚,在滔滔不绝的三个小时介绍中,只字不提他任职大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所作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大桥人的谦虚谨慎与精明干练。把时,没想到大桥指挥部寒酸得只有3排平房,我亲眼看到王名轸副市长疲惫不堪而焦头烂额地应付着方方面面的矛盾,听说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5个小时以上。亲眼看到了北京及芜湖人都称之为丁大桥的原大桥办主任丁庆龙,那开膛破肚的手术遗留的伤疤下从胸口拐弯到腹侧,酷暑天背后也垫着个大垫子,为跑立项而摔断的腿给他留下了终身残疾。就连黄世巧副主任在女儿考大学期间也没时间照顾她,这也未必不是他们为大桥建设所作的另一种牺牲。

前任老市长刘健农更是功臣,30多岁时就参与了筹建芜湖大桥的建设工作,年过古稀时任芜湖政协主席,又担任了大桥筹备小组组长。他却说工作都是别人做的,头天采访后,第二天他就打电话给我,严谨地纠正了一些口误。

原市委书记金庭柏同志风采依旧,专程从安庆来芜接受我们的采访,他回忆了一波九折的大桥立项过程,他为此没能赶上老母亲临终的最后见面。他深感内疚的却是:在芜湖任职的8年中,没有加快大桥建设的立项,退休前夕才了却这一心愿。

鸠江区委书记章传几终于接受了采访,还派车让我们参观了安置拆迁农民的乡镇企业和农民住宅区,看到了为大桥作出牺牲的农民崭新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还有:当年全市第一个组织小学生为大桥捐款的大队辅导员邬丽娜;以身作则带头拆迁的广福村晋书记,面对通车后即将减员分流却仍然顾全大局从容不迫的轮渡所凤副所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匆忙的采访中,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长虹卧波的世纪金桥,比大桥更辉煌的是芜湖人创造的事业,比事业更辉煌的是大开放中的芜湖人。因为巍峨大桥的立体诗篇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书写的,他们就是构建大桥的钢筋铁骨。受到这一精神的感昭,三个月中我白天上班,星期天采访,夜里写作,写下了6万多字的文章还言犹未尽,在即将出版的书中留下许多遗憾。当我们可以悠闲地“走过长江”时,还要为我的拙笔向大桥人深表歉意。

烟雨平生,浮生若茶


又是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这样的天气,总是让人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独坐窗前,听微雨缱绻,望苍翠如洗,心中亦是犹如万尘归依般的清宁与静美。

岭南自古都不缺风情,风声软语拂过耳畔,手捧一杯清茶,细看远处朦胧流水人家,数不尽的,是人间的过眼繁华。几缕茶香飘扬,喝茶人远走天涯,徒留下的,或许只有燕子飞过后的青砖灰瓦...

我便是这样,喜爱沉醉在时光的清浅中,将一盏茶品到无色亦无味,感受窗外的烟雨迷离。我爱烟雨,爱那种隔膜似的朦胧。不知道在哪个这样的清晨,曾想给自己取个“一雨烟迷”。

茶水交融,茶香弥漫整个茶搜搜,一缕清香入鼻,舒了心气。不像往常,在烟雨蒙蒙的清晨,我爱听花儿抒情,听雨滴演奏,远离燥热与烦嚣,在茶香和雨声中,眼看烟迷,思考人生。

一个人的一生,不应该似烈酒般浪迹天涯难入喉。应该是一场天青色之下的烟雨,应该是一盏愈是淡泊,俞是清透,俞是幽香的茶。

浮在清水之上,隐于雾气之中,然后缓缓旋转、下沉、舒展,寡淡的清水开始变得青黄可爱,干燥的空气开始变得温润清香,举杯轻抿,先是苦涩,然后是隐隐回涌,最后变甘甜...

烟雨平生,浮生若茶,人生路上,多少场风花岁月梦?

茶若梦


想了解《茶若梦》知识吗,丰富的《茶若梦》内容等你来看!

周作人曾说,饮茶,可以抵十年的尘梦。红尘滚滚,梦中难有安宁。而一杯茶,却可以让一切都安静下来,让一切沉淀下来,于是心安了,于是目明了,想清楚很多想不通的事,明了很多不明白的人生道理。一杯茶,实现的是我们整个人的升华。

有一首歌叫做笑红尘,表达的是一种逍遥心态。我们饮茶可以饮出这份逍遥。想要逍遥,就不要有太多放不下,那些个放不下,多是一些执念。用科学的话说,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

拿饮茶来说,茶叶与水固然有一定比例,可这个比例是否绝对?茶水的温度固然有要求,可是否要严苛到一度都不能差?茶具有千千万万,盖碗可以,紫砂壶可以,水杯可不可以?茶有绿茶有花茶有红茶有普洱茶,要暖胃是否只能喝红茶,普洱茶行不行?饮茶的细节处,有诸多选择。人生同样可以有诸多选择,可是很多人只认准了眼前的一条路,结果越走越窄,心越浮躁,于是衍生出诸多不如意。

俗话说人生如梦,可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并不多,人生如梦,是说很多东西不需要太在意。人生是一段追梦旅程,这段旅程中,会有很多美好的风景,很多人都在想着路尽头的那片璀璨烟霞,或者山之绝顶的无限风光,唯独忽视了路边嫩黄的花朵,山石旁青翠的绿竹,看似不起眼的风景,若细品,会察觉出难以言表的美妙感觉,像茶,越品越香甜。这种香甜,不该被忽略。

茶,可抵尘梦,相似的是那份馨香安然。

关于本文《茶若梦》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如生活,生活如茶


想了解《茶如生活,生活如茶》知识吗,丰富的《茶如生活,生活如茶》内容等你来看!

桌上泡着一杯清茶,手中的键盘在敲打,我一直在忙着工作的事,甚至半天都忘了喝上一口茶。

我是一个不懂茶的人,也不懂得品味茶叶的好处,只是感觉到茶有着极好的提神作用,因为我的工作时常要加班,夜深人静时,也只有茶能够让我不打盹。近半年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捧着茶杯,喝着热乎乎的茶水,说实话,有时候,我感觉茶水蛮苦的。

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这样热爱茶,而且它还是中国古人最挚爱的东西,或许茶中真的蕴含着什么高深的哲理吧,因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总是富有人生意义的,我坚信这一点。

当有人问我喝茶时在想什么时,我说我头脑一片空白时,他们的表情有些愕然,我才知道我原来喝的真的是一杯苦茶,那种苦味曾浸入我的神经。这个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茶就如生活,虽然充满苦涩,但也带有淡淡的幽香。如果你想的很简单,甚至什么都不想,你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艰辛与痛苦,相反还可能会有一股甘甜。如果你处处介意别人怎么看,或特别在乎生活中的不顺心,你的生活就越痛苦,生活往往都是在乎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我的生活里就有很多的挫折,我也一直看不开那些事,那些令人恼火的事。甚至看到某些人的做法,忍不住想发火,这种精神的苦一直侵蚀着我。我想,我需要的正是一杯清茶,让我慢慢的去品味,让我的心情平复。我一定会好好的喝茶,好好的生活,因为茶如生活,生活如茶。

本文《茶如生活,生活如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若君子雪中茶


难得遇见,相约喝茶,在这浮华的中等城市里,只有知识女性才有这雅兴。霞说她请客,彼此也不客气,四个女人上了陆和村茶楼。

雨打芭蕉的筝声幽幽弥漫,如雪青色的水墨颜料洇入肌肤,每寸空间都氤氲着古典风韵,我们仿佛穿行于时光隧道,有些恍惚。进了间古绣像散页装饰的房间,风风火火的三个女人也跟着淑女起来,似乎要撩起裙裾才能落座。可是,我们只有羽绒服,暖气袭人中,一个个脱去了涨鼓鼓的包裹,也没见哪个苗条起来。

玲漂流在外,动多静少,身影比较灵巧点,一盘盘端来各式茶点,干果水果、各种小菜,卤肉拌菜。小小碟子,花样繁多,看着就令人胃口大开。

霞是公务员,明公正道,明目浩齿,爽利干练,颇有语言天赋,为人为文都有点侠气。娜是大学教授、总是眯着眼睛笑不露齿,看起来文静斯文,在慢条斯中冒出一句话使人回味,带着入木三分的哲理。玲是自由撰稿人,有才却总是没用好,漂流在外多年,也没学会人情世故。只有我比她们痴长几岁,从学场、商场、官场中退休下来,共同语言只在文学中。年轻时都没想到,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脂肪也积累起来。据说茶可以减肥,但大家都不喝茶,起码不如公务男人那样一本正经地把喝茶当正经事,不会优雅而恬淡地品,要么牛饮,要么白水,集中消费,只是聚会的借口。

茶僮来点茶,只认识几种茶的名字,于是点了个颇有传奇色彩的茶——猴奎。问要28的还是38的,都不会喝茶的人,高出十元价格没来由地拒绝执行,似乎,大家对小吃更感兴趣,茶只是消化吸收的溶剂。

已经过了三个女子一台戏的年龄,四个女人坐的太师椅铺着垫子,空调暖暖地散发热气,心也热起来。人生哲学、社会现实、泛泛而谈,就是不谈家常里短与风流时尚。有人说,文化人在一起谈钱,有钱人在一起谈文化,我们不谈文化也不谈钱,那就是说,我们既没钱也没文化。喝茶只是一种集聚方式,喝什么吃什么都不重要,谈什么也不重要。大家信口开河,只是为了抒散工作与生活的郁结。似乎进入什么敏感话题,我们激愤起来,各执己见,声音也大了,喉咙也粗了,小吃糙口了,茶也没有热气了……

突然,向北的女人轻轻地喊了一声“下雪了——”有的抬头,有的扭身,一起望着窗外,果然,彤云密布的天穹厚厚地垂压着,雪白的飞絮一片片散下,在窗外飞舞着一幅动漫,落在对面青瓦的屋顶上,一会就铺出雪浪。

顿时,大家沉默寡言了,我们看见的雪景,是那么洁净,难道,白絮下就没有肮脏?刚才看见的那么些污垢,只是被白雪伪装与掩盖了。于是,我们有些压抑,有点感伤,世上哪有绝对的东西?谁能说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大家马上心平气和起来,茶又温暖了,小吃也可口了,还带点回味甜。天阴着,心暖着,下面的话语竟然平和多了……

天色渐晚,出了门来,车垫上已经厚厚一层“白絮”,这时才觉得冷风刺骨,谁也没带雨具,一个个只有勇敢地冲进漫天飞舞的寒彻中。我已经出了一天门,后面隐隐约约传来呼叫声。谁?回头一看,是霞,她邀的人,离开也惦记着大家。与我并不同行,专门来看我的状况,要叫车,可路上只有一片茫茫,她要送我,没有任何意义。她也如半个雪人了,偏不回家,非要陪我一阵,直到我发脾气,她才消失在雪夜中。

雪的阴冷顿时消散,茶的暖意在心头涌起,突然觉得,茶楼是一个抚慰人生的心灵驿站,友情的温暖不仅是人性的高贵,更是生命的安慰。

来源文摘:李幼谦散文集

茶若君子“寻找名人”


当接受了为芜湖文化名人撰写小传的任务时,我还在窃笑:芜湖有名人吗?耳熟能详的不是匆匆过客,就是籍在他乡。连文友也说芜湖没出大家。但是,名人少负担也少,于是领命,2007伊始启动寻找工作。

文化名人靠文化传播,多是公众人物,声名远扬,一搜索,土生土长的、外地来发展的、在芜湖工作过学习过的文化人的也不少啊:东晋历史家、晚唐大诗人、北宋大学士、明末大画家、清朝方志家……更有后来的国学家、文学家、出版家、书画家、语言家、翻译家、电影制作家、宗教名人……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都如群星灿烂,辉映了芜湖、安徽、乃至全国的天空。

资料丰富也是难题,颠三倒四的、三重四复的、彼此矛盾的……收集、整理、归纳、考证还不行,许多史实往往只有当事人才能说得清楚,如何取舍呢?

而今文化人风起云涌,名人,以什么为标准?写谁不写谁?演艺明星是浮在水面上的莲花,而知识名流往往低调如埋在水下泥中的湖藕,“名”的价值如何比较?数易其稿,反复讨论,难分难舍,我是坚决主张“活人不列专”的,不是说他们没有以前的人有名,而是有的名人没文化,有的名人没品位,即使有德艺双馨的,何必与英灵争书面?也还是留待日后专门为他们出一本专辑为好。

文化名人刚完工,又接到更艰巨的任务——收集军政人物资料!亲朋好友劝告我不要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但自己心太软,本事不大毅力大。想想,谁能否认军政人物是名人呢?在政治集权年代,他们一跺脚能使地动山摇,即使实行民主集中制领导,也经常在公众场合露面,传媒的发达更让他们家喻户晓、妇幼皆知。

尽管,有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长期的政治磨练,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卓越胆识与智慧贤达的政治家,他们不仅有叱咤风云的气势,更有光芒四射的才华,为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芜湖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这工作总要有人做吧?

另方面,通过翻阅资料、上网搜索、走亲访友,我被浓厚的历史氛围包裹感染,更认识到——记录他们不是为个人树碑立传,而是通过展示领导的建树,可以对一个时期地区政治文化形态包括生存形态检索,对廉政建设也是有利的。

原以为有档可查,工作时才发现,除了进入中央的领导公布了简历,地方志的年鉴仅仅有十几个一把手的资料,其他没有可以依靠的查询方式。盖了地方志公章的信函发出近百封,没有部门回复,个别领导邮来一点情况都让我感到喜从天降。

好不容易找到家属子女,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其余的都只能自己找。一年来的时间,不可能像以前写报告文学那样逐一采访(那样十年也完不成任务),但几乎每天都要在浩如烟海的网络里搜索,在堆积如山的故字堆里查询,在茫茫人海里找人提供线索,甚至打许多长途电话寻问……

感谢陈寿,写下了《三国志》,一下推出三个春谷长与一个芜湖侯。而后近两千年中,还有多少领导过地方的名人?他们大多在历史的尘埃中淹没了。仅仅是老街残留的古代官衙,就工作过许多任“一把手”。当黄墓渡、欧阳河等以地名的方式缅怀地方官吏时,就是树立起为官一场、造福一方的丰碑。虽然在历史的误区中,既有受命运捉弄、毫无道理地被剥夺了行政权利的;也有人性沉沦、道德坠落、提前出局的;更有抓住历史长河中的机缘,超越时代局限的……他们多数功成名就,在人生舞台的高潮谢幕。

岁月每天都在抹去生命的流痕,千古留名的往往是两个极端的人,只是,有的是千古留英名,有的是千古留骂名。

我们不能还原历史,但有价值的历史人物应该在文字中永生。检验历史的正误靠时间,检验文字的正误靠读者,只能说,一年来我尽力了,不仅付出了时间精力,耽误了自己出书,连报刊也少见我的文章,而且一向引为自豪的视力也在这一年中急剧恶化,双目竟然生出了阴翳……但是,能让后人清楚地看见为这片土地带来影响的名人,我想,付出也就有几分值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