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神冠六堡茶

发布时间 : 2020-11-05
六神花茶 六堡茶好处

六神花茶。

名称:2006年神冠六堡茶

重量(g):500黑茶

种类:六堡茶

配料表:广西梧州桂青种六堡茶鲜叶

储藏方法:通风、阴凉、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厂名:广西梧州市古鼎六堡茶业有限公司

原料是雨前采制的特级鲜嫩芽茶,受虫害侵扰少,色翠香幽,味醇形美。经过精研细制后,条索紧结、色泽黑褐乌润,口感浓厚醇和、回甘生津、汤色透彻明亮、榔槟香馥郁、香高味浓,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雨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雨前茶,贵如金”之说。

【产品】广西梧州六堡茶品质特点:红浓陈醇、越陈越香,神冠名茶“始终追求品质零缺陷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神冠名茶对于产品品质的无止境追求。

【干茶】此款六堡茶采用特级春尖六堡茶原料,经传统工艺适度发酵,干茶条索均齐细短,色泽黑褐乌润。

【茶汤】汤水红浓剔透,滋味甜香浓郁,甘醇、生津、爽口,茶香清纯。

【茶底】茶底黑褐柔软、均匀壮实,经典之中的特级春尖六堡茶底。

梧州六堡茶因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而得名,根据南北朝的《桐君录》中记载,六堡茶的产制历史有1500多年,是驰名古今中外的中国名茶,六堡茶属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是一种后发酵茶。六堡茶品质优良,外型茶条壮重,色泽黑褐油润,间有黄花,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褐,经久耐泡,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饮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清热消滞,养胃和气,长期饮用可降脂减肥,尊为养生保健珍品,而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收藏价值高,贵为可以喝的古董。六堡茶在六大茶类中与其它茶类不同,一般茶类以新茶为贵,而六堡茶则耐于久藏,越陈越好,越陈越香。因为久藏的茶叶会产生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金黄霉菌,所以俗称“发金花”,这种金黄霉菌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风味独特。

cy316.cOm编辑推荐

千年黑茶佳品——六堡茶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时至今日,米、油、盐、酱、醋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我国的产茶历史悠久,按制茶方法和加工方式划分,我国茶叶分为六大类,即白茶、黄茶、绿茶、青茶、红茶以及黑茶。六大茶系外观各异,味道各有千秋,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养生保健功效。

黑茶外观通体黑色,六堡茶和普洱熟茶当属黑茶佳品。六堡茶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有关历史资料推算,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苍梧县志》记载:“产茶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六堡茶特殊的地方在于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清朝道光、光绪年间,马来西亚丰富的锡矿被华人发现,吸引大量华工移民。马来西亚本就酷热难耐,矿场的工作环境更是恶劣不堪。矿工很容易患上风湿和关节疼痛。许多华工一开始就很不适应,常发热中暑、腰酸背痛、易发瘴气等。华工们也慢慢发现,经常喝六堡茶的两广人很少得病。特别是刚来不久的华工,水土不服、泻吐不停,往往泡饮一壶浓浓的六堡茶后,病情很快得到缓解。一时间,六堡茶的神奇作用被广为传播,甚至被称之为“保命茶”、“灵丹妙药”。如今,马来西亚的锡矿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开采,已经衰落殆尽,而六堡茶却成了在马来西亚人民家庭日常的必需品,成为大马的“国饮”。

上个世纪80年代,“中茶牌”六堡茶进入日本市场。因具备保健功效,六堡茶备受日本茶学家的关注。日本药业界曾检测发现:六堡茶有较强的降脂解腻、减肥健美功效。消息传出后,“中茶牌”六堡茶一度风靡日本。“中茶牌”六堡茶作为一种保健药品,以“健美瘦身茶”、“油解茶”名称在日本各地药店出售。1995年,日本BIOMAX.CO及韩国培成技研实业公司邀请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梧州中茶前身)访问日本与韩国,进行业务合作洽谈,开发了多款适宜养生、美容、健体的六堡茶,受到了广大亚洲女性的喜爱。

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汤色情有独钟。中国红,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虽同为千年中国名茶,但六堡茶的“中国红”特色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寓意。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时指出,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这种文化定位使得六堡茶获得了海内外文化界、茶叶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六堡茶的原料来自于广西大叶种及苍梧群种,独特的环境造就六堡茶内含物质与别的茶叶有很大的区别。在制作工艺方面,六堡茶的制茶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而其工艺特色就在于“双蒸双压”技术,即在渥堆发酵之后进行第一次的“蒸”,在“蒸”结束之后进行第一次的“压”,焗压结束后将茶叶打散,再次进行二次的“蒸”,第二次“蒸”结束后,部分茶将压入特制的方底圆身形竹篓中,进仓自然凉干,然后进行陈化,随品质而定制成成品。

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独特槟榔香更是让其名列中国名茶。陈化得宜的六堡茶,不苦不涩,耐冲泡,品质好的黑茶冲泡十余泡还显风味,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钞必较,却乃有茶事的乐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为国内喝茶人群所瞩目。在普洱茶兴起之后,同为黑茶大类的六堡茶凭借“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的“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重新走进国内玩家圈子而备受关注和认可。

六堡茶的百年历史


一百年来,六堡茶几经兴衰起落,最鼎盛时几乎六堡乡里家家做茶,年产数十万斤,日本侵华期间,千里茶园荒芜,民生维艰。六堡茶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茶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第一回广信梧州饮茶源远流长

梧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独据岭南,又建苍梧王国,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

赵佗的弟弟赵光即位后,便开始着手兴建王城,取“苍梧”(亦写作仓吾)族之名,称“苍梧王城”。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广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在陆羽引用的《桐君录》“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西汉乃至更早的时候,岭南、两广人民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也有了以茶奉客的习俗。只是当时的喝茶方式不是我们现在的泡饮法。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就是说当时是将茶叶煮着来喝,《桐君录》更注明加入一些姜桂香料。在现在梧州周边县市的“打油茶”流传下来的做法中,还可以依稀追溯当年的“吃”茶“烹”茶之法。

第二回客来奉茶最早崇茶之风

据大量史料显示,喝茶之风是最先由名流士绅阶层兴起,并逐步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的。而且,这种崇尚饮茶之风,最先是由南方开始的,之后渐渐向北方影响。有学者研究,在西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豪门过江,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建康的上层社会崇茶之风才渐渐开始盛行。

而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在当时作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古广信梧州,受中原战争影响甚少,乃名流雅士经学家等汇聚之地,饮茶之风兴盛,甚至已经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进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形成“客来奉茶”的习俗。

而且,茶叶原产南方,岭南利于种植,资源丰富,较易获得。可以推测,岭南地区特别是当时的岭南名郡———古广信梧州估计是全国最早流行喝茶的地方之一,并且,“客来先设”的接待客人的奉茶的做法也远远领先于中原地区。因此,《桐君录》中方会在此重重的写上一笔。

第三回六堡产茶历史甚为悠久

六堡何时开始种茶产茶,尚未有确切的考据。从当地茶农世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六堡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经开始种茶了,可以说,六堡制茶产茶的历史相当的悠久,而且,以品质优异独具特色,在很早的时候(起码在清朝嘉庆年间)就闻名遐迩了。因此,很多资料显示,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二十四大名茶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八步传入……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并得出六堡茶的树种和工艺均传自湖南云云。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从六堡镇现存的有数百年、直径达三四十厘米以上的老茶树来看,其种茶产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应该远远不止两百年。

据六堡镇茶人黄超、黎林和六堡农家茶协副主席陈伯昌介绍,在六堡镇的九城现在仍然保留着相当部分的老茶树可以考据。黄超说:“现存还有许多老茶树,有的长成了大树,估计有三四百年以上。”

而说到“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只能够说明其两者由于比较接近,相互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排除树种和工艺由六堡往湖南传播的可能,毕竟,世界茶树发源地在云南,通过水路传播下来的可能性。而六堡茶确切的原生茶树品种的来源和工艺形成的过程的考据,仍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作科学论证。

第四回战前盛况家家户户产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港、澳、南洋久负盛名的六堡茶一直以来得到华人华侨的推崇,非常畅销。而且水路运输畅顺,运输费用低廉,主销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较和平安定,因此六堡茶的发展很快,在六堡乃至周边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很高。

据六堡镇老茶人陈振东回忆:“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人人都做茶。”而且,老人还说当时流传有这么个说法,说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六堡人非常容易,只要看看他的脚,“脚黑”的一定是六堡人了。陈振东老人接着解释,说由于当时家家户户都做茶,以前的工艺做茶的时候,用锅杀青之后,要揉捻,那时多用脚踩搓揉,由于茶叶汁液的浸染,久而久之便人人“黑脚”了。

据资料显示:《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从这个记载上,我们可以想像出当年的产茶盛况。

据六堡镇87岁的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其实,当时产茶制茶的多是农户,收茶的多是商户茶庄,很是分散,缺乏准确的统计,很多小茶庄看到有利可图,都在开秤收茶。估计真正的产销数量可能还不止呢,老人说,有说最多那年是收茶80多万斤。

据《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

第五回规模空前漫山遍野茶园

六堡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里面很多人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即使是三几个人一户的小户人家,往往也会种有相当的茶树,产不少茶。当年,六堡的几个茶乡里,家家户户种茶做茶,景象非常壮观。老人回忆,那时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脚踩揉的。一般是攀扶着门头或廊道的一根横木,用脚踩揉茶青。老人说,那时候,几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这种的横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说起那时候的踩茶工艺,老人还津津乐道说,说那时候踩茶还是很讲功夫的,有技术的茶农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为很大很圆的一团,不会散开。

第六回茶船古道见证兴衰沉浮

由于六堡茶品质优秀,当时在港澳和南洋等地名气逐步大起来,销售情况非常好。更多大商家、茶庄进入到六堡开设分庄收茶。据87岁的李旭秋老人回忆,他听祖母说过,当时已经有如香港天顺祥茶庄等多家大茶庄进入到六堡收茶,广元泰茶庄就是其中最有名一家。老人回忆道,他最深印象的是当时在广州骑楼外砖柱大大的茶庄字号和当时运茶装茶用的箩筐都扫上了统一的“唛号”。

据资料显示,清初广东航海贸易被禁止,那时往来外国的商船很少,也没有什么外来贸易。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海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贸易。从此,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这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第七回百年老号更以六堡扬名

据老人回忆,香港天顺祥茶庄和广元泰茶庄都是当时很有名、规模很大的茶庄,而且,都是省港都开设有分店的百年老号,广元泰在南洋怡保还开设了分号,至今其后人仍在经营着茶行。

广元泰茶庄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来开设在福建泉州。创始人原籍广东三水,其父以文取仕,做了几年官后心灰意冷,无心官场退隐回家。并告诫子孙专心营商,不得参加科举,并举家往福建泉州开设茶行。

后来由于清政府关闭了福建海关(1757年),便将广元泰迁址到广州,在十三行开设茶行,专门经营茶叶贸易。由于品质卓越,经营有方,至清末已经是远近驰名,先后在香港、南洋开设分号,生意做得非常大。广元泰的茶畅销,在省港澳等地很受欢迎。之后,广元泰茶庄便推出一种“内飞”,有“天宝物华名茶世家省港联号百年制茶广选精作元度细茶泰和顺雅品质尤嘉爰凭印鉴谨识无差毋致伪假”字样,以文中以嵌有“广元泰”三字的记,并盖上其图形及印章以辨真伪,这种做法在时甚为领先,引来许多茶庄竞相效仿。

据说,广元泰后来在六堡设庄收茶,并经其特有工艺加工出来的六堡茶,风味很独特,并以其所产六堡茶特有的“泰和顺雅”品质而赢得市场的一致认可,扬名海内外。

第八回交易畅旺茶庄云集六堡

关于当时黑茶收购的记载,散见于存世的各地地方志及文献:“采办黑茶,在进山办茶前作好准备工作:‘先要择点应用什物家具器皿以及篾器、木器,……再要择选(茶)行内先生、管楼、管厂、管行人等’;要从色、味、形等方面辨别茶的真伪,‘重条紧、色顺、纹直、沉重、味佳、外乌油色……’;其时,粤港茶商尤其注重茶叶质量,绝不以次充好,强调‘以质论价,靓茶好价’,申明‘勿惜价,贪便宜,岂有好货。’”

一直以来,茶商与茶农、茶行的关系非常密切。据笔者向当地多名老茶人了解,当时收茶多是茶商在六堡合口街(当地口音读“鸽”口)开设分号、分庄(或称子庄),在采收季节,由茶号派人进六堡按级别定好价格后,直接开秤收茶。毛茶经分筛、分级后,统一用大箩筐装好,通过六堡河这条“茶船古道”,经梨埠、封川运回广州总号,加工精制后,踩箩或制成饼茶,装箱销往海外各地。这种做法多数是广州外来的大茶号,如万生茶庄、广元泰茶庄等。

六堡镇中至今尚存的收茶点——“茶亭”依稀可见当年的风貌。

据80多岁的老茶人陈振东回忆,当时收茶和开设茶庄的很多,有英记、万记、同盛、公盛、源盛、盛发等等,非常多,大多是广东的茶商,如生记的老板是鹤山的,一个姓温一个姓梁。盛发茶庄是附近旺甫人所开,姓梁。据李旭秋老人回忆,最多时,十多家大的茶庄云集六堡,其他小的商贩就更多了。茶庄的多与少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当时,六堡所产的茶交易一直以来都很畅旺,据李旭秋老人回忆,不同的时期,在收茶的季节,六堡的合口街、马连坪等多处专门都设过茶叶收购“集市”,部分茶商茶农则聚集在合口街大樟树下(当地称为“樟木根”)开秤收茶。而广元泰、万生、英记等最有实力的茶庄则在六堡专门开设有分号,由茶农上门交茶。

第九回竞争激烈茶商频出奇招

当时收茶的店铺大多已不复存在,唯一完好保存至今的是当时的称之为“茶亭”的一个屋子,青砖所砌,是当时收茶的一个交易地点。这个“茶亭”是当年六堡最为富有、最大的地主韦景平所开设。“茶亭”位于路边,大门外有青砖柱支撑起宽阔的檐廊,看来估计是方便茶农们交茶时等候歇息而设。

另外,据原六堡乡乡长老茶人邓兆明回忆,有部分茶农直接挑茶到合口街上的茶庄进行交易。也有部分茶庄是通过熟悉六堡当地情况的“二老板”到直接各个村寨,与茶行的人一起看茶定价后,由茶农挑茶到合口街“樟木根”交茶,而“二老板”则分别向茶农、茶商收取一定佣金。后来,精明的六堡人出现一些专门跑村进寨收购毛茶贩运到广东牟利的群体,后来渐渐发展到当地或附近乡镇的茶人自己开设收茶的茶庄。

由于当时在合口街收茶的客商、茶庄很多,竞争甚是激烈。为了保证收到更多更好的六堡茶,很多茶商各出奇招。有的是依仗当地雇来的“二老板”的人脉和资源,“掌握”部分茶区的茶农的毛茶;有的与茶农协商长期订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如黑石、恭州所产的茶,这个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模式。

据对六堡茶掌故颇为熟悉的邓永斌说,当年,六堡的交通很不方便,地处深山之中,只是靠六堡河运茶叶出去后,回来时载回所需的日用品,物资非常匮乏。而且,山区茶农大多生活很苦,寅吃卯粮。一些精明的茶庄茶商就推出了茶农记账“赊”去日用品,等来年茶季时交茶来抵扣的做法,既帮助了一部分的茶农,又保证了收购毛茶的数量。

六堡茶的百年南洋路


六堡茶是侨销茶,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飘洋过海,流传至南洋诸国。由于中国与南洋诸国是隔海相望,海运成了六堡茶运输最主要的方式。从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时郑和下西洋的海上茶叶之路,再到如今交通便利、畅通无阻的海上运输,六堡茶就这样扬帆起航,到达南洋彼岸。

《汉书》记载,汉武帝平南越后,派出宫廷组织的商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绸和黄金,从北部湾出发,越过南海,绕过印度支那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沿着孟加拉国湾,抵达印度半岛南部和隔海相对的古斯里兰卡,最远时也曾抵达古罗马帝国(大秦)。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至汉代以来,经过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发展,六堡茶也逐渐成为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类重要货物,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中华物产连同文化一起作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传播到南洋诸国。

到了公1405年,郑和奉大明永乐皇帝之命,率二万七千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往来,发展了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物和各国货物之间的交换,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外传的地域范围,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据说,一些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福建籍船员就留在东南亚,成为明朝以后的一代华侨,正是这些华侨,把中国饮茶的习惯带到了东南亚各国,更把六堡茶传播到海外。六堡茶以清热解毒、养胃健胃的特性见长,非常适宜地处热带的东南亚地区的居民长期饮用,自此之后六堡茶在东南亚地区的销量越来越高,成为中国茶叶品种中的侨销茶之王。

到了近代,随着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六堡茶的出口越来越多,并获得了海外侨胞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在南洋打响六堡茶的良好声誉,形成了最初的海外六堡茶市场。如今,六堡茶在南洋已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这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对某种茶叶的偏好,而是在内心情感深处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六堡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承载了海外华人特别是东南亚华人那份浓浓的乡土之情。

结语:“百年南洋”六堡茶,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这段不平凡的海上之路,让六堡茶在海外永远飘香。

5年-8年的六堡茶,多少钱一斤


有茶友问小编,想买一些六堡茶,目的是日常饮用,所以年份不用太长,想了解一下5年到8年的六堡茶多少钱一斤。

我们都知道,六堡茶分为熟茶和农家茶,下面就分别说说两类茶在5年-8年的大概价格。

一、5年到8年的六堡茶熟茶价格

5年到8年的六堡茶熟茶,价格在100元-600元区间。

熟茶的价格影响因素大概有几方面:

1、原料等级的影响,几年内的茶,原料等级越高,价格相对越高。例如同为5年的茶,特级茶就要比二级茶价格高。

2、年份影响,年份越长,价格相对越高。例如8年的熟茶价格就要比5年的高。

3、品牌影响,知名度高的茶相对比小厂的茶价格要高。

4、包装因素,主打商务送礼的茶,包装高端,价格比传统包装要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价格不是绝对,有些几年的茶,冠以“窖藏”、“珍藏”等字眼,价格立刻就高很多。所以,茶友在选择熟茶时,建议向客服咨询清楚,这些茶的差别在哪里。

二、5年到8年的六堡茶农家茶(生茶)价格

农家茶的分类比较多,按照嫩度,分茶芽、中茶、二白茶、老茶婆,按季节又分为春夏秋冬茶,还有茶果、茶花、虫屎茶特殊品类。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年份,价格差异就很大。

我们举三个例子:

1、农家茶的茶芽,当年的新茶,在150-400元不等,如果是5-8年的茶芽,价格接近千元。

2、农家茶中叶茶,当年的新茶,在100元左右,如果是5-8年的中叶茶,价格则在200元以上。

3、农家茶的老茶婆,叶子最粗老,当年的新茶价格不会太高,在30元左右,如果是5-8年的老茶婆,价格大概在200元以上。

总的来说,5年到8年的六堡茶,正在处于转化阶段。熟茶由于经过发酵,再随着时间的陈化,苦涩味下降,比较适合大众口味。而5年-8年对于农家茶来说,时间其实不算长,口感尚有一定的苦涩感,但回甘生香,香型变化比熟茶丰富,适合对口感有特殊要求的人群。

关于购买渠道,除了选择正规渠道外,对于六堡茶还有诸如口感、香型、功效等方面的疑问,大家也可以向小编咨询,小编根据你的要求进行答疑和推荐。

以上是5年-8年六堡茶的价格说明,如果想了解更多价格,请参考:

《10年的六堡茶,多少钱一斤?》

《20年的六堡茶多少钱一斤》

六堡散茶和六堡篓


六堡茶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那么,大家熟悉的六堡茶有哪些种类呢?本文为你介绍六堡茶的种类。

六堡茶中有六堡散茶和六堡篓茶之分。

一、六堡散茶,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故称为苍梧六堡

六堡茶的历史:六堡茶生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在产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廿至卅个县。

六堡散茶品质特点: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六堡散茶的原料及制作:采摘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而制成。六堡散茶有散茶和篓装紧压茶两种,六堡散茶可直接饮用,民间常把已贮存数年的陈六堡茶,用于治疗痢疾、除瘴、解毒。

二、六堡茶之六堡篓茶

六堡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篓高57厘米,口径53厘米,每篓装37至55公斤。

制作方法:将毛茶经过蒸揉,装篓,踏实,然后放置阴干处,晾贮几个月使茶紧结成块,通过后酦酵纔可形成六堡茶的独特醇、陈香味。

六堡茶通常为篓装,根据重量其规格为30-50千克不等。六堡茶最后一道工序是晾置陈化。复蒸包装的茶篓茶的温度较高,须放置通风凉爽的地方,降低篓温,一般5-7天后进仓堆放,经半年时间的陈放,汤色变得红艳,产生陈香味,使六堡茶具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总的来说,六堡茶,轻发酵,浓厚庄重,滴滴有滋味,显槟榔香,是收藏极品。

六堡茶10年一斤多少钱


有人把十年的六堡茶称为陈茶或者老茶,也有人称为中期茶。无论如何称呼,无统一标准,你喜欢就好,毕竟购买决策不会因称呼而定。十年的六堡茶,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到底多少钱一斤,市场上低至几百元,高至几千元都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0年老茶梧州六堡茶限量珍藏版

价格:1350.00元净含量:500g

一斤价值:1350.00元

茶叶介绍:限量珍藏版10年六堡茶,采用独立式古朴生态笠包装,送亲朋好友上档次又不失面子。茶条紧结壮实、茶身略显扭曲,色泽黑褐油润有宝色,散发出的清香醇醇动人。

10年虫屎茶广西特级野生天然六堡茶 

价格:178.00元净含量:125g

一斤价值:712.00元

茶叶介绍:茶叶呈现乌润黝黑的色泽,圆润饱满的形状,泡开后带着高雅的熟香,味浓略显甜,口味醇厚,汤色浓郁厚重,汤色冲泡后看有点像小虫。这种茶不但香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有很好的养胃效果。

特级用料10年陈化六堡茶

价格:258.00元净含量:100g

一斤价格:1290.00元

茶叶介绍:精选03年三鹤著名木板茶仓的陈年茶菁,10年陈化,茶干特别干净,茶汤通透,红浓,厚重,陈韵与木香交织在一起,香气诱人;入口甘甜而不见苦涩,十分爽口。

10年特级小青柑六堡茶

价格:136.00元净含量:250g

一斤价值:272.00元

茶叶介绍:这款小青柑六堡茶,是将10年特级的陈年六堡茶叶放置于青柑壳内,与青柑香气相融合,再自然陈化,口感相当醇滑甘香,令人回味无穷。

10年特级天然六堡茶

价格:98.00元净含量:250g

一斤价格:196.00元

茶叶介绍:经典10年六堡茶,精选特级野生龙珠茶,仓库陶瓷罐装,茶品干净,茶味浓郁,汤色通透红褐富有油性,汤感柔滑细腻,绵厚甘甜,无杂味异味,起药香,入口香醇润滑。

10年特级经典陈香梧州六堡茶

价格:130.00元净含量:500g

一斤价格:130.00元

茶叶介绍:这款陈香六堡茶已有10年之久,喝起来口感很不错,泡开后条索粗壮,没有过多茶梗,茶叶光泽度好,汤色红浓透亮,入口醇滑,香气浓郁。

影响六堡茶价格的因素

1、原料等级的影响,特级茶、一级茶、二级茶、三级茶,价格从高至低排列。

2、香型影响,例如槟榔香、木香等,大家都是10年茶,出现特殊香型的自然要比普通香型价格要高。

3、品牌影响,知名度高的茶相对比小厂的茶价格要高。

4、库存稀缺、品牌标杆、获奖的产品,价格更高。

5、包装因素,主打商务送礼的茶,包装高端,价格自然比传统包装要高。

一般来说,10年的六堡茶,仓储正常,转化良好的六堡茶,一般的价格在300-800元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当然品质越高的价格也越贵。

《中国六堡茶》(六)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朱温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从五代至北宋的这段时间内,我国气候明显由暖转寒。宋代的常年气温,较唐代平均低2~3℃。由于气温降低,中原地区大批茶树冻死,部分茶树推迟萌发,使得长江中下游的茶叶产量大降。而福建、两广气候较暖,茶树正常发芽,对采摘、产茶没有太大影响,茶叶产量持续稳定。

同时,由于南方受唐末以来的战乱影响较少,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农业迅速发展,商业活动活跃,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另一方面,各国统治者为增强争霸实力或避免被别的政权吞并,大多重视发展生产,保护商业贸易,因此,南方的茶业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在唐的基础上还有所发展,并逐渐取代北方茶区,从而使整个中国产茶重心逐步南移。闽南和岭南两广一带的茶业,也在此时明显地发展起来。自此,六堡茶发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活跃阶段。

现在的六堡茶区,仍保留有以春社之前的茶为上品的习惯。这种崇新崇嫩之风,与当时的历史有关。那时北方地区气温较低,茶树推迟发芽,致使茶叶在清明前无法进贡到京都。而福建、两广气候温暖,在春社(宋代以后将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前都可以采摘、产茶。

随着茶叶生产重心的南迁,闽南和岭南一带的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北宋叶清臣在其著作《述煮茶泉品》中记载:“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荈,为人采拾。”当时的吴楚地区,即现在长江以南流域中下游及岭南一带。

唐代时期,随着茶叶的逐渐普及和饮茶经验的日渐积累,饮茶之风兴盛并逐步向民间普及。陆羽《茶经》的问世,进一步推动饮茶风尚的发展。那时,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不饮茶,并由此催生了大量与茶相关的诗歌、专著等文学作品。

到了宋代,由于茶馆在全国的普及,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茶宴”、“斗茶”这类与茶有关的活动大行其道。

“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所谓“斗茶”,就是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通过品评一分高下。那时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可多人共斗或两人互相“厮杀”,三斗二胜。

宋徽宗赵佶尤为爱茶,甚至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被后世奉为“中国茶书经典”之一。此书原名《茶论》,因其所作年代为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故而明人陶宗仪在收录该书时,将其改称为《大观茶论》,直至今天。

《大观茶论》全书包含绪言,以及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个章节。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有着相当切实的讨论。其中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点茶”这种宋代流行的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茶艺提供了有力依据。

皇帝嗜茶,必有达官贵人投其所好,好茶崇茶。由此一来,地处南方的六堡茶区也进入得以活跃阶段。

根据资料显示,宋朝时的茶区,已基本上形成与现代茶区范围较为相似的规模。

凭借着天时地利,南方的六堡茶产区,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趋势,请听下回分解。

六堡茶是什么茶?六堡茶简介


六堡茶属于黑茶,是一种特定地域出产的茶叶。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特产的茶叶。

六堡茶产自于广西省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这里气候和温度适宜,是六堡茶唯一的产地。

六堡茶的历史也很久,大概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类似的茶叶,不过真正的形成名气大概是在清朝,那时候六堡茶就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了西方各国争相购买的“舶来品”。

那时候六堡茶全靠手工制作,所以产量不多,是从建国以后工艺不断发展也实现了制茶的工业化,现在苍梧县有很多专业制作六堡茶的厂家和品牌,在全国制茶行业内都很有名气。

六堡茶的制作要经过三道工序,其中包括蒸压陈化等程序,属于后发酵工艺。

六堡茶的茶汤呈现出浓郁的红色,所以业内也将六堡茶的颜色称为“中国红”,并且将这种颜色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寓意中国的强大自信,中国人民的平安喜乐,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六堡茶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六堡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进行了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堡茶也成为了当地的热门特产,支柱型产业。

事实证明,梧州六堡茶不但是一种茶汤味道吸引人茶香浓郁的优等茶叶,而且是一种承载了苍梧县本地历史文化的茶叶,非常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2006年神冠六堡茶》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六神花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