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品种的划分和鉴定

发布时间 : 2020-11-10
岩茶的茶树品种 云南滇红的茶树品种 祁门红茶的茶树品种

【www.cy316.com - 岩茶的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通过有性途径(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有性系品种;通过无性途径(扦插等)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上,常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称为无性系良种。有性系品种由于采用种子繁殖,幼苗主根明显,为直根系,群体中植株的性状较混杂,参差不齐;无性系品种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繁殖,群体中各植株的性状整齐一致,短穗扦插的幼苗无主根,为须根系,根颈部有短穗遗痕,比较容易鉴别。无性系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世代相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芽叶持嫩性强,发芽整齐,芽叶的形态大小及内在品质一致,便于采摘加工等特点,因此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原产福建省福鼎县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尽管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然是广大茶区热衷推广的良种之一。茶树品种都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在一个地区原产或选育成的品种,引种到其它地区栽培后,按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或不适应性品种。所谓适应性是指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栽培地区温度、光照、无霜期、降水量、土壤酸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品种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引种栽培地区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表现情况进行鉴定。某品种的茶树在引种栽培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芽叶持嫩性强,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综合表现与原地一致,说明该品种在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强。茶树品种按抗逆性分为抗逆性弱、抗逆性较弱、抗逆性强、抗逆性较强及高抗五大类品种。所谓抗逆性是指茶树对寒、旱、病、虫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忍耐性或抵御能力。一般按各品种茶树叶片在以上不良环境因素下的受害程度,并结合枝干受害情况,用5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及分级的方法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越冬芽萌发过程一般分为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四个物候期。一般一个品种20%的腋芽到达某物候期之日,就是这个品种到达该物候期的日期。萌芽期的观察需要重复三年,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作对照。茶树品种萌芽期观察方法有目测法和挂牌法,目测法根据经验进行估测,挂牌法选择5~10株茶树,每株选择5~10个腋芽挂牌进行观察,确定萌芽期。在同等条件下,萌芽期比福鼎大白茶品种早5天以上的为特早生型品种,早4天以内的为早生型品种,晚5天以内的为中生型品种,晚5天以上的为晚生型品种。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叶片大小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0.7)进行比较,叶面积在70cm2以上为特大叶品种,叶面积在40~69cm2之间为大叶品种,叶面积在21~39cm2之间为中叶品种,叶面积在20cm2以下为小叶品种。茶树品种按产量可分为高产品种和一般品种。产量的鉴定要求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按照采摘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重复记载三年求平均值,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也可以将鲜叶产量除以4折算成干茶产量。统计产量时,绿茶品种或红茶品种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乌龙茶品种按新梢长到3~5叶,约70%顶叶形成开面时,采摘对夹二三叶记产量。茶树品种按茶类适制性分为绿茶品种、红茶品种、红绿茶兼制型品种和乌龙茶品种四类,其中绿茶品种又分为显毫类绿茶品种和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品种。所谓茶类适制性是指品种固有的制约着茶叶品质的种性,也就是指茶树品种最适宜制作哪一类或几类优质茶的特性。茶树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简称适制性,它可以通过芽叶的物理特性观察和化学特性测定进行间接评估,这在茶树品种选育的早期尤其常用。物理特性是指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小、叶色、叶质、叶片厚薄、柔软程度、嫩度、茸毛等的特征和状态,它与成品茶的外形品质息息相关。一般叶片小、叶张厚、叶质柔软、细嫩、色泽显绿、茸毛多的品种,制显毫类的绿茶,如毛峰、毛尖、银芽等名茶,易塑造出外形“白毫满披、银装素裹”的品质特色;芽叶纤细、叶色黄绿或浅绿、茸毛少或中偏少的品种,制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如龙井茶等名茶,易形成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翠、体表无毛的品质风格;而叶片大、节间长、芽头肥壮、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叶面隆起、叶质软、叶张薄的品种,制红茶品质较好。化学特性是指芽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它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化学特性的测定一般按一芽三叶标准采集鲜叶,在100℃温度下蒸3分钟,80℃温度下烘干制蒸青茶样品,然后将样品磨碎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尽管茶树品种的化学特性受种植地区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但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的化学特性差异仍然明显。一般茶多酚含量高,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简称酚氨比)大的品种,制红茶品质优;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宜(约16%~24%),且酚氨比小的品种,制绿茶品质优。如黔湄419品种,蒸青茶含茶多酚36.03%,氨基酸1.4%,酚氨比25.7,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烈,滋味浓强,但制绿茶滋味浓而苦涩,说明黔湄419是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引种到湄潭后,春、夏季蒸青茶平均含茶多酚25.3%,氨基酸1.89%,酚氨比13.4,制多毫型绿茶外形绿翠显毫,栗香持久,但制红茶滋味淡薄,说明福鼎大白茶是适制显毫类绿茶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中,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一般通过同一品种的鲜叶制作不同类别的茶叶,进行感官审评直接鉴定。感官审评鉴定品质时,采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先准确称取3克茶样倒入审评杯内,再冲入约150亳升沸水,浸泡5分钟开始审评。按照五因子审评法,茶叶的品质分别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逐项以百分制评分,并以相应的评语描述,最后再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其中名优绿茶按外形30%、汤色10%、香气25%、滋味25%、叶底10%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便能直接反映出品种品质的优劣,即一个品种对某一茶类适制性的大小,而相应的评语则可以描绘出不同品种的制茶品质特点。由于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而每一品种固有的适制性又制约着茶叶的品质,加之不同品种间的适制性差异较大,适制绿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红茶,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不适宜制作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因此,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应作为生产上用种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只有选择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才能生产出相应优质的茶类产品。茶树品种按审定的部门可分国家级品种和省级品种。一个新育成的品种,经过萌芽期、抗逆性、产量、适制性等鉴定后,最后还要通过省级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才允许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里将国家级茶树品种审定的标准摘录如下,以便对国家级茶树品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个标准有3条,达到其中之一者,可审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①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0%上,并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标准;②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品质明显超过对照品种;③某些性状突出,具有特殊利用价值,产量和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品种的划分鉴定


茶树品种的划分和鉴定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

通过有性途径(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有性系品种;通过无性途径(扦插等)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无性系品种。

在茶叶生产上,常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称为无性系良种。有性系品种由于采用种子繁殖,幼苗主根明显,为直根系,群体中植株的性状较混杂,参差不齐;无性系品种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繁殖,群体中各植株的性状整齐一致,短穗扦插的幼苗无主根,为须根系,根颈部有短穗遗痕,比较容易鉴别。

无性系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世代相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芽叶持嫩性强,发芽整齐,芽叶的形态大小及内在品质一致,便于采摘加工等特点,因此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原产福建省福鼎县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尽管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然是广大茶区热衷推广的良种之一。茶树品种都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在一个地区原产或选育成的品种,引种到其它地区栽培后,按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或不适应性品种。所谓适应性是指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栽培地区温度、光照、无霜期、降水量、土壤酸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品种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引种栽培地区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表现情况进行鉴定。

某品种的茶树在引种栽培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芽叶持嫩性强,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综合表现与原地一致,说明该品种在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强。茶树品种按抗逆性分为抗逆性弱、抗逆性较弱、抗逆性强、抗逆性较强及高抗五大类品种。所谓抗逆性是指茶树对寒、旱、病、虫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忍耐性或抵御能力。一般按各品种茶树叶片在以上不良环境因素下的受害程度,并结合枝干受害情况,用5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及分级的方法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越冬芽萌发过程一般分为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四个物候期。

一般一个品种20%的腋芽到达某物候期之日,就是这个品种到达该物候期的日期。萌芽期的观察需要重复三年,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作对照。茶树品种萌芽期观察方法有目测法和挂牌法,目测法根据经验进行估测,挂牌法选择5~10株茶树,每株选择5~10个腋芽挂牌进行观察,确定萌芽期。

在同等条件下,萌芽期比福鼎大白茶品种早5天以上的为特早生型品种,早4天以内的为早生型品种,晚5天以内的为中生型品种,晚5天以上的为晚生型品种。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叶片大小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0.7)进行比较,叶面积在70cm2以上为特大叶品种,叶面积在40~69cm2之间为大叶品种,叶面积在21~39cm2之间为中叶品种,叶面积在20cm2以下为小叶品种。

茶树品种按产量可分为高产品种和一般品种。产量的鉴定要求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按照采摘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重复记载三年求平均值,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也可以将鲜叶产量除以4折算成干茶产量。统计产量时,绿茶品种或红茶品种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乌龙茶品种按新梢长到3~5叶,约70%顶叶形成开面时,采摘对夹二三叶记产量。

茶树品种按茶类适制性分为绿茶品种、红茶品种、红绿茶兼制型品种和乌龙茶品种四类,其中绿茶品种又分为显毫类绿茶品种和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品种。

所谓茶类适制性是指品种固有的制约着茶叶品质的种性,也就是指茶树品种最适宜制作哪一类或几类优质茶的特性。茶树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简称适制性,它可以通过芽叶的物理特性观察和化学特性测定进行间接评估,这在茶树品种选育的早期尤其常用。物理特性是指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小、叶色、叶质、叶片厚薄、柔软程度、嫩度、茸毛等的特征和状态,它与成品茶的外形品质息息相关。

一般叶片小、叶张厚、叶质柔软、细嫩、色泽显绿、茸毛多的品种,制显毫类的绿茶,如毛峰、毛尖、银芽等名茶,易塑造出外形“白毫满披、银装素裹”的品质特色;芽叶纤细、叶色黄绿或浅绿、茸毛少或中偏少的品种,制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如龙井茶等名茶,易形成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翠、体表无毛的品质风格;而叶片大、节间长、芽头肥壮、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叶面隆起、叶质软、叶张薄的品种,制红茶品质较好。

化学特性是指芽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它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

化学特性的测定一般按一芽三叶标准采集鲜叶,在100℃温度下蒸3分钟,80℃温度下烘干制蒸青茶样品,然后将样品磨碎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尽管茶树品种的化学特性受种植地区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但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的化学特性差异仍然明显。

一般茶多酚含量高,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简称酚氨比)大的品种,制红茶品质优;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宜(约16%~24%),且酚氨比小的品种,制绿茶品质优。如黔湄419品种,蒸青茶含茶多酚36.03%,氨基酸1.4%,酚氨比25.7,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烈,滋味浓强,但制绿茶滋味浓而苦涩,说明黔湄419是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引种到湄潭后,春、夏季蒸青茶平均含茶多酚25.3%,氨基酸1.89%,酚氨比13.4,制多毫型绿茶外形绿翠显毫,栗香持久,但制红茶滋味淡薄,说明福鼎大白茶是适制显毫类绿茶的优良品种。

在生产中,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一般通过同一品种的鲜叶制作不同类别的茶叶,进行感官审评直接鉴定。感官审评鉴定品质时,采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先准确称取3克茶样倒入审评杯内,再冲入约150亳升沸水,浸泡5分钟开始审评。

按照五因子审评法,茶叶的品质分别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逐项以百分制评分,并以相应的评语描述,最后再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其中名优绿茶按外形30%、汤色10%、香气25%、滋味25%、叶底10%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便能直接反映出品种品质的优劣,即一个品种对某一茶类适制性的大小,而相应的评语则可以描绘出不同品种的制茶品质特点。由于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而每一品种固有的适制性又制约着茶叶的品质,加之不同品种间的适制性差异较大,适制绿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红茶,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不适宜制作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

因此,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应作为生产上用种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只有选择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才能生产出相应优质的茶类产品。茶树品种按审定的部门可分国家级品种和省级品种。一个新育成的品种,经过萌芽期、抗逆性、产量、适制性等鉴定后,最后还要通过省级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才允许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这里将国家级茶树品种审定的标准摘录如下,以便对国家级茶树品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个标准有3条,达到其中之一者,可审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

①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0%上,并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标准;

②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品质明显超过对照品种;

③某些性状突出,具有特殊利用价值,产量和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

茶树育种产量鉴定


茶树育种产量鉴定是测定茶树(个体、系统或品系)育种产量的一种方法。产量的直接测定是以茶树在单位土地面各个的芽叶采收量计算的。

①全年采摘计算法;根据一定的采摘标准,按株丛或小区分期分批进行采摘,然后分别统计一年内各季产量的总和。在红、绿茶区,一般以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如黑茶区、乌龙茶区,按4-5叶休止梢的标准采摘。在育种的后期阶段,要进行丰产性测定,鉴定其生产潜力。

②间断采摘计算法:采摘一季或两季鲜叶,根据季产量推测全年产量。

③高峰采摘计算法:在各轮芽梢生长的高峰期进行采摘,一般高峰期产量约占各季产量的60%以上,根据高峰期产量推测全年产量。

茶叶产量的间接鉴定是测定茶树生长势、新梢萌发能力,芽叶性状,以此推测开采后的产量。

①苗圃茶苗生长势测定法:按茶苗高度、着叶数、叶片大小、茎粗分别进行测定,分强、中、弱三级,生长势强的标准是高度大、叶数多、叶大、茎粗,反之则弱。

②幼龄茶树定型修剪枝叶重测定法:测定修剪下来的枝叶重量。

③成龄茶树产量性状测定法:测定项目包括:茶丛的高度和幅度,一、二级骨干枝及二级骨干枝上的分枝数,各季生长高峰期的新梢密度(个数/m2),一芽二叶稍的重量(g/个),全年新梢活动生长期(天数),花蕾、果实的着生数量。根据上列的测定结果综合作出评价,一般是单株的芽叶数多、芽叶重、树冠大、活动生长期长、花果少的是产量高的标志。

茶树育种抗性鉴定


茶树育种过程中对抵抗不良环境因子所表现的能力进行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与抗虫性的鉴定。

抗寒性鉴定:

茶树不同品种抗寒性差别很大,南方类型的大叶种只能忍受-3--5℃的低温。北方类型的中、小叶种能忍受-15--18℃的低温。主要方法有:

(1)、5级评分法:

1级 茶芽和叶片在5%以内受害;

2级 茶芽和叶片有5-25%受害,1年生枝条在5%以内受冻;

3级 茶芽叶片有25-50%受害,1年生枝条有5-25%受害,骨干枝受害在5%以内;

4级 茶芽和叶片有50-75%受害,1年生枝条有25-50%受害,骨干枝有5-25%受害,地上部受害在5%以内;

5级 茶芽和叶片受害达75%以上,1年生枝条有50%以上受伤,骨干枝有25%以上受害,地上部受害在5%以上。

(2)、叶片组织结构鉴定:叶片表皮角质膜厚度是茶树抗寒性标志,用角质膜与叶全厚比值、角质膜与海绵组织比值大小,可以鉴定抗寒性强弱。生化成分含量多少也可以鉴定不同品种抗寒性强弱;氨基酸含量高,尤其是其中茶氨酸含量高,叶绿素总量含量高,茶多酚含量较低,酚氨比较少,儿茶素组成中的L-EGC含量较高,抗寒性强,反之,抗寒性弱。

抗旱性鉴定:

①萎蔫系数测定法:计算公式:萎蔫系数=(无效水量÷土壤干重)×100土壤含水量越少,即萎蔫系数越小,表示茶树吸水能力越强,抗旱性就越强。

②根系深度鉴定法:大多数无性系茶树的根系多分布在56-110cm以内,在此范围内,抗旱能力随着根深增加而加强。

(3)、5级评分法:

1级 植株生长正常,枝叶全部没有受害(或仅有个别叶片受害),产量稳定;

2级 受害较轻,约10%左右的叶片受害;

3级 受害较重,叶片部分脱落,树冠表层叶片约1/2-1/3发生焦伤;

4级 受害严重,叶片大部分或全部枯焦或脱落,枝梢干枝;

5级 受害极严重,枝叶全部枯焦或整株死亡。

抗病虫性鉴定:

(1)、直接鉴定法:根据病虫害的受害程度分为5级,每级依次用0、1、2、3、4为其代表值。如:

1级:叶片完全无病虫害,设其代表值为“0”;

2级:被害叶片在25%以下,代表值为“1”;

3级:被害叶片在25-50%,代表值为“2”;

4级:被害叶片在50-70%,代表值为“3”;

5级:被害叶片在75%以上,代表值为“4”。

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病(虫)情指数。

病(虫)情指数={∑(被害级植株×代表值)÷(调查植株总数×受害最重级代表值)}×100

病(虫)情指数愈高,病(虫)情就愈严重,根据指数高低可以鉴定不同品种抗病虫力的强弱。

(2)、间接鉴定法:一般是根据叶片化学成分含量与组织解剖结构进行鉴定。多酚类含量高而含氮量少则抗病性强,反之,则抗病性弱。叶片角质膜增厚抗病力强。抗炭疽病强的茶树品种,一般叶片的角质膜都较厚而硬,多酚类含量也较高。叶片厚而硬,角质膜厚对长白蚧、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细蛾、茶尺蠖、茶卷叶蛾等多种害虫均具有抗性,无性系毛蟹品种具有这个特性。茶树叶片角质膜厚对茶芽枯病、白星病、薄斑病、赤星病、轮斑病等有抵抗性。

茶树品种的命名与茶树品种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茶树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茶树品种的命名与分类暂无统一规定,从品种培育角度看,可分为野生大茶树、农家品种、育成品种三大类共350多种,但形态特征以茶树的地上部分来区分,通常将植株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3-5米以上。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为1.5-3米。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灌木型茶树与乔木型茶树之间。

茶树分类

乔木型古茶树

普洱茶在历史上基本为乔木型,一部分经人工种植驯化改良虽植株已趋矮小,但仍保留了乔木型茶树特性。

茶树品种的命名与分类暂无统一规定,归纳而言,大体有八种情况:一是以品种产地命名。二是以品种象形命名。三是以叶片大小命名。四是以发芽迟早命名。五是以芽叶或叶片色泽和茸毛多少来命名。六是根据产地并结合芽叶性状来命名。七是按品种特点来命名。八是冠以地名或单位并加以编号的新品种。

小乔木型老茶树

茶树品种分类也无统一方法,普遍采用的是将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作为三个分类等级。树型分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叶片大小分特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四类。发芽迟早分早生种、中生种和晚生种三种。

大叶种:叶形椭回,D十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背绒毛发而显著,叶边锯齿明显。普洱茶显然属此类叶种。

小叶种:叶形椭圆,两齿间距离密集,叶片较薄,叶背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形芽尖。我国经国家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从1984一1998年共认定77个品种为国家品种。

从以茶树的形态特征、品种及分类看,普洱茶应属于根据产地并结合茶叶性状来命名的乔木型大叶种茶。

茶树特征、特性等的划分


茶树特征、特性等所采用的划分方法、标准说明如下:

1、树型划分:按现行分法,分乔木、小乔木(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

(1)乔木型: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最低分枝高度一般在离地面30厘米以上者;

(2)小乔木型:植株高大,主干尚明显,最低分枝高度一般都在地面以上者;

(3)灌木型:植株较矮小,且无明显的主干,最低分枝多从地下根颈处分生者。

2、叶型划分:按以往标准划分,并以叶长为主,参考叶宽,分为大叶、中叶、小叶三种类型。

(1)大叶种:叶长10厘米以上,叶宽4厘米以上者;

(2)中叶种: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者;

(3)小叶种: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者;

以上树型与叶片划分标准在实际应用时,常常会有交叉情况,同时,分枝高低与叶片大小变化较大,同一名称的茶树,由于调查的时间、地点与对象(树龄、肥水管理、采剪、留养等状况)等的不同,其分枝高度与叶片长宽平均值可能相差很大,亦会产生错判与错划。凡此,均按实地调查划分的类型编入。

3、芽梢生育期划分:主要指越冬芽的萌发期(即春芽鱼叶开展期)与春茶开采期。根据凤凰茶区的气候条件与现有茶树萌芽、开采的时期(指5—10%的鱼叶开展期和一芽三叶开展期)划分为特早芽、早芽、中芽与迟芽四种类型。

(1)特早芽种:惊蛰前鱼叶开展,春分前后开采者;

(2)早芽种:春分前后鱼叶开展,清明前后开采者;

(3)中芽种:春分至清明间鱼叶开展,清明后至谷雨前开采者;

(4)迟芽种:清明前后鱼叶开展,谷雨后至立夏前后开采者。

茶树芽梢生育期直接受地域的气候(主要是气温)影响而有较大变化,只能根据原产地实地观察的生育期为主,并参照当地采摘情况等进行比较与划分。

4、花冠大小与花丝多少的划分:按实际调查的数据编入。

5、有关性状水平的反映方法:

为了适应种植与栽培应用需要,各品系均以反映一般性状或平均水平为主,必要时,则补充介绍个别的特殊状态,反映方法如下:

(1)树姿:分直立、开张、半开张。

(2)树高:地面至树冠多数枝条顶端的垂直高度。

(3)树幅:水平量茶丛树冠面的东西与南北向及其相垂直的直径,中间用“×”来表示。

(4)主干圆径:离地面约20厘米处量径干。

(5)最低分枝高度:距地面最近的分枝高度。

(6)分枝密度:目测分稀、中、密。

(7)发芽密度:目测分稀、中、密。

(8)芽色及芽茸毛:芽色分绿、黄绿、紫色、银白色等;芽茸毛分无、少、中、多、特多。

(9)新梢长度:指成熟新梢长度、量10条平均值。

(10)新梢着叶数:数10条新梢着叶数,取平均值。

(11)叶片着生状况:分上斜、水平、下垂。

(12)节间长:成熟新梢鱼叶以上二叶片间长度,量10段平均值。

(13)叶形:分卵圆形、圆形、倒卵圆形、长椭圆形、椭圆形、披针形等。

(14)叶长:量成熟叶片基部至叶尖长度,量10叶平均值。

(15)叶宽:量成熟叶片最大宽度,量10叶平均值。

(16)叶面:分平滑、微隆、隆起。

(17)叶色:分绿、黄绿、深绿等。

(18)叶尖:分圆尖、钝尖、骤尖、渐尖。

(19)叶身:分内折、平展、背卷。

(20)叶质:分柔软、中等、硬脆。

(21)锯齿:分粗、细、深、浅、钝、利。

(22)锯齿对数:成熟叶片的锯齿对数,数10叶平均值。

(23)叶缘:分平滑、波状、微波状。

(24)叶脉对数:指闭合叶脉对数,数10叶平均值。

(25)新梢休止期:指每年新梢生长终止期。

(26)年生长轮次:指一年可采几轮茶。

(27)开花期:指10%左右花蕾开放期。

(28)盛花期:指50%左右花蕾开放期。

茶树品种


茶树有数百品种,台湾常看到的也有三、四十种,理论上是各种品种都可制成各类茶,只要制造的方法不同即可。但什幺品种比较适宜制造成那一类茶是有经验可供参考的。有些品种的特质非常明显,我们就特别为它制做成一种茶,而且就以茶树品种的名称作为制成茶的商品名称,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品种有些是传统性品种,有些是新近改良的品种,如在台湾常听到的青心乌龙、青心大冇、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都是移植自大陆的品种,阿萨姆则是移植自印度的品种。另外为了增产、耐害、早采、质优等理由,也自行培育新品种,如金萱(或说台茶十二号)、翠玉(或说台茶十三号)等。这些新品种可以制成冻顶,也可以制成清茶,所以不能向茶行老板说:「我要买金萱!」,除非他知道您喝那类茶,否则老板还要问您:「您要是金萱制的冻顶还是清茶?」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就称它为大叶种,如阿萨姆。相对地,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灌木型。但一般我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膝盖的高度,那是我们故意将之修剪成的,因为这样的高度比较方便采收,如果不加以修剪,一般可以长成一楼的高度。

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一带,云南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乔木型的原始茶林分布甚广,但至今量产的茶园也都已经改成矮欉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