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 : 2020-11-10
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影响茶叶的因素有哪些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茶树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前者使茶树树冠和根系不断扩大,吸收矿质养分,积累光合产物,从而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和能量基础,但营养生长过旺,则会抑制生殖生长。对于以芽叶为收获对象的茶树来说,其生殖生长只能给营养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生殖生长所需的光合产物和能量均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也大量消耗根部吸收的无机养分。所以,要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控制生殖生长是当前茶叶生产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70年代曾有过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茶树生殖习性、化学除花等研究领域。后来,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修剪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等方面也陆续有过研究。笔者根据近年来在湖南等地的试验研究及调查,结合对以往研究结果的分析,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作一探讨。

一、影响茶树生殖生长的因素

影响茶树生殖生长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因,即品种特性;另一类是外因,包括气象因素、营养条件、外源激素及人为调控措施等方面。在外因方面主要是通过改变光合作用和激素代谢等生理过程而影响茶树的生殖生长。

1.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较明显,适当延长光照,生殖生长就加强,采取遮荫措施,花果就减少(表1)。其原因在于光照充足,茶树的光合作用加强,同化产物积累增加,这就为生殖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由于茶树的碳代谢得到加强,使茶树体内的C/N(碳氮比)提高,较高C/N也是促进茶树生殖生长的重要因素。对茶树生殖习性的调查发现,茶树的边缘枝及受光面等处,开花结果较多,其原因也与光照充足有关。

2.降水

水分与茶树生殖生长关系密切,一般降水较少对生殖生长有利。另据笔者观测,降水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还因降水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江南茶区,5月下旬至6月份的初夏是茶树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此时如遇中轻度的干旱,往往导致花芽分化增多。而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营养生长比较旺盛,花果发育延缓。所以,适度干旱的年份,茶树开花结果往往较多。当然,严重的干旱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是不利的。夏末至秋季,茶树的生长中心已转入生殖生长,此时营养生长较弱,故干旱对它的影响并不大,而对茶树花果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此时水分条件的改善,将以促进生殖生长为主。如果在上年及初夏采取措施降低花果数量,则秋季改善肥水条件,将促进营养生长。所以,要通过肥水条件来增产秋茶,首先必须控制生殖生长。

3.灾害性气候

灾害性气候条件对茶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是有害的,但有时不利的气象条件反而导致翌年茶叶的增产。例如夏、秋季的严重旱热害、盛花期长时间的阴雨和低温,以及冬季严重的冻害都会导致大量花蕾、花朵和幼果脱落,最终使茶树的结实率降低,而较低的结实率是翌年春夏茶增产的重要条件。

4.施肥

肥料与生殖生长的关系首先与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有关。据观察,对一般的生产茶园,单施磷肥能增加花果,而单施氮肥则减少花果。在一定范围内茶果产量与施氮量呈反比。此外,生殖生长还与施肥时期有关,春夏季施磷肥最能促进生殖生长,所以一般春夏茶前后往往只施氮肥,磷钾肥多在秋冬季作为基肥施。叶面肥及激素对调节茶树生殖生长也有显著作用。在花芽分化高峰时期喷施GA3等激素,一般有抑制或延迟花芽分化的作用。

5.修剪

修剪能有效地调节茶树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之间的平衡。一般说,各种修剪都有利于激发茶树的生机,促进营养生长而抑制生殖生长。例如重修剪一般可使茶树在修剪当年不长花果,次年也极少开花结果;适当的深修剪和轻修剪一般也能有效地抑制茶树开花结果。其原因主要在于:(1)剪去花芽着生的成熟枝叶,使花芽着生的叶位减少;(2)修剪改变了体内激素代谢的平衡,从而刺激营养生长;(3)提高根冠比,使茶树较少的枝条能得到较多的矿质养分,同时剪去顶芽后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4)剪去上部枝条使树冠的阶段发育年龄变小,这也有利于提高茶树生机而加强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但必须注意修剪的时期,不同时期修剪有时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于1997-1998年在湖南祁阳进行的不同修剪时期与茶树生殖生长关系的试验表明,5月份进行修剪对茶树花果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有效。其机理可能是在5月份修剪可以将大多数着生花芽的叶腋部位剪去,等到茶树重新长出能发育花芽的叶腋,花芽的发育已赶不上合适的气候条件,从而导致结实率大大下降。

6.茶树生理机能(生理年龄)

生殖生长加速老化是植物生理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茶树来说,也不例外。衰老茶园开花结实较多,而较多的花果必然影响翌年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并加速茶树的老化。如能除去花果,则将大大增强茶树生机,翌年茶叶产量和品质必然大大提高。所以,生殖生长与茶树生机互相关联,抑制生殖生长也是防止茶树老化和复壮衰老茶树的措施之一。

7.品种选择及引种方向

生殖生长与品种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但因引种而引起的茶树品种特性变化,尤其是引种方向与开花结果的关系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杭州的龙井种在当地每米茶丛开花数为1500-2000朵,引种到海南后,每米茶丛开花数只有589朵,引种到四川后,则只有231朵;浙江的鸠坑种在当地大量开花,每米茶丛多达1000-2500朵,引种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地后,开花数量也均有显著减少。茶树花果数量与引种方向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但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显示。

二、控制茶树生殖生长的方法

根据上述对茶树生殖生长影响因素的讨论,控制茶树开花结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引种和密植

有资料认为,一般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引种,有可能减少茶树开花结果。这是从内因上解决茶树花果问题,是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法。其次,采用矮化密植的种植方式,改变茶树的生态条件,尤其使各茶树个体所受到的光照减少,叶层的湿度提高,再加上较高的施肥量等因素,使这类茶园的花果数量显著下降。据童启庆等1980、1981年田间试验结果,采用3条播(6667丛/亩)和6条播(13500丛/亩)的密植方式种植,其花果产量可比单条播(1333丛/亩)的平均减少71.3%和86.4%。但这类茶园必须十分注意病虫害防治和提高施肥量,方可保证茶叶高产优质。

2.水肥调控

在5、6月份,正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一般茶树的营养生长相对减弱。此时若有短期的干旱发生,最有利于茶树花芽分化。为此,可以采取灌溉和施氮肥的措施,加强营养生长,抑制花芽分化。肥料配比中磷钾肥少些,氮肥多些,并调节施肥时期,使在花芽分化高峰时期有较多的氮素供应,而磷钾肥的供应时期以秋冬季为宜。

3.修剪和采摘

茶树花芽一般着生在春茶后期和夏茶初期生长的新梢上。所以,要采取春茶勤采不留叶,第1轮夏茶采过后(5月上中旬)进行轻修剪的采剪方式,尽量减少花芽着生的有效部位。由于边缘枝是着生花果的主要部位,故剪去边缘枝能有效地减少花果数量。

4.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一般能促进茶树营养生长的叶面肥,激素类物质(例如IAA,GA等)大多在不同程度上能抑制生殖生长。例如王开荣在茶树进行花芽分化的初夏喷施0.2%的“宝丰灵”,达到基本控制茶树开花结果的效果,并增产13.1%-19.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800mg/kg的乙烯利可使茶籽减产90%,而鲜叶增产20%,效果明显。

5.摘除花蕾

当茶树已经形成了大量花蕾时,及时摘除花蕾可以避免生殖生长后期对养分的大量消耗。摘除工作操作简单,成本不高,而且摘下花蕾有利用价值,不失为一种控制生殖生长的有效措施。摘蕾时间应控制在花蕾大小适宜于寻找和摘除操作,一般以直径3-5mm为宜。

cy316.cOM编辑推荐

调控茶树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栽培茶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多采收嫩芽叶,因此除了用作采种子的茶树应加强保花保果外,对于采叶茶园来说,控制生殖生长,阻止或减少开花结实,这是促进营养生长,增产茶叶的有效途径。

调控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茶树的种植方式。采用密植茶树的方式,密度为常规茶园的3-5倍。在密植情况下,由于通风、光照等条件的改变,茶树处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就能抑制生殖生长,使开花结实显著减少。由于密植茶园花果大大减少,就可使养分集中用于营养生长,多长芽叶,使不同方位的茶芽生长趋于均衡,即在发芽的数量、单芽的长度和重量上,边侧和蓬心相接近,而常规茶园则差异较大。

2、用施肥方式来调控。一般来说,在茶园增施氮肥比例可促进营养生长和抑制生殖生长。茶树叶子中的氮磷钾的平均比例时4.5:0.8:1.2,因此一般幼龄茶园采用1:1:1或1:1.5:1.5为宜,3-4年生茶园以2:1:1或2.5:2:1为宜,正式投产后提高氮素比例,以4:1:1(绿茶)或3:1.5:1(红茶)较好。

3、用修剪措施来调控。修剪能抑制花芽的形成,修剪时期不同,抑制程度也有差别,夏季是孕蕾的盛期,在这之前,修剪越迟则抑制程度越强。根据实测,如将春茶后修剪的现蕾数作为基数,则春茶前修剪的现蕾数为1.95倍,不修剪的现蕾数为6.15倍。

4、以采调控。按标准及时分批留一叶或二叶采摘的方法有利于抑制花芽分化,促进营养生长。不采茶的枝条,花芽分化率多为 2成左右,而采时仅留二叶的枝条,花芽分化率只有0.5成左右,枝条养得越长,花芽越多。

5、采取疏花疏果来调控。疏花疏果可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因此除人工采花采果以外,还可采用化学除花果的办法。在生产上疏花可用1000-2000倍的乙烯利药液,在盛花期隔7-10天连续喷药2次,基本上可以达到疏花疏果,助长茶树多萌发芽叶,可增产1成以上。

6、采用茶园喷灌来调控。在旱季,茶园喷灌可以调节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营养生长而抑制生殖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影响龙井茶保藏的因素及保藏方法


1、影响茶叶保藏的因素

“饮茶贵乎茶鲜”,这是古今饮茶之道。任何茶叶,特别是好茶,都不可能一次品完,因此就涉及到保藏,如何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形的品质风格不变,维系固有的色鲜味正的新鲜状态,是保存茶叶的重要课题。

龙井茶名满天下,其独特的品质世人共知。近年来,龙井茶品质提高,产销量逐年增加,但是,龙井保存很难,不宜久藏。如果保藏不当,品质下降,特色尽失,龙井茶也就不成其为龙井了。

龙井茶和其他茶叶一样,所以不宜保藏是由茶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我国古代对茶叶的保藏就十分讲究,对茶叶的特性已有深刻的认识。明代的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把茶叶的“喜恶”特性,归纳成三句话:“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这是因为:茶叶是一种疏松而多孔隙的物质,由于毛细管作用,以及很多亲水性成分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茶叶吸湿能力的强弱与茶叶本身含水量和空气中的湿度有关,通常是茶叶越干吸湿能力越强,空气中相对湿度越大,茶叶吸湿也就越快。茶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和萜烯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它像海绵水一样吸附异味,且能保持相对稳定,吸附后的异味不易削除;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叶绿素、酯类物质和芳香物质会自动氧化,从而降低茶的有效成分,使香气“滞钝”,茶汤暗浊,滋味平淡,这就是茶叶的“陈化”现象。茶叶的这些特性使茶叶保藏十分困难。

影响茶叶贮藏,使之品质劣变的因素有哪些呢?

茶叶在贮藏中变质,主要是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能自动氧化。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含水量、温度、氧化、光线。

含水量。水分是化学变化的介质,也是微生物繁殖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茶叶含水量高低对品质的影响极大。含水量越高,物质扩散移动、相互作用就越显着,一些化合物自动氧化作用就越强,茶叶变质越快。

温度。温度对茶叶的氧化反应影响很大,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温度低,化学变化缓慢,有利于茶叶品质的保持。

氧气。茶叶中各种成分的自动氧化,都是空气中氧气直接参与的结果。如果采取有效措施,使茶叶在低氧状态(1%以下)贮藏,自动氧化则可完全控制。

光线。光不仅直接影响干茶的色泽,还影响香气和滋味。茶叶中的色素和酯类物质等,在光照下会产生光化反应,产生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异味,加速茶叶陈化。综上所述,要贮藏好茶叶,必须对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因素加以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茶叶品质的长期稳定。具体应做到干燥、密闭、低温、避光,为茶叶保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贮藏茶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龙井茶水分含量尽量要低,不得高于6%,要求龙井茶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成品茶的水分含量;第二,储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要低,控制在60%以下为佳。第三,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因为茶叶中含有萜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枸橼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他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如把茶叶和樟脑丸、香料、药物等放在一起,或把茶叶放在气味较浓的新木器、新漆器里,几个小时后就会感染到此东西的气味,若喝了轻则使人不快,重则不能饮用。第四,避免阳光直射。光线对茶叶品质有影响,特别是将茶放置于强光下太久,很容易破坏叶绿素,使得茶叶颜色枯黄发暗,品质变坏;同时,如在日光下曝晒,还会产生日晒味,难以饮用。第五,防止茶叶挤压。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

2、茶叶的保藏方法

把茶叶与石灰、木炭等一起储藏,是传统的干燥储茶技术,具有很好的储藏效果。从理论上讲,水分对茶叶品质影响极大,干茶含水率要尽可能的低,一般储藏环境相对湿度应低于60%。石灰、木炭等比之茶叶有更强的吸湿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的相对湿度。

生石灰储藏法。

这是传统的家用储藏法。是唐代韩琬的《御台史记》说:“储于陶器,以防暑湿。”宋代赵希鹄在《调燮类编》中也写道:“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这种方法,要选择体积合适且密封性能好的铁箱、玻璃瓶、米缸、陶瓷罐等作为容器,大小视保藏的茶叶多少而定,要求干燥、清洁、无味、无锈;干燥的茶叶用干净的薄纸包好(不得用旧报纸,以免茶叶吸附油墨味),每包半千克,用细绳扎紧,一层一层地放入罐的四周(石灰袋置于中央),密封即可。

储藏量大的一般在底层铺块状生石灰,上层放置大包装的茶叶;储藏数量少时可采用分装方式如箱装、袋装等,将用牛皮纸包装好的龙井茶放入装有石灰的箱或袋内一起储藏。石灰用量应根据茶叶含水量情况而定,茶叶与生石灰的比例一般为4:1~5:1。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需经常调换石灰,每年至少调换3~4次。

生石灰吸潮风化后要及时更换,一般装坛后过一个月就要更换,以后每隔1~2个月更换一次。否则不仅石灰失去了吸潮作用,而且石灰中的水分还会被茶叶吸收。用此法储存西湖龙井茶,效果甚佳。此法中的生石灰也可用硅胶代替,其效果更佳,当硅胶吸水变色后,可烘干后继续使用。

木炭储藏法。

具体方法与生石灰储藏法相似,所不同的是木炭代替生石灰为干燥剂,即将 1千克木炭装入布袋中,以后每一两个月更换一次即可。

如果木炭吸潮,要先将木炭烧红,冷却后装入布袋,每袋重约1千克;每一两个月要把木炭取出烧干再用。

低温冷藏法

温度是影响茶叶化学成分发生变异的重要条件,降低温度可以减缓大多数化学成份的变化,从而抑制绿茶内含物质的各种变化,保持其色、香、味等感官品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现有的茶叶保鲜技术中,低温冷藏技术最先进,效果最好。从保鲜效果和节约成本两方面考虑,龙井茶的低温冷藏温度控制在0℃~10℃为好。

采用低温冷藏是解决大批量龙井茶储藏保鲜的最有效途径。低温冷藏可使茶叶处于低温条件下,并且避光、除湿,可大大延长茶叶的保质期,惟一的缺点是设备投入大,使用费用较高。

对于家庭,简单易行的是冰箱储藏法。现在家用冰箱已非常普及,采用冰箱低温冷藏是一个好方法,不仅简便可靠,而且效果明显。买回的小包装茶,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至少可保存半年基本不变质。

将茶叶装入容器,外套塑料袋,避免潮气进入,然后放入冰箱。温度在5℃以下时,可储存1年以上。

冰箱长期使用后,内部会出现异味,对茶叶品质不利。由于茶叶极易吸附异味和水分,而家用冰箱通常会放置各类食品,因此采用冰箱低温冷藏龙井茶时,特别要注意外包装的阻隔性能,隔气性要好,以防止串味。

除氧和抽气储藏法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茶叶在储藏过程中各种生化成分的变化绝大多数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无氧和低氧状态下可抑制茶叶陈化进程。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了除氧剂除氧和抽气充氮包装技术。研究普遍认为,绿茶采用除氧剂除氧和抽气充氮包装技术效果显着,可减轻绿茶感官品质的变化程度,增强绿茶的储藏性能,延长有效储藏期。

真空保藏法是把茶叶装入马口铁罐,焊好接口,抽出罐内空气,使成真空。充气保藏法是在装茶叶的铝箔袋中填充高度纯化的惰气。使用这两种保藏法,在常温下保藏1年以上,仍可保持茶叶原来的色、香、味;在低温下保藏,效果更好。

横县茉莉花生长特性及影响


茉莉花对温度较敏感,能适应高温,不耐低温,抗寒性差。气温零度时,轻则叶片和枝梢细嫩部分枯萎,重则枝条大部分枯萎死亡。茉莉花成长适温为25—30度。在10度以下生长极缓慢,甚至停止生长。19度左右可以萌芽。在25度以下生长缓慢,25度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0-40度时花蕾形成发育较好,而32-37度时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超过37度花虽能开放,但常发生闷黄现象,香气稍差。

茉莉花对水分的要求是:生长旺季,枝叶繁茂,蒸腾量大,要充分浇水,空气相对温度在75%-85%。在旱季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影响生长和萌芽,花开不出,花形小。水分过多,也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发生烂根和闷死现象。盆栽茉莉,特别是冬季过分潮湿,容易引起烂根。

茉莉花是一种喜光的长日照植物。在直射光的照射下,最适宜茉莉花生长发育。如光照不足或荫庇,茉莉花叶片变大而薄,叶色淡绿,生长发育不良。光照越强,茉莉的根系越发达,植株生长越健壮,抗性越强。

风对茉莉花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夏季多东南风,带有大量的水蒸汽,使空气湿度增大,茉莉花生长旺盛。西风或西北风促使空气湿度和温度下降,花蕾发育受抑,鲜花常开不足,部分花朵变成紫红色。炎热的夏季,北风吹拂茉莉,促使花朵色白、香浓;南风或偏东风一吹,蒸发量大,会造成失水脱叶,影响生长。

对土壤的要求,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PH值要求在6-6.5最适宜。盆栽土可用园土和共康灰或园土和蛭石、腐叶土的混合土壤。

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 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而起作用的。茶树的光合作用通常随光强的增高而加快,但当光强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高。茶树光饱和点约在30~50千勒克司,在年周期中,一般冬眠和春季光饱和点较低,而夏、秋季光炮和点较高。同一季节中,则又因茶树生育情况而异,表现为休止期和茶芽萌发期,以及茶叶采收后期光饱和点较低,而茶芽生长旺期和采摘前光饱和点较高,其补偿点约为全日照的1%。 光质对光合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茶树光合强度在橙色光下最高,其余依次为绿色光和青色光。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2)温度 气温在25°C以下时,茶树光合作用随温度逐步升高而增强;25~35°C为最适范围,气温35°C以上时,温度继续上升,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C时,就没有净光合作用了。其光饱和点为32干勒克司。超过48°C时,叶组织丧失光合能力,而出现永久性伤害。幼年茶树光合作用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8°C,而成年茶树为25~35°C,光饱和度为20~30千勒克司。 (3)水分 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叶子中水分亏缺,不仅直接影响光合成过程的水分供给,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同时也促使气孔关闭,妨碍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原生质的水解作用,促使呼吸作用增强。所以在干旱条件下,茶树的光合强度往往比较低。水分亏缺会引起二氧化碳(CO2)扩散阻力的增大。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气孔开口度的减小或者完全关闭,从而阻断了CO2进入叶细胞,同时缺水也降低羟化酶的活性,增大叶肉细胞阻力,因此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空气相对湿度与光合强度之间呈负相关性。 (4)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CO2浓度通常是 300ppm(百万分之一),这远远不能满足茶树光合作用的需要。据测定,茶树CO2的补偿点为60ppm,而饱和点约1300ppm。当CO2浓度超过正常大气中的水平以后,光合速率仍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O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探究茶树的起源及茶树环境条件的影响


探究茶树的起源,可以运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进行追根溯源,从而找到茶树的亲缘。科学家研究发现,茶树属于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子叶植物在中生代的中期进入繁盛时期;而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又发现了山茶科植物的化石;在山茶科植物巾,山茶属是较为原始的一个种群,它的出现时间大约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而茶树在山茶属植物里面又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所以,植物学家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茶树从起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00万一7000万年的漫长岁月了。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布于南方的各个省区,其中在四川、云南、贵州所发现的数量尤其多。例如,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发现过一株野生大茶树,高达32.12米,树干胸嗣达2.9米的,树龄大约为1700年。这棵树的周围也都是参天古木。再如,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境内的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野生大茶树。这棵树高达21.6米,树F胸围达1.9米。另外,在勐海县南糯山也生长着一株大茶树,高55米,树干胸围达1.4米,根据当地的哈尼族史料记载,这棵茶树从种植到现在已历55代,经过了800年之久。这些古老的大茶树都是当今研究茶树起源的活文物。

茶树在某种环境中长期生活,受到特定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新陈代谢,在其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素的特定需要,从而形成了茶树的适生条件。因此可以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其长期对生长环境适应的结果。茶树的适生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环境中的土壤、雨水、阳光、温度、地形等条件。茶树的生长发育的状况,主要就受这些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土壤方面,茶树要求土层的厚度在1米以上,土质为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并且不含有石灰石,要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有机质的含量至少在1 g以上。酸碱度方面,pH值在4.5—6.5之间为宜。在降雨量方面,茶树要求雨量平均,并且年雨量应在1500。

茶树生理特性: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 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而起作用的。茶树的光合作用通常随光强的增高而加快,但当光强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高。茶树光饱和点约在30~50千勒克司,在年周期中,一般冬眠和春季光饱和点较低,而夏、秋季光饱和点较高。同一季节中,则又因茶树生育情况而异,表现为休止期和茶芽萌发期,以及茶叶采收后期光饱和点较低,而茶芽生长旺期和采摘前光饱和点较高,其补偿点约为全日照的1%。 光质对光合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茶树光合强度在橙色光下最高,其余依次为绿色光和青色光。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2)温度 气温在25℃以下时,茶树光合作用随温度逐步升高而增强;25~35℃为最适范围;所温35℃以上时,温度继续上升,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时,就没有净光合作用了。其光饱和点为32千勒克司。超过48℃时,叶组织丧失光合能力,而出现永久性伤害。幼年茶树光合作用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8℃,而成年茶树为25~35℃,光饱和度为20~30千勒克司。 (3)水分 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叶子中水分亏缺,不仅直接影响光合成过程的水分供给,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同时也促使气孔关闭,妨碍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原生质的水解作用,促使呼吸作用增强。所以在干旱条件下,茶树的光合强度往往比较低。水分亏缺会引起二氧化碳(C02)扩散阻力的增大。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气孔开口度的减小或者完全关闭,从而阻断了C02进入叶细胞,同时缺水也降低羟化酶的洗性,增大叶肉细胞阻力,因此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4)二氧化 大气中的C02浓度通常是300PPm(百万分之一),这远远不能满足茶树光合作用的需要。据测定,茶树C02的补偿点为60PPm,而饱和点约1300PPm。当C02浓度超过正常大气中的水平以后,光合速率仍随着C0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0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4.栽培措施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茶树的光合潜势,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其中采摘和修剪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采摘条件下,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季新梢萌发初期至采摘前逐渐增加,采摘后叶面积骤减,光饱和点降至新梢萌发初期水准。直至下一轮新梢萌发生长,光饱和点又趋回升。修剪时由于剪去树冠上层枝叶,尤其是台刈或重修剪,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所以修剪前树体中光合产物累积量是修剪后茶树生长好坏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当地上部刚处休止前不宜进行修剪,否则不利根系贮藏物质的积累,影响树势更新生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剪后新梢萌发所需要的养料,除根部贮存物质外,茎中积累的同化产物,不会运向根部贮存,而是在剪后被活化用来供给新梢生长需要。 土壤肥力中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缺乏矿质元素常伴随着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由于叶面积减少、叶片结构的改变、气孔活动的减弱等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均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氮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氮供应成一定比例,因此氮缺乏能抑制光合作用。磷具有活化茶树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在施磷的同时,适当配施氮、押或镁、锰等微量元素,促进作用则更大。 茶树供水不足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灌溉能提高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加速气体交换,显著增强光合作用。相反,在淹水条件下,过多的重力水取代了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使通气不良,阻碍茶根吸水,引起叶片缺水,从而降低光合作用。 其他栽培技术,如和中植密度、排列方式等,同样也对茶树光合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影响绿茶品质之因素及初制技术


绿茶之一般鉴定方法暨优良绿茶与劣变绿茶之特征已如前述,然则影响绿茶品质之因素究竟如何?各该因素对于绿茶之品质究有如何之影响?影响绿茶之品质之因素,概言之约有下列四项:(1)原料,(2)初制(3)精制(4)贮运。绿茶品质之优劣,泰半决定于原料之优劣,没有优良之原料,无论制造技术如何优良,均无法得到优良品质之绿茶。

影响茶菁原料品质优劣之因素,计有下列数项:

(1)品种:对于茶叶之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水色,叶底,以及宜制茶之种类,暨制造之方法,均有深切之影响。(2)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雨量,风及风向,日照,云雾等项。对于成茶之成分暨香味,均有影响,即对宜制茶之种类,与制造方法,亦有相当关系。(3)采摘:包括采摘之时期,方法,标准,气候,时间诸项,对成茶品质影响最大。(4)土壤:对于成茶之戌分及香味,形状,均有影响。(5) 肥料。(6)茶园之管理。(7)病虫害。(8)遮荫。(9) 海拔及地势。(10)树龄。(11)季节。(12)采后之处理。

绿茶品质之决定,除原枓外,当以初制关系至大,绿茶初制之过程虽因茶类而异,然大体言之,不外下列诸过程:

(1)活叶处理(2)杀菁,(3)揉捻,(4)解块,(5)静置,(6)烘焙,(7)覆炒(8)再干与整形。兹将各初制过程对于绿茶品质之影响略述如下:

(1)活叶处理:活叶处理,直接影响萎雕之程度及水分减少率,间接影响于杀青程度之调节。活叶处理过度,尤足以使茶叶过分萎雕,以致水色黄浊,甚至红变,如环境不良,气候过热,甚至变成虀艹,成为废物,活叶处理适当,对于茶香之培养,尤有决定性之作用。

(2)杀菁:杀菁对于绿茶品质关系最大,杀菁未至适度,对于绿茶之形状与色泽均有不良之影响,杀菁之温度对于绿茶之香气与滋味,尤有决定性,即对于水色及叶底,亦有相当关系。杀菁机揽拌手之回转率,对于茶条之形状,及温度时间之调节,均有影响:经过优良之杀菁,茶叶在以后各过程,即不易劣变,杀菁不良,每易使茶叶焦变或烟臭或酦酵而劣变。

(3)揉捻:揉捻对于成茶之形状与滋味有决定性之影响。揉捻不足,条索松,片未增多,滋味淡薄。揉捻过度,块形类茶增加,滋味亦易苦涩,且揉捻时间过长,每易使茶叶酦酵而劣变,水色每易混浊而黄变。揉捻时须注意回转率及加压与时间。

(4)解块:解块对于成茶之形状有极大影响,解块不良,茶叶结成大块,不但条索不佳,并且减少精制之正茶百分率,大块之茶,干燥亦甚困难,粉未很多。但过分之解块,亦使茶叶劣变,香味亦有不良影响。

(5)静置:静置有下列五种(A)杀菁前原枓之摊放,《B)杀菁后之摊凉,(C)揉捻后之摊凉(D)初干后再揉或覆火前之摊凉,(E)覆火后再干前之摊凉。五种静置,其作用各不相同,如杀菁前之静置,目的在蒸散茶菁一部份之水分以便于杀菁,杀菁后之静置,目的在蒸散一部份热气,以免发生闷热,并可增加香气,揉捻后之静置,目的在吸回流出之茶汁以免茶汁走失而滋味淡薄。初干后再揉前之静置,目的在使茶叶回软,以免再揉时粉未增多。两次干燥间之静置,目的在使茶叶干燥均匀,以免有外干内湿之弊。由是观之,静置对于茶叶之香味及形状,下盘,干湿程度,均有影响,而静置时间过长,或堆积大厚,或静置场所不当,茶叶每易酦酵或甚至酸腐劣变。

(6)初烘:初干对于成茶之香气及形状关系至大。初烘干燥程度不当,每易增加茶叶之粉未,有碍条索之美观。初烘温度过低,茶叶每易酦酵劣变。

(7)覆炒:覆炒对于成茶之香味及形状之增进均有影响,覆炒时当注意温度时间及回转率之调节,但覆炒增加茶未甚多,影响精制甚大,故最好不炒,而以再干机代替此一过程。

(8)再干与整形,再干有整形上霜之作用,并能扬去一部分粉末,故对绿茶之形状及色泽均有极大关系,即对于香味方面,亦有相当增进,再干时须注意时间温度回转率及风速之调节。

绿茶之精制,其目的在汰除劣杂,整饬形态,分别等级而已。故精制过程中,对形状及色泽关系最大,香气及滋味仅有少许影响。精置手续虽随茶类而异,然大致言之,不外下列数项:(1)筛分(2) 覆烚(3)拣剔(4)切断(5)茎拔(6)搧咸(7)着色(8)匀堆,兹将各过程对于品质之影响略述如次:

(1)筛分:筛分为精制作业之中心,手工精制分手筛吊筛二种,机械筛分有圆节干筛二种。绿茶之花色等级及形态整理,以及片末之汰除,均唯筛分是赖。故筛分对于形状方面,关系至大。

(2) 覆烚;覆烚一则有整形之作用,再则可增进茶叶之香味,三则可增进茶叶之色泽,四则可防止茶叶之劣变。但处理不慎,每易焦变及增加茶叶之粉未。

(3)拣剔:拣剔之目的在汰除劣杂,增进形状之美观,但与茶盘摩擦,每易增加粉末,尤以个别拣剔制为甚。

(4)切断:切断之目的在使大形之茶变细,以适合外销之需要,但切断次数大多,或切齿配合不适宜时,每易增加粉未,使茶叶过于细碎,对于色泽及滋味,亦有相当妨碍。

(5)茎拔:茎拔之目的在汰除茶梗,如机械效能优良,即可避免用人工拣剔,以节省工资。但经过多次之茎拔,茶色每易磨成黄褐色,滋味亦易受损。

(6)搧咸:搧咸之主要目的在汰除劣杂,亦有整饬形态及分别等级之作用,故仅与茶叶之形态有关。

(7)着色:着色为使茶叶色泽美观,对于色粉之选择及色粉份量之配合,必须适当,否则茶色既不美观,香味亦易受损。

(8)匀堆:匀堆为使同一花色之各号茶作适当之配合,以适应国际市场之需要,故对茶叶之品质,无论色香味均有影响。非有经验之茶师主持指导不为功。茶叶之贮运,除龙井茶须于罐底加以石灰或氯化钙以吸收一部分油脂气味及水分外,其它各种茶叶,只要能防止茶叶之劣变及不良气味之感染即可,对于茶叶品质虽无增进,但如贮运不佳,茶叶每易酦酵发霉,香气走失,滋味劣变,水色黄浊,对于品质亦有莫大妨害。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有后酦酵之作用,如作用适当,每可增进香味,但会水量过多,则后酦酵之进行,对茶叶品质当有妨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