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 : 2020-11-18
红茶铁观音 铁观音茶汤 铁观音由来

红茶铁观音。

华安县现有茶园面积1.06万,铁观音茶叶面积占95%。以上,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铁观音茶叶生产基地。2010年全县干毛茶总产1.4万吨,产值达1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茶叶巳成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茶叶生产生态环境,确保我县茶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的优化升级,树立、维护、提升“华安铁观音”茶叶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公信力,促进茶农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发展,2009年启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铁观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于2011年1月通过农业部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全面推广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现将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介绍如下。

1生态茶园地块选择。

1.1生态茶园的大气与水质条件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主干道,茶园周围有较丰富的森林等植被覆盖,生态茶园内及周边不得有大气污染源,尤其是上风口不得有工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可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来源。茶闶灌溉用水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得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如铅、汞、苯、酚、氰等。

1.2生态茶园的地形土壤要求

茶树为喜酸、喜肥、喜湿的植物,应选择背荫朝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多,海拔300-800m坡度25℃以下,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茶园土壤要求有效土层深厚疏松、土层厚度要1m以上,底土无硬盘;土壤PH在45-6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含量较高且平衡;土壤质地以含有砂、粘粒的砂质壤土为好。

2茶园规划

按照生态茶园生产基地的要求,园地规划合理全面, 形成“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良好布局,严禁烧山开垦,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植被;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 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于有一定规模面积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2.1茶园路网建设

茶园道路包括干道、支道、步道和环园道等,一切布局应适宜于机械化,便于机械行驶和车辆运输,也要有利于水土保持。道路建设以场地〔茶叶加工厂〉为中心向茶场各工作区和地块延伸,依山势按“之”或“一”字形建设。面积较小〈40hm? 以下〉不设干道。支道按地形和茶园面积而设置,同时也可作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要求路宽3-4m);步道是从支道通往各茶园地块的道路,路面宽一般为1.5m;环园道设于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与农地的界线,与干道、支道、步道相连。为了少占用地, 应尽可能做到路、沟相结合。

2.2因地制宜建立排蓄水系统

根据茶树生物等特性,既喜湿又怕渍的特点,茶园规划设计排蓄水系统,除有利于茶园耕作管理外,尽量做到小雨中雨不出园,大雨暴雨不成灾,达到能蓄、能灌、能排的要求。应根据地形地势或利用自然溪沟设排水沟, 在茶园上方开防洪沟,拦截山洪。茶园排蓄水系统由蓄水池、渠道、管道等组成。蓄水池设在茶园地块的上方或山坳处,每1 hm2茶园建立一个约5m3的蓄水池,用抽水机把附近水源引人蓄水池。渠道可沿茶园干道和支道设置。用塑料管道安装喷灌、滴灌设施进行灌溉。

3推广“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建园

传统做法用草皮砌叠梯壁,台面不等高,这样浪费了表土丰富的肥分,而把茶树种植在瘠薄的心土上,结果梯壁不牢固,水、土、肥同时流失。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张天福教授提出“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该项技术创新的核心理念有二: 一是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富含有机物与各种营养元素的肥沃表土资源;二是科学构筑高标准生态梯层茶园和完善的排蓄水设施系统,达到“三保园”目的。梯层开垦应做到等高梯层、缓路横沟、深挖条垦、心土筑埂、表土回园、条植绿化。

4茶树种植

种植前要每667m?施以土杂肥为基肥不少于1.5吨, 磷肥0.1吨,结合深垦,分层施于种植沟中。肥土拌匀, 种植时期以茶树休眠期的大寒或立春为宜,采用双行双株或3行双株种植,亩植5000-6000株的适当密植。植后管理必须千方百计达到全苗壮苗:用稻草、杂草、木屑等覆盖3-5cm,干旱时经常喷水,植后50d左右施第一次肥, 并薄肥勤施,大暑前结合施腐熟有机肥回土3-5cm。实行以采代剪,当年8月20日之前任其生长,掌握在8月20 日前后留苗高20cm修剪,统一留秋梢。当年冬季用“备用苗”及时补苗,为以后的茶叶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5防护林及遮萌树种植

在茶园山脊、山腰、陡坡和空闲地等适当位置,选择适应本地种植的香樟、相思树、火力楠、杉木进行种植。在容易受到干风、台风或寒风侵袭的茶区建立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建设以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树种相结合。乔木树种可种3-4行,行距3m为宜,两旁栽灌木树种,行数不限,在林带和茶园之间须开隔离沟,防止树根伸入茶园内。茶园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树,每6m左右种一棵,可选择香椿、紫玉兰、天竺桂、苦楝、木荷、桂花等。高海拔地区海拔600m以上不提倡栽种遮荫树,海拔600出以下的茶园内间作遮荫树,以豆科、高大、深根、不与茶树争夺水肥、无共同病虫害的落叶树种为宜,如合欢、凤凰木、任豆树,每667m?套种6-8株左右,树冠应高出地面2.5m以上,当遮荫树树冠过于庞大,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时应及时进行适当的修剪整枝,遮荫率控制在20 %以下。

6梯壁留革种草、套种绿肥

新垦茶园梯壁留草或人工种植爬地兰、百喜草等形成绿色覆盖;旧茶园土坡梯壁提倡充分利用当地山草资源,保留原有非恶性杂草进行绿化、护坡。

茶园套种绿肥以匍匐型或矮杆豆科绿肥为主,可选择白三叶、平托花生、圆叶决明等,通常是一年生茶园种植2-3行,2年生茶园种植1-2行,3年生茶园种植1行, 4年生茶园退出间作绿肥,采用以割代锄方法管理,严禁使用除草剂。白三叶不适合新垦茶园〈一年生茶园〗套种。套种的绿肥应及时进行割青、埋压或作为覆盖物铺于茶树旁。通过留草和绿肥种植,为茶园天敌提供了繁衍和栖息场所,有利于抑制茶园有害生物为害,减少茶园喷洒农药的次数,降低农残。

7茶园耕作

7.1中耕除草

每年结合施肥耕作4-5次,以各茶季萌发前晴天进行。一、二年幼年茶园,宜在雨后进行,拔除茶树根茎部的杂草,割除梯壁杂草,经曝晒后埋人茶园。浅耕深5-10cm,中耕深15-20cm,浅中耕可结合锄草与追肥进行。

7.2改良土壤

茶树种植几年后,会导致茶园土壤板结且肥力较低, 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良,一是隔年秋冬茶采后深耕25cm以上,加深耕作层,疏松土壤,加速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的酸碱度,覆盖一层厚度5cm爪以上的红壤土,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在茶园行间铺草,草源以稻草、山草、豆秸、绿肥等为主,铺草在旱季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厚度要求5-8cm,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宜,实现茶园免耕,不仅能防寒抗旱,防杂草,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在茶园中放养蚯蚓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8茶园施肥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推荐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要配合使用,提倡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8.1基肥

选用腐熟的农家肥,如羊粪、猪粪等。于当年茶树停止生长尽早开沟深施,深度25cm加以上,三年以上茶园每667m?施用量300kg以上,配合施“超大”、“圣农”或“华夏”有机肥100-150kg

8.2追肥

根据茶树需肥特点,2年生的幼龄茶园以选用N:P:K=18: 5: 7为宜,而3年生以上的选用N:P:K=24: 6: 10为宜,进行配方施肥。每季在采茶后5-7d视天气状况施第一次肥,每667m?施“全旺”或“农得宝”茶叶专用肥20kg,隔25-30d施第二次茶叶专用肥约25 kg,施用方法沟施或穴施,施后及时覆土。在茶叶一芽一心时开始结合喷药叶面追施“农保赞”、“容大丰”等腐殖酸类叶面肥,补充茶树所需的微量元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提高茶青品质。

9树冠管理

茶树良种壮苗种植,管理上根据铁观音须根少,主根不发达,树枝开张,枝条斜生,抗逆性较差等生长特性, 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间株和台刈等方法,采养结合,以培养优化树冠、复壮树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9.1幼树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促进侧芽萌发,增加分枝数量和层次,培养骨干枝。

定植后第一年8月20日左右,株高30cm,主茎粗0,

3cm以上,离地面15-20cm剪去主茎第一次定型修剪;第

二年春茶采摘后第二次定剪,秋茶采后第三次定剪,第二、第三次每次提高10cm左右。通过定剪形成宽幅的采摘面,强壮的生产枝,优质的鲜叶。

9.2青壮年茶树轻修剪和深修剪

轻修剪:一般一年一次,在茶季结束的冬季,剪去冠面5cm鸡爪枝、细弱枝层,保持采摘面整齐,促进腋芽萌发,修平:每个茶季结束进行,使芽头一致整齐,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cm。

深修剪:于春茶采后进行,深度5-10cm,剪去衰弱生长枝层,促进三级骨干枝重新萌芽,更新复壮生长枝层。

9.3间株、疏枝

种植8-10年后的密植园,由于多年的采摘、修剪枝条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弱,须进行更新复壮。先进行间株, 对畦中间植株间距太密或树势衰弱的植株从地面整株剪除,间株后株距达15cm以上。然后对所留茶树进行疏枝, 琉枝时剪去较老化主干枝、下垂枝、病虫枝、枯枝,底层生长细弱的枝条,保留粗壮的骨干枝,每丛只留3-4根健壮枝组;对间株、疏枝后茶园进行修剪,剪去茶丛上端的“鸡爪枝”。将剪下枝条清出茶园。春季萌芽前对直立旺长技进行合理修剪,抑制其顶端优势,促发分枝,以使春梢抽发整齐。修剪完,增施有机肥,每667m?施“益农”有机把150~200kg

9.4台刈

已衰败的老茶园,树势衰弱、采摘面零乱,芽叶瘦,多对夹叶,须进行台刈,于春芽萌发前进行,剪去离也面5-10cm以上全部枝梢,剪口要求平滑、不破损。台刈后的茶园应深耕并重施有机肥。对于过度衰败的老茶有条件的进行水旱轮作,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10病虫害综合治理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孽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寺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将病虫害种群数1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阀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示准的范围。

10.1应用农业措施,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危害

10.1.1科学施肥、清洁茶园、适时采摘: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性。在冬季全面清除茶园内的残枝枯叶,放至行间深埋或销毁,并在12月至1月分用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封同,减少越冬病虫基汶。适当嫩采,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单和茶螨等趋嫩性害虫的为害。

10.1.2疏枝修剪,健身栽培,减少病虫危喜。通过修剪,剪紫枝干内害虫,并结合清园对稠密、虫枝进行修剪,保持园通风透光,促进光合作用,有利增强树体,减少病虫勺发生为害。

10.2在采摘园应用推广物理防治措施。

利用茶叶害虫对颜色、光、化学物质等的趋性,进行诱杀,以降低田间虫密度。如茶黑刺粉虱对黄色的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每667m?插20-25张黄板粘片。对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可在茶园安装杀虫灯,如佳多PS一15型杀虫灯或太阳能诱虫灯,每1hm?挂一盏。此外,采用性引诱剂(茶小绿叶蝉信息素、斜纹夜蛾、茶毛虫性诱剂)、糖醋液诱杀。

10.3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建设生态茶园,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类对这些天敌的伤害。积极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有: Bt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害虫;鱼藤酮防治茶卷叶蛾,黑刺粉虱等;苦参碱水剂防治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茶叶螨等;除虫菊素、印楝素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蚜虫等;烟草(梗)浸提液加人一定量生石灰防治茶毛虫、饼病;井冈霉素防治茶苗白绢病等。茶园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对有害宿根性的杂草,在茶树种植前或荒羌茶园在土壤垦复前应人工拔除根茎,茶园土面覆盖经济绿肥、作物桔杆等,以抑制杂草萌发。

10.4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在目前情况下,化学防治仍是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手段之一,但必须选择适合茶叶生产的农药品种,掌握用药期和安全间隔期,把化学农药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化学防治上做到”统防统治“,即统一用药时间、统一配用药、统一防治、农残统一检测,确保控残达标。积极推广使用如辛硫磷、功夫菊酯、联苯菊酯、吡虫啉、吡蚜酮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防治指标和施药技术,合理轮换、混合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以保证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或国际上规定的农药残留极限,切实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

cy316.com扩展阅读

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要点


安徽桐城市市茶叶发展空间有限,要求我们必须理性定位,以质取胜。提升小花茶品质,必须从源头抓起,按以下五点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生态型茶园。

一、园地选择要立足生产优质茶。必须要有300米以上海拔,周边生态良好,没有污染,避风向阳,土层厚度不低于50厘米,土质为偏酸性的红黄壤土,坡度15°以下的坡地、旱田、平地为园址,与农田保持有100米隔离带,

二、做好生态保护与协调。要设置防护林,对园区周边的树木要全部保留,园内道路,操作行的树木保留20—30%,茶树是喜阴植物,有30%的遮阴度为好;做好路沟设置,保证茶园能蓄能排,小雨不出园,大雨不积水,坡地茶园茶行必须等高设置。

三、高标准高质量建园。茶树是多年生的植物,合理种养能让子孙后代受益。我市还有部分解放前遗留的老茶园至今还在采摘受益。为此,必须一是要深沟吊槽。沟深宽不少于60厘米,表土覆下,底土覆上。二是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00担,饼肥100公斤,磷肥50公斤,底层农家肥、中层饼磷肥。

四、保证品种优良对路。新发展茶园必须选用无性系良种。海拔高,易受冻园地,可选择舒茶早、山坡绿、石佛翠等品种。规模发展,要考虑品种搭配,对避风向阳园地,可选乌牛早、龙井长叶等特早品种。

五、科学管理,保证壮苗。铺草,间作绿肥,修剪,施肥,补植,注意防旱、防冻、防渍,力争三年后能采摘受益。

高产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一、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酸性或徽酸性(pH4.5-6),交通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缓坡地段成片建设茶园。坡地宜改为梯地,梯地宽度应为茶树栽植带距1.5米的倍数。尽量做到等高等宽,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二、选用良种:选择信阳10号、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等高产优质无性系良种。 三、栽植日期:春秋两季比较适宜茶苗移栽。 四、整地及施底肥:栽植带距1.5米,在栽植带内挖栽植沟0.6米,深0.5米,沟内回填0.15米种植土,粗细整平。亩施优质腐熟有机渣肥2000公斤以上(或腐熟的作物秸秆3000公斤),磷肥200公斤,菜枯粉50公斤混合施用,复土填平以后移栽茶苗。 五、合理密植:在栽植沟内采用双行双株或三株错窝栽植。行距0.33米,穴距0.33米。亩栽6000株~8000株左右,茶苗移栽时,应在根部打泥浆水,做到根理直,下踏紧,上表松,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应小行内铺秸杆覆盖,可起到保温、保湿、减少杂草的目的。脱窝断条,及时补栽。每个茶园采用的规格应一致、选用的品种要纯正合格,不宜多。 六、定植修剪:定植时要减去0.15米以上部分,栽后第二春季修剪,保持高度0.30米,栽后第三年春季修剪一次,控制高度0.5米。以后每年春季或秋季修剪一次,每次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米。 七、加强管理:茶苗定植后施肥要少饮多餐,每年春、秋两季应各施复合肥50公斤,清粪30担为宜,以促苗生长,培育壮苗。注意防治芽虫,小绿叶蝉、红蜘蛛、茶毛虫等害虫,及时中耕、松土、除草。 八、搞好配套建设:茶园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规模生产、因地制宜、完善措施。要搞好道路、水利、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茶园周围和圆内路旁、沟边栽植防护林、营造“小气候”环境,创造茶树良好的生长条件。

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


华安县历来是福建漳州市的茶叶主产区(当前主栽品种是“红牙”铁观音,占99u/o以上)o近年来,全县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至今拥有茶园总面积15.6万亩,预计今年总产1.5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全县现有7000多家茶叶初制加工厂,100多家精制加工企业,茶叶加工、营销龙头企业30多家,茶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转移劳动力4万多人,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50/0,是我国第二大铁观音茶生产基地,成为华安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华安县茶园上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糊虱、茶橙缨螨、茶黄蓟马、茶圆赤星病、茶炭疽病、茶根结线虫等。病虫整体发生趋势虫害重于病害,小虫重于大虫,特别是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害虫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害加剧;另外,在茶叶生产中,由于相当一部分茶农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化学防治控制茶叶有害生物,再加上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有害生物种群得不到有效调控,因此防治间隔期越来越短,而有害生物危害越来越重,尤其是害虫体系发生变化(由体型大向体型小的种类发展,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发展,而这类害虫年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栖息部位隐蔽),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也造成环境污染和产品的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华安县茶业产业的发展。为了控制茶叶农残,保护华安县茶叶产业健康、持续的稳定发展。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随保”理念,认真贯彻执行“目标安全、强化机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环保、控害、节本为目的,建立茶叶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片,积极引进、探索、试验和推广茶叶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到现在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华安县茶叶生产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组织措施

2007年,我们将示范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植保部门工作重点来抓,明确各示范区的组织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各示范片所在的镇、村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各示范片的建设。

1.积极开展市场整治

2006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列》和《福建省农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生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严格控制茶叶农残的《通旨》,并且由农业局、工商局、供销社等单位负责对全县农资节场进行常年督查,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建立农资可追溯管理等制度。同时,各乡镇在2007年二、三月份均在乡镇人大代表会议上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严格控制茶叶“农残”的意见》,并成立各乡镇联合执法大队,以乡规民约的方式从源头抓起,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叶产区的销售、使用。另外,各茶叶生产单位也纷纷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运作和行业自律,进一步提升茶农自身素质,提高华安县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

2.开展万人培训活动

结合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华安铁观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010年7月通过验收)开展万人培训活动,以村为单位(共72个村有种植铁观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并接受茶农咨询,基本做到每年每村培训1场次以上。通过大力推广普及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而达到降低茶叶农残,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另外,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农业信息网、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等手段广泛宣传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民绿色防控意识。

3.建立病虫测报网络

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各茶叶主产区建立(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海拔)茶树病虫测报网点7个,2009年再增加两个,每个测报网点都有县植保站人员和不脱产的村级植保员或农技员定期定点调查,以保证调查数据能准确及时地汇总。通过全县测报网络的建立,能准确地掌握全县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趋势,为能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茶农进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大力示范推广绿防技术

我们早在2007年就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福建省农业厅在仙都镇市后村共同建立《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片》1000亩,示范辐射面积10000亩,获得巨大成功。在此基础上,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以“闽台(漳州)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我们在全县各茶叶主产区共建立(如新圩镇官畲村、湖林乡岛濑村、华丰镇半山村、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等)38个茶园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片,面积共计12600亩,示范辐射面积10万亩,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防控措施,切实降低茶叶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在示范片建设中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多次莅临考察、指导,而且对我们的示范工作给以充分肯定。

二、技措施

1.加强农业防治,改善茶园环境,发挥生态调控力度

(1)科学施肥,清洁茶园,适时采摘。采用有机肥为主,N、P、K合理搭配,控制尿素施用量,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性。在冬季全面清除茶园内的残枝枯叶,放至行间深埋或销毁,并在12月至1月份用品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封园,减少越冬病虫基数。根据铁观音品种要求,一般用手工采摘,做到采留结合,适时采摘。

(2)疏枝修剪,健身栽培,减少病虫危害。茶园要因地制宜做好茶园轻剪、重修剪和台刈等。对种植7年以上的茶园进行技术改造,主要采取冬季结合清园对稠密枝条进行修剪、增施生物有机肥(如益农生物有机肥100-150公斤/亩)、培覆红壤新土(5~10厘米),进一步提高了茶叶单产和品质,减少病虫的发生为害。

2.灯板诱杀,合理搭配

根据茶园害虫具有的趋黄性、趋光性等特点,在茶园内可插加信息素的诱虫板(主要是黄、绿等色板)和悬挂杀虫灯进行诱杀。诱虫板对黑刺粉虱成虫和茶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诱杀有着极其显着的效果,每亩茶园插黄板15~20片,每季轮插1次;杀虫灯按10亩一盏进行设置,开灯时间为18:30--凌晨1:00,由于茶小绿叶蝉飞翔能力较低,因而杀虫灯要求距离茶叶蓬面20厘米为宜,诱杀效果才能显现。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推广使用杀虫灯2400多盏以及若干加信息素的诱虫板。通过诱杀,可极大降低茶园中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数量,害虫虫口密度降低,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减轻害虫的发生为害。

3.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大力开展生物防治

(1)“以螨治螨”,综合防治。2010年在省院士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闽台(漳州)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仙都镇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以螨治螨茶园绿色防控”示范100亩,辐射面积1000亩的示范片,开展“以螨治螨”茶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工作。

首先,在加强农业防治(科学施肥、适时采摘、冬季清园)和物理防治(茶园插诱虫板和悬挂杀虫灯进行诱杀)的基础上,根据捕食螨的习性,采用全园生草栽培模式(对有影响茶叶生长的允许割除),创造有利于各种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其次,在茶树修剪后,先用苯醚甲环唑、再用白僵菌(天定--广谱杀虫剂)+矿物油,分2次清园,间隔7天后再清园一遍,之后5天内当每叶害螨平均虫量低于2只时即可释放捕食螨(采用福建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生产的胡瓜钝绥螨),释放时间一般以阴天或傍晚为最佳,释放后的1~2天最好没有降雨。释放时用手撕开袋口,均匀地撒施在茶丛中,释放量为每亩20袋(每袋1500头)。释放后严禁使用任何化学合成杀虫杀螨剂和除草剂以及广谱性植物源微生物源杀虫杀螨剂农药(如果需要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可使用如白僵菌制剂茶将军--对捕食螨无害的菌株等植物源及微生物源农药)。自投放捕食螨以后120天有效控制茶园中的有害螨类和粉虱类等的危害,与化防茶园对比亩可节约成本120元以上,且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简单易行等特点,产品经农残检测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2)推广使用植物源及微生物源农药。如推广1%苦参碱100克/亩、2.5U/o鱼藤酮1000-1500倍、苏云金杆菌20(}--300毫升/亩、白僵菌制剂(400亿孢子/克)65~70克/亩、99%绿颖200- 300倍液等防治病虫害。加强测报,根据害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布情报,适时防治,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残,提高品质。

4.合理化防,实现茶叶无公害生产

(1)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如小绿叶蝉掌握在6头/百叶;螨类15头/百叶以上;茶圆赤星病叶发病率达6u/0以上时用药。病害掌握在发病初期嫩叶初展时喷药,每季茶喷一次,基本可达到防治效果。

(2)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如防治小绿叶蝉、蚜虫可采用联苯菊酯类、吡虫啉类、腚虫脒、绿颖(黑刺粉虱)、天然除虫菊等。防治茶叶螨类可用哒螨酮(扫螨净)等防治。用黑星菌克、保尔丰、代森锰锌等防治茶圆赤星病。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用于茶树上。

(3)讲究施药技术和方法。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根据农药的不同类型交替轮换使用。喷药时以喷叶背为主,并全部采用汽油机喷雾器,既提高防效,又节省农药。同时,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的标准使用农药。

三、防控成效

通过绿色防控,大大降低了害虫虫口密度,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6~7次,大大降

低了农药残留,同时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茶叶卫生质量明显提高,今年10月在38个示范片随机抽查的76个铁观音

产品(四季)样品,经农残检测合格率为100%,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产品价格平均每公斤提高20元以上,可增收节支1000元以上。由于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技术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几年来我们通过宣传、培训,大力推广普及茶园病虫绿色技术,从而达到降低茶叶农残,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今年在全县随机抽查的87个铁观音产品(春茶、夏茶、暑茶)样品,经农残检测合格率为94.3%)o总之,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及发生消长规律,对各种综防措施合理应用,把茶园中的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调控在经济水平之下,促进华安县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9月4日,来自14个国家(泰国、加纳、南非、布隆迪、尼泊尔、肯尼亚、卢旺达、乌干达、格鲁吉亚、津巴布韦、斯里兰卡、莫桑比克、坦桑尼亚i埃塞俄比亚)的27名学员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参观考察华安县无公害茶园示范。

建设有机生态茶园的技术


有机茶园是采用自然与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它以先进的生产应用技术使茶园的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凉茶园的改造,或是新种植茶园。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产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树带来污染。

在茶园建设上,有机茶园的坡度最好在15度以内,土层深厚,土壤酸性,土地比较集中,成片的地块,可划分为茶区,开垦茶园之前先清除障碍物,坡度为15度以下的缓坡采用等高线开垦,5度以上的建成内倾等高梯级雷锋地,有硬盘层的地坡,须先打破硬盘层,初垦深度50百米以上,复垦40百米以上,夏、冬季深翻改土,抽槽换土,早春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并足施底肥,回填沟土,做好梯壁的养护。

基地连块面积60公顷以上须建立道路网,包括干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茶树是常绿乔木,喜湿,怕旱,忌涝,建园时要考虑茶园水利系统的建设,包括保水、供水和排水,做到沟渠相通,渠塘(坝)相连,满足旱时能浇,涝时能排。

在茶树种植上,要根据茶产品规划,选择适种的茶树品种,尽量选择无性系优良苗木,生产毛尖绿茶的,宜选择茸毛较多,发芽早,产量高的茶树品种。为便于机械操作,种植要按双行双株模式,要及时起苗并及时移栽。长途运输的种苗要经过特殊处理,快运快栽,当天栽培不完的必须假植,栽培时要带土移栽,栽植前施足基肥,栽时深沟浅栽,使根系舒展,踏实。

茶苗成活前,每隔5-7天浇1次水,地面覆盖稻草或麦秸,谷雨前后对幼苗进行1次浅锄松土,立夏后,每半个月中耕除草1次,做好防旱排涝工作,科学施肥。以深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分期进行,基肥包括饼肥,绿肥,厩肥,堆沤肥或商品有机肥等,广辟肥源,配施磷、钾肥,套种的豆科绿肥,秋冬季深埋回园,实行全园铺草(或覆盖薄膜、泥炭等),以改善土壤生物,增加有机质和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为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可进行茶园套种,实现以短养长,减少投资,增加收入的目的,春季宜套种花生、绿豆、赤豆、无支架红豆、大叶猪屎豆、田箐等豆科作物和绿肥、伙冬季宜种植苕子、紫云英、满园花等绿肥。

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掌握田间“贝干贝湿”原则,适量浇水、少浇、勤浇,满足茶苗生长的需要,不提倡温灌、透浇。有条件的,每10天浇足1次,最好采用喷灌或滴灌。无浇水施肥的,在离苗10厘米的上方坡面开沟浇水,沟深10厘米,水干后覆土填平,浇水和喷灌适宜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5时后进行。

遮阳也是常用的抗旱保苗措施之一,可就地取材,西向斜插松枝,高秸干,狼萁等,能起到防止太阳光直射的效果,如条件允许,可采用遮阴网。铺草可起到防日灼,抑制杂草,保湿,改善土壤结构等作用,晒干的秸杆如麦秸、稻草、树叶、杂草等均可作为茶园田间铺草原料,提倡全园铺草。

幼年茶树须进行3-4次定型修剪,根据茶树树龄、长势和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树型冠,复壮树势。密度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茶行间保留20厘米宽的间隙修剪的叶,病虫枝和粗干枝要清除出园,其他枝叶留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地飞出后再行销毁。

鲜叶采摘必须采养结合,注意及时分批留叶,幼龄茶树采摘以养为主,适当打顶,青年茶树采摘以养为主,采养并举,壮年茶树以采为主,采养结合。

云中山建设生态茶园


云中山保护区核心区域全部是福前农场权属地,今天,这1381公顷土地是全省最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然而,福前农

场初建的1959年,全场仅有1.47公顷老茶园,茶叶产量0.126吨。

直到1962年,柯连坤甫至农场,就制定“以茶为主,粮食自给,多种经营”方针,组织开荒连,大力开垦茶园,发展

茶叶生产,茶叶产量从此突飞猛进。1963年,为响应中央号召,200多名从全省各地挑选的知识青年、复转官兵,汇集这

里,扎根落户,肩挑背扛,垦荒造田,抒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农场创业史,当年安放知青激情岁月的老茶园,如今依旧飘

香。

经过10年的开发,到1969年,云中山茶园始成规模:农场茶园面积增加到96.4公顷(1446亩),茶叶产量20.95吨,

分别比1959年增加64.73倍和165.27倍。一垅垅茶园就像颗颗明珠,散落云中山山水之间,吸收日月光华,山川滋养。

如今,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茶,在云中山建设生态茶园。截至2013年,云中山生态茶园面积更是达到333.33

公顷(5000亩)。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一、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生态茶园园地的选择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2、修建保水、保肥、保土的高标准“三保”茶园

生态茶园建设,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茶园要建成等高梯田,园地土壤要深挖60cm,园面呈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沟,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以实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3、采用良种良法

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同时,还需采取合理密植、适时采摘和适当修剪树冠等措施,防止病虫发生和蔓延,降低为害程度。

4、绿化园区、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可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2-3行灌木。在园内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园中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行道树和遮荫树以种植豆科树种(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油柿)为好,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或病虫害互为寄主的树种。此外,茶园梯壁可以种植匍匐性作物(如爬地兰),在园内空地或幼龄茶园中可以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花扁豆、印度红豆、绿豆和黑豇豆等),既可起到保护梯壁的作用,又可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豆科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使光能和土培营养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大大改善了茶园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二、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生态茶园是由多物种多层次组合而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变、牵涉面大,因而在具体操作时,必须以最适宜茶树生育的环境条件为生态茶园的调控指标。调控指标具体要求,一是茶园有效土层达50mm以上,土壤质地疏松,吸水、透气性好,土壤相对含水率达70%-90%,矿物质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2%以上,含氮量大于0.1%,PH值为4.5-6.0;二是茶园内直射光比例小,漫射光比例大,荫蔽度30%左右,茶树叶温不超过35度;三是茶树树冠覆盖率90%左右,茶树矮壮、繁茂,绿叶层厚度15-20mm,叶面积指数3-5。

1、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

在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上,首先应防止水土流失。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和套种绿肥。行间铺草应从幼龄茶园开始,在旱季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其次是要对茶园土壤进行耕作,以疏松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耕作深度,一般浅耕5-10cm、中耕10-15cm、深耕25-30cm,每年或隔年进行了1次。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除草与追肥进行,深耕可结合清园埋压杂草和施有机肥进行。再次是茶园应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2、生态茶园的施肥技术

茶园土壤多为红壤或黄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因而生态茶园应以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各种饼肥、人畜肥便、厩肥、沤肥和农副产品下脚料等)为主,在茶叶各生育期追施速效化肥为辅。

(1)提高春、秋(冬)季追肥比例。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一年中以春、秋(冬)茶质量为最好,所以应提高春、秋(冬)茶的追肥比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春、夏、秋季追肥的比例应为4:3:3,春季和秋(冬)茶的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

(2)实行平衡施肥。氮、磷、钾是茶树生长的三要素,镁、锌等微量元素,茶树虽然需要量极少,但若缺乏,将影响茶树的生长和鲜叶品质,因此要平衡施肥。幼龄茶树以培养壮、宽、茂、密的树冠为主,要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比例。一般氮、磷、钾施用比例,1-2年生茶树为2:3:3,3-4年生为2:1:1,进入盛产期的比例为3:1:1。随着树龄的增长,氮肥的施用比例可以逐步适当增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要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

(3)幼龄茶园套种和使用绿肥。幼龄茶园套种和使用绿肥,是就地取材,以园养园,省工、省本有效措施。1-2年生茶园可选用印度豇豆等高产型绿肥,3-4年生茶园则应选用矮秆绿肥,如花生、绿豆和乌豇豆等。套种的绿肥作物应及时进行割青、埋压或作为覆盖物铺于茶树茎杆周围,以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3、生态茶园的修剪

生态茶园的修煎,除了要做好茶树修剪外,还要对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等进行修剪整理,以免影响茶树生长。

(1)茶树的系统修剪

茶树系统修剪是培育丰产树冠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茶树修剪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以及重修剪和台刈。

A、定型修剪:幼龄茶树一般要进行3次,第一次于定值当年的8-9月,在离地面20cm处剪去主茎;第二年春茶后和秋茶前分别在上次剪口处提高15-20cm修剪。3次定剪后的幼龄茶树可采取留大叶的打顶采摘,以采代剪,但不能采摘过度,以进一步扩大树冠和增加生产枝密度。

B、轻修剪:一般在各茶季结束后进行,剪去冠面5-10cm的鸡爪枝、细弱枝层,提高茶树萌芽力,并减少茶梢蛾的为害。

C、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15-20cm的衰弱生产枝层,促进三级骨干枝重新萌芽,更新复壮生产枝层。

D、重修剪:三级骨干枝和生产枝已衰弱,只有二级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通常在春茶后,剪去离地面35-40cm以上的全部枝叶,促进二级骨干枝萌发,重新培养树冠。重修剪应结合重施肥。

E、台刈:骨干枝已全部衰退,新梢短小,对夹叶多的茶树,可在春茶后在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枝梢。剪口要求平滑、略倾斜,不破损。待主干萌发新梢后,通过3次定型修剪,形成再生树冠后方可正常采摘。台刈后的茶园应结合清园深耕翻并重施有机肥和速效肥,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的修剪

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若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控制,当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时,就会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势必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对这些套种的树木要采取适当的修剪整枝,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如此才能取得茶、果、林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4、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农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农残超标,因此,关键就在于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茶园严禁使用的农药

茶园严格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杀虫脒、磷胺、内吸磷、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生态茶园的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A、做好病虫预测预报。茶园要建立病虫测报点,通过定期、定点的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虫,并应用生物防治指标,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如茶丽纹象甲可在成虫出土初期用药,茶毛虫掌握

铁观音幼龄茶园管理技术


近年来,铁观音成品茶在市场上俏销,价格走高,发展铁观音密生茶园,见效快、效益高。但铁观音好喝不好栽,尤以幼龄茶树管理要求最为严格,只有了解掌握铁观音的栽培特性,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措施,才能实现新植铁观音茶树速生快长、高产优质,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铁观音栽培特性

1、铁观音根系不发达,根部受伤后不易愈合,抗干旱、抗寒能力差。其须根少,且横向分布多,纵向分布不深。除草、翻耕太深太近易损伤其根系,造成死苗;定植时,土没压紧或定根水不足,或定植后遇上高温干旱,不及时灌溉也会死苗。所以铁观音成活率较低,要比常规茶成活率低25%。 2、铁观音顶端优势强。须及时打顶促分枝,长出更多新生芽叶,才能提高产量。

3、铁观音花蕾多、结果多。大量花果会消耗养分,须及时摘除,否则芽叶生长慢、投产迟、产量低。

4、适应性较差。铁观音对土壤要求较高,只有在粘壤质厚层土壤地,铁观音才能生长良好、品质佳。

二、铁观音幼龄茶园的管理措施

1、覆盖防旱护苗。新定植的茶苗,抗逆性较差,既怕干又怕晒。可用稻草覆盖全园,厚度5厘米;或用蘑菇土覆盖,既可降低土面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做好水份管理,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求。

2、及时补苗。铁观音成活率较低,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每穴留2株。

3、疏花疏果。当茶苗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

4、合理施肥。定植前施足底肥的,每年可再施4-5次肥,于每轮新芽萌发时施用,每次亩施复合肥5-10公斤、尿素3-5公斤,离根茎15厘米处挖沟或挖穴施下,并覆土。底肥不足的,应采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于每年冬季结合浅耕施足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

5、中耕除草。铁观音根系分布较浅,为避免弄伤根系,可采用人工拔草,并把杂草覆盖在茶苗边,同时不能经常翻耕,可于每年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浅中耕除草。

6、整形修剪。采用打顶代剪定型,就是在茶苗定植前留茎20厘米高剪去上面部分。春茶长出来后,采去离土面25厘米以上的顶梢和较长的侧梢,以后在各轮新梢萌发后,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8厘米进行打顶。全年树冠约可提高20-25厘米。

7、病虫防治。经常检查茶园,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并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

幼龄铁观音茶园管理技术


近年来,铁观音成品茶在市场上俏销,价格走高,发展铁观音密生茶园,见效快、效益高。但铁观音好喝不好栽,尤以幼龄茶树管理要求最为严格,只有了解掌握铁观音的栽培特性,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措施,才能实现新植铁观音茶树速生快长、高产优质,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铁观音栽培特性1、铁观音根系不发达,根部受伤后不易愈合,抗干旱、抗寒能力差。其须根少,且横向分布多,纵向分布不深。除草、翻耕太深太近易损伤其根系,造成死苗;定植时,土没压紧或定根水不足,或定植后遇上高温干旱,不及时灌溉也会死苗。所以铁观音成活率较低,要比常规茶成活率低25%。

2、铁观音顶端优势强。须及时打顶促分枝,长出更多新生芽叶,才能提高产量。

3、铁观音花蕾多、结果多。大量花果会消耗养分,须及时摘除,否则芽叶生长慢、投产迟、产量低。

4、适应性较差。铁观音对土壤要求较高,只有在粘壤质厚层土壤地,铁观音才能生长良好、品质佳。

二、铁观音幼龄茶园的管理措施1、覆盖防旱护苗。新定植的茶苗,抗逆性较差,既怕干又怕晒。可用稻草覆盖全园,厚度5厘米;或用蘑菇土覆盖,既可降低土面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做好水份管理,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求。

2、及时补苗。铁观音成活率较低,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每穴留2株。

3、疏花疏果。当茶苗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

4、合理施肥。定植前施足底肥的,每年可再施4-5次肥,于每轮新芽萌发时施用,每次亩施复合肥5-10公斤、尿素3-5公斤,离根茎15厘米处挖沟或挖穴施下,并覆土。底肥不足的,应采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于每年冬季结合浅耕施足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

5、中耕除草。铁观音根系分布较浅,为避免弄伤根系,可采用人工拔草,并把杂草覆盖在茶苗边,同时不能经常翻耕,可于每年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浅中耕除草。

6、整形修剪。采用打顶代剪定型,就是在茶苗定植前留茎20厘米高剪去上面部分。春茶长出来后,采去离土面25厘米以上的顶梢和较长的侧梢,以后在各轮新梢萌发后,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8厘米进行打顶。全年树冠约可提高20-25厘米。

7、病虫防治。经常检查茶园,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并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

乌龙茶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与栽培关键技术


一、茶园建设与茶树栽培的目标茶树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良种必须良法栽培,良种必须良法加工”,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优质增效作用。

以“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安全、低碳”为目标,根据良种的性状特征,实施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与茶树栽培关键技术。

二、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茶园选择、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等。

1、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模式20世纪60年代福建提出,建立高标准茶园的5条标准,即“缓路横沟、等高梯层、深挖下肥、良种壮苗、条栽密植”。

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是:远离污染源;植树种草绿化,丰富生物多样性;建立等高茶园、蓄排设施,硬化道路,保持水土,便利交通;铺草覆盖,疏松土壤,供足肥水,少用化肥农药,有机绿色栽培,机械化管理。

形象的说,生态茶园“远看茶树看不见,近看茶树一大片”。

2、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1)远离污染源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应选择森林覆盖率高,远离工业区、矿山、人群密集生活区、交通要道,无污染源的山地。已有污染源的茶园,退茶还林。

(2)植树种草绿化,丰富生物多样性山顶与陡坡不开茶园(坡度大于25?不得开垦),留作林地、草地。已开垦种茶的,应退茶还林还草。

在山顶、山脚、风口、路旁、茶园四周种树(常绿、直根系的经济树种为佳),陡坡荒地、梯壁种草或种植绿肥作物(种植匍匐性、矮秆、豆科绿肥作物为佳),防止风蚀、雨蚀与水土流失,通风采光,调节茶园小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3)建立等高茶园、蓄排设施,硬化道路,保持水土,便利交通山地茶园构筑等高梯层,园面外高内低,防止水土流失。园内侧挖横沟蓄水,园边、路边、茶园边角地建蓄水池,建立以蓄为主的排灌系统。有条件的茶区铺设喷灌或滴灌设备,实施节水灌溉。

茶园与四周的林地、荒山陡坡、农田交界处,务必设置隔离沟,挖深沟排水。

构筑缓坡、环山、硬化道路,防止雨水冲刷,且便利茶园管理。设置主干道坡度5度以内,支干道坡度7度以内,各梯层设立步道。

(4)深翻改土,重施基肥,适时种植,合理密植①深翻改土,重施基肥:种植前全园深翻50厘米以上,挖种植沟深、宽各40厘米。pH低于4.0的酸化土壤,可采用有机物料和白云石粉等矿物调节pH至4.5~5.5。

以沤堆发酵过的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基肥,每亩施饼肥0.5吨或厩肥2.5吨左右,混合拌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公斤左右,与土壤拌和,施肥深度30~40厘米。

②不同采摘期品种搭配种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种植早生、中生、晚生品种,以利调节采制“洪峰期”,避免因劳力紧缺和厂房设备不足而影响品质与效益。种植不同采摘期品种的比例,可参考“特早生种2:早生种5:中生种3”,或者“早生种5:中生种3:晚生种2”。

③适时种植:须选择雨季或下雨前种植,不宜在霜冻期或炎热高温天气种植。一般在茶树休眠期的秋冬季或春节前后种植为佳,高海拔茶区(600米以上)春季种植为好,且应注意预防晚霜冻害。

④“沟状”与“畦状”种植法:山地茶园采用沟状种植法,有利于蓄水、保持水土;平地、山谷地或水田改作茶园,采用畦状种植法,有利于排水。

⑤合理密植:采用双条列种植方式,条栽密植,以利提早收益。大行距150厘米(含条距),条距30厘米,穴距30厘米,穴与穴成三角形。每穴种1~2株,每亩一般种植4000~4500株。

种植时茶苗根颈处离土表3厘米左右,根系离基肥5~10厘米。种后务必踩紧压实,让根系与土壤紧密粘结。如遇连续数天高温晴天,或种植在沙质土壤茶园,种后需灌水、遮阳。

三、标准化生态茶园栽培关键技术标准化生态茶园栽培,应采用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或有机栽培技术,保证茶叶无污染、卫生、安全。

1、培育速生丰产树冠种植后即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离地高18~20厘米,第2次定剪高度33~35厘米,第3次定剪高度48~50厘米。当树高达60厘米左右,以打顶采代替第4次定剪。两年内及时定剪3~4次,以促进分枝。剪后封园留养,培养“矮、壮、密”树冠。

2、铺草覆盖或套种绿肥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茶园,铺草覆盖、套种绿肥或豆科作物。铺草覆盖能减少土壤冲刷流失和杂草生长,保蓄水分,稳定土温,冬暖夏凉,增加有机质。可采用无污染的茅草、芦苇、稻草等覆盖,全园铺或在茶行铺草,必需铺密。

如套种绿肥或豆科作物,选用匍匐性、矮秆绿肥或豆科作物。须加强茶树和套种作物的管理,绿肥务必及时割青铺盖茶园或深埋。因地制宜选用绿肥,福建选用圆叶决明、科杂1号、平托花生效果较好。

3、加强茶园土、肥、水管理茶苗种植后当作“菜苗管理”,勤施有机液肥,促进速生、快长。N、P、K肥配合施,固态肥施后应盖土。高温干旱季节应浇水灌溉,雨季则应排除茶园积水。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饼肥最佳。茶园缺钾,所制成的茶叶滋味苦涩,增施钾肥有利于滋味甘甜的品质形成。

隔年1次深翻、施基肥。深翻30厘米左右,每亩施腐熟饼肥250公斤以上。追肥少用化肥,多用有机液肥。树冠覆盖度大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追施化肥不能撒施。采摘前15~30天开沟施入,沟深10厘米左右,施肥后及时盖土。

4、采摘茶树加强修剪,培育肥壮嫩梢采摘茶树每年轻修剪一次,树冠高幅控制80厘米×100厘米左右。芽梢细瘦、稀疏的半衰老或衰老茶树,则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培育肥壮嫩梢。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修剪茶行边缘,保持茶行间20厘米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覆盖,以利于改良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应清除出园。

5、病、虫、草害综合治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创造有利于有益天敌繁衍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孳生的环境条件。不使用禁用农药,严防农药残留量超标。

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高水溶性农药如啶虫咪、吡虫啉等。

6、合理采摘,采养结合及时分批采摘,适度嫩采。晴天采制为佳,北风天更好。

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对夹2~3叶、“小开面”至“中开面”嫩梢和1芽3~4叶嫩梢;绿茶、红茶、白茶鲜叶采摘标准为1芽2~3叶或1芽1叶嫩梢,以1芽2叶嫩梢为主。

采摘方法采用“提手采”,切忌“一把抓”。大力推广机采。鲜叶采摘和运输过程注意养护,保持鲜活、完整状态,及时运进加工厂,严防日晒与机械损伤。

7、茶园机械化管理因地制宜,尽可能采用采茶机、中耕机、割草机、修剪机、碎木机、喷药机等机械作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