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炒制茶|手工炒制高级茶

发布时间 : 2020-11-19
炒茶怎么炒制更香 怎样手工制绿茶 新鲜茶叶怎么手工炒

炒茶怎么炒制更香。

手工炒制的绿茶比一般绿茶形美质优,香浓味醇,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手工炒制”的概念在春茶市场上炒得如火如荼。不过,专家指出,在选择春茶时,消费者大可不必过分追求手工炒制的概念。

目前市场上打着手工炒制旗号的茶叶通常价格都要高于机械炒制的茶叶。茶叶是手工炒制还是机械炒制并不是判断茶叶好坏的唯一标准。

消费者在选择明前茶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一些商家以陈充新,用陈茶来代替新茶。李永泉建议消费者从三个方面来分辨陈茶与新茶。首先,从色泽上来看,陈茶由于搁置时间过久,氧化后颜色会暗一些。其次,从香气上来看,陈茶的香气肯定会降低。最后,就要去品茶,陈茶肯定会有陈味。

高档茶的炒制:

(-)青锅

1 下叶量

每锅投入摊放叶75-200g,具体的下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

鲜叶下锅温度70-80℃,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随着茶叶逐渐干燥,温度要随之降低。

3、手法

先用抖、拓,使茶叶散发水分,待茶叶发软时加用搭。手势要轻松,炒3min左右,当芽叶开始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时,温度可适当降低,此时要减少抖的动作,这个阶段锅中茶叶不能有爆声,如有爆声,茶叶颜色就会发黄,副茶会增多。之后,随着茶叶逐步干燥,再度减少抖的动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叶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干瘪、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成平时即可起锅。每锅茶叶的干度要一致。

青锅时间需18min左右。炒制时,温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随势应变,手势开始宜轻,尔后适当加重。开始手势重了,茶汁会溢出,茶叶颜色发黑,条索会太紧;后阶段手势轻了,茶叶会形成“空壳燥”。所以,必须看菜做茶,准确掌握炒制手法、手势和温度,这是提高龙井绿茶品质的关键。

4、簸

将青锅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过500g。

5、分筛

将簸后的青锅叶用3号方眼筛提出头子,筛底再用4号筛过筛,分出大(头子)、中(中筛)、小(细头)3档。青锅叶分筛是为了分开大小,有利辉锅,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青锅叶混在一起辉锅,必然产生茶叶干燥不匀,容易脱档、断头,降低茶叶品质。同时,大、中、小3档青锅叶的辉锅方法也不一样,如小的细头是要设法做扁一点,使外形看起来大一点;大的头子要做得小一点,这样使大小不匀的茶叶,做好以后外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

6、还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青锅叶分别放在小勃篮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它还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还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还潮。青锅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还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分布达到里外均匀、梗叶均匀。还潮到青锅叶松软时即可辉锅。经过还潮的茶叶,辉锅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来的干茶外形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二)辉锅

1、头子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2509,具体视炒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下叶锅温55 ℃左右,随后可适当降低一些,茶叶起锅前要适当加温。

(3)手法:开始用拓,并适当抖几下,如果青锅叶较潮,可以多抖几下。待叶子转热后,采用轻抓、轻推、轻捺的手法。如果转热后茶叶尚潮,便要再多抖几下,否则,水分不易散发,制成的干茶易发黑。炒到茶叶转燥高手(不粘手)时,改用抓、推、凉的手法,动作逐步用力,同时,茶叶在手中不断地进行里外交换,这样,可使茶叶做得扁一些、光洁一些。龙井绿茶光、扁、平、直的外形以及颜色,在青锅时就已打好基础,辉锅的作用在于将青锅时做好的扁平条索固定下来,并增进茶条的光洁度。龙井绿茶是靠手与茶叶、茶叶与茶叶、茶叶与锅子的相互磨擦,才能使外形光扁平直、条素均匀。所以,辉锅时必须准确地运用抓、推、捺的手法,相互交替,密切配合好,而且手中的茶叶要能均匀地里外交换,进多少出多少,大部分茶叶应掌握手中,祸中茶叶只能是少量,留作交换。此外,用力要由轻逐步到重,再由重逐步到轻,茶叶炒到快干时,不能太用力,只要守住茶叶尽量不让它“逃”出手外,如此一直炒到梗、叶干燥程度相同,最大的茶叶手折即断时,就可起锅。茶叶一定要炒干,起锅前温度要高一点,这样方能保持茶叶色泽不变。辉锅时间为22min左右。

2、中筛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g 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5℃左右,以后适当降低。

(3)手法:开始用拓的手法,很少用抖(因为中筛茶叶不会结块),炒到茶叶转热时改用抓、推、捺的手法,交替进行,以推、捺为主。如嫌茶叶不够扁,可以加磨、压的手法,使茶叶炒得扁平一些。其他与头子辉锅相同。

3、细头辉锅

(1)下叶量:每锅授叶200g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0t左右,以后适当降低。要求火力均匀,不能太高,因为细头水分少,容易炒焦和发黄。

(3)手法:开始用拓,不能抖,并可适当加点温,促使茶叶发软,随即采用轻抓、轻推、轻捺手法,待茶叶转热回软时逐步用力。由于细头茶叶细小,要把细小的茶叶做得扁大一些,必须用抓、推和抓、捺的手法,也可增加磨、压的手法,才能把茶叶做得扁大一些,以尽量把细头茶叶做得接近中筛茶,这样,3档茶叶拼堆后外形就显得均称协调。火力要适当,茶叶要炒干,至茶叶白毛脱净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为20min左右。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将炒好的头子、中筛、细头3种干茶用4号方眼筛筛几下,将细头筛出,用一只勃篮盛接,再继续筛出中筛到另一只动篮,篮面粗头进行复炒。复炒时要适当加温,使粗头转热回软,炒干再筛(用4号筛),筛后的粗头再炒,如此一直炒到茶叶全部过筛为止。然后将细头用软口畚箕簸去片末和白毛球,最后把干茶拼在一起,即可装袋。

cy316.cOM编辑推荐

手工炒制茶是高级茶


手工炒制的绿茶比一般绿茶形美质优,香浓味醇,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现将其采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采摘:茶叶采摘要选择良种茶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通常在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时采。采摘时注意“四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芽叶。采用提手采摘方法。采后挑拣大小均匀的鲜叶,及时薄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6-8小时,当日制作。

2杀青。杀青在直径60厘米左右的铁锅内进行。制前把锅壁磨光洗净。杀青时锅温控制在140-180℃,先高后低,手掌心距锅底30厘米左右有烫刺感时,投下叶片,每锅投鲜叶400-500克。刚下锅时,双手均匀翻炒,以焖为主。当感到叶子烫手并蒸发大量水分时,翻炒加快,以抛为主。要抛得高,撒得开,捞得净,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避免焦边红叶。当叶质柔软,叶色变暗,清香扑鼻时,迅速将杀青叶取出,放入圆篾盘内抖散摊晾。

3揉捻。1锅杀青叶作1次揉捻手握茶叶,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揉,力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中间解决2-3次,揉至茶汁稍溢,茶叶成条为度。

4炒坯搓条。将2锅杀青揉捻叶并为1锅进行炒坯。炒坯锅温控制在90-110℃,经反复抖炒至茶条互不黏结时,将锅温降至65-75℃开始搓条,双手掌心相对捧茶,搓压转动和抖散,用力先轻后重再轻,搓抖至茶叶有刺手感并发出沙沙响声时立即起锅摊晾。

5干燥。分烘干和炒干。烘干在竹制烘笼中进行。笼内铺放洁净的纱布,将茶坯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木炭在盆中燃烧到无烟时,开始烘焙,温度60-70℃,5-10分钟翻叶1次,烘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含水量6%以下)后停烘,稍经冷却立即包装。炒干即在锅中进行滚炒,锅温60-65℃,并2锅炒坯茶叶为1锅,滚炒时右手将茶叶沿锅壁往上推,左手将茶叶扒下,使茶叶呈弧形的自由翻落。滚炒速度先快后慢,用力先重后轻,尤其是后期茶叶接近足干,用力要轻巧,以免茶叶断碎。滚炒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即可。

手工炒制绿茶


手工炒制的绿茶比一般绿茶形美质优,香浓味醇,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现将其采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采摘:茶叶采摘要选择良种茶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通常在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时采。采摘时注意“四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芽叶。采用提手采摘方法。采后挑拣大小均匀的鲜叶,及时薄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6-8小时,当日制作。

杀青。杀青在直径60厘米左右的铁锅内进行。制前把锅壁磨光洗净。杀青时锅温控制在140-180℃,先高后低,手掌心距锅底30厘米左右有烫刺感时,投下叶片,每锅投鲜叶400-500克。刚下锅时,双手均匀翻炒,以焖为主。当感到叶子烫手并蒸发大量水分时,翻炒加快,以抛为主。要抛得高,撒得开,捞得净,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避免焦边红叶。当叶质柔软,叶色变暗,清香扑鼻时,迅速将杀青叶取出,放入圆篾盘内抖散摊晾。

揉捻。1锅杀青叶作1次揉捻手握茶叶,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揉,力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中间解决2-3次,揉至茶汁稍溢,茶叶成条为度。

炒坯搓条。将2锅杀青揉捻叶并为1锅进行炒坯。炒坯锅温控制在90-110℃,经反复抖炒至茶条互不黏结时,将锅温降至65-75℃开始搓条,双手掌心相对捧茶,搓压转动和抖散,用力先轻后重再轻,搓抖至茶叶有刺手感并发出沙沙响声时立即起锅摊晾。

干燥。分烘干和炒干。烘干在竹制烘笼中进行。笼内铺放洁净的纱布,将茶坯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木炭在盆中燃烧到无烟时,开始烘焙,温度60-70℃,5-10分钟翻叶1次,烘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含水量6%以下)后停烘,稍经冷却立即包装。炒干即在锅中进行滚炒,锅温60-65℃,并2锅炒坯茶叶为1锅,滚炒时右手将茶叶沿锅壁往上推,左手将茶叶扒下,使茶叶呈弧形的自由翻落。滚炒速度先快后慢,用力先重后轻,尤其是后期茶叶接近足干,用力要轻巧,以免茶叶断碎。滚炒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即可。

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技术


龙井茶品质的好坏,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鲜叶原料,但茶叶的色、香、味、形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所以,同样的鲜叶,由于炒制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龙井茶的品质差异会很大,有的相差可达一个级。

龙井茶炒制中,无论是高档茶还是中、低档茶,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在茶叶下锅前都需在茶锅里放一点制茶专用油,再用油抹布拓几下,使整个锅壁润滑,并在锅温达到要求时才能下叶,否则,茶叶就会产生红梗。炒制中还需注意两点:①若摊放叶采用分筛的方法,则青锅要先炒小的,后炒大的,因为摊放叶一经分筛后,小的茶叶容易“焦”(芽叶萎软,尖端变褐色似焦状),所以应该先炒小的;②青锅叶分筛后,辉锅则先要炒大的,后炒小的,因为大的含水量高,应该先炒。

一、高档茶的炒制

(一)青锅

1.下叶量

每锅投入摊放叶75-200g,具体的下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

鲜叶下锅温度70-80℃,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随着茶叶逐渐干燥,温度要随之降低。

3.手法

先用抖、拓,使茶叶散发水分,待茶叶发软时加用搭。手势要轻松,炒3min左右,当芽叶开始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时,温度可适当降低,此时要减少抖的动作,这个阶段锅中茶叶不能有爆声,如有爆声,茶叶颜色就会发黄,副茶会增多。之后,随着茶叶逐步干燥,再度减少抖的动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叶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干瘪、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成平时即可起锅。每锅茶叶的干度要一致。

青锅时间需18min左右。炒制时,温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随势应变,手势开始宜轻,尔后适当加重。开始手势重了,茶汁会溢出,茶叶颜色发黑,条索会太紧;后阶段手势轻了,茶叶会形成“空壳燥”。所以,必须看菜做茶,准确掌握炒制手法、手势和温 度,这是提高龙井茶品质的关键。

4.簸

将青锅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过500g。

5.分筛

将簸后的青锅叶用3号方眼筛提出头子,筛底再用4号筛过筛,分出大(头子)、中(中筛)、小(细头)3档。青锅叶分筛是为了分开大小,有利辉锅,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青锅叶混在一起辉锅,必然产生茶叶干燥不匀,容易脱档、断头,降低茶叶品质。同时,大、中、小3档青锅叶的辉锅方法也不一样,如小的细头是要设法做扁一点,使外形看起来大一点;大的头子要做得小一点,这样使大小不匀的茶叶,做好以后外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

6.还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青锅叶分别放在小勃篮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它还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还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还潮。青锅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还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分布达到里外均匀、梗叶均匀。还潮到青锅叶松软时即可辉锅。经过还潮的茶叶,辉锅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来的干茶外形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龙井茶的手工炒制技术


龙井茶品质的好坏,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鲜叶原料,但茶叶的色、香、味、形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所以,同样的鲜叶,由于炒制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龙井茶的品质差异会很大,有的相差可达一个级。龙井茶炒制中,无论是高档茶还是中、低档茶,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在茶叶下锅前都需在茶锅里放一点制茶专用油,再用油抹布拓几下,使整个锅壁润滑,并在锅温达到要求时才能下叶,否则,茶叶就会产生红梗。炒制中还需注意两点:①若摊放叶采用分筛的方法,则青锅要先炒小的,后炒大的,因为摊放叶一经分筛后,小的茶叶容易“焦”(芽叶萎软,尖端变褐色似焦状),所以应该先炒小的;②青锅叶分筛后,辉锅则先要炒大的,后炒小的,因为大的含水量高,应该先炒。

-一、高档茶的炒制:

(-)青锅

1 下叶量

每锅投入摊放叶75-200g,具体的下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

鲜叶下锅温度70-80℃,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随着茶叶逐渐干燥,温度要随之降低。

3、手法

先用抖、拓,使茶叶散发水分,待茶叶发软时加用搭。手势要轻松,炒3min左右,当芽叶开始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时,温度可适当降低,此时要减少抖的动作,这个阶段锅中茶叶不能有爆声,如有爆声,茶叶颜色就会发黄,副茶会增多。之后,随着茶叶逐步干燥,再度减少抖的动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叶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干瘪、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成平时即可起锅。每锅茶叶的干度要一致。

青锅时间需18min左右。炒制时,温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随势应变,手势开始宜轻,尔后适当加重。开始手势重了,茶汁会溢出,茶叶颜色发黑,条索会太紧;后阶段手势轻了,茶叶会形成“空壳燥”。所以,必须看菜做茶,准确掌握炒制手法、手势和温度,这是提高龙井茶品质的关键。

4、簸

将青锅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过500g。

5、分筛

将簸后的青锅叶用3号方眼筛提出头子,筛底再用4号筛过筛,分出大(头子)、中(中筛)、小(细头)3档。青锅叶分筛是为了分开大小,有利辉锅,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青锅叶混在一起辉锅,必然产生茶叶干燥不匀,容易脱档、断头,降低茶叶品质。同时,大、中、小3档青锅叶的辉锅方法也不一样,如小的细头是要设法做扁一点,使外形看起来大一点;大的头子要做得小一点,这样使大小不匀的茶叶,做好以后外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

6、还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青锅叶分别放在小勃篮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它还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还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还潮。青锅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还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分布达到里外均匀、梗叶均匀。还潮到青锅叶松软时即可辉锅。经过还潮的茶叶,辉锅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来的干茶外形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二)辉锅

1、头子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2509,具体视炒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下叶锅温55 ℃左右,随后可适当降低一些,茶叶起锅前要适当加温。

(3)手法:开始用拓,并适当抖几下,如果青锅叶较潮,可以多抖几下。待叶子转热后,采用轻抓、轻推、轻捺的手法。如果转热后茶叶尚潮,便要再多抖几下,否则,水分不易散发,制成的干茶易发黑。炒到茶叶转燥高手(不粘手)时,改用抓、推、凉的手法,动作逐步用力,同时,茶叶在手中不断地进行里外交换,这样,可使茶叶做得扁一些、光洁一些。龙井茶光、扁、平、直的外形以及颜色,在青锅时就已打好基础,辉锅的作用在于将青锅时做好的扁平条索固定下来,并增进茶条的光洁度。龙井茶是靠手与茶叶、茶叶与茶叶、茶叶与锅子的相互磨擦,才能使外形光扁平直、条素均匀。所以,辉锅时必须准确地运用抓、推、捺的手法,相互交替,密切配合好,而且手中的茶叶要能均匀地里外交换,进多少出多少,大部分茶叶应掌握手中,祸中茶叶只能是少量,留作交换。此外,用力要由轻逐步到重,再由重逐步到轻,茶叶炒到快干时,不能太用力,只要守住茶叶尽量不让它“逃”出手外,如此一直炒到梗、叶干燥程度相同,最大的茶叶手折即断时,就可起锅。茶叶一定要炒干,起锅前温度要高一点,这样方能保持茶叶色泽不变。辉锅时间为22min左右。

2、中筛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g 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5℃左右,以后适当降低。

(3)手法:开始用拓的手法,很少用抖(因为中筛茶叶不会结块),炒到茶叶转热时改用抓、推、捺的手法,交替进行,以推、捺为主。如嫌茶叶不够扁,可以加磨、压的手法,使茶叶炒得扁平一些。其他与头子辉锅相同。

3、细头辉锅

(1)下叶量:每锅授叶200g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0t左右,以后适当降低。要求火力均匀,不能太高,因为细头水分少,容易炒焦和发黄。

(3)手法:开始用拓,不能抖,并可适当加点温,促使茶叶发软,随即采用轻抓、轻推、轻捺手法,待茶叶转热回软时逐步用力。由于细头茶叶细小,要把细小的茶叶做得扁大一些,必须用抓、推和抓、捺的手法,也可增加磨、压的手法,才能把茶叶做得扁大一些,以尽量把细头茶叶做得接近中筛茶,这样,3档茶叶拼堆后外形就显得均称协调。火力要适当,茶叶要炒干,至茶叶白毛脱净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为20min左右。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将炒好的头子、中筛、细头3种干茶用4号方眼筛筛几下,将细头筛出,用一只勃篮盛接,再继续筛出中筛到另一只动篮,篮面粗头进行复炒。复炒时要适当加温,使粗头转热回软,炒干再筛(用4号筛),筛后的粗头再炒,如此一直炒到茶叶全部过筛为止。然后将细头用软口畚箕簸去片末和白毛球,最后把干茶拼在一起,即可装袋。

二、中档茶的炒制

(-)青锅

1、下叶量

每锅投入250-300g摊放叶。

2、火力

下叶锅温80-100CC以后适当降低。

3、手法

茶叶下锅后,先用抖、拓手法,炒到茶叶发软时,加用甩、搭手法,以整理条索,使茶叶扁直。随着茶叶逐步干燥,温度可适当降低,并加用捺的手法,此时用力宜轻,以后逐步加重,用力大小视鲜叶老嫩程度而定。用力太重,茶叶容易发黑;用力太轻,茶叶会产生“空壳燥”。后阶段主要用捺的手法,使茶叶结实光滑,为辉锅打好基础。炒至梗叶于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时间 20min左右。

4、簸、还潮

与高档茶相同。

5、分筛

用1号方眼筛提出头子,再用3号方眼筛分出中筛和细头,3档茶分别进行辉锅。

(二)辉锅

1、下叶量

250-300g青锅叶(细头可适当少一些)。

2、火力

头子下叶锅温65℃,中筛和细头可适当低一些,以后适当降温。

3、手法

头子先用抖、拓手法炒至茶叶转热,然后采用轻抓、轻推、轻捺手法,并逐步用力,如茶叶尚潮时,可多抖、搭一些时间。炒到茶叶高手时需要用力,此时如条索太宽,可稍用扣的手法,使条索收紧。后阶段要用重力,采用抓、推、捺、磨、压相结合的手法炒制,炒至梗叶干燥程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时间左右。中筛和细头炒制的手法与头子基本相同,只是不必用扣的手法。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特炒好的干条用4号方眼筛把细头筛在一只大勃篮里,再继续把中筛筛在另一只大勃篮里,筛面粗头进行复炒。复炒下叶锅温要高一些,待茶叶转软时用轻抓、轻推、轻磨手法炒至茶叶干燥时起锅,再过4号方眼筛,如此直至全部茶叶通过筛孔为止。细头需用9号方眼筛筛出末子,再用大口畚箕簸出片末和白毛球即可。最后将复炒过的头子和中筛、细头3种茶叶拼堆后装袋进仓。

三、低档茶的炒制

(-)青锅

1、下叶量

每锅投摊放叶300-500g

2、火力

下叶锅温110℃。由于低档茶的鲜叶较大,芽叶较粗老,所以下锅温度要高一些,否则会产生红梗,茶叶颜色也会发黑。以后,温度要适当降低。

3、手法

茶叶下锅后,先用抖、拓手法炒至茶lmin左右。此后,用抖、搭手法结合进行。搭时,在手托着茶叶尚未向锅中搭下去之前,其手势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以及手掌都要呈大的弯曲,然后手掌抖动几下,再将留在手中的茶叶向锅心搭下去,这样往复多次,但抖的次数要逐步减少。后阶段用搭、捺手法并逐步用力,炒至茶叶起锅。后期低档茶更加粗大,温度要更高一些,青锅开始用抖、拓手法炒至茶叶发软时,可以采用轻抓(空心抓),轻抓的时间长短视茶叶大小而定,如果茶叶粗大,可以多抓几下,也可以重抓,炒至茶叶呈青果形或韭菜扁形时,再用拓、捺手法炒制,直至茶叶梗、叶干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 20min左右。

4、簸

与高档条相同。

5、分筛

先用1号方眼筛筛出头子,再用2号方眼筛分出中筛和细头,大、中、小3档茶分别进行辉锅。

6、还潮

与高档茶相同。

(二)辉锅

1、下叶量

每锅投叶 250-300g

2.火力

下叶锅温70℃左右,以后逐步降低。

3 .手法

头子下锅后,如果茶叶尚潮则可先抖、拓几下,如果茶叶较干燥则不抖、拓,直接用抓、推、捺手法,并使锅中茶叶缓缓向手中流动,手中的茶叶又从手的两边缓缓向锅中回流。如果茶叶太宽,可以加用扣的手法。低档茶的炒制要用力,以使茶叶条索紧直匀齐。炒至茶叶有点干燥、条索比较均匀时,可以用抓、推、捺、磨、压5种手法结合进行,这样炒制出来的茶叶条索均匀,光扁平直,呈韭菜扁形。当茶叶梗、叶干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时间22min 左右。中筛和细头的辉锅手法与头子基本相同,但不必扣,全用抓、推、捺、磨、压5 种手法紧密结合进行炒制,使炒出来的茶叶色泽一致,条索均匀。炒至茶叶干燥时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20min左右。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用4号方眼筛先筛出细头,用一只勃篮盛接,再继续筛出中筛,用另一只勃篮盛接,筛面粗头进行复炒。由于低档茶比较粗老,复炒时要适当加温,用抓、推、捺、磨、压手法炒制,炒至茶叶发软时,将茶叶抓齐,提起后用双手抓紧并把茶叶折断,这样反复几次,目的是把茶叶弄得短一些,使头子的长短、大小与中筛、细头大体相同。炒后再筛,筛面以同样的方法再炒,直至全部筛完为止。细头用号方眼筛提出末子,最后把3种茶叶拼在一起,匀堆后即可装袋进仓。

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


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 1、生锅 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锅温较高,各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 ;中低档鲜叶180--200℃。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 一种竹茅编扎成事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经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叶质变软,叶片卷缩,手握成团改用起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如此交替进行,约经7分钟左右,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粘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2、熟锅 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锅温80-90℃。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叶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当茶条紧细,进行“赶条”。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沿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五分之二。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得匀,甩的开,摆的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3、烘焙 烘焙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 初烘(毛火):熟锅出来的叶子摊放在烘笼上,约半小时,每烘笼摊放4-5锅叶量,即可上炕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时间20-25分钟,每隔5-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含水量15%左右,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以使叶内水含量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复烘(足火):采用文火慢烘,火温60℃左右,每烘笼叶量2.5公斤左右,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含水量达6%,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条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 4、拣剔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拣去粗老叶和黄片、茶梗及碎片,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

如何手工炒制黎平雀舌?黎平雀舌的手工制法


黎平雀舌为贵州出产的绿茶,选摘海拔500米以上鲜叶经炒青工艺而制成的,它外形小巧可爱、色泽青翠诱人、香气清新迷人,是一款色香味十足的茶叶。由于茶区分布在山高雾浓的地方,黎平雀舌的品质出奇的好,可是呢,茶叶品质的好坏还会受到制茶技艺的影响,那么,如何手工炒制黎平雀舌?一起来看看吧。

黎平雀舌

如何手工炒制黎平雀舌?

1、杀青、摊凉:炒制雀舌茶用双手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达80~90℃时,在锅面涂上少许乌柏油,特青烟消失后,投入250~300克摊放叶,采用抖、捞手法,将茶叶捞起抖散,散发部分水分后,锅温降至60~50℃,开始采用以搭为主结合抖、捞的手法做形。当芽叶形呈扁直,稍有触手感,含水量约25~30%时,起锅摊凉回潮约1小时左右,进行整形。

制作

2、整形: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并达到足干。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下锅锅温60℃,随芽叶含水量减少,锅温降低(40℃)。将起锅时,锅温略升(50℃)。每锅投叶量约300~350克,以搭、压和抓的手法为主,结合理条手法,当茶叶达到扁、直、平、滑、形似雀舌,含水量6%左右,即起锅摊凉,冷却包装。

以上就是黎平雀舌的手工制法啦,看完后,是不是觉得黎平雀舌的制作很简单,想要亲自动手制作一下呢?那就赶快行动吧。

高级龙井茶如何炒制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绿翠,绿中透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如兰,滋味甘醇鲜爽。

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运用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形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度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每锅鲜叶约125克。开始以抓、抖手势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回潮,即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辉锅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度,需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正宗的龙井是纯"手工"的,从青叶到茶,要炒上一定要求的时间,锅是3千瓦的,从前没电时,底下就烧柴火,都是用手炒,时间久了,一双手也就练出来了,还熏得了一手的茶香。

至于火候的把握,有歌谣这样唱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高级龙井茶炒制技术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绿翠,绿中透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如兰,滋味甘醇鲜爽。

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运用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形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度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每锅鲜叶约125克。开始以抓、抖手势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回潮,即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辉锅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度,需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正宗的龙井是纯手工的,从青叶到茶,要炒上一定要求的时间,锅是3千瓦的,从前没电时,底下就烧柴火,都是用手炒,时间久了,一双手也就练出来了,还熏得了一手的茶香。

至于火候的把握,有歌谣这样唱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高档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参数的探索


历史上龙井茶的生产仅限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部分地域的茶区,由于制作工艺精湛,茶叶具有色、香、味、形四绝的美誉,为历史名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名优茶的需求不断增长,龙井茶的制作技术迅速在广大茶区推广,至目前为止,类似于龙井茶的扁形名优茶几乎遍及全国茶区。龙井茶毛茶的加工工艺为:摊青、青锅、回潮、辉锅四个过程,其摊青和回潮是预处理和中间处理工序,技术难度不大,较容易掌握。而青锅和辉锅两个过程是炒制龙井茶的关键工艺,是热加工过程,其间有10多种炒制手法与之配合。在这两个过程中既要控制加热的温度和茶叶的失水速率,又要熟练地应用10多种炒制手法,在保证茶叶内质的同时又要做好茶叶的形状和颜色,技术难度大,不易掌握。关于青锅和辉锅工艺的一些工艺参数,虽然早期已经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因测量方法和测试手段不同,致使对加工工艺参数众说纷纭,给龙井茶炒制技术的推广带来不便,为此特对春季龙井茶炒制的工艺参数作了研究,与茶界同仁商讨,以便茶农准确地掌握龙井茶的炒制技术,并为设计名优茶加工机械,提高该类茶叶加工机械的性能作一些基础工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原料 供试原料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场龙井43号、龙井群体种鲜叶。

2.试验方法

随机抽取试验场生产用龙井茶电炒锅一台,将铜-康铜热电偶测温探头埋入电炒锅锅底高温区,电信号引入XWC-300G自动平衡记录仪的输入端,记录笔可自动地记录加工过程的锅温,同时采用XCW-01表面温度指示仪测定茶叶叶温。1997年3月和4月,对龙井茶的正常青锅和辉锅炒制工艺的叶温和锅温以及水分进行测定,1998年3月和4月请茶叶炒制技师在装有测试仪表的电炒锅中按正常生产工艺炒制龙井茶,仪表自动记录炒制过程的锅温变化,茶叶温度由表面温度仪读取,人工记录,对炒制过程中的含水率进行动态跟踪测定。

3.龙井茶加工工艺 摊青-青锅-回潮-辉锅。

4.水分测定 采用常规烘箱方法测定。

二、结 果

1.青锅工艺

春茶期间炒制龙井茶,青锅时每次投叶量为0.20~0.25kg(经摊放后,茶叶的含水率为70%~75%),投叶锅温为300℃左右,青锅过程的初始2min内,锅温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若投叶时锅温较高(320℃左右),炒制时锅温升高的时间较短,为1min。若投叶时的锅温较低(290℃左右),锅温升高的时间应略长,为2~3min。后期锅温逐渐降低。青锅时间为13~15min。

青锅过程中,在初始2~3min内,茶叶温度迅速升高,达到70℃以上。不同的操作工人掌握的加热方法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操作者,在同样条件下,也不可能完全重复相同的参数。但茶叶锅温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茶叶叶温在青锅期间应有达到80℃以上的过程,这一过程出现在青锅前期或青锅后期,根据各操作人员的经验,掌握在不同的时区,整个青锅过程的叶温高于60℃。

青锅期间茶叶的水分为一恒率解吸过程,其解吸方程为W=a-bt,式中W为茶叶含水率,a、b为一常数,由此可以看出,青锅过程中茶叶含水率的变化与时间呈直线负相关关系,水分以每分钟3%~4%的速率下降。

2.辉锅工艺

每次辉锅投叶量为0.25kg(回潮后,茶叶含水率为20%~25%),投叶时锅温为130~150℃,在整个辉锅过程中,前期(5min左右),叶温以50℃为适宜,5~12min时叶温应控制在60℃以下,后期提高茶叶温度,可升至80~90℃。辉锅时间为20~30min。

辉锅阶段茶叶含水率的变化为一近似指数方程,其公式为W=Ae-bt,式中W为茶叶含水率,A、b为常数,t为时间。辉锅时,投叶含水率越低,其水分曲线与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越高,常数A也越小;辉锅投叶的含水率越高,其水分曲线与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变小,说明辉锅后期水分解吸规律更趋近于指数方程。其前期水分下降更接近于直线解吸。

三、讨论与分析

1.青锅温度

龙井茶青锅的投叶锅温为300℃左右,叶温应达到80℃,测得的青锅最高叶温为83℃和87℃,但这一温区的时间较短。这一结果与龙井茶的炒制工艺要求相符,但与以前龙井茶青锅叶温为60℃的结论不同,这是因为原来采用玻璃体温度计测量,不能快速、精确地描述茶叶的叶温。另一说法来自于人手的耐温只有60℃之说。在测量中发现,青锅时的茶叶在靠近人手处的叶温较低,而靠近锅体处的叶温则较高。这是因为青锅过程中,手接触的茶叶始终是茶团上部的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经抛、扬等手法炒制后,挥发了水分并散失了热量,回落到锅内堆积在一起,茶叶温度有所下降,手接触处的叶温通常为60℃左右,而与锅体接触的茶叶直接吸收锅体的热量,叶温更高,试验中的叶温值为直接从锅中抓起茶叶测得的温度,实际上锅内茶叶的叶温由内向外呈梯度分布。青锅时,茶叶投入锅内后,与高温锅体接触,茶叶温度迅速升高,至酶的钝化临界温度(据安徽农学院的测定,茶叶的多酚氧化酶钝化临界温度为85℃),酶的活性随之被抑制,伴随着炒制手势动作的配合,将茶叶炒成外形呈扁平状,颜色呈翠绿色的加工叶。此时,茶叶的含水率为25%左右。青锅时的水分解吸规律与炒青绿茶杀青过程的规律相似,但其速率有所差异,炒青绿茶(锅式杀青)的水分下降速率为每分钟1.15%~1.35%。水分解吸速率的大小会导致茶叶生化变化向不同的途径演变,形成不同风格的茶叶。

2.辉锅温度

龙井茶辉锅的锅温为140℃左右,茶叶投入锅内吸收锅体的热量,使茶叶升温软化,在开始的5~6min内,叶温应控制在50℃左右,辉锅前期(约12min)叶温在60℃以下,不能太高。温度过高,由于茶叶表面的自由水迅速挥发殆尽,而内部的束缚水又不能转移出来,形成外干内湿的现象,所以,一方面茶叶的形状被很快固定下来,外形达不到品质要求,另一方面,一些低沸点成分、香气物质尚未转化完全,降低了茶叶的内质。辉锅后期应升高叶温,叶温可以上升至80~90℃,以利于高沸点香气物质的形成。

对炒制龙井茶的初学者来说,感觉温度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如果在电炒锅上加装一测温装置,掌握起来相应要容易多了。龙井茶的炒制是茶叶加工中技术性较强的一项工作,炒制过程中的一些炒制手法,用文字叙述也难以达意,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索和体会,但随着对龙井茶加工技术的不断研究,其加工机理的不断被揭示,自动控制技术在茶叶加工机械上的应用,龙井茶的炒制技术将会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