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生产

发布时间 : 2020-11-25
茶叶生产 茶叶生产制作流程 无墨记茶叶怎样

【www.cy316.com - 茶叶生产】

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

茶叶是我市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进一步优化茶叶结构,发展无公害茶叶,是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茶叶作为天然的健康饮料,其优质和安全更加被人们关注。因此,茶叶卫生质量,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关系到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已势在必行。

一、无公害茶叶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一)生产基地的基本环境条件

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必须具备以下环境条件:

1、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基地的灌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土壤质地良好、无污染、符合标准。

2、远离城镇、工厂、周围没有其他直接或间接污染源。

3、具备茶树良好生长的基本立地条件,即土壤pH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cm,养分丰富而且平衡。

4、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

(二)茶叶基地选择

无公害茶园应选在茶叶的优生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植茶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无危害较重的病虫和寄生植物,茶树病虫害少。

2、若是现成的采摘茶园,要有良好的栽培管理规范,近期不偏施或重施化肥、化学合成农药、除草剂等。

3、茶园集中成片,有一定的规模,长势良好,且无公害生产茶园与其它常规农业生产用地有一定的隔离带。

4、茶树品种能适应我市土壤及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

新建茶园也要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山地,建立高标准良种茶园。

(三)茶园规划

1、茶园地块划分

土地选好后,根据地形、坡度等自然条件,划分区块,区块大小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

2、道路系统设置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3、排灌系统的设置

根据茶园面积大小,规划相应的蓄水池;还要修好排水沟,每梯要有背沟,每块地要有侧沟,侧沟与主沟相连,背沟与侧沟相连。

4、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

坡度15度到25度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m,种植两行茶树的应为3m左右。

(四)茶园开垦

土地选好后,首先清理地面的杂草、树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cm以上,除尽杂草、树根、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五)施足底肥

深垦施足底肥是加深活土层,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良好条件,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肥料。一般深垦50cm以上,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作为底肥,且氮、磷、钾比例配合适当。如每亩施农家肥1500―2500Kg或磷肥50―100Kg。肥与土混匀后,再盖土至高于地面5―10cm。

(六)茶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维护

要科学合理地在茶区和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种植与茶树相适宜的树木,营造防护林;还可以实行以茶为主,间作其他作物,不同层次的立体结构和茶园复合生态系统。这样可形成良好的防护屏障,可有效抵御部分工业废气的污染,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的作用,并能调节和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使茶园环境得到优化,也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也为鸟类和天敌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生物防治茶树病虫害奠定基础。在树木或间作品种选择上,要考虑不同株高、不同根深、不同营养特性的作物相搭配。高层林木宜选择生长快,树冠宽大,叶片稀疏、冬季落叶、根系深生、无共同病虫害,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木、果树等,低层以套种不影响茶树生长的矮生、葡匐性豆科作物、绿肥等。

二、无公害茶树的栽培

(一)选择适宜良种

建立无公害生产茶园,应选择适合我市生长的省级或国家级良种,并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早芽、性状整齐等特征特性的优良品种。种植前必须按GB11767-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目前我市普遍推广的无性系良种有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等。

(二)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对于无公害茶园极为重要,他不仅关系到种植时茶苗的数量,主要是关系到成园后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持续时间和茶园管理的方便性。一般中小叶种的无公害茶园宜采用单行条栽:株距33厘米,行距140-150厘米,每穴种苗2-3株,每亩茶园需苗3000―3500株。

(三)茶苗移栽

1、土地准备:首先浅锄,锄细种植沟土壤,然后拉行绳开沟,沟深35-40厘米,沟宽25-30厘米。

2、移栽时间:我市一般宜选择空气湿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的10-11月份。

精选阅读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一、技术简介

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中不含有害物质,或其含量控制在国际和国家有关组织规定的极限之内。当前人们对茶叶的多样化、无公害、保健化的要求日益强烈。采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既保证了茶叶出口和消费者的健康,又能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新技术,在全国茶区单项技术已有运用,系列技术还处在示范、推广阶段。

二、操作规程

1.无公害茶园的建园技术规范

(l)品种的选择。合理选择适应性和抗病性强的品种。

(2)严格选地。选择土壤、水源和大气未受工业三废和放射性污染的区域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3)一般茶园转变成无公害茶园。制定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建立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2.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规范

(l)土壤管理技术。①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②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厩肥等有机物覆盖上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③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施肥技术。追肥: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开沟施人茶园。基肥:采用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经l-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蒿秆、海草等类似物质以及经过推制处理的食物和林业副产品。基肥应开沟深施。

(3)病虫害防治技术。①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减少和防治茶树病虫害,如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适时锄草与耕作可减少因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②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③茶季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次年病虫的发生量,但不得在茶叶采收季节使用。石流合剂的使用量不得使茶叶的铜含量超标。

(4)水分管理技术。①茶园水分管理以保水为主,一般要求耕层土出的相对含水量在75%-90%,保证茶树能正常生育。茶园土壤进行铺草覆盖,在路边地角建立蓄水沟、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等,以减少水分蒸发,涵养水分。②干旱严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70% 以下时,茶园应及时引水灌溉,其水质要求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③在冬季与早春,采用塑料大棚覆盖的茶园。

(5)鲜叶采收技术。①手工采茶提倡双手采、提手采,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嫩净。②机械采茶,保证采茶质量,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③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住良好的器具,装叶是不得超过150kg/m3(上标)。④在鲜叶盛装与储运过程中应轻放、轻压、薄摊、勤翻等。

3.无公害菜产品加工、包装技术规范 严防加工环节污染,制定并严格执行无公害茶产品加工、包装技术规程,无公害茶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加工设备和场地,应保持整洁卫生,经常清洁或消毒,所有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整个加工过程严防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混入茶产品。

4无公害荣产品储运和销售技术规范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选择无公害茶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材料,所有的包装材料必须无污染;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茶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严格按各类无公害茶产品要求的条件进行储运,严防霉变和有害生物、有害物质经储运环节混入茶产品。

三、注意事项

在技术运用过程中,应避免再次污染。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详解


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

茶叶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和地方财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进一步优化茶叶结构,发展无公害茶叶,是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茶叶作为天然的健康饮料,其优质和安全更加被人们关注。因此,茶叶卫生质量,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关系到我县茶叶产业、全川茶叶产业以及全国茶叶产业的兴衰;所以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已势在必性。 一、无公害茶叶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一)生产基地的基本环境条件

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必须具备以下环境先决条件:

1、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基地的灌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土壤质地良好、无污染、符合标准。

2、远离城镇、工厂、周围没有其他直接或间接污染源。

3、具备茶树良好生长的基本立地条件,即土壤pH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cm,养分丰富而且平衡,在0~45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15g/Kg有效氮含量≥20mg/Kg,有效钾含量≥100mg/Kg,有效磷含量≥20mg/Kg,镁、锌等元素不缺。地下水位100cm以下,年降水量大于1300mm,10℃以上积温大于3700℃,常年相对湿度80%以上。

4、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

(二)茶叶基地选择

无公害茶园应选在茶叶的优生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植茶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无病虫寄生植物,茶树病虫害少。

2、若是现成的采摘茶园,要有良好的栽培管理规范,近期不偏施或重施化肥、化学合成农药、除草剂等。

3、茶园集中成片,有一定的规模,长势良好,且无公害生产茶园与其它常规农业生产用地有一定的隔离带。

4、茶树品种能适应我县土壤及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

新建茶园也要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山地,建立高标准良种茶园。

(三)茶园规划

1、茶园地块划分

土地选好后,根据地形、坡度等自然条件,划分区块,区块大小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

2、道路系统设置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3、排灌系统的设置

根据茶园面积大小,规划相应的蓄水池;还要修好排水沟,每梯要有背沟,每块地要有侧沟,侧沟与主沟相连,背沟与侧沟相连。

4、 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

坡度15度到25度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m,种植两行茶树的应为3m左右。

(四)茶园开垦

土地选好后,首先清理地面的杂草、树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m以上,除尽杂草、树根、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m以上。

(五)施足底肥

深垦施足底肥是加深活土层,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良好条件,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肥料。一般深垦50m以上,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作为底肥,且氮、磷、钾比例配合适当。如每亩施农家肥1500~2500Kg,或油枯200~300Kg,磷肥50~100Kg。肥与土混匀后,再盖土至高于地面5~10cm。

(六)茶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维护

要科学合理地在茶区和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种植与茶树相适宜的树木,营造防护林;还可以实行以茶为主,间作其他作物,不同层次的立体结构和茶园复合生态系统。这样可形成良好的防护屏障,可有效抵御部分工业废气的污染,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的作用,并能调节和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使茶园环境得到优化,也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也为鸟类和天敌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生物防治茶树病虫害奠定基础。 在树木或间作品种选择上,要考虑不同株高、不同根深、不同营养特性的作物相搭配。高层林木宜选择生长快,树冠宽大,叶片稀疏、冬季落叶、根系深生、无共同病虫害,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木、果树,如柿、李、梨等果树和湿地松、相思、合欢等经济林木,低层以套种不影响茶树生长的矮生、葡匐性豆科作物、绿肥等。

无公害茶树的栽培

(一)选择适宜良种

建立无公害生产茶园,应选择适合我县生长的省级或国家级良种,并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早芽、性状整齐等特征特性的优良品种。种植前必须按GB11767-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目前我县普遍推广的无性系良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名山131等。

(二)合理密植

双行条栽:1、大行距150cm,小行距33~45cm,株距20~33cm,每穴栽2株,每亩栽6000~8000株;2、大行距150cm,小行距45cm,株距17cm,每穴栽1株,每亩栽6000株。

(三)茶苗移栽

1、土地准备:首先浅锄,欠细种植沟土壤,然后拉行绳,按大小行距放线开沟,沟深10cm左右。

2、移栽时间:我县选择空气湿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的9月~10月上旬。

3、移栽要领:当茶苗苗高不小于30cm,主干茎粗不小于3mm时出苗。起苗时,苗圃地土壤必须湿润疏松,因茶苗根系与土壤密合在一起,这样起苗才能够多带泥土,少伤细根。移栽时,注意根系舒展,逐步加土,层层踩紧踏实,使土壤与茶苗根系密接,埋土过半时,浇足定根水,待水份下渗后继续加土,直至与泥门相平( 原插穗顶端上的短茎刚好埋入土中为宜),不宜过深过浅。移栽后要及时在离地15cm处保留1~2个分枝,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以减少水分蒸发;如遇大旱,要注意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茶苗成活。

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在步入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疏忽了环境保护,致使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从而造成了对局部茶区的污染。要使人们喝到放心的无公害茶,就必须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避免茶叶的污染。目前人们已经认可了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的安全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无公害茶市场价格飙升,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茶符合我国即将加入WTO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加茶农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正确地引导茶农致富,现将发展无公害茶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

一、生态良种茶园改造及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1、茶园建设。茶叶种植园必须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大气、水质、土壤等各项检测数据均应在国际农业运动联盟制定的标准允许范围之内。有机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或营造人工森林、牧草,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米。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顶、山脊、梯田之间须保留自然植被。为加强固土、保水、挡风、生防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

2、品种、种苗选择。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多抗性的品种,如:本省选育的适制绿茶的无性系品种上梅州(婺源)、大面白(上饶)、九曲783(上犹绿),适制红茶的赣茶1号(省蚕茶所)、宁洲2号(修水);邻省选育的适制绿茶的品种白毫早、乌牛早、龙井长叶,红绿兼用型品种浙农113、福鼎大毫等,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适宜在全省范围种植、推广。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3、茶树种植与高产树型培育。

(1)种植技术。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米—0.33米,每亩用苗量4000余株(3株为一丛)。种植沟内亩施菜籽饼肥400公斤、腐熟畜禽粪2000—4000公斤。基地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不打除草剂,窖盖青草或沟施沤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采用生物、农业、机械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并在基地内适当套种豆科作物、绿肥及深挖改土等一系列农艺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茶苗移栽以晚秋或早春为最佳适期,移栽宜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时进行,及时浇足定根水。

(2)树型培育。幼龄茶树必须进行三次定型修剪,以利于培育最佳丰产树冠。第一次离地面20厘米处剪出主枝;第2次培养骨干枝,在树高超过35厘米时剪口离地面30—35厘米;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修剪高度在第2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厘米,要求剪平,剪去弱枝和病虫枝。

二、先进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源应用技术

1、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有机肥主要有畜禽粪(须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提倡采用绿肥、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以涵养土壤水分,提高茶园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期肥力。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主要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基肥在9月—10月挖沟施下覆土。

2、茶园铺草。铺草材料因地制宜,可选用无污染的稻草、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厘米。最好每年铺草二次,铺草时间,第一次在5—6月为宜,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二次在10—11月,可用于抗寒防冻。次年9—10月将铺草深埋当肥料。一般每亩一次铺草量为1000—1500公斤,第一次量少些,第二次量多些。

3、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1)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人工捕捉害虫。

(2)茶园园林化,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的天敌,以生物治虫,以虫治虫,降低害虫卵基数。

(3)选择、推广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绿僵菌、乳状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鱼藤酮、川楝素、昆虫病原线虫等,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三、无公害茶叶加工贮运技术

1、采摘与鲜叶保鲜。

(1)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先发先采,采强留弱,采高留低,采中留侧。手法上,用折采或提采,禁止用指甲掐采,用手扭采、捋采、抓采。

(2)幼龄茶树贯彻以养(树)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即三足龄茶树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或一叶采。壮年茶树贯彻以采为主,以养为辅的原则,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采。

(3)采下的鲜叶置于清洁的竹篓中,不能挤压,并及时送往加工车间,摊放在阴凉、通风、卫生、干净处,厚度约10厘米左右,摊放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做到及时加工制作。

2、茶叶加工。无公害茶应严格按照产品企业绿色和有机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加工。根据不同茶类、原料(鲜叶)级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或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3、茶叶贮运保鲜。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有机茶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天然)食品。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茶叶保鲜库,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挖掘保鲜库的经营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

1、推广应用“茶树嫁接换种”新技术。选用发芽早、经济性状好、品种优良的健壮枝条,采用短穗低位嫁接法,将一批品种混杂、单产低的老式茶园改换成高产优质的良种茶园。

2、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防虫网,局部改善茶园小气候。并在茶树生态系中,利用有害生物种群和有益生物种群间的平衡规律、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个体间化学通讯联系等高新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综合治理有害生物。

3、利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类,降解茶鲜叶中的农药残留量。降解剂直接喷洒在茶蓬上,经5—7天就可将80%的农药残留物除去。该降解剂是南京农业大学李顺鹏教授发明的,经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大绿色食品测试中心和南京铁道医院联合检测安全合格。

生产无公害茶叶安全用药有讲究


无公害茶叶基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选用农药品种

最适于茶树上使用的农药是植物性农药和生物农药(微生物和昆虫病毒),但目前还不能完全防治茶树上的几种主要病虫。目前我省茶区茶树主要病虫防治暂可选用如下对口化学农药:假眼小绿叶蝉可以选用10%吡虫啉类药;尺蠖类害虫可以选用2.5%敌杀死、2.5%功夫菊酯升、天泰;刺蛾类害虫可以选用2.5%敌杀死加80%敌敌喂;毒蛾类害虫可以选用2.5%天王星加80%敌敌畏;粉虱类和蚧类可以选用10%吡虫啉类;郑叶性害虫可以选用98%巴丹或2.5%天王星,叶螨类害虫在秋末停采后可以喷洒45%的石硫合剂晶体,茶叶生长期暂可用1%阿维菌素,也可用73%克螨特(此药不宜低容量喷洒)。

茶树上应严格禁止使用胺磷、乙酰甲胺磷、氰戊菊酯,来福灵、三氯杀螨醇农药及其各种混和物等。欧盟等发达国家对茶叶中的优乐得(扑虱灵)、速螨酮等农药允许残留标准定得很严,出口基地应慎用这两种农药。

严格掌握施药适期

几种茶树主要害虫施药适期如下:

茶尺蠖:一年发生5-6代,1、2代虫量较低,发虫中心明显,适宜挑治。3、4代是主害代,施药适期宜选择田间幼虫2龄高峰期,病毒制剂宜在1、2代的1、2龄幼虫期使用。

茶黑毒蛾:一年发生4代,第一、二代是主害代,尤以第二代严重,施药适期宜掌握在2-3龄幼虫期。如用天王星等农药来防治,其施药适期可提前到卵孵化高峰期。

茶毛虫:一年发生2代,施药适期宜在2-3龄幼虫期,即幼虫分群前后。

假眼小绿叶蝉:有两次虫口高峰,即5月下旬至7月中上旬和8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以第一次虫口高峰虫量最大。施药适期在虫口高峰前期,同时掌握在田间若虫数量占总虫量80%以上时施药。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施药适期宜在第一代的卵孵化盛末期。施药时喷洒的药液应喷至茶树中下部成老叶背面,不宜蓬面扫喷,每亩喷洒的药液量不少于3背包。

长白蚧等蚧类:防治适期为卵孵化盛末期,药液应喷至蚧虫寄生部位。

茶橙瘿螨:一般年份有1-2次虫口高峰,施药适期宜在茶树出现重害状之前。

茶丽纹象甲:一年1代,施药适期宜在成虫出土盛末期。

其他害虫:茶刺蛾应在幼虫3龄前防治,茶细蛾宜掌握在幼虫潜叶、卷边期防治,茶卷叶蛾应掌握田间幼虫缀叶成苞前防治,茶叶夜蛾一般在3月下旬防治。

在茶树害虫防治中,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决不可随意提高用量。

按防治指标实施化学农药防治,严格执行用药后的安全间隔期

广大茶农务必纠正“见虫就治”、“无虫先防”等不正确思想观念,茶园中有少量害虫存在,从生态多样性的角度看是有益无害的。要减少周年喷药次数,以降低农药残留和对环境污染,只有当害虫超过防治指导标时,方可考虑用药防治。喷药时提倡低容量喷雾,讲究喷药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严格执行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在安全间隔期过后才可采摘。

无公害果、茶生产体系


严格选建生产基地

●严格按照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条件,对新建果园和茶园进行环境评估认定,达不到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的,不能作为新建水果、茶叶生产基地;对现有的果园和茶园,要进行无公害水果、茶叶生产基地认定,因环境评估不合格而不能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果园、茶园,也坚决退出水果、茶叶生产,转为其它农业生产用地,从而避免工业“三废”、城市排污带来的面源污染。

综合应用农业防治措施

●优化果园、茶园生态栽培

特异性免疫无毒良种果苗和无性系良种茶苗,适种、适地、适栽,合理配置株行距。

合理定型修剪,优化果园群体结构。

果园茶园生草覆盖、滴灌或微喷灌。如果园种植苜蓿,既可为果树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场所,又能利用苜蓿害虫的天敌控制果树害虫。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措施

●果实套袋

选用专用优质果袋,在生理落果期之后,结合人工选定果进行果实套袋栽培,着色水果进入果实着色期应及时撤袋。

●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对灯光、颜色和气味的趋向性诱杀害虫。如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糖醋酒诱杀等。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利用

积极保护利用果树害虫天敌。

果树害虫天敌主要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天敌主要有捕食性瓢虫、草蛉、小花蝽、食蚜蝇、捕食螨和蜘蛛;寄生性天敌包括各种寄生蜂、寄生蝇、致病微生物等。各项果树园艺措施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好捕食性天敌,做到害虫的防治与天敌的保护利用双兼顾,注重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措施

●优选农药

在病虫害防治中,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尽可能少用水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优选药械

选用雾化度高的药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选用高质量药械,杜绝、跑、冒、滴、漏。

●适时对症用药

应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适时对症用药防治。

●严格安全间隔期

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安全使用间隔期。

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

●要坚持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配方肥,有条件的应实施推荐施肥,发展有机复合肥,防止超量偏施氮素化肥,严格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

●禁止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其它有毒肥料。

建立可追溯与市场准入制

●建立果园、茶园施肥和施药等重要农事档案,以便查验。

●建立果茶产品质量安全分户管理制。

●坚持果茶上市分批次抽检制。

无公害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是一个科学名词,指这种茶叶不含污染物质,或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但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对消费者没有公害,因此,它是一个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总称。

在无公害茶生产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低残留茶等名称,事实上它们都属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是我国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分为A级和AA级两种,由我国农业部和各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对生产地进行环境检测和质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低残留茶是近几年来针对欧盟制订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量(MRL)标准而提出的;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种,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认定的单位才有资格颁证,我国有机茶由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及其批准的有机茶开发分中心(在杭州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内)审批和检测,证书有效期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进行检查颁证,绿色食品的AA级茶和有机茶相仿。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是今后茶叶消费的必然要求。实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与管理已成为广大茶叶生产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新技术。

(一)严格选地建新园对准备建园的荒山在建园前进行水、大气、土壤测试,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选择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的地点,茶园周围5公里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并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1公里以上,且有隔离带。

(二)引进种苗须检疫当要从外地引进茶苗或茶籽、穗源等种质材料时,须经植检部门检疫认可后方能引进,以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

(三)规范基地建设对现有一定规模基础茶园进行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时,首先要择该茶园及周边环境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水源、大气、土壤的检测以获得定量数据;其次,在对现有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时,一定要按“三改一补”即“改园、改土、改树和缺株补植”技术规程因地制宜来操作,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目标进行山水园林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四)合理施肥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须用经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的不含合成化学调节剂的商品有机肥和矿物肥料,农家有机肥必须是无工业污染、且经过高温发酵后杀死了各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除去了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的;生产季节可少量使用无氯速效化肥,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全年肥料施用总量的20%。

(五)综合防治病虫

l、强化农业防治。无公害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①选用抗病虫良种,角质层厚的、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抗病虫能力强。②合理密植,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条植,亩植3000株左右。③适时修剪。据不同树势在每年的茶季结束或春茶前进行轻修剪、春茶结束后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并同时剪去枯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④平衡施肥。据生产茶类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比N、P、K三要素比例,保持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能力。⑤中耕除草。⑥分批多次采摘。⑦冬季清园封园。茶季结束,应将茶园以及茶园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蒿杆清理出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施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危害。

2、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它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为害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病毒“8010”防治茶毛虫、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杀鳞精防治茶尺蠖、天霸防治茶小绿叶蝉、农抗101防治云纹叶枯病。

3、合理进行化学防治。指定专人负责茶园病虫监测预报,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把农药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进行防治,绝对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遵循交替轮换复配用药原则,并改进喷药技术和方法提高喷药效果。

(六)重视茶叶加工与包装

严格要求加工设备及环境卫生整洁、无污染,禁止使用色素、防腐剂、品质改良剂等化学添加剂,杜绝有害金属包括铅锡锰镉等金属材料作为加工工具,选用阻氧、无味无毒、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在包装贮运及其它流通媒介除了不能接触以上金属外,汞、砷、铜等也要杜绝,同时要严格监测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和其它致病菌、黄曲霉素等的发生状况使之完全符合无公害茶叶的检测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