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生产操作规程图

发布时间 : 2021-04-27
茶叶生产 茶道操作流程 茶叶生产制作流程

茶叶生产。

无公害茶叶优化治理实施规程:

一、保健栽培

(一):1、浅耕施肥:浅耕深度2—3厘米,第一次时间2月下旬,第二次4月中旬,春肥占全年追肥的40%。2、及时采制:当茶园有3—5%芽头可采即开园,鲜叶标准一芽一叶初展。3、修剪整理:生产茶园春后修剪,剪去3—5厘米,保留红梗枝,树冠高度控制60—80厘米。4、茶园改造:深翻30厘米,亩施栏肥30担(或饼肥150Kg),氮肥50Kg,台离地30—40厘米,重修剪离地30—40厘米,深修剪15—20厘米,时间5月上中旬。

(二):1、二次耕锄: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二次在7月中旬,深度10—20厘米,5月中下旬施追肥,数量占全年的20%,配合叶面追肥,7月下旬追肥用量占全年的20%,叶面肥用”茶早丹”800倍。2、铺草覆盖,抗旱。3、及时嫩采。

(三):1、留大叶采摘秋茶。2、9月下旬深耕施足基肥,亩施饼肥100―150Kg,过磷酸钙20―30Kg,尿素15-20Kg。

(四):1、10月下旬11月上旬轻修剪。2、盛花期用500—1000ppm乙烯利疏花。3、铺草防冻。

二、生物、物理防治

保护和利用蜘蛛、瓢虫等有益天敌,控制害虫发生。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三、农药防治技术

(一)、防治对象一至四月份:黑刺粉虱、茶橙瘿蟎、茶蚜、茶芽枯病、赤星病。五至六月份: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蚧类、茶细蛾。七至八月份:茶细蛾、炭疽病、黑刺粉虱。九至十一月份:小绿叶蝉、茶橙瘿蟎、茶尺蠖、茶细蛾。十二月份:病害、叶蟎。

(二)、药剂选用

小绿叶蝉:1、10%吡虫啉15-20克 2、35%赛丹50-75毫升3、3%啶虫脒1500-2000倍

黑刺粉虱:1、50%辛硫磷75-100毫升2、10%吡虫啉25-30克 3、黑刺粉虱真菌制剂2-3亿/毫升

蟎类:1、73%克螨特40-50毫升2、20%四蟎嗪50-75毫升3、非采摘期用45晶体石硫合剂250-375克。

茶蚜:1、10%吡虫啉10-15克2、3%啶虫脒1500-2000倍

茶尺蠖:1、1%苦参素50-75。2、2.5%联苯菊酯12.5-15毫升 3、茶尺蠖多角体病毒10亿个

茶细蛾:1、50%辛硫磷50毫升。2、2.5%联苯菊酯20-25毫升3、40%乐斯本(毒死蜱)800-1000倍

茶芽枯病,赤星病,茶炭疽病1、70%甲基托布津50-75克2、50%多菌灵50-75克3、2.5%施保克1500-2000倍

茶树根腐病:75%十三吗啉20-30毫升加水2斤/株浇施.

冬季封园选用1、45%晶体石硫合剂100-150倍2、94%机油乳剂100-150倍

(三)、药剂安全间隔

辛硫磷3-5天、联苯菊酯5天、赛丹、苦参素7天,吡虫啉、多菌灵7-10天,克螨特、四蟎嗪、乐斯本、甲基托布津10天

四、防治指标

假眼小绿叶蝉:第一峰指标夏茶前6头/百叶或亩虫量10000头,第二峰12头/百叶或亩虫量15000-18000头。

茶尺蠖:成龄采摘茶园4500头/亩。

长白蚧:卵孵末期百叶若虫量150头。

茶橙瘿螨: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4头。

精选阅读

无公害茶叶生产


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

茶叶是我市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进一步优化茶叶结构,发展无公害茶叶,是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茶叶作为天然的健康饮料,其优质和安全更加被人们关注。因此,茶叶卫生质量,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关系到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已势在必行。

一、无公害茶叶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一)生产基地的基本环境条件

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必须具备以下环境条件:

1、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基地的灌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土壤质地良好、无污染、符合标准。

2、远离城镇、工厂、周围没有其他直接或间接污染源。

3、具备茶树良好生长的基本立地条件,即土壤pH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cm,养分丰富而且平衡。

4、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

(二)茶叶基地选择

无公害茶园应选在茶叶的优生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植茶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无危害较重的病虫和寄生植物,茶树病虫害少。

2、若是现成的采摘茶园,要有良好的栽培管理规范,近期不偏施或重施化肥、化学合成农药、除草剂等。

3、茶园集中成片,有一定的规模,长势良好,且无公害生产茶园与其它常规农业生产用地有一定的隔离带。

4、茶树品种能适应我市土壤及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

新建茶园也要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山地,建立高标准良种茶园。

(三)茶园规划

1、茶园地块划分

土地选好后,根据地形、坡度等自然条件,划分区块,区块大小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

2、道路系统设置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3、排灌系统的设置

根据茶园面积大小,规划相应的蓄水池;还要修好排水沟,每梯要有背沟,每块地要有侧沟,侧沟与主沟相连,背沟与侧沟相连。

4、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

坡度15度到25度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m,种植两行茶树的应为3m左右。

(四)茶园开垦

土地选好后,首先清理地面的杂草、树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cm以上,除尽杂草、树根、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五)施足底肥

深垦施足底肥是加深活土层,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良好条件,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肥料。一般深垦50cm以上,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作为底肥,且氮、磷、钾比例配合适当。如每亩施农家肥1500―2500Kg或磷肥50―100Kg。肥与土混匀后,再盖土至高于地面5―10cm。

(六)茶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维护

要科学合理地在茶区和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种植与茶树相适宜的树木,营造防护林;还可以实行以茶为主,间作其他作物,不同层次的立体结构和茶园复合生态系统。这样可形成良好的防护屏障,可有效抵御部分工业废气的污染,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的作用,并能调节和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使茶园环境得到优化,也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也为鸟类和天敌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生物防治茶树病虫害奠定基础。在树木或间作品种选择上,要考虑不同株高、不同根深、不同营养特性的作物相搭配。高层林木宜选择生长快,树冠宽大,叶片稀疏、冬季落叶、根系深生、无共同病虫害,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木、果树等,低层以套种不影响茶树生长的矮生、葡匐性豆科作物、绿肥等。

二、无公害茶树的栽培

(一)选择适宜良种

建立无公害生产茶园,应选择适合我市生长的省级或国家级良种,并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早芽、性状整齐等特征特性的优良品种。种植前必须按GB11767-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目前我市普遍推广的无性系良种有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等。

(二)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对于无公害茶园极为重要,他不仅关系到种植时茶苗的数量,主要是关系到成园后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持续时间和茶园管理的方便性。一般中小叶种的无公害茶园宜采用单行条栽:株距33厘米,行距140-150厘米,每穴种苗2-3株,每亩茶园需苗3000―3500株。

(三)茶苗移栽

1、土地准备:首先浅锄,锄细种植沟土壤,然后拉行绳开沟,沟深35-40厘米,沟宽25-30厘米。

2、移栽时间:我市一般宜选择空气湿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的10-11月份。

绿茶贮藏保鲜技术操作规程


绿剑茶是我诸暨市著名的优质历史名茶,其独特有色香味品质享誉海内外。近年来绿剑茶产量和销售量逐年增加,成为诸暨产销量较大的名优绿茶。本操作规程主要对绿剑成品成品茶的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制订了以下操作技术规程以供参考。

一、贮藏库的处理

在茶叶贮藏前,尤其是新冷库初次使用前,或者使用中库内相对湿度超过65%时,应及时进行换气排湿。冷库长期使用后出现异味,对茶叶品质不利,应及时换气,一般要求2-3年应对库房进行一次彻底清扫,以保持库内清洁和空气清新。

二、茶叶的保鲜

首先必须控制一定的含水量(5%以下),特别是干燥季节或短期茶叶保鲜的最有效手段。在潮湿季节,茶叶的保鲜则以防潮为关键,辅以除氧等处理效果更佳。注意以下二方面工作:

2.1.防潮:加入一定量的小包装干燥剂,如硅胶或石灰。

2.2.除氧:加入一定量的小包装除氧剂,使包装容器内含氧量低于0.1%。

除氧有化学除氧和充氮除氧。化学除氧剂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机化合物如活性铁、活性炭等产品,另一类是有机化合物如复合碳水化合物产品。

三、茶叶的保鲜包装

茶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的农产品,具有鲜爽清雅的自然风味,在贮藏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影响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在茶叶的贮藏保鲜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这些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延长茶叶的食用价值。贮藏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 1.茶叶必须干燥。茶叶包装前含水量必须控制在5%--6%。当含水量达7%时,任何保鲜技术和包装材料,都无法保持茶叶的新鲜风味。茶叶含水量达10%时,茶叶的霉变速度就加快。

3.2.低湿环境。茶叶具有疏松多孔、表面极易吸附水分的特性。在湿度高的环境中,茶叶因吸潮而使含水量增加。因此,茶叶包装应选用防水材料好的产品,并将茶叶贮藏在相对湿度为30%--50%的环境中。

3.3.低氧环境。氧气会使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如脂类、茶多酚、维生素C等氧化,使茶叶变质。因此,茶叶包装贮藏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应控制在0.1%,基本上处于无氧状态为好。

3.4.避光贮藏。光能引起茶叶中叶绿素等物质的氧化,使茶叶的绿色退去而变为棕黄色。光还能使茶叶变为“日晒味”,导致茶叶香气降低。因此,茶叶应避光保存。

3.5.包装材料。包装上除了要求美观、方便、卫生及保护产品。需注意贮存期间的防潮及防止异味的污染,以确保茶叶品质。茶叶的包装材料,最经济有效的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袋。

四、茶叶的冷藏技术

4.1.预冷处理。茶叶在冷藏过程中,由于库内外温度相差较大,入库和出库都应有一个过渡处理。在入库前先将茶叶置于预冷室预冷却后再送入冷库房而出库时先在温度相对较高的过渡房中存放几天后再出库。

4.2.冷藏温度。茶叶贮藏温度一般应控制在5℃以下,最好是在-10℃的冷库或冷柜中贮藏,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风味不变。贮藏相对湿度为30-50%为宜,并避光保存。由于茶叶导热差,冷藏堆放时每件之间应留一定空隙,便于茶叶快速降温。

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新、阮建云、傅尚文、卢振辉、韩文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茶叶加工的加工厂、人员、加工技术以及农户加工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茶叶初制和精制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1680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

BG/T18204.21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户加工homeprocessing

茶农自采或收购鲜叶,在家庭中加工茶叶。

3.2

燃气设备equipmentusingfuelgas

以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为燃料的茶叶加工设备或锅炉。

3.3

燃油设备equipmentusingfueloil

以柴油或重油为加热燃料的茶叶加工设备或锅炉。

3.4

芳香植物aromaticplant

其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内能分泌和积累挥发性芳香物质,可作为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用赋香原料的一类植物。

4、要求

4.1加工厂

4.1.1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GB3095-1996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4.1.2加工厂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

4.1.3茶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GB5749的要求。

4.1.4加工厂的设计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的要求。建筑应符合工业或民用建筑要求。

4.1.5初制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

4.1.6根据加工要求布局厂房和设备。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

4.1.7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

4.1.8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厂房、场地,厂房面积不应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4.1.9加工厂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推荐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左右。

4.1.10灰尘较大的车间宜安装换气扇或除尘设备,室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10mg/立方米。

4.1.11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lx以上。测定按GB/T18204.21规定执行。

4.1.12加工厂内不应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

4.1.13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相应的更衣、盥洗、照明、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

4.2加工设备

4.2.1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不宜用铜质材料制造红碎茶转子机类强烈摩擦的零部件。

4.2.2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间。

4.2.3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至少留有3m的安全距离。

4.2.4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dB。

4.2.5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面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

4.2.6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4.2.7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4.3加工人员

4.3.1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4.3.2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4.3.3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

4.3.4包装、精制车间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4.4加工技术

4.4.1鲜叶应来自无公害茶园,不宜与其他来路不明的鲜叶混合。鲜叶和毛茶严格按验收标准收购,不宜收购掺假、含有非茶类物质以及品质劣变的鲜叶和茶叶进行加工。

4.4.2鲜叶应合理贮青,地面贮青鲜叶堆放厚度不宜超过30cm,设备贮青按设备要求操作,鲜叶不宜与地面直接接触。贮青地面和设备应清洁、干净。

4.4.3根据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加工。按鲜叶品种、等级或原料情况,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正常。加工过程中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4.4.4宜采用现有加工方法包括自然发酵和微生物等方法加工茶叶及茶制品;宜用芳香植物窨制茶叶。

4.4.5包装材料符合食品要求,直接接触茶叶的包装用纸达到GB11680的要求。

4.4.6加工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4.5农户加工

4.5.1应有专用场地加工茶叶,加工场地应宽敞、明亮、干净,地面硬实、平整,墙面洁净无污垢。加工场地无异味,有阻止家禽、家畜及宠物出入加工场所的设施。

4.5.2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加工设备、用具、器具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在茶季开始前应全面、彻底清扫加工场地,清洁盛放器具加工设备和加工用具,除去防锈油和锈斑。加工期间应坚持每天至少清扫一次。

4.5.3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灶具加工茶叶。炉灶处设灰坑,避免燃料、灰尘污染茶叶。烟囱口设在室外。

4.5.4应有足够的摊叶、盛放茶叶的器具,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4.5.5炒制茶叶前应用饮用水洗手,进入加工场地应换鞋,加工处不宜抽烟和随地吐痰。患有传染病和皮肤病者不得进行茶叶加工和包装作业。

4.5.6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闭、避光、阴凉的地方或器皿里,防止茶叶受潮变质、吸附异味。

4.5.7不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包装用纸达到GB11680的要求。不允许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装茶叶。不应使用盛装过其他物品的食品袋包装茶叶。重复包装茶叶的布袋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4.5.8宜建立规范的茶叶加工厂,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