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普洱茶物语

发布时间 : 2020-12-04
红茶物语 普洱茶普洱茶 红茶乡物语攻略

【www.cy316.com - 红茶物语】

六大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倚邦茶山、曼撒茶山、蛮砖茶山、攸乐茶山,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内飞:1950年之前的“古董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印级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干仓:指通风、干燥及清洁的普洱茶存放仓库,其存放的普洱茶叶为自然发酵,发酵期较长。

湿仓: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

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8582饼为(前两位数85为85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

铁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如“红印”“蓝印”“黄印”等。

小编推荐

普洱物语——我眼中的普洱茶


我认识普洱茶是从熟茶开始的,我看过几本有关普洱茶的书籍,知道了普洱茶在概念认知上,不同的人(尤其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普洱茶都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是争执。我只从生活茶的角度去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与朋友交流,欢迎大家指正。

一、熟茶是指经过人工发酵,使茶性相对温和,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的一种茶品。由于经过人工发酵,生茶一般具有的烈性被弱化,所以显得性格温和一些。这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刚工作时,毛糙而生气,但随着时间的磨砺(如同人工发酵)会变得圆润温和(当然,那些成大事的人,却始终保持着原来的本色,我只是说大多数人)。我个人认为,经过发酵,熟茶中的茶质会有一定流失,当然也可能会有新的茶质(诸多微生物菌种)进来,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人认为温和的熟茶一般温中养胃,扶中正气的(心理或生理)养生作用,这也是普洱茶一度被炒作。

一款良好的熟茶在去除外包装后,饼面一般显黑褐色,有时会撒面会有一点点的黄褐色,其实饼面不重要。重要的是汤色,如果一种汤色冲出来不透亮,甚至用滤网后都有一种细小的飘浮物,那么我自己就会放弃这款茶,而且是永不录用。如果一款茶冲开后,茶汤红浓而透亮,我认为就不错,我把这种汤色称之为安全色,看着就有一种安全感,而不是担心喝下去会不会在肚子里长虫子。

一款熟茶最重要的在前六泡,在洗润茶两遍后,如果这款茶第三到第五泡还有杂味,也可以放弃了。入口后,如果口腔能够发甜,值得留,值得放,如果齿根或者嗓子眼儿能有回甘,那么这款茶值得屯放一些。如果一款茶在喝过一阵儿,嗓子眼儿如果发干,想咳那就早点放弃。

熟茶由于经过发酵,烈性弱化(丧失)的同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这也是熟茶的香一般不具有鲜活性的原因。好的熟茶冲泡时都会有一种“熟”香,熟茶最典型的香气是焦粮香,枣香等等,至于更丰富的荷香、樟香、参香一般并不很常见,尤其是在一般茶叶市场中。

二、我认识生茶是在喝熟茶半年之后,正逢炎夏之时,偶尔喝了一点,感觉较为清爽。当然,生茶我喝的非常少,不具有太多的发言权。这里只是借熟茶谈生茶。

生茶是指采下来,经过最简单的晒菁工艺制成的普洱茶。生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普洱茶的本性,所以茶性较烈,所呈现出来的茶劲儿也更烈更强更大更足。生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活性。打个比喻,比如同等质的熟茶,譬如七级砖熟和绿昌泰生茶,同为入门级的标杆茶,一个公道杯中,如果七级砖的香有一万个香型分子,那么绿昌泰就会有二万个,甚至更多。一般熟茶的香温和,而生茶的香浓烈,有股子锐劲儿。打个比方,而在香型上,生茶最典型的香如花蜜香、梅子香、鲜果香......这些香型一般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象征。

好的新制生茶汤同样是透亮,一般会呈金黄色或者黄绿色。个人喝过几款茶汤呈青绿色的新制生茶,口感普遍不好。

生茶了解的不多,所以不多说了。

三、生茶与熟茶之间,还有一种老茶。说熟茶吧,她没有经过发酵工艺;说生茶吧,它保持着熟茶的汤色,甚至是口感。老茶没有了生茶的烈,却有生茶的活性和香气;没有熟茶中的死性,却有温和的口感。这种大自然赐于人类的礼物在平常的市场中真的不常见。喝到老生茶真的需要造化!

这种自然熟成的老茶我喝过一次,真的非常非常的难忘。想信喝没喝过普洱茶,都不会反感这种老茶。这是一种年华逝去却茶香依旧的老物件。汤色都不说了,跟熟茶一样,口感非常美妙。香型特别的丰富,有参香,同时伴有药香,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陈韵,喝过一次就会了解,说实话,这种感觉我用纯文字真的表述不出来。那次喝的宋聘、陈云、末代紧,都具备了这些特征。这种茶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基于老茶的原理,那天听师傅说有种新制(说是新制,其实也有年头了)熟茶,在口感和香型上接近老茶,那就是紫天。这是一种轻发酵轻入仓退仓好的一款熟茶。至于真实表现,用时间和口感来证明吧,等待那一天。

细说麻黑普洱茶


麻黑是易武著名茶山之一,易武几大山头出产的茶料历来受到普洱茶迷的青睐,而“麻黑”又是易武茶中最具韵味的茶,相比易武正山几大产区的茶来说,不论从品质还是产量来说“麻黑”都是不可多得的茶品。

这个麻黑,是狭义的麻黑,麻黑村公所下面的麻黑寨,这个地方的茶,是我们狭义下的麻黑。麻黑村公所辖荒田村、曼秀村、三丘田、陈家凹子、落水洞、麻黑一、二村、大柒树、刮风寨一、二村等10个村民小组。大家看下麻黑村公所下的寨子,都是非常有名的茶区,一个村公所覆盖了我们所能想到的著名易武茶:麻黑茶、刮风寨茶、落水洞、大柒树这个可以列为第一档;曼秀村、三丘田、陈家凹这个可以列为第二档;荒田村盛产台地茶,而台地茶在易武台地茶里,毫无疑问,排名第一。

麻黑村有古茶园2400亩、新式茶园5100多亩。

其中新式茶园的茶,即我们传统说来的小树茶,请注意,我们在这里说的小树茶,并非台地茶。这些茶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1950年代种植的,所以说,算老树茶,也并不冤枉。当然,也有些近年种植的茶,总体的情况,麻黑的茶是混着卖的,能够收到多纯的古树茶,全靠收茶者自己的人脉以及功力。在寨子里,没有人会跟你说台地茶,小树茶的事,全部对外统一,一样的茶,一样的价格。所以,如果你相信市场经济,不相信什么神话的话,麻黑的平均水平,茶已经很不错了,与其你相信更高的价格可以获得更好地茶,不如相信,看茶水平更高你会获得更好的原料。

在麻黑,超过100年的树的确很多,看根部,很粗的根部,但也可以看到,几十年的,十几年的茶树,麻黑茶的声誉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跟新茶园的成长有关系。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细说普洱茶的“苦”


细说普洱茶的“苦”:苦与甜是一个对立,苦通常与哭、难受相连;甜通常与笑、舒服相连。小孩哭,大人会给块糖小孩吃,小孩转哭为笑。我们最初尝到苦,大概是小孩子时刚开始吃药,难受。之后,小孩看见药未吃就先哭。小孩虽还没有苦的概念,但看见药就害怕,所以先哭起来。长大渐渐辨别了药的苦,吃到其他东西有类似于药的苦,就有了苦的概念了。苦是令人难受的,但有些时候又必须要去面对的。为了鼓励人们勇敢地去面对“苦”,乐观地接受“苦”,就有了:苦口良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人们大多注意苦过后的结果,很少去品味苦,和认真仔细去分辨苦。因为,人们总希望苦尽快过,好的快来。对苦不太愿意去留意,所以很多人以为所有的苦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苦是多种多样的,苦也有好和不好之分;也有舒服和难受之分。

举个例子:苦瓜,又称凉瓜。小孩子是不吃的,因为小孩吃到苦瓜有一种苦,就以为是吃药那种苦,于是他就不接受吃,害怕吃。大人爱吃苦瓜,因为他吃着吃着,觉得吃苦瓜,是苦凉的,甘凉的,吃了舒服。很多人照着吃,只不过没有反思其中的道理而已。人的味蕾除了可以尝出“味”来,还与大脑神经相通,遇到好的,它畅开接受,表现出舒服;遇到不好的,它收敛,抗拒,表现出难受。这就是苦瓜虽苦,但很多人爱吃的原故了。

茶之中的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分辨出苦的好和不好,舒服和难受,大概也就可以分辨出茶的优和劣了。

细说普洱茶之——性价比


对于纯茶友来说,当然只希望找到好喝的茶,而且价格不太高。再好的茶,如果太贵,对于普通茶友也只能是望茶轻叹!所以茶的性价比,对于普通茶友很重要。

性价比,按字面的理解,应该是质量与价钱的对比。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茶而言,不能单说其质量或价格,应该将其质量与价格同时对比,才能说其值和不值,或超值。常说,这个茶性价比高,就是说这个茶,在同一质量的茶中,价格比其他茶要便宜很多;或在同等价格的茶中,质量比其他茶要好很多。

这里说到一个对比的问题,因为,没有对比是无所谓一个茶的好坏和价高低的。对比就需要有参照物,既然参照物就不能曲高和寡,应该是大家都知道和熟悉的。普洱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大益的7542,也容易找到,查询价格也方便,各不同年份都有。

作为茶友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不能受一些宣传和广告迷惑。茶人应该有广阔包容的心,什么茶都可以试,不要认定了这个茶,这样的茶好,其他的茶都不行,这样会画地为牢,自我封闭。通过品试不同的茶,会感悟到很多东西,甚至是茶以外的。现在,市场上,一些茶宣传广告做到很好,说得天上有地下无,试了只是平平而已,价格却是天上高。其模式当然也符合商业化社会的规律,利之所往也!受损的当然是消费者了。

现在市场的主流和共识,大概是把普洱茶的价格越推越高,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新的资金来支持后市的持续。价格一停下来,市场马上就不动,跌价更是不行,只能把价格拉高,市场才行。但问题是,市场培养的是追利的顾客,不是喝茶的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普洱茶是没有消耗的,都是放着等升值。至今为止,市场上应该没有只升不跌的新产品吧?任何事物都有其极,价格高到市场无法承受之时,可能就是灾难的来临了。

为不断高涨的普洱茶价泼盆冷水,希望对市场有益,对茶友有帮助。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茶是用来喝的,喝过好再买。应该以喝为主,为基础。当确立需要投资时,必须先确信自己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茶是很专业,很复杂,很难懂的东西,不要盲目听信他人传言和跟风。跟风永远不是投资者赚钱,而是炒作的庄家。任何炒作其实只是利用人的贪念,让人买了后,把价格拉高,让人觉得有利可图。利越当大,吸引的人和资金越多,当然也就越危险。万变不离其中,最后一样的结果。

作为真正爱喝之友,找性价比高的茶,淡定喝茶,才是永恒的道理。

细说普洱茶的转化


最近,我们因为很认真、细致地品试比对了许多款茶的缘故,有相同年份,不同的茶;有相同的茶,不同年份的;有古树、台地的;有纯料,拼配的;有生态,不生态的。得出了一些结论和观点,提供给茶友参考和验证。新茶(生茶)的生味、新味,常说的草青味,这些味道大概是人不太喜欢和接受的,它经过陈放可以去掉,什么时间去掉要视茶质,制作工艺而定,指在同等的仓储条件下(干仓)。古树茶,柴火铁锅炒茶杀青,晒干,石磨压制的茶要比台地茶,机器杀青,烘干,机器压制的茶要快去掉上说的草青味。当然上说的两种情况,其中的许多条件还有一个很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最为典型的两种情况,所得出的总论。如果其中的条件变了,组合变了,总论也会变,但可以用上说的两种情况,类推其他组合的变化。作为普通茶友是很难知道组合中各因素的实际情况的,只有造茶人才是最清楚的。但反过来,如果茶友能品试出茶的转化,就可以推断茶的茶质和制作工艺了。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虽然很难,我们说出来,起码能给茶友一个指引。普洱生茶干仓存放,会去掉生味、新味、草青味,去掉这些味所需的时间,会因茶而异,上文所述,条件不同,时间就不一样,以我们的经验所及,有的一、二年,有的二、三年,有的四、五年,存放五年后的茶草青味基本是没有了,总的来说就是一至五年可以去掉草青味。草青味去掉,继续陈放下去,会出一种木质的陈香,这有别于湿仓茶的发霉草席味的“陈香”。干仓茶木质的陈香是比较怡人的,要出这种香要7—10年,也是因茶而异,之后陈放下去,这种香会越来越明显。这种香很多人喜欢,也很能迷人,干净的印级茶就相似这种味,俗说的“印”味。我们这里说仅仅是相似而已,大家千万别误会,因为有些茶也许永远也到不了干净印级茶的级数。普洱茶陈放下去,甜度会提高,茶叶是纤维木质,应该是酶、菌、醇的关系,它转化是甜不是糖,所以不腻。甜而不腻都是人所喜欢,接受,爱好的。从以上所说的,人不喜欢、不接受的新味、生味、草青味去掉,陈化出人喜欢、接受的木质陈香,木糖醇甜味,任何普洱茶经过干仓陈放都会提升质素,都会比原来要好,也就是说都有陈放价值。它的木质陈香和甜度提高都

细说普洱茶的审评


冲泡,运用不同的投量;不同的冲泡茶的器具,水冲撞茶叶不同的力度和速度;以及不同的水温和浸泡时间,及其不同的组合,可冲泡出不同口感的茶。

如果掌握该茶的茶性,还可以避开该茶的缺点,把该茶的优点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冲泡出最适合最可口的口感。审评,则是使用相同的投茶量;相同的器具;水冲撞茶叶的力度和速度亦相同;相同的水温;相同的浸泡时间,对一款或以上的茶叶评判或比对。

市场上有专门的审评杯售卖,一套审评杯包括一个盖杯(杯口带凹位,方便倒茶汤),一个汤碗,一个汤匙。一套十多块钱。一般称3克茶放入盖杯,用大开水迅速倒入盖杯,冲撞茶叶至杯满,盖好杯盖,浸泡3分钟,把茶汤倒入汤碗。打开杯盖可以闻香和看茶底,汤碗可看茶汤的汤色,汤匙用来试口感,一次性完成对茶色,香,味的评判,操作简单快捷、方便。还可对两款或以上的茶的比对,评判,多少款茶,就用多少套审评杯,定量茶,同水温,同时间浸泡。

在相同条件下,有助于我们较客观地比对那款茶的优劣。我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茶,跟不熟的茶比对;可以用知道价格的跟不知价格的比对,这样性价比就出来了。还可以不同品种的比对,这样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口感的茶。很多朋友说,喝茶喜欢简单,随意,喝茶不就是图个清心,清雅吗?何必搞得那么复杂呢?搞得那么复杂不是违背了喝茶的初衷吗?我们说,喝茶的心境,跟学懂茶的过程是两回事。

茶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要学懂它当然是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相当困难和复杂的。不懂茶,随便喝茶,是糊涂喝茶;学懂茶,随意喝茶,是由聪明变糊涂喝茶,是两回事,不在一个层次上。不懂茶的人不见得他喝茶的心境有很高;懂茶的人也不见得他喝茶的心境一定不高。懂不懂茶跟心境没有多大关系的。反而觉得这倒给了一些不努力追求的人的一个借口。如果这个借口成立的话,茶就真的是简单了,甚至可以回到原始了。但相信茶会朝着文明,文化,发扬光大的方向走的,这也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这是远大的理想,有点不着实际的,说实际的,把茶说得更清晰,透切,明白,让更多人更容易,方便地学懂茶却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细说普洱茶之—口感


上篇说味觉《通过味觉判断普洱茶的好坏》,这篇说口感,两者并不是一样的,是涵蕴与被涵蕴的关系,即口感包括味觉。味觉是指味蕾对酸、甜、苦、辣、咸五味的感觉,口感是指整个口腔的感觉,除了五味,还包括甘、涩、津、润、鲜、爽、顺、滑、柔、活、细、稠、醇、厚;麻、叮、剌、刮、燥、干、辛等等的一切反应和感觉。分号前是好的反应,分号后是不良的反应。五味是中性的,不能说好和不好,适中,平衡就好,五味中和,恰到好处就最好了;过量,不及,失衡就不好。

品味茶的口感,要很静心,细致,这是必须的。虽然这有主观成份,而且主观成份比较大。因为,每个人对五味的反应都不一样,口腔感觉的反应,灵敏程度也不一样,会有偏颇,差别。但我们不能说,人可以把好的当成坏;坏的当成好。有差别不等于没分别,好的还是好的,坏的还是坏的,只不过是每个人都会有接受好的和抗拒坏的,程度上的差别。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平常很有些人争论,茶是没有标准的,你说好喝,我说不好喝;你说不好喝,我说好喝。其实是不必争论。但人为了斗气,硬是要把好的说成坏,坏的说成好的,不在此话题中。好茶是有标准的,相对应的口感也是有标准,每个人只有程度上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好茶对应好的口感,不好的茶对应不好的口感。所以练好你的口感。挑选好茶是至关重要的。明白这道理,就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挑选好茶的高手、师傅,而不必假手于人。其实,这个即使能假手于人,也是不好的。一、自已需要什么,只有自已最清楚;二、通过自已的努力选择的好茶,本身就有一种成功感,过中就是一种乐趣。所以,爱好的茶友,应该是努力锻炼自已的口感。凭自己的口感去挑选好茶。

平常听一些茶友说,以口收茶。以口收茶,这句是没错的,因为,茶是用来喝的,以自己的口感收茶,买茶,不管别人说什么。但问题是你有那个认识水平没有?你的口感达到了那分别水平没有?有认识和无认识是质的区别,层次的区别。可以说有认识,凭口感挑选茶,才会真正挑到好茶,不然只是你自以为是,任性,主观。

细说普洱茶七子饼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

细说普洱茶的嗅觉


我们这里所说的(嗅觉)感觉,不是主观的,至少主观成份很少。好的东西大概都是共通的。没有理由,看上去不干净、暗哑、无光泽的茶叶,会是好茶。美少女,看上去,肤色红润,有光泽,白里透红。不施脂粉,更显得自然美,或说施了脂粉,反而掩盖了她的自然美。肤色红润,有光泽,白里透红是她的健康外在表现;健康是肤色红润,有光泽,白里透红的内在体现,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只有健康才会肤色红润,有光泽,白里透红;肤色红润,有光泽,白里透红,必须是健康的,内外因素加起来,才构成她的美。

茶叶也一样,整洁,油亮,有光泽,是好茶质的外在表现,两者是互为对应的。这篇我们从嗅觉方面,讲它的对应;讲挑选好茶。闻茶,先闻它有没有杂味,异味,霉味,如果有,这饼茶基本可以作废了。再闻它有没有香气,如果没有香气,这个茶大概算不了什么好茶。有香气,还要分别香气是怎样的,是粗、俗、飘扬、不自然的;还是幽、细、清、沉稳、自然的,前者是不好的,后者是好的。

我们可以先闻茶饼,再开汤,闻盖碗,公杯,茶底,茶汤。它的气味是一致的,只不过开汤表现的更明显,更得到证实。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很多人闻香,只是用鼻子嗅一下,所以,更细致,具体的就分辨不出来了。有些气味,要旁边人提醒,闻多几个才闻得到。不是说这些人嗅觉有问题,而是闻的方法有问题。闻香,应该先把心静下来,鼻子对着茶叶,慢慢地吸气,用肺部、丹田吸气,停顿一下,用心去感觉。

我们说,好的香气应该是幽、细、清、沉稳、自然的,这些都是跟好茶质相对应的。更好的香气入水,茶汤一入口,上颚会感觉到香气。停口,表现为口齿留香。

细说普洱茶中的“津”


津,有湿、润的意思。口腔、咽喉的粘膜要保持湿、润,才能达到正常生理功能。

津的反面是渴,表现出的反应是,干、枯。口腔干、枯的原因有:一、缺水;二、唾液分泌失去平衡,堵塞了,其中一,吃了过咸,或过刺激的食物,或是过多的酱料,味精之类,或一些收敛性的不良食物;二,生病了。口腔干、枯就是通常所说的口渴,反应出的需要就是喝水。喝水,大多数人会觉得寡、淡,而且水越喝得多,越会觉得寡、淡,严重的有反胃感觉。有某些情况,喝水并不能解渴,例如,吃味精过多时,因为,这时并不是体渴,而是,口腔表层细胞收缩,收敛,令唾液分泌不出来,造成的干、枯,这时,需要打开,令其开扬,唾液分泌畅顺。这种情况,喝茶就最好了。

很多时候,口渴并不是体渴,又能喝得多,又可以经常喝,又不寡、淡,又好喝,唯有茶。这也是茶被誉为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原因了。但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能生津解渴的,有些茶,越喝越渴,要不停地喝。唯有好的,生态的茶才能生津,反过来有说能生津、解渴的才是好茶。这就回到了茶的原点,最基本的功能——生津、解渴。判断一个茶是否生津,解渴方法很简单,就是喝了之后,停下来静心的感受一下,如果原来是干、枯变得湿、润了;原来是湿、润的,不会变为干、枯,而是继续湿、润,或更湿、润,证明该茶是生津的。好的茶,只要喝一小杯就能解渴、生津,因为,它真的有这个功能。生津、解渴是茶的最基本功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说其他更高一级的东西。如果,一个茶喝了口干,越喝越渴,再说其他都是废的。搞清这个对“茶”很重要,对喝茶的人很重要。

细说普洱茶中的“甜”


细说普洱茶中的“甜”:人最初接触甜的时候,大概是大人给块糖我们吃,问我们好不好吃?甜不甜?于是我们慢慢地就有了甜的概念了,觉得吃糖就甜,想甜就吃块糖。以后吃到有吃糖的感觉,就感觉是甜了。

一般人很少再去追问,纯的甜是怎样的?怎样的甜才是好的?我们平常所吃的糖果都添加了不同色、香、味进去,以丰富人们的口感,当时吃会觉得又香又甜又好味。停下来会有反酸,涩、干的感觉,但大部分人不会注意到停下来的感觉,只注意吃时候的感觉。中国文字是象形字,甜等于舌加甘(甜=舌+甘),很形象地表达了甜的涵义,就是舌甘。好的甜,应该是不腻的,不会反酸的,回甘的。

所谓不腻,甜不会在口腔长时间停留,如果嘴里的甜不散就会有不舒服,腻的感觉;反酸,主要指,舌面后半部分,甜过以后有酸的感觉;回甘,是指甜过后,感觉甘。我有幸吃过纯生态的甘蔗,是清甜、滋润,回甘的,令人记忆、令人回味。跟市场上的甘蔗会有一个对比,一个反差。甜是茶的组成部分,或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甜是人需要和喜爱的,对甜的认识,有利于对茶的品鉴。

细说普洱茶之茶水(二)


水,看上去无色透明,但复杂程度不亚于茶。水里面有许多可溶性物质,这些可溶物的种类、构成、比例相当复杂。可溶物的不同就有我们通常所说的酸性水、碱性水、软水、硬水。还有在水里面存活的细菌,肉眼是看不到,要借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还有水的分子,是以单分子存在,还是分子团存在。

我们这里只能说大概的,与茶有关的,具体细致的要交给专家们。上篇说到,我们通过可感的茶汤,求知茶叶的好坏,但经分析原来还有一个不确定项“水”。所以我们要先把“水”这项搞清楚。

茶叶 + 水 = 茶汤

① ② ③

?(求知) ?(不确定) 可感

从以上公式,可知茶汤是可感的,直观的,我们每个人只要静下心来,用我们与生俱来的功能,就可以感觉得到了。但条件是要静心,专心,感觉才会准。所以我们前两篇专门讲述了《静心》。

茶叶是要求知的,问题是如果水是不确定的,即使我们对茶汤的感觉是准的,但仍然是不能确定对茶叶的判断就准了。

上公式可有几种假设,假定①、②是好的,③一定是好的;①、②是不好的,③必定是不好的;①、②其中一项是不好的,③都会是不好的。如果,碰上前两种情况,感觉准,判断就准了;如果碰到第三种情况,感觉准,判断也不会是准的。况且我们判断一个茶叶,是不能靠碰巧,碰运气的。所以,我们要先确定水是好还是不好。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水好不好了。水因为太过于普通,所以很少人专门去留意它,它普通到像空气一样,虽然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水是可感的,像空气也是可感的一样。只不过人们惯于周围的空气,而没有专门去感觉它,是否好,是否清新。水也一样,我们可以专门去感觉它口感是否好。很多人试茶,都只是试茶汤的口感,而没有习惯,先试一下用来泡茶的水的口感。

水是不敢说,也不能说那个是绝对地好。这样说,一不客观;二不现实。因为每一个地方的水都是不同的,环境、条件也不同,我们只能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身处的地方、环境找一个较好的水,较适合冲泡茶的水。

我们有一个审评水的方法,供茶友分享和参考。用一个自己熟悉的茶,拿几种需要评判的水,把几种水分别煮开,把同一个茶同一重量,放入审评杯,再把几种烧开不同的水,同时倒入审评杯,浸泡相同时间,同时倒出,审评那一个好就知道那个水好了。

用公式表示如下:

茶叶 + 水 = 茶汤

固定一个 ① 感觉同等条件

② 不同的水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细说普洱茶物语》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