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茶业改革中的机器制茶

发布时间 : 2020-12-10
制绿茶机器 制茶中怎么发酵 红茶机器

【www.cy316.com - 制绿茶机器】

这里说的机器制茶,不是指砖茶,主要是指红茶、绿茶一类的散 茶。这类茶叶的机制,不是外国茶商,主要是我们自己从茶业的衰败 和改革中并作为茶务鼎新的重点和中心提出的。

19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茶叶出口的锐减,在我国一般人的心 目中,认为西方各国不买我国改买印度、锡兰的茶叶,主要是他们使 用机器制茶的关系。如《农学报》在一篇《议起闽茶》的文章中称: “印度锡兰之茶,所以能胜于中国茶者,因有近来新机、新法制造之 速效也。”一些外国茶行在品尝过福建建宁用新法试制的茶叶后也称 :“其味绝胜,若其自购此机制之,则印度、锡兰之茶利,不旋踵又 为所夺矣。因其(指中国)茶名广播,茶味浓郁,久在众人心目中, 故而易焉。” ①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我国茶业只要一购机器制造, 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数量,“旋踵”又可迅速回升。

机器制茶对茶业振兴既然有如此神力,对本来就热衷购机办厂的 洋务派来说,就更加倾心。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早在1896年,就 首先提出了以机器制造外销茶叶的建议,后因茶商的反对没实行。再 如张之洞,其对机器制茶就尤显关心。

1899年,他在《饬商务局茶商购机制茶札》中,在要求茶商 “集股购机制茶”的同时,也明确表示:“如有须官力维持保护之处 ,本部堂必竭力扶持,倘商人集股不足,本部堂亦可酌筹官款若干相 助” ①;并且还限定商务局趁当时茶商集中汉口的机会,“务期议有 端倪”,即很好落实。如此重视和支持商人购买茶机制茶,这在所有 地方总督中,也是仅见的。 这里需要指出,张之洞劝商购机制茶札是1899年写的,而武 汉和湖北的机器制茶,不是这时开始的。从我们见到的资料来说,汉 口购机制茶,至迟也当时1897年以前的事。如是年7月的《农学 报》上,有文章即说:“汉口茶商,购西乐果(即台维生机器)机器 试焙,颇合用;虽已经雨渍之茶,亦色味俱全。

……惜仅烘焙用机器。” ②这里反映得很清楚,其时机器制茶, 虽只使用烘干机,但非指饼茶而是指散茶已很清楚。这一点,在其后 刑部主事萧文昭的奏折中,说得更加明确:“查中国现行机器有二宗 ,一为台惟生厂新法焙茶机器,……汉口茶商曾经试用,虽已经雨渍 之茶,亦能色味俱佳。近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集款八万金,置 机制茶,已肇端倪。” ③这段文字不但证明汉口在1897年以前已 经使用烘干机焙茶,而且还明确指出,约在1898年,张之洞筹集 到一笔巨款,在汉口购机制茶已不是最初的尝试,而是已经发展到能 够看出些头绪的程度了。 在上一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末年,除汉口我国兴起和试用机器制 茶外,还有温州、皖南和福州等地。关于温州机器制茶,最早见于1 897年上海各报。《农学报》引上海英文报称:“中国招商普济船 ,前日进吴淞口,带有温州红茶样,系用泰西机器制成者。” ①过去 温州红茶,西人不甚欢迎,“而裕成茶栈购机器焙制”后,“独得善 价” ②。对这段报道,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三点:购机试制的,是 中国人开的“裕成茶栈”;采用的机器,也和汉口一样,只是烘干机 ;制作的茶叶是红茶。皖南购买的,据萧文昭奏折中所说,是“碾压 机器”,是两江总督刘坤一“饬皖南茶局,向公信洋行购置四具”。 所谓“碾压机”,可能即指揉捻机。这一点,在光绪三十一年的《霍 山县志》也提到:“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 。本色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诸弊自除矣。” ③很 明显,这两条资料不是指同一桩事,说明其时祁门或屯溪机器制茶试 验的单位,可能也不只一处。

其实,我国最早使用机器的,还不是汉口、温州和皖南,而是福 州。1897年4月的《农学报》上载:“福州近用机器制茶,颇为 西人所赏,已登各报。” ④这里所说的“近用机器制茶”,没指明年 分,但在1898年1月《农学报》刊载的一篇译文中,指明了是1 896年。1897年,英印《热地农学报》,发表了一篇访问从福 州回去的一位叫非尔哈士特的文章。文中提到:中国“机器造茶”, “乃去年1896忽露机倪,即从福州起点”。福州1896年忽露 的机制茶叶的情况怎样呢?“去年送入英国者,数不甚多,约在一千 五六百包左右。其中除去从前做成之古董笨货,而新鲜制法,驾乎甚 上,为数正多,是皆去年初行学习,而又倚托于头春收积者。” ①这 里的“从前做成之古董笨货”、“新鲜制法”和“去年初行学习”, 具体又何所指呢?“从前做成的古董

cy316.com扩展阅读

制茶业中微波技术的应用


制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微波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微波在茶叶杀青中的应用生产绿茶、乌龙茶,均需要加热杀青处理,以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蒸发部分水分,挥发青草气味,软化组织。目前生产上常用炒青方式进行杀青处理,少数地方采用蒸汽杀青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杀青与炒青方式加工的茶叶品质良好,无明显差异,但微波杀青的时间短(为炒青时间的1/8)可以连续进行。而蒸汽杀青由于蒸汽含水量高,原料外层受高温影响,因此杀青后的茶叶几乎无减重,部分叶绿素受破坏,原料所含营养物质随冷凝水而部分流失,品质不太理想。微波在茶叶杀青的应用主要是其产生的热效应。当磁控管产生微波,照到茶叶时,茶叶内部的极性分子受微波周期性变化的影响,随微波进行周期性活动。由于微波的频率很高,使茶叶内部分子高速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热量迅速提高物料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升温的效果。

微波在茶叶干燥中的应用一般的热风干燥过程中物料外部受热,表面干燥,热量向内传递,其方向与水分扩散传递的方向相反,影响了水分的向外蒸发。而微波是内部加热,含水量高的部位升温较快。因此在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内层向外层的迁移速度快,干燥速度明显快于热风干燥。在茶叶干燥中应用微波干燥具有以下优点:干燥速度快;产品质量好;由于茶叶表面温度不太高,叶绿素变化少,色泽绿翠而耐藏,香气损失少,干燥均匀;同时由于水分蒸发速度快,容易形成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经微波杀青的茶叶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使茶业品质提高一至二个等级。

微波在茶叶杀虫和防霉中的应用茶叶在贮运过程中易生虫,在黑茶的渥堆过程中也常发生昆虫污染的现象。过去常用药物熏蒸的杀虫方法,但存在药物残留的问题。采用微波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茶叶中昆虫的杀虫效果与茶叶和虫体的介电性质密切相关,当茶叶的含水量小于12%时,有利于增强杀虫的效果。茶叶在加工贮藏中极易受潮发霉而降低品质。微波技术对茶叶霉菌具有优异的杀灭效果。

微波在茶叶汁萃取中的应用茶叶软饮料(加茶饮料、茶冲剂)的加工离不开萃取工序。目前茶叶萃取的常规方法是用热水浸提,微波萃取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到1995年,国外已授权给两家中国公司发展工业规模微波萃取技术的应用。用微波萃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萃取速度快、时间短(比常规方法缩短1/3)、萃取得率高的特点。一般萃取步骤是:将一定量的茶叶置于微波萃取器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设备控制在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下,开始加热萃取,最后经过滤得到茶汁。

微波在茶叶饮料杀菌中的应用茶叶饮料在常规热力杀菌中,由于高温长时,使茶叶香气受到较大损失。采用微波杀菌,具有较好的效果。微波杀菌是微波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微生物的热效应是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而微波对微生物的生物效应使微波电场改变了细胞膜断面的电径分布,影响了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的浓度,从而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能,使微生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足够强的微波电场可以导致生物的DNA、RNA中的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突变。由于微波杀菌利用了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生物的破坏作用,因此,其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这有利于茶叶饮料香气的保持。

茶叶冰冻干燥机在制茶业中的作用


茶叶冰冻干燥机在制茶业中的作用

制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冰冻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功能一 在毛茶干燥中的应用

冰冻干燥技术在干燥茶叶时,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由于茶叶温度低,叶绿素几乎不变化,色泽绿翠而耐藏,香气及茶叶中原有的营养成份、各种有机物质几乎不损失,干燥均匀,含水量可低至3%以下;同时由于水分干燥前已被冻结住,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经冰冻干燥的茶叶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使茶业品质提高一至二个等级。用该设备干燥的茶叶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和色、香、味、形,含水量更可降低至3%以下,因此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并最大限度地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产品质量好;

而一般用热风干燥茶叶时,茶叶处于热风中受热,茶叶内一部分有机物质在受热状态下继续发生氧化,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叶绿素也在高温下被分解破坏而导致茶叶颜色变深;茶叶中原有的香气物质也有一部分随热风散去,含水量一般情况下只能达到9~12%左右,产品不耐贮藏。

功能二 在花茶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的花茶生产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混合后一起烘培,让花香被绿茶吸收,从而使绿茶在浸泡时释出花香,但是绿茶在高温状态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进而使花茶在的汤色接近于金黄色,近似乌龙茶的汤色。

新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一起分开放入各自的盘中,并一同置于同一个冰冻干燥室内,随着冰冻干燥干燥的进行,鲜花中的香气成份挥发后被绿茶吸收,同时绿茶的温度也处于一个相对低温的温度下被进一步干燥,过一段时间后,鲜花中的绝大多数香气成份被转移到绿茶上,而绿茶本身的成份并未发生变化,一种具有花茶的香气而又具有绿茶的滋味的新式绿茶就这样延生了。

功能三 在茶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在茶叶精制过程中,采用真空烘烤时,可以去除毛茶中的杂味及陈茶味、并能保持毛茶中的的颜色。(黄伟东)

箬阳名茶机器炒制技术


婺城区箬阳乡,坐落在浙江金华南山,素有小西藏之称。全乡14个自然村,村村有茶山,现有茶园4200余亩,其中已获浙江省无公害茶园颁证面积达3000亩,有机茶园180亩。茶区地理坏境条件优越,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茶叶品质较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浙江名茶箬阳龙珍茶的原料基地。但由于茶园地势高,劳动力紧张,采摘及制茶成本高,特别中在茶叶长高峰期,鲜叶来不及采,采下的鲜叶不能及时加工,茶叶生产效益不佳,制约了名茶生产的发展。

2004年3月,从浙江新昌购进了一台扁形共炒制机,进行了箬阳龙珍茶的加工,表明茶叶的杀青、理条等加工工序都能通过机器完成,辅之手工辉锅,所加工名茶的色、香、味、形能与手工茶相媲美。一台名茶机一天可加工干茶7.5~10.0kg,比手工加工提高5倍多,春茶每公斤平均售价240元,比往年高出30余元。2004年全乡名茶茶机已发展至50台。利用扁形茶炒制机加工名茶的工艺主要包括青锅(杀青)、理条、整形、辉锅、干燥提香4道工序,现将利用3台扁形茶炒制机,按工艺分台作业的箬阳龙珍茶的操作工艺简述如下。

1、采摘标准

以当地鸠坑群体种及引进的适制扁形茶的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鲜叶应分期分批按标准采摘,春留鱼叶,不采病虫叶、紫芽叶和老叶。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分批、分级验收和摊放。

2、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在篾垫上,摊放场地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露水叶要用风扇吹风,以加快鲜叶水分的散发。摊放厚度不超过3cm,摊放时间6~12h(雨水叶摊放时间稍长)。待鲜叶水分散发到标准要求,透出清香时即可交付制作,当天的鲜叶当天加工。

3、青锅(杀青)

采用扁形炒制机(6CBJ-48A)进行青锅。先打开制茶机的电热开关,当温度显示表指示为300℃时,投入鲜叶,下叶量100~200g,待鲜叶在锅中基本成直条扁形,闻有茶香时即可出锅,时间3~4min。

4、理条成型

通过第一锅杀青的杀青叶转到第二锅进行理条,控制锅温为150~200℃,先高后低,炒制时间3~4min,待茶叶外形挺直扁平、香气鲜纯、含水率10%~15%时,出锅摊凉。摊凉时间30~45min,同时筛去茶末和黄片,以尽快散发水分和热量,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5、辉锅

第一次辉锅,将第二锅中的理条叶转入第三锅,也可二锅理条叶拼一锅进行辉锅。温度100~150℃,先高后低,时间3~4min。待茶叶含水率8%~9%时,出锅摊凉,去片割末。摊凉30~40min,后进行第二次辉锅(干燥提香)。投时量100~200g,温度80~100℃,先高后低,时间2~3min。待茶叶扁平挺直光润、清香鲜纯、含水率6%~7%、手捻茶叶成粉状时,起锅摊凉,去片割末。

6、人工辅助辉锅

在84型电炒锅是进行,投叶量150~250g(中低档茶可适当增加),温度70~100℃,先高后低。炒制时抖、抓、搭、捺、磨等手势交替使用,掌握看茶做茶。待茶叶条索扁平挺直光亮、清香鲜纯、含水率6%~7%、手捻茶叶成粉状时,起锅摊凉,去片割末,贮藏。

7、贮存

(1)半成品的贮存。每天加工的未匀堆之前的茶叶称半成品,半成品应分级、分批、分地保管,用专用茶袋盛装,置于干燥阴凉的暗室或冷藏室,防止茶叶受潮、串味、变质。

(2)成品茶的贮存。成品茶应分级、分批、分地进行分批包装,并同时去掉黄片和茶末,必要时放入干燥剂,有茶叶专用袋、铝箔袋、纸塑箱等真空包装入库或冷藏,挂牌记录出厂日期、级别、产地和单位。

茶叶冰冻干燥机在制茶业中的功能和应用


制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冰冻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功能一 在毛茶干燥中的应用

冰冻干燥技术在干燥茶叶时,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由于茶叶温度低,叶绿素几乎不变化,色泽绿翠而耐藏,香气及茶叶中原有的营养成份、各种有机物质几乎不损失,干燥均匀,含水量可低至3%以下;同时由于水分干燥前已被冻结住,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经冰冻干燥的茶叶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使茶业品质提高一至二个等级。用该设备干燥的茶叶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和色、香、味、形,含水量更可降低至3%以下,因此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并最大限度地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产品质量好;

而一般用热风干燥茶叶时,茶叶处于热风中受热,茶叶内一部分有机物质在受热状态下继续发生氧化,消耗一部分营养物质;叶绿素也在高温下被分解破坏而导致茶叶颜色变深;茶叶中原有的香气物质也有一部分随热风散去,含水量一般情况下只能达到9~12%左右,产品不耐贮藏。

功能二 在花茶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的花茶生产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混合后一起烘培,让花香被绿茶吸收,从而使绿茶在浸泡时释出花香,但是绿茶在高温状态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进而使花茶在的汤色接近于金黄色,近似乌龙茶的汤色。

新工艺是将绿茶与鲜花一起分开放入各自的盘中,并一同置于同一个冰冻干燥室内,随着冰冻干燥干燥的进行,鲜花中的香气成份挥发后被绿茶吸收,同时绿茶的温度也处于一个相对低温的温度下被进一步干燥,过一段时间后,鲜花中的绝大多数香气成份被转移到绿茶上,而绿茶本身的成份并未发生变化,一种具有花茶的香气而又具有绿茶的滋味的新式绿茶就这样延生了。

功能三 在茶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在茶叶精制过程中,采用真空烘烤时,可以去除毛茶中的杂味及陈茶味、并能保持毛茶中的的颜色。

我国茶业对科技的七大需求


总部设在杭州的中国茶叶研究所是国内最高地位的茶叶研究机构。日前,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茶叶科技创新高层研讨会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茶叶产业发展对科技有七大需求。

一是提高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技术。当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涉及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主要存在部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铅和氟超标等现象,微生物方面存在大肠杆菌、霉菌等污染。

二是多样化茶产品制造技术。加快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叶新产品是我国茶叶科技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三是单位面积茶园效益提高技术。要加快茶树种质创新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进一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茶园向优质、高效、生态的方向发展。

四是茶叶加工现代水平提升技术及装备研发。要研究和开发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茶叶加工设备,采用高新技术不断改造传统茶叶加工。

五是茶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要进一步提高茶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充分利用中低档原料。

六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加强生态学研究,保持茶园生态中的种群平衡,使用昆虫信息素、昆虫病毒、虫生真菌制剂替代化学农药将是今后茶园有害生物治理的发展方向。

七是新型茶科技推广模式。

我国茶业应走精深加工之路


我国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茶业的总产值和茶叶附加值并不高。专家认为,要想做大做强,我国茶业必须走以精深加工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之路,才能提高我国茶叶的附加值、推动茶业快速、健康发展。

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有近1亿茶农,大多以传统的方式经营茶业,名优茶的产量十分有限、销售范围不大,其规模也无法做大。

据了解,精深加工是现代茶业区别于传统茶业的关键要素,是现代和传统的分水岭。精深加工企业型的优势在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高、具有现代意识、能把科学发展观引入茶业,能将现代信息技术、高科技加工设备、生物技术应用到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和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之中。目前,茶叶深加工品包括抹茶、茶粉、茶叶提取物、茶保健品、茶浓缩汁等,还能以茶叶深加工品为原料,生产其他多种食品。

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率先从事茶浓缩汁和茶粉生产的企业。据仙洋洋公司董事长周邵迁介绍,该公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超微粉碎、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制作的茶浓缩汁和茶粉可以溶于水中和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速冻食品、奶制品、豆制品、冷食、饮料、功能性食品等诸多产品中,如茶冰淇淋、茶酸奶、茶糕点等。使用鲜茶叶为原料直接加工浓缩汁,可以使茶叶中的诸多有效成分和香气物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加之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茶浓缩汁已广泛应用于茶饮料生产。

发展茶浓缩汁和茶粉加工业,可以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和茶叶的附加值。制作茶浓缩汁和茶粉不需要使用数量稀少、价格很高的早芽,所用的茶叶可在春秋两季采摘,增加了原料茶叶的供应量和供应期。在制作名优茶的过程中,茶农往往只采芽头,大叶(茶叶)没有充分利用,大型茶叶深加工企业可以使用机械设备采摘和加工茶叶,大大提高其附加值。此外,茶浓缩汁和茶粉便于保存和运输,有利于茶业规模的扩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茶叶总产量虽高,但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茶业强势品牌。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业可以培育出年产值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龙头企业,有利于打造出茶业强势品牌。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通过精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有望成为茶浓缩汁和茶粉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主要产地。

福建安溪:茶业专家齐聚中国茶都 共谋我国茶业发展之路


2017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于本月21日在福建安溪成功召开,我国各地的茶业专家,齐聚在中国茶都,共同谋划我国茶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在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一、培养相关人才;二、打造全国品牌;三、调整商业模式。那么,我国茶产业未来该如何发展呢?一起来看看吧。

安溪县县长刘林

21日,第七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暨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茶都”福建安溪开幕。来自全国茶叶界的知名专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以及全国各地龙头茶企负责人和各主要产茶区政府领导近500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茶产业发展之路。

安溪县县长刘林霜表示,当前,正值中国茶产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素有“茶业界达沃斯”之称的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暨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在安溪举办,“对于安溪茶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茶产业如何与金融资本对接、如何转型升级等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成为中国现代茶业建设的全新起点,有力推动中国茶产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

开幕式上,安溪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共同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方发挥自身拥有的技术人才优势,以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研究开发等方式,助推安溪茶产业发展。

此次研讨会上,经济学博士陈富桥代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重磅发布了《中高收入群体茶叶消费行为与升级方向》深度研究报告,报告深度解析了中高收入群体的茶叶购买与消费行为特征,通过对这一最有消费实力的群体的分析,揭示未来的消费升级方向,进而提出市场开发与引导策略。

安溪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研讨会议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活动丰富充实,形式新颖多样,纵观茶产业全局,对中国茶产业业态创新和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安溪是铁观音的故乡。2016年安溪涉茶总产值达148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并以1424.38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首位,安溪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溪铁观音,好喝一声轻”的品牌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在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安溪经验”、“安溪样本”,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次研讨会期间,安溪打造茶庄园,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八马茶业转型发展的经验在会上进行交流,为与会人员贡献了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锦囊妙计,引起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们的共鸣。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承办。

茶业营销中的历史价值


茶行业是一个拥有古老历史的行业,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最早就是从丝绸和茶叶开始的,丝绸之路除了给西方带去丝绸,更让西方的王公贵族养成了喝茶的高雅习俗。茶叶这个天赐的“神叶”,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奇妙的艺术产品。代代相传的制作技艺充满了神秘与传奇的色彩,复杂多变的制作程序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越是历史源远流长的老字号,其品牌价值就越大,在这一点上,茶行业呈现出了永不改变的历史定律。其实,历史对于茶叶,就譬如茶叶对于中国一样,不仅弥足珍贵,而且意义非凡。

然而,中国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一开始或许应验了那个令人惋惜的社会规律——“越拥有就越不珍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许多茶叶企业摒弃了几十甚至数百年的家族历史,盲目追求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希望借此塑造科技时代的品牌形象,和历史划清界线。在一部份人眼里,历史意味着陈旧和落后,这种普遍的错误观点或许来源于近代中国近200年的民族屈辱史,殊不知西方世界虽然对中国的政治与军事不以为然,但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物品却极至推崇,它们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正是为此而来。

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无疑是光明的。茶行业忽略自身宝贵的历史财富只是一个特定阶段的特定误差,沉睡终有觉醒的一天。2004年开始,安溪铁观音领域的一批主流品牌在广泛研究了中国酒水行业的先进营销经验之后,率先认识到历史的价值与珍贵,在铁观音领域率先导入了历史价值的思维模式,铁观音崛起“新秀”长和茶业因势提出了“公元1683”的概念,成功的把长和品牌与数百年珍贵的茶业经营历史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使得长和品牌的历史在消费者的心灵空间向后推移了300多年,正是这300多年的历史厚度,让消费者认识到长和品牌的价值含量。长和茶业对历史价值的重新认知获得了成功,铁观音消费市场对“公元1683”概念的认同极大的刺激了整个行业,一些坐拥数百年历史传奇的品牌开始集体回归,深入挖掘先祖留下的宝贵遗产,日春1725、魏荫1723、八马1736、魏氏1725、泉苑源源1813等概念的集体推出,引发了一轮铁观音品牌传奇历史推广的高潮。这些历史概念的推广与流传,极大的丰富了铁观音品牌的内涵,塑造了铁观音产品的文化形象,赋予了铁观音更广阔的历史空间。

通过历史传播,所有茶人对铁观音有了更古老的认识,对品牌的情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更可喜的是历史文化的传播深层次的颠覆了原有的品牌和产品的评估,大大的提升了铁观音品牌的价值。可以说,传播品牌的历史价值,让铁观音摆脱了单一的饮用、品尝功能,更增添了人生品味的意境和哲学。当我们品尝着铁观音的时候,仿佛心灵飘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深山幽谷,在喧嚣的世界里享受着人生最宝贵的宁静……。

制茶技术——闷黄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明代闻龙《茶笺》在记述绿茶制造时说:“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湿热,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挡时,置大瓮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这是制茶中色泽黄变现象的最早记载。同时,也对黄变的原因,防止黄变的措施,黄变对绿茶质量的影响作了正确的阐述。随着制杀技术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发现,在湿热条件下引起的“黄变”,如果掌握适当,也可以用来改善茶叶香味,因而导致了黄茶的发明。黄茶从绿茶演变而来,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于唐、宋时的“黄芽”,则是幼嫩芽叶的天然黄色而得名,两者是有区别的。

黄茶闷黄过程中的湿热条件和理化变化,在绿茶制造过程中也有发生,更不必说黑茶了。只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种种措施,把黄变的条件和黄变的程度,控制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以保持绿茶“绿色绿汤”的品质特点。与黄茶相同,绿茶制造过程中叶绿素破坏及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也有发生,只是变化程度轻些。

由于制茶科学的发展和对闷黄技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已能正确应用闷黄技术来改善茶叶香味,提高茶叶质量。为了改善粗老茶和夏、秋茶的苦涩味,在绿茶制造中,对二青叶进行适当的堆积,以促进滋味醇和。为了改善警制花茶原料—素坯的“茶口”,采用高温蒸气和堆积处理,创造湿热黄变的条件,消除茶坯青气,也有利于花茶的花香和茶味的协调。这些都是制茶中成功地应用闷黄技术的实例。

两个茶的近代典故


[摘要说明]两个茶的近代典故

关于茶叶和咖啡,有太多的典故和内容,一般提到茶叶,那些以茶叶为生的“业内人”总喜欢拿出陆羽的故事和经典,拿出古代诗人的名句去点缀,可有多少年轻人去看去读呢?

茶是远远超过咖啡的世界第一饮料。很多并不知道茶叶在现代历史上的重要角色,这里找两个简单的和英国、中国、美国都有关的典故。

鸦片战争与中国茶有关

1669年为止,荷兰的东方公司一直垄断着中国到欧洲的茶叶贸易,直到1684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办事处。

当时的欧洲,茶叶是媲美宝石的奢侈品和贵族交际必需品,中国是世界唯一能生产茶叶并种植茶叶的国家,茶叶超过瓷器和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到英国(欧洲)货物的90%以上!

而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只允许广州十三行等才能经营对外进出贸易,并制定法规,禁止英国等地的纺织品进入中国。

由此,这个时期,中国对世界的贸易是纯粹意义上的超级顺差:中国出口的茶叶,换来了世界各地的真金白银,而中国人根本对外国的上商品不感兴趣,进口额几乎为零。

当时的英国忍不下去了,他们想到了一种一旦让消费者尝到味道就自觉自愿地敢于铤而走险的商品———鸦片!由此,大量的鸦片造成上瘾的中国人冒着杀头的危险,拼命进口、走私,白花花的银子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鸦片的超额利润顺利地扭转着中英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

直到1839年6月,林则徐收缴并烧毁英国商人的2万箱走私鸦片,最终造成了后来的鸦片战争,以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屈辱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因为中国的茶叶!

很多人崇拜美国,崇拜他们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我想说,是中国的茶叶“成就”了他们的独立,否则,这场独立战争会拖后很多年,甚至不会爆发。

1647年,荷兰人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的13个殖民地的沿海大城市做起茶叶生意,非常红火,美国也爆发了茶文化的消费高潮。纽约、费城、波士顿的杰出人物纷纷参加“茶会”。

当时纽约等大城市的茶叶的主要是走私进口的。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看到茶叶买卖在美国有利可图,就从英国公司那里得到茶叶进口的独家经营权,并在1767年对包括美洲殖民地的进口茶叶增加新的新税种,这直接导致了当地人士的不满。

1773年12月16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亲属等几十名武装人员化妆乘印第安人,在波士顿冲上三搜试图靠岸的英国货轮,把342箱茶叶倾倒在了大海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从此以后,英美之间的矛盾升级,武装冲突频繁,引发了日后的独立战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