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湾 茶

发布时间 : 2021-04-09
石阡台茶历史 巴花茶台 飞台普洱茶

石阡台茶历史。

隔岸相望,梦里依稀有着那么一片片似曾熟悉的茶园,青山绿水之间,雾霭的山岚之巅,一行行呈阶梯式排列的茶园,在如洗的春日阳光下,新绿如染。台湾的茶就生长在那里。

最早接触台茶,是在1997年杭州首届国际茶博览会上,那一次,台湾省制茶工业同行公会第一次率庞大的台湾茶商展览团来杭展销,世贸展览中心的三楼,整个铺开的是台湾的茶。就这样,第一次喝到了冻顶茶。冻顶茶的浓香酽厚,如同那活泼而淘气的姑娘,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台湾的茶商一眼看起来,并不像是真正的商人,更像是一个个茶人。他们极其镇定地坐在那张茶桌后面,泡他们极其自信的那一款款茶。这是他们自己做的茶,参展的大多数是来自台湾著名茶区的茶农。

一杯茶,便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三楼的台湾馆是这届展览会人气最旺的,他们以这样的现场冲泡和赠饮方式,制造了台湾茶的流行。据说,他们就是以这样的展览形式走遍了中国大陆的大江南北。一次又一次的展览,撒下的是种子。台湾的茶商就这样不经意间获得了他们的市场。

最初对台茶的认识还处于感性的层次,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问号留在心头。自从认识岚岚之后,我就把许多问号留给了她。她在我办公室对街的一幢写字楼里推销台湾茶。

她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泡茶的茶桌,她每天都坐在那个茶桌边泡茶,接待来访客户。她对每一款台茶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她说,冻顶茶像是撒野而又淘气的姑娘,阿里山茶是美丽又大方的成熟少妇,东方美人是傲慢的公主,文山包种则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梨山茶恰如优雅华贵的书香才女……。

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我倒觉得台湾茶就像是一曲曲宋词词牌,依着它们的韵律,台湾的茶农以芳香滋味入题,年年填出了台茶的新意。

吴德亮先生在《台湾找茶》一书中介绍,“早在三百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两百年前由先民自中国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

近代的台湾茶业发展,与中国大陆的茶业发展历史有着几乎相同之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台湾茶叶也是以外销为主,年外销量最高达2.3516万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茶艺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使台湾的茶业有了脱胎换骨地转变。

台湾的茶艺,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彻头彻尾的茶人理想的回归。艺术地品饮茶,感悟一杯好茶的精神,不仅影响了消费领域的品茶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种茶人做好茶的积极性。那一套隐藏在“曼生壶,若深杯”里的工夫茶,在表演的茶艺转向生活的茶艺后,终于使共饮一杯好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台湾的这种带着茶人理想的茶艺精神,对促进台湾本土以及大陆茶艺风气的形成和茶馆的盛行,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的台湾人平均每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高达1555.7公克(2002年),上世纪90年代后台茶基本上转为内需,饮茶风气的盛行,台湾本土的茶叶已远远满足不了岛内的需求,每年还需进口近2万公吨茶叶。

台湾官方统计:台湾茶园在1998年有27020公倾,2002年减至19342公倾。主要分布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云林、嘉义、高雄、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市海拨10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台湾的南投县、嘉义县是台茶的主产区。

近二十年来,台湾转向乌龙茶生产。一般来说,乌龙茶指的是半发酵的茶类总称。台湾的学术界,对半发酵茶的正式名称称为包种茶,因外形的不同,习惯上将半球形的包种茶俗称为乌龙茶,以有别于条形的文山包种茶,而将球形包种茶称之为铁观音。

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除了冻顶茶、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传统历史名茶外,台湾茶曾流行以茶树品种来命名所制的茶,如金萱、翠玉、四季青、青心乌龙等。

到了二十一世纪,台湾流行起高海拔的高山茶,以高海拔的山地名称来直接命名所产之茶。如阿里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玉山茶、樟树湖、大禹岭茶等。

台湾的乌龙茶,尽管根子来自于大陆的武夷山岩茶和福建的安溪铁观音,但台湾茶在品种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使台茶的香气与滋味与传统的大陆乌龙茶不同。包揉中的热揉,轻发酵,龙眼树碳火烘焙,“生态著涎”等等都是台湾所独有的

小编推荐

茶台是什么?茶台是茶盘吗?茶台与茶盘和茶池的区别


茶台是茶庄或者茶馆泡茶用的大根雕式物件,而茶盘则是我们日常生活用来摆放茶具的地方,茶台可以当茶盘使用,但茶盘不能当茶台使用,二者区别如下:

茶台,多为茶庄或茶馆中所见泡茶时用的类似大根雕式的物件。多为树根木雕,选其材形加工有平面,为饮茶时,茶壶、杯等放其上面。另外,根据茶台的材形,设有出水道或装有弃水的水管。茶台最好的材质要数红豆杉木、香樟木等。这两类材质制成的茶台,不仅能够散发出特殊的浓郁的香气,经年不衰,其线条纹路也十分清晰美观,无修补画色,使用茶台喝茶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茶盘,是指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多配于功夫茶具使用。茶盘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其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檀木的茶盘,例如绿檀、黑檀茶盘等。

茶盘和茶台的区别十分明显,此外,还有一种茶船/茶池跟二者的功能差不多,不过通常情况下茶盘长,茶池圆,茶台多为大木雕。好了,本文就为您介绍到这,相信大家以后都能分清楚茶台和茶盘的区别了。

伍家台贡茶是什么茶


伍家台贡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茶,汤清色绿,甘醇香郁;深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汤碧泛青,芳馥横溢,其色、香、味、形不变,保持新茶的一切特点。那么伍家台贡茶是什么茶?

伍家台贡茶历史渊源

在一千多年前,唐朝陆羽著《茶经》,就写到巴山含宣恩伍家台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报者,伐而掇之”,这标志着在唐朝茶圣陆羽就开始关注宣恩伍家台这块茶叶圣地了,宣恩的茶树进入了世界级茶文化书籍。而宣恩现代“茶树王”、“湛家古茶树”、“宣苔27号”母树均出自伍家台,都验证了《茶经》描述茶者,嘉木的原始状态。显示了宣恩伍家台茶史的悠久。

伍家台是一个地名,是位于湖北省宣恩县万寨乡南端的一个行政村,此地人氏伍昌臣是伍家台贡茶的创始人。当初,伍昌臣家境贫寒,想以经济作物发家,在屋边开垦土地时,发现有几十棵野生茶苗,昌臣如获至宝,将这些野生茶园培育起来,以后便成了茶园。此茶非同一般,独具特色: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浑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此茶若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特色,故有“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之说。一时间,远近驰名,官吏豪绅争相求购。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得到宣恩伍家台茶农伍昌臣献得茶叶,“碧翠争毫,献宫廷御案,赞口不绝而得宠”,赐皇匾“皇恩宠锡”一块,此匾现存在恩施州文化馆,这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块由皇帝为茶叶赐的匾额。此后,凡是官员到此匾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伍家台贡茶”因此而名扬天下。

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湖北通志特产》对伍家台贡茶就有相当高的评价:“伍台、贡名茶、遍地生植,伍台数株所产最佳,其水清洌,甘美异常”。

伍家台贡茶品质特点

伍家台贡茶条索紧细圆滑,挺直如松针;色泽苍翠润绿,外形白毫显露,完整匀净,茶汤嫩绿明亮,清香味爽,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匀整。

A、伍家台绿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清香幽长,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

B、伍家台功夫红茶:红汤红叶、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毫尖金黄,内质香气高锐持久,滋叶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伍家台贡茶系列产品的特征要求如下:

绿针特级:外形条索紧细圆直,翠绿,显毫、完整匀净;香气清香或栗香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绿针一级:外形条索紧细、尚圆直、绿润,带茸毫、尚完整、匀净;香气清香或栗香较高长,汤色绿明,滋味浓醇、鲜,叶底绿且明亮。

贡芽:外形条索紧细,争泽翠绿,完整匀净;香气清香高长,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栗绿(烘青、炒青):外形条索紧结,色泽尚绿润,尚完整、匀净;香气栗香较高长,汤色尚绿明,滋味浓醇;叶底尚绿明。

什么是三炮台碗子茶?细说兰州名茶“三炮台”


提前兰州大家想到就是兰州拉面殊不知,兰州人喜好喝茶而且极为讲究有个说法就是“宁丢千军万马,碗子不能不刮”,而这说的就是三炮台碗子茶,那么什么是三炮台碗子茶?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细说兰州名茶“三炮台”。

一碗茶中的风景

与兰州的牛肉面相比,兰州三泡台则流露出一种大西北的婉约与优雅。所谓三炮台碗子茶,其实是指下有底座(碗托)、中有茶碗、上有碗盖的三件一套的盖碗,因形如炮台,故称三炮台。而且真正让三炮台出彩的是它的茶料,一碗上等的三炮台,茶叶以春尖茶和云南下关沱茶为最好,再配以桂圆、杏脯、葡萄干、红枣、枸杞、菊花(玫瑰)、冰糖等八种辅料。

中国人品茶挑剔无人不晓,香而不清则为一般,香而不甜为苦茶,甜而不活不算上等,只有鲜、爽、活才为茗中佳品。当您呷上一口热乎乎的三炮台,瞬间,茶的清、干果的香、冰糖的甜便掺合着浸入了丝丝神经。想必皮日休笔下“茶卷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的美味,也不过如此吧。

三炮台

作为兰州茶文化的代表,“三炮台”自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曾记载,三炮台起源于晋代,明清时期传入西北,其与当地穆斯林饮茶习俗相结合,故而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茶品。而自古以来就是回民聚居地的兰州,则自然地将这种“三炮台”碗子茶衍传了下来。经一代代发展,竟也成了兰州的一种口饮盛事。

将一碗热气腾腾的三炮台捧于手中,只是那缕缕烟丝般升腾的热气,携着清芬幽香,就能沁人心脾。当嫩绿的茶叶如雪花飘散般在碗里徐徐降落,褐色的桂圆和金黄色的菊花如春蕾初绽般地飘浮在水面,红枣和杏干安逸地躺在春尖茶辅的被子上,零零落落的小个头的枸杞忽上忽下,一片怡然生机便在碗里蔓延开来。“刮”出来的茶文化。

兰州人喝三炮台讲究细呷慢饮,不能端起盖碗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盅吹气吮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同时,还要时不时地“刮”一下茶叶。这样,在享受清香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到碗中茶汤的色泽和碗里的活色生香,故而被美称为“刮碗子”。

细看之下会发现,这看似简单的“刮碗子”中,竟也藏着大学问。通常,茶客们会一手端起拖盘,将碗送至眼前,另一手则用盖子沿着茶碗“刮”几下,然后再把盖子稍稍倾斜,将冲泡好的色、香、味俱佳的盖碗茶送至唇边,此时啜上一只浓酽的茶汤,馨香甘甜,回味无穷。

另外,兰州人“刮碗子”,还很在乎“硬件”。兰州人认为,想要泡出一碗上等的三炮台,其碗子务必是优等瓷质的,什么“景泰蓝”、“景德镇”、透着亮的“蓝山水”、“夜光杯玉”……不管从成色还是材质均需属上品之列才可,这也让兰州三炮台多少带了些许高雅、艺术气质。

三炮台

如今的兰州,吃,离不开牛肉面,喝,则少不得三炮台。走在兰州的街道上,随处都有茶社、茶庄之类的休闲之地,尤其是五泉山、皋兰山、白塔山一带,几乎是一家连着一家,或凉棚、或露天,一张张条几、一把把折叠椅,渴了、乏了,三个一伙五个一摊,人人手中捧碗三炮台,直品得滋滋润润、舒心惬意,方肯罢休。

也就是在这一呷一品中,给了兰州茶文化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品茶、论茶,在茶中谈古论今,不仅为“偷得半日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然古朴的休憩之由,也为古城兰州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故而茶客到兰州的茶园喝茶,喝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一抹清香,更是一种恬然、一种文化、一种情境、一种悠闲。

古城兰州才能蕴育出三炮这种带着情怀意境优秀的茶,享受这活色生香。

苏州西京湾新盛茶园新茶采摘炒制


3月31日讯 新茶上市,我国各茶产区春茶飘香。近日,苏州本土茶叶也开始采摘炒制,苏高新集团在新盛茶园举办了“春田茶会暨2017西京秀叶春茶发布会”,现场各地爱茶之人齐聚,共享“春天的味道”。

春茶采摘

当日清晨,西京湾新盛茶园茶文化体验区内,穿着青花瓷服装的茶娘们提着茶篓,带领数十位市民体验采茶乐趣。一双双灵巧的手,在茶树上翩翩起舞,摘下片片嫩芽,竹篓里层层叠叠的绿叶,传递的是对一缕缕茗香的期待。西京茶娘说,“制作一斤茶叶,大约需要6万-7万个茶头。”

据西京湾新盛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镇湖,种茶、制茶的历史已有四五百年,‘西京秀叶’就是由我们西京湾新盛茶园在去年推出的一款苏州本土茶叶新品牌,炒制方式和碧螺春一样,但其最大特点是耐泡,一杯茶可以泡上五六次。”

皋珏生师傅炒茶

当天,采摘市民还参观了炒茶师傅现场炒制茶叶。被誉为“镇湖炒茶第一人”的皋珏生师傅,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现场翻炒刚刚采摘的嫩芽。经过杀青、揉搓、烘干等步骤,茶叶的颜色渐渐在锅中变深,约45分钟后,一缕缕淡淡的茶香缓缓飘出。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苏州知名画家陈如冬以及作家苏眉,围绕“茶”这个话题侃侃而谈。青年评弹演员陶立还献上了一曲精彩的评弹唱词,此曲由陶文瑜和陶立共同创作,为西京湾新盛茶园量身定制,唱的是西京秀水青山,唱的是湖畔醉美茶娘,唱的是杯中碧玉飘香。

据了解,位于北太湖的西京湾新盛茶园是一个高端茶文化基地,它集茶叶采摘、休闲观赏、饮食住宿为一体,是品茗赏花,临风论道的精品度假山庄。除此之外,西京湾旗下还有西京湾·花海、西京湾艺术中心、西京湾田园餐厅等颇具北太湖风情的旅游休闲项目及文化艺术高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