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世界文明贡献之最——茶

发布时间 : 2021-12-13
菊花茶贡献 世界红茶 茶烟对于身体有害吗

菊花茶贡献。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对于世界文明贡献之最——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小的岛国,但她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全年都可进行茶叶生产。据资料显示,斯里兰卡每年的茶叶生产产量高达两亿七千六百九十斤。由此看来,斯里兰卡每年生产的茶叶数量是如此之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也理所当然了。在斯里兰卡这个茶叶出口大国里流传的很多关于古老中国的茶故事,这些故事更能让我们体会到茶的力量即我们中国人的力量。

从西方人的视觉角度来看,中国的四大发明即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四项在历史上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这仅是他们的角度选出来的,因为四大发明一说最早出现于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新工具》一书中。西方的文化是海洋文化,指南针能解决航海的方向问题,因此他们认为指南针是很了不起的;同样火药在中国人眼中,也没什么,但西方人要开拓,要征服,要殖民世界,还要为争夺殖民地打仗,因此火药对他们太重要了;印刷和造纸毕竟是文化人的事,在百姓看来比起茶、丝绸、陶瓷、纺织、中医来,还是次要的。因此用四大发明来代表中国文明,实在是一种误解。

其实代表中国文明的发明还有很多,在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介绍了26项中国的伟大发明,美国记者坦普尔的《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也收集了100项中国的伟大发明。在这里,更想让人们知道的是茶才是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的一项伟大的贡献,但这一贡献的意义似乎还为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应有的评价。因为没有任何发明像茶本身那样广泛而深入人心,并且影响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品味茶的伟大,在于它把人生艺术化了,就在品茶的那一刻。如周作人把片刻的优游比喻成十年尘梦。体会茶的伟大还在于它既可以解渴、提神,又可以优游寻梦。它把实用和艺术,雅与俗连成一片,消解了其中的界限,因此茶也打破了各阶层人之间的界线,在上至王侯下到屠夫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在茶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就如英国女王的下午茶与杭州茶馆中老媪的盖碗茶是平等的,都是忙里偷闲,苦中做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体会永恒。再者说茶的伟大境界在于,可高雅可平淡,可以是日本人繁复而精致的茶道,也可以是农民伯伯坐在田边或者树荫下歇息时,拿着自家的茶壶微啜一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无论高雅还是平淡,人们都能从饮茶中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也不过如此而已。

茶文化精选阅读

中国茶文化之最


在茶叶领域上,中国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是我们今天该学习的地方。以下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茶学专着。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着。《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的茶事活动。《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克殷,巴、蜀以茶等物纳贡。茶市记载的最早文献。东汉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的文字,时公元59年。此前,成都周围的彭山、新津、仁寿、井研、眉山一带已有茶市。卖茶汤(粥)的最早记载。《汉魏六朝百三十家三家集》闻南方有蜀妪,作荼粥卖之。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日本。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西晋左思的诗《娇女》是最早提到饮茶的诗。同代还有张载《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最早的以茶代酒。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最完备的茶叶科研教育体系。自《茶经》问世至今,我国十分重视茶叶的理论研究。现在我国有9所高等院校设有茶叶专业,在校学生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有两所全国性的茶叶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茶叶科研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

西双版纳茶叶世界之最之10方面


西双版纳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另外还有茶树摇篮之美称。在笔者的记忆中,西双版纳茶叶世界之最有10个方面:

一、西双版纳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研究所。其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坐落在勐海县境内。它的前身是解放前思普企业局的一个茶叶试验场,成立于1938年,解放后,改名为省农业厅茶试场。该所曾五易其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改为现在的所名。它是一个科室齐全、历史悠久,科研硕果累累的老所,是云南省茶叶界最高学术的权威机构。

二、世界上发现最早、报道最早、一直得到专家学者们认可的巴达野生型大茶树,南糯山栽培型茶树也在西双版纳州境内。巴达野生型茶树的树龄达1700年,树高34米,树径1.21米,树幅10米(1960年发现时测定的数据,该树是由张顺高、刘献荣发现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树龄800余年,树高5.9米,树幅10米,树径1.38米。

三、世界上最大的茶树叶片,出自于西双版纳州的茶园中:叶长330毫米,叶宽136毫米,叶面积31416平方毫米。

四、最多的茶多酚含量--勐海县曼真村的古茶园中茶多酚含量高达42%.

五、历史上最高的红茶售价--原勐海茶厂生产的红茶售价达4000美元/吨。

六、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国家大叶茶种质资源园在西双版纳茶叶研究所内--它保存了1000余份大叶茶原始材料,24个茶种,2个变种。

七、西双版纳有最重的茶树芽叶--一芽一叶,重3.4克,一芽二叶重4.6克,单芽重1.05克,一芽二叶最长达16.8公分,陈列在省茶叶研究所陈列园内。

八、最速成高产的茶园--3年亩产干茶523斤(级内茶);5年亩产干茶1042.6斤(级内茶)。这一产量是省茶叶研究所栽培研究室创造的。

九、最高售价的茶叶--紫娟茶,每千克售价1.5万元。

十、最早种茶的民族--澲人,即今天的布朗族。

中国茶的世界之路


这几年,日本、欧盟提高茶叶准入门槛,闽茶出口量下降。

为什么呢?

业界分析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生产的产品在生产、制作环节距离出品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严格、完整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完全符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假如从茶叶的种植开始,有一整套完整的、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生产制作规范,涵盖施肥、用药、采摘、制作等所有环节,那还用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要求吗?

一直以来,专家、厂家要感官来审评茶叶、评定等级和价格,缺少绝大多数人可理解、判断的规范。当一个地方的特色茶种走向外地时,首先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培育市场和消费者,告诉他们如何欣赏这个茶种,如何判定其价值。中国茶叶种类多,每个种类都有独特的泡饮文化和审评标准。以铁观音为例,在过去20多年的市场推广过程中,无数的安溪人到全国各地推广铁观音,但每个地区对铁观音的认识不同,同一品质的茶叶,在各地认同的标准也不同。就拿泉州地区来说,不同县(市、区),同一款铁观音,市场上卖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

作为近年来中国茶市的新宠,安溪铁观音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但仍没有让消费者可依据的价值判断标准。虽然有现代科技和设备的帮助,但铁观音的制作仍然无法达到标准化,即使是最好的茶师,也无法保证制出茶叶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好茶难求,价格一路直上;一是制作无法标准化,消费者的判断更难有标准,一头雾水的情形时常有。铁观音如此,大红袍如此,中国许多茶叶在市场上的现状也是如此中国的茶,国外的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其价值,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茶走向国际市场。

有茶业专家认为,标准化是中国走向世界最大的拦路石。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以红碎茶为主,品质判断与琳琅满目的中国茶相比,要简单、容易得多。中国茶要真正在世界上流行,首先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一是让消费者能够简单、直接判定茶叶的质量、价格;二是从制作工艺入手,解决品质不稳定问题,用标准的制作工艺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纵观茶叶发展史,工艺的改革促进了泉州茶业的发展。摇青工艺的采用带来了一个新的茶类乌龙茶,空调的引入让半发酵的铁观音走进清香型时代。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茶人,笔者大胆臆想:能否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总结乌龙茶采制的各种数据,尝试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如果这种猜想能够实现,我相信,乌龙茶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插上飞翔的翅膀。

中国邮票里的茶世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中国无论是大陆的邮政部门还是港澳台地区的邮政部门,都先后发行过许多与茶有关的邮资票品。

1997年,原国家邮电部发行《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为“茶树”,邮票上的这株茶树就是位于云南邦崴村,它高11.8米,树围约9米,树龄已逾千年,充分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饮茶源于中国”这一论点;第二枚“茶圣”,主图是竖立于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院内的陆羽铜像,唐代陆羽着有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第三枚“茶器”,是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供奉的镏金银茶碾等茶具;第四枚“茶会”,是明代画家文征明创作的《惠山茶会图》(局部)。茶会是我国古代文人雅会的常见形式,也是诗人吟咏、画家作画的重要题材,表现了他们以茶会友、亲和礼让,以及追求自然清静、返璞归真的境界。

品茶离不开茶具,我国茶具的历史悠久,样式多彩。至明、清朝时,饮茶盛行“景瓷”“宜陶”为贵。1994年我国发行的《宜兴紫砂陶套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展示了素有“陶之古都、茶之绿洲”美誉的江苏宜兴的名产茶具—紫砂壶中的四款精品,分别是明代的三足圆壶,清代的四足方壶、八卦束竹壶和现代提臂壶。这些茶壶不但造型美观、优雅宜人,而且壶体上不乏名人诗、书、画、印,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经典力作。

台湾邮政也多次发行有关中国古代茶具的邮票,如1993年发行《古代法琅器邮票》中的“干隆花鸟壶杯盘”和“干隆菊花把壶”。1989年发行的《宜兴紫砂茶壶》套票,分别为宜兴紫砂茶壶、曼生十八式黄泥壶、束柴三友壶和黎皮朱泥壶。1991年还发行有《故宫名壶》邮票一套五枚,分别为明代青花壶和莹白壶,清代的山水壶、灵芝方壶和加彩方壶。

香港和澳门发行的茶具邮票融入了当地的饮茶习俗和地方茶文化色彩。2001年,香港邮政发行的《香港茗艺》邮票一套四枚,介绍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分别为泡功夫茶、调港式奶茶、港式饮茶特色和茗艺之乐,这套邮票还能发出浓浓的茉莉花茶香味,是首套香味茶邮票。

1996年澳门发行《中国传统茶楼》邮票一套四枚(方连),小型张一枚,将茶楼内的特色饮食和茶客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萧,展现了昔日港澳等地的茶楼风光。2000年,澳门还发行有《茶艺》套票和小型张,该套票展示了喝茶(龙井)、饮茶(寿眉)、叹茶(红茶)和泡茶(普洱)特色,小型张“乌龙茶艺”的主图为醉茶轩茶馆,内有一副楹联“引茶会友,把盏谈心”,主题鲜明,寓意深远。

此外还有我国1981年发行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中的第十二枚《妙玉奉茶》,2000年发行的《古代科技》特种邮资片中的第四枚《农林桑茶》等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

佛教对茶的贡献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院经济也有了突出的发展,其中茶叶是重要的内容。

我国茶叶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在佛教的禅宗发展的基础上风盛起来的,由于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在我国的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有助佛规,这也许是佛教倡茶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魏晋甚至更早的时候,茶叶就已成为我国僧道修行修炼时常用的饮料了。如:陆羽在《茶经》中多次引述了两晋和南朝时僧道饮用茶叶的史料。其中引录的《释道该说续名人传》称:“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又摘引的《宋录》称:“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这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僧道已有尚茶之风。

我国寺庙不仅重视茶叶,而且也是生产、宣传、和研究茶叶的中心。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茶叶,提高品质。因为寺庙都有一定的田产,和尚不参加劳动,他们有时间、有文化来讲究茶的采造、品饮艺术和写书作诗来宣传茶叶文化,所以,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民间传说,我国古今众多的名茶中,有不少最初是由寺院种植、炒制的。如四川雅安出产的“蒙山茶”,亦作“仙茶”,相传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亲手所植,因其品质优异,被列为向皇帝进贡的贡品。福建武夷山出产的“武夷岩茶”,前身叫“乌龙茶”,该茶以寺院采制的最为正宗,僧侣按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和“凤尾龙须”三种名茶。北宋时,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采制的“水月茶”,即现今有名的“碧螺春茶”。

明隆庆年间,僧徒大方制茶精妙,其茶名扬海内,人称“大方茶”,是现在皖南茶区所产的“屯绿茶”的前身。浙江云和县惠明寺的“惠明茶”,有色泽绿润,久饮香气不绝的特点,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金质奖章。

此外,产于普陀山的“佛茶”、黄山的“云雾茶”、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浙江天台山万年寺的“罗汉供茶”、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等,都是最初产于寺院中的名茶。

佛教寺院不仅对茶叶的栽培、焙制有独特技术,而且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另外寺院还专设“茶头”,专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据《蛮瓯志》载,觉林院的僧人待客中等茶、自奉以下等茶、供佛以上等茶。

“寺院茶”按照佛教规矩有不少名目,每日在佛前、堂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等等。学佛的人是时刻都注意学习的,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与学佛、信佛挂钩,以求对佛的尊敬和学佛的长进,这一方式其实是较为有效的,而饮茶也当然地列入了这一范畴。我国的不少佛门圣地、名山寺庙都种有茶树,僧人自采自制,饮茶念佛,修身养性,高龄僧人无数,究其长寿原因,与长期饮茶有关系。

总而言之,无论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宴形式、茶文化对外传播方面,佛教都有巨大贡献。我国的饮茶习惯是随着佛教一起传入到日本的。

一个前年文明古国的茶文化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健康,其抗衰延老作用,这一作用中国的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很早就有知晓,并早已有记述。《神农食经》曾记载“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杂录》也曾记载“苦茶轻身换骨”。

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化学成分,含有对某些疾病确具有疗效的物质。每天饮茶摄入量虽少,但经常补充这些物质,对人体能起到营养和保健作用。故茶叶称之为天然保健饮料是名符其实的。

按照中国传统医学的解释,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入心肺胃经。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治咳站喘,清热解毒,消食减肥等作用。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治疗食积不化、泻痢;精神不振,思维迟钝;水肿尿少,水便不利;痰喘咳嗽等等。现代茶也被认为有预防与抵抗放射性伤害的作用。

茶叶中微量元素锰、锌、硒,维生素及茶多酚类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因而经常饮茶确有一定延年益寿之功。茶叶中的茶单宁物质,能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抑制细胞突变和癌细胞分化,因而饮茶有一定抗癌作用。茶叶中的脂多糖能防辐射损害,改善造血功能和保护血管。能增强微血管韧性,防上破裂;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安徽省:

红茶有祁门的祁红,绿茶有休宁、歙县的屯绿,黄山的黄山毛峰、黄山银钩,六安的瓜片、齐山名片,太平的太平猴魁,休宁的休宁松萝,泾县的涌溪火青、泾县特尖,青阳的黄石溪毛峰,歙县的老竹大方、绿牡丹,宣城的敬亭绿雪、天湖凤片、高峰云雾茶,金寨的齐山翠眉、齐山毛尖,舒城的兰花茶,桐城的天鹅香茗、桐城小花,九华山的闵园毛峰,绩溪的金山时茶,休宁的白岳黄芽、茗洲茶,潜山的天柱剑毫,岳西的翠兰,宁国的黄花云尖,霍山的翠芽,庐江的白云春毫等;黄茶有皖西黄大茶等。

浙江省:

绿茶有杭州的西湖龙井、莲芯、雀舌、莫干黄芽,天台的华顶云雾,嵊县的前岗煇白、平水珠茶,兰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长兴的顾渚紫笋,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乐清的雁荡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顶,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岛玉叶、鸠坑毛尖,象山的珠山茶,东阳的东白春芽、太白顶芽,桐庐的天尊贡芽,余姚的瀑布茶、仙茗,绍兴的日铸雪芽,安吉的白片,金华的双龙银针、婺州举岩、翠峰,开化的龙顶,嘉兴的家园香茗,临海的云峰、蟠毫,余杭的径山茶,遂昌的银猴,盘安的云峰,江山的绿牡丹,松阳的银猴,仙居的碧绿,泰顺的香菇寮白毫,富阳的岩顶,浦江的春毫,宁海的望府银毫,诸暨的西施银芽等。黄茶有温州黄汤。红茶有杭州的九曲红梅。

江西省:

绿茶有庐山的庐山云雾,遂川的狗牯脑茶,婺源的茗眉、大鄣山云雾茶、珊厚香茶、灵岩剑峰、梨园茶、天舍奇峰,井岗山的井岗翠绿,上饶的仙台大白、白眉,南城的麻姑茶,修水的双井绿、眉峰云雾、凤凰舌茶,临川的竹叶青,宁都的小布岩茶、翠微金精茶、太沽白毫,安远的和雾茶,兴国的均福云雾茶,南昌的梁渡银针、白虎银毫、前岭银毫,吉安的龙舞茶,上犹的梅岭毛尖,永新的崖雾茶,铅山的苦甘香茗,遂川的羽绒茶、圣绿,定南的天花茶,丰城的罗峰茶、周打铁茶,高安的瑞州黄檗茶,永修的攒林茶,金溪的云林茶,安远的九龙茶,宜丰的黄檗茶,泰和的蜀口茶,南康的窝坑茶,石城的通天岩茶,吉水的黄狮茶,玉山的三清云雾等。红茶有修水的宁红。

绿茶有名山的蒙顶茶、蒙山甘露、蒙山春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雅安的峨眉毛峰、金尖茶、雨城银芽、雨城云雾、雨城露芽,灌县的青城雪芽,永川的秀芽,邛崃的文君绿茶,峨眉山的峨芯、竹叶青,雷波的黄郎毛尖,达县的三清碧兰,乐山的沫若香茗、重庆的巴山银芽、缙云毛蜂、大足松茗等。红茶有宜宾的早白尖工夫红茶,南川的大叶红碎茶。紧压茶有重庆沱茶。

江苏省:

绿茶有宜兴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南京的雨花茶,无锡的二泉银毫、无锡毫茶,溧阳的南山寿眉、前峰雪莲,江宁的翠螺、梅花茶,苏州的碧螺春,金坛的雀舌、茅麓翠峰、茅山青峰,连云港的花果山云雾茶,镇江的金山翠芽等。

湖北省:

绿茶有思施的玉露,宜昌的邓村绿茶、峡州碧峰、金岗银针,随州的车云山毛尖、棋盘山毛尖、云雾毛尖,当阳的仙人掌茶,大梧的双桥毛尖,红安的天台翠峰,竹溪的毛峰,宜都的熊洞云雾,鹤蜂的容美茶,武昌的龙泉茶、剑毫,咸宁的剑春茶、莲台龙井、白云银毫、翠蕊,保康的九皇云雾,蒲圻的松峰茶,隆中的隆中茶,英山的长冲茶;麻城的龟山岩绿,松滋的碧涧茶,兴山的高岗毛尖,保康的银芽等。

湖南省:

绿茶有长沙的高桥银峰、湘波绿、河西园茶、东湖银毫、岳麓毛尖,郴县的五盖山米茶、郴州碧云

中国茶叶文明史的一段传奇


以我仍然浅薄的学术积累和学识而言,要回溯七八十年的老时光,还原中国茶叶文明史的这段传奇,难度肯定不小。好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机缘常常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不经意之间悄悄来到我们的面前,而懵懂好奇的我们也为文明的未知性和奇特性所吸引,不由自主循着历史文本的蛛丝马迹,一路求知探寻,思考甄别,由此发现了自然和社会的许多隐秘。

1990年9月,台茶之父吴振铎回到祖地福安探亲,重启两岸茶叶界中断40年之久的交流大门。此后,两地茶叶专家多次组团到对方考察技术,交流文化,企业茶人之间的互动则难以计数。吴振铎到访之后,福建茶叶部门引种了台茶12号、台茶13号等6个台茶新品种。台茶12号、台茶13号于大陆茶农可能是陌生的,但如果说起金萱和翠玉,则他们便非常熟悉,金萱、翠玉分别是吴振铎祖母和母亲的名字,被他用来命名自己成功培植的台茶12号、台茶13号两个新品种。

台湾本土生产和大陆引种的金萱和翠玉,七八年前我就品尝过,一脉相承的两岸制茶工艺虽然有着风土差异,但两款金萱、翠玉一样鲜爽甘醇,沁人心脾。也许是美好名字影响的缘故,茶香萦脑的同时,一个疑问也在我心中扎下根来,吴振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命名这两种茶,难道仅仅是为了纪念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两位女性?吴振铎是台湾大学农艺系茶作学教授,生前担任过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精于茶种研究和茶树繁育,但是,茶树繁育的最先进技术并不肇始于他,也不是他的老师茶界泰斗张天福首创,那么,它的发明者又是谁?台茶12号、台茶13号以金萱、翠玉为名,显然有着吴振铎情感因素之外的科学依据在,而这个科学依据又是什么?

人类创建社会,形成文明。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可以创立并接受一些理论,编制一些时间表或大事纪年表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但我们往往忽略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是我们一切探究的基础。在以往的中国茶叶史研究中,相对于理论和事件而言,人往往作为陪衬而处于次要地位,我们经常忽略他们的名字尤其是当这些人来自乡野民间,文化不多无法立言而几乎无人注意其在历史和社会推进中的作用。王成文即是其中一位。

王成文是谁?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茶树繁殖技术短穗扦插法的发明者。何许人?安溪西坪镇平原村一个普通的茶农。这是历史和事件的真实,可惜的是,表彰这项技术成果的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台领奖的并非其本人,而是安溪另一个劳动模范(王文章)和单位集体(县茶叶局)。当然,王成文从事这项研究的初衷本不是为着日后的获奖,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无意间诠释了何谓真正的历史:民间,普通人,大地是构成历史的本质要素,离开它们而去关注被史书神化的那些高大全,历史研究也就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了。

在原安溪茶叶局干部谢志群、刘渊滇等人历时一年多(1981年3月至1982年)开展并撰写的一份《茶树短穗扦插历史渊源》调查报告中,我们清晰地看见中国茶叶文明史这段传奇的行进轨迹。是年,王成文依然健在,他详细向调查组讲述了1936年与堂弟王维显,如何运用短穗扦插技术成功繁育铁观音茶苗的过程。已经80高龄王成文的回忆,得到虎邱乡罗岩村傅水寿(时年65岁)的证实。地缘相近的关系,傅水寿自1941年到西坪平原村学成此法后,又向邻村双都村、萍州村(现属大坪乡)传播。平原村地处偏僻,罗岩村虽只与平原相隔一座大宝山,但交通便利,是通往长泰、漳州、厦门、华安的枢纽,文明的火种在平原村点燃后,便呈燎原之势,由中心向四周,一棒接着一棒,迅速扩散开来。

解放后,各级政府行为的组织推广,使茶苗短穗扦插技术成果迅速向全县、全省和全国传播。1953年,福建省农业厅派人到安溪专题总结茶树短穗扦插技术;1955年,分别在安溪、政和、福鼎等县农场建立苗圃,使用短穗扦插法规模化育苗;1956年,召集全省茶叶干部在政和县农场,现场交流茶树短穗扦插技术;1957年,农业部组织全国部分产茶县到大面积育苗成功的安溪萍州村观摩学习,此后茶树短穗扦插技术推广到全国各产茶省,传播到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世界主要产茶国。

茶树苗木繁育,经历了从茶籽直播到压条分枝,从压条分枝到长穗繁育(即一芽二至三四叶),从长穗繁育到短穗繁育(即一芽一叶,也称一叶一节扦插育苗)数百年漫长演化过程。从唐朝陆羽的《茶经》到晚清、近代,中国总共留下110多种茶书,这些茶书中,《茶务佥载》和《种茶良法》是最为特殊的两部。前者为中国人胡秉枢所著,外国人翻译后在外国出版,后者为英国人高葆真所写所译,在中国出版。《茶务佥载》专章讲述茶籽植茶之法:宜于茶树结实之初,择植株长势强旺、结籽壮硕者采之。至初春惊蛰之时,要将茶籽浸水令湿透,耕作其种植之土;《种茶良法》则介绍中国栽茶之法,其茶秧法,以修剪茶树之枝,插入泥内,迨茁芽生根始移栽大园。

讲的是长穗扦插繁育。《茶务佥载》光绪三年(1877)初撰成,《种茶良法》撰写时间不详,翻译本出版于宣统二年(1910),两部茶书成书及出版年代说明,彼时茶树短穗扦插技术尚未发明。中国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但茶业近代化进程缓慢,一直到1936年王成文改进茶树繁殖方法,发明短穗扦插技术后,中国茶业才迎来革命性的时代。

而西方,按照《茶务佥载》和《种茶良法》的说法,则是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开始种植并从中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的。西方茶业界吸收中国茶叶数千年生产加工经验,并利用当时西方近代科技成果,如高葆真认为中国当时的茶叶生产最欠缺的土壤化学、耕作施肥等方面的知识,对茶业进行全面创新改造。大约自1850年以后,借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不仅加工水平高,速度快,而且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大大提高。而此时的中国仍完全采用传统手工操作,效率低下,而且品质没有保证,谈何竞争力?胡秉枢和高葆真两部茶书的编写和翻译出版,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技术成果的推广运用,在茶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留下来的这110多部茶书,充斥其中、大量重复的是民众饮茶的风尚情趣和茶器茶事,较少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上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动荡战乱,1890年代之后,茶业遭受重创一蹶不振,被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迅速赶超。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对于解放后中国茶业凤凰涅槃的重要性,使我们应该重新评价王成文的重要历史贡献。1936年以来,几十年过去,王成文发明的茶树苗木短穗扦插法,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茶苗无性繁殖技术,它使用苗穗最省,成活率最高,最关键的是既能保持母本特性,不致变种,又能大面积大量快速育苗。

当我追寻历史的影踪,来到王成文一辈子生活的村庄,翻看着产第乡(平原村旧名)竹林派族谱,听着他的侄子王益忠对其不无敬佩的讲述,我突然明白了吴振铎将台茶12号台茶13号命名为金萱、翠玉的缘故。吴振铎不仅为了纪念他生命中两位重要的女性,还因为茶树的无性繁殖,一代代的传承,永远保持着母本的特性。今天的每一杯金萱、翠玉,每一杯铁观音,都潜藏着我们每个人熟悉的祖母、母亲的气息,意味深远,割舍不掉,这份熟悉的气息,是故土家园的气息,是历史文化的气息,同时也是我们民族一代代人传承、生生不息发展的精神和力量加持!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连续创造的历史,缺点是进步之母,不管是自然还是社会,永远存在缺点,永远有待改进,一代人的发现发明、设计创新,都是站在前一代人肩膀上的改良改进,王成文也不例外,如此,观照茶树无性繁殖技术数百年漫长的演化史,我们应该铭记的何止王成文一人?时光无情,先贤的背影已经走远,湮没在漫漫的风沙中,但他们用心用脑创造出的一段段传奇,因其推动过世界茶叶史的演进,而应当永久镌刻在人类文明的谱系坐标上,像那一杯杯潜藏着祖母气息的茶,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茶文化与茶文明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于是有了: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选自《金瓶梅》);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杨万里);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苏轼)等千古佳句。闲情逸趣最宜入诗,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读此诗,我们发现唐朝的日常生活习惯至今仍保持着。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苏东坡写了大量茶诗,在他的词作中也多有咏茶佳句,如且将新火试新茶。高产的诗人陆游茶诗也不少,他的晴窗细乳戏分茶是广被称引的名句。

而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提高当代人各方面素质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所谓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而茶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然中国现代茶道,大多仅着重于第一层,而对其内涵,精神和品质却感受甚微。我想,这也应该与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关系。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二、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三、茶文化与人行为紧密相连: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均有以茶待客的礼仪。在民间亦有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说法,此处粗茶尚且在淡饭,郑板桥的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由此可见茶在我国古代社交礼仪中的地位,在我国,茶礼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传统礼仪。首先,敬茶有敬茶的礼仪;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和焦黑黄绿的茶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茶杯无论有无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敬茶时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双手托盘,至客人面前,躬腰低声说请用茶,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其次,吃茶也有吃茶的礼仪;当主人向你敬茶时,你应当立即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接过茶后,也要慢啜细饮,边谈边饮,并连声赞誉茶叶鲜美和主人手艺,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饮。主人陪伴客人饮茶时,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时即添加开水,使茶汤浓度、温度前后大略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