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怎么用图解

发布时间 : 2021-12-19
茶漏杯怎么用 泡茶用什么杯 金骏眉用保温杯怎么泡

茶漏杯怎么用。

公道杯又称茶盅。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公道杯,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公道杯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公道杯使用技巧:

1、泡茶时,为了保证正常的冲泡次数中所冲泡的茶汤滋味大体一致,避免茶叶长时间浸在水里,使茶汤太苦太浓,应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内,随时分饮。

2、公道杯的容积大小要与壶或盖碗相配,通常公道杯稍大于壶和盖碗。

公道杯使用方法:

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公道杯,再分倒入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公道杯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公道杯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的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公道杯使用图解:

第一步、选好公道杯

第二步、泡好茶,倒入公道杯

第三步、公道杯手法

第四步、分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泡茶时没有公道杯,怎么办?


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泡茶都会用到公道杯。用公道杯可以均匀茶汤,也方便给客人分茶。

也有人觉得,茶汤过了一遍公道杯,水温会降低,香气也会减少,因此不赞成用公道杯。之前也有介绍过潮汕功夫茶席:在一个可盛水的盘子上,三只杯子摆成一个品字,用茶壶或盖碗在其上边旋转边出汤。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不需要公道杯,也不需要盛水盘,出汤的形式比较特别,因此也要配合不同的茶席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把壶里的茶汤倒入公道杯,我们称之为“出汤”。为的是把茶水分离,避免茶叶久浸苦涩。那么,在不使用公道杯的情况下,就得选用一个方便出汤的茶壶了,今天杯小茶选用的是一把侧把壶,出汤速度很快。

为了保证茶汤的均匀,出汤时先从左到右每杯倒入1/4的茶汤,再从左到右倒茶,重复3~4次,直至壶中水倒干净。这种出汤方式与潮汕功夫茶的类似,但因为是干泡法,倒每一杯之间有“收水”(或叫“断水”)这个动作,侧把壶用起来就非常顺手了。

以这种形式倒茶,需要选用比较高深的茶杯,不容易往外溅水。此外,壶中的茶汤必须倒尽,因此壶与茶杯的容量必须匹配好,壶中的茶汤正好够这几只杯子倒入7分满的茶量。

通常来说,茶壶应处在桌面的正中,杯子放在茶壶的前方一排的位置。但由于今天特殊的倒茶方式,杯子置于右方会更好操作。茶具的布局,一定要以实用为前提。

当然,如此依次出汤,速度自然比直接出汤到公道杯中慢。所以,适度缩短浸泡时间,提前出汤就很重要了。当然,选择浸出速度慢、滋味不易苦涩的茶,也可以避免出汤慢而茶汤过浓的问题。这次泡的是熟普。

茶席的形式有很多,学会了基础的布局之后,发动想象力,可以适当做出一些调整。

记得有个设计师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无用”的美是有限的,“有用”的美是才无限的。意思是,一个东西用起来不方便,即使再美,你也会因为它的使用不便而渐渐不再觉得它美。

设计好茶席之后,自己试着泡一泡茶,也试着坐到客人的位置,看看是否方便泡茶和饮茶,视觉上是否令人愉悦。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那这个茶席设计就很成功了。

公道杯,使用细节讲究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

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而茶器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一壶茶,如果直接倒进杯子,先倒出来的茶淡,后倒出来的茶浓。使用公道杯倒茶,就是为了避免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

把茶汤均分到每个茶杯中,由此也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

那么,使用公道杯,还有什么讲究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底擦干

给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

其实,使用其他茶具也一样,比如把茶杯递给客人时,也要先把杯底在茶巾上“蘸”一下,保证客人在使用杯子时是干爽的。

斟茶时如果不小心把茶水洒在外面,要及时用茶巾擦干,避免给客人造成麻烦。

二、从什么高度倒茶?

泡茶时讲究“高冲低斟”,意思是冲茶时需要悬壶高冲,用公道杯给客人斟茶时需要放低,这是为什么呢?

从茶汤口感的角度考虑,高冲意在激发茶香,而低斟则是为了避免香气散失太多。

从对客人的关怀考虑,低斟使人感受到更加恭敬,还可以防止茶汤溅出,倒茶的手势更加优雅,让主客双方都感到舒适愉悦。

倒茶时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三、要倒多少茶汤才合适?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茶礼仪是中华礼仪的一个缩影,茶只倒七分满已经成为茶人的共识,这样最主要考虑的是要方便客人喝茶:

杯子不会太烫,方便拿起;

茶汤适量,不容易洒出来;

茶量便于客人小口慢品。

四、什么时候给客人续杯?

当观察到客人的杯子空了之后,要尽快续上;当观察到客人杯子里的茶一直没动,就要观察一下客人是否身体不适,或是泡的茶不合客人胃口。

经验丰富的茶主人,能够把控整个茶会的场面,引导话题、活跃气氛、把握倒茶、换茶的节奏,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细致、温柔的关怀。

五、倒茶时注意不能“越物”

此外,还有茶艺表演时,注意倒茶时不可“越物”。所谓“越物”,即手从其他茶具上方越过,这样不仅容易失手碰倒茶具、衣袖沾湿,也给人不协调不美观的视觉感受。

右手拿公道杯给左边的客人倒茶,手臂越过了茶壶,这是错误的。给右边的客人倒茶应该使用右手,给左侧的客人倒则使用左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用右手拿起公道杯放到面前的茶巾上,把公道杯转向,再用左手给左侧的客人斟茶,顺序是从里到外。倒完之后,把公道杯拿到茶巾上转向,从左手交回右手,放回原位。

品茶时闻香杯怎么用?品茶时闻香杯怎么用?


之前一个朋友说起一件囧事。

他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主人给他端上来两只杯子,一只高杯一只矮杯,高杯中有茶,矮杯中没有茶。他有些疑惑又不好意思询问,拿起高杯一饮而尽。饮毕便察觉主人的脸色有点不对,双方尴尬半分钟。

笔者听完笑了,朋友直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两个杯子的正确用法!

前文所说的高杯和矮杯,其实在茶具中标准的叫法叫做闻香杯和品茗杯。

我们在日常喝茶时,一般只使用品茗杯。而闻香杯一般是在茶艺表演时或是特别专业的品茶活动中才会用到。

那么这两只杯子有什么区别呢?

品茗杯,即用来喝茶的杯子。通常杯身矮而杯口宽,这样的造型有利于散热降温,喝到嘴里的茶汤不至于太烫。

闻香杯,即用来闻茶香的杯子。杯身高长笔直、杯口窄小,有利于茶香凝聚在杯中久而不散,在饮茶前,可以先闻一闻茶香,当然,这是讲究人的做法。

闻香杯与品茗杯,有两种用法。

第一种情况,不需要杯托。

主人将茶倒进闻香杯后,把品茗杯扣上,右手将两只杯拿起至胸前翻转,换左手拿,右手轻托,双手递放到客人面前,整个动作流畅优美一气呵成,在茶艺表演中比较常见。

客人需一手扶住品茗杯,一手将闻香杯小心取出,闻完茶香以后,再拿起品茗杯饮茶。

第二种情况,需要一个杯托。杯托需要是长条状的,可以同时盛放两只杯子。主人将茶倒进闻香杯后,将闻香杯和空的品茗杯用杯托递给客人。客人只需要将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先闻香后品茶即可。

再次倒茶时,除非客人特别要求,一般情况下主人可将茶直接倒入品茗杯即可,不需要再倒入闻香杯。

至于闻香的动作,一种是单手拿闻香杯在鼻尖左右晃动,一种是双手上下搓动闻香杯。

为什么要这样闻香呢?

一是因为闻香杯中的香气略有些烫鼻,通过晃动不容易烫伤鼻子。二是因为人的嗅觉敏感度只有3秒钟,持续闻香容易疲劳,晃动杯子时吸一口茶香吸一口空气,这样闻到的香气会更确切。

学会这两只杯子的用法,不仅是一种礼仪,更能进一步地品茶,让我们看起来更专业。下次,可千万记住不要拿起闻香杯喝茶了哦!

茶会上使用公道杯有什么讲究?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

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而茶器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一壶茶,如果直接倒进杯子,先倒出来的茶淡,后倒出来的茶浓。使用公道杯倒茶,就是为了避免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

把茶汤均分到每个茶杯中,由此也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

那么,使用公道杯,还有什么讲究吗?

一、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底擦干

给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

其实,使用其他茶具也一样,比如把茶杯递给客人时,也要先把杯底在茶巾上“蘸”一下,保证客人在使用杯子时是干爽的。

斟茶时如果不小心把茶水洒在外面,要及时用茶巾擦干,避免给客人造成麻烦。

二、从什么高度倒茶?

泡茶时讲究“高冲低斟”,意思是冲茶时需要悬壶高冲,用公道杯给客人斟茶时需要放低,这是为什么呢?

从茶汤口感的角度考虑,高冲意在激发茶香,而低斟则是为了避免香气散失太多。

从对客人的关怀考虑,低斟使人感受到更加恭敬,还可以防止茶汤溅出,倒茶的手势更加优雅,让主客双方都感到舒适愉悦。

倒茶时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巧夺天工的倒流壶与公道杯


“倒流壶”和“公道杯”是我国古代科技含量最高的陶瓷酒具,是古代陶瓷工艺与先进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藏有顺治五彩八仙人物纹桃形倒流壶(图1),高17厘米,腹径1】厘米。壶体寿桃形,下承外卷的高足,曲柄,长弯流,流上有3片桃叶与壶体相连,壶底有一个小孔。壶身用五彩绘八仙人物中的四人,一面画曹国舅和蓝采和,二人上方有一只飞翔的仙鹤;另一面画韩湘子和铁拐李,两人之间有一只梅花鹿,左上角用红彩书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之五中的两句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画面寓意“八仙祝寿”和“鹤鹿同春”,都是清初景德镇瓷器上流行的贺寿类吉祥图案。

倒流壶又称“倒灌壶”“倒装壶”,设计非常巧妙。它的顶部完全封闭,液体需由设在壶底的小孔注入,当壶放正后,底部的注入水孔滴水不漏。这种奇特的酒具实际上是利用了物理学中“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倒流壶的内部设计了两个隔水管,中心隔水管底部连接壶底小孔,上端则高于壶中的酒面,这样酒壶正置时壶底的小孔不会漏酒;另一个隔水管在壶流处,确保向壶中注酒时酒不会由壶流溢出。如此精妙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倒流意并非清代景德镇的新品种,早往北宋初期,陕西铜川耀州窑就烧造过精美的倒流壶。1968年,陕西省彬县出土r一件造型精美的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这件五代末至北宋初由耀州窑生产的倒流壶通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壶身呈圆形,壶盖连体可:能打开,提梁上塑一飞凤,壶流做成子母狮形,造型生动逼真。腹部用深刀雕刻大朵缠枝牡丹,下腹刻饱满的莲瓣纹。壶底有一个五瓣梅他孔,注酒时将壶倒置,酒从母狮口中外溢时方盛满,将壶放正后,滴酒不漏。这件倒流壶巧妙地把连通器原理运用到制瓷工艺中,同时义创造性地将凤凰、子母狮这些瑞兽形象融人造型之中,显示出古代陶瓷匠师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领略了宋代先进的制瓷工艺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水-F。

公道杯也是利用科学原理制作的一种瓷质饮酒器皿。图2是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中期豆青青花荷叶形公道杯。杯体荷叶形,施青翠的豆青釉。杯中站立一老寿星,寿星手捧仙挑,头部施白釉,衣衫用青花涂染成蓝色。杯内底和外底各有一小孔,如果将酒斟至寿星胸前的仙桃之处,杯中的洒一滴不漏,但若继续斟酒,超过了仙桃处,杯中的酒就会由底部的小孔一滴不剩地全部触出。公道杯运用丁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奥妙就在于杯内底和外底的两个小孔。从外观上看,两孔之间并不相通,但实际上两孔之问有一条“U”形弯管相连,弯管隐藏任寿星体内,而仙挑的位置就是这条U形弯管的最上端。当人们向杯巾注酒时,酒会从杯内底的小孔进入弯管,当杯内的洒超过了仙桃的位置,酒的平面因高出弯管顶端而产生压力,这时弯管内就会产生虹吸现象,杯内的酒在虹吸作用下由内底的小孔顺着弯管泄向杯底,瞬间就可将杯中的酒抽干。

公道柯:造型据说始自宋、辽时期,但主要流行干明、清时代。常见造型有圆形、八角形、荷叶形等多种,杯中大多立一人形,也有做成龙形的。用它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正所谓“知足者洒存,贪心者洒尽”。公道杯的这一特点暗合“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寓示世人办事处世必须讲究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无形中起到丁提倡务实谦让、公平合理的救化作用。

茶的第2/16种冲泡方法——公道杯泡法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二篇公道杯泡法

公道杯,能让茶席之上每一杯茶的滋味均衡一致,于是便“公道”了,故名。线条优雅的公道杯,是分茶不可或缺的小精灵。

一倾倒,一敲扣

成就茶席上特有的礼仪

一派和气衍生

公道杯因分茶而出现,在用来冲泡的茶具领域,又能摇身变成“最柔和茶具”、“最贴心茶具”。为何?且来看看用公道杯如何泡茶吧。

学茶小知识插入

用公道杯泡茶的好处是方便分饮,参照上图

1.准备好公道杯;

2.往杯中加入温度适合、适量的水,通常是80度,水量为公道杯的四分之一;

3.加入适量茶叶,可根据品饮的人数来调整,以3克作为参考标准;

4.用另外一个公道杯装好适量温度的水,出水口相对,缓缓把水注入有茶叶的公道杯之中,让水流顺着公道杯的弧线;

5.等待片刻,3分钟左右,可分别斟给在座的各位品饮。

公道杯适合泡花草茶、芽形茶,与玻璃杯的不同在于适合分饮,而玻璃杯适合独自品饮。

公道杯泡法,可泡出柔、更柔、无上限柔的茶汤。

记得有一个闲适的午后,正好得来新茶太平猴魁,于是跟一位号称“无敌味蕾”的食神前辈一起品试。因茶与茶友的相聚都属偶然,茶和茶友都十分熟悉,那泡茶,我便泡得漫不经心了。

漫不经心,并非不专心,而是投入到一泡茶的冲泡当中,不急不躁。装好适宜水量的水,静静地等水开。慢悠悠地拿出两个公道杯,那时候还不流行用公道杯泡茶,公道杯只是分茶的器具。但是因为“漫不经心”,我便直接使用公道杯来泡这泡需要分饮的绿茶了。我没有专门去设计泡茶的方法及过程,只是自然而然地去操作,把这茶的最佳状态表达出来。

也就是,用直觉去冲泡。

“这泡茶的口感必定十分柔和。”前辈打破了安静。

我才回过神来,因为那一刻,我完全沉浸在公道杯的注水之上。我注意到,公道杯之间流动的水流,路径竟能如此柔美。

后来茶汤的滋味,连我自己都感动。

水为茶之母,水的状态极大地影响着茶汤的状态。这种现象仿佛也在时时刻刻地告诉我们:成就了这个优秀的每一个我们的,是我们的母亲。

线下茶课的十分重视水流的状态把握,通过观察,大家都能仔细感受得到。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