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使用技巧

发布时间 : 2020-11-09
使用紫砂杯适合什么茶 杯茶漏的正确使用方法 茶叶冲泡技巧

使用紫砂杯适合什么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道杯使用技巧”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公道杯使用技巧”相关知识!

公道杯,闻其名,便可知其意,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公道杯的意义便是均匀这第一秒至第五秒间出的茶汤的浓度。使一起喝茶的茶友能喝到同样浓度的茶汤,不会出现同一泡汤,你喝到的比较浓,他喝到的比较淡的情况,非常公平,所以叫公道杯。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公道杯在斟茶上,可以表示掌茶人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运用不当,则常常会闹出笑话,甚至得罪他人。因此,如果您是主人或者掌茶人,运用公道杯一定得注意了,下面是使用公道杯的技巧。

1、就低勿高

“高山流水”的话,会使茶汤的香味散失,还会导致泡沫增多,影响茶汤的色与香。最重要的,是滚烫的茶汤可能会溅出茶杯,烫伤他人。

2、切记不要厚此薄彼

前面说过,公道杯的只要作用,就是均匀茶汤的质量与数量。因此,分茶时要尽量均匀,不要厚此薄彼。否则,茶少的人可能就认为你是在轻慢他。此外,还要记住:酒满敬人,茶满欺客。倒茶,七分满就好。

3、及时续杯,保持茶水温度

虽然各种鸡汤常言到:杯子的价值在于它的空。但是你的客人可不会这么想,茶喝完之后你不斟茶,场面就会很尴尬。客人一饮而尽,往往是因为十分口渴,这时你就更要及时续杯。给客人续的茶,切记不要是冷茶,因为那代表你在暗下逐客令。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整天与茶为伍,茶礼可不能忘。

茶经网扩展阅读

公道杯名字的由来


想了解《公道杯名字的由来》知识吗,丰富的《公道杯名字的由来》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的朋友,对公道杯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是泡茶时必备的茶具之一,用以盛放茶汤,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也能使茶汤均匀后,再分至各人杯中。

那么,公道杯到底为何公道,它有什么历史呢?

公道杯,是明代官府在景德镇开设的“御器厂”里,能工巧匠造出的一种精巧而特殊的杯子。

据传,当年御器厂花费了半年时间,制作出了精致的“九龙杯”,上京进贡给皇上。洪武帝朱元璋看到后,十分喜爱,经常使用它来盛酒宴请文武大臣。

一次宴会上,朱元璋想赏赐几位心腹大臣多一点酒喝,于是特意吩咐将这几位大臣的的御酒斟满,其他大臣的酒杯中则只有少量御酒。可待到饮酒时,其他大臣却高高兴兴地喝了酒,而那几位被“特殊照顾”的大臣,酒杯中竟一点酒也没有了,十分尴尬。

究其原因,朱元璋才知道,原来这九龙杯造法特殊,用来盛酒时,只可浅平,不能过满,否则杯中的酒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朱元璋觉得这九龙杯盛酒十分公道,于是为之取名“公道杯”。

不过,历史上所讲的公道杯,跟我们泡茶时使用的公道杯,好像不大一样?

其实,泡茶时所使用的公道杯,原本是叫茶盅。但因为主要用以均匀茶汤、平均分茶,因而也有了“公道杯”之名,反而“茶盅”的称呼渐渐少用,被人遗忘。

小小一个杯子,竟可以追溯出那么悠长的历史故事。茶的历史与文化,果然是说不完,道不尽。

关于本文《公道杯名字的由来》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具的使用


对品茶用的茶具的选择不仅要精制美观以增添雅趣,还应该能有利于茶叶的色、香、味的体现。

各种材料的茶具中,首推紫砂陶器。紫砂茶具是用一种含铁、硅量高的陶土(紫色为主,还有绿色、土黄的泥)烧制成的,不挂釉,透气性强,由于烧制温度、调配方法不同,呈现紫、绿、红、黄等。

宋代开始有产,明代大盛,清代又进一步发展。盛产于江苏宜兴、浙江长兴。 紫砂茶具的使用

紫砂茶具不仅保温性能好,传热慢,冬可焐暖,夏不烫手,而且其质地最能体现茶味茶香,壶壁的微孔不但能过滤掉一点茶的苦涩味,让茶变得更醇和可口,而且用久了吸足了茶香,再泡茶时会释放这些物质,从而使茶味愈加香醇可口。经常用来泡茶,紫砂的外表会逐渐莹润,发出玉般的光泽,但不可故意用硬布或各种油类去抹它,否则会产生不自然的“死光”,所谓养壶也要“由内而外”。

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以免香味串杂。新壶可用热水煮洗几次,再用茶水浸泡几次,让微孔张开吐出土腥味,称之为“开壶”。暂时不用的壶,需洗净晾干储藏。搁久不用的壶若有异味,也不能用清洁剂清洗,可以用开水多泡几回。每次用完,倒去茶叶,用清水洗净,外表水珠用干毛巾擦干晾干即可。

选用紫砂壶品茶以小为好,壶小“味不耽搁,香不涣散”。一般绿茶宜用大口低身壶,红茶、乌龙茶宜用小口高身壶,普洱可选用腹大中等大小的壶。

紫砂壶可泡任何一种茶,均能较好体现色香味,但不利观赏,有点“锦衣夜行”的味道。我们不妨用紫砂壶冲泡,斟入素瓷小杯品饮,这样色香味就能兼顾了。 瓷器茶具的使用

由于紫砂陶土原材料逐渐稀缺,泥优工好的紫砂茶具越来越贵,也越来越难得,其实日常使用瓷质茶具也非常不错。瓷茶具既能较好地体现茶味茶香,又能观赏汤色茶形,而且容易清洗,非常实用。瓷器用高岭土1200℃以上高温烧制,含铁量低于3%,以江西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选用时以内壁白色者为佳。独饮时用茶杯、盖碗,数人同饮可壶泡杯饮,既方便节约,同时通过共饮一壶茶也表达了不分彼此的情谊。

这里特别要推荐一下瓷盖碗,它不仅可以独饮,还可以当做泡茶器皿,分杯和朋友共享。而它的盖、托、碗三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分别象征着“天、地、人”,用盖碗泡茶,象征着人在天地之间,寓意“天人合一”,可以说盖碗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茶具,也是用处最大的茶具。

建议初饮茶者可以首先备一个盖碗,再加几个品饮小杯,考究一点再添一个公道杯,那么基本可以应付所有种类的茶叶了。旧时民间常用的竹编藤编的食篮,正好可以装下这么一套茶具。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期,约三五好友,找一处山清水秀树木葱茏的幽静野外,喝茶聊天,“偷得浮生半日闲”,该是多么惬意啊。 玻璃茶具的使用

玻璃茶具传热快,易烫手,也不及陶瓷茶器雅致,好茶之人常不喜选用,但用它冲泡高级细嫩的芽茶却颇有观赏价值,透过透明的杯壁,但见杯中轻雾缥缈,芽叶上下沉浮,兰花朵朵,茶汤清绿,茶香沸扬。 其他材质茶具的使用

至于其他材质,如金银茶具,虽说富贵逼人,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茶叶的色香味,而且容易烫嘴,也不符合茶的清雅之性,不宜使用。玉石茶具的好处,见仁见智,不过也很少见。

列举了这么多茶具,并不是说每次都必须全部具备才能泡茶。

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在日常有条件的时候讲究一点,以增加雅趣,而条件不具备时,不妨“将就”一下。如果不管现实条件,过分追求茶具的精美齐全,得其形而轻其内涵,过分奢华,过于执著,均是有违茶道精神的。陆羽在《茶经》中,也写过在野外喝茶时如何简化茶具。日本茶道宗师千里休,在晚年也提倡返璞归真,茶器信手拈来,粗陶饭碗都可用。他认为关键在于你对茶器要抱有一种恭敬的态度。最珍贵的茶器应该是倾注了使用过的人的情感的茶器,值得珍惜。茶具在收藏家的手里和茶人的手里的价值并不完全一样,对茶人而言,利用茶具泡出尽可能美味让人感动的茶汤才是第一位的。所以能做到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泡好一杯茶来款待客人,所谓“朴实无华亦文雅”,这才是真正的茶人。

这一对梅兰竹菊图案的杯子和兰草花纹的盖碗,不算精致,也不是年代久远的古董,但因为它们是家里老一辈传下来的旧物,日常使用时,摩挲着杯碗,遥想着逝去的先人,心中格外亲切温馨,仿佛旧日时光重现,感觉无比美好!

泡茶时使用的茶席


一般“茶席”指的是“泡茶席”,这是茶席的狭义概念。从广义来说,泡茶席、茶室、茶屋等统统包括在“茶席”之列。

并非任意一个泡茶的场所都可以称作茶席,如果只是单纯随意地冲一壶茶或是一杯茶来喝,这样的场所不称为茶席。茶席必须是为表现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规划的一个场所,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必须有所规划,有所作为。虽没有规定非达到什么标准不可,但要有一定程度的专属性,也就是要以表现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为目的而设置的场所。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至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形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而在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茶席不一定要是中国传统式的风格,也可以用很现代化的手法,甚至于超现实主义的风格都行,也不一定要有所谓插花、挂画、焚香、点茶等的结合。

问题的关键只在于茶席是否能有自我圆满的风格表现,而且力求高强度的艺术性。只要达成所设定的茶席风格及艺术层次即可,没有中国传统装潢非配中国传统书画与中国传统插花形式不可,只要运用得宜,古今中外的交互使用是被允许的。

但是站在艺术、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若只是以现成(含古老)的器物与形式加以组合则流于形式,应鼓励全新的设计与创作。虽然说“组合”也是再一次地创作,但总没有重新设计来得有“历史文化的增添性”。空间的设计也不能毫无主题地强行堆砌,美好的、艺术性高的才是茶人们应该追求的。

银壶如何使用打理?


银壶如何使用打理?

刚刚接触银壶的朋友,可能会觉得银壶太过珍贵,使用过程中往往束手束脚。今天,就讲一讲银壶的使用保养常识,希望壶友们用起银壶、用好银壶。

新壶开壶与保养

高品质银壶制作完成的时候已经做过精细的清洗,存放也相当讲究。开壶的时候,简单烧开一壶水,两三分钟后倒掉,再重复来一次,也就可以了。低品质银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了。

新银壶犹如妙龄少女,面颊吹弹可破。材质越纯银壶越娇嫩,稍硬一些的布擦拭都可能形成表面划痕。新壶开壶后一两个月内,最好每次用完都要趁着有些余温,用麂皮布或其他软布把壶擦拭一遍。

银壶一旦投入使用,表面肯定会发黄变黑。常温下,银会与空气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银,银壶变色快与慢主要是由空气成分决定的,加热也会加速变色进程。

加热与表面护理

加热器具。银壶要使用电陶炉或光波炉加热,电磁炉无法加热银壶,也不能在微波炉内使用银壶。明火加热银壶,很容易使银壶迅速变黄变黑,影响品相。

加水控制在七八成满为好。太满容易造成沸水外溢,不仅会把周围东西弄湿造成危险,还会在壶身上形成流痕影响美观。

切忌干烧。壶内无水加热银壶,壶表面会变得“煞白”,光亮度下降,还可能造成壶把上的隔热绳等融化。早期有些日本银壶是用锡焊接的,干烧会造成锡融化导致部件脱落。

银壶外表面清理。可用牙膏、牙粉、棉布擦拭清洗银壶外表面;用擦银布效率更高;发黑严重时需使用专业洗银水。

银壶内壁清理。煮茶会使银壶内壁或多或少留下些茶垢,要及时处理。壶内出现水垢时,可用清水加白醋煮一下,再用清水煮一两次;或用小苏打水浸泡一夜后,用棉布擦拭干净即可。

存放与保养频率

存放避免高硫环境,避免接触海水、温泉。闲置最好用保鲜膜或自封袋密封起来,以隔绝空气中的硫化物。

使用存放过程中避免磕碰。银壶各个部件都比较软,有些磕碰可以修复,有些磕碰无法修复。不要让自己心爱的银壶留下缺陷。

保养频率。使用两三个月的银壶,不必每次每日保养了,一周不少于一次即可。使用两三年的银壶,一个月保养一两次也就可以了。银本身具有安神静气的功效,擦拭银壶的过程也是调节身心的过程。爱壶人士可以经常打理。

一款好银壶,需要您精心呵护。时光流逝,银壶日渐“成熟”。银壶,不再是一件冷冰的器具,而是陪您健康一生的生命伴侣。

“茶”字的最早使用


对于现代汉语中频繁使用的茶字,最早是从什么时候使用的呢?是如何演变出现在的这个汉字呢?而全球各国语言中,对茶又如何发音呢?研究这些东西,对于研究茶文化的起源很有启发,并从其演变过程,可以推断出一些结论出来。

对于现在使用的茶字的起源,许多学者都关注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则是:现在我们使用的茶字,最早始于唐代,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在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中,将荼字减少1画以示区别,使用茶,这是我国最早的茶字使用的文字记载。另一个说法则是:我国的茶最早从原产地云南地区往四川、江南以及长江流域传播,推定当时使用荼字。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也有的说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

对于茶的古称还有荼、诧、茗等。由于我国各地方言对茶的发音不尽相同,传到各国对茶的叫法也不同,大抵有两种。比较早从中国传入茶的国家语言依照汉语比较普遍的发音叫cha,如阿拉伯、土耳其、印度、俄罗斯等。俄语和印度语更叫茶叶(chai);由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占据台湾,从闽南方言中知道茶叫te,后来了解茶的西欧国家将茶称为te,尤其是相距很近,互相之间完全可以用自己语言交谈没有问题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茶的名称却完全不同。因此,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大多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地区人民的语音直译过来的。如日语的和印度语对茶的读音都与茶的原音很接近。

从茶字的演变与确立,到我国、世界各国的有关茶的读音,无不说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其他起源于我国的事物也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从文字、语言及其读音演变上,我们会获得更多历史文化知识。

茶具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茶具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茶具介绍:

一、电随手泡

用来烹煮活水。随手泡就是电水壶,现代人大多没条件在家里实现什么“竹炉汤沸火初红”,随手泡方便又干净。

二、茶海

用来盛放茶具。茶海是一种适应茶的冲饮流程,与古老的根艺家具相结合,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艺或根雕类审美意识的独特茶具。

在茶海的选择上:

1、应该选择排水方式的茶盘。

茶盘的排水方式一般为盛水型和接管型:接管型,就是茶盘有一个排水孔,在出水孔接一个塑料管,将水通过管子排出盛水的容器。盛水型有两种,一种是抽屉式,茶盘下面接一个像抽屉的托盘,一般是塑料或者是不锈钢材质,水满了把盛水盘拉出来倒掉;另一种是盒状,整个茶盘为一体。倒水方式就是茶盘的上面板翻开,再端整个盘去倒水。这种方式的茶盘很不方便,容易漏水,一般都不取用,多取用接管型的茶盘。

2、大小的选择。 小空间内使用一般就用一点小茶盘,喝茶的人少就用小茶盘,反之亦然。

3、材质选择。 制作茶盘的材质很多,如实木、竹、紫砂、陶瓷、石材等。木质类的茶盘,接受度高。

三、茶道组

其中包括茶筒、茶则、茶夹、茶拨、茶针、茶漏。

茶筒:用来盛放茶道子。

茶则:用来量取茶叶。

茶夹:用来夹洗品饮对杯。

茶拨:用来拨取茶叶。

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茶漏:用来防止茶叶外漏。

四、茶叶罐

用来盛放茶叶。

五、茶荷

用来展示干茶(图中展示的是自嘉·纳雍绿茶)。承装茶叶后,供人欣赏茶叶的色泽和形状,并据此评估冲泡方法及茶叶量多寡,之后才将茶叶倒入壶中。

六、盖碗

又名三才杯,明清时广为流传即盖为天、托为地、杯为人,合起来曰天地人合一。多用来冲泡普洱茶。

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七、紫砂壶

用来泡茶。紫砂壶因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有“一壶不侍二茶”之说。多用来冲泡红茶、乌龙茶等。

如冲泡乌龙茶,要先洗壶,置茶后,冲入热水后的第一道茶汤不饮用,用来洗壶。用茶汤浇淋紫砂壶表面。再次冲入热水后,用茶壶盖刮掉茶沫。用热水再次浇淋紫砂壶表面。

八、玻璃小壶

用来泡茶。玻璃小壶的透明性,可以观赏嘉叶的舒展。多用来冲泡绿茶。

玻璃茶壶一般分为冷水具(30以下)、温水具(70以下)、沸水具(100左右)和煮水具(可以在电磁炉、酒精炉上加热)。在选购的时候也要注意。

我国历史中对于茶叶的使用


如今,我们对于茶叶已经十分熟悉,对于茶叶的使用,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饮用。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时会以茶入菜或是做药,

我国历史上对于茶叶的使用有哪些?

实际上,在我国,茶叶的用途十分广泛。

这里就来从我国历史中对于茶叶的使用来了解茶叶的各类用法。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入门新手易学


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多数的上班族们为了能够更加快捷的提神,选择的就是最便捷的速溶咖啡,不过咖啡喝多了始终是对身体造成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传统饮品——茶也可以用一些快捷的方式喝到。

那么,本期一起了解茶道茶具使用方法。

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茶漏的使用方法: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盖碗的使用方法: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盘的使用方法: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茶则的使用方法: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茶挟的使用方法: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