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使用细节讲究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红茶知识与讲究 茶叶杯 保温杯茶叶

红茶知识与讲究。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

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而茶器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一壶茶,如果直接倒进杯子,先倒出来的茶淡,后倒出来的茶浓。使用公道杯倒茶,就是为了避免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

把茶汤均分到每个茶杯中,由此也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

那么,使用公道杯,还有什么讲究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底擦干

给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

其实,使用其他茶具也一样,比如把茶杯递给客人时,也要先把杯底在茶巾上“蘸”一下,保证客人在使用杯子时是干爽的。

斟茶时如果不小心把茶水洒在外面,要及时用茶巾擦干,避免给客人造成麻烦。

二、从什么高度倒茶?

泡茶时讲究“高冲低斟”,意思是冲茶时需要悬壶高冲,用公道杯给客人斟茶时需要放低,这是为什么呢?

从茶汤口感的角度考虑,高冲意在激发茶香,而低斟则是为了避免香气散失太多。

从对客人的关怀考虑,低斟使人感受到更加恭敬,还可以防止茶汤溅出,倒茶的手势更加优雅,让主客双方都感到舒适愉悦。

倒茶时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三、要倒多少茶汤才合适?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茶礼仪是中华礼仪的一个缩影,茶只倒七分满已经成为茶人的共识,这样最主要考虑的是要方便客人喝茶:

杯子不会太烫,方便拿起;

茶汤适量,不容易洒出来;

茶量便于客人小口慢品。

四、什么时候给客人续杯?

当观察到客人的杯子空了之后,要尽快续上;当观察到客人杯子里的茶一直没动,就要观察一下客人是否身体不适,或是泡的茶不合客人胃口。

经验丰富的茶主人,能够把控整个茶会的场面,引导话题、活跃气氛、把握倒茶、换茶的节奏,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细致、温柔的关怀。

五、倒茶时注意不能“越物”

此外,还有茶艺表演时,注意倒茶时不可“越物”。所谓“越物”,即手从其他茶具上方越过,这样不仅容易失手碰倒茶具、衣袖沾湿,也给人不协调不美观的视觉感受。WwW.cY316.COm

右手拿公道杯给左边的客人倒茶,手臂越过了茶壶,这是错误的。给右边的客人倒茶应该使用右手,给左侧的客人倒则使用左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用右手拿起公道杯放到面前的茶巾上,把公道杯转向,再用左手给左侧的客人斟茶,顺序是从里到外。倒完之后,把公道杯拿到茶巾上转向,从左手交回右手,放回原位。

精选阅读

茶会上不会使用公道杯?不可不知的讲究!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

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而茶器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一壶茶,如果直接倒进杯子,先倒出来的茶淡,后倒出来的茶浓。使用公道杯倒茶,就是为了避免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

把茶汤均分到每个茶杯中,由此也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

那么,使用公道杯,还有什么讲究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底擦干

给客人倒茶前,先把公道杯在茶巾上蘸一下,避免底部滴水。

其实,使用其他茶具也一样,比如把茶杯递给客人时,也要先把杯底在茶巾上蘸一下,保证客人在使用杯子时是干爽的。

斟茶时如果不小心把茶水洒在外面,要及时用茶巾擦干,避免给客人造成麻烦。

二、从什么高度倒茶?

泡茶时讲究高冲低斟,意思是冲茶时需要悬壶高冲,用公道杯给客人斟茶时需要放低,这是为什么呢?

从茶汤口感的角度考虑,高冲意在激发茶香,而低斟则是为了避免香气散失太多。

从对客人的关怀考虑,低斟使人感受到更加恭敬,还可以防止茶汤溅出,倒茶的手势更加优雅,让主客双方都感到舒适愉悦。

倒茶时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三、要倒多少茶汤才合适?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茶礼仪是中华礼仪的一个缩影,茶只倒七分满已经成为茶人的共识,这样最主要考虑的是要方便客人喝茶:

杯子不会太烫,方便拿起;

茶汤适量,不容易洒出来;

茶量便于客人小口慢品。

四、什么时候给客人续杯?

当观察到客人的杯子空了之后,要尽快续上;当观察到客人杯子里的茶一直没动,就要观察一下客人是否身体不适,或是泡的茶不合客人胃口。

经验丰富的茶主人,能够把控整个茶会的场面,引导话题、活跃气氛、把握倒茶、换茶的节奏,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细致、温柔的关怀。

五、倒茶时注意不能越物

此外,还有茶艺表演时,注意倒茶时不可越物。所谓越物,即手从其他茶具上方越过,这样不仅容易失手碰倒茶具、衣袖沾湿,也给人不协调不美观的视觉感受。

如下图,右手拿公道杯给左边的客人倒茶,手臂越过了茶壶,这是错误的。给右边的客人倒茶应该使用右手,给左侧的客人倒则使用左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用右手拿起公道杯放到面前的茶巾上,把公道杯转向,再用左手给左侧的客人斟茶,顺序是从里到外。倒完之后,把公道杯拿到茶巾上转向,从左手交回右手,放回原位。

紫砂公道杯和玻璃公道杯哪个好?


公道杯是茶具上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公道杯也被称为茶盅、茶海等等,公道杯的材质有瓷器、紫砂和玻璃,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玻璃材质的公道杯了。公道杯的作用是用来分茶,当茶水泡好后倒入公道杯中,再一一均分到茶杯里。那么对于紫砂公道杯和玻璃公道杯哪个好呢?下面为您分析原由!

玻璃公道杯会比紫砂公道杯好(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在茶道上(即整个茶盘搭配是有讲究的)。首先!壶为紫砂最佳!!那么公道杯配发有两种:

1、用紫砂,口杯用内口白釉小口杯

2、用玻璃公道杯,小口杯随意

公道杯建议买玻璃的好点,次选瓷的,紫砂材质不建议买。

原因:紫砂材质具有吸附的特性,会吸收茶汁,我们常说一壶侍一茶,如果用紫砂公道杯,那换一种茶也要换一只紫砂公道杯了。而且紫砂材质不透明,无法欣赏到汤色,这点不及玻璃杯,也不及瓷杯。

最后紫砂公道杯无论制作还是材质都和宜兴紫砂壶差距很大,简单的说就是没啥好的紫砂公道杯。

公道杯怎么用图解


公道杯又称茶盅。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公道杯,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公道杯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公道杯使用技巧:

1、泡茶时,为了保证正常的冲泡次数中所冲泡的茶汤滋味大体一致,避免茶叶长时间浸在水里,使茶汤太苦太浓,应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内,随时分饮。

2、公道杯的容积大小要与壶或盖碗相配,通常公道杯稍大于壶和盖碗。

公道杯使用方法:

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公道杯,再分倒入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公道杯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公道杯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的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公道杯使用图解:

第一步、选好公道杯

第二步、泡好茶,倒入公道杯

第三步、公道杯手法

第四步、分茶

巧夺天工的倒流壶与公道杯


“倒流壶”和“公道杯”是我国古代科技含量最高的陶瓷酒具,是古代陶瓷工艺与先进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藏有顺治五彩八仙人物纹桃形倒流壶(图1),高17厘米,腹径1】厘米。壶体寿桃形,下承外卷的高足,曲柄,长弯流,流上有3片桃叶与壶体相连,壶底有一个小孔。壶身用五彩绘八仙人物中的四人,一面画曹国舅和蓝采和,二人上方有一只飞翔的仙鹤;另一面画韩湘子和铁拐李,两人之间有一只梅花鹿,左上角用红彩书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之五中的两句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画面寓意“八仙祝寿”和“鹤鹿同春”,都是清初景德镇瓷器上流行的贺寿类吉祥图案。

倒流壶又称“倒灌壶”“倒装壶”,设计非常巧妙。它的顶部完全封闭,液体需由设在壶底的小孔注入,当壶放正后,底部的注入水孔滴水不漏。这种奇特的酒具实际上是利用了物理学中“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倒流壶的内部设计了两个隔水管,中心隔水管底部连接壶底小孔,上端则高于壶中的酒面,这样酒壶正置时壶底的小孔不会漏酒;另一个隔水管在壶流处,确保向壶中注酒时酒不会由壶流溢出。如此精妙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倒流意并非清代景德镇的新品种,早往北宋初期,陕西铜川耀州窑就烧造过精美的倒流壶。1968年,陕西省彬县出土r一件造型精美的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这件五代末至北宋初由耀州窑生产的倒流壶通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壶身呈圆形,壶盖连体可:能打开,提梁上塑一飞凤,壶流做成子母狮形,造型生动逼真。腹部用深刀雕刻大朵缠枝牡丹,下腹刻饱满的莲瓣纹。壶底有一个五瓣梅他孔,注酒时将壶倒置,酒从母狮口中外溢时方盛满,将壶放正后,滴酒不漏。这件倒流壶巧妙地把连通器原理运用到制瓷工艺中,同时义创造性地将凤凰、子母狮这些瑞兽形象融人造型之中,显示出古代陶瓷匠师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领略了宋代先进的制瓷工艺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水-F。

公道杯也是利用科学原理制作的一种瓷质饮酒器皿。图2是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中期豆青青花荷叶形公道杯。杯体荷叶形,施青翠的豆青釉。杯中站立一老寿星,寿星手捧仙挑,头部施白釉,衣衫用青花涂染成蓝色。杯内底和外底各有一小孔,如果将酒斟至寿星胸前的仙桃之处,杯中的洒一滴不漏,但若继续斟酒,超过了仙桃处,杯中的酒就会由底部的小孔一滴不剩地全部触出。公道杯运用丁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奥妙就在于杯内底和外底的两个小孔。从外观上看,两孔之间并不相通,但实际上两孔之问有一条“U”形弯管相连,弯管隐藏任寿星体内,而仙挑的位置就是这条U形弯管的最上端。当人们向杯巾注酒时,酒会从杯内底的小孔进入弯管,当杯内的洒超过了仙桃的位置,酒的平面因高出弯管顶端而产生压力,这时弯管内就会产生虹吸现象,杯内的酒在虹吸作用下由内底的小孔顺着弯管泄向杯底,瞬间就可将杯中的酒抽干。

公道柯:造型据说始自宋、辽时期,但主要流行干明、清时代。常见造型有圆形、八角形、荷叶形等多种,杯中大多立一人形,也有做成龙形的。用它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正所谓“知足者洒存,贪心者洒尽”。公道杯的这一特点暗合“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寓示世人办事处世必须讲究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无形中起到丁提倡务实谦让、公平合理的救化作用。

泡茶时没有公道杯,怎么办?


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泡茶都会用到公道杯。用公道杯可以均匀茶汤,也方便给客人分茶。

也有人觉得,茶汤过了一遍公道杯,水温会降低,香气也会减少,因此不赞成用公道杯。之前也有介绍过潮汕功夫茶席:在一个可盛水的盘子上,三只杯子摆成一个品字,用茶壶或盖碗在其上边旋转边出汤。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不需要公道杯,也不需要盛水盘,出汤的形式比较特别,因此也要配合不同的茶席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把壶里的茶汤倒入公道杯,我们称之为“出汤”。为的是把茶水分离,避免茶叶久浸苦涩。那么,在不使用公道杯的情况下,就得选用一个方便出汤的茶壶了,今天杯小茶选用的是一把侧把壶,出汤速度很快。

为了保证茶汤的均匀,出汤时先从左到右每杯倒入1/4的茶汤,再从左到右倒茶,重复3~4次,直至壶中水倒干净。这种出汤方式与潮汕功夫茶的类似,但因为是干泡法,倒每一杯之间有“收水”(或叫“断水”)这个动作,侧把壶用起来就非常顺手了。

以这种形式倒茶,需要选用比较高深的茶杯,不容易往外溅水。此外,壶中的茶汤必须倒尽,因此壶与茶杯的容量必须匹配好,壶中的茶汤正好够这几只杯子倒入7分满的茶量。

通常来说,茶壶应处在桌面的正中,杯子放在茶壶的前方一排的位置。但由于今天特殊的倒茶方式,杯子置于右方会更好操作。茶具的布局,一定要以实用为前提。

当然,如此依次出汤,速度自然比直接出汤到公道杯中慢。所以,适度缩短浸泡时间,提前出汤就很重要了。当然,选择浸出速度慢、滋味不易苦涩的茶,也可以避免出汤慢而茶汤过浓的问题。这次泡的是熟普。

茶席的形式有很多,学会了基础的布局之后,发动想象力,可以适当做出一些调整。

记得有个设计师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无用”的美是有限的,“有用”的美是才无限的。意思是,一个东西用起来不方便,即使再美,你也会因为它的使用不便而渐渐不再觉得它美。

设计好茶席之后,自己试着泡一泡茶,也试着坐到客人的位置,看看是否方便泡茶和饮茶,视觉上是否令人愉悦。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那这个茶席设计就很成功了。

茶的第2/16种冲泡方法——公道杯泡法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二篇公道杯泡法

公道杯,能让茶席之上每一杯茶的滋味均衡一致,于是便“公道”了,故名。线条优雅的公道杯,是分茶不可或缺的小精灵。

一倾倒,一敲扣

成就茶席上特有的礼仪

一派和气衍生

公道杯因分茶而出现,在用来冲泡的茶具领域,又能摇身变成“最柔和茶具”、“最贴心茶具”。为何?且来看看用公道杯如何泡茶吧。

学茶小知识插入

用公道杯泡茶的好处是方便分饮,参照上图

1.准备好公道杯;

2.往杯中加入温度适合、适量的水,通常是80度,水量为公道杯的四分之一;

3.加入适量茶叶,可根据品饮的人数来调整,以3克作为参考标准;

4.用另外一个公道杯装好适量温度的水,出水口相对,缓缓把水注入有茶叶的公道杯之中,让水流顺着公道杯的弧线;

5.等待片刻,3分钟左右,可分别斟给在座的各位品饮。

公道杯适合泡花草茶、芽形茶,与玻璃杯的不同在于适合分饮,而玻璃杯适合独自品饮。

公道杯泡法,可泡出柔、更柔、无上限柔的茶汤。

记得有一个闲适的午后,正好得来新茶太平猴魁,于是跟一位号称“无敌味蕾”的食神前辈一起品试。因茶与茶友的相聚都属偶然,茶和茶友都十分熟悉,那泡茶,我便泡得漫不经心了。

漫不经心,并非不专心,而是投入到一泡茶的冲泡当中,不急不躁。装好适宜水量的水,静静地等水开。慢悠悠地拿出两个公道杯,那时候还不流行用公道杯泡茶,公道杯只是分茶的器具。但是因为“漫不经心”,我便直接使用公道杯来泡这泡需要分饮的绿茶了。我没有专门去设计泡茶的方法及过程,只是自然而然地去操作,把这茶的最佳状态表达出来。

也就是,用直觉去冲泡。

“这泡茶的口感必定十分柔和。”前辈打破了安静。

我才回过神来,因为那一刻,我完全沉浸在公道杯的注水之上。我注意到,公道杯之间流动的水流,路径竟能如此柔美。

后来茶汤的滋味,连我自己都感动。

水为茶之母,水的状态极大地影响着茶汤的状态。这种现象仿佛也在时时刻刻地告诉我们:成就了这个优秀的每一个我们的,是我们的母亲。

线下茶课的十分重视水流的状态把握,通过观察,大家都能仔细感受得到。在

茶的第1/16种冲泡方法——公道杯泡法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

更讲究心性

体现了人之百态

公道杯泡法

公道杯,能让茶席之上每一杯茶的滋味均衡一致,于是便“公道”了,故名。线条优雅的公道杯,是分茶不可或缺的小精灵。

一倾倒,一敲扣

成就茶席上特有的礼仪

一派和气衍生

公道杯因分茶而出现,在用来冲泡的茶具领域,又能摇身变成“最柔和茶具”、“最贴心茶具”。为何?且来看看用公道杯如何泡茶吧。

————————学茶小知识插入——————

用公道杯泡茶的好处是方便分饮,参照上图

1、准备好公道杯;

2、往杯中加入温度适合、适量的水,通常是80度,水量为公道杯的四分之一;

3、加入适量茶叶,可根据品饮的人数来调整,以3克作为参考标准;

4、用另外一个公道杯装好适量温度的水,出水口相对,缓缓把水注入有茶叶的公道杯之中,让水流顺着公道杯的弧线;

5、等待片刻,3分钟左右,可分别斟给在座的各位品饮。

————————————————————————————

公道杯适合泡花草茶、芽形茶,与玻璃杯的不同在于适合分饮,而玻璃杯适合独自品饮。

公道杯泡法,可泡出柔、更柔、无上限柔的茶汤。

记得有一个闲适的午后,正好得来新茶太平猴魁,于是跟一位号称“无敌味蕾”的食神前辈一起品试。因茶与茶友的相聚都属偶然,茶和茶友都十分熟悉,那泡茶,我便泡得漫不经心了。

漫不经心,并非不专心,而是投入到一泡茶的冲泡当中,不急不躁。装好适宜水量的水,静静地等水开。慢悠悠地拿出两个公道杯,那时候还不流行用公道杯泡茶,公道杯只是分茶的器具。但是因为“漫不经心”,我便直接使用公道杯来泡这泡需要分饮的绿茶了。我没有专门去设计泡茶的方法及过程,只是自然而然地去操作,把这茶的最佳状态表达出来。

也就是,用直觉去冲泡。

“这泡茶的口感必定十分柔和。”前辈打破了安静。

我才回过神来,因为那一刻,我完全沉浸在公道杯的注水之上。我注意到,公道杯之间流动的水流,路径竟能如此柔美。

后来茶汤的滋味,连我自己都感动。

水为茶之母,水的状态极大地影响着茶汤的状态。这种现象仿佛也在时时刻刻地告诉我们:成就了这个优秀的每一个我们的,是我们的母亲。

线下茶课的十分重视水流的状态把握,通过观察,大家都能仔细感受得到。在文章里面的学习,方式不一样,为了让其他朋友更容易理解,我便绘制一张水流图,以讲述水是怎么影响茶汤滋味的吧。

没有滴落

没有溅起

完全顺着公道杯优美的弧线

水,悄无声息地渐渐包裹了茶,让路径顺着公道杯极其柔美的曲线,于是更完全地诠释了最“柔和”的流动曲线。

因材施教、因地置宜、看茶做茶……这些大家朗朗上口的词,无不说明这样一样道理——我们得顺着眼前事物的特点,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结果。顺着茶具原本柔美的曲线,水于是柔了,茶也柔了。

勉强未必不幸,但是顺其自然不是相当美好的事情吗?这样出来的茶汤滋味,柔和顺滑,柔得让人为之倾倒。

当然,在这里还得补充一点,水的状态也包含了水温,水温也要拿捏好。水温与茶叶恰如其分的匹配,更能让这最柔的手法发挥到极致。

在冲泡的过程中,去体验和练习这样的柔和至关重要。总有学生在初学的时候就说:从来没这么仔细地观察过水的流动。有一些早已是茶艺师的朋友,当她们极快地领略到水的状态对茶的重要性之后,对茶的感受也就能更加精进了。

为什么说这样的体验和练习很重要呢?大家有没有观察过人们倒水(或者泼茶、泼水)?有些人泼水,水是不溅起来的;有些人泼水,水是会反弹的。这便是倒水的人是否去感受容器中水的状态的缘故。比如水的重量、水的方向……

有些人倒水,激起了水花

有些人倒水,水面维持着平静

水不溅的时候,一切是顺遂的。因为这个人的感受与举止敏锐,与整体的环境相融,相融则一切和谐,很小的细节,却看出一个人修为的高低。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顺着走”的敏锐度是可以通过静下心来的练习而很快掌握和提升的。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愿意。

小小的公道杯,藏着顺应趋势的处事奥秘,泡茶,往往又不只是泡茶。

一杯茶该泡几次,这些细节你知道么?


1、一杯茶该泡几次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了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取决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

从其营养成分(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了。

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

2、四季饮茶有区别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

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3、每日饮茶2~6克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

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4、绿茶和枸杞不可同饮

绿茶和枸杞都可以分别用开水冲泡饮用,对人体很有益处。有不少人干脆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冲泡。

但是,绿茶里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敛吸附的作用,会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因此,专家建议:上午喝绿茶,以开胃、醒神;下午泡饮枸杞,可以改善体质、利安眠。

5、酒后茶伤身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

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长期使用有茶垢的杯壶会有害健康吗?


玩杯玩壶的朋友常常会养,长时间的使用后,茶杯里面和茶壶里面逐渐累积成“茶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垢。这种带有茶山的杯壶往往会增加其收藏价值。也会有“无茶也有三分香”的誉称,那么长期使用有茶垢的杯壶会不会有害健康呢?

长时间没有清洗茶垢的茶具在湿润环境中有可能滋生霉菌。有谣言称茶垢含有镉、铅、铁、砷、汞等多种金属物质,会使人致癌。但如果茶垢含有这类重金属,主要源于沏茶所使用的水或者茶叶、杯具本身被污染含有重金属,而非茶垢本身。

科学研究表明,饮用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如镉、汞、砷等。当水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某些钙、镁离子溶解度下降,难溶盐浓度不断加大,当水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沉淀析出。

这些析出物可随水冲泡茶而进入茶杯中,没有被喝完或放的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就会发生氧化,生出褐色茶锈,俗称茶垢,附着在杯子内壁,茶锈中就含有了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长期用沾满茶垢的杯子可致癌

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有毒物质以及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这些物质会附着在光滑的茶杯表面。随着饮茶进入身体进入人们的消化系统,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等相结合,生成难溶的沉淀,不仅阻碍了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还会使肠胃等器官受到损害。

另外,经常不清洗的茶杯,还留有更多水垢,其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健康极为不利。同时,这些氧化物进入身体还会引起神经、消化、泌尿造血系统病变和功能紊乱,甚至引起早衰,尤其是砷、镉可致癌,引起胎儿畸形,危害健康。

茶叶冲泡小细节


有的人问为什么同样的茶自己和别人泡的味道不同呢?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区别?仔细分析,泡茶也是有逻辑的,只是一些细节大家没有注意到罢了,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泡茶有哪些小细节需要注意!

1、温杯洁具不可少

冲泡任何一种茶叶时,都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烫一遍茶具,茶味也会更纯正哦!

2、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5-7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等到冲泡熟练了以后,量的多少就比较容易把控。当然,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自行调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放到茶叶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冲泡时间有讲究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另外茶叶如较松散,或碎末较多,则内含物质浸出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减少冲泡时间,防止茶汤滋味苦涩。茶饼压制较紧时,醒茶不容易将茶叶完全泡开,则需要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多多交流探讨。

4、水温是关键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用高于90℃的水冲泡绿茶,茶汤的活力就会降低且容易烫坏茶叶;冲泡铁观音要用沸水,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红茶则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过高容易烫坏茶叶。

单说普洱茶,不同的普洱冲泡水温都不一样,像班章、易武这样滋味醇厚的古树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茶香充分释放;冲泡熟茶的水温要求更高,在注入沸水前后还需要“淋壶”,保持壶温不降,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强、汤感厚;而特殊的普洱茶,例如独芽茶,冲泡水温在90℃至95℃即可。

可以说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专门烧泡茶水的壶,其底盘上一般都会显示当前水温,根据需要的水温来烧水就可以啦!

5、水线的影响力

何谓“水线”,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简单的倒水还能有什么学问?答案是肯定的,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注水方式常见的有四种:高冲、高吊、低冲、低吊,注水点还分螺旋形注水、环圈注水、单边定点注水、正中定点注水等。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就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普洱熟茶则可采用“低吊、定点注水”的手法,低吊时水温保持得较好,注满盖碗时间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便于让内含物质缓缓释放,泡出绵长的口感,茶汤也不易浑浊。

有很多刚开始喝茶,还不太懂茶的茶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对于每泡茶的口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这么说来,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华的口感。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茶叶刚泡的时候味道还没出来,泡到三、四泡时,茶叶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经出来,这是茶汤滋味最好的时候,泡到后面,茶味渐渐消退,但滋味还是不错的,仍有余味。

“所谓茶道,就是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对完美的温探”。一杯完美的茶,就是通过无数次试探性的冲泡后,修成的正果。茶友们只要广泛交流,细心观察,不断练习,用不了多长时间,自然能泡得一手好茶,泡茶水平也会有不小的飞跃。

泡茶,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是有很多讲究的,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品饮到某人泡出的一泡好茶,享受之余不禁崇敬有加。当你泡茶时注意这些小细节,便可以冲泡一杯飘香四溢的茶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