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茶食文化

发布时间 : 2022-01-09
蒙古绿茶 茶食的功能 花茶食用

蒙古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蒙古茶食文化”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蒙古茶食文化”相关知识!

蒙古民族特别喜欢喝青砖茶和花砖茶,视砖茶为饮食上之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如若有亲戚朋友家中做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要是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那将是认为上等礼物,等于奉献全羊之礼品,不仅大方、体面、庄重、丰厚,而且可以赢得主人的赞誉。

蒙古民族喜好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是,在历史上,砖茶得宠于蒙古民族人民。据记载,清查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元(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亦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僻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一块砖茶易去一头牛的事也屡见不鲜。从那时起,草原上就产生了以砖茶代替全羊馈赠亲戚朋友的习俗,逐渐失去了取代货币的资格,恢复其饮料的本来面目。

茶叶中包含着丹宁、氨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维生素C、D、B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促进消化等作用。因此,茶叶是,尤其是砖茶逐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一日无茶饮,心虚头晕,饮食不香,夜不能寝。人饮砖茶水,耐渴耐饥,精神爽快;马饮砖茶渣子,胜过草料之功能,日行百里,无疲倦之样。

蒙古民族通常饮用的砖茶中最受欢迎的是湖北所产,带有川字记号的砖茶。他们用砖茶熬制成茶水,蒙古语叫哈日茄;奶茶,蒙古语称苏太茄;酥油茶,蒙古语称希日陶斯太茄;面茶,蒙古语称珠通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还摸索出丰富的熬茶技术。熬红茶是无杂质的水,用铜质家具煮沸,然后把捣成粉状的茶放入,再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饮用。

这样的茶,清香扑鼻,维生素不受破坏,有很强的助消化作用。煮奶茶是将在已经熬成的红茶里,放入适量的牛、羊鲜奶,使茶的红变为乳白色即可。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可口绵甜,增加食欲。酥油茶是在已经配置好的奶茶里再适量放入酥油、红糖即成。这种茶在隆重的场合上饮用的较多,民间一般不多熬制。面茶的熬制方法较复杂:先将青稞面或先将青稞面用炒熟,再把事先熬好的红茶澄清导入,搅动后成为比鲜奶略稠为宜。面茶即当茶又可当饭,是牧民冬季食用的茶食。这些种类繁多的茶,独具风味,细细品尝起来,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茶文化精选阅读

蒙古族特有的奶茶茶文化


很多过去蒙古族的朋友都知道蒙古人喜欢吃茶,特别是奶茶,现在网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蒙古奶茶的世界里。

特有的蒙古奶茶:

我们喝奶茶一般都喜欢喝甜的,但是蒙古族的朋友不一样,他们喜欢喝咸奶茶,奶茶所用的茶叶多为青砖茶或或者是黑砖茶,所以当地也称为“砖茶”。

蒙古奶茶的煮法:

蒙古族喜欢自己煮奶茶,一般要用到铁锅进行煮烹,煮咸奶茶之前,要把砖茶打碎,把洗干净后的铁锅放置于火上,在里面加入2-3千克的水,当水刚刚烧开的时候,倒入50到80克的砖茶,然后再把水煮沸腾,待5分钟后加入牛奶,边加入加搅动,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盐巴,再煮 到整锅奶茶煮开沸腾时,才算真正把咸奶煮好了。

蒙古茶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饮品:

奶茶是蒙古牧民们不可缺少的饮品,这也是他们的传统饮茶文化,他习惯“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每天的早上,蒙古族的主妇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早上他们喜欢边喝咸奶茶边吃炒米,早、中、晚都喝咸奶茶是他们不可缺少的。

茶食不能压住茶香茶食的搭配


茶食不能压住茶香

一杯醇香的茶配以精致的茶食,既可带来心灵上的放松,闲暇之余也能更好地体味到茶的韵味。具体怎么做呢?

国家茶叶质检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红建议,休闲时喝茶,搭配茶食可遵循“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的口诀。所谓甜配绿,是指甜食要搭配绿茶,如各式甜糕、凤梨酥等;酸配红是指口味酸的食物要搭配红茶,如山楂、柠檬等;瓜子配乌龙是指咸的食物搭配乌龙茶,如咸味瓜子、花生等。

绿茶清爽,口感略带苦涩,茶食可以选择清新香甜口味的点心搭配。绿茶富含的儿茶素具有抑制糖分吸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脂质代谢。但是要注意,茶食不能太甜,否则会盖过茶水的香味,导致饮茶者无法品味出绿茶应该有的韵味。比如配以榴莲酥,味道虽好,但它的味道太重,容易压住茶水的清香。绿豆糕、山药糕、凤梨酥等清甜爽口的点心,非常适合跟绿茶搭配。

红茶口味醇厚浓郁,香甜味醇,若配一些口感酸的食物,会让人产生愉悦的酸甜口感,柠檬、猕猴桃等水果,或者梅子等都是红茶的好搭档。就口感而言,红茶喝完之后,口腔中会留有青涩的感觉,此时吃一些口感酸的食物,能很好地进行中和。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口感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茶汤过喉时徐徐生津,口中甘甜而有回味,用咸味的食品搭配,能够保留茶的香气,并且不会破坏其原有的滋味。咸味食物中,瓜子、花生、碧根果、夏威夷果等坚果最值得推荐。坚果香脆却易于上火,乌龙茶清新可以去火,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瓜子和乌龙茶也是很好的搭档。

由于人们饮食习惯不同,茶食的搭配也存在地域性差异。如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常饮用功夫茶,多以南糖、椰饼、绿豆糕等作为茶食,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外形精雅,既可饱腹,又不失品茶之趣。而老北京流行的是书茶馆,品茶只是辅助,听书才是主要,品茶时的茶点多为瓜子等零食,很随意。

蒙古锅茶


若是问蒙古族人最看重的是什么?那必定离不开茶。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人常饮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面茶。其中的奶茶,蒙古语叫乌古台措。这种茶主要是用青茶砖或黑茶砖加盐煮成的,而且得用铁锅或是铜锅来煮,和酥油茶以及其他民族煮奶茶时用茶壶不同。不过在烹煮时,都要加入新鲜牛奶。之所以是煮茶,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而加工砖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的。

而在蒙古族的奶茶中,最传奇的可算是据说连成吉思汗都喝过的锅茶。而煮这个锅茶的锅,则被尊称为御锅,雕龙镂花,下部镂空,用于放置木炭。在煮这锅茶时,要先把锅清洗干净,有些人家讲究的,更会是一口锅专门用于烧开水,另一口用于煮茶。煮茶的水必须是新打来的清水熬茶,以山泉水为佳,若是放久了的水煮茶,茶就会褪色变质。然后把上好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放在火上倒入清水。到水沸腾时,就加入捣碎砖茶,煲足3小时后就掺入牛奶,然后再按口味加盐巴。等到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锅茶的咸奶茶底给煮好了。羊之道的聂师傅就透露,做这个奶茶底,其中最关键的是,茶水必须得扬至少81下,令茶味充分释出。

这锅茶底做法看着简单,其实滋味好坏和煮茶时用的锅、放的茶、加的水、掺的奶、烧的时间以及先后次序都有关系。蒙古族人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调和,才能煮出适宜的奶茶底来。

而在煮好奶茶底之后,侍应就会当着客人的面,把酥油、奶豆腐、奶酪、炒米、牛肉干等料一样样放进锅里,手拿大勺反复搅动,然后把旁边大肚子奶壶里煮好的奶茶倒进铜锅,待再次烧开后,就盛进客人面前的木碗中可以饮用了。这锅茶,热辣淳朴,浓稠适中,奶味浓香柔和。

闲话“茶食”


周作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北京的茶食》,感叹彼时北京茶食之贫乏。

周氏可能有些苛求了。其实,茶食之好坏,大可不必过分讲究,只要是随情随性,自己喜欢,起到“佐茶”的作用,就好了。

一次,我和几位同学去看望我们的一位退休了的老师。他家有一个后院,后院里栽满了竹子;老师风雅,就在竹丛旁煮茶飨客。茶食只有两种:一盘油炸花生米,一盘油炸核桃仁,均味道纯正、酥脆可口。

我们一边话旧闲聊,一边啜茶,咀嚼老师提供的茶食。身边,竹影摇摇,竹声萧萧,环境优雅;口中茶食,嘎嘣脆响,齿颊生香,两相呼应,景美,味道美,师生之情更美,真是情味郁郁。

茶食好坏,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标准?

许多人追求“素淡”,认为茶食素淡,才配得上饮茶的那一份风雅。我赞同这一看法,但我更赞许宋人对美食的观点,即所谓“适口者珍”。茶食亦是如此,适合自己口味的茶食,就是最好的茶食。

有宋一代,饮茶风靡朝野,所以,随之伴生的茶食,亦是极其丰富。

举凡果类、菜类、点心类,均可作为茶食。果类,宋人喜欢生果,但更喜欢加工过的果制品。据《武林旧事》载,宋代的果制品有“爊木瓜、糖脆梅、破核儿、查条、桔红膏、荔枝膏、蜜姜豉、韵姜糖、花花糖、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芽豆、栗黄、乌李”等。菜类,则既包括素菜,也包括荤菜,素菜自不待说,荤菜,如“鼎煮羊”、“酒蒸羊”,甚至还包括海鲜类,如“油炸春鱼”、“芥辣虾”等。点心类,更是丰富多彩,只要是面食,即可做茶食,如包子、馒头、粽子、圆子,桃穰酥、饧角儿、甘露饼、玉屑糕等。

由此可见,宋人茶食,并不完全以“素淡”为标准,而是异常丰富;但也正是由于太过丰富,有时难免食胜于茶,喧宾夺主了。

说到底,茶食,只能是作为饮茶的点缀,只能是“佐茶”;食,要为茶而增色。

故而,茶食特别要讲究“精致”,色、香、味,要于“精致”中显本色。

朋友到我家,我一般是飨之以“茶果”。茶果之“果”,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水果,二是果仁,三则是泛指点心。我取前两者。

水果,取其“清淡”,必讲究时令,尤以果实小巧者为佳。如春天的樱桃,夏天的葡萄等;若然是水果较大者,就将水果切为小块,插之以竹签,堆于盘中,一边饮茶,一边取食,别具情趣。若然手捧一大水果,啃食佐茶,露饕餮相,就未免有伤风雅了。

果仁最佳,是茶食的上品。如葵花籽、桃杏仁、花生仁、榛子仁、松子仁、胡桃仁、开心果等,总之,凡坚果类的果仁,皆好。果仁为茶食的好处是:味道单纯,缓缓咀嚼而来,又香气醇厚,满口生香。果仁类,油炸亦好。如油炸花生米、油炸腰果、油炸核桃仁等。前些年,流行一种油炸核桃仁罐头,核桃仁不仅油炸过,还浸了蜜糖,脆、香、甜,真是茶食的上上之品。家中有贵客光临,夫人还会特备“油炸绿豆糕”:制作为小块,油炸放凉之后,堆于白色瓷盘之中,色泽淡绿莹莹,入口酥脆,色、香、味俱佳。客人食之,无不称赏,主客皆乐。夫人在旁,莞尔自得,亦是一美。(路来森)

蒙古族的奶茶是蒙古族人的传统饮茶习俗


蒙古族的奶茶是蒙古族人日常饮用茶的一种,此外还有酥油茶和面茶。酥油茶在蒙语中被称作“希日陶斯台茄”,制法和饮用与藏族大体一样;面茶在蒙语中被称作“珠通茄”,它是将青稞面或麦面用油炒熟,再把熬好的红茶水倒入后搅拌而成的流体食物,既当茶又可当饭,是一种茶食,与严格意义上的饮料有所不同。

奶茶在蒙语中被称作“乌古台措”,是在煮好的红茶中,加入鲜奶制成。这种奶茶具有浓郁的奶香味,绵甜带咸,十分可口。蒙古族人大多数生活在草原上,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粮、菜为辅。这样的饮食结构,就使得饮茶成为补充营养、调节饮食平衡的重要措施,因此,饮用由茯砖茶煮成的咸奶茶,就成了蒙古族人的传统饮茶习俗。

茯砖茶多为红茶,是为适应边远地区的需要将茶叶粉碎,制成方砖形的茶叶块。蒙古族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开始饮用茯砖茶。当时内地的商人与蒙古族从事贸易,都是以货易货。内地商人带着茯砖茶、米面、布帛杂物去换蒙古族的土特产。由于砖茶最受欢迎,当年用一块五斤重的砖茶换一头羊或牛的事,并非少见。

蒙古族喝的奶茶,是将水倒进锅里煮沸,加入茯砖茶粉末,再煮沸后倒进约是沸水五分之一的牛奶,然后加入适量的盐,等到茶色由红变为乳白色就成了咸奶茶了。蒙古族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俗。每天的早、午、晚都饮用奶茶,晚茶往往是同晚饭一起进行的。可见蒙古族人饮用奶茶,不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他们补充营养的一种措施。

蒙古族饮用奶茶有很多习俗。如,新熬的茶要首先敬献给天地、山水、火神,然后大家才能倒茶;茶碗要完整无残缺,有残缺被视为不吉利;斟茶时,壶嘴要朝里,不能朝门,向外则意味着“福”向外流;给长辈或贵客续茶时,要先接过茶碗再续茶;客人接茶要用右手,否则被视为不礼貌等。

蒙古族的“茶道”


客人来家以后,要给端茶,这是欢迎客人的一种礼节。客人坐好以后,主人站起来,双手捧着茶碗,向客人敬献。客人也要坐起来,用右手把茶碗接过去,放在桌上。主人接着双手端来一盘奶食,客人用右手接过,倒在左手里,用右手的无名指将鲜奶醮取少许,向天弹洒,并放在嘴里舔一舔。端茶的时候,女人们一定要衣冠整齐,仪态大方。

品尝茶和鲜奶都有是蒙古人见面的一种礼节性活动,往往并不是真给客人解渴。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不定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从里首倒在茶碗里。茶不可倒的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放在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倒茶的时候,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来在手里去添茶。一般较隆重的仪式是: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别作为德额吉沁去泼洒,之后才能开始倒茶。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龄的大小,从长者开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锡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倒自饮。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客人喝完茶以后,其中一个最长者要端着茶碗,说唱《茶的祝词》。主人和其他客人要一起接着长者的尾音说道:“扎,愿祝福应验。”把碗里的茶喝完,勺子从锅里拿出来,就可以上路了。

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牧民以喝砖茶为主,东部地区的牧民以喝红茶为主。砖茶在熬的时候,可以单熬或加入其他佐料,除奶茶外还有以下几种。

1)素茶

水烧开以前,把事先捣好的砖茶末放进去,加上适量的盐。茶水一滚开,就用勺子反复的扬,等茶香散发出来以后,灌在壶里端上来饮用。这种茶因为没放奶子,所以称为素茶(黑茶)。冬天牲畜奶子干了以后大多喝素茶。

2)捣茶

熬好素茶以后,把茶叶皮捞出去,倒在一个特制的有木杵(捣茶器)的桶里,里面放进酥油、奶子、奶皮子,用木杵捣,直到跟奶皮子等物溶为一体时,停止捣茶,倒在茶壶里饮用。做法跟藏族的酥油茶相近。这种茶一般敬给老年人喝。

3)面茶

把熬好的素茶捞出茶叶皮以后,再倒回锅里,把腰窝油或肚油切成碎块洒进去,再加上酪蛋之类,共煮一阵后,把炒熟的白面撒进去,拌匀以后再煮。这种茶白面要放的合适,不能放得的太多,否则就会做成稀饭;而放太少,颜色就发白,变成淡茶,喝起来很不爽口。面茶一般在冬天喝。

蒙古人与茶


肃北草原,气候比较寒冷,是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茶却与蒙古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草原上就有“以茶代饭”的风俗。牧人们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牧人们把饮茶叫喝茶,虽是一字之别,却道出了肃北蒙古人喝茶量大的事实,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在牧区,你一走进牧民的蒙古包,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便有主妇捧献于你座前,并边饮边添,热情十分。牧人还喜欢在奶茶里给你加上奶酪和酥油,香味诱人。喝茶、吃饼子以后,才端来手抓羊肉,款待客人。

草原上气候寒冷干燥,牧人平常以奶食品和牛肉为主,喝茶便有消腻助消化之功效,还可以消困解乏,滋润咽喉。草原上当牧民吃完酥油糌粑或手抓肉后喝上几碗酽酽的奶茶,一天之内,很难出现饥渴的感觉。肉食引起的维生素C的缺乏也正靠这奶茶来弥补。

草原上的牧人喜欢喝茯茶,茯茶是紧压茶,形似砖块,俗称“砖茶”。熬茶时,还习惯在茶水里加点盐,味道淡咸,称之“清茶”,当地有句俗语也是这样说的:“茶没盐,水一般”。如果在清茶里加入牛奶熬煮,乳花翻滚,越煮越浓,这便是风味独特的蒙古人常饮的醇香的奶茶。

茶叶被牧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商品,于是茶叶便从人们单一的饮食需要走向了日常交往,表现出多向的文化内涵。茶除接待客人的礼仪中成为主人诚恳厚道、热情好客的表现外,还是牧人人情交往的上好礼品。逢年过节或喜庆婚嫁中,除赠送其他礼品,都喜欢带上一两块茶。

蒙古族饮茶历史


真正的奶茶源自蒙古族奶茶种用青砖茶与牛奶而制成的纯天然奶茶。而人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奶茶就是奶与茶的组合,如英式奶茶、台湾奶茶、港式奶茶等风味的奶茶,其实组合方法加上不同的配料,就可变幻出不同风格、不同味道的奶茶来了。那么如何煮出纯天然的蒙古族奶茶呢。

蒙古民族喜好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是,在历史上砖茶得宠于蒙古族人民,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等到蒙古腹地,易去蒙地各种物产。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元(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角左右。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亦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辟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或一头牛。从那时起,草原上就产生了以砖茶代替全羊馈赠亲戚朋友的习俗。后来砖茶取代货币的资格才渐渐消失了,恢复其饮料的本来面目。

蒙古奶茶被蒙古族人民称为仙草灵丹。这是由于茶叶中包含着丹宁、氨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维生素C、D、B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促进消化等作用。因此,茶叶尤其是砖茶逐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一日无茶饮,心虚头晕,饮食不香,夜不能寐。传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兵出征无须带更多的粮草,有了砖茶,便等于有了粮草。人饮砖茶水,耐渴、耐钒、精神爽快;马食砖茶渣子,胜过草料之功能,日行百里,无疲倦之样。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还摸索出丰富的熬茶技术。如熬红茶是将无杂质的水,用铜质家具煮沸,然后把捣成粉状的茶放入,再放入少许食盐即可饮用。这样的茶,清香扑鼻,维生素不受破坏,有很强的消化作用。煮奶茶是将在已经熬成的红茶里,放入适量的牛、羊鲜奶,使茶的红变为乳白色即可。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可口绵甜,增加食欲。

蒙古民族特别喜欢喝青砖茶和花砖茶,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视此事为草原上最不礼之行为,并且将这事迅速传遍每家每户,从此不斟茶之户的名声衰落,各路客人绕道而行,不屑一顾。如若去亲戚朋友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要是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那将是认为上等礼物,等于奉献全羊之礼,不仅大方、体面、庄重、丰厚,而且可以赢得主人的赞誉。

给客人斟茶时,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定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从里首倒在茶碗里。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倒茶的时候,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由主人来添茶。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别作为德吉泼洒,之后才能开始倒茶。主客的座位要按男左女右排列,贵客、长辈要按主人的指点,在主位上就座。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龄的大小,从长者开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锡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倒自饮。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客人喝完茶以后,其中一个最长者要端着茶碗,说唱《茶的祝词》。主人和其他客人要一起接着长者的尾音说道:扎,愿祝福应验。把碗里的茶喝完,把勺子从锅里拿出来,就可以上路了。在牧民家作客要大方,实在,无拘无束,这样主人就会更加接近,更加热情,认为是最真诚的客人光临。反之,主人不但不产生好感,而且认为客人大虚伪,不好交往。如果你少要茶或不想喝茶,可用碗边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你的用意。

在牧民家里喝茶,方法要得当,这样才能真正品尝出味道来。先将炒米按需要放入碗里,再放少许奶酪后倒入奶茶。一边谈话,一边慢慢喝,等把第二碗茶唱完,在浸泡过的炒米上放一点酥油、白糖,再放一些干炒米然后拌匀,尝一尝,香、甜、酥、脆一口嚼,绝妙的滋味,使人真正体会到草原牧民生活的甜蜜。再次到草原作客的心愿油然而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