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山场对茶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发布时间 : 2022-03-03
不同茶的口味 不同茶叶的冲泡手法

不同茶的口味。

在一次次的问山访茶路途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山场对茶性的影响。不同山场产出的茶,品质可以说是千差万别。

武夷山名气最大的山场非“三坑两涧”莫属。三坑两涧分别是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和悟源涧。这些地方也是武夷山传统的正岩产区。但事实上武夷山的山场非常之多。每个山场都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因此不同山场种植的岩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武夷山“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山涌千层青翡翠,溪摇万顷碧琉璃”,碧水丹山构成一幅天然图画,如人间仙境。山内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正因为此,武夷山利用谷地、沟隙、岩凹,开园种茶,沿边切筑石岸,构筑出“盆栽式”茶园,经过长年累月的雨水冲积,使得沟谷土地富含有机质。茶园周边悬崖绝壁,绝壁之上竹木葱郁,缝隙泉水叮咚,上午太阳下午阴天,形成了特有的岩茶小环境。

我们都是来自于大自然,最终仍要回归于大自然。大自然是万物的母亲,只要投入她的怀抱,无须太多言语,就可以让人感到滋养、安详、自在与满足。

牛栏坑的肉桂、慧苑坑的水仙名气最大,通常也被认为岩韵最足。以肉桂为例,在灵秀的武夷山场中,除“牛肉”(牛栏坑肉桂)之外,还有“马肉”(马头岩肉桂)、慧苑坑肉桂、弥陀岩肉桂。它们同属肉桂品种,却分别带有各自特殊的品质特征。

“‘牛肉’口感内敛而醇厚,‘马肉’张扬且香气高扬,慧苑坑肉桂的绵柔包裹感明显,弥陀岩肉桂则带有非常清晰的桂皮香。”因为山场和制作技艺的影响,岩茶的口感千变万化,想要在短时间内认识清楚殊为不易。没有几个人能在一辈子的时间里把岩茶弄懂的。我常常这样说:“当你能把水仙肉桂喝得明白无误时,你就是高手中的战斗机了。”

山场优劣直接决定茶韵,在马头岩,浓郁炭焙中,茶会有清幽的水仙或兰花味道,在桐木,茶则是慢慢显示出湿润甜糯的桂圆香,如果您能取得一泡好茶也是修来的缘分,茶、壶、水在命定的时刻邂逅相聚,别有一番浪漫溢开,非言语所能道尽,这就是茶之真味。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自会承载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欢喜和自在。品茶为无言之交,茶人之心性,茶之灵性,只适合“感”和“悟”。朋友,有时间还是多喝喝茶吧。

精选阅读

浅析不同水质泡茶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陆羽在《茶经》中论煮茶方法时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认为山水最好,其次为江水和井水。但现代人饮茶用水往往没有古人这般用心,在我们常见的四种水中,你选择什么水泡茶呢?

自来水

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其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泊,是属于加工处理后的天然水,为暂时硬水。因其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0.5‰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储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纯净水

纯净水是蒸馏水、太空水的合称,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软水。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解法、逆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纯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用纯净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彻,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

矿泉水

我国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水与纯净水相比,矿泉水含有丰富的锂、锶、锌、溴、碘、硒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饮用矿泉水有助于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摄人,并调节肌体的酸碱平衡。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由于矿泉水的产地不同,其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不少矿泉水含有较多的钙、镁、钠等金属离子,是永久性硬水,虽然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用于泡茶效果并不佳。

活性水

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自然回归水、生态水等品种。这些水均以自来水为水源,一般经过滤、精制、杀菌及消毒处理制成,具有特定的活性功能,并且有相应的渗透性、扩散性、溶解性、代谢性、排毒性、富氧化性和营养性等功效。由于各种活性水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各异,如果水质较硬,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差;如果属于暂时硬水,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好。

台湾高山茶:不同的茶区品质也不同


台湾高山茶是指海拔1000米以上茶园所产制的半球型包种茶。台湾各产茶区内,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产地为嘉义县、南投县内海拔1000~1300公尺新兴茶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树芽叶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之成分含量提高,芽叶柔软,叶肉厚,果胶质含量高。色泽翠绿鲜活,滋味甘醇,滑软,厚重带活性,香气淡雅,水色蜜绿显黄及耐冲泡。

台湾高山茶外形美观整洁,色泽墨绿有光泽。台湾高山茶因产地不同,冲泡后各具独特的清香、茶香、果香、焦糖香等味道。台湾高山茶滋味醇厚,汤色橙黄,叶底柔嫩呈绿叶红镶边。台湾高山茶的品质点评如下:

阿里山茶区:主要产区于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山脉,海拔1000-2000米左右,台湾民谣高山情歌词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直接呈现出此区的好山好水,好风景,茶好自然不在话下。另外阿里山、玉山、梅山的日出云海,各有特色,闻名世界,也投射出此地区所产的茶叶有其一定的质量与内涵。阿里山山区,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茶香气味香脱俗,甘醇,甜美,茶汤碧绿透明,质如味美,喉韵生津,口齿留香,视为茶中上品。

杉林溪茶区:杉林溪茶区位于溪头风景区及杉林溪风景区,海拔1700-2300米左右,其特点在于茶园皆种植于原始杉木林区,茶区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层非常肥沃,终年云雾缭绕,茶叶经雨雾滋养,香气高雅,余韵浑厚,茶汤色泽翠绿清澈,因在原始杉木林中孕育,特有杉味喉韵,浑厚高山气味,非常特殊。

梨山地区:主要产地为台湾台中县梨山地区,海拔1700-2600米左右山区。因海拔高,长年温度低,早晚温差大,长年云雾笼罩气候寒冷,是标准高山茶生存条件,又因梨山地区盛产高山蔬果,梨山地区茶园多分布于果树中,吸收天然梨果香,叶肉鲜嫩,香气浓郁,滋味甘甜,茶汤水色蜜绿显金黄,耐泡,厚重带性,香气淡雅,滑润高雅,甜梨果香等特色。

高山茶最大的特色就是“山头气”。所谓山头气指的是由茶树吸收土壤的养分,所造成对茶汤味道的影响。由于每一个山地茶区的土壤组成不尽相同,所制成的茶叶,具有该地独特的韵味。例如:中海拔的冻顶乌龙茶汤释出的韵味较酥软,反倒是种植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乌龙具有深厚浓郁的“岩韵”(茶汤入口后在喉咙产生的甘甜韵味)。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摘 要: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 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旦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哚、顺-茉莉内酯、β-紫罗酮+顺-茉莉酮、乙酸苄酯等;在相同温度(23℃),不同湿度做青环境生产的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和精油总量各不相同,且香气品质以做青环境相对湿度75%为好,香气高且持久。说明做青环境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做青环境;湿度;乌龙茶;香气组分

中图分类号:S 571.1文献标识码:A

Effect of different green-making humid conditions on aromatic

constituents of Oolong tea

ZHANG Fang-zhou1,CHEN Rong-bing1,LI Yuan-qin2,JIANG Fu-ying1

(1.Tea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an 355015,China;

2.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Aromatic constituents of Huangdan Oolong tea were analysed with GC and MS and were compared in different green-making humid conditions.The major aromatic constituents of Huangdan Oolong tea were nerolidol, α-farnesene, linalool and its oxide, geraniol, pheny lacetal dehyde, indole, cis-jasmine lactone β-ionone + cis-jasmone, benzyl acetate and so on.At the same temperature,the content of aromatic constituents were different, the aromatic quality in the 75% humid condition was better,which was more fragrant and kept longer.It proved that the green-making humid condition w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o effected aroma of Oolong tea.

Key words:Green-making condition; Humid; Oolong tea;Aromatic constituents

做青是乌龙茶制造的特殊工序,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受气候温湿度环境的制约。因此,做青环境温湿度是做青过程中一个重要技术条件。乌龙茶品质以香气和滋味为主,相同工艺、相同温度、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统一的做青工艺,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研究做青环境的湿度对黄旦品种香气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本所乌龙茶基地黄旦品种,当春梢长至中开面时,采下驻芽开面3、4叶。

1.2 方法

1.2.1 试验处理 做青间室温均为23℃,做青间相对湿度设4个处理,分别为55%、65%、75%、85%,采用同一闽南做青工艺,工艺流程为:萎凋→凉青→摇青凉青→堆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干燥,分别制成1~4号干茶。设4个重复。

1.2.2 感官审评 采用ZBX50003-86出口茶叶感官审评法。

1.2.3 精油提取 取茶样60 g,加热蒸馏水750 ml,用SDE法提取60 min后,在乙醚提取液中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的浓缩液供气相色谱分析[1]。气相色谱分析: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附FID检测器,色谱柱为PEG-20M石英熔融毛细管柱(50 m×0.25 mm), 程序升温由60℃升至190℃,速率2℃.min-1。载体为氮气,流速20 ml.min-1。数据处理仪C-RZA,图谱由微处理机计算各成分含量[1]。

1.2.4 定性 采用标样、色—质联用分析的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同温度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黄旦品质的影响

在室温23℃条件下,湿度对黄旦品种做青品质的影响以相对湿度75%处理的得分最高,4次平均得分为99.0分;85%的其次;55%的最差。经多重比较,4个处理相互间差异显著;相对湿度75%与85%处理间,75%与65%处理间,75%与55%处理间,65%与55%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1)。

表1 相同温度(23℃)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黄旦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Table 1 Quality variation of Huangdan Oolong tea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humid

相 对 湿 度

(%)茶样

(号)品  质  得  分差 异 显 著 性范 围 值均 值0.050.0155187.5~92.590.0dC65292.5~94.093.0cB75397.5~100.099.0aA85494.0~96.095.1bB

2.2 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

相同温度(23℃)、不同湿度(相对湿度75%与55%)黄旦乌龙茶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看出,黄旦3号样含量较多的前11种成分依次为:橙花叔醇25.90%、α-法呢烯16.25%、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2.07%、苯乙醛4.97%、吲哚3.81%、顺-茉莉内酯3.80%、香叶醇3.75%、苯乙腈3.14%、β-紫罗酮+顺-茉莉酮2.43%、乙酸苄酯2.36%、2-苯乙醇 2.19%。 这11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占了总组分的80.67%。

表2 黄旦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分析

Table 2 Major aromatic constituents of Huangdan Oolong tea

序 号香 气 成 分保留时间

(min)黄旦3号

(%)黄旦1号

(%)1戊醛

8.518

0.210

0.310

21-戊烯-3-醇16.7570.3100.560

不同季节茶的品质特点


不论是哪一种茶类,由于采制季节的不同,对茶叶品质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茶树体内新陈代谢在合成茶叶品质的生化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变化的结果。季节茶的品质特点,实际上是茶园生态及气候条件影响茶叶品质成分的合成与转化造成的。因此,为提高茶叶品质,对茶园生态的系统研究是必要的。

在同一地区,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茶叶品质的优劣相差很大,但同样是优质茶的品种,在不同季节所生长的茶叶,由于生化品质成分的变化,同样差异十分明显。

茶的品质特点,是由茶叶品质成分决定的。除茶树品种遗传因子决定茶叶品质基础外,其品质成分的变化,与茶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产生了茶叶品质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不同季节茶的不同特点。

从茶叶品质成分的季节特点来看,主要反映在氨基酸与儿茶素的关系上。春茶由于茶树的氮代谢占优势,因此氨基酸的含量明显较高,其与儿茶素的含量比值,也相应地较高。

春茶的另一个品质特点,是果胶的含量较高,它与茶叶的外形色泽和茶汤的醇厚度有关。

从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来看,春茶的含量也是最高的,以后就逐渐下降。绿茶的叶绿素含量,不论春茶或夏茶,在伸育期内,含量随着叶子的成熟而有所增加。

茶叶的芳香油含量,也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据分析,每100克鲜叶干重,春茶的芳香油含量有2.8毫克,夏茶含有2.4毫克,秋茶含有4.0毫克。芳香油是茶叶中各种芳香物质的总量,是形成茶叶香气的基础。香型的形成,与芳香物质的组成有关,与气候条件也有关。因此,每一国家或地区的具有高香的季节茶,其产生的季节并不一致,在秋高气爽之时,常常会有好的香茶出现。一般春茶的香气也是比较好的。

不同鲜叶拼配后加工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用无性系茶树替代实生茶树为茶叶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但对不同无性系来说,完全具备优质、高产的“完美型”尚不多见。

目前,生产上一般将不同无性系采收的鲜叶分开加工,然后进行成茶拼配,或在种植时将不同特性的无性系茶树有规律地混种在一起,混合采收鲜叶。两种方法中,前者由于加工批次不同,在品质和外形上易产生不匀现象,或者由于自然灾害对无性系茶树生长势的不同影响,造成鲜叶混合比例的变化,从而引起品质的改变。为此,肯尼亚茶叶研究所就不同无性系茶树鲜叶经拼配后加工的红茶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

选用品质高、产量中等但发酵快的无性系6/8,品质差、产量低、发酵慢的无性系12/2,产量高、发酵慢的无性系S15/10和产量高、发酵快的无性系SC12/28为供试材料,进行不同鲜叶拼配比例对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系6/8和12/2混合时,随着6/8混入比例的增加,茶黄素、茶红素、茶汤浓度及香气指数均有增加,这两种鲜叶混合后可以去除无性系12/2因发酵性差而产生的青气;无性系S15/10和6/8鲜叶混合后,对成茶品质因子的影响较大,但在以一定比例混合范围内,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一般情况下,不同无性系鲜叶混合后制成的红茶品质趋于平均化,这为综合利用不同种性的无性系茶树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提高茶树的经济效益开拓了新思路。

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目前,浙江一些茶区为了提早春茶的生产时间,提高春茶早期的名优茶比重,采取了一种新的树冠留养方式,即在春茶采摘后,对茶树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夏秋茶不采,使之长成相对于平面树冠而言的一种立体树冠,新抽生枝条经两季生长可长至50-70cm。这种立体树冠的留养,被认为较平面树冠更有助于提高茶园生产效益。为探明这种留养方式对早春茶芽萌发量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茶学系潘板基地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树冠立体留养方式可提高春茶早期的萌芽量

调查树龄相同、树冠留养方式不同的浙农113茶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的早春萌芽量。结果显示,调查小区内立体留养树冠早春萌发的茶芽量为313个,高于平面树冠的191个,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对浙农113而言,立体留养树冠春茶早期的茶芽萌发量可比平面留养的增加约60%,这对增加春茶早期名优茶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2、不同树冠形态对不同茶树品种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如表1所示,相同管理条件下的平面树冠,因茶树品种不同,茶芽密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浙农113与黄叶早品种的早春萌芽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立体留养茶树树冠,如茶树品种不同,则新抽生枝条的长度不一,就同一品种而言,枝条越长,早春育芽量就越多,但节间长度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调查的3个茶树品种中,浙农113品种茶树的节间比乌牛早和黄叶早都短,因而尽管其新抽生的枝条较短,但由于该品种的节间也短,因此,其平均每根枝条上的可萌芽数量反而高于乌牛早与黄叶早。

表1不同茶树品种的不同树冠形态茶树早春萌芽量比较

品种

平面树冠

立体树冠

芽数(个)

主枝长(cm)

芽数(个)

主枝长(cm)

浙农113

191.00aA

77.33

27.00Aa

2.87

乌牛早

170.67Aab

104.00

25.67bB

4.07

黄叶早

130.33bB

101.00

21.33bB

4.74

注:1平面树冠的芽数为茶树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冠面下5厘米叶层中的早春萌芽量;

2立体树冠的芽数为平均每根枝条上的可萌芽数量;

3表中小写英文字母不同的,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大写英文字母不同的,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3、不同树冠面茶树的早春茶芽状态

2005年3月10日在潘板基地调查时看到,两种不同树冠茶树上的茶芽状态有较大的差异。树冠立体留养的茶树,枝条粗壮,树冠面1000平方厘米内的枝条数少,浙农113仅12根枝条,这些枝条上的叶片大,各叶腋间的腋芽都处于待萌发状态,芽体饱满,生长势强,萌芽点多;平面型树冠茶树生产枝较密、较细,早春茶芽较小。被调查的3个茶树品种的立体留养枝条上,上下不同部位的茶芽大小相似,且乌牛早和黄叶早这2个早生种各叶腋间的茶芽都已经萌芽或处于鱼叶展阶段;平面留养茶树树冠面上的茶芽较大,树冠面下部的茶芽较小,一些茶芽还只处于鳞片展阶段。结果显示,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茶芽萌发时间有不同的影响。立体留养的茶树因留养时间长,在肥培管理条件满足茶树生长需求的情况下,其茶芽较平面留养树冠的更为肥壮。

4、对立体树冠留养的评价

春季茶芽早发,生产效益就高,因此,一些名优茶生产单位利用种种措施以使春茶芽早发。立体留养茶树树冠是其中一种主要的栽培措施,在一些地方有一定的应用面积。调查表明,这种树冠培养方式可以提早春季茶芽的萌发,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萌芽量,且芽体较肥壮,大小一致,有利于名优茶的加工生产,但是,利用这一措施进行名优茶生产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方面。一是生产洪峰矛盾突出,萌芽早,意味着需及时采收,这对采摘劳动力的安排、茶叶加工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二是生产的风险性增大,长江中下游茶区,早春常有倒春寒现象,近10多年来浙江茶区3月下雪、下冰雹也时有发生。例如,2005年3月12日浙江普降大雪,温州地区栽有较多的树冠立体留养的乌牛早和平阳特早品种茶树,茶芽都已基本萌发,此次降雪,使已萌动的茶芽全数受冻,茶农损失惨重。其三,资源利用率不同,在夏秋茶生产效益低时,树冠立体留养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随着茶叶综合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夏秋茶生产效益的提高,其适用性也必定会随之发生改变。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生产情况下,适用于名优茶生产的茶树立体树冠留养模式,可以作为提高生产效益的一种补充,但其他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如肥培、病虫防治、采摘与加工的人力、机械配备等也应加强,并要充分考虑风险防范,要有一定的防冻措施。一个地区或一个有一定茶园面积的生产单位,不可大面积地采用这一留养模式,应合理调整种植茶树的品种、留养方式、修剪程度等,使茶季生产洪峰平缓,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也可延长茶季。此外,应加强对不同品种茶树不同留养方式的比较,以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进一步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

怎样认识不同茶类的品质


茶叶种类繁多,名称又纷乱混淆不清。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想要认识或辨识出不同茶类的名称和差别原已相当困难,更何况是对同一种茶类要鉴别出品质差异。通常要评鉴出同一种茶类的品质差异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评tieguanyin茶专家」才能胜任,这也就是为什么茶叶分级包装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从事的原因。然而,要分辨出不同茶类,即辨别出是红茶抑或绿茶或包种茶、乌龙茶艺茶,相对于同一种茶类的品质分级与鉴定,前者远较后者容易许多。一般消费者只要稍肯用心学习,大部分皆能成功地认清或辨识出不同茶类的名称和差异。也许您曾与亲朋好友到茶艺馆品茗聊天,也或者您曾到茶行选购茶叶,抑或路过茶区参观游览时,面对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茶类,很多消费者往往不能确信自己究竟要点选或购买什么样的茶类才适合自己的口味?其实要认识不同茶类的品质特征不难,只要花一点时间学习,一定能准确地认清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茶类。认识茶叶究竟有多少种,茶叶分类是依据什么来分类,是一般消费者想进入「茶叶世界」的第一道入门,而认识不同茶类的品质特征和差异,是进入茶世界的第二道入门,如果能了解不同茶类的品质特征为何,其间又有什么差异,喝了后感觉会如何及呈现怎样的意境,将有助于您日后如何点选或采购茶叶,及进入缤纷多彩的茶叶世界。

不同季节的茶叶品质特征


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

干看

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另外,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因为茶树通常在9至11月现花授精,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断为夏茶。到秋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至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月开始,已出现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

湿看

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叶芽,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