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评茶叶需要的设备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叶设备 需要洗茶叶吗 茶叶需要洗吗

【www.cy316.com - 茶叶设备】

即使是对同一批茶,甚至同一只茶样,审评器具、用水及其他设备在材质、规格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异,都可能使审评结果出现很大差异。

(一)正确选择器具

在通常应用的审评方法中,对各种审评器具均有相应的规定。使用规范的器具,才能正常表现出茶叶的感官品质,才能确保审评结果的重现,也才能使所有的审评术语和评分较为客观与合理。在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除了注意审评杯、碗的配套外,还需要考虑到瓷质材料在色度上的一致性。

(二)重视器具的清洁和维护

审评完毕后审评器具简单地用水冲洗,并不能彻底清除审评杯、碗中的茶汁,虽然当时肉眼不能发现,但杯、碗干透后出现深色痕迹,这必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审评工作。

茶汤需要人口审评滋味,在多位审评人员同时审评时,有时限于时间、器具数量和效率等,不进行单独审评,此时更要注意自己使用器具的清洁卫生,如可以先将茶汤倒人小杯中再人口等,以免影响他人的审评。

一些评茶人员在审评时会选择纸杯供吐茶用,表面看来既清洁又便于审评后处理,但目前市售的一次性纸杯因材料的关系,多有化学物质的气味,反而会影响到审评的结果。

(三)了解冲泡用水的水质状况

审评时的冲泡用水除了要求透明洁净、无嗅无味外,还应注意水的酸碱度、硬度,及水中所含各种矿物质、离子的数量对审评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茶汤的颜色方面,对香气和滋味的影响更甚。

一般来说,由于茶树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用稍偏酸性的水冲泡,有利于茶叶品质的良好表现。而偏碱性的水,会使茶叶内含的黄酮类物质产生自动氧化,造成茶汤颜色加深变暗,滋味也失去鲜爽感。

水的硬度不仅影响其pH值,对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率也有显着影响。硬水中高含量的钙会与多酚类物质结合,抑制茶多酚的溶解和浸出,影响茶汤滋味。

许多矿物质及溶解的金属离子,如果含量稍高(> 0.1毫克/升),常会使茶汤产生苦涩味,影响茶味的正常表现。如果用含铁量较高的水冲泡茶叶,或茶叶中混有含铁的杂质,还会使茶汤颜色变暗发黑。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审评


一、红、绿茶的品质审评

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二、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五、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茶叶审评环境


审评环境是茶叶审评工作场所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选择和规范审评的各种主要环境因素、建立满足审评需要的适宜工作环境,是进行审评工作的先决条件。

(一)温度

审评环境温度一般以20℃~27℃为宜。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审评人员的不适感、影响审评人员的正常心态,也会给审评操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失误。例如手上出汗,审评人员在称样和沥茶汤时就必须予以注意。而过低的温度,在造成审评人员感觉灵敏性下降的同时,也会因审评杯热量散失过快,影响茶叶的冲泡效果。实验还发现在低室温时,5分钟后冷的审评杯的茶汤温度会比经过烫杯的多下降约20℃。此外,某些茶叶的浸出成分会因温度过低而发生络合,改变茶汤的特征表现,如出现“冷后浑”。同时低温也限制了高沸点气体分子的扩散活动,使香气的表现产生变化。

如果审评室的温度不能达到审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空调进行调节。但需要注意空调排放出的气流方向不能直接朝向湿评台,否则在进行多只茶样审评时,可能会导致冲泡时彼此间温度的不均衡,并干扰香气的审评。在夏季利用风扇降温,也同样需要注意气流对室内局部温度及香气审评的干扰。

(二)光照

审评室要求光照充足、均匀,但不得有直射的阳光。强烈的阳光将导致光化学反应的发生,会改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造成茶叶风味的下降。不均匀的光线会影响审评人员对茶叶色泽的辨识,对外形、汤色和叶底审评也会产生影响。此外,不充足的光线,还容易使审评人员产生压抑感。

在自然光照不足时,可视需要用人工光源进行部分补充或全部以人工光源替代。此时必须注意光照的均匀性,而且不能使用白炽灯泡或类似的发光源,因为此类光源会导致茶叶颜色失真,与茶叶在自然光下的颜色表现出入极大,影响审评的结果。同样道理,审评室的窗户也不可使用有色玻璃。

(三)噪声

审评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持续的噪声,对审评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压力,且噪声程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审评人员的压力也会越大。相关的研究表明,强度超过80分贝的持续噪声,就能使人情绪失控,在有意无意之中,噪声会导致审评人员出现情绪波动,这必然不利于准确地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因此必须注意审评室的隔音密封性,并将外源声音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四)异味

审评环境受异味污染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异味随空气飘移污染外,在审评室内使用有气味的清洁剂,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并不是只有令人不快的刺激性臭味会造成污染,化学试剂、化妆品、清洁用品及各种外来的香气,都会干扰审评工作。

在建立审评室时,必须考虑到附近的环境不能存在强烈的气味,更不能在审评室内放置、使用有气味的物品。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审评室内空气的流通,审评室的门窗长时间关闭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不利于审评工作。

茶叶审评的含义


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进行审评,确定茶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的主要方法。感官评茶是评茶师根据标准样茶对各类茶的品质特征和规格在“比较”的基础上衡量茶叶的品质。审评室内要求光线明亮、柔和、稳定、环境清静、空气新鲜。标准的审评室,地处北半球的,采光设施要朝北,地处南半球的要朝南。外形审评台漆成黑色,内质审评台漆成白色。茶叶品质评tieguanyin审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项目。条形红绿茶的外形审评又分松紧、老嫩、整碎、净杂四项因子,乌龙茶则分条索、色泽、净度三项因子。茶叶审评通常先评外形,样茶投入样匾或样盘后,摇动样匾或样盘使茶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毛茶先看上段茶,后看中段茶,再看下段茶;精茶先评上段和下段茶,后评中段茶。秤取样茶3g,投入审茶杯,以新鲜开水约150ml冲泡5分钟,将杯内茶汤滤入审茶碗,先评茶汤汤色、嗅香气,再评滋味,辨别汤味特征。茶汤吮入口内吸入空气,在舌面上振动循环三次而同时产生茶叶香气的感觉,尝味时可同时辨别香气的纯度与高茶健康低,俗称“三口气”者为上品。最后将审茶杯内茶渣取出置于叶底盘或审茶杯盖反面评比叶底的嫩度、匀度和色泽。

审评茶叶的操作


茶叶感官品质受时间、温度等的影响很大,开始审评后,必须依次尽快完成操作步骤。审评步骤是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评茶人员的感官适宜性而建立的。规范有序的操作,是评茶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体现,也是获得正确审评结果的前提之一。

(一)养成编号和记录的良好习惯

对专业评茶人员而言,一只茶样的感官审评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但审评的结果可能不是当时就需要,没有审评记录仅凭记忆难以长期保持对细节的掌握。此外,对一只茶样的最终评价,是综合所有审评因子的表现后得出的,缺乏记录,有时会忽视某些审评因子的表现。同时审评多只茶样时,尤其是多位评茶人员共同参与审评时,常有移动样盘和审评杯、碗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预先编号,容易引起位置顺序的混淆,进而影响审评的正常进程和结果。

(二)保持规范操作的一致性

审评多只茶样时,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仅是对操作动作的要求,还包括对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在称取茶样时,样品的代表性是通过操作动作的规范一致来实现的。茶叶审评强调由同一个人完成冲泡和倒茶程序,就是为了确保每只茶样的冲泡时间一致。冲泡后也必须按冲泡的顺序倒茶。审评香气时,需要依次进行热嗅、温嗅和冷嗅,并以此综合评价茶叶香气,这同样要求保持操作的一致性,不可对不同的茶样分别处理,一嗅即过。

(三)充分考虑干扰因素,谨慎结论

感官审评的准确完成,建立在了解审评环境和把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例如审评室内如果光线存在差异,在进行与颜色相关的审评程序时,就需要移动器具,互相换位,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冬季进行审评时,如果室温偏低,审评前还需要用热水烫杯(应注意不可使水进入杯内),以此缓和冲泡过程中审评杯壁的热量散失,减少温度下降过快对审评的干扰。

茶叶各审评因子的感官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也存在着很密切的关联性,从外形到汤色,再到香气、滋味,评茶人员在审评中应做到仔细地判断比较,如果某一因子的表现存在明显不同,就必须认真地查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记录下的评茶术语,也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出现误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