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茶粥香如许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香荷 安化黑茶香 乌龙茶香

黑茶香荷。

出差回来,在书斋小憩闲坐,妻煮了茶粥放在我面前。满碗如翡翠般的浮漪,仿佛置身于初春雨霁的老龙井茶园,一片嫩绿直透心底,令人心怡神驰。

我食欲大增,捧起碗,来了个流星赶月。一下子解了饥渴,松懈了许多疲劳。妻说,茶叶粥做法简单,用一块干净的纱布包好绿茶1-3克,放开水浸泡后,将茶包取出,在茶叶浓汁中加入粳米、白糖放在锅里文火慢熬即可。茶是大自然的女儿,清爽的香气,一缕缕地在鼻翼间环绕,整个房间充溢着淡淡的、幽幽的茶叶粥香。

昨日碰到几位老同学,言语间,都爱谈养生之道了。陈维崧先生笔下那种“华堂鲸吸,看群公轰饮,投琼博巉”的慷慨豪壮之气已少了,甚至没了。说到食物,大都说喜吃粥。据载北宋的张文潜发现了粥和长寿的关系,写了一篇文章,被当时的大诗人陆游拿去实践,也果真得效果。放翁活了86岁,寿数当排在宋朝士人中前列。他写长寿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其中“宛丘”就是指张文潜那篇吃粥长寿的文章。

茶叶粥浓稠味美,茶色生香,低眉之间,天然香味扑鼻而来,那种诱惑力真的无法抵挡!用白净的瓷器汤匙舀一勺,绵软细腻地滑入喉咙,满口清香,味美至极,暑意全消。浸濡于粥中茶色,思绪飘荡在绿海里,心中升腾起一种无可言明的感动。

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像茶那样,清廉纯洁,脱俗高雅;要像茶那样,清心寡欲,不卑不亢;要像茶那样,繁华落尽,宠辱皆忘。一碗茶叶粥就是一方山水田园,一方精神家园。

cy316.com扩展阅读

玻璃杯茶艺欣赏茶袅袅多姿的“茶舞”


玻璃杯茶艺

玻璃杯冲泡茶叶,主要适用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玻璃杯冲泡的好处就在于不仅可以品尝到绿茶的鲜香,同时还可以欣赏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浮沉变化,袅袅多姿的“茶舞”。

用玻璃杯冲泡茶叶之前,先进行赏茶,欣赏干茶的色、香、形。取适于冲泡一杯之量的茶叶,放置在干净无异味的洁白纸上,欣赏茶叶的色、香、形等诸态。各种名茶因品种不同而外形迥异,或扁、或条、或针、或螺……欣赏名茶的制作工艺,观察名茶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的茶叶色泽,再细细闻茶叶中的香气,或板栗香,或奶油香,或锅炒香,或是一种其他的不可名状的清鲜茶香……通过赏茶能够更加充分地领略到不同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

玻璃杯泡茶,可以根据茶条松紧的不同,而采取两种不同的冲泡法。冲泡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庐山云雾、蒙顶甘露、福建莲芯、凌云白毫、高桥银峰、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外形紧结重宴的名茶时,可采用“上投法”。上投法是指将茶杯洗净后,先将85—90℃开水倒入杯中,然后将茶叶投人玻璃杯中,一般不须加盖,不久就会看见茶叶自动徐徐下沉,有的徘徊缓下,有的直线下沉,有的上下沉浮后缓慢降至杯底;放人杯中的千茶叶在吸收水分之后,开始逐渐展开叶片,透过玻璃杯壁,可以清晰地看见茶叶逐渐现出一芽一叶、二叶,单芽、单叶的生叶本色,芽如枪似剑,而茶叶如旗帜招展;茶香夹杂在上浮的水气中袅袅上升,在云蒸霞蔚之中嗅到一丝茶汤沁人心脾的香气,着实令人心旷神怡;观察茶汤颜色,或乳白微绿,或淡绿微黄,或黄绿碧清……阳光斜射在玻璃杯壁上,可以清晰地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在沉浮游动,星斑点点,闪闪发光。茶叶细嫩多毫,汤中散毫就多,此乃嫩茶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这个过程称为湿看欣赏。所谓品茶,并不是大口大口地“喝”,而是应该小口小口地品啜,徐徐饮入,缓缓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细细领略名茶的风韵,在茶汤凉至适口时就可以开始品尝茶汤的滋味。此时舌与鼻并用,茶汤人口,茶香人鼻,沁人心脾,身心顿觉无比舒畅。这时候的茶汤称为一开茶,一开茶主要用于品尝茶的鲜味与茶香,饮至杯中茶汤尚余1/3水量时再续加开水,称之为二开茶。如若冲泡的茶叶是芽叶肥壮的名茶,则二开茶茶汤的浓度正相当,品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留香,余味无穷。而到三开茶时,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另外一种是泡饮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舒城兰花、太平猴魁等茶条松展的名茶,如果冲泡这些茶叶的时候仍然使用“上投法”投放茶叶,则容易因茶叶松散而浮于汤面不易下沉,因而可采用“中投法”。所谓的“中投法”,就是在赏茶之后,取将茶叶置入杯中,冲人90℃开水,当所冲入的开水约达到玻璃杯容量的1/3时,停止注水,稍候两分钟,等到干茶充分吸收水分伸展后再冲水至满杯。观察茶叶的沉浮变化,茶舞之后,品饮如前。

喝茶吃粥治贫血


饮食在防治贫血的过程中以及康复痊愈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贫血患者在饮食治疗中要遵循“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草为充”的原则,即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在吃喝当中促进身体康复。推荐几款茶、粥供选用: 参枣茶红枣10克、党参20克。放入沙锅中,加水3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一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丹参黄精茶丹参10克、黄精10克。将丹参、黄精共研为粉末,放入盖杯中沸水加盖泡10分钟,代茶饮,每日一剂。活血补血,填髓,适用于贫血和白细胞减少。 人参圆肉茶人参10克、桂圆肉15克。将人参捣碎后与桂圆肉一同洗净放入盖杯中,用沸水冲泡,泡10分钟即可,代茶饮,每日一剂。补益气血,养血安神。 桂圆糯米粥桂圆肉15克、糯米150克。将淘洗干净的糯米入锅加水1000毫升,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米半熟时再加入桂圆肉,搅匀后再煮。粥熟即可食用。每日晨起和睡前各服一次,加热后服用。可补血强心脾、养血安神。 鸡汁粥老母鸡1只、粳米100克、花生(带红衣)50克、大枣30克。将老母鸡剖洗干净,切小块加适量水,煮至肉烂,取原汁鸡汤与淘干净的粳米、花生、大枣一同入锅,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熟。每日服2-3次,温热后服,感冒或发热时不宜服用。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贫血患者、年老体弱、病后虚弱等气血不足之症。 猪血烧豆腐猪血500克、豆腐300克、猪瘦肉100克、胡萝卜100克、蒜苗30克、蒜片15克、生姜末10克、猪油50克、精盐10克、味精1克、胡椒粉少许。将猪血及豆腐、猪肉及胡萝卜切成片状。油烧至5成热,放入生姜末,蒜片略炸,加入鲜汤,胡萝卜、胡椒粉烧开,再加入猪肉、豆腐、猪血烧至熟透,再加入精盐、味精、蒜苗,推匀即可,佐餐食用。补血养血,适用于病后血虚、贫血、体弱等症。

玻璃杯冲泡茶叶袅袅多姿的“茶舞”茶赏


品茶赏“茶舞”

玻璃杯冲泡茶叶,不仅可以品尝到绿茶的鲜香,还可以欣赏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浮沉变化,袅袅多姿的“茶舞”。

冲泡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庐山云雾、蒙顶甘露、福建莲芯、凌云白毫、高桥银峰、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外形紧结的名茶时,可采用“上投法”。上投法是指将茶杯洗净后,先将85—90℃开水倒入杯中,然后将茶叶投人玻璃杯中,一般不须加盖,不久就会看见茶叶自动徐徐下沉,有的徘徊缓下,有的直线下沉,有的上下沉浮后缓慢降至杯底;放人杯中的干茶叶在吸收水分之后,开始逐渐展开叶片,透过玻璃杯壁,可以清晰地看见茶叶逐渐现出生叶本色;茶香夹杂在上浮的水气中袅袅上升,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品茶时,小口小口地品啜,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此时舌与鼻并用,茶汤人口,茶香人鼻,沁人心脾,身心顿觉无比舒畅。这时候的茶汤称为一开茶,一开茶主要用于品尝茶的鲜味与茶香,饮至杯中茶汤尚余1/3水量时再续加开水,称之为二开茶。如若冲泡的茶叶是芽叶肥壮的名茶,则二开茶茶汤的浓度正相当,品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留香,余味无穷。而到三开茶时,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另外一种是泡饮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舒城兰花、太平猴魁等茶条松展的名茶,可采用“中投法”。所谓的“中投法”,就是在赏茶之后,取将茶叶置入杯中,冲人90℃开水,当所冲入的开水约达到玻璃杯容量的1/3时,停止注水,稍候两分钟,等到干茶充分吸收水分伸展后再冲水至满杯。观察茶叶的沉浮变化,茶舞之后,品饮如前。

吃补粥,迎腊八,喝暖茶,调脾胃


淡雅古朴,土金争价。紫艺文化,源远流长。遥想东坡当年,一壶好茶,三五好友,坐而论道,对墨挥毫,文人的雅致生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今,生活在物质社会的现代人,更需要这种境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许,就是从一杯茶、一把壶开始……

 今日腊八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腊八”——起源之说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据《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八是佛祖释伽牟尼成道之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腊八粥吃法有讲究,总有一款适合你腊八粥“内容丰富”过去我们每逢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似乎仅仅是一种民俗,是一种习惯。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的腊八粥选材多样,营养丰富,也代表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桂圆腊八粥

适合体质:气虚、血虚和阳虚

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因此,这一类型的腊八粥首选桂圆为原料。此外,像红枣、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补血、温阳的好食品,可以将它们与桂圆互相搭配,连同粳米一起煮腊八粥喝,是很好的驱寒保暖良方。

薏米腊八粥

适合体质:湿热

薏仁是五谷类中纤维质最高的,有利于帮助排除体内过多垃圾食物。薏仁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进而降低血液脂肪浓度。因此,以薏仁为主要辅料的腊八粥,适合经常喝酒、大鱼大肉应酬的人食用。

燕麦腊八粥

适合体质:平和

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食用燕麦后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糖尿病病人喝腊八粥最好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菊糖、木糖醇甜味剂。

品茶养生的中国传统养生秘诀懂得品茶的人,不仅代表较高的修养,也是“养心”的一种好方法。佛家讲“茶禅一味”,即将品茶作为放下功利、平静内心的工具,是一种养心的过程,通过饮茶可以调养心神,从而起到养生的效果。我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将茶字放在最后,表明了古人的智慧。养身、养心,品茶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养生,品的是生活,品的是自然。

乌龙茶

适合体质:上火,可润肺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以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冬天里室内大多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嘴唇干裂、口干舌燥,这时泡上一杯乌龙茶,可以缓解干燥的苦恼。

红茶

适合体质:养胃健脾,无疑是冬季首选茶品

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红茶还可助消化、去油腻。此外,常用红茶漱口或直接饮用还有预防流感的作用,这在冬天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还特别适合肠胃和身体比较虚弱的人。

黑茶

适合体质:降血脂,性温

普洱茶是黑茶类中的一种,具有其他茶类的所有生化特征。但是因为黑茶在原料选用,加工工艺(发酵发花)等方面有别于其他茶,从而导致黑茶的生化成分的组成和比例及由此而产生的药理功能具有特殊性。

春季养肝,这几款养生茶和养生粥得知道!


四时养生

乍暖还寒的春季,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是一年中天气最变化无常的季节。时寒时暖,乍阴乍晴,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

传统医学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对应五脏为肝,顺应自然界生长生发之规律,春季容易肝风、肝火妄动,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

那么,这季节该如何在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调摄养生呢?

回南潮湿应护肝健脾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张蕾指出,惊蛰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开始频繁,由于华南属于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岭南地区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空气中水分子达到了饱和状态的时候,碰到冰冷的物体,就会在物体表面聚成水珠,形成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回南天。

这种潮湿的天气往往会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和骨关节系统等多方面疾病。因此,这个季节应当护肝健脾,少食酸性食物,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护肝养胃作用的茶饮或汤水来增强体质。

肝气生发易动怒多看喜剧

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扁桃体炎、肺炎等春季多发病。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康复科主管、副主任医师郑德采建议,春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春季昼夜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别急着减衣服,早晚多添件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第二、春天肝气生发,肝在情绪主怒,所以很多女性会在春季出现火气渐长,暴发指数增加,应注意调控情绪,多听笑话,多看喜剧,保持情绪通畅,有一个好的开头,并顺势保持下去。应要养肝血,生发气血,提高免疫力。

第三、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但要注意不坐湿地,花粉过敏者避开鲜花多的地方进行运动。

第四、可以做中医治疗,如艾灸、刺络放血等提高体质。另外,还可以通过食疗,顺应气候养生防病。

春季养生茶

枸杞茶

取枸杞10克,加热水冲泡即可。

此茶适于肝肾亏虚、病后体虚、老年体衰者饮用。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

蜜糖红茶

红茶叶5克,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片刻;调适量蜂蜜、红糖。每日饭前各饮1次,能温中养胃。

此茶适用于春天肝气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护肝花茶

黄芪6克,玫瑰3克,佛手片3克,混合为花茶,日间冲泡饮用。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

茶醉了茶香,茶香也有五层香!


刚刚开始喝茶的朋友,往往容易被茶香征服。“好香啊……”,的确是对茶的赞叹,也是茶“以香夺人”的魅力。不过,茶之魅力不应仅仅停留在“香”的层面,而且茶香也是有层次的。

真正的茶香是自然的淡香、含香,是齿颊留香,是含蓄的,发自内质的香。有些香,不自然的香,往往令人怀疑,可能是掩盖劣质的“浮香”而已,需要引起注意。不同的茶品有着不一样的茶味香气,今天就跟大家细说茶香的不同层次,当我们在品饮茶时,细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

第一层:水飘香

水飘香是最初级的茶香,香气轻浅飘扬,闻得见,喝不着。

比如泡茶时,可以闻到散发在空中的茶香,以及茶碗的杯盖上等,嗅起来很香,但入口后,茶香就喝不出来了,甚至没有什么香气。

第二层:香入水

再高级一点的茶香,就是香能入水。

茶香依旧是大部分飘在汤面上,有一部分融入茶汤中,这类茶香给人的感觉就是: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有香,不过还是有落差,没有闻着那么香。

第三层:水含香

水含香,是茶香既可以在泡茶时闻到,也融入到了茶汤中。茶汤中的香气饱满,一部分从口齿中发散,一部分从喉咙中发散。

体验这样的茶香,茶汤入口时屏住呼吸,待茶汤下喉后,嘴微闭,气从鼻腔中缓缓呼出,感受茶香的源头。

第四层:水生香

上好的茶香,水生香,茶香和茶汤的融合度极高,但闻起来微香,喝完后,香气随回甘从喉咙深处缓慢回出,异常持久。

第五层:水即香

顶级的茶香,水即香,这类茶,必须是原料工艺都很优质的茶,其茶香浓郁丰富,和茶汤完全的融为一体,且茶汤会随着茶香的挥发而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化感”,饮之,有“汤即是香,香即是汤”的美妙感觉。

当然,我们也不是要一味地追求更高级的茶香。

毕竟不管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制茶的师傅而言,最顶级的好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我们有一个喝好茶的心态就够了。

茶香,懂香方能知茶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着茶叶的香气。著成品茶香气归纳为以下九种香气类型,不妨一起看看,你杯中的茶是什么香型?

【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茶叶示例: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茶叶示例: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毛峰等。

【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类似的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茶叶示例: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茶叶示例: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

茶叶示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此外如清香型铁观音也是此香型。

【甜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茶叶示例:甜香为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火香型】

凡鲜叶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在内。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等。

【陈醇香型】

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茶有陈放的普洱茶、六堡茶等。

【松烟香型】

凡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

茶叶示例: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时候也是各种香型的综合呈现,可能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茶香闻哪里?怎么闻茶香?


闻茶香,是一次茶叶冲泡品饮完整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茶品质的内核。在茶叶审评的5项因子中,茶叶的香气在各个茶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么当我们在闻茶香的时候到底闻的是哪里?茶香又应该怎么闻呢?下面一起去看一下吧。

茶香闻哪里?

干茶香

干茶叶可以直接闻香,也可以呵一口热气让茶叶湿热之后再闻。

温壶香

温杯洁具之后,将茶叶置入温热的茶壶,轻轻摇晃一下,再闻一闻。

壶盖香

香气是往上飘的,所以香气会凝在壶盖上,很多人习惯直接揭盖闻香,可以辅助判断茶叶品质。

茶汤香

最佳的方法是使用闻香杯(高而窄的杯子),闻完香之后再倒入品茗杯(矮而宽的杯子)中品尝。除了用鼻子闻,喝茶时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也能够感受茶香。而且,“喝到的香”比“闻到的香”更加高级,是茶叶品质优良的表现。

杯底香

也称挂杯香,通常喝完茶之后,茶香会像一层膜一样附着在杯壁上,与红酒类似。茶的挂杯香一般是熟果香、蜜香、焦糖香等带甜味的香。挂杯香越明显,茶叶品质越好。但需注意的是挂杯香与茶杯有关,瓷质的杯子比陶制的挂杯香要明显,且胎质越薄越致密,杯型越深越收口,香气挂壁越明显。

叶底香

茶叶泡完之后,将茶渣倒出嗅闻,虽然香气已经比较淡了,也可以仔细分辨茶香的类型和浓淡,作为辅助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依据。

茶香应该怎么闻?

所谓“标准姿势”,这个方法是用于茶叶商品流通,判断茶叶香气优劣的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方法。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出汤之后,一手拿着盖碗或茶壶,一手将盖子打开一半,半掩着壶盖,将鼻子凑近品闻。需注意的是不能一下靠得太近,小心烫伤,先远一点感受热度再慢慢由远及近,最佳的闻香温度是55℃,这是热闻。

有的人泡完茶,习惯马上把壶盖拿起来闻香,殊不知这拿起盖子的过程,茶香已经散了一大半。建议在热闻之前最好先别开盖。

热闻结束后,就可以将盖子打开了,避免热气将茶叶闷坏,等温度稍微降下来之后,再分别温闻和冷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