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色泽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叶 茶叶与茶叶的区别 茶叶主要消费茶叶对美容

茶叶。

色泽审评在于干看茶叶外表、湿看茶汤和叶底色泽。从辨别茶叶色泽,可以了解茶叶品质的好坏、制工是否精良。干看茶叶色泽:茶叶除看色度外,还可从外表光泽来辨别。光泽均匀、明毫发光的,说明鲜叶细嫩,制工好;光泽不匀,明亮无光,说明鲜叶老嫩不匀,或者也可能是制作时“杀青”不匀所致;而无光泽又暗枯的,则说明鲜叶粗老,或者是制工不好所至。湿看茶汤色泽:茶汤的色泽以鲜、清、明、净为上品。凡茶汤色泽浊暗、浅薄者,则为品质差之茶叶。汤色的深度、混浊与味道有关。一般色深味则浓,色浅味则淡。鲜叶品质的好坏、制法的精粗和贮藏是否妥当,显著影响茶汤汤色的深浅、清浊、鲜陈、明暗。茶汤冲泡后,以在短时间内汤色不变为上品。以绿茶为例:汤色以碧绿为最佳,次为深绿、浅绿,黄绿最差。汤色清澈,说明无沉淀、无浮游物,汤色明亮,茶汤即有光泽。铁观音碧绿汤色大多是既清澈又明亮;深绿汤色清澈较多,明亮较少;浅绿汤色大多是清澈而不明亮;黄绿汤色则大多无清澈、无明亮。低劣红茶的茶汤色泽沉暗似酱油汤。名茶的茶汤色泽各不相同:如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都匀毛尖等,汤色皆浅绿清澈;铁观音茶的汤色金黄艳丽;龙井和玉露茶的汤色碧绿;武夷岩茶的汤色澄黄;祁门红茶的汤色红亮;云南滇红的汤色红浓鲜明;白牡丹(白条)的汤色浅杏,清秀可人;上等普洱茶的汤色褐紫红而醇厚;花茶的汤色浅澄黄而明亮等。湿看叶中国茶底色泽:叶底色泽与汤色关系较大。叶底色泽鲜亮,汤色清澈;色泽枯暗,汤色混浊。绿茶叶底色度一般以淡绿微黄色最好,次为淡黄绿色,深绿、青绿较差(说明茶叶炒制不好,或鲜叶粗老)红茶叶底直鲜红。另外评叶底老嫩时,还可用手指揿压叶底。一般以柔软无弹性的叶底表示细嫩,硬而有弹性的表示粗老。以绿茶来讲,叶底以幼嫩多芽、叶肉厚软匀整、色泽明亮的为好,而叶质硬薄,色泽灰暗,带红梗红叶的为差。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色泽审评


色泽审评在于干看茶叶外表、湿看茶汤和叶底色泽。从辨别茶叶色泽,可以了解茶叶品质的好坏、制工是否精良。

干看茶叶色泽:茶叶除看色度外,还可从外表光泽来辨别。光泽均匀、明毫发光的,说明鲜叶细嫩,制工好;光泽不匀,明亮无光,说明鲜叶老嫩不匀,或者也可能是制作时“杀青”不匀所致;而无光泽又暗枯的,则说明鲜叶粗老,或者是制工不好所至。

湿看茶汤色泽:茶汤的色泽以鲜、清、明、净为上品。凡茶汤色泽浊暗、浅薄者,则为品质差之茶叶。汤色的深度、混浊与味道有关。一般色深味则浓,色浅味则淡。鲜叶品质的好坏、制法的精粗和贮藏是否妥当,显著影响茶汤汤色的深浅、清浊、鲜陈、明暗。茶汤冲泡后,以在短时间内汤色不变为上品。

以绿茶为例:汤色以碧绿为最佳,次为深绿、浅绿,黄绿最差。汤色清澈,说明无沉淀、无浮游物,汤色明亮,茶汤即有光泽。碧绿汤色大多是既清澈又明亮;深绿汤色清澈较多,明亮较少;浅绿汤色大多是清澈而不明亮;黄绿汤色则大多无清澈、无明亮。低劣红茶的茶汤色泽沉暗似酱油汤。

名茶的茶汤色泽各不相同:如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都匀毛尖等,汤色皆浅绿清澈;铁观音茶的汤色金黄艳丽;龙井和玉露茶的汤色碧绿;武夷岩茶的汤色澄黄;祁门红茶的汤色红亮;云南滇红的汤色红浓鲜明;白牡丹(白条)的汤色浅杏,清秀可人;上等普洱茶的汤色褐紫红而醇厚;花茶的汤色浅澄黄而明亮等。

湿看叶底色泽:叶底色泽与汤色关系较大。叶底色泽鲜亮,汤色清澈;色泽枯暗,汤色混浊。绿茶叶底色度一般以淡绿微黄色最好,次为淡黄绿色,深绿、青绿较差(说明茶叶炒制不好,或鲜叶粗老)红茶叶底直鲜红。

另外评叶底老嫩时,还可用手指揿压叶底。一般以柔软无弹性的叶底表示细嫩,硬而有弹性的表示粗老。以绿茶来讲,叶底以幼嫩多芽、叶肉厚软匀整、色泽明亮的为好,而叶质硬薄,色泽灰暗,带红梗红叶的为差。

干看茶叶色泽 湿看茶汤色泽


茶叶色泽审评在于干看茶叶外表、湿看茶汤和叶底色泽。当然,不同的茶品也有不同的特色。

干茶和叶底的色泽与茶汤的颜色,是两种不同的色泽概念,由不同的化学组成所决定。在沏茶时,首先看到的是干茶的色泽,红茶是乌黑红色,绿茶是黄绿色的,黑茶是紫褐色的,乌龙茶是青褐色的,黄茶是黄色的,白茶是白色的。干红茶和叶底的色泽,是由叶绿素的水解产物、果胶质、蛋白质。糖以及氧化程度较足时茶多酚附于表面,经干燥后形成的,但绿茶则不同,由于未经发酵,叶绿素得到部分保留,加上热转化产生黑素类,再和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一起构成了干茶和叶底的黄绿色。茸毛也含有茶多酚,绿茶的茸毛大多是未经氧化的,故呈白色,如黄山毛峰等名茶就如此;而红茶的茸毛大多已被氧化,所以呈金黄色,如九曲红梅就是这种样子。

茶叶冲泡后,叶子徐徐展开,时浮时沉,悦目的茶汤颜色慢慢呈现在您的眼前,阵阵的茶香也随之扑鼻而来。红茶汤色的红艳,是因为鲜叶通过发酵,有一半或更多的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之故。茶黄素呈橙黄色,决定着红茶汤色的明亮和艳度。在高级红茶的汤色中,还会明显地看到“金圈”,这是茶黄素含量高的表现。茶红素呈红色,这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量越多,汤色就越红越浓。茶褐素呈暗褐色则使红茶汤色发暗的物质,品质差的红茶,汤色如酱,主要是茶褐素含量高的缘故。红茶茶汤在冷却后,有时会发现在茶汤中有一种乳凝状混浊,习惯上称为“冷后浑”,它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和咖啡碱生成的,这是优质红茶的特征之一。“红汤红叶”的色泽特点,是鉴别发酵茶质量的一种重要标志。绿茶汤色是黄绿色的,形成汤色的主要物质仍然是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产物。它由一系列由黄到绿的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的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被水溶解后,使绿茶汤色呈绿黄色。绿茶汤色,在室温过高、放置过久时,因茶汤中的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由于接触空气中的氧而发生氧化,会使茶汤色泽变深变暗。

我们从辨别茶叶色泽,可以了解茶叶品质的好坏、制工是否精良。这也是我们选茶、品茶的常用方式。

茶色绝色,茶叶色泽大揭秘


早在1979年,陈椽教授就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茶类。

各大茶类因加工工艺和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不同,各有其独特的颜色,如:

绿茶清汤绿叶,红茶红汤红叶,黄茶黄叶黄汤,白茶白毫披覆,青茶绿叶红镶边,黑茶色泽黑褐,每一个茶都颜色各异,变化丰富,可谓“绝色”。

各茶类颜色不尽相同,主要受茶叶中色素影响。色素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决定干茶和叶底色泽,主要包括:

叶绿素a——深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叶黄素——黄色;

胡萝卜素——橙红色。

水溶性色素易溶于水,决定茶汤颜色,主要包括:

花黄素类(黄酮类)——黄色;

花青素类——红紫色/叶底靛青色;

茶黄素——(橙)黄色;

茶红素——(深)红色;

茶褐素——(暗)褐色。

其中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属于茶多酚氧化物。

绿茶清汤绿叶,其干茶和叶底色泽主要取决于叶绿素总含量以及叶绿素a和b的构成比例。幼嫩芽叶中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茶和叶底色泽多呈嫩黄或嫩绿色;而相对粗老的鲜叶中叶绿素a明显高于叶绿素b,通常是深绿色。

绿茶汤色多表现为黄绿,其主导物质是花黄素,另外还与茶汤中少量叶绿素分解产物有关。

红茶红汤红叶,是由于在红茶加工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加上加热过程中的脱镁作用,以及茶叶中的蛋白质、果胶、糖等物质结合,使干茶呈黑棕色。此外,茶红素与碱蛋白结合生成沉淀物存于叶底,使叶底呈红色。

红茶汤色或金黄明亮,或红艳明亮,茶汤中的黄色或橙色,主要受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产生的茶黄素影响,此外茶黄素还影响红茶茶汤的亮度;茶汤中的红色或橙红,则主要是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产生的茶红素。而反映红茶品质的黄金圈的形成,主要是茶黄素在茶红素中体现的色度差。

黄茶黄叶黄汤,其干茶和叶底颜色主要由橙红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比例决定。在黄茶制造中,叶绿素因热化作用引起氧化、裂变、置换等而被破坏,使绿色减少,黄色更显露出来,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

白茶色泽银白灰绿,主要源于茶叶满披白毫呈白色,再加上萎凋时叶绿素被分解,或发生氧化降解,并有部分向脱镁叶绿素转变,叶色转为暗绿,衬以白毫,而呈现出灰绿、银亮的色泽。

受花黄素,以及在萎凋中后期多酚类氧化缩合形成的微量茶黄素、茶红素等影响,白茶茶汤呈杏黄色。

青茶(乌龙茶)的外形色泽要求为砂绿油润,叶底要求绿叶红镶边。因其采摘的是新梢的二三叶,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颜色较深。加工时“走水、还阳”适度,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部分降解,少量多酚氧化物生成,形成“绿叶红镶边”。

乌龙茶的汤色受发酵程度和多酚氧化程度影响,适度发酵形成的橙黄明亮主要受茶黄素影响,茶红素和花黄素为辅;发酵过度汤色偏红趋暗主要是因为茶红素、茶褐素积累过多;发酵过轻汤色淡而泛青,是受茶汤中少量叶绿素分解产物以及花黄素的影响。

黑茶原料较粗老,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叶色变化最大,色泽由绿色变为黄褐色,这与叶绿素的破坏有密切关系,同时受渥堆中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影响,叶色转变为橙黄和褐色而显示出黄褐色。黑茶汤色偏深偏褐主要是受渥堆过程中产生大量茶褐素影响。

普洱茶在传统分类上属于黑茶类,但由于其生熟茶加工工艺有别于黑茶,加上它“越陈越香”的特质,越来越多学者把它单独拎出来研究。普洱茶的色泽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且生熟有别。熟茶受渥堆发酵工艺影响产生大量茶红素和茶褐素,汤色红浓。生茶汤色随年份变化明显,主要受花黄素和多酚类氧化程度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比例影响,随着年份的增加,呈现出由绿黄、黄、橙黄、橙红再转红的变化趋势。

紫娟茶是普洱茶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是云南大叶种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变异品种,因花青素含量丰富,芽、叶、茎以及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故取名为紫娟。

总之,因工艺不同以及色素的影响,茶叶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般的绝色,等着人类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怎样保证茶叶色泽不变


由于茶有怕潮湿、怕光照、怕异味,因此,从市场上买回的茶叶,首先应及时将其装入盛器内,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茶叶盛器应密闭:盛器密闭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叶的质量,容器内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相对越长。对于易走气的盛器,应在其盖或口内垫上1-2层干净纸密封,以防从入口处吸进潮气或异味。

(2)茶叶盛器应放在避光处:光线直照,可使茶叶的内在物质发生变化,强阳光直接照射,这种变化就越明显。所以,白色透光的盛茶容器,绝对不能放在阳光直接照射处。如果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装茶叶,一定要在瓶壁四周罩1-2层干净纸,经密封后放入柜或橱内。如用罐、筒、盒装茶叶,也不要放在长期见光的桌子上或柜顶、窗台等处,以防光照影响茶叶质量。

(3)茶叶盛器应放在干燥处,以防受潮:茶叶中水分越多,茶叶的质量就越不易保存,所以茶叶不能受潮。盛茶的盛器,有的不一定完全密闭,放在干燥处,吸潮的机会会相对少些,于茶叶保存有利。

(4)茶叶盛器不应该放在温度过高处,以防茶叶“陈化”:茶叶“陈化”,除与存放时间有关外,还与存放处的温度高低有关。实验证明:温度每增高10℃,“陈化”速度可增加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南方,茶叶的盛器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5)放茶叶的盛器一定要干净而无异味,以防茶叶串味变质:因为茶叶特别容易惹诸味,所以一切茶叶盛器必须清爽无他味,否则茶叶被异味混扰而不堪饮用。不能用油印报纸等直接包茶叶,因为油墨很快会被茶叶吸附而使茶叶变质;也不要用包装过蛋糕、奶粉、饼干、果脯等塑料口袋(或盒)直接盛茶;茶叶,即使包装好的茶叶,也不要放到厨房、菜柜、衣柜以及樟木箱内,特别不要与香皂、樟脑丸等混放在一起,以防严重串味,使茶叶变质。

茶叶“色泽”是如何构成的?


干茶和叶底的色泽与茶汤的颜色,是两种不同的色泽概念,由不同的化学组成所决定。在沏茶时,首先看到的是干茶的色泽,红茶是乌黑红色,绿茶是黄绿色的,黑茶是紫褐色的,乌龙茶是青褐色的,黄茶是黄色的,白茶是白色的。

干红茶和叶底的色泽,是由叶绿素的水解产物、果胶质、蛋白质、糖以及氧化程度较足时茶多酚附于表面,经干燥后形成的,但绿茶则不同,由于未经发酵,叶绿素得到部分保留,加上热转化产生黑素类,再和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一起构成了干茶和叶底的黄绿色。

茸毛也含有茶多酚,绿茶的茸毛大多是未经氧化的,故呈白色,如黄山毛峰等名茶就如此;而红茶的茸毛大多已被氧化,所以呈金黄色,如九曲红梅就是这种样子。

茶叶冲泡后,叶子徐徐展开,时浮时沉,悦目的茶汤颜色慢慢呈现在您的眼前,阵阵的茶香也随之扑鼻而来。红茶汤色的红艳,是因为鲜叶通过发酵,有一半或更多的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之故。茶黄素呈橙黄色,决定着红茶汤色的明亮和艳度。

在高级红茶的汤色中,还会明显地看到“金圈”,这是茶黄素含量高的表现。茶红素呈红色,这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量越多,汤色就越红越浓。茶褐素呈暗褐色则使红茶汤色发暗的物质,品质差的红茶,汤色如酱,主要是茶褐素含量高的缘故。红茶茶汤在冷却后,有时会发现在茶汤中有一种乳凝状混浊,习惯上称为“冷后浑”,它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和咖啡碱生成的,这是优质红茶的特征之一。

“红汤红叶”的色泽特点,是鉴别发酵茶质量的一种重要标志。绿茶汤色是黄绿色的,形成汤色的主要物质仍然是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产物。它由一系列由黄到绿的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的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被水溶解后,使绿茶汤色呈绿黄色。绿茶汤色,在室温过高、放置过久时,因茶汤中的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由于接触空气中的氧而发生氧化,会使茶汤色泽变深变暗。

茶叶是什么颜色 茶叶色泽大揭秘


如果你问我茶叶是什么颜色,我会告诉你——绝色!

早在1979年,陈椽教授就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茶类。

各大茶类因加工工艺和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不同,各有其独特的颜色,如:

绿茶清汤绿叶,红茶红汤红叶,黄茶黄叶黄汤,白茶白毫披覆,青茶绿叶红镶边,黑茶色泽黑褐,每一个茶都颜色各异,变化丰富,可谓“绝色”。

各茶类颜色不尽相同,主要受茶叶中色素影响。色素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决定干茶和叶底色泽,主要包括:

叶绿素a——深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叶黄素——黄色;

胡萝卜素——橙红色。

水溶性色素易溶于水,决定茶汤颜色,主要包括:

花黄素类(黄酮类)——黄色;

花青素类——红紫色/叶底靛青色;

茶黄素——(橙)黄色;

茶红素——(深)红色;

茶褐素——(暗)褐色。

其中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属于茶多酚氧化物。

那么色素又是如何影响各大茶类色泽的呢?

绿茶

绿茶清汤绿叶,其干茶和叶底色泽主要取决于叶绿素总含量以及叶绿素a和b的构成比例。幼嫩芽叶中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茶和叶底色泽多呈嫩黄或嫩绿色;而相对粗老的鲜叶中叶绿素a明显高于叶绿素b,通常是深绿色。

绿茶汤色多表现为黄绿,其主导物质是花黄素,另外还与茶汤中少量叶绿素分解产物有关。

红茶

红茶红汤红叶,是由于在红茶加工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加上加热过程中的脱镁作用,以及茶叶中的蛋白质、果胶、糖等物质结合,使干茶呈黑棕色。此外,茶红素与碱蛋白结合生成沉淀物存于叶底,使叶底呈红色。

红茶汤色或金黄明亮,或红艳明亮,茶汤中的黄色或橙色,主要受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产生的茶黄素影响,此外茶黄素还影响红茶茶汤的亮度;茶汤中的红色或橙红,则主要是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产生的茶红素。而反映红茶品质的黄金圈的形成,主要是茶黄素在茶红素中体现的色度差。

黄茶

黄茶黄叶黄汤,其干茶和叶底颜色主要由橙红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比例决定。在黄茶制造中,叶绿素因热化作用引起氧化、裂变、置换等而被破坏,使绿色减少,黄色更显露出来,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

白茶

白茶色泽银白灰绿,主要源于茶叶满披白毫呈白色,再加上萎凋时叶绿素被分解,或发生氧化降解,并有部分向脱镁叶绿素转变,叶色转为暗绿,衬以白毫,而呈现出灰绿、银亮的色泽。

受花黄素,以及在萎凋中后期多酚类氧化缩合形成的微量茶黄素、茶红素等影响,白茶茶汤呈杏黄色。

青茶

青茶(乌龙茶)的外形色泽要求为砂绿油润,叶底要求绿叶红镶边。因其采摘的是新梢的二三叶,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颜色较深。加工时“走水、还阳”适度,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部分降解,少量多酚氧化物生成,形成“绿叶红镶边”。

乌龙茶的汤色受发酵程度和多酚氧化程度影响,适度发酵形成的橙黄明亮主要受茶黄素影响,茶红素和花黄素为辅;发酵过度汤色偏红趋暗主要是因为茶红素、茶褐素积累过多;发酵过轻汤色淡而泛青,是受茶汤中少量叶绿素分解产物以及花黄素的影响。

黑茶

黑茶原料较粗老,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叶色变化最大,色泽由绿色变为黄褐色,这与叶绿素的破坏有密切关系,同时受渥堆中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影响,叶色转变为橙黄和褐色而显示出黄褐色。黑茶汤色偏深偏褐主要是受渥堆过程中产生大量茶褐素影响。

普洱茶在传统分类上属于黑茶类,但由于其生熟茶加工工艺有别于黑茶,加上它“越陈越香”的特质,越来越多学者把它单独拎出来研究。普洱茶的色泽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且生熟有别。熟茶受渥堆发酵工艺影响产生大量茶红素和茶褐素,汤色红浓。生茶汤色随年份变化明显,主要受花黄素和多酚类氧化程度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比例影响,随着年份的增加,呈现出由绿黄、黄、橙黄、橙红再转红的变化趋势。

紫娟茶是普洱茶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是云南大叶种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变异品种,因花青素含量丰富,芽、叶、茎以及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故取名为紫娟。

总之,因工艺不同以及色素的影响,茶叶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般的绝色,等着人类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撰稿|黄十五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评茶员培训教材》(杨亚军主编)/《茶叶密码》(郝连奇)

如何消除茶叶色泽乌暗


色泽是名优茶的重要指标。烟焦、红变、乌暗是名优茶加工中色泽问题的主要表现,尤以乌暗最为突出。乌暗主要是由于加工中水分散发不及时造成的,在雨水叶、后期叶和超量加工时容易产生。改变色泽乌暗采取如下方法:

1.适度摊放鲜叶。晴天时采下的鲜叶要经4~6小时摊放,摊至叶色转暗、叶质转软、清香显露时才能进一步加工。摊放要求将露水叶与无露水叶分开,上午叶与下午叶分开,不同品种叶分开,雨水与晴天叶分开。摊放厚度为 3~5厘米,中途转翻1次。雨水叶摊放先经脱水,摊时鼓风,并延长时间,减少摊放厚度。

2.正确把握各道环节,要求手工加工叶不粘手,机制加工叶不粘锅。

①杀青:要求叶不粘连,宁爆勿闷,时间宜短不宜长。投叶量、投叶温度必须按技术参数规定,雨水叶、未经摊放叶要适当增加温度,下锅后快抛狠闷,多抛少闷。下锅叶必须听到连续爆叶声,杀青出锅叶以爆锯齿而不爆叶为宜。

②做形:要求揉不出汁,叶不粘连,始终保持茶叶表面有干燥感而无湿粘感。有揉捻工序时揉后必须快烘,去除表面水后进入下一工序,技术参数根据各茶各道工序而定,炒制时间宜短不宜长。

茶叶在「色泽」上常见的缺点


带黄:

炒菁温度太低,时间过长。

炒菁时,水气排除不良(未适时送风或炒菁机构造不良)。

初干时,投入量超出干燥机的容量,或干燥层太厚,致水气排除不良而闷黄。

团揉温度高,时间长。

滚筒整形,投入量过多,致水气排除不良而闷黄。

短期贮存不当,色泽劣变(包装不良,高温,高湿下,短期贮放,此类茶样多带轻微陈茶味)。

暗墨绿:

含水量高的茶菁(如下雨菁,露水菜,幼嫩芽叶)萎凋不足。

炒菁时,芽叶中的水分含量,未适当藉热蒸散而降低。(炒菁后,茶叶水分含量仍高)。

黑褐(俗称铁锈色):

萎凋不足,而大力搅拌,致使芽叶严重擦伤或压伤,强迫茶叶异常发酵所致。(若萎凋与发酵正常进行(缓慢进行)则叶缘转成红褐色,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

带灰:

茶叶热团揉过程,水分含量控制不当,茶叶已达七,八成干(含水量12-20%)仍进行强力团揉或温热(50-80c)长时间圆筒覆炒。

滚筒整形时间控制不当,茶叶已达七,八成干,仍继续滚筒整形。(但眉茶,珠茶因要求带银灰光泽例外)。

暗褐带黑:

茶叶贮存不当,色泽劣变(包装不良,高温,高湿下,长期贮放,此类茶样多带陈茶味)。

高温(130c以上)长时间烘焙。(此类茶样多带火味)。

各类知名茶叶的外形 色泽


对于茶叶的知识大家了解的全面吗?了解不全的朋友让我来给您具体介绍下。

茶叶知识,众所周知中国的十大名茶分别是:

1. 西湖龙井2. 洞庭碧螺春 3. 黄山毛峰 4. 庐山云雾 5. 六安瓜片 6. 君山银针 7. 信阳毛尖 8. 武夷岩茶 9. 安溪铁观音 10. 祁门红茶

但目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能在茶叶流通过程中获取暴利,经常鱼目混珠,以假乱真。这给消费者在购买茶叶过程中带来了种种的疑惧。上等的名茶其实都有独特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主要来阐述下。

茶叶的知识

一、 西湖龙井:

1.认准袋装西湖龙井防伪标志、产地、生产日期、QS标准号。

2.西湖产区的龙井基本都是手工炒制,而外地龙井多是机器炒制,颜色翠绿,比正宗的西湖龙井看起来更漂亮。

3.闻香味,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而浙江龙井滋味较醇厚,带点机器炒制的火工味。

4.看汤色,西湖龙井更清一点,颜色偏鹅黄色。

5.尝味道,西湖龙井入口回甘,而浙江龙井尝起来有点涩。

6.泡过的茶叶摸起来也不同,西湖龙井朵朵分明,很饱满,而浙江龙井的叶子发软,像被蒸熟了。

二、 洞庭碧螺春

1. 满身毛:就是碧螺春成品茶由白毫遮掩,茸毛紧贴茶叶,按照遮掩程度即茸毛密布的程度区分碧螺春茶的优次。

2. 铜丝条:是指碧螺春茶条索细紧重实,冲泡时迅速下沉,不浮在水面。

3. 蜜蜂腿:是指碧螺春茶的形态像蜜蜂的腿,这是区分真假碧螺春和加工技术好坏的重要特征之一。

4.洞庭碧螺春茶的内质特征通常形容为“一嫩三鲜”。

“一嫩”是芽叶特别细嫩,每500克碧螺春茶含嫩芽5万—6万个以上,芽大叶小,芽叶尚未展开。

“三鲜”是指色鲜艳、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是指碧螺春茶不但外形色泽银绿隐翠、光彩夺目,而且茶汤碧绿清澈、鲜艳耀人,叶底嫩绿亮丽。香鲜浓是指碧螺春茶的香气,在清清的茶香中透着浓郁的花香,使人迷恋和陶醉。味鲜醇是指碧螺春茶的鲜爽茶味之中另有一种甜蜜的果味,使人百饮不厌,回味无穷。

三、黄山毛峰

1. 从外形上: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假的黄山毛峰茶呈土黄。

2. 从色泽上: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的黄山毛峰味苦,叶底不成朵。

四、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5厘米,其特点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幽香如兰,滋味深厚,鲜爽甘醇,耐冲泡,汤色明亮,饮后回味香绵。

五、六安瓜片

1. 从外形上:六安瓜片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水色碧绿。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六、君山银针

1. 从外形上:君山银针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君山银针经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

七、信阳毛尖

1、干看评外形。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其次,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2、湿看识内质。湿看,就是开汤审评。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一般先取茶叶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然后冲上滚沸适度的开水200毫升左右。开汤后,应先嗅香气,接着看汤色,先尝滋味,后评叶底。

(1)嗅香气。茶叶经杯中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 。

(2)看汤色。看汤色应及时进行。一般在茶叶冲泡3-5分钟后,倾出杯中茶汤于另一碗内,在嗅香气前后立即进行。凡属上乘的茶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

(3)尝滋味。滋味是靠人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一般认为,绿茶茶汤浓醇爽口,属上等绿茶;如果平淡涩口,多为粗老绿茶。

(4)评叶底。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八、武夷岩茶

1. 从外形上:武夷岩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

2. 从汤色上:汤色橙黄,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红点,中央叶肉为黄绿色,叶脉为浅黄色,耐泡。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九、安溪铁观音

1.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结实、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看茶叶的色泽:全黑色就肯定是低等铁观音;呈赤黑色为中底等铁观音;色泽为黑绿色为上等铁观音;色泽为油黑青绿色为极品铁观音,以上在配合以下品茶可定他好坏。

2. 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自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者为上,声哑者次之。

3.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燕尾服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为叶背外曲,具有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4.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味四溢,启盖端杯轻闻,具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旷神怡。铁观音茶叶香个有不同分淡香,清香,浓香,原味可辨别茶叶好坏。

5.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密,韵味无穷。至于独特的“观音韵”应作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够说清,只得留待后人品断,这也正是安溪“铁观音”的魅力所在。 茶水是 甘 苦 涩 纯,而定铁观音茶叶的好坏,如果茶水苦涩肯定不是好茶;如果茶水甘甜可以说他是好茶;如果茶水甘纯清绿可谓是上好茶,喝茶后回忆他带给你的感觉,能辨别他的好坏。

十、 祁门红茶

外形条索紧细秀长,金黄芽毫显露,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似苹果与兰花香味。假的祁门红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丶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茶叶知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医典藉关于茶叶功效的记载

1.《本草纲目》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 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 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 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 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

闷 百草镜云∶此症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惟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容斋子患此,已黑黯不治,得此方试效。

3.《本草图经》:旧不著所出州郡,今闽、浙、荆、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今通谓之茶,茶、茶声近。故呼之。春中始生嫩叶,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饮,与古所食殊不同也。

4.《茶经》曰:茶者,南方佳木,自一尺、二尺、至数十尺,其巴川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瓜芦,叶如桅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桐,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性极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痰。

5.《纲目》:茶有野生、种生,种者用子。其子大如指顶。正圆黑色,其仁入口,初甘后苦,最戟人喉,而闽人以榨油食用,二月下种,一次须百颗乃生一株,盖空壳者多故也。畏水与日,最宜坡地荫处。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者皆茗尔。

6.《纲目拾遗》:雨前茶产杭之龙井者佳,莲心第一,旗枪次之,于谷雨前采撮成茗,故名。三年外陈者入药,新者有火气。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

7.《汤液本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

8.《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蠢,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也。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9.《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苦,然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脏,喜凉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心、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热解,脏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一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10.《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鼓、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

11.《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庵,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12.《本草经集注》:(主)好眠。

13.《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

14.《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

15.《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

16.《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

17.《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18. 张洁古:清头目。

19.《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

20.《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

21.《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

22.《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

23.《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在专业品鉴中,审评茶叶色泽的方式?


茶叶的专业审评包括许多方面,其中首要的就是审评色泽。

色泽审评包括看干茶叶外表、湿评茶汤汤色和叶底色泽。辨别茶叶色泽,可以了解茶叶品质的好坏、制工是否精良。

首先是干茶的色泽。干茶的色泽主要从色度和光泽度两方面看。色泽即反映茶叶表面的颜色、以及光纤在茶叶表面的反射光程度。色度即指茶叶的颜色与色的深浅程度。光泽度是指茶叶接受外来光纤后,一部分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出来,形成茶叶色面的亮暗程度。

干茶色泽光泽均匀、明亮发亮,说明鲜叶细嫩,制工好。

反之,光泽不均匀、明亮无光,说明鲜叶老嫩不匀,或者也可能是制作时“杀青”不匀所致。

而无光泽又暗枯的,则说明鲜叶粗老,或者是制工不好所致。

各类茶对于干茶色泽都有一定要求。如红茶以乌黑油润为好,黑褐、红褐次之,棕红更次;绿茶以翠绿、深绿光润为好,绿中带黄者次;青茶则以青褐光润为好,黄绿、枯暗者次;黑毛茶以油黑色为好,黄绿色或铁板色都差。

如何对干茶色泽进行评定呢?干茶的色度比的是颜色深浅,而光泽度可从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进行评比。

干茶色度深浅:首先看色泽是否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正常的干茶,原料细嫩的高级茶颜色深,随着级别下降颜色逐渐变浅。

润枯:“润”表示茶叶色面油润光滑,反光强。一般可反映鲜叶嫩而新鲜,加工及时合理,是品质好的标志。“枯”是有色而无光泽或光泽差,表示鲜叶老或制工不当,茶叶品质差,劣变茶或陈茶的色泽枯且暗。

鲜暗:“鲜”为色泽鲜艳、鲜活,给人以新鲜感,表示成品新鲜度。初制及时合理,为新茶所具有的色泽。“暗”表现为茶色深且无光泽,一般为鲜叶粗老,储运不当,初制不当或茶叶陈化所致,过度深绿的鲜叶制成的红茶,色泽常呈现青暗或乌暗。

匀杂:“匀”表示色调、鲜叶标准一致。色不一致,茶中多黄片、青条、筋梗、焦片末等谓之杂。鲜叶老嫩不一致,将导致干茶色泽不匀齐一致,谓之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