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香茶生产技术--茶园管理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松阳茶叶 中茶黑茶园 丁香茶叶

松阳茶叶。

茶业是松阳县农业主导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优化茶类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我们开展了“松阳香茶”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松阳香茶的主要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茶园管理 (1) 平衡施肥 茶园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施肥数量一般按每采收100公斤名优干茶施纯氮30—36公斤计算,投产茶园氮磷钾比例为4∶1∶1,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4∶6;施肥时间,基肥为10月中、下旬,追肥强调早施、多次、足量,春肥在2月上中旬施入,用量占全年追肥量的40%以上,全年追肥4—6次;施肥方式,撒施、沟施并用,对土质疏松的茶园提倡免耕施肥,在根施的基础上辅以叶面喷施(提倡使用卢博士有机液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茶园辅草。 (2) 调整修剪时期 轻修剪改为春茶后或秋末剪,以利于春季提早开采,增加春季茶比重。 (3) 推广无公害名优茶生产技术 通过合理修剪、合理间作等农业措施,改善茶园环境,发挥生态调控能力;根据田间病虫数量、发生规律、防治指标,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提倡使用安纳 AO--318茶园专用剂),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并提倡农药合理混配;采用低容量或弥雾喷雾,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次数,严格安全间隔期;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BT(苏特灵)、绿浪、武大州6号等;积极保护利用天敌。

cy316.cOM编辑推荐

松阳香茶生产技术--采摘、杀青


鲜叶采摘和处理

(1) 合理采摘 高档香茶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中低档香茶采一芽2~3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鲜叶原料要求芽叶成朵、大小均匀,不能采碎、不带蒂头,保持新鲜、清洁。盛装和贮运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

(2) 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程度及时间根据不同的鲜叶原料、气温、湿度及操作条件不同而不同。摊放要做到不同品种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水叶分开,新老茶树鲜叶分开。鲜叶必须摊放在竹制的篾簟上,厚度以7—10厘米为宜,一般摊放时间6—12小时,中间适当翻叶。摊放程度到鲜叶含水率68—70%左右,叶质柔软,有清香时即可。

杀青

杀青是松阳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机械选择大型号的滚筒杀青机(一般选用80或90型号的为佳)或汽热杀青机。汽热杀青机由于蒸汽的穿透力强,热风温度高,瞬时能把鲜叶杀匀杀透,而且杀青叶的附着水少,达到无断碎、无烟焦味、叶质柔软、清香纯正的杀青效果。滚筒杀青机起始锅温要求达到220—250℃,汽热杀青机蒸汽温度要求达到110—150℃,杀青程度根据不同档次的原料有所不同,一般杀青叶含水率55~58%左右,有明显清香时即可。杀青叶出筒后,要及时摊晾降温,最好用电风扇吹散水蒸气,使叶温迅速降低,保持其翠绿和清香。

松阳香茶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 (1) 平衡施肥 茶园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施肥数量一般按每采收100公斤名优干茶施纯氮30—36公斤计算,投产茶园氮磷钾比例为4∶1∶1,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4∶6;施肥时间,基肥为10月中、下旬,追肥强调早施、多次、足量,春肥在2月上中旬施入,用量占全年追肥量的40%以上,全年追肥4—6次;施肥方式,撒施、沟施并用,对土质疏松的茶园提倡免耕施肥,在根施的基础上辅以叶面喷施(提倡使用卢博士有机液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茶园辅草。 (2) 调整修剪时期 轻修剪改为春茶后或秋末剪,以利于春季提早开采,增加春季茶比重。 (3) 推广无公害名优茶生产技术 通过合理修剪、合理间作等农业措施,改善茶园环境,发挥生态调控能力;根据田间病虫数量、发生规律、防治指标,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提倡使用安纳 AO--318茶园专用剂),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并提倡农药合理混配;采用低容量或弥雾喷雾,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次数,严格安全间隔期;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BT(苏特灵)、绿浪、武大州6号等;积极保护利用天敌。

幼龄无性系茶园夏秋季管理、茶叶生产技术要点


近四年来,我县共新建茶园三万余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当前部分先期新建的已进入初采期,一些地方已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有部分茶园,因管理、采摘、加工、销售诸方面工作未能全面跟上,茶树长势、生产效果,不甚理想,必须高度重视。夏秋季节,特别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 修剪施肥。春茶前未修剪茶园,一律在五月中旬前全面修剪并施肥。标准按茶叶局下发有关技术资料执行。对两足龄以上、春梢未及时采摘茶园,要先打顶采尽一芽二、三叶鲜叶,加工绿月茶或炒青,减少浪费、增加收入,然后再行修剪。

二、合理间种。幼年茶树,树冠较小,覆盖率低,可以在行间种植部分株型较矮的豆科作物或蔬菜。通过间作,既可以增加土地产出,又可抑制杂草、保墒防旱。

三、 生产加工。茶厂要利用春夏茶间隙搞好设备配备检修、夏秋茶市场拓展工作。根据茶树育芽状况,及时采摘,充分生产加工,增加茶农和茶厂收入。可以生产的茶叶品种有:芽茶(采单芽)、翠兰茶(采一芽一、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绿月茶(采一芽二三叶和初生马口叶)等。

四、 施肥铺草。到九月上中旬(北坡及高寒山区可提前二十天左右),重施一次基肥,如饼肥、沼肥、厩肥、人粪等,并封园养树。在冬季到来之前,利用农作物秸杆或山林槎草铺于茶树行间增温防冻,保护无性系茶树安全越冬。

新发展良种茶园生产技术


一、新茶园建设

(一) 茶园选址

选择坡度25度以下, 地下水位1米以下且能自然走水,周围无环境污染源的山地、旱地或排水良好的农田,要求:pH4.0—6.5,土层深度不小于60厘米,土质疏松、砂粘适中,有机质丰富,有一定量的速效肥力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

(二)茶园规划

1、原则:综合考虑水土保持和茶园管理的方便性,根据新茶园的坡度、坡向、地形地貌的具体情况,按“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因地制宜地设置道路、沟渠,做到合理布局。

2、规划的方法:

①将新茶园分为若干区,区以下分为若干片、块,以便经营管理。

②小区(片、块)以10—15亩为宜,茶行长以30—40米为宜。

③按茶园面积酌情开设干道、支道、步道,并尽量与排水系统相结合。缓坡丘陵地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和步道按S形绕山开筑。

④做到“沟渠相连,排灌方便”,梯级茶园要筑好竹节沟,以保证“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冲垄”。

⑤在茶园与林地交界处设隔离沟,截断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⑥为改善小气候、减少风害,在道路或沟渠两旁营造防风林带。

(三) 新茶园开垦

1、开垦时期:秋冬季为宜,既有利水土保持,又有促进土壤风化,消灭病虫害的作用。

2、开垦方法

(1)平地(含田)和15度以下的缓坡地:采用局部调整、等高开垦、等高种植的方法。

(2)坡地(15~25度):修建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1.5—1.8米或2.5—3米,每级种1—2行,梯面“外高内低”,梯长30—40米。梯面内侧挖方取土后,应具有可继续深挖的土层不少于50cm,并在梯级内侧修筑“竹节沟”。

3、开垦步骤:按区、片、块顺序进行,开垦前先清理地面,把杂柴(草)、乱石清出园外;然后进行初垦、复垦、开种植沟。

4、技术要求:种植沟保证足够的深度,一般不低于50cm,不能漏耕;水田改种茶树时,更要确保开垦深度,以打破“犁底层”;在山地开垦时,要将小竹、金刚刺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应彻底清除干净。

5、开种植沟

(1)平地及缓坡茶园:按沟距150cm,先挖深40cm以上,宽50—60cm的种植沟,并施基肥1.5~2.0吨/亩。然后,把挖起的表土与基肥拌和回填,再将底土回填并高出畦面,最好一个月后再移栽茶苗。

(2) 梯级茶园

视梯面的宽度,可种植1行至多行,最外行中心线距离外坎1米。在梯中线(或每行中心线)稍内侧开挖宽50cm,深40cm的种植沟;其它同前所述。

二、茶苗移栽(定植)

(一) 移栽时间: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萌期移栽为宜。因茶树地上部虽已休萌,但根系尚有一个生长高峰,这时移栽的茶苗,经越冬根系机能已经恢复,并长出新根,翌年春天即可进入正常生长。但秋冬季常出现干旱或严严重冰冻的地区,以早春2至3月移栽为适。

(二) 种植密度

1、平地及缓坡茶园

常规:行距140--150cm,穴距25—30cm,每穴2株。

合理密植:采用大行距150cm,每行2—3条,小行距30—40cm,穴距30cm方式合理密植,可相对提早投产。

2、梯级茶园:

梯幅在1.5米以内种植单行,1.8米以上可双行条栽。

穴距25—30cm,每穴2株。立地条件好的也可参照前而所述的方法合理密植。

(三)移栽方法

取生黄土1.5份、水1份,再加适量的钙镁磷肥,搅拌均匀,制成黄泥浆蘸根;按预定密度开好种植穴;移栽时根系要自然舒展,用细土填入根间,并分层踩紧,使土与根密切结合 (切忌上紧下松) ,填土至根颈处,再浇透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松土。

三、移栽后的护理

(一)抗旱防冻

新茶园定植后,茶树处于幼苗阶段,尤其是当年移栽的茶苗,由于枝叶娇嫩,扎根较浅,当遇到干旱、烈日、低温严寒等不良气候,对成活率将有较大影响。所以,加强苗期护理,抗旱防冻是争取全苗的关键。最有效的方法是行间铺草。高温干旱来临前,可在茶行中间插松枝、狼箕等遮荫,或进行浇灌、浅削以抗旱保苗;秋冬季根部培土也有较好的抗旱防冻效果。

(二)缺株补植促全苗

可预留亩苗量的5~10 % 假植备用,以便缺时株补植,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益。

(三)定型修剪

1、秋冬季移栽的茶苗:当年仅剪去上部少量伤叶、嫩叶,开春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再定型修剪。高度为离地15厘米。

2、春季移栽的茶苗:移栽后立即定型修剪,高度为离地15厘米。

3、要求:修剪工具要锋利,剪口要平整,避免撕裂枝梢,影响伤口愈合。

斯里兰卡茶叶生产技术


斯里兰卡茶业始于1867年,由英国人杰姆·泰莱(james taylar)从印度引种,种植面积大约只有8hm2。当时斯里兰卡的主要作物是咖啡,但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由于咖啡叶锈病的爆发和蔓延,几乎所有的咖啡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茶叶取而代之,并得到迅速发展。

1885年斯里兰卡茶园面积已达2.30万hm2,1895年发展到12.35万hm2。到世纪之交的1900年,茶树种植面积已达16.20万hm2,以后继续扩大,到1965年,茶园面积创历史最高点,为24.29万hm2,茶叶产量约20.0万t。1975年,斯里兰卡进行了土地改革,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拥有20hm2土地。因此,绝大多数私有茶场被收归国有。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在随后的十多年中停滞不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2年,斯里兰卡政府又将国营茶场全部私有化或改为股份制企业。

虽然从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部分茶园用于道路和城镇建设,也有部分不再适合茶树生长的茶园被退茶还林,茶园面积逐渐减少,到1997年茶园面积为19.40万hm2。但由于私有化茶园经营管理明显改善,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茶叶产量随之增加,1998年茶叶总产量达28.0万t,仅次于印度和中国,居世界第3位,出口量27.2万t,居世界第1位。茶叶已成为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农作物,在国民经济、就业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8年,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创汇500亿卢比(合7.6亿美元),占全国外汇收入的16%,仅次于劳务输出和服装出口,位居第3。

茶业也是斯里兰卡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直接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人员达200多万。茶叶作为多年生经济作物,与一般单年生农作物不同,能种植于坡度较大的山坡上,这对于山多地少,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斯里兰卡来说,茶叶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斯里兰卡茶叶生产技术可概括为茶园管理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两个方面。

一、茶园管理技术

斯里兰卡茶叶以“优质高产”享誉世界,这不仅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有关,而且与其大力发展良种,不断提高良种茶园比例和采用优质丰产的茶园管理技术有关。

1.大力发展和推广无性系良种,提高良种茶园比例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自建所以来,一直把繁育良种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目前,已育成tri2000、3000、4000型系列等数十个无性系良种。这些品种除高产优质外,多数还有抗旱性强的特点,有的对常见病虫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如tri2040、3072、3073、4052和dn1等具有抗茶饼病的特性。各地茶场也繁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如dt和dn系列等。斯里兰卡政府自60年代开始规定所有的换种改植或新发展的茶园全部采用无性系良种,并对这样做的个体茶农在经济上进行补贴,这极大地促进了良种的推广。目前,个体茶农的无性系茶园比例已达90%以上,全国平均也在60%以上。

斯里兰卡各大型茶场均建有自己的种苗繁育基地,除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外,还出售给附近的个体茶农。育苗采用营养钵扦插育苗法,营养钵筒体用塑料薄膜制成,一般直径10cm,高20cm左右,每钵扦插1枝,除采用半木质化的红棕色插穗(长约3cm,带1个饱满腋芽和1片正常真叶)外,还利用一芽二三叶的新梢,他们认为新梢插穗虽然成活率稍低,但具有生长快、长势旺的特点。扦插时,将铁芒萁直接插在营养钵内或营养钵间的孔隙中,用于遮荫,随着扦插苗的生长,铁芒萁叶子逐渐脱落,遮荫度也逐渐降低。由于当地气温较高,一般当年扦插,当年就可出圃移栽。

斯里兰卡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扦插繁育的无性系茶苗主要用于换种改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1.2~1.4m×0.6m,等高条植,每穴1株,每公顷12000~14000株。移栽当年可进行两次定型修剪,次年进行第3次定剪,修剪的高度分别为15~20cm、30~35cm和40~45cm,第3年开始可正常采摘。

2.保持茶园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

斯里兰卡是一个热带岛国,中部山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在2500mm左右,土壤深厚,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由于山坡坡度较大,有的茶园甚至建于坡度超过60°的陡坡上,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及当地茶农对此极为重视,发明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法,如茶园等高条植,四周建隔离沟,修筑等高梯坎,铺草等。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茶园“竹节沟”和茶园“双行隔离草”。

茶园“竹节沟”是按等高线或以1http:///120的梯度在茶园内修建的排水沟。“竹节沟”以沉沙坑和竹节坝依次相连而成,沉沙坑深45cm,宽60cm,长100cm;竹节坝长约50cm,比茶园地面低15cm(即坝高30cm),以利水缓慢流入下一个沉沙坑。“竹节沟”的一端与茶园内的主排水沟相连。从沟内挖出的土壤堆于沟的下沿,并将它修筑成一条挡水的小堤坝。“竹节沟”的间隙依茶园坡度而定,一般在6~15m之间。沉沙坑内的泥沙被定期清理,放回到沟上方的茶园内。

茶园“双行隔离草”是在山坡茶园内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种植双行草或小灌木。选择的草种要求直立型,分蘖能力较强,以减缓土表水的流速,同时阻挡部分泥沙。草和小灌木被定期修剪,修剪下来的枝叶作为茶园土壤覆盖的材料。茶园“双行隔离草”对防治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效果,但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并对附近茶树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茶园四周和地边坎头都种有不同类型的草,以阻止园外雨水进入茶园和起到护堤保坎的作用。茶园四周种植的草为直立型,如香根草等。而泥坎上种植的多为匍匐型的草,如画眉草或毛花雀稗禾草。茶园内土层较薄不适合植茶的地方也用来种草,以防止土表直接暴露于雨水中,从而减轻茶园水土流失。

3.深翻、种草,改善土壤结构

老茶园在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先是将老茶树、遮荫树和其他树木连根挖除,然后进行全面深翻,深度为50cm以上。在种茶之前,一律要求先种草,时间为18~24个月,推荐的草种主要有两种:磨擦禾草和香茅草,这两种草具有生长快,生物产量高的优点。据试验,磨擦禾草在18个月内可生产地上部干物质25thttp:///hm2和地下部干物质13thttp:///hm2,这些干物质要求全部留在茶园内。这不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例,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抗旱耐涝和通气透水能力,而且还可明显降低土壤线虫的虫口密度,从而为茶园持续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茶树种植前,土壤需彻底深翻,但种植后采用免耕法,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为了改善采摘、施肥时人为践踏造成的表土板结现象,每次修剪后,用铁耙耙动土壤,深度约10cm,但不将土块翻过来,以减少根系的损伤。

4.施用茶树专用肥,提高土壤肥力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和当地肥料厂研制成功了数十种茶树专用混合肥,它们由尿素、硫酸铵、磷铵、磷矿粉、氯化钾和硫镁矾等混合而成。对于不同类型的茶园,所施专用肥不同。扦插当年茶苗使用茶树专用肥t65(111,为氮磷钾比例,下同),施用量为每万株扦插苗共施100kg,插穗生根后(扦插后2~3个月)开始施用,每两星期1次,先淡后浓,开始时施用量为35ghttp:///m2(溶于5l水中),扦插后5~6个月施用量增加到70ghttp:///m2。每次施肥后需用清水冲洗叶面,以防肥料灼伤幼嫩芽叶。茶苗移栽当年及次年施专用肥t200(15∶1∶1),施用量当年为1200kghttp:///hm2,次年增加到1500kghttp:///hm2,分4~6次施用,1年生茶苗每次用量为15~25ghttp:///株(按12350株http:///hm2计算,下同),2年生茶苗施20~30ghttp:///株。从茶树正式开采到第1次重修剪改造(约4年后),施用的茶树专用肥为t750(35∶1∶2),施用量为1750kghttp:///hm2,分4~6次施用。对于开始正常修剪改造的成龄茶园,可用茶树专用肥u709(6∶1∶3),施用量按产量计算,一般每采100kg干茶施纯氮10~14kg。对于土壤有效镁含量低于60mghttp:///kg的缺镁丰产茶园(产量高于1000kghttp:///hm2)或有效镁含量低于40mghttp:///kg的低产茶园(1000kghttp:///hm2以下),施含mgo2.5%的u235(6∶1∶3)专用肥。对于剪插穗的母本园则施用t250(2∶1.5∶3)或u195(1.5∶1∶3),年施用量前者为100~400ghttp:///株,后者为80~320ghttp:///株,分4次施用。茶树重修剪改造前施1次专用肥u300(6∶1∶6),而改造后则施2~3次(依茶树增产潜力而定)专用肥u360(6∶1∶9),每次施纯氮60kghttp:///hm2。换种改植茶园种草期间施专用肥u625(1.5∶1∶1.3),施用量为每年625kghttp:///hm2。肥料施用方法因树龄而异,对于扦插苗是将肥料溶于水中浇施,1~2年生幼龄茶树采用茶树周围开沟土施,而3年生及3年生以上的成龄茶园则一律选择小到中雨前在茶行间撒施。

5.喷施叶面肥,促进茶树生长

除了土施多种茶树专用肥外,叶面喷施硫酸锌也是斯里兰卡常规施肥技术之一。茶树扦插发根后,为刺激插穗萌芽生长,在施用t65专用肥1周后,每千株插穗叶面喷施0.28%的硫酸锌5l,连续喷施4~6次,每次间隔两星期,以后间隔期延长至1个月。茶苗移栽后,第1年喷施硫酸锌和硫酸钾4~6次,每次各1kghttp:///hm2,浓度为1%。移栽次年,硫酸锌和硫酸钾的用量加倍,但喷施次数和浓度相同。对于有缺氮(叶色发黄)和缺镁(低位成熟叶叶脉缺绿)症状的茶苗则除喷施硫酸锌和硫酸钾外,还需加喷尿素和硫酸镁,喷施浓度为1%~2%,移栽当年茶园每次用量为1~2kghttp:///hm2,次年加倍。叶面喷施在土壤施肥后进行,上述4种肥料可混合喷施。3~7年生茶树,硫酸锌和硫酸钾的用量增加到每年各6~9kghttp:///hm2,缺氮和缺镁茶园,加喷尿素和硫酸镁的用量每次各为8~12kghttp:///hm2,浓度为2%~4%,与土壤施肥同时进行。就开始树冠改造的成龄茶树而言(7年生以上),产量低于2000kghttp:///hm2的茶园硫酸锌的施用量为每年6kghttp:///hm2;而产量高于2000kghttp:///hm2的高产茶园,硫酸锌的施用量增加到11kghttp:///hm2,均分4次喷施,每次于地面施用氮磷钾混合肥10~14天后进行。在硫酸锌溶液中常混合适量的尿素、硫酸钾和硫酸镁等,以提高叶面肥的效果。

6.定期使用白云石粉,调节土壤ph值

斯里兰卡绝大多数茶园已种茶100年以上,由于茶树根系本身分泌酸性物质,以及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茶园土壤不断酸化,有的茶园土壤ph值已降到4.0以下,这导致土壤中钾、镁养分的淋溶损失,磷、硼、铜、锌的有效性降低,而铁、锰和铝元素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从而引起土壤养分失衡。另外,土壤结构变差,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减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从8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使用白云石粉来调节茶园土壤的ph值,同时提高土壤中钙、镁养分的含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白云石粉的需要量由茶叶产量和土壤ph值来确定。年产干茶1000kghttp:///hm2以下的茶园每一修剪周期(4年)施白云石粉400kghttp:///hm2,以后产量每增加500kghttp:///hm2,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增加200kghttp:///hm2,于修剪改造前2~3个月施下。如土壤ph值低于4.2,则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加倍,且须分两次施用,一半于修剪改造前施下,另一半于修剪周期的中期(一般间隔两年后)施下。施用方法是在茶行间均匀撒施。

有时,在推荐白云石粉的需要量时,只根据土壤ph值来确定。当ph>4.5时,白云石粉的需用量在1个修剪周期内为1000kghttp:///hm2;ph4.2~4.5时,施1500kghttp:///hm2;ph3.9~4.1时,施2000kghttp:///hm2;ph<3.9时,施2500kghttp:///hm2。由于白云石粉的大量施用会消耗土壤中的有机质。因此,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必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匹配。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5%时,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在一个修剪周期内不应超过2000kghttp:///hm2。

另外,茶园换种改植种草前,低地茶园需施白云石粉2000kghttp:///hm2,中地和高地茶园则需4000kghttp:///hm2。茶苗移植时必须测定土壤ph值,如ph值低于4.5,移栽当年及次年需分别施白云石粉500kghttp:///hm2。白云石粉的施用最好选择在土施混合肥4~6周后于中到小雨前均匀撒施。茶树开始正常采摘后,也应检查土壤ph值,如ph值低于4.5,应施白云石粉750kghttp:///hm2,以后在第1次树冠改造时再施1次白云石粉。

(7)定期重剪,改造树冠

斯里兰卡地处热带,气候温暖,无四季之分,茶树生长迅速。为了维持树冠旺盛的生长势和适宜的采摘面,斯里兰卡对茶树修剪有严格的规定。采用较多的修剪方法是浅重修剪、重修剪和深重修剪。浅重修剪的高度为55~65cm,重修剪为40~55cm,而深重修剪的高度位于重修剪和台刈之间,一般为25~40cm。斯里兰卡茶园不进行台刈和轻修剪,而是采用以采代剪的方式来控制茶树生长高度。

重修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全部枝条在上述高度砍平,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浅重修剪;另一种是留下茶蓬边缘5~6根侧枝(含120多张成熟叶片),其余全部砍去,待被砍枝条长出新芽后,再砍去留下的枝条。后一种重修剪的方法是由斯里兰卡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由于斯里兰卡地处热带,茶树生长无休眠期,根系积累的淀粉较少,为了保证被砍枝条有足够的养分供应新梢生长,留下部分侧枝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

茶树重修剪周期也有严格的规定,对于无性系良种园,低地、中地和高地茶园分别为3、4、5年,而茶籽直播的老茶园则分别为2~3、3、4年。一般7年生茶树开始第1次浅重修剪,以后修剪程度逐渐加深。每次修剪必须避开上次修剪的剪口。无论哪种修剪,平地茶园都剪成水平形,坡地茶园则把树冠剪成与地面相平行的斜面。修剪下来的枝叶先覆盖于被砍的树桩上,以防阳光灼伤剪口从而导致病虫侵入。待新芽萌发后,特别粗大的枝条应移出园外,用作燃料,其余则全部留在茶园内作为覆盖材料,这既能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8)合理采摘,提高茶叶品质

严格的采摘标准是斯里兰卡茶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大型茶场,还是个体茶农,采摘的鲜叶大多数为一芽二三叶,也允许夹带部分一芽四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中地和低地茶园7~10天采摘1次,而高地茶园由于气温较低,10~14天采摘1次。茶树的留叶量是靠控制采摘面的高度来掌握的,特别是幼龄茶园及修剪改造茶园采摘时,采茶人员都带有1根测定采摘面高度的竹竿,在采茶时把竹竿按要求的高度横置于树冠蓬面上,凡高于横竿的采,不够高度的新梢留下以后再采。采摘方法全部采用提手采,不允许抓采或老嫩一把捋的采摘方法,一芽四五叶中过老的部分应采下后丢弃,所以采下的鲜叶能保持完整,不带老叶、老梗。斯里兰卡茶园很少采用机采,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茶场管理人员认为手工采茶的标准高,而机采则难免夹带部分不合标准的枝叶。但目前低地茶园采摘劳力不足,也开始逐步推广机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9)适度遮荫,改善茶园生态条件

茶园内种遮荫树,是斯里兰卡茶园的又一特色。遮荫树的种植与否曾在60年代有过激烈争议,当时无论高地、中地和低地都有相当一部分茶园被砍去了遮荫树,结果茶树受病虫和旱害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低地和中地新种植的无性系良种园,对土壤水分亏缺十分敏感。无遮荫的茶园直接露于烈日下,水分消耗明显增加,导致土壤水分无法满足茶树旺盛生长的需要。另外,茶树修剪剪口易受烈日灼伤,病虫易从伤口入侵,结果造成70年代斯里兰卡茶叶产量显著下降。目前,斯里兰卡茶园内都种有遮荫树,品种主要有树型较高的合欢树和银桦树,以及树型较低的刺桐树和gliricidia maculata树。种植规格依树型而定,一般高型遮荫树为12.5m×10m,种植密度75~80株/hm2;低型树的种植规格常见的有3m×3m和6m×6m,种植密度分别为1076株/hm2和270株/hm2,一般要求把茶园遮荫度控制在30%~40%。茶园内还常常间作胡椒等藤本作物,它攀援在遮荫树上,既可遮荫,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茶园遮荫树需定期修剪或疏枝,以控制茶园遮荫度,如豆科的刺桐树每年需修剪两次,剪下的枝叶用作茶园覆盖材料,也是茶园有机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试验,遮荫还能减少茶园氮肥的需用量。

(10)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减少茶园经济损失

1.对斯里兰卡茶叶生产影响较大的病害主要是茶饼病,而虫害主要有茶枝小蠹虫、白蚁、线虫、卷叶蛾和螨类(主要为茶叶瘿螨和茶橙瘿螨)等。茶饼病主要发生在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的高地茶园,或遮荫过度的茶园,一般采用铜制剂防治。茶枝小蠹虫和白蚁是常年发生的害虫,有明显的地区分布,主要在茶树枝杆内部危害,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途径。茶卷叶蛾和螨类主要发生于干旱季节,螨类主要采用硫制剂防治。除采用化学防治外,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还致力于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用寄生蜂生物防治茶卷叶蛾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对茶园线虫除采用溴甲烷防治外,还采用人工挖除侵染茶树就地烧毁和茶园种草等措施来减少或控制线虫的危害。茶园杂草防治采用除草剂与人工拔除相结合的方法。为减少茶园水土流失,不提倡使用铁耙锄草。

有机茶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等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因此,有机茶属于真正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它代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机茶生产对环境、园地、施肥技术、病虫防治、采摘及加工等都有特殊要求,现将有关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1.环境选择有机茶生产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产区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物品。

2.园地选择发展有机茶园应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园地,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园地生态环境优良,周围布置好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能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

3.土壤管理:①1~3年生幼龄茶园,应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培肥改良土壤。②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污染的秸秆等覆盖土壤,减少水、土、肥流失,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温防冻。③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④严禁使用化学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4.施肥技术:①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允许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一些天然矿物(如矿产硝石等)、天然腐殖酸盐类(如泥炭等)及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有机茶专用肥等。②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③每年修剪下的茶树枝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④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禽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5.病虫害防治:①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②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③及时耕作、除草。④利用天敌(如蜘蛛)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⑤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⑥秋茶结束后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会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6.采收:①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技术标准采摘。②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机采时机器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③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

7.加工技术:①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②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③加工过程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和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④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⑤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8.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水分含量≤6%(白茶和花茶≤7.5%,紧压茶为≤8.5%);粉末含量≤1%;总灰分≤6.5%(紧压茶为≤7.0%);水浸出物≥34%;铜≤3毫克/千克;铅含量≤1毫克/千克(紧压茶为2毫克/千克);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能检出。

颗粒绿茶生产技术


浙江省富阳市生产龙井茶和大宗绿茶,以大宗绿茶为主。由于品种单一,市场应变能力差,易受市场冲击。近年来,大宗炒青、烘青绿茶市场不景气,销量日益减少,年产量从2000t以上下滑至800t,且售价很低,茶农收益很少。因此,大量夏秋茶和后期春茶不采,许多茶厂处于停产倒闭状态。为此,进行多茶类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生产颗粒绿茶,只需在原有传统绿茶机械基础上,增加转子揉切机,投入不多,却能增加收益。该茶体形细小,大多是16孔左右的颗粒形和片、末形茶。产品可供出口和内销,窨制茉莉花茶后,是生产袋泡茶的好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

一、生产颗粒绿茶的机械设备

以年产颗粒绿茶30t为例,应具备如下各种茶机。

1.初制机械设备

70型滚筒杀青机1台,台时产量100~150kg,安装吸风排湿装置的为好。

55型揉捻机4~6台,台时产量约70kg。

芙蓉705型转子机1台(江苏省宜兴市芙蓉茶场生产),台时通过量约500kg。

30型解块分筛机1台,配5孔筛网,台时产量约500kg。

16型自动烘干机1台,应配置相匹配的热风炉,台时产量约60kg。

2.精制机械设备

36型平面圆筛机1台,台时通过量为500kg左右。筛网配置8、10、12、16、24、32、60孔。

齿切机1台,台时通过量为1000kg左右。

FZ 1型或FZ 500型风选机2~3台,台时通过量为150kg左右。

861型高压静电拣梗机1台(杭州房地产工贸公司茶机车间生产),台时通过量为500kg左右。

二、初精制工艺流程

1.初制

颗粒绿茶初制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揉切、解块分筛和烘干5道工序。

(1)鲜叶。鲜叶老嫩与传统条形茶相同,一般采用春茶末期和夏秋季质量中下档、价格较低廉的鲜叶,以节省制茶成本。

(2)杀青。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操作时以投叶量的多少来掌握杀青程度。杀青叶含水率在60%~64%为好。杀青太嫩,颗粒茶少、片茶多,有损于成茶的经济价值。夏秋季的鲜叶含水率常在73%左右,这样,100kg鲜叶经杀青后的余重以70kg为适宜。

(3)揉捻。因所用鲜叶叶质较老,揉捻以热揉为好,即杀青后不摊凉,趁热揉捻。总揉捻时间为20min左右,开始2min不加压,随后逐步加压,这样有利于颗粒形茶的形成。

(4)揉切和解块分筛。揉捻叶用转子揉切机揉切,然后立即进行解块分筛。解块分筛配5孔筛网,筛面茶再进揉切机复切,当80%~90%的揉切叶通过5孔筛后,余下的10%~20%为头子茶,不再揉切。筛下茶和头子茶分别烘干。

(5)烘干。分毛火、足火两次烘干易达到成茶干度要求。烘干热风温度为110~115℃。足火温度不宜低,否则成茶青气较重。因老式烘干机的炉灶横管易破裂漏烟,所以烘干使用热风炉为好。

2.精制

鲜叶经初制,待积累一定数量毛茶后再进行精制,这样可提高工效和节省制茶成本。

(1)毛茶分筛。用平面圆筛机将毛茶按颗粒大小分开。

(2)齿切。对8孔面的头子茶用齿切机切细后,再上平面圆筛机分筛。

(3)撩筛。经分筛后的8、10、12、16、24孔茶分别用平面圆筛机撩筛。32孔底、60孔面茶进行“撩头割脚”,使各孔茶规格达到一致。

(4)剖扇。用风选机将经撩筛后的每个筛号茶进行剖扇,按茶叶身骨的轻重分出正口、子口、次子口茶。

(5)清风。用风选机将正口、子口、次子口茶分别再次风选,扇去毛衣、杂质等物,达到轻重一致,提高净度。

(6)静电拣梗。经清风后的8、10、12、16孔茶,分别用高压静电拣梗机拣去毛衣。重复拣剔1~2次,可达到净度要求。若茶叶已受潮,含水率大于7%时,必须复火后再上静电拣梗机,否则拣剔没有效果。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基地选择、规划,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和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等。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茶叶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

NY/T227微生物肥料

NY/T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

残留在茶叶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物的总称。

3.2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

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3.3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controlindex(economicthreshold)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

3.4

防治适期suitabledateforcontrol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

3.5

茶树专用肥teaspecialtyfertilizer

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配制的用于茶园的各类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肥料。

4、基地选择、规划

4.1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20的要求。

4.2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4.3道路和水利系统

4.3.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4.3.2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宜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

4.4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1989中规定的1、2级标准。

4.5茶园生态建设

4.5.1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4.5.2除北方茶区外其他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左右。

4.5.3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

4.5.4对土壤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

4.6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5、茶树种植

5.1茶园开垦

5.1.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5.1.2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5.1.3开垦深度在50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5.2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5.3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6、土壤管理和施肥

6.1土壤管理

6.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6.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6.1.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6.1.4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6.1.5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5.5范围。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

6.1.6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T5020的要求。

6.2施肥

6.2.1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6.2.2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允许使用的肥料见附录A。宜施用茶树专用肥。

6.2.3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

项 目

浓 度 限 值

六六六

滴滴涕

≤30

≤5

≤3

≤70

≤60

≤400

≤0.2

≤0.2

6.2.4 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

6.2.4.1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667m2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2000kg左右。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

6.2.4.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在茶叶开采前15天~30天开沟施人,沟深10cm左右。追肥化学氮肥每667m2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15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 60 kg。施月巴后及时盖土。

6.2.5 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