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规划--园地垦辟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黑茶湖南安化 普洱茶黑茶

【www.cy316.com - 中茶黑茶园】

园地垦辟 (1)地面清理 在开垦之前,先要进行地面清理,对园地内的柴草、树木、乱石、坟堆等分别酌情处理。柴草应先刈割并挖除柴根和繁茂的多年生草根;尽量保留园地道路、沟、渠旁的原有树木,万不得已才砍伐;乱石可以填于低处,但应深埋于土层1m之下,坟堆应迁移,并拆除砌坟堆的砖、石及清除已混有石灰的坟地土壤,以保证植茶后茶树能正常生长。平地及缓坡地如不甚平整,局部有高墩或低坑,应适当改造,但要注意不能将高墩之表土全搬走,须采用打垄开垦法,并注意不要打乱土层。 (2)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平地及15°以内的缓坡地茶园,根据道路、水沟等可分段进行,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以使坡面相对一致。若坡面不规则,应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开垦。如果有局部地面因水土流失而成“剥皮山”的部分,应加客土,使表土层厚度达到种植要柬。生荒地一般经初垦和复垦。初垦一年四季可进行,其中以复、冬更直,利用烈日曝晒或严寒冰冻,促使土壤风化。初垦深度为50cm左右,土块不必打碎,以利蓄水;但必须将柴根、竹鞭、金刚刺、狼箕等多年生草根清除出园,将杂草理出成堆集于地面,防止杂草复活。复垦应在茶树种植前进行,深度为30-40cm,并敲碎土块,再次清除草根,以便开沟种植。熟地一般只进行复垦,如先期作物就是茶树,一定要采取对根结线虫病的预防措施。 (3)陡坡梯级 茶园的开垦,坡度在15°-25°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无法等高种植,可根据地形情况,建立宽幅梯田或窄幅梯田。陡坡地建梯级茶园的主要目的,一是改造天然地貌,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二是保水、保土、保肥;三是可引水灌溉。 4、梯级茶园建设原则 ①梯面宽度便于日常作业,更要考虑适于机械作业。 ②茶园建成以后,要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下雨能保水,需水能灌溉。 ③梯田长度在60-80m之间,同梯等宽,大弯随势,小弯取直。 ④梯田外高内低(呈2°-3°,为便于自流灌溉两头可呈0.2-0.4m的高差),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⑤施工开梯田,要尽量保存表土,回沟植茶。 (5)梯面宽度确定 梯面宽度常随坡度而定,同时,也受梯壁高度所制约。从各地经验看,梯面宽度在坡度最陡的地段不得小于1.5m,梯壁不宜过高,尽量控制在1m之内,不要超过1.5m。可用测坡器等测出坡度,选择梯面宽度。 (6)梯坎的养护雨季要经常注意检修水利系统,防止冲刷;每年要有季节性的检修。种植护梯植物,如在梯壁上种植紫穗槐、黄花茶、多年生牧草、爬地兰等固土植物。保护梯壁上生长的野生植物,如遇到生长过于繁茂的而影响茶树生长或妨碍茶园管理时,一年可削除1-2次,切忌连泥铲削。新建的梯级茶园,由于填土挖土关系,若出现下陷、渍水等情况,应及时修理平整。时间经久,如遇梯面内高外低,结合修理水沟时,将向内泥土加高梯面外沿。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园规划


茶园规划工作既要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以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

1、识别地形,全面规划

茶叶生产基地,多建在山区或丘陵区,地形比较复杂,为做好园地的规划工作,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下列有关资料。

①当地社会经济情况 土地面积(耕地、荒地、要地及可耕地等),生产情况(作物种类及产量),以及居民、交通、电源、肥源等等。

②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应着重了解当地的雨量(包括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绝对低温和高温出现的时间绝对值,年雨量及其分布,以及风向、风速等)。土壤方面包括母质、土类、pH值、土层厚度、质地、地下水位。原始植被情况亦应记载。此外还要了解当地水利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③地形地势 包括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平地、丘陵和山地的分布情况,坡向和坡度的大小。

④图面资料 茶园规划用图以比例尽千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为宜。凡园地规划面积在1000亩以下的用千分之一地形图,1000-5000亩的用二千分之一地形图,5000亩以上的用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如规划面积较小,又无测量仪器时,也可用皮尺、步弓和简易测坡器进行逐块测量,绘制地形示意图,供规划时参考。

在此基础上,再行实行勘察,访问当地有经验的农民,与他们一起到现场研讨、识别、熟悉地形,掌握有关情况。再将现场调查勘察的资料,例如各地段的坡度、地块形状(包括山头、梁、弯、坞等等)、面积大小、沟塘位置、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原始植被等情况,详细标明在地形图上,以便规划时应用。

根据土地规划的原则,结合茶场规模的大小,当地的有关资料和现场勘察情况,在地形图上作出全面规划。选择地点适中,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有发展余地的地段,作为场部、队部、茶厂或畜牧场的地址,为了便于经营管理,要根据地形的分布情况,将全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或操作组),并从当地自然地形、水利、土壤等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合理安排茶、粮、林、牧等各业用地比例。凡集中成片适宜种茶的土地,原则上都应划为种茶区,并选拔有代表性的地段作试验用地。坡度超过30度的陡坡,应划为经济林或用材林基地,这不仅可为茶叶生产提供燃料和用材,增加收益,还可改善小气候,以利茶树生长。土层浅薄和不适宜机耕的零星地块,可作为饲料基地,或种植多年生绿肥,发展畜牧业,为茶园提供有机质肥料,部分平地或洼地,可作为粮食、油料或蔬菜生产用地。同时还要规划出茶树、果树苗圃用地。总之,在规划茶场时,要体现以茶为主,多种经营,因地制宜,科学用地,既有利于茶叶生产,又方便职工生活的原则。

规划工作要做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相结合,以室外现场规划为主。从现场实现情况出发,在绘制出规划草图后,再到实地进行校正,如此反复比较,力求规划设计精确合理。

在土地进行全面规划时,必须进行道路网、水利系统、防护林带的规划设计工作。

2、茶园地块划分

茶园分区划块,目的是便于管理。区划时可根据面积大小和自然地形条件进行划分。一般中型茶场要划分为区、片、块三种形式。万亩以上的茶场,需设立分场、小型茶场只划片、块就可以了。

一个区即为一个综合经营单位,可依自然地形,如防护林、沟、主干道等作为分界线。划片是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和茶行布置,如一个独立的自然地形,即可划为一片。在一片茶园中要划为若干地块,以便田间管理工作的安排,以及产量、肥料、农药等各项定额指标的具体落实。在平地或缓坡丘陵地的茶园地块,尽可能划成长方形或扇形,以便算长茶行,利于机械操作。地块的大小,主要从茶园管理是否方便加以考虑,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茶行长度以60米左右较为恰当。

3、道路及排蓄水系统的设置

(1)道路网 道路网的设置,既要便于车辆通行和田间管理,又要有利于水土保持,且少占耕地面积。一般道路面积不要超过全场总面积的5%。

一个千亩以上的茶场,要建立道路网。在设计道路网时,应以茶场总部或茶厂为中心。从总部或茶厂到各区、片、块的茶园,都要有道路相通。道路网包括干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建成后的道路网要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区格分明。对面积仅二、三百亩的茶场,只要设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就可以了。

干道 是整个茶场的交通要道,依它来联接茶场内部各作业区,并和场外公路相通。干道的宽度要求8米左右,能供两辆卡车交汇运行。在干道两旁,应种植行道树,两侧开设排灌沟渠。

支道 是园内运输、耕耘、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供区内联接各片茶园之用,与干道交接。一般路宽4-5米,能容一辆卡车通行。对二、三百亩的茶场来说,支道实际上起着干道的作用。

步道 是从支道通向各块茶园的道路,同时也是各块茶园的分界线。路面宽2-3米,可牮拖拉机运行。

地头道 根据机械操作的要求,在每块茶园的两端,要设置地头道,宽度视机具而定。暂无机耕条件的茶场,在设计时要留有余地,以备今后应用。

为缩短路减少用地面积,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将干道和支道设计成直线形道路。在坡度较小,岗顶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区,干道或支道庆设在岗顶分水岭上,如坡度较大,岗顶很不规则,干道应设在坡脚,支道呈一定比降的S形。绕山开筑。在坡地茶园划分地块的步道时,应以支道为起点,向上或向下呈∫形修筑步道。每条茶行或梯级都与步道相通,紧密衔接,互相穿插,便于车辆运行。

由于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因此各种道路的设置,要周详安排,如路面升降的大小、道路转弯角的大小等等都要恰当,适于行车要求。

(2)排蓄水系统 茶树有怕渍怕旱的特性。在茶树整个生育过程中,尤其在生长季节里,需要较多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因此在有明显旱季的地区,水分往往上升为左右该季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茶园,遇多雨季节,如不能及时排水,常常会冲垮梯级,流失肥土。地势低处又易灌水,造成茶树湿害。所以设计新茶园时,水利设施既要考虑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又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土壤流失。

茶园水利系统,包括保水、灌水、排水三方面内容,它由渠道、主沟、支沟、隔离沟和水库、塘、管道和机埠组成。规划时要因地制腚,与道路网紧密配合,要有利于茶园耕作管理,做到能蓄、能灌、能排。

渠道有主渠和支渠。主要作用是引水进园,蓄水防冲和排除径流。在平地或缓坡茶园内,渠道可沿茶园干道和支道设置,其宽深度视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在山地茶无中,应沿等高线开设横渠道,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其比降为0.2-0.5%(即每百米高差为20-25厘米)。为扩大灌溉面积,坡地茶园环山渠的位置应尽量提高,设在茶园的上方。根据地形地势的不同,可设明渠、暗渠和拱渠两山之间可采用渡漕或倒虹吸管联接。

主沟是茶园内连接渠道和横排(灌)水沟的纵沟。雨量大时能汇集横沟和园内支沟的水引出园外;在需水时,又是灌溉用水的通道。平地茶园的主沟沿干道、支道平行开设。在山地等高梯级茶园开设纵沟,应与支道或步道相结合。在沟中开筑排蓄兼用梯级形或每隔数米设立一凹齿形横小坝,以利减缓水速,拦积泥沙。在支沟交接处的下方,设置可移动的挡水板,灌溉里可控制流量。纵沟的沟底及沟壁,均应用石料砌成。为便于机械操作,将部分主沟建成暗沟,更为适宜。

支沟是与主沟连接的横向排(灌)水沟。平地和缓坡地直行茶园,可沿步道设置,和主沟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交。在山地等高梯级茶园与主沟斜交相接,与茶行平行。

一般10内的等高茶园,沟距以相隔10-15行茶树开设一条为宜;坡度在15。左右的,可相隔6-10行茶树开设一条;梯级茶园应设在梯面内侧,沟的宽深为30×40(厘米),并在沟内每隔5-10米设一略低于梯面的小横坝,形成竹节沟,这样有利于拦蓄雨水,保持水土。梯级茶园和等高茶园的横向沟道要有一定的比降,便于排水和引水灌溉。

隔离沟设置在茶园和林地的交界处,目的是杜绝林木根系伸入园内,防止园外径流冲刷茶园。山坡上方隔离沟应按等高线开设,沟的宽深度,应根据坡度大小、植被情况和拦截水量大小决定。一般可开设深50-100厘米,宽40-70厘米的深沟。在茶园的下方与农田交界处设置拦水沟,避免茶园水土直接冲入农田,损害庄稼。隔离沟应和横包边道相结合,开设在路的上方,以便沟水直接流入主沟,引出园外。

水库、塘、池水库庆利用山垄自然地形修筑,在可能情况下,水库位置最好高于茶园,以便通过渠道进行自流灌。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不宜种植茶树,可修筑水塘、水池,作为灌溉、施肥、治虫等用水来源。

在每条主沟、支沟、隔离沟的转变出口处,应开设沉积坑,沉积的土壤要定期清理还园。

上述排灌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如上方的水库和环山渠道,在雨季能蓄水防洪,旱季又能引水灌溉。山下的水库、塘、池,也可通过机埠抽水上山,解决灌溉用水。平地茶园的水利系统比较容易设计,使用也较方便。总之,在设计水利系统时,要与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做到沟、渠塘、池、水库及机埠等设施统一安排,达到沟沟相通,长藤结瓜,配套成龙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小雨中雨不出园,大雨暴雨不成灾,排蓄兼顾,灌溉方便。

4、防护林及遮荫树

选择适当位置,按一定规格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带,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相对湿度,减低风速,调节寒冬和炎夏的气温,避免或减轻茶树遭受冻害和旱害,同时还可增加用材和有机肥的来源。所以造林和建立防护林带,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又可使茶区达到园林化要求。对常有寒风侵袭的北部茶区,以及台风频繁的沿海茶区,防护林带的设置更属必要。

防护林带的规划设计和结构配置,直接影响防护效果。在营造防护林时,首先要确定林带的方向、距离、结构和树种,并以少占耕地为原则。

防护林分主林带和副林带两种。防护林带以稀疏结构为宜,这种结构有几层树冠,即高大的乔木树种和矮小的灌木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在防止干风和寒风侵袭的地区,要在当风面设立主林带,并于风向垂直或成一定偏角(不小于45度)。为节省用地,主要带可设在山脊和风口处。乔木树种可种4-6行,行距一般以2-3米为宜,两旁栽灌木树种,行数不限,可视情况灵活掌握。林带和园地之间应有2米以上的间隔,并开设隔离沟,防止树根伸入园内。防护林带的效果,一般为树高的20倍左右。凡是经常受害风侵袭的地区,防护林带的距离应适当缩小。

在山地茶园,由于地形复杂,坡向不一,主林带不可能完全与害风风向垂直,为适应地形,可在茶园的区或块的四周建立副林带,在与害风风向垂直的风口可多种几行防护林。面积不大的茶场,可在场的四周设立防护林。水土容易流失的陡坡和深谷,应沿等高线营造水土保持林。

防护林选用的树种,要求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抗风力强、遮生,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一般常用的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檫树、泡桐、乌柏、苦楝、合欢、青桐、台湾相思、托叶楹、油茶、紫穗槐等。根据各地的条件,还可以林带外侧,配置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果树等经济林木。

遮荫树在我国部分地区早有种植,但各地条件不同,栽培水平不一,所以遮荫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认为在纬度低、光照强、夏季高温干旱地区,只要合理设置,管理得当,遮荫度不超过30%,是有利于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的,尤其是幼龄茶树效果较为显著。

在纬度、海拔较高,雨量充沛的地区,茶园不一定种植遮荫树,搞得不好会给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带来不良影响。

茶园地开垦


园地开垦根据平地茶园和山地茶园的不同特点,要求有所不同。

平地是指坡度在50以内、地势较平坦,或向一方轻微倾斜,或高度差不大的波状起伏地。平地茶园的开垦工作主要包括场地清理和开垦。场地清理的主要工作是清除杂草、刺丛、杂树、树桩、树蔸、树根、草根和乱石等,注意要保护成片的林地。消除地下害虫,发现群居而又可能对茶树造成危害的害虫要及时加以消灭。注意事项:对于原有沟渠、道路,只要对整体规划没有大的影响,应予以保留。所有清除物都要运出茶园以外进行处理,不能就地烧毁,更不可放火烧坡。开垦时,生荒坡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在夏季进行,深度50厘米,全面深翻,深耕后不要马上碎土,以利于蓄水和风化。复垦在冬季进行,复垦深度30厘米左右,需打碎土块,拣净草根、平整地面,为播种栽苗作准备。可采用割草埋青、种植绿肥和深施堆肥、厩肥、土杂肥等方式增加茶园土壤肥力。

山地茶园包括缓坡地茶园和陡坡地茶园。缓坡地是指坡度在50~150的丘陵地或山脚地。缓坡地茶园的开垦可按照平地茶园初次开垦和再次开垦的规格要求进行,但是由于地形比平地复杂,在设置路网与排蓄水沟时要注意水土保持。地形不规则的坡地转弯的地方要按照“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行开垦。在设计茶行时,先测出水平线,沿线开挖种植沟。陡坡地是指坡度为150~250的山坡,开垦时应建成水平梯级茶园。开垦水平梯级茶园,首先要设置路网和排蓄水沟,采用“之”字形道路,路宽1.5~2.0米,路边各设水沟1条,水沟通向水平梯田内侧的竹节沟。两条“之”字形道路间隔距离50~80米为宜,过长不便操作。路网确定后,逐块测出不同地段的坡度,在坡面上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定基线。如山坡面均匀一致,基线可放在坡面中部;如果山坡面变化较多,基线放在山坡面较陡的地方。然后根据坡度大小,确定所需开垦的梯级宽度及相应的梯级高度,以适宜的原坡面长度作为梯级距离,逐点用木桩标记,连接各点即成基线。在此基础上,可用直角三角尺水平器测量相应的等高线。同一个梯级由于坡度不同,开垦后所筑梯级宽狭不一,随坡度增加,水平梯级变狭。水平梯级茶园筑梯坎时,可用石块、泥砖做梯壁。如用泥砖作梯坎时,应沿等高线清出3喱米左右的坎基线,踩实夯紧,自上而下分别切取草皮砖(长、宽、厚约为4厘米、20厘米、15厘米),倒置在坎基上,成“品”字形摆放,依次逐层叠成,至上层水平线,挖松底土层,填平,做成外高内低的梯级面。梯级面内侧开挖一条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竹节沟,沟内间隔8~10米筑一拦水坝,略低于沟深,以利于蓄水保土。“之”字形道路两边的排水沟,在适当位置连通梯级蓄排水沟。最后在梯级面靠内侧2/5处开种植沟,梯级面超过2米的可种植双行茶,否则种植单行茶。

茶园地选择


茶叶产地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到茶叶质量。从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出发,选择茶树产地的首要条件是周围不存在污染源,在确定茶叶生产基地前,一般要对产地的大气、水质和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要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环境标准,附近不能有工业“三废”排放,而且要远离交通主干道,一般要求距离2000米以上。茶树适宜在丘陵和山地生长,一般应选择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坡度不超过250。坡向以南向或东南向为好。水源充足,公路交通要便利,便于运输茶叶及生产物资。山间峡谷、风口、低洼地、山顶不宜种茶。土壤条件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只有选择好适宜的土壤,才能保证茶树生长良好,及时成园和实现高效优质生产。在气候、土壤条件方面,具体要满足以下要求:

(1)年平均温度13℃以上,年活动积温在5000℃以上。

(2)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生长期间月降水量100~200毫米。

(3)茶树是耐阴喜湿植物,在茶树生长期间,一般空气湿度以80%~90%为最好,低于50%将影响茶树生长。因此,无论是平地茶园,还是坡地茶园,都应该在茶园中间及周围栽 种遮阴树,新茶园开垦时要注意保留原有高度适中、树形齐整 的林木。

(4)要求土层深厚(1米以上),质地沙壤,土质疏松,通透性良好,持水、保水能力强,渗水性能好。

(5)土壤呈酸性(pH4.5~6.0),有机质丰富,营养成分 齐全,养分含量多而平衡,保肥能力强,有良好的缓冲性。 高产优质茶园土壤化学参考指标为:有机质>20克/千克,全 氮>1.0克/千克;有效氮>100毫克/千克,有效磷>15毫克/千克,有效钾>80毫克/千克,有效镁>40毫克/千克,有效锌>1.5毫克,千克,硫>30毫克/千克,钼>0.3毫克/千克;交换 性铝3.0~5.0毫克/100克土,交换性钙<4.0毫克/100克土。

茶园地膜覆盖优点


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地膜用处也越来越大。茶园地膜覆盖也随之增多。茶园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保护茶树根系。同时避免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耕作劳力。据测定,树冠覆盖度为95%左右的9年生单行条栽茶园,地面用0.015毫米厚的白色地膜覆盖后,比对照茶园春茶增产0.19倍,夏茶增产0.1倍,秋茶增产0.32倍,全年增产0.18倍。而且芽叶嫩度高,芽梢重,加工成毛茶后可提高一个等级。地膜覆盖茶园除去覆盖材料等成本外,比对照茶园增加收入0.1倍以上。

茶园地膜覆盖应注意在覆盖前要将行间土壤疏松平整,并将所需肥料一次施足,速效和长效肥料要搭配好。覆盖时可采用条带式覆盖或点式覆盖。条带式覆盖就是在行间杂草生长多的地点用宽约30-40厘米的地膜覆盖,然后在地膜上压上一点泥土,以防地膜被风吹走。点式覆盖就是在幼龄茶树根颈处用直径为20-30厘米圆形塑料地膜覆盖,目的是保持幼龄茶树根域的水分。茶园地膜覆盖面不能过大过宽,否则会影响土壤中气体与大气交换。茶树会窒息死亡,尤其是在盛夏高温季节要特别小心,盖得太严实,范围过大,热量发散不出去,茶树也会“烧焦”。此外,地膜的厚度不同、颜色不同,覆盖的效果也会不同。总之,茶园地膜覆盖有不少优点,但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优质茶园——垦植与管理技术


1、茶园规划

(1)园地选址要求附近所产茶叶品质好,避风向阳的南坡地;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

(2)坡地茶园按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最大坡度不超过25度。梯面宽度最小1.5米。

2、茶园开垦

首先清理地面上零星的树木等杂物;然后初垦开沟吊漕,深度50厘米以上,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深度30厘米以上。对园地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

3、茶树种植

(1)茶园种植品种应适制桐城名优茶,国家和省级鉴定的早中熟无性良种茶苗,根据生产需要搭配。

(2)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4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其中500株为备用苗,用边行双条栽,备第二年移植补缺。

(3)种植时期秋栽10月上中旬,春栽2月中下旬。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对定植行开一条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种植沟,并分层施入基肥。每亩用绿肥或土杂肥1500~2500公斤(发酵)、磷肥25~50公斤,分层施入。第1层(最下层)施绿肥或土杂肥(也可在开沟吊漕时进行),第2层施饼肥,第3层施磷肥,基肥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定植沟保持20厘米深度,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厘米。

4、茶园管理

(1)定型修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当树高达70厘米左右,树幅达85厘米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行间铺草优质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公斤,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

(3)间作绿肥 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对1~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对于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坎边绿肥以选用多年生绿肥为主,可选用紫穗槐、知风草、霜落、大叶胡枝子等。

茶园规划--因地的选择条件


因地的选择条件  茶树原产于亚热带气候温和而湿润的地区,形成了喜温的特性。栽培茶树要选择年平均温度在13℃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以上的地域进行栽培。 我国大部茶区一般活动积温都在5000℃左右,很适宜茶树的生长。活动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温度是条件的一方面,还要看水分的情况如何。有的温度条件具备了,但是在干旱季节,茶树仍不能很好生长。如土壤和空气的湿度过低,茶树的生长就差,产量和品质都下降。在茶树生长期间,大气湿度以80%-90%为最好,大气湿度降到50%以下时,就会影响茶树生长。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湿度受降水蒸气多少的影响。茶树生长最适宜的降水量约为1500mm左右。水量是否适宜,不能单看全年降水量的多少,还要看生长期每月降水量是否均匀,生长期间的月降水量最好达到100mm以上。 我国大部分茶区降水量每年均在1200-2000mm之间,可以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但因各季降水量不均匀,或因管理不当,不能渗透留蓄于土中,遭受干旱的侵害,生长受影响,这是栽培上应注意的。茶树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只要有一定的酸度都可以生长。但要生长好,品质佳,能持续高产,并逐年加以改良。茶树喜欢酸性土壤,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都难以成活。选择土壤首先要调查土壤酸碱度(pH)是否适宜。凡地面长有映山红、铁芒箕(狼箕)、杉木、油茶、马尾松等植物的,皆为酸性土壤,都可以种茶。适应茶树正常生长的土壤,pH4.0-6.5之间。pH6.5-7.0茶树虽然可以生长,但产量和品质都不好。酸度过强,茶树生育也不良。 茶树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很灵敏,不但表土土壤pH较高会影响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底土的pH较高,茶树同样生长不好,所以,茶树根部能达到的底土(100cm左右),都要保持有一定的酸度。有些地区在不大的范围内有几种土壤分布;有的一块地上,上下层土壤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进行土壤调查时,必须注意土壤分布的这种复杂性。 茶树是嫌钙植物,土壤中游离碳酸钙超过1.5%时,对茶树就有危害,因此,一般石灰性紫色土和石灰性冲积土都不宜种茶。选择土壤还应注意土壤的其他性质,如通气、蓄水、保肥、保温等等。砂质土上种茶要注意防旱,黏质土上种茶要注意排水。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对微域气候及土壤状况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山高风大的西北向坡地或深谷低地,冷空气聚积的地方发展茶园,易遭受冻害,而南坡高山茶园则往往易受旱害。一般地势不高,坡度在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都可种茶,尤其以10°-20°坡地起伏较小是最理想的,因它既能适于机械作业的需要,又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地形过于割裂,过于复杂或坡度过陡,不利茶树栽培管理和采摘,孤山独峰,地势较高,冬季易受寒风侵袭,茶树易受冻害。 山东省新区经验,茶园以设置在高山南向的山坡为最好。并认为山高较挡风,而且最好是一孤山,附近东、西、南三面无山,否则出现回头风和串沟风,对茶树越冬不利,山顶山脚也不宜种茶,因山顶风大土干,山脚霜大夜冷,故当地茶树多种在山坡上。除上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地形地势条件,作为选择园地时的主要依据外,为使达到能生产绿色产品或有机(天然)产品的环境要求、茶园周围至少在5km范围内,不能存在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的距离在1km以上,且有隔离带。 此外,亦应考虑水源、交通、劳力、制茶用燃料、可开辟的有机源以及畜禽的饲养等。

茶园的规划与建园


一、茶园场地的选择: 茶树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雨量为1000~2000毫米、土壤酸碱度为4.5~5.5,并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为最好。因此;在选择种荼场地时,首先选择交通便利、有电源和水源的种茶区,以便于今后建立茶厂,进行机械制茶,及时运送鲜叶、农药、肥料和满足抗早、喷农药的用水需要;然后选择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坡度在30度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要求是土层深厚蓄、排水良好,生长有映山红、蕨草、杉木、油茶、茅草的酸性沙质壤土。地形完整连片,坡度在25°以下(最好为3~15°),海拔高度不超过1200米(贵州省西部地区可放宽到1400米),背风向阳之地均可选作茶园场地。为方便茶园管理、茶叶采制和商品流通,茶园场地最好选择在公路干线旁边,交通闭塞之地最好不要办茶场,否则会因运输而提高产品成本。 二、茶园规划: 乡或村在计划建立新茶园前,首先将茶园用地绘制成地形图或地形示意图,提供给近期规划及长远规划时使用。茶园规划的原则:满足农业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如机械采茶及田间机械耕作),能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并能有效保持水土。种茶区域确定后,将土地分区划块。大型茶场可下设分场,茶叶加工厂等。一般中小型茶场,可将土地分成区、片、块,用防护林、隔离沟、主干道作为区的分界线,独立的地形或支道可作为片的分界线,片内可用人行道划分成若干地块,块的大小以3335~6670米2为宜,茶行长度为50米左右,要便于田间管理、采茶和今后的机械化操作,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结合本地茶叶销售市场及今后市场需求的预测,选择优良茶树品种,最好是2种以上,“早、中、晚”芽种搭配,并适于加工多种茶类的优良茶树品种。种植密度每亩(667米2)需苗数一般为:单行条栽,行距为150厘米,丛距为33厘米,每穴种植3株苗,共用苗4000株;双行条栽,大行距为150厘米,小行距为50厘米,丛距为33厘米,每穴种3株,用苗数约为9000株。 1、茶园道路设计:(1)主干道:以场部为中心联络各区,贯穿全场每个作业区(若原有公路贯穿全场,则不必重建),路宽5~8米,可供拖拉机、汽车行驶。(2)支道:支道一般与主干道垂直,与人行道连接,贯穿整个茶园,是主干道的辅助道路,支道路宽3米左右,可供手扶拖拉机、手推车行驶。(3)人行步道:供采茶人员进出茶园和护理茶园时使用,也是茶园分块界限。一般路宽l米左右。坡度在20°以上的茶园,应设“之”字形上山步道,以避免路面被水冲刷及降低送肥上山时的劳动强度。 2、排灌系统的设计:茶树苗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否则会大大降低移栽后茶苗的成活率。但是土壤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茶苗根系发育不良、茶苗死亡,使成园后产量大幅度下降。故在新茶园规划中,必须结合本地情况,认真设计排灌统。一般茶园排蓄水系统应包括:(1)隔离沟:在坡地茶园上方和茶园下方交界处开设等高隔离沟,目的是避免雨季时大量地表水冲入茶园和农田,而在干旱前又能积蓄部分雨水,用于施农药、叶面肥或灌溉。隔离沟要求宽、深各0.5米左右、沟壁呈60度倾斜。在沟的适当部位建一蓄水池,水池容量约5~10吨,隔离沟两端连接纵排水沟,通过纵排水沟排出雨水。(2)等高截水沟:坡面较长或坡度较陡的茶园需设等高截水沟,一般要求每隔40级梯地设置一条,目的是横阻上方茶园和道路的雨水冲刷。等高截水沟要求宽、深各为0.35米左右,截水沟两端与纵排水沟相连,并在沟内每隔10米左右筑一小坝,坝高约0.25米,以拦蓄雨水和减弱暴雨季节的水土冲刷。(3)蓄水沟:在每级梯面内侧开一条蓄水沟,沟宽、沟深分别为0.15米、沟的两端不开通,目的是积蓄雨水,供给茶树生长,同时又能保护梯壁和减少雨水冲刷。(4)纵徘水沟:目的是汇集隔离沟、等高藏水沟和蓄水沟中多余积水,并排出茶园外,一般可利用天然沟修整而成,或在茶园支道和人行步道两侧修筑。纵排水沟应修筑成排蓄并用的梯级形,并在沟内每隔十余米修筑小凹凸横坝,以减缓水土冲刷。 3、防护林的设置:防护林一般种在茶园四周、路旁、沟边、陡坡和山顶迎风处。风害严重的地段应在与风向垂直的方向设置防风林。设置防护林的目的是减少寒灾、早灾、风灾的危害,改善茶园小气候,最终达到高产优质。防护林用高于树种和矮于树种相搭配,且选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生长速度较快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常绿树种,如杉树、樟树、八角、油茶、油桐、桉树、棕树等。

三、园地开垦: 土壤选择规划好之后,便可着手垦辟。开茶园前首先是清理场地,然后进行开垦。其主要内容包括平缓地的初垦和复垦,坡地修建梯园,筑路,开沟等项工程。 1、场地清理:主要是清除杂草、刺丛、杂树、树桩、树蔸、树根、草根和乱石等,以利开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清场中对集中成片的林地要严加保护,绝不准毁林开荒。若挖除坟地时应尽量将石灰残碴清除园地之外,并施入适量硫磺粉(100~150克/米2)调整酸碱度,以免今后茶树缺行断垄。对原有的沟渠、道路,只要与整体规划无大的矛盾,都应加以保留。发现群居而又可能危害茶树的地下害虫,应及时加以消灭。所有被清除物必须送出茶园以外处理,不能就地烧灰,更不可放火烧坡。 2、平地和缓坡地茶园的开垦: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开垦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全面深耕50厘米以上即可。生荒坡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一般需50厘米,全面深翻,深耕后不要马上碎土,以利蓄水和风化。在斜坡边缘,农田水塘交界处,如无包边园路,则应留下2米左右的草带,以防止泥沙冲入农田、水库.初垦完成后即可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30厘米左右。复垦时需打碎土块,拣净草根,平整地面,为播种栽苗做好准备。 3、15~20度坡地的开垦:应建设斜坡梯层茶园,即将长坡变为若干短坡,将陡坡变为几层缓坡。这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持水土,也便于小型机具操作。建设斜坡梯层茶园的步骤是: ①测定坡度。 ②测定等高线(可凭经验进行)。两等高线间的距离,一般控制在20~30米的范围内较适当。划好等高线后即自下而上沿着等高线筑坎,拉坡。拉坡时可以边拉边深耕,一次完成,不仅可以节约用工量,同时也可保证不动乱土层。如果在坡的上方表土拉得太多,可将下方的表土挑填部分上去,使梯层茶园土层均匀,种植后茶苗长势一致。砌坎最好用石料,在取石头困难的地方也可砌草砖梯,只要注意植被保护还是可行的。

茶园规划--道路网的设置


园地规划 1、道路网的设置 道路网是关系到茶行安排、沟渠设置和整个园相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开垦之前,就应规划好道路,力求合理与适宜。规模较大的茶场,必须建立道路网,分别设干道、支道、步道(或称园道),以及便于机械操作的地头道。30hm2 以上的茶场,一般只设支道和步道。 (1)干道 60hm2以上的茶场要设干道,作为全场的交通要道,贯穿场内各作业单位,并与附近的国家公路、铁路或货运码头相衔接。路面宽6-8m,能供两部汽车来往行驶,纵坡小于6°(即坡比不超过10%),转弯处曲率半径不小于15m。小丘陵地的干道应设在山脊。16°以上的坡地茶园,干道应开“S”形。梯级茶园的道路,可采取隔若干梯级空一行茶树为道路。 (2)支道 是机具下地作业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每隔300-400m设一条,路面宽3-4m,纵坡小于8°(即坡比不超过14%),转弯处曲率半径不小于10m。有干道的,应尽量与之垂直相接,与茶行平行。 (3)步道 作为下地作业与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与干、支道相接,与茶行或梯田长度紧密配合,通常支道每隔50-80m设一条,路面宽1.5-2.0m,纵坡小于15°(即坡比不超过27%),能通行手扶拖拉机及板车即可。设在茶园四周的步道称包边路,它还可与园外隔离,起防止水土流失与园外树根等侵害的作用。 (4)地头道 供大型作业机调头用,设在茶行两端,路面宽度视机具而定,一般宽8-10m,若干、支道可供利用的,则适当加宽即可。设置道路网要有利于茶园的布置,便于运输、耕作,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在坡度较小、岗顶起伏不大的地带,干道、支道应设在水分岭上,否则,宜设于坡脚处,为降低与减缓坡度,可设成“S”形。

优质茶园的垦植与管理技术


1、茶园规划 (1)园地选址要求附近所产茶叶品质好,避风向阳的南坡地;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 (2)坡地茶园按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最大坡度不超过25度。梯面宽度最小1.5米。 2、茶园开垦 首先清理地面上零星的树木等杂物;然后初垦开沟吊漕,深度50厘米以上,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深度30厘米以上。对园地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 3、茶树种植 (1)茶园种植品种应适制桐城名优茶,国家和省级鉴定的早中熟无性良种茶苗,根据生产需要搭配。 (2)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40×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其中500株为备用苗,用边行双条栽,备第二年移植补缺。 (3)种植时期秋栽10月上中旬,春栽2月中下旬。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对定植行开一条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种植沟,并分层施入基肥。每亩用绿肥或土杂肥1500~2500公斤(发酵)、磷肥25~50公斤,分层施入。第1层(最下层)施绿肥或土杂肥(也可在开沟吊漕时进行),第2层施饼肥,第3层施磷肥,基肥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定植沟保持20厘米深度,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厘米。 4、茶园管理 (1)定型修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当树高达70厘米左右,树幅达85厘米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行间铺草优质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公斤,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 (3)间作绿肥 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对1~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对于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坎边绿肥以选用多年生绿肥为主,可选用紫穗槐、知风草、霜落、大叶胡枝子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