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长发育特性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观音茶树 老茶树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称为总发育周期,也称个体发育周期 。茶树从生命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依其自然生育特性可分为四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发育阶段。

一、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一) 幼苗期 从茶籽播种到第一次生长相对休止,幼叶展开3-5叶,顶芽形成驻芽,称为幼苗期。

(二) 幼年期 茶树从第一次生长相对休止,到第一次开花之前称为幼年期。

(三) 青年期 茶树第一次开花到形成树冠,这个阶段为青年期。

(四) 壮年期 茶树树冠定型后, 到第一次自然更新,这个阶段称为茶树壮年期。一般为期15—20年,如果栽培管理得好,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五) 衰老期 茶树从第一次自然更新直到死亡为止,称为衰老期。

二、 茶树年发育周期

茶树在一年中,从营养芽的萌发、生长、休眠以及开花、结实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称为年发育周期。

(一) 根系生长 茶树根系生长在一年内不是均衡的。在不同埋时期,生长势有强弱之分,生长量有大小之别。在我市气候条件下,一年中根系的生长高峰期约有三次,即3—4月、5月下旬—6月底,9月—11月,特别是9—11月,茶树根系生长量约占全年根系生长量的60%。

(二) 新梢生育 茶树新梢生育有明显的周期性,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一年约有三次生长和休止。当春季气温达10oC以上,并持续一定时间, 越冬芽鳞片开展,鱼叶伸展后展开真叶, 当真叶展开4—8叶时,顶端出现驻芽, 经短暂休止后继续第二次生长。其顺序是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休止—→第二次生长—→休止—→第三次生长—→冬眠。

(三) 叶片的生育 新梢上的叶片是由叶原基发育而成,生长过程中,有三次明显的伸展活动,每次由内折到反卷,第二次由反卷到平展,第三次定型。

精选阅读

不同海拔高度对安吉白茶生长发育的影响


涪陵区位于重庆直辖市境内的大娄山构造系和武陵山余脉。海拔高度165~1980m,具有典型的立体农业区位优势。其生态条件既具有武陵山润湿多雾、日照时数少,又具有长江流域早春霜冻和夏季多遇伏旱高温的气候特点,是重庆市确定的三峡库区无公害名优茶适宜种植区。

为了解安吉白茶在本区不同海拔高度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引进品种安吉白茶进行了多年定点生物学性状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安吉白茶在涪陵海拔300—850m的区域均能生长,但以海拔650~750m地区最适宜,其白化期比原种地延长25天,且氨基酸含量增加34%以上;四龄茶园亩产白化名茶1.2kg,最高达2.6kg,平均产优质茶15.0 kg,亩产值达5000元,最高达到12000元。

一、材料与方法

1.安吉白茶不同海拔高度的生物学性状及生育期观测2006—2010年,观测试验设在海拔300m(处理A,荔枝街道大塘居委一社)、650m(处理B,蔺市镇铜鼓村六社)和850m(处理C,荔枝街道方坪村二社)。并在3处各随机定点20株安吉白茶,分别在各茶季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时进行生物学性状观察,比较白化天数和新梢生育期等,然后通过加权平均得到统计数据;通过从鱼叶展开至秋梢休止,剔除自然休眠天数,得出其生育期天数。

2.鲜叶采摘标准与茶叶产量试验

试验设在海拔300m、650m和850m区域,结合上述定点观察进行安吉白茶采摘标准及产量的统计分析。每小区面积为67mz,3次重复。采摘标准为春茶一芽一叶初展、夏秋茶一芽二叶初展及同等嫩度叶片;然后分季分小区统计产量并取春茶白化期加工样进行茶叶品质检测。

二、结果与分析

1.安吉白茶生物学性状

根据定点观察,安吉白茶品种在涪陵区不同海拔高度均表现为:1—3龄茶树生长势较弱,分枝力较慢;通过正常定型修剪,4龄后茶树株高可达60—70cm、茎粗0.7~1.0 cm,在海拔300m、650m和800m处的茶树一芽三叶新梢长分别为6.6cm、6.8cm和6.5cm,一芽三叶重分别为36.5g.37.6g和36.2g(见表1)。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茶树最高可达1.4m、茎粗1.5cm,且分枝能力较强,每株有3~5个分枝。春茶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期间,叶片白化期按海拔从低到高分别为45天、63天和48天,一芽三四叶期达到最白(安吉白茶原种地白化期平均为23天)。

2.不同海拔高度的安吉白茶生长发育期

据对连续4年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安吉白茶在涪陵区海拔300m、650m、850m处均能正常生长,其全年生长发育期分别为237天、215天和171天,生长发育期随海拔升高而缩短,海拔650m和850m处茶树生长期分别比海拔300m处减少22天和66天(表2)。

3.不同海拔高度对安吉白茶产量的影响

根据定点取样,统计小区产量的结果表明,海拔300m处平均年产鲜茶量达8.8kg(其中白化名茶0.5 kg,优质茶8.3kg),650m处平均年产鲜茶量达10.5 kg(其中白化名茶0.8蝇,优质茶9.7 kg,且最高小区产白化名茶达1.30 kg),海拔850m平均年产鲜茶量达9.4 kg(其中白化名茶0.6 kg,优质茶8.8 kg)。可见,安吉白茶在海拔650m处的产量较高。4.不同海拔高度对安吉白茶品质的影响

根据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连续3年对引种涪陵“安吉白茶”春茶白化期加工样的品质检测,其氨基酸含量平均达12.5%、茶多酚含量平均为75.6;而检测原种地同期“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平均则为8.2%、儿茶素含量平均为148.6(对照),表明引种涪陵后的“安吉白茶”品质优于原种地的“安吉白茶”,特别是氨基酸含量得到提高,增加了41.6%。

三、结论

“安吉白茶”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是一个值得大面积引进可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首推品种。

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茶树生长发育,因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它从萌芽、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更新到死亡,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短的数十年,长的可达百年以上。在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称茶树的总发育周期)中,树体本身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根据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促进或控制其生长和发育的进程,使茶树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茶树栽培的重要任务。

1、茶树的一生

茶树的一生,即从生到死的全部生命过程。由于茶树繁殖的方式不同,是不甚一致的。有性繁殖的茶树经过种子萌发而形成新的个休;无性繁殖的茶树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而是茶树本身营养体一部分的再生体,如通过短穗扦插、压条等方式形成的植株。与前者相比,无性繁殖的茶树个体,对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和受母体生育特性的影响较深。但它既然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休,脱离了母体,又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为的培育管理措施发生了直接的关系,所以,与母体相比,当然又不尽相同。

茶树的一生,严格地说来,是从种子的配偶子形成开始的,随着受精,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胚珠发育成为种子。在茶籽脱离母体前,种子直接接受母体的营养而发育成熟。在茶籽脱离母体后,其内部生理变化仍在继续。所以,种子成熟度和贮存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茶籽的质量。这对播种后,能否全苗、壮苗的关系很大。

健全的茶籽,在水分、温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壳破裂,萌发出土,茶子萌发时,先由胚根突破种皮向土壤深处迅速伸展,胚芽也随之向上生长露出土面,展出幼叶,在覆土救灾深或土壤板结的情况下,胚根的伸长受到阴碍,往往影响幼苗的出土。在这一过程中,营养的供应,主要靠子叶内贮存的养分。发根后,开始能从土壤中吸收少量的养分。到幼芽出土,真叶展开,幼苗能利用绿色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茶籽萌发后,至植株第一次出现驻芽前,茶世界形势一方面消耗子叶内贮存的养分,另一方面又利用幼叶的光保产物,这就是茶树的双重营养阶段。此时的农业技术措施,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择大而重的种子。二是需要整备良好的土壤条件,以利幼苗扎根出土,进而为茶树提供充分的土壤养分。三是刚出土的茶苗比较娇嫩,需要精心护理。

茶树成为一个个体开始独立生活后,约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直到第一次开花前,根系和地上部分迅速扩大,营养生长特别旺盛,尤其根系生长迅速,由最初的明显直根系逐渐过渡到分枝根系。茎叶繁茂,主干明显向上伸长,侧枝日益发展。为保证茶苗正常生长,这一时期的一切管理重心应该围绕着丰产树型的形成为转移,及时采用定型修剪抑制植侏向上生长,增粗主干,促进侧枝发展,以形成强健的骨干,使树冠迅速扩大。在施肥技术上,适当注意提高磷、钾肥用量,促进根系和骨架枝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管理上还必须做好除草、防旱、保水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在茶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这阶段的可塑性较大,对不良的环境反映很敏感,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措施运用得好坏,影响往往是很深远的。

茶树一般再经3-5年后,在人为的培、剪、采技术控制下,它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已开始进入盛期。就茶树营养生长而言,地上部树冠结构已比较固定。并随着分枝层次的增加,表层分枝逐渐茂密;而地下部根系,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其根深和根幅超过地上部,满布行羊,纵横交叉伸展。表现在茶树生殖生长上,开花结实渐趋高峰。子实发充分完全,茶籽结实率高,这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在栽培技术上,着重抓好肥、水、剪、采的同时,配合综合的栽培技术措施,就能在相当长的年限内,保持茶树旺盛的生长势,茶树高产稳产的年限可持续二、三十年,甚至更长。

茶树随着年龄继续增在,生长势就开始衰退,明显的表现是:茶叶产量和品质开始下降,树冠面新梢节间显著缩短,鸡爪枝大量发生,严重影响营养输送,芽叶变小,大量产生对夹叶,并不断出现枯枝,促使根颈处潜伏芽萌发,即以地蕻枝代替衰老枝条。与此同时,地下部亦大量地发生根系更新的现象,吸收根减少,侧根开始死亡,根系由外向内萎缩,营养面减少,茶树外貌呈现衰老状态--枝干灰白,叶片稀且小。在这一时期内,只要能在加强培肥管理的同时,船长休树再生能力的特性,按照茶树衰老程度,采用得修剪、台刈或抽刈等壮措施,重新形成树冠,那么,仍然能使茶树返老还童,延长茶树经济年龄,以获得相当的产量。但修剪对营养生长的刺激作用是会逐渐消失的,刺激消失的速度,与品种、修剪方法、采摘制度以及土壤肥力等都有关系,气候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以后根据茶树生长势,间隔一事实上的年限更新复壮一次,可使茶叶间量呈波浪式地向前发展。茶树这种周期性更新现象,虽可进行多次,但茶树的再生省略随树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到一定时期,即使加强肥、水管理,再用人为的更新措施,其所能得到的效益,已无多大经济价值。至此,在栽培技术上,应采取换种改植,即进行深耕改土,更换新的良种,重建高产稳产茶园。

2、茶树的物候期

茶树除了一生中的规律变化外,每年还随着四季的气候而发生变化。有节奏地进行着萌芽、发枝、开花、结果和休眠等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活动现象称为茶树的物候期。茶树的物候期,是茶树遗传性的表现。受外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1)根系的活动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因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和肥培管理等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又与树体内营养善和各器官生长发育的进程有关。在满足茶树生长要求的情况下,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可以终年不断地生长,在不同时期则有生长势强弱和生长量大小的差别。当环境条件不利时,根系也会出现被迫休眠。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流域,根的活动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

第一次生长高峰,当春季土温达到10℃以上时,根即迅速生长,一般三、四月是根系生长高峰,这次发根主要靠上年贮藏的养分,以后随着新梢萌发生长,根的生长转入缓慢。第二次生长高峰,从春梢停止生长开始,叶子制造的营养物质转入根系,因此六、七月又促进了根系的生长。随着夏梢展开,花芽大量分化,地上部消耗的养分增多,根的生长又转入缓慢。第三次生长高峰,于九至十一月间,茶季将近结束,叶子制造养分下运积累,根系得到的养分相对增加,所以,根系生长最旺,为一年中的最高峰。嗣后随着地温下降,根的生长越来越弱。

适宜茶树根系生长的地温为10-25℃,低于10℃或高于25℃都会抑抑制茶树根系生长,严重时,甚至停止生长。一年中发生新根根的高峰季节总是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树体内部营养物质有相当数量的积累时开始,因而形成了茶树根系与地上部器官间生长的协调关系。

茶树根系生长活跃时期,吸能力也最强,因此,掌握根系生长开始活跃前,在加强土壤管理的同时,做到及时施肥,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茶树根系生长的好坏,对于茶树新梢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中,为了促进根系的生长,在技术措施上要加强茶园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料,确何根系正常生长。

(2)新梢的生育茶树每年都有大量新梢萌发生长,可以扩大树冠,也可增加产量。因此,促进新梢的生长发育,是栽培茶树的主要任务之一。

茶树新梢的生育过程是:芽体膨大,鳞片展开,鱼叶展开,真叶展开,驻芽形成。

如不加采摘,任期自然生长,则驻芽一般经短期休止,继续生长,这样,每年可重复生长2-3次。但如幼龄茶树修剪或老茶树更新当年新抽发的新梢,多数在年周期内不出现驻芽,全年一次生长。如经采摘,则在留下的小桩上,顶端1-2个腋芽又可各自萌发成为新梢,再供采摘。这样,在人为的干涉下,茶树出现明显轮性生长。轮次多少,因生态条件、品种、采留标准而不同。一般热带8-10轮,亚热带5-7轮,暖温带4轮。据在杭州的生态条件下观察的结果,一般采摘树由越冬芽萌发的头轮梢算起,多数新梢能接连生长3轮,少数新梢能长4-5轮,结果列于表2-2。表中以藤茶为例,多数新梢只能生长2轮,能连续生长三、四轮或五轮的仅是少数新梢。然而龙井43和梅占品种,多数新梢能生长4轮,生长5轮的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那此不能连续生长的新梢,有的自疏死亡,有的则趋于休止状态。这种生育性状,是造成茶树季节产量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轮次变化幅度的大小,除品种因素外,随茶园肥水条件,剪要技术而改变。肥水充足,剪采合理,轮次和茶叶产量分布比较均衡;反之,使茶叶产量多集中在春茶一季,夏、秋茶比例很低。

茶树新梢具有多次萌发的特点,但每次萌发所需的条件是不甚相同的。一般春茶(第一轮梢)多要求适宜的温度这是因为茶树在休眠越冬期间,积累了较多的养分,一旦春季气温适宜,越冬芽就开始萌动生长,而且萌发比较整齐。夏、秋茶则不然。树体内部营养和土壤水分状况,就成了左右新梢生长的主导因子。如缺肥或土壤水分不足。芽叶生长迟缓,入冬后,气温当然是新梢生长的限制因素了。

茶树新梢一般日平均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萌动,14-16℃开始伸长,叶片展开,17-30℃生长迅速。如气温降到10℃以下时,茶芽停止生长。在采摘条件下的茶树新梢,每轮平均生长期,一般在40天左右,但因品种、气候等因素的不同,短的30多天,长的要70-80天。展开一片新叶,短的2-3天,长的15-18天,一般在7天左右。在我国大部分四季分明的茶区,新梢的形成是有季节性的。从春季茶芽萌动到冬季休眠,要经历7-9个月。在我国南方茶区(如海南岛等),虽然在同一新梢上,仍然有生长期和休止期可分。但由于气温终年较高,就同一株茶树而言,新梢全年均可陆续萌发生长。仅因雨量分布不均(有旱季和雨季)新梢生育有快慢之分,却没有明显休眠期。而在北方寒冷较长的茶区(如山东),茶芽生长期华裔5-6个月,近6-7个月处于休眠状态。

(3)开花与结果开花和结实是茶树生活史中一个重要时期,研究、掌握茶树的开花结实规律,不仅有利于栽培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茶子(采叶茶园是鲜叶)产量和品质,而且在育种上便于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工作,创造新品种。

茶树的花芽由当年生新梢上呀芽基部的腋芽形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从五月底至十一月,甚至到翌年春季,都可不断地有花芽分化。在热带气温条件下,它能终年形成。但仍然有一个相对集中期。一般春梢上孕育的花芽数量最多,结实率最高;夏梢上孕育的花芽也多,唯结实率不及春梢高;秋梢上孕育的花芽一般不结实或结实后种子不饱满。花芽的分化可依次分为分化初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及雄蕊、雌蕊形成期四个时期。茶花常有2-3枚苞片。苞片原基在分化初期发生,并表成苞片,保护其内侧的花蕾。到雄蕊、雌蕊形成时期,苞片脱落,萼片外露。花芽分化的整个过程约需20-30天。

由花芽发育成花蕾以后,在我国大部分茶区在九至十一月开花,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为开花盛期。个别茶区(如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十二月到一月为开花盛期。开花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60-70%。茶树的开花时期正是吸收作用、细胞分裂和伸长、酶的活性等表现强烈的时期。因此,气温就成为其限制因子。若气温降到-2℃时,花蕾便停止开放。降到-4℃以下时,则多数失去生命力。

茶花一般借助昆虫传粉,异花受精。受精后,花冠、雄蕊和花基部分离脱落,子房即发育膨大。当冬季低温时,则处在休眠状态,待翌年入春气温回升时,又继续发育,直至9月底到10月种子成熟。其生育进程。从花芽分化开始到种子成熟,需经历一年零三、四个月。

茶树在营养生长的同时,既有当年花芽形成,花蕾出现,开化受精的过程。又有上年的果实发育成熟的过程,同时进行着花和果生育的两个过程。这就是茶树的带子怀胎现象。

(4)茶树休眼目前,茶树种植在北纬49。到南纬35。之间的地域内。在赤道或靠近赤道地区,茶树在一年内的月产量分配比较均衡。但在远离赤道四季分明的地区,茶树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一般说来,休眠的时间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

茶树的休眠有两种:一种是新梢轮次之间的自然休虑(或休止),持续几天或几周,并自行解除,开始下一轮次生长;另一种是被迫休眠,由于外界温度条件等不能满足茶芽生长的要求而形成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茶树休眠的原因,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但从现象上明显地可以看出,茶树的自然休眠可能是由于树体内部营养物质的供水求失调,或是激素调节物质作用,使得茶树整体某一器官的生长发育影响另一器官的形成和生育之故。在茶树各器官相互关系中,以新梢和根系生长的相关较为突出。新梢和根系在年周期的生长都要营养物质,因此,在养分需要方面是有矛盾的。但茶树通过新梢自然休眠形式自动调节养分的代需,当营养物质供需矛盾不突出时,茶树亲梢可连续生长,在年生长期内,新梢不出现驻芽。例如生长良好的幼龄茶树,或更新复壮后的茶树新梢,以及从茶树根颈部抽发的地蕻枝等,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几乎全年展叶,就不出现自然休止现象。所以,我们掌握这一生育特性以后,在栽培技术上如能不断满足茶树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茶树的生长期就相应延长。反之,新梢很易形成对夹自然休止期也会延长,达不到经济栽培的目的。

茶树还借助休眠状态(被迫休眠)以忍受不适宜的环境,使生活周期可以顺利的进行。在我佃大部分产茶区,晚秋气温还适宜茶芽生长的范围,茶树就停止发芽,枝叶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积贮在根、茎。入冬后,内部贮藏的淀粉又转变为糖,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增强了植株的抗寒力。茶树进入被迫休眠以后,生长芽被富有蜡质的鳞片所包围,形成所谓冬芽。这种鳞片对芽起着机械性保护作用,防止冬芽失水,以利安全越冬。

越冬后的茶树,当春季气温回升时,又重复第二个年周期的活动。

茶树冬季休眠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温度和日昭长度。不能完全推诿于低温。因为在靠近赤道的高海拔地区,虽然那里的温度甚至还代于平原区的冬季温度但茶树却周年萌发新梢;相反在这个平原区却三个月的休眠期。在我国四季分明的广大茶区,在晚秋季节尽管温度仍在茶芽适宜生长的范围,但新梢早就停止发芽。这说明茶树休眠亦受日照长度控制的。

根据从赤道到北纬或南纬的某些种茶地区的每月产量分布和平均昼长的资料表明,当冬季的白天至少有六周短于11小时15分钟这个临界值时,茶树就要通过一个完全的休眠期。这个黑夜的时间愈长,休眠期也愈长。从杭州茶树新梢生育进程观察,这个临界值正处在霜降时节(十月下旬),白天日照时数为11时13分钟,茶树已渐处休眠。因此茶树的冬季休眠可能是由于短的白昼(或长的默认)通过影响树体内部生长调节剂而产生的结果。当然日照长度与低温通常也是相互影响的。

从茶树越冬休眠的生理机能直,加强秋冬季的茶园管理显得十分重要。这是由于茶树一到秋末冬初,地上部芽叶停止生长,其光合作用产物,除供根系生长需要外,有利于贮备营养物质越冬和翌年萌芽生长的需要。为了使茶树安全越冬,秋末施基肥或耕作时期不宜过迟,施肥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适当配合,使枝条和根系生长充实。在冬季干旱的地区,还必须及时灌溉越冬水,以增强树体的抗寒能力。

茶树年发育周期


茶树在一年的生长发育中,营养枝的萌发、生长、休眠和开花结果以及根系的活动过程。表现为同一年中,因发育阶段而异,而同一器 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各年间变化也不尽一致;同时,随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异,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也因品种、树龄以及人为技术措施,如修剪、施肥,采摘等不同而有差异。

茶树根系活动期:茶树根系生长快慢与地上部分交替进行。当地上部分生长活跃时,根系活动减慢;当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时,地下部分生长转为活跃。在氧气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土壤pH4.5-6.5、土壤空隙度在30-35%时,根系活动最适宜。大部分茶区一年有3-4次周期性生长高峰。高峰期的迟早与长短因地区和品种而异。在长江流域茶区,一般茶树根系在3月上旬以前生长活动微弱,3月上旬到4月上旬根系活动明显,4月中旬到5月中旬地上部生长活跃时,则根系增长很少,在6月上旬、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茶树根系的增长表现出生长高峰,10月上旬前后,有一次明显的活跃生长期。茶树根系生长活跃期,吸收能力强。

茶树萌芽期:茶树营养芽开始膨大到鳞片开展期。单位面积营养芽中,有10-15%芽头的鳞片开展为萌芽初期,50%以上的芽头鳞片开展为萌芽盛期。营养芽萌发伸育成为新梢,首先是芽体膨大,芽体伸长,鳞片、鱼叶开展,随后真叶相继生长。

无性系茶树的营养芽萌发较整齐,而群体品种萌发则先后不一,差异较大。大叶种茶树萌芽数少但粗壮,中、小叶种萌芽密度大而芽细小。

日平均气温达10℃左右时,营养芽开始萌发。气候温和的茶区萌芽期要较寒冷茶区早;平地茶园较高山或容易沉积冷空气的谷地早;阳坡的茶园较阴坡的早;砂土的茶园较粘土的早;低纬度、低海拔的茶园较高纬度、高海拔的早。

茶树营养生长期:茶树营养芽开始萌发,经生长发育成为成熟新梢过程的整个期间。

新梢具有多次萌发的特点,但年周期内各轮新梢生长速度不一致,一般春梢生长量最大,当年花芽尚未分化,营养生长占有明显优势。不同季节各轮新梢成熟需要的天数不一样,头轮新梢约为30-40天;二、三轮新梢约为60-70天;四、五轮新梢约为40-50天。在一天中,春季的茶树新梢白天生长速度快于夜间,夏季则夜间快于白天。

伴随新梢增长,叶片也随之展开。幼叶从初展到定型约需30天,以后转入成熟老化,直至最后脱落。茶树真叶叶片寿命一般为一年。

茶树生殖生长期:茶树的开花结实是生殖生长。有些茶树品种只开花不结实或结实率极低,称之为无性繁殖品系;有的茶树品种既开花又结实称为有性繁殖品系。

茶树生殖生长的花芽从6月开始分化,以后每月都能发生,可延续到11月,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茶区甚至可延续到次年春季。花芽分化初期为鳞片封闭的胚组织,随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长大,最下两个叶原基发育成为苞片,基部显著膨大而略呈圆形,显现出花蕾。从6-11月为显蕾期,7月份为显蕾盛期。

花蕾从分化至开放一般要经历4个月左右。茶花通常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为始花期;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为盛花期;11月中、下旬至12月末为终花期,热带地区可延长1-2个月。由花芽分化到始花约100-110天,由始花到终花约60-80天。开花经过吐白、初开、全开、雄蕊凋谢、花落等过程。从待放的乳白色花蕾到花朵完全开放,全过程历时2小时40分至4小时20分。每天开花多在早晨。茶花开放后,当花粉粒落到柱头上便是授粉过程。花粉粒在柱头上吸水,于2-3个小时内便很快发芽,发育成花粉管,并从花柱向下伸长至子房到达胚珠,然后经珠孔入胚囊,进行双受精。受精后子房便开始发育,如遇低温开始进入休眠。

幼果的形成是从受精结束后开始的,要经8-9个月的发育,至第2年6-7个月间,已基本定型,再经3-4个月,至9月底或10月上旬,果实就逐渐成熟,10月中旬或下旬,茶果已达成熟期。在霜降前后可以采摘茶果,这就是茶树果实发育的年周期。

茶籽是长成新个体的幼苗原始体。它的萌发过程是:种子吸水膨长→种壳胀裂→胚根伸长→胚芽伸长→幼苗出土→叶片展开→第一次生长休止。从生长情况看,根系生长先于地上部。种子吸水膨胀,种壳胀裂后,胚根首先显露并向下伸长,到10-15cm开始休止;10天左右分化生长侧根,这时胚芽向上伸长并出土,幼苗出土鳞片先展,10-15天鱼叶展开,相继真叶出现,至3-5片时,顶端出现驻芽,即第一次生长休止。

茶树特征特性


茶树属山茶科茶属。山茶科包括23个属,380个种。茶属有50余个种,茶树是其中之一。茶树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下,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固有特性。而人们要种好茶,首先必须认识茶,并按照茶树的生长发育特性,使其按着人们所需要的方面发展,以实现种茶的目的。 一株完整的茶树,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裸露于空间,由茎、芽、叶、花、果组成;地下部分深入在土中,由色泽、粗细、长短不同的茶根组成,又称根系。连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交界处,称为根颈。但不管那种器官,都是茶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既有各自的形态和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相联系,相互作用。 根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侧根分别呈棕灰色和棕红色,寿命长,起固定茶树的作用,并将须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份和矿质营养输送到地上部;同时,还能贮藏地上部合成的有机养分,以供生长需要。须根,又称吸收根,呈嫩白色,用来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也能合成部分有机物质。 茎 茶树的茎由树干和众多的枝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矿质养分送到芽叶;同时,将叶片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输送到根部起贮藏作用。 茶树按茎部分枝习性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芽 茶树的芽是枝、叶、花的原生体。位于枝条顶端的称顶芽,位于枝条叶腋间的称腋芽。顶芽和腋芽生长而成的新梢,是人们用来加工的原料,是最有利用价值的部位。 叶 叶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和能量,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同时,它又是茶树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另外,它也是人们采收的主要对象。 茶树叶片互生,边缘有锯齿,末端有短柄,面上有叶脉。茶树的叶脉多为8—12对,沿主脉分出支脉,脉至叶缘三分之二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连,这是茶树的特征之一,也是茶树叶片与其他植物叶片的重要区别。 花 茶树大多数在10—11月普遍开花。茶树的花为两性花,开花较多,大多呈白色,少数也有淡黄或粉红色的。花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5.0—5.5cm,小的直径2.0—2.5cm。 果 茶树的果为蒴果,大多为3--4室,也有1--2室的。每室1—2粒种子,每室1粒的呈球形,2粒的呈半球形。茶树种子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脱落。种子呈黑褐色,少有光泽,富弹性,内部子叶饱满,这是种子生活力强的标志。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无论根、茎、叶甚至细胞,来进行营养繁殖。 (1)扦插的生理 扦插是用茶树茎叶作为繁殖材料,促使其发生不定根,培养成完全独立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茶树的再生机能 具有复杂结构的树体,都是由未分化的胚性细胞经过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细胞分裂繁殖所产生的新细胞中,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而形成永久性组织的细胞,但有少部分继续保持其分生能力,这部分存在于茎或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作为分生组织而保留下来。 可是当茶树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树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称为再生作用。 从母体上切取的插穗,能进一步通过生理结构的调整,恢复细胞的分裂活动,再次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这是再生机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插穗生根的机理 茶树插穗基部切面上的受伤细胞,由于原生质的分解而产生一种创伤激素,并且被内层未受伤的健全细胞所吸收,使健全细胞的细胞膜木栓化,而将死伤细胞同健全细胞隔离。在切口处的创伤激素和插穗上部转移来的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生根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切口内层的健全细胞发生与切面相平等的分裂,而形成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形成层和筛管部位特别发达,对插穗切口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防止插穗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此时,生长素的活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细胞逐渐开始分化,形成愈伤木质部。它先同插穗中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输导组织连通,再同愈伤组织木质部的外侧连接,而发展成为根原始体,最后形成根。 茶树插穗的根原始体(即根原基),是一小团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一般发生在插穗基部切口或插穗下部近切口的部位,而且多出现在有叶的一侧。但是根原始体发生的部位和形状往往随品种和插穗条件而异,它可能从愈伤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和愈伤组织没有关系,而直接从插穗基部、切口上部皮层发生,或从茎部和愈伤组织两处发生。 (2)影响发根的生理因子 影响发根的因子包括,扦插枝的性质和外界条件。 ①枝条性质与发根 茶树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其性质结构随着空间分布和年龄的不同,表现了异质性,它们在扦插后的发根和成活率也不同。一般树龄较幼,枝条较为成熟的,扦插后容易发根,生长较好。近根颈处发出的枝条,由于比较接近于种子胚轴,因此容易发育成根。枝条性质的差异,实质表现在淀粉和糖分含量上。一般茎含氮和可溶性糖高的,特别是双糖/单糖比值大的,发根较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树木的枝条分生组织多、生长活性高,合成作用占优势。幼年树茎的单糖含量少而双糖/单糖比值高,这是因为呼吸旺盛,单糖消耗较多的关系。茎部含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年龄老的木质化程度高,生理机能便有所减退。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利用茎中含淀粉较多的时期进行扦插,并且提倡扦插枝要粗壮,要带有新叶片,以促进早发根。 ②水分与插穗含水分多的发根和成活率均较良好,含水分少的发根则差。此外,插穗含水量虽然良好,但插后不再给予适宜水分,也影响发根。 ③发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发根好坏,除插穗本身因素外,与生态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发根的重要生态条件。气温高低影响水分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程度与速度。在低温时插穗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一般茶树再生活动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8℃。在高温、足水的条件下,呼吸旺盛,代谢进行快,愈伤组织形成迅速,发根良好,但在高温缺水情况下,发根则差。土温过高,细胞分裂快,呼吸剧烈,物质消耗大,对发根不利,如土温连续在35℃高温下,不但对发根有影响,而且会使地上部叶片受灼伤。 土壤水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大,一般土壤含水在40%左右时,大部分枯死。扦插成活发根率随土壤含水的增加而提高。一般以土壤含水量80~90%时发根率和根的生长最好。 (3)插穗生根能力和生根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扦插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除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腐烂,还必须选用生根能力强的插穗,而且在适合生根的苗床条件下进行扦插,尽量缩短容易枯死的生根前的时间。但是,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仅因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枝条部位、插穗年龄,剪穗时间等不同,其生根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插穗生根首先要形成根原始体,然后发展成为根的组织,因此要求插穗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而且具备促进根原始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根组织的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插穗生根和根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在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更是生根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素化合物不仅关系着根原始体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根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应用氮素化合物促进生根时,有机态的氮素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的效果好,例如精氨酸对促进生根就很有效。一般而言,插穗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氮素化合物含量已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生根过程中,与其说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含量不足,还不如说是两者的比例不当。一般认为,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说,氮素化合物含量越低,即C/N比越大时,生根越好。

茶树知识之茶树生长环境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受环境制约,又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合理地选择自然环境和适当的人工调整,是保证茶树质量和保护周围环境的关键。

1.茶树的生长环境

(1)气候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在南纬45°与北纬38°间都可以种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25℃之间,不同品种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别。一般来讲,小叶种的茶树,抗寒性写抗早性均比大叶种强。

茶树生长需要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且降水分布均匀,朝晚有雾,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较有利于茶芽发育及茶青品质。若长期干旱或湿度过高,均不适于茶树生长栽培。

(2)日照

茶作为叶用作物,极需要日光。日照时间长,光度强时,茶树生长迅速,发育健全,不易患虫害病,且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适于制造红茶;反之,茶时受日光照射少,则茶质薄,不易硬化,吐色富有光泽、叶绿质细,多酚类化合物少,适制绿茶。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气存一定影响。高山所受辐射的紫外线较平地多且气温低、霜日多、生长期短,所以高山茶树小,叶片亦小,茸毛发达。叶片中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物增加。故高山茶香气优于平地茶。

(3)土壤

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虽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都可生长,但以酸碱度(pH)值在4.5~5.5为最佳。

茶树要求土层深厚,至少1m以上,其根系オ能发育和发展、若有黏土层、硬盘层或地下水位高,都不适宜种茶。石砾含量不要超过10%,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土壤是较理想的茶园土壤。

茶树的需水特性


茶树生育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它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需水量较大,且要求水的分布与茶树各阶段的需水量相适应。据研究,茶树每生产1克干物质,需要蒸腾水量300~385克,一秀要比其他木本植物需水量大;茶树经济产量的耗水量更大,据统计,每生产1公斤鲜叶量,需要耗水近800~1000公斤。例如,在杭州亩产200公斤干茶的茶园,全年就需要降水量近960~1200毫米。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与生育阶段以及田间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茶树的需水量差异也较大。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与规律:

茶树需水量和当地的气象因素的关系较密切。一般成龄茶园的需水量总是随着气温和蒸发量的提高而提高的。这和茶树自身在一年中各阶段的生育进程及其机体天理代谢功能,也是基本一致的。

茶树需水量随茶树树冠覆盖度增加而提高。覆盖度大,虽然土壤的蒸发量减少了,但茶树根深叶茂,蒸腾强度提高,产量增加,根系层的土壤水消耗量也增加,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表现更为突出。茶树需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在田间正常持水量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多,土壤水势高,有利于促进茶树水分代射,增加土壤表面的蒸发能力,使茶园日平均耗水量增加,这在旱季中灌溉茶园表现最为明显。

土壤水分是茶树生理与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树生育关系密切。茶树的芽叶生长强度、叶片形态结构及其内含物的生化成分等指标,均以土壤相对含水率80~90%为最佳,而根系生长则以65~80%为好。在适宜的土壤湿度下,茶树生长旺盛,体内含水量一般约占全侏重量的60%左右,幼嫩芽叶含水率可达80%左右,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功能增强,物质代谢趋向合成,有利于体内干物质的积累,使芽叶萌发快,数量多,嫩度好,内含丰富。特别是鲜叶中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的增加,对形成香浓味醇的红绿茶品质都较有利。但如果在旱季,当根系层土壤含水率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并伴有高温与干燥的空气时,茶树体内水分代谢很易失调,叶细胞容易产生质壁分离,破坏细胞透性,叶绿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趋向分解,体内干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减少,导致芽叶萌发生长受阻,鲜叶产量与品质均要下降。实践证明,凡旱季灌溉,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90%的茶园,无论是鲜叶还是加工后的成品茶,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比对照提高一个级。产量增加更显著,一般可比对照增加30%以上,经济效益较镐。

但茶园土壤水分过多同样有害,会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劣,土壤空气减少,削弱茶树根系呼吸和吸肥、吸水能力。时间稍长,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结果形成茶树湿害。

茶树生育的相关特性


茶树的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也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茶树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1.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关性 茶树树冠与根系的生长,在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茶籽萌发后,根系生长和枝叶生长是齐头并进,进入幼苗期后,“根冠比”(即根重与枝叶重之比)值基本上在1左右。随着生长的延续,由于地上部光合能力增强,枝叶生长加速,其生长总量逐渐超过地下部,树冠比例相应增大,在自然条件下,根冠比常在1:1.5的范围内。在生产上常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来促进或抑制树冠或根系的生长,例如,修剪或采摘可打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使地上部生长较旺盛,其生长总量常可超过根系生长量的2~3倍。施用氮肥能促进树冠枝叶生长,而磷肥可增加根系的生长量。在生长的高(深)幅度上,亦有类似趋势。随着树龄增加,地上部树高、树幅与根系分布范围之间,仍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根系扩张面大于树幅,而根系垂直生长的深度常小于树高,上下形态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其次表现在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在时间上有交替的关系。即当地上部相对静止时,地下部生长最活跃,当地上部生长旺盛时,地下部则生长缓慢。茶籽萌发后,地上部、地下部生长量,在年生育周期中,出现多次的交替生长现象,萌发当年不太明显,随着幼苗的成长,交替生长趋势逐渐明显。成年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一年有2次明显的交替生长现象,即当4~5月份地上部新梢生长旺盛时,根系生长相对缓慢,而当10月份后新稍生长相对休止时,根系生长又趋向活跃。 另外,还表现在树冠与根系物质转化机理上的依存关系。茶树体内产生的许多新物质,都是在树冠与根系密切配合、互为因果的条件下合成与转化的,这些物质的形成,又促进了茶树的生长与发育。例如,糖类(或称碳水化合物)是构成茶树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光合作用合成、代谢、转化的产物,是器官结构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也是茶树根、茎中主要的贮藏物质。如果没有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把光合产物源源运向根系,根系的生命活动就要受到影响;相反,如果没有根系及时提供水分和矿质营养,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阻碍,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也无法进行。又如,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含氮物质,也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氨基酸的前期化合物是在叶片内形成的,并从叶片转移到根部,在根部进一步完成氨基酸的合成,再从根部运向地上部,供树冠生长需要。经研究验证,茶树新梢中全氮含量在萌发生长期明显上升,以后虽有起伏,但总趋势呈渐降变化,根系中的含氮量以3月新梢萌动前达到最高,新梢生长期又逐月下降。茶树体内经常进行着代谢物质的向下或向上的运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正常的生育过程中,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关系。 2.茶树茎叶与花果生育的关系 茶树茎叶生长与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茶树营养生长的结果,扩大了树冠与叶面积,发展了根系,促进了物质代谢,从而导致了生殖器官的形成,促进了花果发育,使茶树能有效地繁殖后代。当营养器官消耗养料多,生长旺盛时,生殖生长就受到抑制;相反,当茶树开花结实过多,茎叶生长就相对减少,但在茶树有机体养料丰富、代谢协调的情况下,营养生长旺盛时也会促进生殖生长,使开花结果增加。这些情况,与茶树体内物质代谢有关,例如,当体内的碳代谢旺盛时,开花结实就多,而当氮代谢旺盛时,就有利于芽叶等营养器官的发展。因此,当重施氮时,营养生长就旺,生殖生长相对受到抑制;当磷、钾营养增加时,生长中心偏向花果发育,芽叶产量相对减少。如果这时摘除花蕾,迫使营养物质集中运向芽叶,就又能促进营养生长。 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其营养物质代谢的分配,随生长中心而转移,当春芽萌动开始,养分即源源不断地运向新梢。芽叶生长到一定基础后,花芽开始分化,体内养分又逐渐分送到花芽部位,以供生殖生长需要。在花果生长旺季,茶树吸收的磷素中几乎有一半运向生殖器官,运向新梢的仅占总量的35.3%;而在茎叶生长旺盛的春季,磷素吸收总量中约有80%以上是运向新梢部位;在10月以后,吸收养分则大部分运往根系。因此,对多次开花结实的茶树,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进行的过程,而营养物质的输导方向,对生长中心的转移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茶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心的交替现象,还表现在生理机能的变化方面。例如,在花芽分化、幼蕾大量形成时,正是春稍生长进入相对休止期,形成层的活动明显下降,6~8月份茶树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都达到了年周期中的最高水平,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也最多,以后生理机能就逐渐下降。 茶树的茎叶生长和花果生长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还和光照、温度、水等环境因素,生态条件、群体结构以及品种特性等有关。如在不同群体环境条件下,适度密植改变了茶树生态环境,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花果产量就会相对减少。又如对于采收芽叶为主要目的专业茶园,为获取优质高产的茶叶,应采取重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合理灌溉,及时勤采,秋季留叶,并运用乙烯利疏花疏蕾等措施,使营养物质集中输向新梢,转化生长中心对于采种茶园,则应适当提高磷、钾肥比例,实行春夏季留叶采摘,以提高花果着生数与结实率。

茶树的特征和特性


(一)茶树器官形态及功能

茶树的地上部分由茎、叶、花、果和种子组成,又称树冠;地下部分由功能不同的茶根组成,称为根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交界处称为根颈。

1.根系

种子繁殖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它们都是从最初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扦插、压条繁殖的茶树根系由营养器官的分生组织分化而成,主根一般不明显,只有侧根和须根。主根垂直向下,可伸入土层1米多。侧根着生在主根上,横向生长,多数分布在60厘米以内的土层里。主根和侧根寿命长,其主要作用是固定茶树,并将须根从土壤吸收来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地上部,同时,还贮藏地上部合成的有机养分以供茶树生长需要。须根,又称吸收根,呈白色透明状,其上着生根毛,主要用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俗语说,“根深才能叶茂。”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及根系的总量,是茶叶获得高产优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质基础之—。

2.茎

茶树的茎由树干和枝条组成,茎的构造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和髓。其主要功能是将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养分通过木质部输送到枝叶;同时,将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韧皮部输送到根部贮藏起来,髓是贮藏养分的场所。

茶树按照茎部分枝习性,可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主干明显,分枝从主干上抽出。半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虽有明显主干,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灌木型茶树植株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主干,骨干枝大部分从靠近地面的根颈部长出来,呈丛生状。生产上掌握正确的枝茎修剪和茶叶采留技术,培养高产稳产的树蓬结构,对于增加茶芽密度、百芽重和提高茶叶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芽

芽是枝、叶、花的原始体。位于枝条顶端的芽称为顶芽,着生在枝条叶腋间的芽称为腋芽。顶芽和腋芽统称为定芽。此外,还有生长在树干茎部的不定芽,又称潜伏芽。它在树干发生之初就存在,虽处于休眠状态,但仍然保持着生命力,一旦将其上部枝干修剪或台刈,潜伏芽就能萌发生长成新的枝条。

芽的大小、形状、色泽以及茸毛的多少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环境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

4.叶

茶树的叶片既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又是茶叶产量的来源。茶树生长发育需要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形成的。同时,叶又是茶树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器官。茶树依靠这种蒸腾作用来散发树体因阳光照射而积累的热量,并通过蒸腾促使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料。茶树也需要通过呼吸与外界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人们种茶主要是为了采收幼嫩的芽叶制造成品茶,因此处理好芽叶的采摘和留叶的关系对于茶叶高产优质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5.花果

花、果是茶树的生殖器官。花芽着生在叶腋间,有1~4个,与茶芽共生。茶花为两性花,开花较多,白色或淡黄,少数为粉红色。花的形成过程不同步,在同一时间里可以观察到正在盛开的花,同时也有的还处于原始体时期,这是茶树生物学中的一大特征。

茶果为蒴果,有3~4室,每室1~2粒种子,呈球形或半球形,少数呈肾形。茶籽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脱落。种子呈黑褐色,略带光泽,富有弹性,在未成熟的种子的子叶里贮藏大量淀粉,随着种子成熟,子叶中贮藏大量的脂类物质和蛋白质。

茶叶的花和果同样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茶叶综合利用的重要原材料。

(二)茶树的生命周期

茶树的整个生命周期长达千百年以上,但一般的栽培茶园经济价值较高的茶树树龄为40~50年。栽培茶树的一生大致上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3个阶段。

1.幼年期

幼年期是指从茶苗出土或扦插成活开始到茶树基本定型投产的时期,在一般栽培管理条件下,茶树的幼年期为2—4年。

幼年期茶树的生育特点是:可塑性强,营养生长旺盛。这一时期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其根系与树冠分枝结构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幼年期茶树这一特点和培育茶树树冠的目标,农业技术措施应以培养根系发达、分枝合理、树体健壮的骨架为主。为此,必须进行系统的定型修剪,抑制主干生长,促使侧枝生长粗壮,重点培养好第一、二级骨干枝。同时加强土壤管理,及时供给生育所需的养分,在氮、磷、钾的配比上,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促使茎干生长健壮及形成分布深广的根系。幼年期茶树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以采代剪,采养结合、突出留采,达到培养宽广树冠和健壮树体的目的。

2.成年期

从树体基本定型投产到茶树第一次自然更新为止称为茶树的成年期。我国多数茶区栽培茶树的成年期一般30—40年。成年期茶树的生育特点是生育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达到盛期,茶叶的产量、品质和综合效益都达到高峰。

成年期的后期,,由于不断地采摘和修剪,树冠面上的小侧枝愈分愈细,有许多结节枝形成(俗称鸡爪枝),这些结节枝妨碍营养物质的运输,削弱枝条的再萌发能力,尤其是树冠内部的小侧枝表现更明显。之后可以见到从茶树的根茎部萌发出新的、生育力较强的徒长枝条,这些枝条生长迅速,节间长,叶片大,长势旺,形成了茶树的自然更新。

成年期茶树栽培管理的任务是尽量延长高产、稳产、优质的持续年限,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肥培管理,特别是氮素营养;保持树上有足够的绿色面积,适当留叶,促使树势生长旺盛;进行轻修剪和深修剪,促进侧枝更新;清除树冠中的枯枝、弱枝,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根颈部萌发的新枝,以促进树冠更新。

3.衰老期

从茶树出现第一次自然更新到最后产量明显衰退,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衰老期茶树的生育特点是,育芽能力渐趋衰退,树冠分枝开始减少,根颈出现自然更新现象,逐步以徒长枝代替衰老枝。地下部吸收根减少,细小的侧根开始死亡,茶叶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对衰老期茶树采取的主要农业技术措施是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同时进行土壤的深翻改土,施人有机肥,并在施氮肥的基础上,增加磷、钾肥比重,使枝干和根系生长粗壮,延长更新年限。当经过数次台刈更新后,茶树树龄较大,树势衰老,或品种不良,更新改造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效果不大时,可换种改植。

(三)茶树生长的年变化

茶树每年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的生芽发枝、开花结实及根系与芽叶交替生长等周期性的变化,就是茶树生长的年变化。

1.茶树的分枝与新梢生长

茶树的分枝方式从幼年期的单轴式分枝,逐步过渡到合轴式分枝,这种过渡是在成年期逐步完成的。随着茶树生育年龄的增加、分枝形式的改变,分枝的技术也随之增加生产揩槐可改变这一分枝形式的发生和转变。栽培茶树希望宥强壮的骨干枝,较多的分枝级数,形成分枝茂密、合理,树冠采摘面大,高度适中的树形。

新梢是人们栽培茶树收获的对象,茶叶的生产是以新梢的生长变化来开展的。茶树新梢生长与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有关。二般说来,每年春季,当日平均气温达10℃以上、持续超过5天时,茶芽就开始膨大,接着茶芽鳞片分开,继而出现1~2片发育不完全的鱼叶,最后开展的才是数量不等的真叶。如此经过一定时间后,顶芽停止生长,缩小呈米粒状,即成为驻芽,它标志着新梢已经停止生长,但驻芽经短时期休止后,又可重新生长。在广东,茶树每年可重复生长5轮左右。第1轮茶4月底结束,第2轮、第3轮茶为夏茶,一般各持续唇5天左右,于7月底结束;第4轮、第5轮茶为秋茶,一般各持续45天左右,10月底结束。

2.茶树叶片生长

叶片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茶叶产量的唯一来源。茶树虽为常绿植物,但是叶片的寿命多数只有1年左右时间,年生育过程中老叶逐渐脱落,新叶不断形成。栽培茶树叶片寿命随品种、生长季节、管理水平而不同。

茶树的产量和品质与树冠叶面积指数有着密切联系,栽培茶树的叶片集中分布在树冠表层。茶树上的叶片过多,形成郁闭状态时通风透光差,不但不能高效地合成有机物质,反而增加了呼吸强度,致使消耗大于积累,影响新梢的生育。一般来说,茶园覆盖度在90%以上、叶面积指数在4以下时(叶面积指数=绿叶总面积÷土地面积),叶片净光合效率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的叶量时,若叶片总面积继续增加,则有效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一般而言,苗地、幼龄茶园叶面积指数以适当高些为好,成龄生产茶园叶面积指数控制在4

左右时,茶鲜叶产量较高。

3.根系的生长

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整体,地下部根系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上部枝叶的生长,茶树根系的生长总是与地上部新梢的生长交错进行的。以我国茶叶主产区为例,每年春季,当日平均气温达7℃以上时,在3~4月间有一次发根高峰期。4月底到5月底,地上部春茶生长旺盛,茶树根系生长就较缓慢,根系吸收活力也比较低。6月底、7月初,由于春茶留养的新生叶片已经成熟,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不断增多并输入根部,使根系生长活动不断加强,于是又出现一次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高峰。8月初到9月初,地上部秋茶生长转旺,于是根系生长又减弱。10月上旬以后,地上部新梢生长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光照与温度又十分适宜叶片的光合积累,根部养分积累不断增加,加上此时气温仍然适合茶树根系生长,使地下部根系生长达到一年中的生长最高峰。因此,秋茶结束后到小寒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广东茶区深翻施肥和进行茶树重修剪或台刈的最佳时期(陈栋,1987)。但是,各地气候条件、土壤种类和茶树品种不同,一年中茶树根系活动状况是有差异的,最佳采茶、施肥与修剪时间也应有所差异。

茶树的根系为树体的生长发育起着支持、固定、吸收、贮藏、合成的作用,根系吸收的养分主要是矿质盐类,同时也可以少量缓慢吸收一部分有机物质,它可以从土壤中吸取矿质离子、二氧化碳,输送到叶片中供光合作用等代谢之用。根系也是贮藏有机物质的场所。在茶树进入休眠期之前,施用的铵态氮肥被茶树吸收利用转化成茶氨酸、精氨酸、谷酰胺贮子茶根中,翌年春萌发时再输送到新梢中。夏茶之前追肥施用的镀态氮,能提高根部茶氨酸、精氨酸的累积量,并随新梢的伸长而下降,缓慢被茶树生长所利用。根系也具有合成某些有机物质的能力,如酰胺类,茶叶中的特殊氨基酸——茶氨酸等化学成分大部分是在根系形成的。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呼吸作用


茶树呼吸作用就是把树体内有机物质经过复杂的氧化分解,变为简单化合物的一种化学反应,也就是生活细胞中释放能量、有机物质氧化的过程。茶树的大部分呼吸是有氧呼吸,在此过程中,糖分完全变成C02和水,并且释放能量,其总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602→6C02+6H20+能量 上述反应式只是表示出反应的始末。其实呼吸也和光合一样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许多酶体系的催化之下进行的,这些酶体系严密组织,互相配合,使得整个呼吸过程分阶段、按次序地进行下去。因此能量也是逐渐的、分步骤释放的。(图略) 呼吸作用除了作为需能过程的能量来源以外,在呼吸进行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还可以作为合成其他必要成分的原料。这些物质可以被同化为原生质或细胞壁的成分,也可以成为淀粉、脂肪等物质,在细胞中贮藏起来,作为以后的呼吸原料。所以呼吸作用不仅是一个物质分解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在同化作用与光合作用中极为重要的过程。实际上,呼吸作用对于茶树的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呼吸作用除了与茶树的生长发育及生命的维持紧密相关外,同时对茶叶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据研究,茶树光合产物中消耗于呼吸作用的约占60%左右,其余消耗于嫩枝、根系和叶片的生长上,而直接供嫩叶所用的只占8%左右。从整株来看,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以细根和嫩枝为最多。如何降低呼吸的无效消耗,而多用于中间产物的形成上,这是栽培上必须注意的问题。 1.茶树不同部位的呼吸强度 茶树各部分的呼吸强度,因器官、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虽然叶片只占树体重量的最小部分,但是在树体任何一部分中,叶的呼吸速率最高,根、茎则比较低。衰老器官比年幼器官的呼吸要低得多,而花蕾和花的呼吸强度又明显高于幼果。

相关文章

addLoadEve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