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茶道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关于茶道 泡茶的茶叶的变化过程 生姜红茶的正确的做法

关于茶道。

(一).茶自十六世纪传入欧洲。起出荷兰人从澳门购茶,寄往爪 哇,然后运回荷兰,视为助消化的特殊饮料。十七世纪初叶,才渐渐输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 俄罗斯和英国。(二).欧洲若干国家,虽然了解茶能助消、话提精神,而却未造 成重视欧洲若干国家,虽然了解茶能助消、话提精神,而却未造成重 视的气候,惟独英国后来居上,奇迹的掀起饮茶风尚。当十六世纪 时,英国还是喝咖啡的国家,自从茶叶输入后,发现有胜过咖啡的特 点,朝野交相提倡,于是逐渐养成饮茶的社会习惯。 (三).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格德琳,从葡萄牙将饮茶的高尚习 惯带入宫廷以后,更由尊敬与新奇,而鼓舞起贵族圈内的重视饮茶, 但因为茶叶当时很贵,受限于购买力,只停滞于上流社会。(四).到了十九世纪,因交通与技术的长足进步,茶叶从各方面 运入英国,茶价遂猛跌。于是茶便完全夺取咖啡的地位,成为英国的 大众化饮料。(五).英国的开放性,一延几个世纪。据说:这是1840 年,一位贝德佛公爵夫人最早所立下来的『不成文规矩』,目的在「 缓和她每天下午四点钟时,便感到虚弱和疲惫,须歇下来喝茶,始能 振作」。想不到从此之后,这个人的规矩,竟会不胫而走,逐渐扩展 至全国每一个角落,蔚为普遍风气。(六).英国民族的性格特征,是保守、沉默、严肃,所以饮茶才 能成为牢不可破的传统习俗,因此无论环境如何困难,他们各阶层国 民每日的『上午茶』(上午十点半)与『下午茶』(下午茶),总是 免不了。由于数代过惯这种规律的生活,也就特别郑重其事,把两次 饮茶视为工作过程中的精神调剂。评论

中国之精华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与日本、英国之 大不相同,分述如下:1.中国: A.茶─科学的a.茶叶:品种众多、制作特色各自不同,可因应各种口味需求 之人们;在制茶领域中不断改良创新,制茶机器应运而生,符合时代 需要,省时、省力、卫生、美观。b.茶具:精致化之陶瓷艺术,在造型符合实用、美观外,更注 意其烧制过程中之变化,均要巧妙掌握其物理特性、化学原理,以制 作出完美的艺术品。c.功效:较注重〞意识型态〞方面,如〔提神醒脑〕、〔消除 疲劳〕、〔增强耐力〕等,至于〞临床疗效〞方面则仅为参考。 B.道─哲学的思想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既可评论时事,亦 可旁及万物;在思想的领域中,从〞实有〞到〞万无〞,从盘古到现 今,任由驰骋。尤其是与各阶层的人士结合所产生之思想与行为如下: a.一般百姓:茶已融入生活中,饮茶时表现出一种悠悠然自得 其乐的样子,纵使置身于酒楼饭馆中,亦可与周遭事物融合,闹中取 静。b.文人雅士:从许多诗词中可看出,各类文人雅士之聚会场所 ,总少不了茶与酒,因而藉酒助兴或感伤世事,再者以茶解讽或舒解 心中郁气,并随时与山水天地融合,进而吟咏出许多意境优雅的诗词。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见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斤。开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非垒,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c.宗教:茶与佛教、道教一触即密不可分,在其潜修心性过程 中,藉饮茶时之恬淡心境,去做〞出世〞和〞入世〞的冥思与探讨, 其中以〞禅宗〞最为重视『』,甚至将『』当成参禅时必修 的一门功课,所谓「用茶破睡」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日本:A.茶─大多以蒸青绿茶(煎茶)为主,近年来也饮用乌龙茶。 民间普遍用泡茶法,最不良的习惯就是喝冷茶,与中国所称忌喝冷茶 及隔夜茶有所出入。B.道─以日本之基础来说,一大篇的繁文褥节和不断重覆 的规定动作,再加上宾主间严肃拘谨的心态与宁静萧瑟的气氛,最不 敢恭维的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将整个过程〔礼仪〕化,如同天皇召见 一般,这样的简直是作茧自缚。

3.英国:A.茶─大多以加味或拌花的茶叶为主。B.道─英国这种开放性,可喜的是有饮茶的新生命、新传 统作基础,普遍又活跃;但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只知『为饮茶而饮 茶』而已,对中国之而言,还只能在门外徘徊,未能登堂入室。

后记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是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神农本草> 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是上古先民 的代表人物,距今约有五千年了。茶叶,有文字的记载也有三千年以 上,首见周公旦<尔雅.释木篇>:『檟,苦茶。』檟─是茶叶的古 名。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丹漆茶秘.....皆纳贡之。』足以说明在公元前1066年 时,茶叶便作为『贡品』。王褒的一纸<僮约>(公元前59年签订 之工作契约)中,有『烹茶尽具』与『武阳买茶』的记载,描述出当 时社会中以茶为饮料,且有商品交易之行为。茶神─陆羽 陆羽(公元728~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 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省天门县)。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 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上 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着作<茶经>, 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

小编推荐

英国人是怎么爱上喝茶的?英国的茶文化探秘


17世纪欧洲各国开始盛行咖啡,到了18世纪中期之后,英国人渐渐以茶代咖啡,养成了喝茶的习惯,那么,英国人是怎么喜欢上喝茶的呢,英国的茶文化有什么特别的吗?虽然历史学家也找不出答案,但我们还是可以来稍微了解下。

虽然原因尚未找得出来,有些讲法则已经遭否定。例如有人怀疑当时茶比咖啡便宜,所以英国人就改饮茶。据学者分析估计,当时一杯咖啡所用的咖啡豆成本,和一杯茶所用的茶叶成本分别不大,而且茶兴起之后,售价有增无减。不过,茶叶比咖啡豆轻,即使一磅茶叶的价钱比一磅咖啡豆高,一杯茶所用的茶叶重量,却比一杯咖啡所用的咖啡豆重量少。两者的成本难以精确计算,但学者认为英国人饮茶渐多的原因,不是因为两者的价格差异。

另有讲法称,英格兰人由常饮咖啡改为常饮茶的原因,是关乎饮品的进口途径。英格兰的咖啡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由各地小商人经阿拉伯商人购买,而茶叶的买卖,却几乎全是东印度公司的生意。饮茶和饮咖啡也能令人清醒提神,既然效果相似,东印度公司又富可敌国,要以茶叶将生意由各咖啡商人手中抢过来,又有何难?1664年,东印度公司赠两磅茶予英格兰国王。1678年,茶叶销售量虽低,东印度公司仍大量入口,20年之后,每年茶叶进口量近2万磅。到了1700年之后,每年进口量就渐升至6万磅。1721年,每年茶叶入口的红茶和绿茶达至100万磅。

欧洲人初次买得中国茶来饮时,饮法和华人无异,也是以热水冲,不加糖。初时的茶多数是绿茶,而茶杯也和中国茶杯一样,没有托碟和杯柄,柄与托碟是欧洲人后来加上去的。或许欧洲人怕味苦,所以饮不惯清茶,某日见印度商船水手加糖饮茶,就跟这种印度法来饮。到茶在欧洲各国大兴之后,坊间大部分人饮的第一口茶,就已经是甜的了,但当时茶中尚未有奶。

也有学者称,饮茶本来是凯瑟林王后(Catherine of Braganza)的嗜好,王后与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于1662年结婚之后,贵族阶层的妇女和宫廷的随从,就学王后饮茶而不再饮酒,饮茶或因如此变得有贵气。不过,宫中的侍从将此风气传到民间之后,中产阶层常常在咖啡馆饮茶,茶的贵气渐失。历史书作者谈起英国人饮茶的历史时,必会提到18世纪慈善家和旅行家Jonas Hanway。这位先生本是商人出身,曾经写书记载旅游历险的经历,也是首位在伦敦撑伞逛街的人。Hanway见坊间人人饮茶,觉得非常不顺眼,写信向朋友发牢骚,这些牢骚后来被结集成书出版。他认为呷茶之举(Sipping)理应戒除,认为所有饮品都应该是「饮」的,而如果有饮品过热,嘴巴根本连杯缘都不应该碰。而以下这句话,算是众牢骚信件中的名句:

我们(英格兰人)本来具有英雄气概,智勇双全,故最不应该模仿的人,就是华人,世间上最厉害的呷茶者是华人,世间上『最乸形(娘娘腔)的人』(most effeminate people)也是华人。

Hanway认为,英格兰国内许多植物也可以当茶来冲,根本不必花冤枉钱由外国入口大量茶叶。欧洲人当年为何大费周章买中国茶来饮呢?似乎连Hanway和当时的达官贵人也费解,而现代的历史学者和社会学家,依然很难答得出来。

「茶」后来不只是茶了。到了18世纪中期,「茶」已经化为饮食风俗的称呼。欧洲各国皇室贵族的饮茶聚会,曾经就如日本的茶道一样雅致而规矩严谨,与凯瑟林王后的饮茶雅好相比,可谓更上一层楼。冲茶、加糖加奶、斟茶、饮茶、以匙搅拌,各有法度礼仪,其中手部姿势最为要紧,这些礼貌姿势,多数来自法式洛可可风格兴起之时。各子女的教养如何,凭这些举动就能窥知。例如提起茶杯,拇指与食指应在手柄中空处相合,夹住杯柄,中指则于柄下端托住茶杯;如果将食指穿过虚空处环住杯柄,就不好看了。又例如用茶匙将糖搅匀时,不应在杯中打圈,要像画直线一样来回。还有许多礼仪已经失传,而种种姿势的意函为何,自然各有各的理论。

一套Svres出品的精致茶具。图片来源:The J.Paul Getty Museum

茶具也变得精致讲究,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法国Svres皇家瓷器厂的茶具,在当时闻名欧洲,贵族富人或妇女在茶聚时,若拿出一套Svres茶具来饮茶,在众中眼中必然八面威风。这种茶聚最初只有茶和茶具,19世纪初期,英格兰贝德福德的公爵夫人Anna Russell,在某日下午5时左右称感到「疲倦沉重」,从此就在下午的茶聚前,命人买糖果来吃,以免饿着肚等两三小时食晚饭。这些茶聚后来不只有糖果了,也有牛油三文治和小蛋糕。今时今日的下午茶(Afternoon tea),就是由此而来。下午茶又称「矮几茶(Low tea)」,这餐茶所食的东西不是正餐,所以本来不在餐台食,而是在茶几旁边坐在梳化上慢慢食。食下午茶的时间,通常是下午4时至6时半。

当时工业大兴,乡间农人纷纷变成工厂工人。工厂的工作极辛劳,所以工人阶层所饮的茶,和贵族的茶完全是两种味道。贵族阶层以茶聚消磨下午余暇,等食晚餐,茶具精致,糖和奶的份量节制有度。工人所饮的茶非常甜,因为糖能暂解肚饿,而这些茶多数没有奶。直到忙碌一日过去,下班回家后,工人家庭则会匆匆忙忙食「高台茶(High tea)」。「高台」就是饭厅餐桌,而不是贵族下午茶所用的矮茶几。High tea是便餐,有面包牛油、果酱、午餐肉之类,或有鸡蛋或者芝士,全部都不用煮。甜茶则是「美味药」,用来送冷肉冷面包。精致餐具与用茶礼仪,「高台茶」当然就不可能有啦。

英国茶文化的由来


英国,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浪漫的国度,这里的茶一般以红茶是了为畅销。大多数英国人都喜欢喝红茶,那么英国茶文化渊源是什么?

英国茶文化渊源,从一开始就与皇室挂上了钩,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人称“饮茶皇后”,当年她的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在红茶的贵重堪与银子匹敌的年代,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直到1826年,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茶叶开始变得比啤酒还便宜。从此,从英格兰的多佛到苏格兰的阿伯丁,几乎全英国都流行喝茶。

英国茶文化渊源一直到今天都影响着人们的作息。英国人以茶开始每一天,以茶结束每一天,英国人乐此不彼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清早刚一睁眼,就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early morning tea;早餐时再来一杯。

“早餐茶”breakfast tea;又名开眼茶,精选印度、锡兰、肯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最适合早晨起床后享用。搭配培根香肠和蛋,是一种能去油解腻的浓茶配方。上午再繁忙,也得停顿20分钟啜口“工休茶”teabreak;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点的法定时刻afternoon tea;这时,香气特殊的伯爵茶成为首选。伯爵茶是以中国茶为基茶,加入佛手柑调制而成,闻起来芳香,尝起来也不算浓。回家后晚餐前再来一次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High tea;就寝前还少不了“告别茶”。

英国茶文化渊源就为以上内容。此外,英国还有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像是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园茶会以及周末郊游的野餐茶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