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茶发展起来的其他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绿茶的起源与发展 黑茶绿茶 绿茶黑茶

绿茶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最早利用茶叶是作为药草,后来是咀嚼茶树的鲜叶,之后发展到生煮羹饮。煮羹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据考,三国时,魏国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茶叶长期保存。人们把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而形成的产品,应该说,这就是最早的绿茶了,这样人们就能够长期地保存茶叶了。 但是人们并没有满足以这一种方式和形态来保存茶叶,而是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方式来保存茶叶。于是经过了不知多少年以后,就出现了很多其他的方式和产品形态,当然可以相信有很多的努力不是很成功的,从而并没有流传开来、没有流传下来。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茶类。

黄茶的产生

绿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当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因此,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 黑茶的出现 绿茶杀青时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茶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这是产生黑茶的过程。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疏记载了黑茶的生产(1524年):“商茶低仍,悉征黑茶,产地有限……。

白茶的由来和演变

唐、宋时所谓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不同。而到了明代,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白茶。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

红茶的产生和发展

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青茶的起源

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从而悟出了青茶制法。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花茶的出现

除了以上的六大茶类以外,还有就是花茶很值得一提,这是我国大众很喜欢的品种。茶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蔡襄《茶录》提到加香料茶“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记载,施岳《步月.茉莉》词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茶”。 到了明代,窨花制茶技术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茶的花品种繁多,据《茶谱》记载,有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九种之多。现代窨制花茶,除了上述花种外,还有白兰、玳瑁、珠兰等。

小编推荐

茶与其他文化


——品茗静思 人生一乐 千百年来,、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 丰富多彩的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乌龙茶、碧天峰铁观音,那么,你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 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

从包装上鉴定白沙绿茶的真假


海南所出产的绿茶,以白沙绿茶最负盛名。白沙绿茶产自海南中西部山区的白沙盆地,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常年云雾缭绕,是天然产茶之地。出产白沙绿茶的白沙农场,其茶园分布在白沙陨石坑及其周围。白沙陨石坑是七十万年前由天际陨石撞击白沙大地形成的,陨石的撞击给这里的土地带来了大量丰富的矿物质,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一般的茶树品种,在其它地方定植需经3年的管理才能正式投产采摘,而在陨石坑范围内一般只需2年即可。同样品种,长在陨石坑范围内的茶树,其芯叶也比别的地方特别是北方的肥硕鲜嫩,内含物丰富,并且一年四季均可采摘;同样的茶树品种,种植在陨石坑范围内,其茶树鲜叶制作出来的成品比其它地方同类产品都要清香、浓厚甘醇。

四招鉴定白沙绿茶真假

1、目前市场销售的白沙绿茶产品主要是袋装系列,自从2009年10月份以后更换了新包装。因此,若在市场中发现老包装“白沙绿茶”产自2009年10月份以后的均为假货。

2、防伪标识,白沙绿茶国家地理标识日光下可显示凹印的“中国”字样,假的产品则无凹印。

3、新版“地理标志”,荧光灯照射下,显“白沙绿茶”字样;根据提示刮开涂层输入16位防伪编码,将编码发短信至10669588365查询,或拨打电话4006708369、010-84291315查询;“地理标志”上下左右有“防转移刀口”技术。

4、茶质,真茶叶整体均匀,绿润有光,汤色黄绿明亮,而假产品,杂质较多,茶梗多且粗,叶子较大,冲泡后淡苦无味。

福建白毫银针有哪些其他“朋友”?其他白茶?


虽然说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都生产白茶,但是福建省才是是白茶的发源地,也就是白茶的故乡。福建所产白茶品类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四种,如今还多了新工艺白茶,共计五类。各品类之间和而不同,在产地、茶树品种、采摘标准、品质特征等方面各有特色,接下来就来一一介绍。

1.福建白茶之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的产地为福建省福鼎市和政和县两个地方,是白茶中等级最高的一类,创制于清嘉庆初年。其中,福鼎市是白毫银针的创始地,当时所用的原料采自当地的菜茶品种,后来福鼎大白茶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才开始用优良的大白茶品种来制作;政和县始制银针要晚一些,所用原料为选育的政和大白茶品种。

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为肥壮的单芽,制成后成茶挺直如针,整芽满披白毫,因此叫做“白毫银针”,是甜美的白茶小姐。不仅颜值高,内质也醇爽清甜,惹人喜爱。

2.福建白茶之白牡丹

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同出福鼎和政和,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采摘一芽二叶制作。成茶两叶一芽自然舒展成朵,叶片色泽灰绿,毫心色泽银白,滋味醇厚清甜,毫香浓显,汤色杏黄明净。白牡丹是白茶中的美丽少妇,体态婀娜,滋味丰满。

3.福建白茶之寿眉、贡眉

寿眉和贡眉都产自福建政和、建阳等县,区别不甚明显,甚至很多人会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寿眉和贡眉互为别称,但是一般认为贡眉等级比寿眉要高。从茶树品种来讲,有寿眉和贡眉同来自菜茶的说法,也有贡眉树种为大白茶、寿眉为菜茶的说法;从采摘标准来讲,二者都是低于一芽二叶采摘标准的,因此比白牡丹的等级低;从品质特征来讲,二者差别不大。寿眉和贡眉是白茶中的帅大叔,越老越有味道。

4.福建白茶之新工艺白茶

传统白茶的加工工序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新工艺白茶是在萎凋之后加入了揉捻工序,汤味更浓,汤色更深,也就是“更有味”,也广受消费者的欢迎。新工艺白茶对树种和原料的要求和白牡丹一样,为大白茶树种的一芽二叶,不过因为揉捻过,所以外形没有那么舒展,叶张略有坍缩,呈半卷条形,色泽也是暗绿带褐的。新工艺白茶是白茶中标新立异的小年轻,有棱角有血性。

通过介绍,相信大家对福建的白茶也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福建茶的系列到此也已经圆满结束了。其实除了乌龙茶、红茶、白茶,福建省的绿茶和茉莉花茶也很好喝,只不过没有其他三位名气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从追求成功到关注成长,茶企进入理性发展时期


牛吹多了,正事就干少了。

天天吹成功案例,事实上绝大部分企业要的是成长计划,而不是成功。盯着成功,好比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可能吗?利用人性的贪婪,放大甲方的欲望捞钱,这就是广告、咨询业的通病。

神吹成功案例的咨询“大师”,往往是玩心理学的哄骗大师,画大饼将客户哄开心了,然后向甲方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服务费。迷信成功案例的老板,都是想创造营销奇迹的主。自己创造了不了,就到处拜大神,这就给江湖术士创造了捞钱的机会。在中国营销界,许多大名鼎鼎的营销策划专家不过是包装出来的,用信息不对称来忽悠企业主。

成功案例=营销奇迹=天价咨询策划费。江湖大师,通过洗脑攻势,在企业主心里建立了这一等式,其最终要表达的是,要想创造营销奇迹,就要出天价服务费,否则你就失去了一次巨大的成功机会。

一些老板的胃口(即贪欲)被调起来了,陷入了执念之境界,往往愿意为自己的欲望埋单。于是其正告营销“大师”说,我想做,但企业困难,服务费能不能降一半,分三期付款,首付百分之三十?于是,“大师”非常不情愿地成交,并说我第一次收这么低,算是带有帮忙性质,你不要跟别人说,我收你60万服务费,而要说收了100万元,以维护我的形象。于是,60万元首付百分之三四十,也是十多二十万元付出去了。

案子一执行,效果远达不到预期,于是甲方不想付剩下的款项,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作为小企业主,损失二十万元的首付款,加上配套花去的上百万推广费,一两百万不在了,也是心疼的!

这就是所谓的“成功案例”套路,盛行于中国营销咨询界数十年,经久不衰……

成功学走下神坛,被国人视为心灵毒鸡汤。为什么成功案例还在营销界这么盛行?这值得深入反思!

可能中国人过去穷怕了,所以举国都渴望成功吧。成功成了当前极度功利社会的商业宗教。

成功与成长的区别有三:一是成功是结果,成长是过程;二是成功是外界的评价,无非名利而已,成长遵循内心,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与实现;三是成功的量化指标比较单一狭窄,且从众,成长具有独特性与丰富性。总之,成功服从工具理性,成长遵循人性。

从本质上来说,成功与成长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一个是工具理性的产物,另一个是人文价值的产物。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成功是成长的结果。两者追求的价值不一样,成长的结果是成功,但这种功德圆满是人文主义意义上的成功,而非世俗功利意义上的成功。追求的终极意义不一样,此成功非彼成功,明眼人不可不察!成长是一段过程,这段过程应该是完整的一条路,比如路有起点,经沿途的中间点,抵达终点。如果说,终点是结果,中间点是阶段性结果,那么成长其实是包含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的。

最后,成长不光是小孩子的事,大人也需要成长。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大人不成长,也会成为老朽。

死人不需要成长。不过,佛祖说,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我们这一辈子,不过是“增上缘”而已,也就是在过去无数辈子的因缘际会之上,增加一点这辈子的小缘份……

不成长,能量等级低,中阴身难过,投不了好胎。

因此,成长不光是小企业的事,也是大企业的事!

更具丰富性与独特性的成长,其实是包含狭窄的成功,并高于简单功利的成功,是更高层次的上下求索,最终功德圆满。大道理讲这么多,是希望以后企业与营销人士少谈成功案例,多谈成长计划……

茉莉花茶的其他应用


从中医药用认识角度来说,它具有提神、清火、消食、利尿等保健作用,特别是茉莉花茶,除了茶本身的药用功效外,还有茉莉花本身具有的一定解毒功效。茉莉花与茶叶相联姻,更能起到清热、解毒、疏胃、止痢等作用。花茶主要以茉莉花茶为主,其中,茉莉花香气化合物含量4%。据测定,茉莉花含有的香气化合物质就有20多种,其富含的茉莉花素等成分,用其漱口,既去油腻、又具坚固牙齿、防止口臭之功效。有关资料记载,从现代医学观点看,花茶的抗菌作用更强。有五种茶叶对痢疾、伤寒、副伤寒、杆菌有杀菌作用,试验表明,其杀菌作用有明显差别,其中茉莉花茶抗菌效果最强。

茉莉花茶,主要是茶与花窨制过程,茶叶充分吸收花香的成分,使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茉莉花本身即为茶之,早在明代的《茶普》即记载:“茉莉、玫瑰、……梅花等皆可作茶”。而今,广西的横县、梧州、南宁、桂林等地盛产的茉莉花,开花早、花蕾大、花期长、花香浓、产量高,含有对人体保健、美容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广西横县的茉莉花,以其突出的蕾大、香浓、量高、期长的特色,享有“中国的茉莉花之都“的美誉,并已成为茉莉花茶的加工基地。在广西横县,俗称“人间第一香”的茉莉花开花时节,自夏至秋,色白如玉、清香悦人,已成为“桂”域大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茉莉休闲茶在生活中更为时尚,由魏琴茶艺师编辑的《干花干果保健休闲茶百例》中,分别选入茉莉花茶,即茉莉百合茶、茉莉开郁茶、国色天香茶、十六花茶等,在花卉与茶叶合理配置中最有特色且首选是茉莉花茶。

花能给人带来愉悦,调节人的情绪:菊花香气令人头目清醒;玫瑰花香气令人愉悦爽朗;而茉莉花香气令人遐想连绵倍受人推崇。上述论断,不难可知花茶在保健、防病中具有不逊于其它茶的功效,尤其是茉莉花茶的保健、美容、防病功效,与其他茶功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花茶文化、艺术更具魅力。茶本身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目前,在全国各类茶事、茶文化交流活动中,都可以展现花茶茶艺的风采。花茶的浓郁清香、精湛的茶艺、深邃的,优美的礼示配以清新的音乐,让人们感受到如入仙境一般的享受。在花茶茶艺展示中,“凤凰三点头”表示对客人的三鞠躬;“三口为品”则表现出茶的艺术品味。

自2000年以来,在济南举办的两届国际茶博览会和两次“品茗、赏泉万人品茶”文化活动中,都将花茶的茶艺表演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展示。山东省茶艺培训中心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每期都将花茶的分类、加工、营销、保健、茶艺技能等知识,相当的时间向学员面授;广西横县连续几届的茶艺大赛,花茶茶艺更是风采独具,屡屡夺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编摄的《民族茶艺》光盘中,“茉莉情”和“满族宫廷花茶茶艺”更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花茶在茶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茉莉花茶的巨大艺术魅力,正得到广泛的展现。

为什么有的茶闻起来比喝起来香?


前段时间,有茶友问小编:为什么明明闻着很香的茶喝起来香气似乎就没有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中的关键所在吧!

香气,是我们品评普洱茶时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普洱茶的香气,有很多种类型。什么花蜜香、兰香、焦糖香、烟香、豆香、枣香、菌香、木香……每一个人感受到的又都不一样。但很多朋友都表示大部分的茶往往干茶闻起来很香,但喝到嘴里香气就弱了很多,有的甚至直接就没有了。

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香气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嗅觉而不是味觉。闻香、品茶,我们不同的感官所感知的茶的方面是不同的。嗅觉主导茶香,味觉主导茶味、视觉主导茶汤……所以,茶,我们闻起来与喝起来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它们完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

茶香的表现主要在于它芳香物质的释放程度。茶在冲泡时,融到茶汤里的芳香物质是有限的,更多的芳香物质遇到高温便释放出来,所以很多人在品茶的时候都会闻杯香(常见的闻香方式是闻盖碗的盖子、公道杯、品茗杯)。热嗅、冷嗅……不同的闻香方式又能感受到茶香不同的魅力。

闻得到的茶香,沁人心脾。有些茶的香气是融在茶汤里面的,饮之,齿颊留香,令人心旷神怡。但闻到的茶香与喝到的茶香是不一样的。有的茶品,可能闻香香气更明显,而有的茶可能喝起来香气更迷人。所以,茶友们在喝茶的时候如果遇到闻起来香、喝起来又不香的茶时也不必担心。这并不代表茶品质的好坏。而且,茶香尤其是普洱茶的茶香是会随着陈化时间的而变化的。至于会变化成什么样子,就等待各位茶友在存茶、品茶的过程当中去发现、去感受。

为什么茶叶冷链物流发展不起来呢?原因在这里!


最近几年,物流业发展十分迅猛,冷链物流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很惊人,涉及各种行业,生鲜冷链也逐渐广为人知,然而,茶叶运输中冷链普及度依然很低,为什么茶叶冷链物流发展不起来呢?难道国民饮品难道不需要保鲜?当然不是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原因出在哪里吧。

中国作为茶叶产出和消费大国,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

国民饮品难道不需要保鲜?显然不是。茶叶虽然不易腐败变质,但是温度、湿度、光线变化都容易导致茶叶氧化而影响品质口感。例如,西湖龙井对于温度和湿度变化相当敏感。温度一旦提升,陈化变质极易发生。目前茶叶运输一般以短途运输为主,但长途干线也越来越普及。茶叶适宜运输的环境很严格,对于温度、湿度要求很精准,一般10摄氏度为宜,0到5摄氏度最佳,湿度70%以内。短途运输也要求运输环节要避免车厢受潮、注意保持温控、通风,茶叶最好真空存储,运输装备最好选择清洁、干燥、无异味、低温冷藏柜运输,这样能避免发生氧化变质,影响口感和香气。

除了保鲜观念滞后,茶叶冷链发展缓慢,更受到当前冷链行业的现实制约——冷藏车保有量太少,冷藏库存量太低。现有的冷藏车、冷库供不应求,生鲜禽肉运量大、时效性强、货源多,冷藏车、冷库不够用,难免要拼车混装,导致茶叶串味、受潮,品质严重受损。

除了冷链行业的现实制约,成本压力也让茶厂倾向于选择普通货车而放弃冷藏车。再加上茶厂自建冷库有限、自备的冷藏车少,所以茶叶冷链一直热不起来。

受产地、时令的制约,茶叶的采摘、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因此,冷库存储对于茶叶冷链来说至关重要,冷库可以保证淡储旺销,延长保鲜时长,实现源头保鲜。但现有冷库分布散、利用率差、共享难,自建冷库需求量大。同时,自建冷库温度不达标、安全不规范问题突出。

随着冷链物流备案制的实行,行业监管的全面展开,冷库建设、冷藏车进退机制不断严格规范以及食品安全重视度提升,对于茶叶品质的要求规范,茶叶冷链市场会逐步被开发。只有尽早规范冷链存储运输环节,才能保障茶叶迈向高品质的产业化之路,最终占领高端茶叶市场的制高点。

从发酵的角度区分绿茶、白茶、黄茶有何不同?


单凭直觉和颜色,我们都能把绿白黄轻松认出来。但是,换成绿茶白茶黄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那么这三种茶到底该怎么区分呢?今天小编就三种茶的发酵来区别。

绿茶:完全不发酵

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茶类。它是经过杀青(蒸青)、揉捻、干燥(炒、烘、晒)等工序处理的茶叶。这样的工序控制了酶的活动和多酚类的氧化,茶叶因此不发酵而保持了鲜叶的天然翠绿色,故称绿茶。

在本地市场除普通等级的绿茶,也销售诸如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等名种绿茶。龙井产于浙江省西子湖畔的西湖镇。特级龙井为手工炒制,技艺十分讲究,每片茶叶都“直、平、扁、光”并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是茶中珍品之一。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以茶汤清澈碧绿,醇和爽口,饮后回甜为特色。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茶芽挺直,肥壮细嫩,外形魁伟,色泽苍绿,全身毫白,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种。

白进火说,绿茶是完全不发酵的茶,可消暑,也有抗氧化作用。但他说,由于绿茶性质微寒,本地气候潮湿,长期饮用易招致风湿痛,因此绿茶的饮用应有度。

白茶:发酵程度为10至20%

白茶是用优种茶树大百、水仙白、小白等的嫩幼芽尖,经自然萎凋和慢火烘烙等工艺而成,属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0至20%,其色泽白如银,茶汤浅淡,因此得名白茶。

白进火说,白茶的抗氧化成分是六种中国茶类之冠,近5年到10年来越来越受到护肤品界与保健饮料界的青睐,韩国和欧美人士尤其重视,在洗发水或饮料中加入白茶成分。

白茶名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两个品种的茶都产于福建福鼎市,前者水色淡黄,清香味强,滋味醇甜;后者汤色较黄,气味清香带甜,并有毫香。

白进火说,白茶一般甜味多于苦味,由于性质微寒同样不宜多喝。

黄茶:多一道高温焖堆工序

黄茶跟白茶一样都是轻微发酵的茶类,不同之处是多一道高温焖堆工序,以致原本翠绿色的茶叶变黄,故名黄茶。

白进火说,黄茶的口感跟白茶一样,但茶味较重,本地市场需求不大,也比较少见。

产于湖南省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为黄茶的珍品,清代曾被列为贡品茶。此茶采摘、制作要求很高。成品必须芽头茁壮,长短均匀,白毫显露完整,裹得结实,外形像一根根银针,内呈金黄色。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属于轻发酵茶。这种黄色主要是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黄茶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类。

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