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好茶的诀窍之一,看过必会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好茶叶 茶末一般是好茶叶的吗 茶包无好茶

好茶叶。

秋季暑气渐消,不少人已经吃起了养生火锅。炖土鸡、炖洋鸭、炖牛羊肉、炖菌菇等等,恨不得来个十全大补汤。

养生火锅吃开了,再沾沾辣酱增味增香,往往易导致过于燥热。

此时一杯清爽的绿茶,可以起到调节和平衡的作用。

在中国,绿茶往往都自带地域属性,种数多得举不胜举。

其实,除地域之外,在挑选茶叶时,还有新的角度可供考量。

1.绿茶的分类原理

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人们普遍将绿茶分为四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这四类绿茶,具有不同的品质风格。

2.绿茶四大类

2.1炒青绿茶

干燥方式以炒干为主,即茶叶在热锅中进行炒干。

炒干过程中,因有人为或机械地进行翻动,所以其外形较为丰富,有长条形、扁形、针形、螺形、珠形等。

带有类似炒熟的板栗香、甜枣香等,香气和滋味均浓郁。

具代表性的炒青绿茶,有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蒙顶甘露等。

2.2烘青绿茶

干燥方式以烘干为主,即茶叶在烘屉或烘笼中烘干。

由于烘干过程中不怎么翻动,所以茶叶的完整度较高。

带有清爽的花香,风格相对炒青绿茶自然、平和,滋味甘醇。

具代表性的烘青绿茶,有黄山毛峰、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

2.3晒青绿茶

干燥方式以日光晒干为主,其品质特征十分受产地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并不常见。

一般以大叶种原料制作为佳,香气高扬,滋味浓厚,入口涩味重但回甘迅速。

晒青绿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云南的滇青,此外在湖北、湖南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2.4蒸青绿茶

杀青方式为蒸制的绿茶。这种以蒸汽杀青的方法较为古老,且少见,大多数绿茶是以热炒进行杀青。

比如之前例举的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都是以热炒杀青,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干燥。

蒸青还原了茶叶原本的色泽,干茶为深绿色,泡开后茶叶颜色鲜活,滋味清鲜。

具代表性的蒸青绿茶,有恩施玉露、煎茶、抹茶等。

将绿茶分为这四类,其实是为了便于茶友构建自己的茶叶知识体系。

如此一来,在喝茶的过程中,能做到心中有谱,少走些弯路,增加碰到“好茶”的机率。

喜欢重口重香的茶友,可以多尝试炒青绿茶;喜欢清新淡雅口味的茶友,可以多尝试烘青绿茶。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绿茶分类,有助于寻得“好茶”,其他茶类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有的人更讲求缘分,喝茶随缘也是一个选择。

“能吃是福,善吃是智”,在秋季,养生滋补的同时,也要注意喝茶调养哦。

cy316.cOM编辑推荐

正确方法找到一款茶解毒


茶是各种毒素的“解药”不同人群喝不同的茶。您知道吗?茶还是酒精、尼古丁、废气及辐射等毒素最廉价的“解药”。茶叶种类繁多,可根据自己的职业与体质情况选择。

1、电脑族

以绿茶(抗辐射作用强)、枸杞茶(枸杞10粒,开水浸泡频饮,可缓解眼睛疲劳)、菊花茶(杭菊花5~6朵,开水冲泡,酌加少许蜂蜜以提升口感,可防止干眼症)等为宜。

2、上班族

上午喝绿茶,绿茶有强效抗氧化剂及维生素C,既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又可分泌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另外,其所含的少量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提升工作效率;

下午喝菊花茶,菊花清肝明目,能缓解眼睛疲劳干涩。加入蜂蜜或枸杞则有抗疲劳之功;

晚间喝决明子茶,决明子清热、明目、补脑髓、益筋骨,对付便秘有奇效,且无干扰睡眠之弊。

3、应酬族

推杯换盏者喝“三花茶”,葛花解酒,白菊花护肝,玫瑰花疏肝理气,“三位一体”抵御酒精之害。吞云吐雾者饮罗汉果茶,罗汉果清咽利喉,能“清洗”尼古丁对口腔咽喉的污染。

4、免疫力低下者

绿茶(富含茶氨酸,可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大枣茶(大枣5个,红茶2克,姜5克。大枣对半切开,姜切成片状,加水250毫升,用开水煮6分钟后,倒入红茶,拌匀饮用)、金银花茶(清热解毒,提神解渴,预防流感效果佳)等效果不错。

5、胃不好者

可选择薄荷茶(可缓解胃痛、胃胀和腹泻,体虚多汗者不宜多饮)、熟茶·红茶(适合肠胃虚弱)等。

6、高血脂者

高血脂伴肥胖适宜菊花绿茶(杭菊花10克,绿茶3克,开水冲泡)、乌龙降脂茶(乌龙茶6克,山楂15克,开水浸泡);高血脂伴脾胃功能欠佳宜于普洱茶(普洱茶6克,开水冲泡10分钟,或加水煮沸5分钟即成)。

7、高血压者

血压高伴眩晕者饮菊槐茶(杭白菊、槐花、绿茶各3克,沸水冲泡。绿茶、苦丁茶亦可);血压高伴心脏病者饮菊花山楂茶或杜仲茶(杜仲叶、绿茶各6克,开水浸泡10分钟);血压高伴水肿者饮玉米须茶(玉米须30克,绿茶5克,开水浸泡10分钟)。学茶艺,品香茗,就关注老艺(nxzfs68),给您的生活找准态度!

8、高血糖者

绿茶(凉开水浸泡3小时后饮用。然后添加凉开水浸泡,直泡到茶叶无味为止)颇佳,其他如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也有降血糖之效,乃因茶中的茶多糖成分通过抗氧化和增强葡萄糖激酶活性而降低血糖。

9、肥胖者

黑茶(由黑曲菌发酵制成,呈黑色,要泡得浓一些,每天多饮一点)、吉姆奈玛茶、荷叶茶(尽量空腹饮用,并持之以恒)、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含有促进消化酶和分解脂肪的成分,能有效防止脂肪肝)等较好。

10、情绪抑郁者

花茶(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荷叶茶(荷叶3克、炒决明子6克、玫瑰花3朵、开水浸泡)等为好。

评茶术语之一


评茶术语,又称看茶术语,是指在茶叶品质审评中描述某项审评因子的优缺点或特点所用的专业性词汇。

我国茶叶的品质受着诸多因子的影响,等级、品质状况错综复杂,要想以非常完整、完全统一的评语表述,是较为困难的。现将一些常用的评语,按照审评的项目先后分述如下:

(1)外形评语

显毫:芽尖含量高,并有较多白毫(茸 毛)。

匀齐:长短、大小一致,无脱档现象老嫩整齐。

匀净:匀称、净度好、无夹杂物。

细紧:条索细长、卷紧而完整。

细嫩:条索细紧显毫。

紧秀:条细而紧、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嫩度低于细紧,结实有锋苗,身骨重。

紧直:紧卷、完整而挺直。

紧实:紧结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厚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

粗松:嫩度差、条索卷紧度差而空松。

粗大:与正常规格茶相比,条索或颗粒较粗。

平直:条索平整而挺直,扁茶扁平挺态直。

平伏:茶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起伏架空现象,断碎茶除外。

匀称:条索、颗粒大小一致,上中下三段茶配比适当。

脱圈:上中下三段茶配比不当。

松泡:形大质轻,条索或颗粒卷紧差。

爆点:茶叶炒干过程中,温度高,形成了干茶上的烫斑。

重实:以手权衡有沉重感,一般是叶厚质的茶叶。

轻飘:手感轻、叶粗松,属低级茶。

露梗:茶梗显露。

露筋:丝筋显露。

多朴:叶质粗老,外形松大轻飘,呈片状的茶多。

浑圆:条索圆而紧结挺直。

扁条:条索带扁,制工差。

扁块:茶叶中结成扇圆形块。

卷曲:形似螺旋状卷曲的茶条。

弯曲:条索不直,带弓形或钩形。

短碎:面张条短,碎末茶多,无整齐匀称之感。

短秃:条索短而无锋苗。

松碎:外形松而断碎。

细圆:茶条或颗粒卷紧,身骨重实。

圆紧:颗粒圆而紧实。

圆结:颗粒圆而结实。

团块:条形成块状或圆块,粒大如豆。

黄头:嫩度差,色泽露黄的圆头茶。

扁削:扁平光滑,形似矛。

扁平:扁直坦平。

光滑:形状平整,质地重实,光滑发光。

紧条:条扁而过紧过窄。

宽条:扁条过宽。

挺秀:挺直,显锋苗,外形挺秀削。

光洁:表面光滑平整,质地重实。

端正:砖身形态完整,棱角整齐,砖面平整。

纹理清晰:砖面花纹、商标、文字等标记清晰。

紧度适合:压制松紧适度。

起层落面:面茶翘起并脱离。

黄花茂盛:茯砖茶特有的金黄色囊孢 子称“金花”,发花茂盛的品质 佳。

包心外露:里茶外露于表面。

缺口:型茶边缘有残块不齐现象。

龟裂:压制茶表面有裂缝。

烧心:压制茶中心部分略黑或发红。

脱面:压制茶盖面脱落。

颗粒状:碎形茶的外形似颗粒,身骨重实。

紧卷:颗粒状卷得很紧。

片状:茶叶平摊,身骨轻,呈片状。

粗糙:外形大小不匀,不整齐。

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

筋皮:嫩茎和茶梗揉破的皮。

毫尖:芽头的嫩尖。

空松:卷紧度很差的条形或圆形茶,碎形茶的颗粒不卷面开口。

蜻蜓头:茶芽肥壮,叶端卷曲如螺钉紧结重实。

花杂:不同外形色泽的茶叶拼配在一 起,颜色不协调。

完整:压制茶形态端正,无破损缺。

起砂粒:体型细小呈砂料状。

皱缩:红碎茶外形卷得紧。 (未完待续)

最简单粗暴辨别好茶的方式!请收藏好,以后很难找到了!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的时候,老板会吹得唾沫横飞,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尔一笑,淡定地对老板说一句:“给我看下叶底。”老板立马老老实实拿出好货任君挑选。

是的,叶底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简单粗暴又实用,跟我们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1.看外形特征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蛤蟆背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鱼子泡

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鱼子泡干茶

备注:鱼子泡干茶和鱼子泡叶底的图片,不是同一款黄茶。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而且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工艺不到位了。这种情况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红圈内即为有焦糊情况的茶叶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2.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3.看叶形整碎度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4.看茶身弹性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5.看叶底颜色新旧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6.用嗅觉辨别香气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7.判断明显不好的叶底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爱喝茶的女生看过来


喝茶有益健康几乎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但是任何有益身体健康的食物在不对的时机食用,仍然是不能达到我们所希冀的功效。就如同服用药物一般,可以治病也能够致命,当然了,只是喝茶嘛,不会那么严重,不过,不当地饮用,伤身倒是可能的。以下就几个喝茶“时机”提出建议,尤其是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口罗!

1.请勿空腹喝茶,以免伤胃。

2.有些人对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较敏感,如果在睡前喝茶就容易造成失眠。

3.服药时,请勿以茶代替白开水,因为茶叶中所含的成分可能会和药物成分互相干扰,影响吸收,或是引发其他不良的作用。

4.知道自己贫血的人最好也不要喝太多茶,不然就是要经常补充含铁的食物,因为茶叶中含有高达30%至50%的鞣酸,会妨碍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也因此,每个月女生的好朋友来时,更要特别注意。

5.甲状腺机能亢进、躁郁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容易有心悸症状的患者都不宜喝太多茶,因为咖啡因可能会加重这些不适的症状。

6.女性在怀孕期也不宜喝浓茶,因为咖啡因会加剧孕妇的排尿和心跳,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而可能诱发妊娠毒血症等,相当不利于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同时,咖啡因的兴奋作用所导致的失眠,如果是在临盆之前发生,孕妇也可能因睡眠不足而在分娩时筋疲力尽,阵痛无力,让生产过程不顺利。

7.在哺乳期,茶叶中的鞣酸经黏膜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产生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的作用,造成奶水分泌不足。而且,咖啡因透过母乳让小婴孩吸收,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情。

所以,女性同胞只要谨记以上的建议,同时在月经来潮、怀孕期、哺乳期及更年期这几个重要的大日子,留意因喝茶而引起的不适及不良影响,平常多吃富含铁质的蔬菜、水果,例如葡萄、苹果等,就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喝茶所带给你的乐趣和健康了。

古墓掘好茶!跟着《寻龙诀》分金定穴探墓找到它


众人期待的盗墓探险电影《寻龙诀》最近可是火得一塌糊涂,作为原著小说的“灯丝”,自然是要去电影院捧捧场的。

这一去可不要紧,编辑发现了整部戏的焦点——能够打通阴阳两界的魔物“彼岸花”,居然从QQ空间的高逼格“曼珠沙华”就变成了一片茶饼!不信你看下图!

我勒个去,大家抢什么抢啊!茶饼嘛,说茶网多的是呢!那个会说四川话的刘晓庆嬢嬢(阿姨),来来来,说茶网给你送一提“彼岸花”,保证你青春不老、容颜不凋!

走出影院后小编暗想,要是咱也有摸金校尉那样的本事,通晓“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是不是也可以跟着考古学家一起,到古墓里寻一寻古代陪葬的好茶呢?

其实,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不少的考古学家通过对古墓的挖掘考察,找出了不少古代的茶叶遗迹和茶具了。不如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隐藏在古墓中的茶叶遗迹吧!不过是真是假,还请看官您的心里明镜似的。

寻龙千万看缠山,关门如有八重险,一重缠是一重关,不出阴阳八卦形。Action!

定穴:陕西省蓝田吕氏家族墓

坐标:北纬N34°,东经E109°

年份:2006年进行挖掘

见宝:极品千年白茶

2006至2009年,中国考古不断在蓝田吕氏家族墓地有新发现。宋代著名金石学家吕大临,与兄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是“蓝田吕氏四贤”,他们家族的墓地一共有29座,葬了家族5代人,出土遗物700多件,这都还是在多次被盗之后的收获。

先看图比较直观,墓地最深有15米,同辈人并排着葬下,后代再在上面一层葬下。成人墓葬就有16座,婴幼儿墓葬7座。可见家族宏大,墓室完好地延续了几百年,不过可惜,在考古之前就有盗墓者闯入,造成了毁损。

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么多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茶具,并且还有留存千年的茶叶!

据了解,在数十件不同材质、主要用途为茶具的渣斗中,一件铜质渣斗上附着的一小撮茶叶极为罕见。

茶叶呈风干状,大约有30多根、清晰可辨。铜质渣斗出土于编号M12墓葬的墓道口处。

除了在铜钵的底部附着有茶叶外,渣斗边缘上还有残茶流淌的痕迹。据《三秦都市报》报道,“考古工作者经过考证后,初步认为这些茶叶可能是属于产自福建的白茶。”

对了,以上这些也都是蓝田吕氏家族墓里的古物,那诱人的兔毫茶盏和油滴釉茶盏和其他各种古董茶具,足以看出蓝田吕氏家族对茶的痴迷,并且还财大气粗地拥有这么多宝贝。

小编呜呼哀哉后,也要把家里的“晒珍珠”和杯杯碗碗带走陪着我,专家们到时候记得来挖掘我,那时小编的大名将会重见天日。

定穴: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

坐标:北纬N30°,东经E121°

年份:2004年进行挖掘

见宝:6000年前人工种植茶树树根

田螺山遗址在2001年被发现,在2004年首次进行考古发掘。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围,总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超过3米,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出土文物中包括无数的植物遗存和动物遗骸及纺织工具等。其中,小编关注的便是那些茶树根。

根据浙江在线-今日早报的报道中可以得知,就在近几年,已有专家把它从存疑的茶属植物大胆推定为茶树根,这个数据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由过去认为的距今3000年,直接翻了个倍,上推到了6000年前。

因为在2008年12月时,部分树根和浸泡树根的水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化学检测,鉴定是否含有茶树特征性成分茶氨酸。最终经色谱检测,树根和水液虽然多次换水浸泡,但都检出有茶氨酸。

由此检测推论出,余姚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话说,没有茶叶,有个或许是历史遗留的茶树根也是一桩幸事!

定穴:湖南省马王堆汉墓

坐标:北纬N28°,东经E113°

年份:1972年进行挖掘

见宝:出土茶叶据推测是黑茶

马王堆汉墓应该在有一定常识的人心中都不会陌生,至少听说过这个名字。先跟着小编来看一张墓室的概念图,小编想说,中国馆是不是参考它的造型啊?古人的手艺可真是精巧。

就在如此庞大的地下墓地中,竟也有茶的痕迹。根据《益阳晚报》报道,1972年至1974年的时候,在对墓葬进行发掘时收获了一件并不算“高大上”的用竹篾包装的物品。转眼10年过去,1987年《茶叶通讯》杂志表示,“当时得到的黑色颗粒状物品通过切片处理,被确认是茶叶。”

此后,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和湖南农大教授施兆鹏也都异口同声地声称:“这个和安化黑茶有一定关联。”如果这些说法真的科学、可信,那么安化黑茶的历史又可以向前推移900年的时间。

除了茶,还有最契合《寻龙诀》的点——鬼火。1971年底,位于马王堆附近的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

是的,和剧中的配备一样,有燃点极低的磷做成的保护墓室的装置,如果小编在场的话,当时就直接跪了,还探什么宝啊!

其实当时和小编一样吓尿了的人很多,所以湖南土话里还把它叫做“火坑墓”。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马上意识到,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便开启了挖掘之路。

《寻龙诀》中的奥古公主也有对得上号的人物,因为神秘的古墓绝不能少了千年不腐女尸!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不腐女尸就是一号墓墓主利苍妻辛追。

经历了2100多年的沉积,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活动,软结缔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专家看到的是这样,不是小编~),是尸体保存记录里的“极品”,至于怎么保存尸体的方法,至今也是未解之谜。

定穴:安徽省六安北宋墓

坐标:北纬N31°,东经E116°

年份:2010年进行挖掘

见宝:炭化茶叶疑似物

2010年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六安城东一座宋代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根据出土文物推测该墓的下限为北宋熙宁年间。

在清理过程中,有一样东西引起了研究院的注意,那就是炭化茶叶疑似物,它出土于该墓的主棺,但由于埋藏环境恶劣,出土时呈黑色团状,朽烂严重,根本无法从外观形貌上对其进行鉴别,且已失去原有的强度,碰触易破碎。

但学者们对它的好奇心丝毫不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范文奇、龚德才、姚政权、李德文等人,就对它进行了技术鉴定,让它与云雾绿茶进行对比,参照的方法为《中药鉴定试验技术》。进行了平常人都看不懂的实验后,全方位地从非腺毛、簇晶、细胞一一进行比对。

最终得出论文《六安北宋墓出土炭化茶叶疑似物的鉴定分析》,证明该炭化物为植物叶片的堆积物,属于山茶属植物。再通过《茶叶生物化学》中茶叶中有效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该炭化物有咖啡碱,分析结果表明其确为茶叶。

再加上陆羽的《茶经·八之出》的记载,六安属寿州,为淮南重要产茶区。并且欧阳修的《新唐书》也可以表明六安地区茶地域广阔,茶叶市场自唐代起就非常繁荣,更加坐实了六安北宋墓出土的就是茶叶,并且绝非偶然。

定穴:宝鸡法门寺地宫

坐标:北纬N34°,东经E107°

年份:1987年进行挖掘

见宝:唐代系列宫廷茶器

纵观所有古墓的出土文物,小编认为这个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器最为精致、高雅,说低俗点全都是真金打造,说高级点手法十分讲究。

小编在百度百科上了解到,这个地宫是1987年开始发掘的,当时出土了大量生活用器,包括食器、酒器等饮器,但茶器最多。

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0厘米,全重1168克。通体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槽呈半月形尖底,与槽座焊接。

槽身两端为如意云头状,两侧各有一只飞雁及流云纹(忒土豪的感觉~)。槽座嵌于槽身,座壁有镂空壶门,门之间饰天马流云纹。茶碾子打开后,上置纯银锅轴,轴长21.6厘米,轴径8.9厘米。轴刃有平行沟槽,轴杆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两字,表明此器为唐僖宗供奉。

这里小编要科普一下,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时,用来碾碎饼茶的器具。

而这个像鸟笼子的东西,其实也是和茶相关的。它叫鸿雁球路纹银笼子,是用来烘烤饼茶的器具。因为唐代的时候,人们饮的是饼茶,饮茶时要将饼茶先进行烘烤,再经碾碎,才能煮茶饮用。可见唐人对饮茶的用心和讲究。

五处墓室,从距今约7000年前,到汉朝再到唐朝和宋朝,我们感兴趣的或许并不是别人离世后留下了哪些宝藏,也可能根本无法完全断定其真假,毕竟在历史的掩护下,你我都是盲人。

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发现,原来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分量如此之重。

茶,它贯穿了我们的上下五千年历史,将我们的文化通过它为载体得以传承,这也是为何史学家们总会钻研于出土的物件是否是茶,是什么茶,他们又是怎么喝的原因。我们想了解历史,更想了解的其实是以前的我们。

PS:以上古墓资料来源于网络,有待考古等一系列专家进一步求证。

鸣谢:部分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新蓝网”、“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花草茶冲泡的诀窍


花草茶茶具: 花草茶长久以来便是一种平民化的家庭饮料,因此既未衍化成一种套制式的品饮礼仪,所用的茶具也不似喝红茶、葡萄酒等饮料来得华丽繁复,但与红茶的茶具多能通用。

中国的陶瓷器举世闻名,是茶具中的高级品。而英、法、德等欧美国家也有几家百年名牌陶瓷器厂商,如威基伍德(WedgWOOd),皇家道尔顿(RoyalDoulton)、明顿(Minion)、史泼德(Spode)等,生产犹如艺术品的茶具组。至于玻璃茶具通常比陶瓷茶具来得价廉,但上品不仅晶莹剔透,也有颇别致的造型。

以下除了谈基本的壶、杯等茶具组外,一并介绍几样相关附件。

花草茶加温器

因为玻璃壶不保温,所以加温器是很适合的搭配器具。它是一个玻璃皿、壶座板及蜡烛座的组合,饮茶时将玻璃壶置于皿口的座板上,藉由底下的烛火维持茶温,座板可使茶壶受热均匀,而烛光映透玻璃皿壁,增添几许温馨的气氛。

花草茶茶壶

花草茶的壶基本上呈广腹近球形,以便进行沸水的热对流运动,促成壶中花草释出色香味来。一壶约400—500cc的量,适部千人一起饮用。

花草茶沙漏和计时器

花草茶各有最佳的焖泡时间,藉这两种计时工具来掌握会正确些。采用沙漏具有一种传统的乐趣,但有的花草茶焖泡时间较长,沙漏不敷使用,则适合以计时器设定所需时间,届时鸣响即可斟茶。

陶瓷茶壶的外形精致,且许多绘有优美的花草虫鸟等图案,与自然风味的花草茶颇为契合。此外,由于质地细密,不易起化学变化,又较可保温,最能发挥并维持花草茶的色香味。在寒冷的季节,附保温罩的茶壶更能维持茶温。只是使用陶瓷茶壶时,无法欣赏到花草在壶中徐徐开展的美观过程。

玻璃壶则是冲泡花草茶最普遍的工具,较陶瓷材质轻巧易执,更胜的是提供花草浮潜伸舒、鲜活如生的视觉享受。缺点是它不具保温功效,茶香较易流失。有的玻璃壶内附有杯状茶滤,花草即直接置于滤杯中,花草的浸汁经此渗入沸水中,斟茶时茶渣即留存滤杯内,具有过滤茶叶的功能。

花草茶茶杯

陶瓷茶杯较具保温性,以内侧纯白或白底者为宜。由于花草茶的汤色多轻薄淡雅,斟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尤其澄亮,映衬着氰氢的袅袅热香,格外诱人遐思。无柄的玻璃杯易烫手,可以外加连柄的杯座。盖杯最适合一人独饮时用,通常附有茶滤。

花草茶滤杓

多数的陶瓷茶壶内没有滤筛或滤杯的设计,如果斟倒原料较碎小的花草茶人杯时,必须借助滤构架于杯口过滤并承接茶渣。

蜂蜜罐、砂糖罐

花草茶虽有一股自然的甘甜味,但仍有许多人不习惯它的清淡少味,故可视个人口味添加蜂蜜或砂糖,以增加风味。而清饮时,蜜罐和糖罐也能当一作桌上的装饰。

花草茶密封罐

花草茶是易潮物质,散货尤其需要妥善收贮于密封的罐子中,同时避免香味散逸,还可防虫。

唐代三大茶道类型的形成(之一)


历经东晋到南北朝的饮茶文化积淀,大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对高度发展与社会安定,为唐代各种类型号的形成尊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根据对活动目的、特点及思想的分析,唐代类型,可分为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以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三种。

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流派的形成。以目前了解的关于“”一词的最早记载,见于唐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烹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如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脑。此物清高世莫如,世人饮酒多自欺。悉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全而真,惟有丹丘得如此。”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生动地抒发了饮茶过程中的身心感受。“三饮”便得道了,而这个道是世人极难得到的。连“采菊山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以田园生活隐居,寄情于田园山水的超脱行为都甚为可笑,茶的三饮便得道,为何陶潜不知呢?谁人与我知音?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的。  从上述内容理解,古代修行类,是通过饮茶得道,而这个道可能是陶潜隐居修行之类的最终目的;或如僧侣苦心修行,破除红尘烦恼、参禅修行的道;或如赵州和尚偈语“吃茶去!”的道等。 另外一种“得道”的解释应该是得道成仙,据《抱朴子》载:“上士得道,成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可见“”一词产生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有不解之缘。由此看来,该类型是以饮茶、品茗作为人的一种感悟方法,是从人的生理至心理直至心灵的多层次感受,有一个从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沏茶、奉茶、品茶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累积,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如观赏茶器、茶叶及沏茶的过程,观茶色、嗅闻茶香,品味茶汤,品茗感受的过程是茶与心灵的和谐过程,使人返璞归真。饮一碗茶汤,到达涤去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的境界。第二碗饮罢,清醒神思,仿佛忽然降下了清神静思的飞雨。至此,量变已累积至临界状态。不喝第三碗茶,仍不能到达的境界,饮罢三碗便得。由量变到质变,产生飞跃,到达道的境界。由凡人的境界上升到达仙人般的境界。同理,没有前而量积,是难以达到境界的。  最相近的例子,就是卢仝的茶诗:“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介绍了饮茶得道的环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茶浮光凝碗面。”描写了茶汤的品质特征:一碗仅是解渴,“喉吻润”,满足了生理需求;饮二碗茶后“破孤闷”,把愤世嫉俗、深感压抑烦闷的心情消解了,上升到了心理感受;“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表达了作者甘于清贫,追求知识与精神财富的志向,志绝尘境;“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既有生理感受的汗水轻发,又有对不平现象郁结于心中的郁愤借助于饮茶发汗水轻发,又有对不平现象郁结于心中的郁愤借助于饮茶发汗而尽皆散发,层层递进,使心灵轻盈;“五碗肌骨轻”,肉身凡胎的肌肉与骨骼也由于饮茶而净化,变得轻松、轻灵,已到量变累积至临界状态,为精神升华打好了基础;“六碗通仙灵”,人的肉体与心灵通过饮茶得到彻底净化,乘着清风达到仙人合一的灵境,到达了的境界。  修行类的代表性人物是皎然、卢仝、赵州和尚等。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众多史料记载中均体现了这一关系。如卢仝饮六碗后,到达“通仙灵”的境界,“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腑习习轻风生,蓬菜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飞去。”如壶居士的《食忌》曰:“苦荼(在此读:茶cha)久食羽”;陶弘景在《杂录》中曰:“苦荼,轻身换骨”;《宋录》中曰:“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以及四川蒙山甘露祖师吴理真在上清峰植茶七株,后人有“仙茶七株,不生不灭,服之四两,即成地仙”之说。宋代范仲淹曰:“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浑。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靠风飞。”明代罗廪在《茶解》中曰:“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然蕴有妙理,非深知焉好不能得其当。”明代朱权的《茶谱》有“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  饮蒙山吴理真七株仙茶四两,即成地仙。卢仝的“六碗通仙灵”,皎然的“三饮”便得道、赵州各尚赐僧徒三次“吃茶去!”。虽然数量不等,算法不一,有如碗有大小,茶种类有异等,但揭示的修行类思想相同,即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