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茶叶时应该关注的5个点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应该怎么洗 生茶叶的功效与作用点 荷茶叶功效与作用点

茶叶应该怎么洗。

大家平时购买茶叶的时候是怎么挑选的呢,茶叶的选购本来就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不是行家的话一般人都不易分辨出茶叶质量的好坏,今天小编就教大家五个小妙招从茶叶的外形去选购茶叶。

1、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

4、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若是特别偏好某种茶,最好查找一些该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点,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所在了。国内茶叶品种车载斗量,非专业人士,不太可能每种茶都判断出好坏来,也只是取自己喜欢的几种罢了。产地的茶总的来说较纯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艺的差别,使得茶叶质量有高低之分。

精选阅读

泡茶时,茶汤应该沥干还是留一点?


在回答茶友的问题之前,先来明确一个原理:茶叶只要浸泡在水中,内含物质都是会不断析出的,也就是说茶汤会变得越来越浓,直到饱和。

所以,如果泡茶时茶汤不倒干净,俗称“留根法”,留在容器中的茶汤是会继续浸泡茶叶的,再次冲泡时,新注入的水就会起到稀释前一泡茶汤的作用。这样做,有利有弊,是否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依具体的情况而定。

知名茶文化工作者、全国金奖茶艺师杨洋告诉小懂,两种情况下适宜采用“留根法”:

一是,玻璃杯冲泡绿茶时。因为绿茶本身比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茶汤全部沥干,第二泡就没什么味道了,所以每一泡最好都在杯中留1/3的茶汤。

二是,大茶壶泡茶时。喝茶的人比较多时,如果用大茶壶泡茶,通常茶叶会浸泡稍久一些,内含物质浸出较多,如果前一泡不给下一泡留点“根”,第二泡就会寡淡如水了。

杨洋老师说,其他的情况,都应该将茶汤沥干,如果不沥干,再次冲泡时,可能就会比较苦涩,甚至有些闷味。

为此,小懂专门做了个红茶的对比试验。容器、茶叶品种、水温、注水量、浸泡时间都一致的情况下,一个将盖碗中的水沥干,一个留了约1/3的茶汤。

经过两分钟后,第二泡同时注水,使盖碗中的水量一致,约20秒后出汤。来看看茶汤有什么区别,往下看

看,茶汤的颜色是不是不一样?小懂品尝了一下,采用“沥干法”的,茶汤正常;采用“留根法”的,茶汤较浓,而且有一点苦涩。

同样,小懂用绿茶(黄山毛峰)也做了个试验,采用同样的对比方法,用玻璃杯冲泡。继续往下看

从上图看,茶汤的颜色虽然差别并不明显,留根法冲泡的颜色只是略深一丢丢,但滋味的差别却是不小。如果玻璃杯冲泡绿茶不用“留根法”,后面的茶汤滋味会迅速下滑。所以,喝绿茶是还是不要太贪心,给下一泡留点“根”为宜。

亲们,以后泡茶时就要记得区别对待哦,因茶、因器制宜,有些时候适合采用“留根法”,有些时候适合沥干。

泡茶时应该投放多少茶叶


刚开始泡茶时,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应该投放多少茶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投茶量,事实上正确把握投茶量是个技术活,投茶量的多少需要根据茶叶的性质,泡茶用的茶具。

在日常的茶叶冲泡中,有个常用的茶水比例1:50,也就是说1克的茶叶,需要用50克的水来冲泡。不过不同的茶类所采用的茶水比例并不完全相同,具体的投茶量还需要根据茶类来判断。接下来小编将按照不同茶类来跟大家解答泡茶要放多少茶叶的问题,冲泡器具以110ml的盖碗为例。

泡绿茶、黄茶时大概要放3—4克的茶叶

绿茶、黄茶因原料、工艺的影响,一经冲泡,出味迅速,茶叶中的浸出物也出来的快,所以绿茶、黄茶的投茶量不需要太多,建议一泡茶的量大约在3—4克,既不会使茶汤太浓,也不会太淡,喝起来刚刚好。如果没有称重工具,可以用盖碗来做参考,当茶叶刚好覆满盖碗的底部,就差不多是一泡的量了,当然有条件可以称重的话,还是建议称一下,确保投茶量的准确。

泡红茶、白茶时大概要放5—6克的茶叶

红茶、白茶的投茶量跟绿茶较为接近,不过因为红茶、白茶滋味的溶出速度稍慢,所以在投茶量上会比绿茶稍多一点点,大约在5—6克。茶量的增加会利于滋味的溶出,水多茶少的话,自然影响品饮。

泡黑茶、乌龙茶时大概要放7—10克的茶叶

虽然常用的茶水比例为1:50,但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投茶量也会有变化。现在黑茶、乌龙茶的投茶量我们常用的是7—10克,一般情况下7克较为常见。考虑到茶叶的耐泡度、滋味的浓淡,投茶量会有所增加。

在泡茶时,茶多水少,茶汤苦、涩味重;茶少水多,则滋味寡淡,所以泡茶过程中对放多少茶叶的掌握是十分关键的。泡茶放要多少茶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来选择放多少的茶叶,如果喜欢淡茶,茶叶需要少放一点,如果喜欢浓茶,茶叶的量自然也相应增加。泡茶是个不断熟练的过程,自我总结出来的投茶量自然会更加适合自己的口味。

怎样的茶叶是好茶叶?从这5点可以判断


好坏的概念比较宽泛,因为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同。暂且遵从主流观点,看到很多茶友分为非专业和专业两个层级来看,我比较认可,从个人的角度,也分为两个层级:

广义上的好茶叶:对非专业喝茶的人来说:

1)汤色:清澈、明亮、汤色正(白绿黄乌龙红黑这六大茶系汤色各有特色)

2)香气:闻着香气高、喝完口齿留香甚至持久

3)滋味:多数茶不苦不涩,喝完喉部润滑舒服,甚至回甘

越好的茶,越容易泡,怎么泡都好喝

狭义上的好茶叶:

1、地理位置正确。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正山小种出自桐木关,多半人也都知道市场上大多数正山小种并不出自桐木关,这个正确,很关键,几乎所有名优茶叶:武夷岩茶(正岩),铁观音(感祥西),西湖龙井(西湖),碧螺春(东西山)等等,可以套用此逻辑。当然,其他地方的茶青也能做出来好的红茶,这很正常,但此类茶叶并不在用此种方式归类的“好茶”中。

2、 机器参与度小,越少越好。举个例子,常喝岩茶的人,你给他一口电焙的茶喝,他可能当场就吐了。这里并不是排斥现代化设备参与茶叶的生产过程,而是机器参与度小的茶叶确实比机器参与度高的茶叶要好喝,这你不服也不行。当然,这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茶。

3、制作工艺正确。举几个例子,太平猴魁中的布尖和捏尖,铁观音种的正炒和拖酸,白茶中的凋萎和高温烘干。真的不一样的。

4、优秀的做茶人。这其实更多的是好茶叶产生的原因,优秀的茶人做出来的茶就是不一样,虽然现在各地的茶王赛斗茶大会越来越功利化,但不妨碍好的茶人还是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茶叶这东西并不是皇帝的新衣,不好喝是能喝出来的,而同一批茶青,好的茶人做出来的茶大多数情况也是好的。去原产地看看就知道了,即使是现在茶行业不景气,产能普遍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好的做茶师傅做出来的茶还是见光没。

5、储存方法及饮用时间正确。绿茶放了五年和垃圾没区别,生普按照正确的方式储存五年,口感就会得到提升。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储存方法一定要对,不然过了五年一开仓发现普洱都发霉了,这你再放10年有什么意义。

二是储存的茶叶质量一定要好,这也是很多人的误区,认为只要是普洱放久了都好喝,记住一句话:次品永远是次品,放久了还是次品。再多说一句,绿茶虽然是新茶好,但也不是刚一制好就是最好的,大部分绿茶需要放置一到两个礼拜,如龙井的收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