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二章)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悦山水茶业 味独珍茶业 云南白茶

悦山水茶业。

三、澜沧县古茶山(园)

(一)景迈古茶山

1.自然条件

景迈山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的景迈山上,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等村,居民以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为主。茶园生长在海拔1100~1570米之间,年降水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四季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茶叶内在物质的聚合: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保护非常完整;土壤为沙粒赤红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透水、透气性好,是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黄金区域。

2.茶产业概况

景迈山古茶园有茶叶总面积5.1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采摘面积1.64力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景迈山常年云雾缭绕,到这里看茶同、古树,观古村落、古寺庙,赏日出日落、云海奇景,体验采茶、制茶的艰辛与乐趣,这些让每一个进山的人痴迷陶醉、流连忘返,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与白然的和谐,种置身于世外源的超脱。

(1)“螃蟹脚“扁枝槲寄生属扁杆灯芯草”WwW.Cy316.Com

景迈山的茶树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外形上都显得沧桑凝重、饱经风霜。茶树的枝干上寄生了很多苔藓、石斛等附生物,其中有一种俗称“螃蟹脚”的多年生草本寄生物,学名“扁枝槲生属扁杆灯芯草”,常饮可防止血管硬化,有消炎祛奭、清热利尿等功效。

(2)茶祖叭艾冷的传说

景迈山上各民族都泰叭艾冷为茶祖,如今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成为景迈山上祭茶祖活动领头人。据《布朗族志》和布朗族地方史《奔阁》等有关史料记载,景迈山裁培茶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元180年),迄今已有1830多年。

景迈山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1950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成员去北京参加新中国一周年国庆观礼,景近山上布朗族头人苏里亚背着·袋珍贵的“腊各信”(小雀嘴尖茶)在中南海亲手送给毛主席,如今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成为景迈山上祭茶祖活动领头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用景迈山古树茶专门特制的“奥运国礼茶”赠送给各国元首。

(3)景迈山茶山申遗

景迈山申遗2012年9月以景迈山为代表的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AHS)保护项目试点;2012年11月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入选第三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以一座茶山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景迈山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一千多年来,不管山里山外风云变幻,自栽下第株茶苗起,这里就似乎注定要成为了茶树生长的圣地,茶人心中的圣山。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编辑推荐

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章)


(二)邦崴古茶山

1.自然条件:邦威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范围之内。地处洞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距澜沧县城140多千米。邦蕨古茶山以邦崴村发现1000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而得名年降水1100~1300毫米,海拔在1640~2100米,年平均气温16.8℃a。

2.茶产业概况:邦崴古茶山覆盖茶园面积4.6万多亩,其中有古茶园5680多亩,在邦崴、小坝、那东、黄藤、桃子树、富东、打黑、南滇等八个村都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古茶树。

(1)邦崴村茶业概况

邦崴村有居民730户。邦崴村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各骞子旁,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人叶种普洱茶为主。全村有茶叶6200余亩,古茶面积1650多亩,10万多株。在邦威村新寨尾发现的邦威“世界过渡型茶树”,树高11.8米,树幅8.2常米,最人下用358厘米,树龄1000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置中国占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日亚洲、美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占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占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吓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史高。

证叨邦葳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母种更原始、起源吏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

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树茶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邦崴茶芽头肥大,条索粗壮,口感苦涩适中,回甘明显,滋味浓烈,香气不强但持久山野气韵较强,且耐冲泡,所以深受大家喜爱。

(2)小坝村茶业概况

小坝村有8个寨子397户。小坝位于1800多米海拔的一个高原坝子,在两座2100多米海拔的山间,也是普洱最美的田园风光之一。小坝茶在历史上就很出名。小坝村有茶园380亩,其中有古茶1430多亩。在2000多米海拔的小坝山上,有几片古茶园面积600多亩,树形、树龄、与邦崴古茶园近似。

在小坝村委会附近的古茶树有580多亩树形、跟其他地方大不一样,茶树从来不修剪,茶树主杆不大,也不高,采摘时把茶枝拉下来,人站在地里采摘,久而久之养成的茶枝形状很像柳树枝条一样,有几米长,茶枝的长短可以作为茶树树龄的参考。

每年把茶枝上的鲜叶探了,只让枝顶生长,这是茶叶采摘、留养的一种古老方式,这种古老传统采养方式经流行于澜沧江两岸。茶叶中马蹄茶比较多,卖相虽然不好看,但茶质好,过去茶农都叫柳条茶,现在称为“藤条茶”

(3)那东村茶业概况

那东村古茶树比较集中的是上、下那东寨古茶面积400多亩,茶树高大、苍劲。那东村以拉祜族为主,种茶历史悠久。

(4)其他村塞茶业概况

南滇、黄藤、桃子树、富东、打黑等村位于澜沧江畔。几个村在寨子周围都分布有古茶树,面积有2200多亩。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一章)


一、澜沧县基本概况

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与缅甸接壤,与普洱、西双版纳、临3州(市)的景谷、思茅、孟连、西盟、勐海、沧源、双江7县(区)相邻,国道214线贯穿县境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红和门广,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关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具。神奇关丽的拉祜山,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3万人、占全县50万总人口的76.8%,其中拉祜族21.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44%,是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国二分之的拉祜族人口。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2014年末,全具有茶叶初制所138个,茶叶精加L企业23个,取得食品质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QS)26个。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4个,市级龙头企业有2个。打造了普洱茶、名优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仝县茶叶总产量1.6万吨,共中:普洱茶0.6万吨;名优绿茶0.5万吨;总产值13.97亿元。茶产业覆盖全县20个乡(镇),6.8万农户、28万余人茶农户均茶叶收入达5412元,人均茶叶收入1314元。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345885亩、采摘面积324759亩、茶叶总产量17862吨、亩均产量55.00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01922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79295亩、有机茶园面积33902.5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177个、专业合作社数量172个。

1、悠久的种茶历史

澜沧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澜沧是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澜沧有迄今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一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被誉为“世界过渡型茶树王”。作为茶树原产地之和普洱茶的故乡,澜沧县有构成“世界茶源”中茶树进化的五个生物链中的四个,即发现于澜沧勐滨的茶树二始祖中华木兰化石(2500万年前)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据资料显示,民国15年(1926年),沧县政府购茶籽下发各乡镇发展种植茶叶,并颁布《澜沧县强迫载种茶桐章程》,规定每户每年至少种100棵茶。当时,县政府的规定和命令虽未广泛推行,但也在一部分地区种植了很多茶树。1949年统计,全县共有茶园4.4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茶叶,到1978年,全县茶园统计面积达到5.2万亩,但因管理不善,年产茶叶仅有3000多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县的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茶产业成为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

云南省澜沧县茶业概况简述(第四章)


(三)南段古茶山

1.自然人文

南段占茶山主要分布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白治县糯福乡,共有茶园28600面,其中占茶园面积868亩;南段古茶山最高海拔215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400毫米,茶园生长在拔1600-2000米之间,四季气铁温凉;土壤为沙粒赤红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

是中国与甸分界的山,国境线长56.8千米。糯福位于澜沦县南茶园部,距县城97千米,个乡辖糯福、阿里、宛卡、南段、洛勐、戈的、勐宋、阿木嘎、坝卡乃等9个村民委员会,有国土面积879平方千米。糯福乡居住着拉祜、哈尼、佤、傣等多种少数民族,是拉祜文字的发源地。

2.茶产业概况

南段山与景迈山仅南门河一河之隔,南段古茶山与景迈古茶山土壤、气候、雨量、植被等自然环境近似。南段古茶山种茶历史没有景迈山久远,茶种及种茶技术皆从景迈山传入,品质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密香,滋味醇厚,回甘持久。所以它的茶质、香气、汤色都与景迈山近似。普洱市有117.8万亩野生茶树群落,而南段野茶是一个特殊变种,茶果是单核的,为了保护茶树资源,澜沧县严禁采摘、销售野生茶。

(1)南段村茶业概况

南段村是南段古茶山的核心区,有720户,茶叶是这里的主业,全村有茶园面积1.4万亩,其中古茶660多亩。南段茶山的茶园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种植的台地茶,普洱市2010年开始实施生态茶园建设,把景迈山上的台地茶进行稀疏留养,从原来的每亩1000多株,只保留300~400株后,茶叶产量虽然减少,但茶叶品质显着提升,价格明显提高。也影响带动了南段茶山进行稀疏留养改造生态茶,引进企业建加工厂,筹建龙竹棚茶庄园,打造“龙竹棚”茶叶品牌,将对哪里的生态茶进行有机茶转换认证。

(2)“龙竹棚”茶叶品牌

龙竹棚老寨是目前拉祜文化保存最完整,风光最美丽的拉祜族寨子之一。寨子边自然生长着很多竹子,拉祜族的先民们就把这里叫龙竹棚。只要有拉祜族寨子都要建一座佛房,佛房也有级之分,龙竹棚佛房就统领其他多个寨子的佛房,其中包括缅甸的6个寨子,信徒要在这里祭拜后才能回到自己寨子的佛房祭祀,龙竹棚佛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佛堂。

龙竹棚拉祜族寨子周边古茶园是南段茶山的核心区,主要分布在龙竹棚拉祜族亲子周围群山之中,走进这里的古茶园仿佛是在景迈山大平掌,参天古树之下的茶树错落有致,稀疏合理,茶树的枝干上不时长有螃蟹脚。螃蟹脚只有在生态环境特别好的古茶树上才会生长。

当地政府结合茶资源、茶文化、拉祜文化、边界文化的自然禀赋,打造南段古茶山和“龙竹棚”茶叶品牌。在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中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时,南段古茶山也列入射、缓冲区域。所以南段古茶山被称为景迈古茶山的姊妹山。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二讲)


二、镇沅县古茶山(园)

(一)老海塘茶古茶山

老海塘茶,产于世界野生茶树王的故乡—普洱市镇沅县田坝乡瓦桥村海塘小组,由地名而得茶名,以海塘组为中心,不断广大茶叶面积,如今形成著名的老海塘古茶山。老海塘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而充满传奇故事。老海塘古茶山属于无量山余脉,茶树主要分布在大盘山,其主峰海拔2260米,含瓦桥、李家、岔河、田坝、胜利5个村委会。

茶树生长在1700~1950米的海拔之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土壤以红壤为主。古茶山口前还保存有栽培型古茶树1150亩,树龄在100年到800年不等。古茶山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还有4000亩生态茶园,是近几十年逐年种植的。

史上镇沅县大部分地方属景东管辖,唐宋时期景东城被称为银生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彝族等先民在当地种植茶叶满足自用。在与海塘不远的田坝村坡头山,有一株栽培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25米的地方,树高4.5米,茶树基干最大径围172厘米,树龄近1000年,被命名为“白芽口茶种”,茶树生长很旺盛,成为老海塘古茶山的代表性茶树。

品质特征:老海塘古茶山的古茶品种为“大山茶”,又名“大树茶”,为地方群体品种,原产于无量山、哀牢山,是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自然杂交的杂种,有上千年的栽培史。这个品种的特点植株高大,树姿半张开,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芽肥壮。

(二)振太古茶山

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西坡的镇沅县振太镇山街、抬头、界牌、兴隆、塘房、文怕、长安、小寨、黄梨村等地。是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377~1857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保护完好,常年平均气温16.0~18.4℃,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和紫色土。古茶山面积13245亩,是镇沅县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呈零星块状分布。茶树品种为有性群体品种,居住的汉族种茶已有250多年。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有部分粮茶间作。

振太古茶山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街村古茶山,全村21个小组均有保存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树(园),面积达1600亩,特征为分布密度大,有规则的株行距,树体大小均匀,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茶叶品质较好,古茶园海拔1850~1900米,土壤为红壤,年平均气温16℃~16.5℃。代表植株是位于东经100°36′40″,北纬24°01′′10″海拔1857米的山街村外村组罗正兴家旁的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树小乔木型、树姿直立,叶形椭圆形,叶质中等,叶色深绿,基部干围1.53米,最低分枝0.5米,树高7.8米,树幅3.8米×5.5米。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晒青茶为主,是优质普洱茶原料。

品质特征:振太古茶山出产的古树茶无污染,茶气足,茶质厚,滋味醇顺,回甘快而余味长。振太古茶山具有代表性:台头村后山古茶,山街村打笋山古茶,外村古茶,庐山古茶等。

(三)勐大古茶山

主要分布在镇沅县勐大镇的大井、文况、文蒙、文开、文卜、白水、马台、大山等村是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428~191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古茶山植被保护良好,是典型的生态茶园,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年降水量920~191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古茶山面积约252公顷,呈块状零星分布。

茶树品种为有性群体品种,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占茶树分布相对零散,但也有不少种植年代悠久、保存完好的古茶园,并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地方而各具特色,代表品种有大山古茶,白水山心组古茶,砍盆箐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砍盆箐占茶园,它位于文况村砍盆箐,砍盘箐茶是镇沅的历史名茶,由于它处于特殊的1壤、地理和气候位置,茶的品质较好,具有独特的香气,这片茶园的上面是森林,下面是箐谷,这里的海拔高1910米,年平均气温低(15.8℃),大约在17世纪初种植,由彝族栽种,至今约400年。

代表植株是位于东经100°57′10”北纬23°59′22”,海拔1910米的勐大镇文况村砍盆善的一株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树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特大叶,叶形椭圆形,叶质中等,叶色黄绿,基部干105厘米,最低分枝1.1米,树高5.8米,树幅4.3米×4.3米,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丽青茶为主,是优质普洱茶原料。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