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至高境界,为何是“废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什么茶是黑茶 黑茶是啥茶 头茶是黑茶

【www.cy316.com - 什么茶是黑茶】

崭新的一年,崭新地对待。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从文化深处探讨茶的境界,与人生的味,是何等相似!

今天是初八,寓意着“出发”,从喝茶的十八重境界开始,开启新一年的喝茶篇章!

离茶境

或许是不知道茶好,或许是享受不了茶的香醇,这些人未能与茶结缘,实属遗憾。

第一层——不茶:就是根本不喝茶。茶,现已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又为国饮,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者(除因客观条件不能喝者)实在可惜。

否茶境

这部分人或比较年轻,或生活节奏过快,喜欢咖啡、果汁等饮品,接受奶茶但喝不了真正的茶叶。

第二层——厌茶:虽能喝,但是不喜欢喝茶。不喜欢喝茶的人较多为习惯饮料的年轻人,茶对他们而言没有刺激的味道,又需要时间冲泡,自然不受欢迎。

惰茶境

会喝茶,不讨厌喝茶,但是比较懒,对泡茶不研究,有了才喝。

第三层——惰茶:会喝,也不讨厌喝,但是却懒于花时间坐下来泡壶茶喝。茶可清心,心不清静,哪还有时间来喝茶。

商茶境

爱喝茶,但是请人喝茶一般带有目的性,商业感太强。

第四层——商茶:会喝又爱喝,却只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拿出好茶与人喝。

藏茶境

喜欢喝茶,得好茶则自己一人独饮,自娱自乐,不愿分享。

第五层——隐茶:会喝,也爱喝,却吝啬,只愿自己躲着独自享受的人。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是快乐。

美茶境

此类人会喝茶,追求喝茶的环境,更喜欢美丽的茶艺师泡茶。

第六层——美茶:此处之“美”非“好茶”,而是美人。只愿意为流水茶盘前优雅的茶艺师而消费,非喝茶,仅为消费茶。

提神境

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常常通过喝茶来提神。

第七层——醒茶:通过喝茶来提神醒脑。往往只在忙碌的时候,想起这杯茶,来不及细细品饮,就错过了茶真正的清香。

饭茶境

爱茶,天天都要喝茶,如同吃饭一样。

第八层——饭茶:靠喝茶来帮助消化食物,增进食欲,茶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道境

喜欢喝茶,通过喝茶感受茶叶更深的魅力,开始体会茶道。

第九层——学茶:学习茶的真境界。曾有人说,在茶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学生,并非茶叶有何高深难懂之处,而是喝茶乃“喝在茶外”。

入道境

对茶有一定研究,一些茶的茶汤、茶香、茶味比较熟知,也了解茶的产地、年代、特色等。

第十层——爱茶:谓之茶徒,着重于追求茶的情趣者。看茶汤、闻茶香、品茶味,产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讲解者。

嗜茶境

特别喜欢喝茶,不追山头、年份,任何档次的茶,都能喝出其中精髓。

第十一层——嗜茶:谓之茶客,沉迷于茶的真味者。不寻茶的出处、

cy316.cOM编辑推荐

禅入茶境 茶能清心“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


禅入茶境——明心见性

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禅一味”这一条目的注解,以河北茶史上东晋时僧人单道开饮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史料、唐代禅门“吃茶去”公案为蓝本来着重诠释。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长兴大唐贡茶院的文字展示中,都把中国禅和茶相合之地指向河北临漳昭德寺。河北赵州“吃茶去”公案被奉为中国茶禅文化和“茶禅一味”的金科玉律和经典。

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比如在日本,茶道侧重于宗教仪式化;在韩国,茶道侧重于具体实用的礼仪化;在中国,茶道侧重于艺术表演性质。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说,虽然各有不同,但禅茶文化的根在中国。

茶能清心,在“人我同心,心我同体”的气氛之中,易于进入禅的真实境界,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因而“吃茶去”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

“茶禅一味”,无论“禅”在前,还是“茶”在前,对它的注解都应该是“禅和茶”或者是“茶和禅”具有“同一兴味”。这样的“同一兴味”,我理解为茶可清心,茶可雅志,茶可礼仁,茶可静思……那么禅呢?同样是这样。佛教对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讲“禅茶一味”而把“禅”放置在前,这是无可挑剔的;设若从中国茶文化五千年的大背景论之,“禅”只是在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其中一支,把“茶”放置在前,也是无可厚非的。 “禅茶一味之‘一’是一种心境,而‘味’则是体悟”的说法。禅、茶与“一”和“味”以及饮茶人的心境、体悟皆化成为一,没有先与后。

茶之境界


同样是饮茶,饮茶的人不同,所思所想就不同。饮茶时间不同,对茶的理解就不同。饮茶有不同的层次,相对应的是不同的境界。

在刚开始喝茶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会觉得苦,此时味蕾尚未打开,不能适应茶的味道,茶味与自己而言,感觉很单一,除了苦便是涩,这一境界可以称之为境外之境,尚未入境,人生中尚未在社会上历练,尚不知冷暖,不知悲苦。

饮茶多了些,对茶的品种有了些了解,但还是不能明确分辨各种茶滋味的不同,这是初境。开始初步接触社会,处于学习阶段。

第三种境界可以称为韵境,喝茶已能品出茶与水的结合度,可以清晰感受到茶汤的质地、厚度、饱满度等。与社会慢慢交融,踏入正轨。

第四种境界是觉境,之所以用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一境界的关键是感觉。泡茶时的感觉,喝茶时的感觉,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等等,不需要用眼睛,闭上眼就能感受到周围的一切,足够感性,所以可以收获更多的感动。

继续喝茶,便可进入修境。将饮茶视为一种修行的手段,借假修真,借茶修心,纷纷扬扬的茶叶是人生百态,伴着浓郁芬芳的茶香,我们可以在从容中不断实现自身的蜕变。

修行到后来便是度境。佛教的说法是普度众生,我们未必需要与佛教徒一般起菩提心,发大宏愿,但到了这一境界,总会心怀慈悲,与人为善,一切从自我做起,以诚待人,一份真诚换回的,是千百倍的善意。

茶瘾,是一种境界


凡是“瘾”,似乎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好的,抽烟有烟瘾,喝酒有酒瘾,喝茶真的会上瘾吗?茶瘾会不会让人不舒服?长期饮茶者会对茶叶产生爱好,即所谓“嗜好”或“茶瘾”,故有“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喝茶让人上瘾,天天喝,时时饮,日久天长,或在香气上,或在滋味上,或在气韵上,对所爱的茶,总能描述出细节和独特之处,是欣赏也是陶醉。茶不仅在味道上滋润喝茶的人,在健康上,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健康的饮品。

茶叶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多种物质,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爱茶之人,不饮茶时,甚至感到全身都不舒服,但这种感觉和某些麻醉品引起的“成瘾”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饮茶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坚持长期饮茶对人体健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故有茶寿108岁之说。

另外,茶的色香味形韵,都让人产生快感,无限回味,形成美好记忆。身体会希望获得更多的刺激、快感、愉悦感,渐渐地爱上这种味道和感觉,让人莫名其妙地开心。

无疑,喝茶是有刺激性的,这种刺激是对身体和精神的一种洗礼,让人在烦躁、昏沉中清醒过来,而且,喝茶越浓,刺激越强。

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开阔、交流越深入。品茶,能获得尘埃落定、浮华褪尽的宁静,这样的淡泊,是瘾又如何?

一杯茶入口,感觉中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似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一种沉静、快乐、自足便随着冲泡茶水的袅袅烟气,从杯中升起。

喝茶是一种享受,泡茶也是一种享受。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地方,不同的人,泡出来的茶水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不一样的心情和心态,泡出来的茶水也会不一样的。

要泡出一杯上好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如制作一泡好茶,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样。就像人生中成就一件事情,也是需要这些条件的,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所以有时候,我们是需要等待的,在历练中沉淀自己。

茶瘾,就是对茶、对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有茶瘾的人,就像蝴蝶蜜蜂偏爱的花儿,鲜活灵动。

有茶瘾的人,就像是泉水涓涓的绿山,充满生命力和灵气。

有茶瘾的人,是内心执着但心境平淡,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珍视生命。

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嬉笑怒骂,也泡在一杯清茶之中。气味相投是瘾,也是缘分,这样的瘾不正为生活增加了清新、明澈的乐趣。

喝茶上瘾不是病,是境界!


凡是“瘾”,似乎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好的,抽烟有烟瘾,喝酒有酒瘾,喝茶真的会上瘾吗?长期饮茶者会对茶叶产生爱好,即所谓“嗜好”或“茶瘾”,故有“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每天喝茶的人,时间一长,或在香气上,或在滋味上,或在气韵上,对所爱的茶,总能描述出细节和独特之处,是欣赏也是陶醉。

另外,茶的色香味形韵,都让人产生快感,无限回味,形成美好记忆。身体会希望获得更多的刺激、快感、愉悦感,渐渐地爱上这种味道和感觉,让人莫名其妙地开心。

从这方面来说,喝茶确实可以令人“上瘾”。但这种“瘾”和其它“瘾”不同,它不会给人带来危害。

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健康的饮品,坚持长期饮茶对人体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故有茶寿108岁之说。

无疑,喝茶是有刺激性的,这种刺激是对身体和精神的一种洗礼,让人在烦躁、昏沉中清醒过来,而且,喝茶越浓,刺激越强。

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开阔、交流越深入。品茶,能获得尘埃落定、浮华褪尽的宁静,这样的淡泊,是瘾又如何?

一杯茶入口,感觉中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似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一种沉静、快乐、自足便随着冲泡茶水的袅袅烟气,从杯中升起。

喝茶是一种享受,泡茶也是一种享受。

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地方,不同的人,泡出来的茶水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不一样的心情和心态,泡出来的茶水也会不一样的。

要泡出一杯上好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如制作一泡好茶,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样。像人生中成就一件事情,需要特定条件,只有时机成熟才可以做圆满。

所以说,有茶瘾的人,才是对茶、对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有茶瘾的人,就像蝴蝶蜜蜂偏爱的花儿,鲜活灵动。

有茶瘾的人,就像是泉水涓涓的绿山,充满生命力和灵气。

有茶瘾的人,是内心执着但心境平淡,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珍视生命。

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嬉笑怒骂,也泡在一杯清茶之中。

气味相投是瘾,也是缘分,这样的瘾不正为生活增加了清新、明澈的乐趣吗?

湖南石门:“有机茶”价格至高,销量至旺


如今,夏至一过,各式各样的春茶映入眼帘,在湖南石门,春茶销量达到高峰。我原来种茶收入只有1万多元,茶叶价钱卖得高,还得看质量,我现在种的是有机茶,如今每年仅鲜叶收入达2万多元,去年我顺利脱贫了。”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李坪村五保户康祖兵高兴地说。正是农业部门增强“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质量监管,康祖兵等茶农的销路得以拓宽。随着“五一期间”石门县第十五届茶文化活动在长沙举行,今年石门生产的4000多吨春茶已销售3000多吨。

按照农业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石门县加快推进有机茶生产,全县16万亩生态茶园中有机转换茶园4.5万亩,连续三年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为严把茶叶生产质量关,石门县出台政策:茶农每转换50亩有机茶园无偿提供一台频振杀虫灯、认证一亩奖励20元;建好质量安全“紧箍咒”,规范茶区农资经营,禁止违禁农业投入品使用;建立自检、抽检、监检体系及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行企业“QS”认证;全县统一推行茶树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县乡二级同步开展病虫观测、科学预报,力促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措施升级。本报记者张振中通讯员李飞

您的茶存“废”了吗?


茶叶吸湿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清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通常茶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新茶叶消失,陈味渐露。因此,掌握茶叶的储存方法保证茶叶的品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1、茶叶储存的要点

引起茶叶劣变的主要因素有︰光线、温度、茶叶水分含量、空气的湿度、氧气、微生物、异味污染。

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劣变受温度、水分、氧气等因子的限制,而异味污染则与贮存环境有关。因此要防止茶叶劣变必须对光线、温度、水分及氧气加以控制,包装材料必须选用能遮光者,如金属罐、铝箔积层袋等,氧气的去除可采用真空或充氮包装,亦可使用脱氧剂。茶叶贮存方式依其贮存空间的温度不同可分为常温贮存和低温贮存两种。因为茶叶的吸湿性颇强,无论采取何种贮存方式,贮存空间的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50%以下,贮存期间茶叶水分含量须保持在5%以下。

影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温度:

温度愈高、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褐色,低温冷藏(冻)可有效减缓茶叶变褐及陈化。

水分:

茶叶中水分含量超过5%时会使茶叶品质加速劣变,并促进茶叶中残留酵素之氧化,使茶叶色泽变质。

氧气:

引起茶叶劣变的各种物质之氧化作用,均与氧气之存在有关。

光线:

光线照射对茶叶会产生不良的引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各种化学反应之进行,叶绿素经光线照射易褪色。

由上述可知:降低储存环境温度、保持茶叶适当含水量、阻隔茶叶与氧气之接触、防止光线直射等均可减缓茶叶的变质。

2、茶叶的储存方式

一般家庭选购的茶叶多为罐装或散装茶,由于买回后不是一次泡完,所以就会遭遇到眝存的问题,以下建议几种家庭常用的茶叶眝存,方法如下: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厚实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入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宜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金属罐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它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以去除异味。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如能配合以清洁无味之塑料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黏封盖口则更佳。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设、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低温贮存法:

将茶叶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度C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库或冷冻库保存茶叶,使用此法应注意:

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以维持0~5度C最经济有效;贮藏期超过半年者,以冷冻(-10至-18度C)较佳。贮茶以专用冷藏(冷冻)库最好,如必须与其它食物共冷藏(冻),则茶叶应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吸附异味。冷藏(冷冻)库内之空气循环良好,以达冷却效果。一次购买多量茶叶时,应先予小包(罐)分装,在放入冷藏(冻)库中,每次取出所需冲泡量,不宜将同一包茶反复冷冻、解冻。由冷藏(冷冻)库内取出茶叶时,应先让茶罐内茶叶温度回升至与室温相近,才可取出茶叶,否则骤予打开茶罐,茶叶容易凝结水气而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叶加速劣变。

陶瓷坛储藏法:

选用干燥无异味,密闭的陶瓷坛一个,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分置于坛的四周,中间嵌放石灰袋一只,上面再放茶叶包,装满坛后,用棉花包盖紧。石灰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种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湿性能,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茶叶品质,特别是龙井旗枪大方等一些名贵茶叶,采用此法尤为适宜。

茶叶长期贮存再处理方法:

茶叶含水量控制在3-5%才能作长时间的保存,焙火及干燥程度与茶叶贮藏期限有相当重要关系;一般而言,焙火较重,含水量较低者可贮存较久。

茶叶最适贮存期届满时,应取出再焙火。可洗净电饭锅至无味,拭干后倒茶叶于瓷盘或铝箔纸上置入电饭锅内,开关切至「保温」位置,锅盖半掩,适时翻动,约半天时间,茶叶由陈旧味转清熟香,以食拇指捏之即碎为宜,俟降温冷却后,始可再行包装贮藏。

有人以微波炉干燥、烘焙茶叶,唯其加热时间短,且炉门需紧闭,火侯不易控制,常导致茶叶表面炭化或陈旧味未能逸散之缺点,技术上仍待克服。最稳当的方法是将珍藏的茶叶委请熟识的茶师或茶农代为焙火。

3、茶叶存放的恶习

第一大恶习:露天放置

不少茶友喜欢把普洱像战利品一样展示出来,偏安于书架或客厅一隅,但这种存放方法恰恰对普洱茶的伤害最大:室内的异味、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空气、日光中的紫外线都是普洱茶陈化的大敌。

第二大恶习:生熟混放

很多茶友了解到普洱茶应当避光避异味之后,将普洱茶装箱封存,但如果将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封存在同一只箱子中,由于生熟茶的香气有较大不同,反而会相互污染,导致串味,最终同一箱中的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都会“废”掉了。

第三大恶习:过度通风

很多关于普洱茶储存的

喝茶上瘾?那不是病,是境界!


凡是“瘾”,似乎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好的,抽烟有烟瘾,喝酒有酒瘾,喝茶真的会上瘾吗?长期饮茶者会对茶叶产生爱好,即所谓“嗜好”或“茶瘾”,故有“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每天喝茶的人,时间一长,或在香气上,或在滋味上,或在气韵上,对所爱的茶,总能描述出细节和独特之处,是欣赏也是陶醉。

另外,茶的色香味形韵,都让人产生快感,无限回味,形成美好记忆。身体会希望获得更多的刺激、快感、愉悦感,渐渐地爱上这种味道和感觉,让人莫名其妙地开心。

从这方面来说,喝茶确实可以令人“上瘾”。但这种“瘾”和其它“瘾”不同,它不会给人带来危害。

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健康的饮品,坚持长期饮茶对人体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故有茶寿108岁之说。

无疑,喝茶是有刺激性的,这种刺激是对身体和精神的一种洗礼,让人在烦躁、昏沉中清醒过来,而且,喝茶越浓,刺激越强。

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开阔、交流越深入。品茶,能获得尘埃落定、浮华褪尽的宁静,这样的淡泊,是瘾又如何?

一杯茶入口,感觉中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似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一种沉静、快乐、自足便随着冲泡茶水的袅袅烟气,从杯中升起。

喝茶是一种享受,泡茶也是一种享受。

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地方,不同的人,泡出来的茶水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不一样的心情和心态,泡出来的茶水也会不一样的。

要泡出一杯上好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如制作一泡好茶,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样。像人生中成就一件事情,需要特定条件,只有时机成熟才可以做圆满。

所以说,有茶瘾的人,才是对茶、对生活一往情深的人。

有茶瘾的人,就像蝴蝶蜜蜂偏爱的花儿,鲜活灵动。

有茶瘾的人,就像是泉水涓涓的绿山,充满生命力和灵气。

有茶瘾的人,是内心执着但心境平淡,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珍视生命。

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嬉笑怒骂,也泡在一杯清茶之中。

气味相投是瘾,也是缘分,这样的瘾不正为生活增加了清新、明澈的乐趣吗?

心静茶至,茶至灵来 饮茶之至境


心静茶至:茶至灵来

茶有灵性。若与其灵未冥、其性未合、其境未契、其器未容,则一半的茶味会在饮茶时悄悄溜走。所余者,徒为茶之形骸;所饮者,不过是唯剩茶羹的白水而已,仅有解渴之用和充雅之功,而难为体道之佳偶、修心之绝配、参禅之助缘矣。

茶当是草木精华累世修炼而成。天地之清气所养、山间之灵坡所育、雨前之甘露所滋。最宜农家处子新沐后无语采摘、竹篓中轻放浮搁;最宜汲深山清泉盛于沙壶,拾林间松枝燃于泥炉,壶置炉上,火烧水开,俟温度适中后备冲茶之用;最宜形拙貌朴之泥砂壶泡茶、外赭内青之泥瓷杯饮茶,既可醇其原味,复可赏其形色;最宜二、三素心野老、散淡闲人处江湖之远,栖泉石之间,琴舞松鼠,棋敲闲花。风过竹响,云飘水流。无心有意间啜饮一口,言来语往中齿舌余香。一分苦涩,几丝清凉。茶灵充满,茶意本然。似有人生之况味,又似有宇宙之禅机。此乃饮茶之至境。

至若红尘之所谓茶道或街面施设之茶事,虽为俗中求雅、闹中求静之佳选,但一落规制、一涉人为,茶灵便如惊鹿般即刻远遁,茶境也失其天然而退得其次。即使器具再考究、程序再规范、环境再舒适,即使再张以“和、清、雅、寂”之虚目,也总有塑料感、无机感、作秀感、表演感、模拟感、利用感或别的什么味道。但能臻此境已属不易,毕竟还是与茶有关的雅人雅事。姑可称之为饮茶之雅境。

当外感都市喧嚣、内觉身心俱疲之时,不问独处还是群聚,不论绿茗还是红茶,不管泥壶还是瓷杯,就其所便,随其所宜,冲上一壶,泡上一杯,倒也沁人心脾,提神解乏。虽未得茶灵之真体,但也可在恍惚间寻出其远去的踪影和留下的余味。此乃饮茶之常境。

茶禅一味。饮茶最易将人导人禅境。茶性清凉,可伏心中燥热,可涤体内沉浊;茶味枯淡,可去名利之欲、可息奔竞之心。由实物之茶冲水泡为有形有态有色、可视可触可饮之茶汤,茶汤复冒出丝丝缕缕、飘飘缈缈、视之则无、嗅之若有之茶味,茶味又让人进入无限广大、清朗空明、不可言说之茶境,这是茶逐渐由“有”入“无”、由形而下升华为形而上的过程,这是茶在虚化、淡化中不断超越自身、超越时空的过程,这是茶由“形质”蜕变为“精神”、由“实物”蜕变为“灵物”的“返魅”与“显灵”过程。入此境者,即茶即禅,即禅即茶,饮茶即是参禅,参禅即是饮茶。唯恍唯惚,若有若无,非出非入,不即不离。道心冥契,天人合一。可观照实相,可体悟本真。其妙味佳境,唯宜心领,实难言传。如赵州禅师,只是一味“吃茶去”。

心静茶至,茶至灵来。灵来神往,道现其中。善饮心茶者,最得茶灵三昧。此乃饮茶之上上境。

听茶是一种境界、一种参悟


听茶无声胜有声

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

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第一句就是说水沸时声如松桧林中的风雨

另一首古诗则更写出了煮茶水时的天籁之声:

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

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于是我试着静下心来听茶,慢慢地听到了茶音

烧上一壶水,水底漾起极小的气泡时,取出一撮茶放进去。茶叶,在水中沉沉浮浮,慢慢地,听到了茶在壶中翻腾的声音:耐心等上几分钟,便会听到茶声隐隐,茶香从壶中传出来。凝神细听,听到雨水从树枝滴落的声音,听到山坡上徐来的清风,听到林间的鸟鸣,以及种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声音。听着,听着,只 觉得,听到茶叶、茶花、茶水就在这一瞬间奏乐,像春风吹过花梢一样,像阳光在空气中爆裂一样,像流星撕裂夜空一样……自己也成了那些声音中的一部分,听到 心灵开花的声音,一下子让喧闹的世界退得很远

有一次到一山庄古刹,禅师请我们品茶

禅师说只要用心去听,茶是会说话的。茶的声音是寂静之声,听的时候需要凝神细听。因为,那些声音是极其细微的,如同月光落地。只有当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够听得到,心浮气躁的时候去听,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倾听茶的声音,也是倾听心灵的声音

听茶,是一种独处,远离喧嚣,远离世俗,远离尘埃

听茶,是一种享受,体味清静,体味快乐,体味人生

听茶是一种心态,放松心情,净化灵魂,放下情怨

听茶是一种境界、一种参悟、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和快乐

喝茶聊的是境界,喝酒吹的是牛皮


喝茶聊的是境界,思的是人生。喝酒讲的是大话,吹的是牛皮。格局越聊越开阔,牛皮越吹越落魄。

喝茶越喝越清醒,喝酒越喝越糊涂,思路越理越清晰,思维越喝越麻痹。

喝茶之前想的是做生意,喝酒之前想的是占便宜。生意越做越红火,便宜越占越堕落。

郁闷的时候拎一瓶酒,墙角独酌开心的时候泡一壶茶与友共饮。人越开心天越阔,心越郁闷路越窄。

茶不醒人人自醒,酒不醉人人自醉。想喝茶,你是想静静,静静的思考。想喝酒,你是想昏昏,昏昏的沉睡。

酒局中口沫横飞,强行劝酒。即使谈成生意,却也输掉了人格!茶桌上温文尔雅,细细品味。即使生意不成,但还是交了朋友!茶越喝越健康,小院里茶友越聚越多!酒越喝越虚弱,医院里病友难凑半桌!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是浮华后面安静的修行!喝酒,喝的是一种心情是空虚背后浮躁的寂寞!正所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茶为神树,一身清正,忌俗、忌尘、忌噪、忌油、忌膻。她是天地日月孕育的精英,呼吸山岚云雾雨雪之清灵。地母之乳、名山之泉、天落雪水才能和她匹配,火之过燥、沏之过急、闷盖过久都得不到真味。

细细去品,让你浮躁的心态平稳下来,让你矜持的神情放松开来,让你慢慢嗅到飘逸的茶香。看到叶片在杯中自在沉浮,让你注意窗上的竹影摇曳,让你听到高树密林的鸟鸣。于是你的思绪清新而高远,怡悦的心情渗透每个细胞。喝茶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喝茶是一种情调,欲语还休的沉默。喝茶时一种情感,欲笑还颦的忧伤。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让你感受春日里那庸懒的阳光。茶要经沸水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经历磨练后才能坦然。

茶香满室,是夜的芬芳,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