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汝奎嗜茶成癖拒赡养

发布时间 : 2019-11-28
朱泥壶适合泡白茶吗 绿茶可以发酵成红茶吗 茶叶的基本成分组成

朱泥壶适合泡白茶吗。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朱汝奎嗜茶成癖拒赡养”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朱汝奎是清代文学家冒巢民笔下的一位对茶有奇癖的老人,在冒巢民所著的《齐茶汇钞》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这位名叫朱汝奎的老人,嗜茶成癖,幼年时就已经对茶事产生极大的兴趣。据冒巢民所写,朱汝奎从十四岁就开始登齐山采茶制茶,每年春夏两次,从未间断。也就是说,六十年里,朱汝奎一共进山一百二十次。当时有位叫于象明的人对齐山茶颇为精通,有“精鉴赏甲于江南”的雅号。于象明率领全家移居齐山棋盘顶上,每年由其家人亲自采制齐山茶,先后制成了如庙后、棋顶、涨沙、本山等众多名品,冒巢民曾经亲自品尝过这些茶,认为虽然茶各有差等,但无论是何种茶,味道都极真极妙,以为是齐山茶中的极品。

然而,朱汝奎的到来让冒巢民大吃一惊。一年,朱汝奎老人也携齐山茶前来拜访冒巢民,冒巢民惊喜地发现,朱老焙制的茶水与于氏之茶在味道上难分高下,但他的茶叶却要多出一种叫“花香”的种类。通过进一步了解,冒巢民对这位嗜茶而轻家的老人更是感到分外惊奇。朱汝奎生有一子,于诸生中颇有名气,且儿子也颇尽孝道,对父亲悉心赡养,照顾有加。然而儿子的一点让朱汝奎非常不高兴,儿子不喜欢喝茶,因此他觉得儿子一点也不像自己的后代,忍无可忍的朱汝奎终于在一天离开家中,拒绝儿子的赡养。离开家后的朱汝奎常常以年逾七旬之高龄进山采茶,烘焙成千茶之后即在街市大声叫卖。这位老人对于茶的嗜好,完全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经常是整日洗茶涤器,不眠不休。此外,采茶供佛也是从朱汝奎开始的。他用采制的茶叶来供奉佛祖,精心治办所有佛事,以求死后能往生“香国”。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文化|胡适嗜茶 拒当“茶博士”|茶闻趣事


茶文化|胡适嗜茶 拒当“茶博士”|茶闻趣事

胡适祖籍是老徽州,祖上经营的就是家乡的,其高祖父曾在上海东边的川沙开“万和”茶铺,胡适两岁时就随母亲在此寓居。其祖父不仅继承了祖业,还把业务进一步扩大,后来又在上海开设了“茂春”字号。

胡适少年时代曾在家乡绩溪县生活过,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均在外奔波,然而对茶的钟情却是萦绕其一生的嗜好,无论到哪里,都是标准的。先生两次旅美,都请家中寄茶,从二三斤直至百斤,以瓶装茶可谓是先生的创造。先生索寄的有毛峰茶、茶、祁红茶等。

以瓶装茶,可谓是胡适的创造。而他的饮茶之法也同样很有特色。“儿室中有小炉子,有时想喝茶,则用酒精灯烹之,有时有朋友相访,则与同享之。”这是胡适1916年在美留学时的饮茶法。类似的与人共享饮茶法,先生是经常使用的。又如1937年11月15日,先生记道:“今早九点,我坐汽车回到纽约,中午在哥伦比亚大学同一位老师吃饭。下午有人来吃茶,谈了二点钟。”以茶待客,一谈就是两个小时,可以想象,只有茶好才有情好。至于独饮,先生的饮法是地道的式了:“回家吃了晚饭,觉得还有些醉意,便睡了两个钟头,起来喝了一壶茶。”这是1918年2月先生在国内的喝茶小景。以壶饮茶是的独创,所以即使旅居国外,先生对这一国粹理所当然坚持不懈了。“林先生带来三瓶,都收到了。很好,我有在旅馆,总泡一小壶喝喝。”这是1938年4月先生所记的纽约饮茶生活。如果说独酌独饮是先生一种悠闲消遣的享受,那么以茶驱疾即是先生对茶寄托的另一种企盼了。“冬秀,我(1939)十二月四日到纽约,晚上演说完后,我觉得胸口作痛,回到旅馆,我吐了几口,都是夜晚吃的甜东西。我想是不消化,叫了一壶热茶来喝,就睡了。”

胡适嗜茶成癖,世人皆知,故他的亲朋至好纷纷以茶这一独特的媒介来向他表达热忱之情。1946年6月,胡适从美归来赴任北大校长,7月20日上海的文化界在国际饭店专门为其举办了“迎茶会”。又如1953年1月19日,胡适去日本,日本文化团体为其专门设置了“招待茶会”。再如1961年10月,先生的夫人江冬秀由美返台,中研会全体同仁眷属又专门筹办了“欢迎胡夫人茶会”。

胡适因茶受敬固然是其高兴的一面,然而先生因茶受累又有其尴尬的一面。这里仅以先生拒做茶广告一事为例。

1929年7月27日,上海裕新茶店老板给胡去信,请求同意其打出“博士茶”牌号来推销。先生回信道:“博士茶一事,殊欠斟酌。你知道我是最不爱出风头的。此种举动,不知者必说我与闻其事,借此替自己登广告,此一不可也。仿单中说胡某人昔年服此茶,‘沉疴遂得痊愈’,这更是欺骗人的话,此又一不可也。”“至于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此是最陋俗的话,千万不可发出去。”看得出,先生对于别人想以自己名声销茶是极端反对的,从中也可看出先生对茶的敬重和对天下的敬重。

最好是茶癖


癖是病字头,凡癖都是病的,但茶癖不是病,无须魏帝三丸药,且尽卢公七碗茶,茶是治病的,何曾生发病恙?病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半夜三更秉烛照花,三更半夜汲水煎茶,陆游有什么病?陆游没病,其所谓病起,乃是癖起焉。癖者,不是病样状态,而是情感状态,爱茶的人都是有的。茶祖宗陆鸿渐整个一个茶癖,其后来者自然不免,“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明代许次纾有事没事爱喝茶,“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

有鸿渐之癖的当然不只是一个许次纾,何谓是癖?何谓是痴?情感多吧。明末清初的杜浚,情感多得惊人。杜公生爱茶,死爱茶,爱“生茶”,爱“死茶”,“吾之于茶也,性命之交也。”自谓“家中有绝粮,无绝茶。”缸中无米,壶中有茶。茶喝完了,感情还没完,杜公还要葬茶,每有剩茶,当持月样小锄,于“烂石”处挖小坑,以土掩埋,命为“茶丘”,整个是茶中林黛玉。卢廷璧号茶庵,因爱茶成癖,而被冯梦龙收到《古今谭概》一书的“癖嗜部”,他爱茶爱到敬茶如神,对茶具都是一片虔诚,“尝蓄元僧讵可庭茶具十事,具衣冠拜之。”明代高濂,也是茶中痴汉,谷雨清明时节,新茶上市,抛妻别子,“每春高卧山中,沉酣香茗一月。”不为红颜,而为绿茶,当了“一个不回家的男人”,一去一个月,情痴得甚是感人心。最痴的是置生死于度外而专注于茶的人。邓友梅先生说他老家有个本家大辈,每天茶不离手。日本鬼子进村内扫荡,大家卷起细软逃难,惟独他不带行李,手中唯一一把茶壶,走到半路碰到鬼子,叭的一声,正打中他的茶壶,乡亲都为其性命担忧,他却提着茶壶说:“可惜了这一壶好叶子。”爱茶之情甚于爱命之情,真是痴情。

情应该是痴的,不痴的不是情。祝英台若是看到梁山伯哥哥魂归了山野,就调转爱情而去,投了天下首富的怀抱,那还是情吗?张岱是深得人生三昧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今天喊你兄弟,明天视为路人的,实在不堪交。人当有癖,也当有疵,对人不执着的,你不必与他交往,而全无缺点全是优点的人也千万不可与其交往,没有缺点的不是圣人就是魔鬼,与圣人交没味道,与魔鬼交吓死人。陆羽以及陆羽的传人大都是既有癖又有疵的,是大可结为知心的。陆羽爱茶不用说了,他是有癖的,他也有疵,陆羽脸上有疤痕,字就叫“季疵”,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以癖以疵而论茶人,晋代王蒙可以当之,他自个好茶成癖,这是癖,但己所欲,要强行与人,这是疵吧。王兄待客“茶当酒”,客来,要死灌他,把他灌得肚子滚圆,茗不醉誓不休,时人以往王府做客,谓为水厄,看来王兄不会待客,是个有“缺点”的人,然则,这样的水灾是灾却不是难。人家热情啊,这年头哪里有真的热情?人心的绿草湿地渐渐稀少,而人心的沙漠越发炙人,杯杯凉肝的茶水下到人原本柔软的腹部,生出茂密深长的情感来,不是好事吗?王兄家里常闹“水灾”,但不是有很多人天天往他那里跑么?吾生也晚,若上溯千年,也愿往王府做客,与其在人心的沙漠中旱死,不如在情感的“水厄”中当水鬼。人家请我去喝茶,我是来者不拒的,茶友大半是真心朋友,虽死何憾?

其实,痴心于茶者,不是鬼,而是仙。痴心于其他事物,有做鬼之忧。痴心于牌,人谓牌鬼;痴心于酒,人谓酒鬼;痴心于烟,人谓烟鬼;惟有痴心于茶,多饮茶,则可成神仙。五代毛文锡说蒙山茶,服之可成仙。“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喝茶要多喝啊,多喝成癖可以成天上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语茶仙茶圣不是语怪力乱神。比如唐有一僧,癖好饮茶,“性本好茶,到处惟茶是务,或出,日进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这么一癖好就年长一百二十岁。这么长命,真是神仙了。而其实,所谓神仙,无非快乐,无非忘却。有痴心,即可忘忧。冯梦龙是得道的人,他在痴字处最是见心明道:“痴不可乎?得斯趣者,人天大受其用也。碗大一片赤县神州,众生塞满,原属假合,若复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如何以痴破之,明朝人给我们开了一个“无比逍遥汤”的“处方”:“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现在忙死的人真的很多,也不是不痴,而是痴错了。那痴于酒的,多醉死;那痴于烟的,多病死;那钻到钱眼里出不来的,多忙死。可见,说痴,也要知道痴什么,不可乱痴一气。

茶仙酒仙都是仙,也是大不同的。陆游很懂其中奥妙,“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酒癖茶癖好是一癖,却是“两歧”。“茶仙酒仙的意义状态是大相迥异的,酒仙是沉湎是放纵,茶仙是陶醉是超然。”林治先生真会解意。

宋·赵汝砺 《北苑别录》


【序言】

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日凤凰。其下直北苑,帝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兴国中,初为御焙,岁模龙凤,以羞贡篚,盖表珍异。庆历中,漕台益重其事,品数日增,制模目精。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方春虫震蛰,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观。故建人谓至建安而不诣北苑,与不至者同。仆因摄事,遂得研究其始末。姑摭共大概,条为十余类,日《北苑别录》云。

【正文】

御园九窠十二陇

麦窠壤园龙游窠小苦竹苦竹里鸡薮窠苦竹鼯鼠窠教练陇凤凰山苦竹园大小焊横坑猢游陇张坑带园焙东中历东际西际官平石碎窠上下官坑虎膝窠楼陇蕉窠新园大楼基阮坑曾坑黄际马鞍山林园和尚园黄淡窠吴彦山罗汉山水桑窠铜场师姑园灵滋苑马园高[余田]

大窠头小山

右四十六所,广袤三十余里。自官平而上为内园,官坑而下为外园。方春灵芽莩坼,常先民焙十余日。如九窠十二陇、龙游窠、小苦竹、长坑、西际,又为禁园之先也。

开焙

惊蛰节万物始萌,每岁常以前三日开焙。遇闰则反之,以其气候少迟故也。

采茶

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侵晨则露未[日希],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山有打鼓亭)。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大抵采茶亦须习熟,募夫之际,必择土著及谙晓之人。非特识茶发早晚所在,而于采摘各知其指要。盖以指而不以甲,则多温而易损;以甲而不以指,则速断而不柔(从旧说也)。故采夫欲其熟习,正为是是耳(采夫日役二百二十五人)。

拣茶

茶有小芽,有中芽,有紫芽,有白合,有乌[艹带],此不可不辨。小芽者,其小如鹰爪,初造龙团胜雪、白茶,以其芽先次蒸熟,置水盆中,剔取其精英,仅如针小,谓之水芽。是小芽中之最精者也。中芽,古谓之一枪一旗是也。紫芽,叶之紫者是也。白合,乃小芽有两叶抱而生者是也。乌[艹带],茶之[艹带]头是也。凡茶以水芽为上,小芽次之,中芽又次之,紫芽、白合、乌[艹带],皆所在不取。使其择焉而精,茶之色味无不佳。万一杂之以所不取,则首面不均,色浊而味重也。

蒸芽

茶芽再四洗涤,取令洁净。然后入甑,候汤沸蒸之。然蒸有过熟之患,有不熟之患。过熟则色黄而味淡,不熟则色青易沉,而有草木之气。唯在得中为当也。

榨茶

茶既熟,谓之“茶黄”。须淋数过(欲其冷也),方上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水芽则以高压之,以其芽嫩故也)。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入榨。彻晓奋击,必至于干净而后已。盖建茶味远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沉其膏,建茶惟恐其膏之不尽,膏不尽,则色味重浊矣。[page_break] 

研茶

研茶之具,以柯为杵,以瓦为盆,分团酌水,亦皆有数。上而胜雪、白茶以十六水,下而拣芽之水六,小龙凤四,大龙凤二,其余皆十一二焉。自十二水崦上,日研一团。自六水而下,日研三团,至七团。每水研之,必至于水干茶熟而后已。水不干,则茶不熟,茶不熟,则首面不匀,煎试易沉。故研夫尤贵于强有手力者也。尝谓天下之一,未有不相须而成者,有北苑之芽,而后有龙井之水。其深不以丈尺,则清而且甘,昼夜酌之而不竭。凡茶自北苑上者,皆资焉。亦独锦之于蜀江,胶之于阿井,讵不信然。

造茶

造茶旧分四局,匠者,起好胜之心,彼此相夸,不能无弊,遂并而为二焉。故茶堂有东局西局之名,茶钅夸有东作西作之号。凡茶之初出研盆,荡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腻。然后入圈制[钅夸],随笪过黄。有方[钅夸],有花[钅夸],有大龙,有小龙。品色不同,其我亦异。故随纲系之贡茶云。

过黄

茶之过黄,初入烈火焙之,次过沸汤[火监]之。凡如是者三,而后宿一火,至翌日遂过烟焙之火,不欲烈,烈则面炮而色黑。又不欲烟,烟则香尽而味焦。但取其温温而已。凡火之数多寡,皆视其[钅夸]之厚薄。[钅夸]之厚者,有十火,至于十五米。钅夸之薄者,七、八、九火至于十火。火数既足,然后过汤上出色。出色之后,当置之密室,急以记扇扇之,则色泽自然光莹矣。

纲次

细色第一纲

龙焙贡新水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三十[钅夸]创添二十[钅夸]

细色第二纲

龙焙试新水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创添五十[钅夸]

细色第三纲

龙团胜雪水芽十六水十二宿火正贡三十[钅夸]续添二十[钅夸]创添六十[钅夸]

白茶水芽十六水七宿火琥贡三十[钅夸]续添五十[钅夸]创添八十[钅夸]

御苑新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片

上林第一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乙夜清供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承平雅玩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龙凤英华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玉除清赏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启沃承恩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雪英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云叶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蜀葵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金钱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玉华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寸金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一百片[page_break] 

细色第四纲

龙团胜雪已见前正贡十百五十[钅夸]

无比寿芽小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五十[钅夸]创添五十[钅夸]

万春银芽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宜年宝玉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玉清庆云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无疆寿龙小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玉叶长春小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玉叶长春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一百八片

长寿玉圭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二百片

兴国岩[钅夸]中牙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二百七十[钅夸]

香口焙[钅夸]中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五百钅夸

上品拣芽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片

新收拣芽中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六十片

细色第五纲

太平嘉瑞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三百片

龙苑报春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六十片创添六十片

南山应瑞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六十片创添六十片

兴国岩拣芽中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百五十片

兴国岩小龙中芽十二水不十五宿火正贡七百五十片

兴国岩小凤中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七百五十片

先春二色太平嘉瑞已见前正贡三百片

长寿玉圭已见前正贡二百片续入额四色

御苑玉芽已见前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已见前正贡一百片

无比寿芽已见前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见见前正贡一百片

粗色第一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六水十六宿火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四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

建宁(安)府附发

小龙茶入百四十片

粗色第二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四十片

入脑子小龙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小凤一千三百四十四片四水十五宿火

入脑子大龙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入脑子大凤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凤七百片

建宁(安)府附发

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

粗色第三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四十片

入脑子小龙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小凤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大龙一千八百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八百片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八百片

大凤茶八百片

粗色第四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片

入脑子小龙三百三十六片

入脑子小凤三百三十六片

入脑子大龙一千二百四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二百四十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page_break] 

粗色第五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

粗色第六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三百六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三百六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二百片

粗色第七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二百四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二百四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二千三百一十二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二百四十片大凤茶二百四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四百八十片

细色五纲

贡新为最上,开焙后十日入贡。龙团胜雪为最精,而建人有直四万钱之语。夫茶之入贡,圈以箬叶,内以黄斗,盛以花箱,护以重篚,扃以银钥。花箱内外,又有黄罗幕之。实谓什袭计珍矣。

粗色七纲

拣芽以四十饼为角,小龙凤以二十饼为角,大龙凤以八饼为角。圈以箬地,束以红缕,包以红纸,缄以白绫。惟拣芽俱以黄焉。

开[余田]

草木至夏益盛,故欲导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土,滋蔓之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正所以导生长之气,而渗雨露之泽也。此谓之开[余田]。唯桐木得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

外焙

石门乳吉香口右三焙常后北苑五七日兴工。每日采茶,蒸,榨以过黄,悉送北苑并造。

淳熙丙午夏望日,门生从政部郎福建路转运司主管帐司赵汝砺敬书。

茶马互市还是拒虏固边?


青海省档案局收藏着一道明万历年间的晓谕,晓谕的发布者是一位姓王的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

什么是“晓谕”呢?省档案局编研部主任申玉宝解释说:“晓谕,就是告示、布告。在古代有什么需要告知百姓知道的事情,官府就会发布一道晓谕。我们看古装剧,衙差在城墙上贴出一道告示,百姓都过来围观的,就是这个。”

这一道晓谕,保存得很完好,字迹清晰,并盖有钦差巡按监察御史的印章。晓谕的抬头是“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王御史的名字已经不可考。晓谕发布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晓谕为纸质,为什么能保存这么久,并且如此完好呢?

“首先,我们从纸张的质地来看,这是一种韧性很强的棉纤维纸,这种纸的特性是拉力强、耐磨损,写上字后,墨迹就很快渗入了纸张的内部,字迹保留的时间长。”申玉宝说,“当时,这种纸很普遍地被应用于官府文件的抄写上。另外,我们综合当时的情况来看,这道晓谕当时没有被张贴,而是直接送达的。当时的青海地区,大多数是游牧部落,城池很少,这一份也许就是被送往某个游牧部落避免了风吹日晒,从而保存下来了。”

这道晓谕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茶马互市,一是拒虏固边。

从唐代开始,中原人民就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以茶易马,这样的贸易延续了很多年。明代统治者将茶法、马政视为军国要政,形成了更为完整的茶法和庞大的榷茶官僚机构,明代也是我国茶马贸易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从这道晓谕可以看出,茶马贸易在当时青海地区也是很繁盛的。晓谕说明明朝廷还是很重视青海地区的茶马贸易的,专门在晓谕中提出纳过差发马的部落,朝廷会给予赏赐,以此鼓励青海地区人民以马易茶的积极性。

另外,晓谕中提到了外虏的入侵。结合历史背景来看,从明正德年间开始,就有数支较大的北虏入侵青海。晓谕中提到的北虏,应该是蒙古部落“真相”与“火洛赤”。这两支蒙古部落在万历十八年的八九月份大举入侵河州等地,而明王朝的官兵并没有能抵御住他们的侵扰,使得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多次来到西北视察军务。“王御史应该就是在此时被派往青海地区的,他也许已经来到了西宁卫,并在西宁卫发布了这道晓谕,一来是为了安抚青海地区的民众,二来是申明朝廷的主张,说明朝廷会驱除北虏,让青海地区的人民得以安定生活。”申玉宝说:“当时,北虏兵强马壮,有些部落已经归顺于北虏,青海地区的形势比较紧张,而从茶马互市看,这一时期茶马互市已经形成定局,明朝廷完全没有必要为了重申茶马互市而发布晓谕。转而从拒虏固边来看,此时边疆形势紧张,抵御外敌、安抚民心是重中之重。

明·朱权《茶谱》


茶谱

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宁王。谥献,故称宁献王。曾奉敕辑《通鉴博论》,撰有《家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十种著作。

挺然而秀,郁然而茂,森然而列者,北园之茶也。泠然而清、锵然而声,涓然而流者,南涧之水也。块然而立,[日卒]然而温,铿然而鸣者,东山之石也。癯然而酸,兀然而傲,扩然而狂者,渠也。以东山之石,击灼然之火。以南涧之水,烹北园之茶,自非吃茶汉,则当握拳布袖,莫敢伸也!本是林下一家生活,傲物玩世之事,岂白丁可共语哉?予法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以副内练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岂惟清哉?

涵虚子[月瞿]仙书。

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其名有五:日茶、日[木贾]、日[艹设]、日茗、日[艹舛]。一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食之能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醒睡,解酒,消食,除烦去腻,助兴爽神。得春阳之首,占万木之魁。始于晋,兴于宋。惟陆羽得品茶之妙,著《茶经》三篇。蔡襄著《茶录》二篇。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无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茶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为云海餐霞服日之士,共乐斯事也。虽然会茶而立器具,不过延客款话而已。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或会于泉石之间,工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飘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纪匕于巨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日:"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遂出琴棋。故山谷日:"金谷看花莫谩煎"是也。卢[人工]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使二老有知,亦为之大笑。其他闻之,莫不谓之迂阔。

品茶

于谷雨前,采一枪一旗者制之为末,无得膏为饼。杂以诸香,失其自然之性,夺其真味。大抵味清甘而香,久面回味,能爽神者为上。独山东蒙山石藓茶,味入仙品,不入凡卉。虽世固不可无茶,然茶性凉,不疾者不宜多饮。

收茶

茶宜[艹弱]叶而收。喜温燥而忌湿冷。入于焙中。焙用木为之,上隔盛茶,下隔置火,仍用[艹弱]叶盖其上,以收火器。两三日一次,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以养茶。若火多则茶焦。不入焙者。宜以[艹弱]笼密封之,盛置高处。或经年香、味皆陈,宜以沸汤渍之,而香味愈佳。凡收天香茶,于桂花盛开时,天色晴明,日午取收,不夺茶味。然收有法,非法则不宜。

点茶

凡欲点茶、先须供烤盏。盏冷则茶沉,茶少则云脚散,汤多则粥面聚。以一匕投盏内,先注汤少许调匀,旋添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七分则止。着盏无水痕为妙。今人以果品为换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可将蓓蕾数枚投于瓯内罨之。少倾,其花自开。瓯未至唇,香气盈鼻矣。

熏香茶法

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气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者亦可。

茶炉

与练丹神鼎同制。通高七寸,径四寸,脚高三寸,风穴高一寸。上用铁隔。腹深三寸五分,泻铜为之,近世罕得。予以泻银坩锅瓷为之,尤妙。襻高一尺七寸半。把手用藤扎,两傍用钩,挂以茶帚、茶筅、炊筒、水滤于上。

茶灶

古无此制,予于林下置之。烧成的瓦器如灶样,下层高尺五为灶台,上层高九寸,长尺五,宽一尺,傍刊以诗词咏茶之语。前开二火门,灶面开二穴以置瓶。顽石置前,便炊者之坐。予得一翁,年八十犹童,疾憨奇古,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衣以鹤氅,系以麻绦,履以草履,背驼而颈蜷,有双髻于顶。其形类一"菊"字,遂以菊翁名之。每令炊灶以供茶,其清致倍宜。

茶磨

磨以青礞口为之。取其化谈去故也。其他石则无益于茶。 

茶碾

茶碾,古以金、银、铜、铁为之,皆能生[钅生]。今以青礞石最佳。

茶罗

茶罗,径五寸,以纱为之。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茶架

茶架,今人多用木,雕镂藻饰,尚于华丽。予制以斑竹、紫竹,最清。

茶匙

茶匙要用击拂有力,古人以黄金为上,今人以银、铜为之。竹者轻,予尝以椰壳为之,最佳。后得一瞽者,无双目,善能以竹为匙,凡数百枚,其大小则一,可以为奇。特取其异于凡匙,虽黄金亦不为贵也。

茶筅

茶筅,截竹为之,广、赣制作最佳。长五寸许,匙茶入瓯,注汤筅之,候浪花浮成云头、雨脚乃止。

茶瓯

茶瓯,古人多用建安所出者,取其松纹兔毫为奇。今淦窑所出者与建盏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饶瓷为上,注茶则清白可爱。

茶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汤有准。古人多用铁,谓之罂。罂,宋人恶其生[钅生],以黄金为上,以银次之。今予以瓷石为之。通高五寸,腹高三寸,项长二寸,嘴长七寸。凡候汤不可太过,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煎汤法

用炭之有焰者谓之活火。当使汤无妄沸。初如鱼眼散布,中如泉涌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品水

[月瞿]仙日: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第一,钟山八功德第二,洪崖丹潭水第三,竹根泉水第四。或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伯刍以扬子江心水第一,惠山石泉第二,虎丘石泉第三,丹阳井第四,大明井第五,松江第六,淮江第七。又日:庐山康王洞帘水第一,常州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硖州扇子硖下石窟泄水第四,苏州虎丘山下水第五,庐山石桥潭水第六,扬子江中泠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第八,唐州桐柏山淮水源第九,庐山顶天地之水第十,润州丹阳井第十一,扬州大明井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流中泠水第十三,归州玉虚洞香溪第十四,商州武关西谷水第十五,苏州吴松江第十六,天台西南峰瀑布第十七,郴州圆泉第十作,严州桐庐江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想起了胡适拒做徽茶广告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想起了胡适拒做徽茶广告》内容,感谢阅读!

被舆情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广告法》实施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即公布了2015年涉嫌违反《广告法》的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侯耀华、李金斗等明星代言人赫然“榜上有名”。近来,在电视屏幕上,陈宝国、雷洛生对鸿茅药酒的“地道”的赞叹、高明对陈李记的“高明”的称誉也悄然淡去。这让公众看到了新《广告法》实施后对违法广告查处的新变化,也给那些违法广告发布者、经营者以及代言人敲响了警钟。其实,公众在追问违法广告该遭受何种处罚的同时,也在质疑着明星广告代言的底线。

那么,何为明星广告代言的底线?答曰:诚信。这里令我想起了胡适当年拒绝替徽茶做广告的轶事——

胡适嗜茶,即使在美国留学,也常请一位叫胡近仁的族叔寄上徽茶。1929年,胡近仁在上海开了“程裕新茶号”,专卖徽州各地的名茶,但名气不响,生意清淡。这时有人替他出主意:“你侄儿胡适是北大教授,又是博士,何不利用一下他的名气?倘若他肯为你做广告,何愁徽茶没有生意?”于是,胡近仁给胡适写信,称:将自己所卖的徽茶取名“博士茶”,并由胡适为广告代言人。在他所拟的广告词中云:“博士胡适早年服用此茶,沉疴遂得痊愈。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出乎胡近仁意料的是,这位贤侄致函一口回绝:“‘博士茶’一事,殊欠斟酌。你知道我是最不爱出风头的。此种举动,不知者必说我与闻其事,借此替自己登广告,此一不可也。仿单(即广告)中说胡某人昔日服此茶,‘沉疴遂得痊愈’,这更是欺骗人的话,此又一不可也。至于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此是最陋俗的话,千万不可发出去”。

胡适堪称“五四”运动的大明星,加之其学贯中西,声誉遐迩,倘若由他替“博士茶”做广告,应者如云,畅销如水,那是自不待言的事。但胡适并没有给族叔一个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机遇。细读胡适的回信,他之所以拒绝族叔的请求,是基于三个“不可”:一、违背了自己“最不爱出风头”的初衷;二、用的尽是些“最陋俗的话”,三、也是最为主要的缘由,是广告词充斥着“欺骗人的话”。其实,茶叶也是属于一种低消费的东西,即使广告略显夸张似也不会造成多大的不良后果,但是,胡适断然不给族叔“面子”,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为人正直,不愿突破“诚信”这一底线,顾忌倘若贸然为之,“将来必为人诟病”。

反观当下,在各类媒体上,明星做广告代言比比皆是,广告所推介的产品也是五花八门,吃穿住行,几无“空白”。试问:有几个明星有如胡适的“顾忌”?明明膝下有小,却做“不育症”广告;明明体魄健康,却做价格不菲的药品、补品广告;明明滴酒不沾者,却做各类名酒广告;明明专用进口化妆品,却鼓吹着国产化妆品的“神效”;等等。如此这般,不“为人诟病”且受追责才怪哩!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想起了胡适拒做徽茶广告》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嗜茶如命的杨万里


杨万里是南宋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一生一共作诗两万多首,流传至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杨万里不仅是难得一见的诗文奇才,更是一个嗜茶如命的爱茶人,他的众多名篇中,也有很多是与茶有关的诗文。

杨万里在自己《武陵春》词的小序中说道:“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说的是由于自己酷爱饮茶,因而引起疾病,而词中又言:“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叉酸,儿信问平安”。因为杨万里饮茶不加节制,得“中寒”之疾而导致自己“瘦骨如柴”,尽管如此,他也只是少饮而已,若要使他与茶一刀两断,是万万不能的。这一点则真切地体现在他的另一首诗作中:“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此外,据说杨万里饮茶不分昼夜,常常在深夜也饮上几泡,因而总是导致失眠,他却从来不将责任归咎于饮茶。正如他的《不睡》一涛中所言:“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日横斜”。说到这里,杨万里的嗜茶如命,可见一斑。

然而,杨万里如此好茶,却并非只是为r满足一时的口腹之贪,而是追求一种茶外之味,即从饮茶之中感悟人生百味。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读书做学问,杨万里都能在饮茶中顿悟出一些道理来。他在《习斋语讲义序》中,由饮茶而想到读书,将读书与饮茶相对比,深得茶外之味。因此,对于已经骨瘦如柴的杨万里却仍然不肯放弃饮茶,我们隐约能够体会到个中原因。除此之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杨万里透过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刚正清明的为人处世态度。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杨万里为官一牛两袖清风,当他晚年告老还乡之时,依然是“清得门如水,贫唯带有金”。同时,杨万里还以茶会友,以茶论友,在他的《谢术韫之舍人赐茶》一诗中,用茶之清雅、明澈,来比喻知心朋友的高洁品质、高傲风骨。其实,以其茶诗颂扬其人,杨万里名副其实!

朱权行茶破孤闷


在宋代十分兴盛的斗茶之风,到了元代日益衰落。其原因一方面是蒙古统治者对汉人文化的排斥,另一方面是这种饮茶方式过于烦琐,一种新的撮泡法取而代之,逐渐兴起。因此茶饼的制作开始减少,以此为基础的由斗茶之趣也随之消退。到了明初,朱元璋下诏取消了龙团饼茶贡奉,于是引起了饮茶方式的一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倪瓒是“先驱”,朱元璋是“后继”,然而真正将这中新方式确立的则是朱权。

朱权(1378 - 1448年),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他被朱元璋封为“宁王”,在“靖难之役”中曾经起兵协助朱棣打败建文帝夺取政权。朱棣做了皇帝后,对朱权不放心将其兵权削夺徙迁至江西南昌。朱权自幼聪明好学,被称为“贤王奇士”。朱权为了避祸也只得韬光养晦,在南昌郊外建造了精庐,沉浸在戏曲、游娱、著述、释道当中,他所交往的也多是文人学士,因此他自号臆仙,又号大明奇士、涵虚子、丹丘先生。

朱权晚年开始信奉道教,受道教的影响,他开始研究茶道,根据自己饮茶经验和体会写出了一卷对中国茶文化很有贡献的《茶谱》。

朱权对唐宋以来的团茶及其烹饮方法很不欣赏,于是发明了蒸青叶茶烹饮法。他在《茶谱》的序文里面说团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他认为应当保持茶叶的本色、真味,顺应茶的自然之性。他所发明的叶茶不仅饮用方便,还可以享受到茶叶的色、香、味、形之美,品味到茶的本味。而且还能营造出清茶助清谈,清谈更品茶的雅意,朱权还构思出了一套完整的清谈开始前的行茶仪式: 先让一个侍童摆好香案,安好荣炉。然后再让另一侍童拿出茶具,打来清泉,碾茶末,烹沸汤,等到茶汤沸泡如蟹眼之时注入大茶瓯中,等茶味泡出时,分注到小茶瓯之中。然后主人起身,举瓯对客人说:“为君以泻清臆”。(意思是为您一抒胸臆)客人起身接过敬来的茶,也举瓯应道:“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之后宾主各自坐F,饮完一瓯后侍童接瓯退下,这样主客之间话久情长,礼让再三,期间有琴棋相娱。这种焚香弹琴、烹茶待客的礼仪就是明代的文人茶的生动写照,它追求的是品饮境界。

朱权对于茶的贡献和影响是深远的。他发明的蒸青叶茶促成了炒青的出现。自此叶茶开始走人生活,茶的饮法也随之演变成今天这种开水冲饮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朱权所发明的待客行茶仪式,对日本茶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