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育《荈赋》此诗最早全面地描写茶事赞颂茶叶的传世佳作

发布时间 : 2019-11-28
茶叶地 茶叶的茶语 茶叶的散茶

茶叶地。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杜育《荈赋》此诗最早全面地描写茶事赞颂茶叶的传世佳作”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育

(?—311),字方叔,襄城邓陵(今河南襄城县)人。永兴年间拜汝南太守,永嘉中进右将军,后为国子祭酒,有集二卷。晋代诗人,文学家。

【荈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侣,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释义】

“灵山”二句:写茶的产地和生态环境,山岳峰峦产名茶。

“厥生”二句,意为满山茶树,生长茂密。“承丰壤”二句,写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土壤肥沃、云雾覆盖地方的茶为优品。

“月惟”两句言采茶的季节及采制茶叶的辛勤劳动。

求:制作、加工。

岷方:山岩低谷。这里指加工茶叶时应用清泉水。

陶简:茶具。

东隅:茶具的产地,即越州陶缶(今浙江绍兴,以产陶、瓷器著称于晋代)。

匏:酌茶的瓢。

公刘:周公的族祖。“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意为酌茶用的木杓子的款式取自周公的族祖公刘,意为流传久远。

煜(yè),光辉灿烂。

春敷(fū):春天盛开的花朵。

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那新泡出的茶,茶面浮起一层泡沫,像积雪一般晶莹光明,像春花一般光辉灿烂。

荈(chuǎn),古代对茶的一种称呼。在“茶”字于唐代出现之前,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古代表示茶的字和词,主要是“荼”。除荼之外,还有槚、茗、荈、蔎、葭荼、臬芦、过罗、物罗、酩奴等。直至唐代中期,茶业大力发展,饮茶习俗盛行,由于社会的需要,与“荼”字形似但又具单独含义的“茶”字便应运而生,并为人们所接受。

【详解】

此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全面地描写茶事、赞颂茶叶的传世佳作。它仅用86字,就较为详尽地描绘了茶的生态环境、采制加工,以及用水、茶具、饮茶等茶事。

茶文化精选阅读

我国茶叶最早的出口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大量的茶叶出口到全球各国,茶叶成为全球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根据媒体报道,自2005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量在30万吨以内,2009年首次突破30万吨,2010年出口量达到30.24万吨,出口金额达7.84亿美元。那么,我国的茶叶,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商品出口的呢?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茶叶出口是在汉代,相传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通过专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兴起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当年主要是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出口的主要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这也表明茶叶已经开始做出口商品,这是我国茶叶作为商品出口最早的记载了。随后,在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随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虽然我国茶叶的出口历史悠久,出口量巨大,但总的来看,仍然缺乏在国际上具有著名品牌的企业,茶叶的种植、加工、包装等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认可的标准;出口的茶叶商品也是粗加工,获取的利润微薄,甚至不及国外负责销售的品牌企业赚取利润多;国内茶叶种植及加工企业,自主创新不强,深加工不发达,文化含量不够等,这都制约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总之,我国茶叶相关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对于国人来说,几乎男女老幼都喜欢饮茶,特别是成功人士,喜欢边品茶边思考问题,思考茶叶发展以外的各种问题,而很少对茶叶本身的发展问题思考;每当我们慢慢品尝各种茶叶的时候,也许,我们也应该抽一些时间来思考:如何让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如何把我国的茶产业做得更大,如何增加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科技含量,让其有更大的发展,惠及更多民众,要实现这些,还需要更多人的思路和探索。

更多内容请访问

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最早的茶叶产自中国


唐代中叶,中国的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毫不夸张地说,各国有关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直接或间接都与我国的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西方各国语言中茶的读音,也或多或少有着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

茶树是起源于中国吗?人类最早饮茶的历史也是起源于中国吗?这些追根溯源的问题一直是热爱饮茶人士心中不解的谜。2004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发掘出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茶树根,茶树起源之谜也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

世界上最早的茶产自中国

35年前的夏天,浙江余姚的农民在建造排涝站时发现了一些深埋地下的木桩,他们没有想到,这些木桩的背后却隐藏着震撼中外的7000年原始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河姆渡遗址。

30多年后,在距河姆渡遗址直线距离仅有7公里的田螺山,考古专家再次发现了同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距今约有6500多年的历史。虽属同一文化类型,但发掘出土的多层次的成片干栏式建筑柱坑遗迹以及有序的村落设施布局形态,为深入研究河姆渡文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视角。田螺山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较为完整的史前村落遗址。

我不知道这些在院落中留下的植物根是属于什么种类,但凭着考古的直觉,我觉得它们很重要,就仔细拍了下来。回想起4年前来自历史、生物、植物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发掘田螺山遗址时的场景,考古专家孙国平仍然记忆犹新,原来这些树根的确不简单,它们是茶树根,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早的茶树根。

在诸多与河姆渡遗址几乎一模一样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等器物中,茶树根的发现无疑又将人类文明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今年11月26日至27日,中国绿茶探源暨余姚瀑布仙茗研讨会在浙江余姚举行。来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及茶界人士,通过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有出土樟科植物遗存,经上世纪90年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樟科植物叶片为最早原始茶的主要成分,是原始茶遗存,而近年来发现的茶树根为人类最早种植的茶树物种。

樟木古代称檀,上古书《桐君录》中记载: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而且根据当时河姆渡气候考证为温暖期古气候特征,暖热潮湿,河姆渡先人寿命较短,疾病较多,喝茶不仅能解渴,也具有某些药用价值,以利身体健康。从求生的本性出发,饮茶解渴尤为显得重要。与樟科植物同时出土的,还有与后来的茶壶很接近的罐形盉和圜底单把盉。罐形盉,器身呈罐形,腹上部有一侧有一管流嘴,流嘴后两侧各有一环耳供系绳,其高、口径、腹径及形状与以往农村使用的土罐茶壶几乎一样。

余姚茶文化历史悠久

余姚与茶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在余姚的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深山一老茶农家,有一只奇特的杯子,不放一叶茶叶,只要把滚烫的水往杯子里一冲,喝起来便有甘醇的茶香,客人忙问这是什么空杯,老茶农笑答是大茶(茗)树根雕凿的。

何谓大茗?又是否真有这种甘甜可口,一喝便让人陶醉的奇特植物?余姚市志上有这样的记载:陆羽在《茶经》中,引录了《神异记》关于余姚瀑布山有大茶树的记述(译文):余姚人虞洪到了瀑布山,遇见一位道士,牵着三头青牛。这个道士带着虞洪到了瀑布山,对他说:我是丹丘子,听说你很会煮茶,常想请你送给我品尝,这山里有大茶,可以供你采摘,以后你有多余的茶水,请给我一些品尝。虞洪就用茶来祭祀,后来经常叫家人进山,果然采到了大茶。

陆羽记载名茶产地的《茶经八之出》中,还有余姚产大茗的记载:越州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但由于没有其他史籍记载,余姚产大茗一事一直未能得到证实。

2008年7月,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的几位会员上梁弄镇道士山考察,发现了两棵高度超过三米的古茶树,长在坡度超过60度的近山顶处。由于受年初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古茶树虽然已倒地,但是依然鲜活,这两棵古茶树根部直径大于13厘米,主干高度达3.55米,比通常灌木类茶树高好几倍,而在古茶树左侧十余米处还有一个古茶树树根遗存,断口处抽出了新芽。据河姆渡博物馆馆长熊巨龙介绍,茶树长这么大,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

道士山大茗的重要发现,充分证实了《茶经》中瀑布岭有仙茗,大者殊异的记载的真实性。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今,在余姚,无论是产茶区还是不产茶区,家家户户几乎都备有绿茶确是不争的事实。家里来了客人,泡一杯茶是最基本的礼仪,而自家闲时也养神品茶,独特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制作工序也更为讲究,分为杀青、轻揉、二青理条、炒干四道工序。这四道工序原本是梁弄白水冲村保留的民间传统的制茶工艺。前不久,余姚的瀑布茶制作技艺还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茶赋》


两首茶赋供大家欣赏。

《茶赋》唐·顾况

稽天地之不平兮。兰何为兮早秀。菊何为兮迟荣。皇天既孕此灵物兮。厚地复糅之而萌。惜下国之偏多。嗟上林之不至。如罗玳筵。展瑶席。凝藻思。间灵液。赐名臣。留上客。谷转。宫女。泛浓华。漱芳津。出恒品。先众珍。君门九重。圣寿万春。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杏树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来。飞锡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雅曰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怜翠涧阴。中有泉流。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轻烟细珠。霭然浮爽气。淡烟风雨。秋梦里还钱。怀中赠橘。虽神秘而焉求。

《茶赋》金学孟

润生于山之左兮,承朝露以清扬。吮日珥之虹霓,汲月轮之清朗。临深渊以翘盼,处高端而狂放。植庭院以景色,栽山野而脱缰。知风来之所故,蔑霜降而不慌。纵雪盖以为衣,既雾漫而何妨?春莅欢以抖擞,夏至兴而浏亮。纵情于大风起兮,叱吒于骤雨放浪。山左之茶,饮而柔韧,泡而绵长。

蓬勃于山之右兮,披晚霞而辉光。爱云彩之烂漫,喜星斗之微芒。立峰头以四顾,卧隰地而九旺。培幽隅以点缀,种巉岩之山岗。招云蔚之爱抚,请氤氲而常忙。设山岚以有离,岂甘霖之未降?夏飓风以远遁,春新雨而茂长。不羁于乌云至兮,洒脱于暴风虐狂。山右之茶,饮而甘润,沏而悠扬。

蓊郁于山之前兮,沐日月以茁壮。享白昼之恩泽,得夜宁之休养。采天籁之赐予,获地沃之芬芳。聆星宇之私语,观月皎之明亮。吸山岩之灵气,融水溪之惠煌。收兰馨之幽美,滋蕙馥之芳香。阴山香以南飘,阳山芬而北访。汇聚于茶树叶兮,凝结于紫砂壶王。山前之茶,饮而刚烈,品而无量。

葳蕤于山之后兮,合阴阳而荣昌。变两极以相和,化有极而无尚。以鲜嫩而采之,以高艺而窨藏。摘茉莉以薰制,取珠兰而愈香。呼三山宾以盅,唤五岳客而尝。星落盏以欣慰,月自来而欢畅。邀日光以入怀,齐陆羽而歌唱。放荡于品位高兮,谈笑于九州巍壮。山后之茶,饮而柔嫩,口而润肠。

茂盛于山之腰兮,抱长风以向上。站山腰以吞云,挺胸腹而吐芒。迎南上之和风,送北下之苍凉。结四海之高风,交五湖之热肠。秉君子之浩然,辞小人之伪装。本谦恭以临世,何跋扈而逞强?不骄不馁以生,不飞不扬而向。独立于自身德兮,超然于世俗之上。山腰之茶,有柔有刚,负阴抱阳。

苍翠于山之巅兮,化春雨而疏狂。仰穹宇而不傲,俯大地而不遑。观龙腾以轻吟,听虎吼而不彷。羡鸿鹄之高志,慕雄鹰之翱翔。见蝶舞而不喜,视虫死而不怆。愿腾身以九天,展宏图之冀望。上负琼宇之心,下临救世之想。拔俗于尘世外兮,施惠于神州之疆。山巅之茶,有骨有肉,无尘无瘴。

巍巍乎高山之茶为知音,洋洋乎流水之茶尽琼浆。紫砂之壶出异品,东坡之术放奇光。举金樽当于豪情万丈以放歌,擎玉盏应是雅兴一发而无疆。茶品以见人品,酒兴而起豪放。茶之苦余味之甘,茶之香上口之芳,茶之涩回味无穷,茶之道沸沸之扬。山地之茶,益人健康,平川之茶,大煞其光。

山东布衣.金学孟.戊子.深秋

汉茶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汉茶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之茶叶,神州发祥,南国嘉木,葳ruí生光;

先民有贤,撷而啜尝,苦而回甘,茗声日响;

时序汉唐,西域通商,茶马互市,华风远扬。

巴蜀胜地,产庶物广,茶根饮源,经适纬当;

金瓯天汉,水绿山苍,云蒸翠岭,雾罩碧嶂;

雨沛温和,地沃墒良,含锌富硒,植茶佳壤;

色秀形美,芽硕叶胖,质润泽显,汁绿汤亮;

香高气鲜,滋醇味爽,登堂入室,雅俗共赏;

抑癌延衰,平压稳糖,涤燥导静,息匀神畅;

和性冶情,养生良方,华夏茗饮,汉茶为上;

着文献艺,问政从商,品评论道,心驰意翔;

聚亲会朋,睦邻友邦,敬迎赠别,情升谊长。

汉中茶叶,周秦贡王,张骞出使,更越西疆;

茶圣陆羽,《茶经》点讲,诗仙太白,诗赋咏唱;

传统产业,源远流长,几经沧桑,茶风不殇;

岁至当今,国泰民康,饮茶保健,崇为时尚;

“汉中仙毫”,天造地藏,茗苑奇葩,茶林独芳;

国饮珍品,仕民同享,中华瑰宝,四海飘香。

关于本文《汉茶赋》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描写茶道的诗句赏析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一个男人有了烟有了酒总是会有着变坏的那一天,而当一个男人的生活中出现茶的时候,就证明他成熟了。

那么,本期赏析那些描写茶道的诗句。

1、能冲刺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2、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3、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白居易

4、力拔山兮气盖势,时不利兮骓不逝,逝不骓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你面对眼前的大河,毅然投身乌江。

5、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6、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7、像血红色茶花一样从体内留了出来。

8、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

9、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12、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麽你被痛苦击倒,要麽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13、那些人旳名字,有些我忘了,有些我却会永远记得。正如,有旳人曾经是无话不说,最后却无话可说

14、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15、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16、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17、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姿色,也就有了悲剧。

18、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19、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20、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21、大抵,茶的妙处,抑或可以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

22、殷红,璀璨的玫瑰,凄静的绽放着,缓缓的渲染出一片瑰丽的月。

23、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24、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25、二万秦关终属楚……千万越兵可吞吴。(夸张的手法?)。

26、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27、二两茶叶一斤盐,斤半茶叶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叶十斤钢,四斤茶叶百斤粮,建设祖国富双强。

28、文人的灵感都是饭后茶余发生的。

29、没进过厨房,分不清油盐酱醋茶。(这五样外观都不一样,不至于分不清吧。)。

30、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最早的茶叶贸易通道形成


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通道,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是通过我国西北达到欧洲的丝绸之路,另一条则是起源于我国南方,经过海路达到中东、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作为我国对外贸易通道的两条“丝绸之路”,运输和对外贸易的商品包括茶叶,但不是茶叶运输和贸易的专用通道,而早在公元六世纪左右,我国还有一条专门的茶的运输和贸易的通道——滇藏茶马古道,又被称为“南方的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是唐宋至民国时期,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茶叶与西藏的马匹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和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它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

茶马古道的形成,首先是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大力发展,宋代东南、西南的四川、云南地区茶叶产量巨大,西南地区又与西藏为邻,茶是藏族“不可一日或无”的生活必需品,为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茶马古道的行程,并不仅仅是茶叶运输和贸易的需求。茶是商品,但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在我国宋代,由于国家加强战备,渴求战马,积极开展茶马贸易,成为边陲要政,宋代把茶叶和战争捆在一起,茶马贸易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

茶马古道异常艰险,其作用不仅仅是茶叶运输与贸易,通过茶叶的贸易,更是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各兄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经济。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在未来我国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中,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如何做“茶”文章,让茶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类似茶马古道的更大作用。

宋·黄庭坚《煎茶赋》


《煎茶赋》

宋·黄庭坚

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苦口利病,解涤昏,未尝一日不放箸。而策茗椀之勋者也。余尝为嗣真瀹茗,因其涤烦破睡之功,为之甲乙。建溪如割,双井如挞,日铸如,其余苦则辛螫,甘则底滞。呕酸寒胃,令人失睡,亦未足与议。或曰无甚高论,敢问其次。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州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者也。或者又曰:寒中瘠气,莫甚于茶。或济之盐,勾贱破家,滑窍走水,又况鸡苏之与胡麻。涪翁于是酌岐雷之醪醴,参伊圣之汤液。斮附子如博投,以熬葛仙之垩。去而用盐,去橘而用姜。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以固太仓而坚作强。于是有胡桃、松实、庵摩、鸭脚、贺、靡芜、水苏、甘菊。既加臭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少则美,多则恶,发挥其精神,又益于咀嚼。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厥初贪味隽永,速化汤饼。乃至中夜不眠,耿耿既作,温齐殊可屡歃。如六经,济三尺法,虽有除治,与人安乐。宾至则煎,去则就榻,不游轩石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

夕归茶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夕归茶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滚滚红尘,异宝琳琅满目;滔滔浊世,奇珍不胜枚举。人阅历丰,耳闻目睹无限;我见识浅,聊以一物相酬。人有连城之璧,惊魂惹眼,我啜半盏之茗,长趣消忧。盏中何物,夕归之茶。客问此茶何奇,周子故相与语。

澜沧江畔,群山绵延。缅宁之地,有曰夕归。世外桃源,缘陶公而永著,江滨僻地,因古道而略传。胜地各怀珍宝,以缘而遇;原本夕归无异,偏产奇茶。

天来神物,不知其由。所植定地,移无嘉苗。面欲开还塞之山,背摘星揽月之岭;湍急江流涤足,婉转禽歌萦耳;竹木左右扶持,泉江上下浸润。四围松脂之香,竹篁之馥,橄榄之甜,草卉之郁,有风轻重相揉,无风缓急互荡。佐之红土之粘,砾石之烈,辅以深谷之幽,荫翳之凉。百物之菁,竞相赐予,时时不息,化为茶韵。

四时经历,殊为独特。春末夏初,若烘若烤,盼丝雨而无望;夏去秋来,如沐如浴,闭雨幕而难成。偶而雨过日出,则又似蒸似焖;若是雨歇,则烟霏雾荡,如梦如幻。至于冬日,夜雾澄江,厚可千仞,植茶之地,寻常之间不辨面目。夜雾触木,化水于叶,初时滋润,渐聚成珠,盈盈而缀,终成一滴,其声轻柔,隐约可闻。其时寒气凛冽,森然彻骨。正午过后,暖阳慵照,温馨满怀,让人心旷神怡,尘虑远抛。

斯境之殊,世无共也。

采制既成,茶香诱人。煮砾岩之渗泉,沏于瓷杯陶碗,视之碧而透亮,品之香且清洌。气舒骨爽,感腑铭心。习饮成性,渐轻天下之茶。

闻者欣然,周子亦乐。其茶外人少知,周子尚可得也。

关于本文《夕归茶赋》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

fter(togaoHtml); } }; addLoadEve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