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术歌舞茶农们创作很多茶歌、茶舞作品

发布时间 : 2019-11-28
普洱茶茶艺的调查报告 黑茶老茶 黑茶散茶

普洱茶茶艺的调查报告。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艺术歌舞茶农们创作很多茶歌、茶舞作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艺术歌舞茶农们创作很多茶歌、茶舞作品”相关知识!

歌舞可能是最早出现的艺术和文化了,因为它就源自劳动生活,茶叶是茶农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此茶农们在劳动中必然会创作很多茶歌、茶舞。

根据现有茶史资料,最早以歌咏茶叶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是西晋孙楚的《出歌》,里面有“姜桂茶辩出巴蜀”,这里的“茶荈”指的就是茶。

到了唐代,皮日休在《茶巾杂咏序》中说“昔晋杜育有《荈赋》,季疵有《茶歌》”,据此可知最早茶歌应为陆羽所作。但是非常可惜,这首茶歌早已散佚。幸好,在唐代中期的歌谣中,还能找到皎然的《茶歌》、卢仝的《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等几首(存于《全唐诗》中)。其中卢仝的茶歌,是最常引用的。

宋代,由关于茶叶的诗词而演变成茶歌的情况很多,比如熊蕃在十首《御苑采茶歌》的序文巾写道:“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曾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漕使”。这个“传在人口”,就是在人民中间传唱的意思。

上述情况都是从文人作品演变成民间歌词的情况。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从民谣到民歌,即民谣经过文人整理配曲再传到民间演唱。比如明清时期,流传于杭州富阳一带的《贡茶鲥鱼歌》就属于这种情况,这首歌是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接察佥事韩邦奇根据《富阳谣》改编而成的。它通过一连串带有情绪的问号,反映了富阳地区E『姓因采办贡茶和捕捉贡鱼,而遭受的侵扰和痛苦,表达了人们的不满。后来,韩邦奇也渊为茶农直谏而获罪F狱。

茶歌的第三个主要的来源,就是完全由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比如在清代,每年从江西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就流传着一首反映采茶艰辛生活的歌,此外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方志中,也记载了很多类似这样的茶歌。开始,这些茶歌没有形成统·的曲调,后来,专门的“采茶调”就逐渐孕育产生出来了,它是我国南方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此后采茶调作为一种民歌的格调,其所歌唱的内容,就不再局限在茶事或和茶事有关的范围之内了。

采茶调为汉族的民歌,而在我国西南一少数民族当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歌和有关茶的固定乐曲,有“打茶调”、“敬茶调”、“献茶调”等曲调。比如居住在滇西北的藏民、居住金沙江西岸的白依人(彝族支系)等。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叶舞蹈采茶歌舞流行的“茶灯”或“采茶灯”


舞蹈

关于茶事的舞蹈,开始时间可能很早。然而由于在元代和明清时期,我国舞蹈进入了中衰阶段,因此,在各种典籍中,关于我国占代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不多。到目前为止,只知道在我国南方各省流行的“茶灯”或“采茶灯”。

和马灯、霸王鞭等一样,茶灯也是旧时汉族民问比较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茶灯,是在福建、广西、江西和安徽的叫法,其实全称应是“采茶灯”。在江西, “采茶灯”被称为“茶篮灯”和“灯歌”;而到了湖南、湖北,则叫做“采茶”和“茶歌”;到了广西名称义变成了“壮采茶”和“唱采舞”。

这种舞蹈虽然在各地的名称不同,跳法也有差别。但表演形式都差不多,表演者一般都是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少数为三人以上)。表演者腰系绸带,男舞者拿一钱尺(鞭)当做扁担、锄头等,女舞者左手拎着茶篮,右手持扇,一边歌一边舞,表现的内容是姑娘们在茶园的劳动生活。

茶灯”主要是汉族和壮族的民间舞蹈,此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的盘舞、打歌,常常也有反映敬茶和饮茶的茶事的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一种茶叶舞蹈。比如,彝族表演打歌的时候,客人坐下之后,主办打歌的村子或家庭的男女老少就手端茶盘或酒盘,在大锣和唢呐的伴奏下,一边走一边舞,恭恭敬敬地将茶和酒一一献给每位客人,之后再一边舞一边退下。云南洱源白族的打歌和彝族及其相似,表演时,他们在领歌者(歌目)的带领下,手中端着茶或酒,口中唱着白语调,屈着膝,围绕火塘转圈,在转的同时抖动和扭动上身,歌舞融为一体。

采茶歌舞声情并茂

在长期的采茶劳作中,茶农们将采茶歌和采茶舞巧妙地融台在一起,形成一种表现茶农劳动爱情生活的民间歌舞形式,即活泼清新的采茶歌舞。采茶歌舞以悦耳动听的曲调和清新活泼的舞蹈表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明媚的春光中,茶山景色的美丽多姿以及青年茶农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最早时,采茶歌谣与采茶舞蹈是分开的。根据清人李调元所著的(南越笔记)中的记载,当时的茶艺表演主要是演唱采茶歌,身体并无其他舞蹈动作,只是手中提着茶灯。然而,采茶歌曲调生动跳跃、活泼大方,充满生活情趣,人们开始随着歌谣载歌载舞,久而久之,形成了声情并茂的采茶歌舞。

裴迪《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茶诗作品欣赏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释义】

诮(qiào),责备。

剡(shàn)溪,在浙江嵊(shèng)县,即曹娥江上游。剡溪茶在唐代已负盛名。

丹丘,《天台记》:“丹丘出大善茗,服之羽化。”又《搜神记》载:“虞洪入山采茗,遇丹丘子获大茗。”此处丹丘指传说中的神仙丹丘子。

爨(cuàn),炊。

【详解】

此诗盛赞剡溪茶,有如神仙饮用的玉液琼浆。从茶叶、茶具、泡茶、煮茶、茶饮方式、茶境、茶舞(曲)等方面完整地勾画出了茶道的形式、意境与神韵,最早提出了“茶道”这一概念,并仔细描绘了三饮此茶的不同感受。还特别提出:“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认为饮酒不如饮茶,并对历史上嗜酒名士如毕卓、陶潜、崔侯加以嘲笑。庄子认为酒可全真,其实茶也一样可以全真,只有汉代丹丘子才懂得其中奥妙。

茶艺表演的艺术之路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艺表演的艺术之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学界对茶艺表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茶艺表演为茶道增添了色彩。

目前,茶学界关注热点,一是精神层面的,即热衷于“茶道”和“茶艺”的概念区分、彼此互为依存关系的探讨,茶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层分析或中日茶文化的比较;或茶文化与宗教关系的探讨等等。

二是关注物质层面的,如从茶(艺)馆的涌现,探讨文化与经济如何实现“双赢”的问题’;以及对茶馆如何定位的思考等;另有对特色茶程式方面的介绍说明文。当然,也不乏对于茶文化宏观层面的研究:对于茶艺表演的更深层的学术研究,茶学界少见专著,每所提及均作为阐述茶道和茶艺的附属,以内容与形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以论述。

也许是人们认为茶艺表演的形式重于内容,是一种浮于“机巧”的样式,因而疏于对茶艺表演本身更深层内涵的探讨。更有学者,从形而上观点出发,认为茶艺精神即茶道,是“道,可道,非常道”,认为“中国品茗艺术是不能表演的”,而在于品饮者“自悟”。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品茗艺术加之于表演会破坏茶道“顺应自然”的宗旨。在对茶艺表演方面的研究中,华南农业大学的郑永球老师发表了论茶艺的演示技艺与文化内涵系列文章,对置茶、烹泉、悬壶高冲、润茶等技艺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深层探讨,充实了茶艺表演研究领域的内容。

茶艺表演表示出了人们的不同看法,日本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

茶艺之艺术品茶体现修养


想了解《茶艺之艺术品茶体现修养》知识吗,丰富的《茶艺之艺术品茶体现修养》内容等你来看!

茶艺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饮茶、艺术地品茶是个人艺术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茶艺姿态与行为修养

茶艺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姿态,包括几个方面。

1、个人的坐姿、走姿,要显得文雅、端庄、稳重,大方得体。

2、茶艺操作技艺显得高雅、文明、卫生,为高尚的艺术姿态,并且彬彬有礼。如执拿茶具、冲点、斟茶等。

3、品茶的礼貌,接茶要三个手指文雅地端杯,细闻幽香,慢慢地品尝滋味,何等高尚。

所有这些,都直接地体现个人的行为修养,是艺术的修养、艺术的追求。

二、茶艺过程与行为修养

茶艺的整个过程,同样是艺术的体现。品茶过程有节奏地一步接一步地开展,动作优美,形式艺术化地完成。可见,茶艺过程正是个人的行为艺术修炼过程。

三、茶艺精神与内在艺术修养

品茶表达于艺术形式,感受现于精神意境。品饮茶过程引发的精神意境可划分不同层次,我就个人的理解,提出把精神层面划分为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及其含义列表如下:

第一层和和睦相处,和好,以茶联谊相处层次

第二层敬尊敬长辈,敬重他人,以茶为礼礼貌层次

第三层雅雅志,雅量,雅观,以茶修养修养层次

第四层明明理,明达,以茶悟理理性层次

本文《茶艺之艺术品茶体现修养》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艺术书法中关于茶的内容


书法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它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对人们的修身有帮助,柳公权就曾说过“心正则笔正”,而茶恰恰也兼具这两方面的作用,因此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喜爱的两项活动,而两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唐代时,书法艺术盛行,而茶饮逐渐普及,这时书法中关于茶的内容也逐渐多了起来。比较著名的是唐代狂草大师怀索和尚的《苦笋帖》,其中书有“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此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宋代无论书法史还是茶史上,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茶人迭出,书家群起。书法“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本身就是一个茶道大师,他的茶学著作《茶录》本身也是一件书法杰作之一的蔡襄本身就是一个茶道大师,他的茶学著作《茶录》本身也是一件书法杰作,抄本、拓本很多。此外,他的《精茶贴》、《思咏帖》除了书法价值外,也有茶学价值。其余“宋四家”也有很多和茶有关的帖子,苏轼有《啜茶帖》、《一夜帖》和《新岁展庆帖》,米芾有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的感叹,可见非内行人不能写出。此外,他还书过《述茶》一轴等。郑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郑板桥,他关于茶的诗书画及轶事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有《湓江江口是奴家》题名是诗的首句,全文为:“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此为行书的杰作。此外,还有行书对联“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行书条幅:“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道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等很多。

清代书画大家吴昌硕有篆书横披《角茶轩》,其笔法气势源自石鼓文,另有很长的行草落款,对“角茶”的典故、“茶”字的字形作了记述。 苏东坡巧题茶联 苏轼在出任杭州通判时,时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这日,苏轼来到一寺院游玩,方丈没有见过苏轼,见他穿着普通,看也不看苏轼一眼说道:“坐”。又吩咐小沙弥:“茶”。不多时,小和尚端上一碗极普通的茶。 苏轼不作回答,只是自顾欣赏墙上的一幅禅机画作。方丈见他能欣赏此画,定非等闲之辈,便急忙又跟苏轼说道“请坐”。重新吩咐小沙弥:“泡茶”。

临别之时,方丈才知道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便赶忙起身恭敬地道:“请上座!”随即转身高喊小沙弥:“泡好茶!”苏轼也不推辞,又稍作片刻。

素闻苏轼书法精湛,临别时,方丈请求苏轼题联留念。只见上联为“坐请坐请上座”。下联为 ”茶泡茶泡好茶”。也有记载说这个精彩的小故事的主人公是郑板桥。

采茶舞是什么舞


想了解《采茶舞是什么舞》知识吗,丰富的《采茶舞是什么舞》内容等你来看!

采茶舞是什么舞?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现代舞及健美操,采茶舞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它起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大唐期间,品茶之风盛行。茶诗、茶画比比皆是,宫廷内盛行着品茶斗茶的风气。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宫廷内便会举行一些与茶有关的庆典、茶艺或者祭祀活动,采茶舞便在其中。采茶舞是唐代的一种特殊的舞蹈,既不同于宫廷流行的歌功颂德的“软舞”,也不同于国外传入的胡旋之类的“健舞”,而是在“软舞”的风格上融进了胡旋舞色彩的一种独特的舞蹈。

采茶舞的表演或在大自然环境,或在民间的搭台上。一般由三个人表演,一男二女,男的被称为茶公,女的被称为茶娘。舞蹈所需的道具有麒麟、凤凰、花篮、花伞、、彩色的扇子、等等。

舞蹈表现的是采茶人上山、走小路、穿过茶丛、拣茶和在茶叶丰收时节互相追逐,在大自然间嬉戏的场景。盈盈笑语,活泼欢快,让人仿佛置身春天的茶园之中。

采茶舞具有朴实大方、幽默风趣的特点。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充分表现出了劳动人民勤劳且乐观的生活态度。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首《采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麽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秧插得云雨洒采茶采得满山风

你追我赶不怕累

敢与老天争春光

关于本文《采茶舞是什么舞》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解读《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茶歌欣赏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 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 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 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 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 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 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 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 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 论功不愧阶前冥。

众人之浊我可清, 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 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 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 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 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 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注释: (1) 章岷:宋浦城人,字伯镇,天圣进士,两浙转运使,后知苏州,官终光禄卿。 从事:官名,州郡长官的僚属。

(2) 斗茶:评比茶叶品质优劣,盛行于北宋。 开:指水流动。

(3) 新雷:春天第一次打雷。

(4) 穿云:伴着云雾上山采茶。

(5) 露芽:带露茶芽。错落:交错缤纷。

(6) 嘉树:《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茶树。

(7)盈襜:采得不多,还没有装满。

(8)研膏焙乳:这里是说,怎样把茶叶研磨成粉状,怎样调制成茶汤,都有一定的制式。

(9)方中:方形茶则量取茶粉。圭分:茶匙。园中蟾:茶匙在碗中搅动茶面如蟾状。

(10)北苑:在福建建安,是龙凤贡茶的产地。

(11)雄豪:茶农或地方官。

(12)云外:山极高。首山:在

(13)中泠水:即中泠泉,天下第一泉。

(14)绿尘:绿色粉末状茶叶。

(15)翠涛:绿色茶汤。

(16)醍醐:牛奶提炼出的一种极好的酥酪。意为茶味胜过醍醐。

(17)兰芷:兰、芷以香著称。意为茶香胜过兰芷。

(18)品第:名次、等级。

(19)十目视而十手指:指斗茶时大家都在手指、目盯着。

(20)胜若登仙:斗茶胜则如同成仙。

(21)输同降将:斗茶输则如同投降的将军。

(22)石上英:产于山石之上的好茶。

(23)冥:一种瑞草。

(24)此句谓茶可清心神。

(25)此句谓茶可醒酒。

(26)茶可用来招屈原的魂。

(27)刘伶:西晋人,嗜酒。此句谓刘伶对茶则发雷霆之怒。

(28)茶星:茶界名人。

(29)商山丈人:秦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岁,号称商山四皓。茹:吃。此句谓商山丈人不要吃芝应该吃茶。

(30)首阳先生: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反对周武王伐,不食周粟而死。此句谓伯夷、叔齐不要采薇而食应吃茶。

(31)此句谓茶使长安酒价减低。

(32)此句谓茶使成都药市凋敝。

(33)此句谓饮茶可以使人飘然成仙,典出卢仝茶歌。

(34)此句谓茶事高尚,不要羡慕花间女郎斗草以赢得珠玑。

茶歌的来源


茶歌和茶舞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

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出巴蜀,这里说的茶就是指茶。从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序》昔晋杜育有赋,季疵有茶歌的记述,得知的最早茶歌是陆羽茶歌,但可惜的是这首茶歌早已散佚。

在我国古时,如《尔雅》所说:声比于琴瑟日歌;《韩诗章句》称:有章曲日歌,认为诗词只要配以章曲,声之如琴瑟,则其诗也亦歌了。至宋代,王观国《学林》、王十朋《会稽风俗赋》等作品中,就称卢仝茶歌或卢仝谢孟谏议茶歌了,这表明至少在宋代,这首诗就配以章曲、器乐而唱了。宋代由茶叶诗词而传为茶歌的情况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采茶歌》的序文中称: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曾作《御苑茶歌》十首,传在人口。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漕使。这里所谓的传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间。

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如明清时杭州富阳一带流传的《贡茶鲥鱼歌》。这首歌是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按察佥事韩邦奇根据《富阳谣》改编为歌的。其歌词曰:富阳山之茶,富阳江之鱼,茶香破我家,鱼肥卖我儿。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皇天本圣仁,此地一何辜?鱼兮不出别县,茶兮不出别都,富阳山何日摧?富阳江何日枯?山摧茶已死,江枯鱼亦无,山不摧江不枯,吾民何以苏?!歌词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唱出了富阳地区采办贡茶和捕捉贡鱼,百姓遭受的侵扰和痛苦。

茶歌的再一个来源是由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和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此外除了江西、福建外,其它的如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也都有不少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末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了专门的采茶歌,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为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