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诗人闵钧6首茶诗欣赏

发布时间 : 2019-11-28
清代茶叶 著名的乌龙茶 白茶诗茶词

清代茶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清代著名诗人闵钧6首茶诗欣赏”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代著名诗人闵钧茶诗欣赏

《市茶》

【清】闵钧

交易年年马与茶,利夷还复利中华。

岂知圣主包容量,不为葡萄入汉家。

《贡茶》

【清】闵钧

葵倾芹献亦真诚,蒙顶仙茶得气深。

飞辔上呈三百叶,清芳仰见圣人心。

《窖茶》

【清】闵钧

酒得泥封味愈甘,蜜经蜂酿耐咀含。

物性总觉深藏好,郁郁茶香此意谙。

《饼茶》

【清】闵钧

薄润犹含雨露鲜,离披散叶尚纷然。

请将一付和羹手,捏作龙团与凤团。

《焙茶》

【清】闵钧

轻轻微?落花风,茶灶安排兽炭红。

亲炙几番微火候,人声静处下帘栊。

《采茶》

【清】闵钧

筠篮镌向岭头来,一度春风雀舌开。

好傍高枝勤采摘,东皇昨夜试春雷。

《种茶》

【清】闵钧

闲将茶课话山家,种得新株待茁芽。

为要栽培根祗固,故园锄破古烟霞。

茶文化精选阅读

张又新《煎茶水记》茶诗欣赏


《煎茶水记》 ---张又新,约825年

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夫显理鉴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元和九年春,予初成名,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余与李德垂先至,憩西厢玄鉴室,会适有楚僧至,置囊有数编书。余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郡。至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日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惧其鲜,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经历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余尝试之,非系茶之精粗,过此不之知也。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李置诸笥焉,遇有言茶者,即示之。又新刺九江,有客李滂、门生刘鲁封,言尝见说茶,余醒然思往岁僧室获是书,因尽箧,书在焉。古人云:“泻水置瓶中,焉能辨淄渑。”此言必不可判也,力古以为信然,盖不疑矣。岂知天下之理,未可言至。古人研精,固有未尽,强学君子,孜孜不懈,岂止思齐而已哉。此言亦有裨于劝勉,故记之。

李郢茶山贡焙歌茶诗欣赏


茶山贡焙歌 ---唐 李 郢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凌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訇准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声如雷。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先及清明宴。

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旰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使君懮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

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复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

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燕馔随经过。

使君是日懮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懃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唐诗茶诗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赏析


《重过何氏五首(之三)》杜甫 全唐诗卷224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赏析:杜甫作有《何将军山林》一诗,内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几句,据宋人张礼考证:“第五桥在韦曲之西,与沈家桥相近。定昆池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今不可考。”(宋人张礼撰《游城南记校注》)《重过何氏五首(之一)》云:“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因此,诗人饮茶的地点应当是在何将军山林,是何将军赋闲在家的“休沐地”,地点在长安韦曲一带。诗中提及的翠微寺、黄子陂都是当年长安的小地名。诗中用落日平台、春风石阑、翡翠蜻蜓、池鱼钓丝、啜茗题诗构成一幅杜甫啜茗图。想想那情景吧!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庭台石阑边,一边品茶,一边桐叶题诗;一边品茶作诗,一边欣赏“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的美景,真是茶事与文事并举,茶境与诗境和谐,茶意与诗意交融。有“诗圣”之誉的杜甫用生花妙笔写茶诗,真乃茶人之幸。“煎茗引杯长”、“春风啜茗时”堪称品茶佳句。然杜甫嗜酒如命,不逊于李白。区别在于:一个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饮,一个是“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的穷饮。二人皆未享天年,诗仙李白活了61岁,杜甫死时未及花甲,仅58岁。酒精中毒,折其阳寿,二人若以茶代酒,当个“茶中仙”,唐代诗苑定会多出几许春色。茶人当为李杜一哭。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茶诗欣赏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北宋·范仲淹)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炙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春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喜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太子,林下英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人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头归。

这首诗不唯记斗茶,还涉及采茶、焙茶、制茶,一应之茶故事,亦无不“巧欲形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批评此诗“排比故实,巧欲形容,宛成有韵之文”。诗以赋笔载录一时之事,形容尽致,实别有令人可喜处。这首《斗茶歌》,历史上已有过很高的评价,如《诗林广记》引《艺苑雌黄》说:“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两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

《茶说》是清代震钧所著《天咫偶闻》的第八卷


在清朝的历史中,对品茶进行系统论述,并发扬其精髓的著作却并不多,陆廷灿的《续茶经》虽然较为突出,不过也略嫌芜杂。而满族人震钧所作的《茶说》却是一篇相当系统的著述。 震钧(1857-1920年),清代学者,满族,姓爪尔佳氏,字在廷(亭),汉名唐晏。他出身于满族官宦世家,博学多才,擅长绘画,曾任江苏江都知县,任教于京师大学堂。他对历史掌故熟知,因此写下了《天咫偶闻》十卷,这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历史文献。

《茶说》是清代震钧所著《天咫偶闻》的第八卷,震钧曾说《茶说》源自《茶经》,是有感于“煎茶之法,失传久矣”而作。《茶说》分成择器、择茶、择水、煎法、饮法五节,第一节择器,论述饮茶的茶具;第二节择茶,论述茶的品第和贮煎法、饮法五节,第一节择器,论述饮茶的茶具;第二节择茶,论述茶的品第和贮藏方法;第三节择水,论述对茶用水的鉴别;第四节煎法,主张唐代的煎茶,对煎水的讲解特别详细;第五节饮法,论述品饮之趣。

全书的文字浅显,记述简明扼要,既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体昧,比如说,他在《茶说》中着重讲了饮茶的环境和精神追求,他认为茶“可白怡,如果良辰胜日,知己三二,心暇于闲,清谈未厌,则可出而效技,以助佳兴;若俗冗相缠,众言嚣杂,既无清致,宁俟他辰”。《茶说》同样具有史料价值,根据《茶说》,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扬州功夫茶饮法已经不很流行,而潮汕各地功夫茶却开始风靡。

苏轼《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茶诗欣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时,通判杭州,徙知徐州、湖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立,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元祐初,迁中书舍人,寻除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哲宗绍圣后贬惠州(广东)、儋州(海南)。卒谥文忠。博通经史,工诗文、书画。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新风;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当时柔靡之风,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著有《东坡集》。

苏轼 《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注释①曹辅:字子方,泰州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以太仆寺丞权发福建路转运判官。擅诗词,有遗作收于《东坡后六客词》。壑源,在福建建溪,产贡茶。②玉川子:玉川,井名。在河南济源县泷水北,一名玉泉。唐代卢仝曾汲井泉煎茶,因自号玉川子。后世诗文中常以“玉川”代指茶。

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茶诗欣赏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明·徐渭)

徐渭,明朝人,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徐渭晚年孤独一人,贫病交加。他一生嗜茶,无日不饮茶,与茶结成终身侣伴。他饮的茶多由友人馈赠供给,每得一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友人惠赠名贵虎丘茶,作者一边煎茶饮茶,一边吹着《梅花三弄》的笛曲,大有卢仝饮茶七碗、飘飘欲仙的感觉。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徐渭的茶诗中惠谢友人赠送香茗的诗颇多。

这是一首盛赞虎丘茶的好诗。虎丘茶产于苏州虎丘山,系明代江南名茶,“最为精绝,为天下冠”。诗人得到友人惠赠的虎丘茶后,极为珍惜,以青色竹箬包装。如此上等的精品,又怎么不急着品尝呢?于是,秉烛独饮,细啜品味。一把精致的宜兴紫砂茗壶,一典古韵“梅花三弄”,冲泡的茶汤澄明芬香,清如玉壶冰一般。此刻,诗人完全沉醉在茶香之中。这种茶醉的感受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只有借助于这管横笛了。

唐代诗人李白与茶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因喜欢饮酒故有“酒仙”之称,此外,还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除了饮酒作诗夕卜,李白也是饮茶和茶文化的爱好者,其所作名诗:“生怕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尤如茗茶之芳润,千古留香。

李白天宝三年(公元744〉,在金陵偶与族侄僧人中浮相遇,其侄赠诗与仙人掌茶,李白即以-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作为答谢。在唐代众多诗歌中,这是一首早期的咏茶诗,为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留下了-段极其宝贵的资料。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诗中写道: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名仙鼠。千岁以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生长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示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有青莲居士李白也。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月日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息。根柯洒芳津,采服润滑肌。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红崖夜。举世未见之,此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处。李白在诗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后八句写茶,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其上乘的品质;最后八句写情,并抒怀。李自获得仙人掌茶十分开心,在序文中写道,以后的髙僧大隐能够知道这种茶,就是由于中孚居士和李白本人啊!

据悉,名闻遐迩的仙人掌茶是-种佛茶,而出产该茶的玉泉山早在战国时代就被誉为“三楚名山”,此山山势巍峨,磅礴壮观。这里空中云雾弥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侧有-清泉喷涌而出,清澈晶莹,名曰“珍珠泉”。泉边的玉泉寺是中国佛教的着名寺院之-,早在隋代开皇年间由智者国师等创建,也是天台宗的重要祖庭和禅师北宗神秀大师传禅的专用道场,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此外,玉泉寺还是关公信仰的发源地,传说当年智者大师驻锡时,关公显灵,向大师乞求归戒。由此,关公则成为保护伽蓝。护正祛邪的护法神,有时又被尊为“武财神”。至今,玉泉寺附近还有显烈祠等相关古迹。

文前提及到玉泉寺内这位中孚禅师是李白的宗侄,他既通佛理又喜欢饮茶,常年在乳窟中采茶后制成仙人掌茶,以茶供佛,并招待四方宾客。中孚禅师游金陵栖霞寺时偶遇李白,遂以仙人掌茶相赠,李白则以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作答,便有了以上的茶坛佳话。多年灾,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众多品种的茶也可谓是见多识广,但是他依然唯独对仙人掌茶特别青睐,足以证明仙人掌茶的不凡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