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处快“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发布时间 : 2019-11-28
清风绿茶 千源黑茶 凉的乌龙茶

清风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凉处快“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坡兄跟茶一样,当然也是沸腾过的。1057年,二十一岁的东坡兄在欧阳修先生主考的礼部贡试里,脱颖而出,一把被朝廷摘下,好像一片好茶叶从眉山故树上摘了下来。如是年轻如是青春,真是一片好雨前清明茶啊。东坡兄是中国好茶系列里特香特醇的一叶。

好茶都不容易。好茶都经过日晒雨淋,经过砂锅炒,沸水泡。东坡兄还真热过,中举那些日子,东坡兄周围气候,几乎接近沸点。大宋的最高领导说了:苏轼与苏辙,这是老天给我送来的俩宰相啊。冲这话,东坡兄赴汤蹈火,纵身跳进了政治漩涡的滚烫水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篇又一篇策论自腹中迸发,结果热度过高,给烧坏了。北宋党争,新法与旧法斗法,东坡兄只有热泪两行,被逐出京门。

东坡兄作为好茶,他不但热过,更被炒过。乌台诗案,他被炒得够呛,他甚至怀疑他不是一片茶,而是一只鸡:“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他自己都莫名其妙,一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怎么就是“现行反革命”了?关在牢里的日子,心里总是突突扑扑地跳,比一只受惊的小鹿跳得更快,自己还是那弥漫香气的茶吗?简直是一只马上将投入汤火中的鸡了。

此后,东坡兄像君山银针,在朝廷那只尺水兴波的杯中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也曾被宠过,也曾登高过,也曾一朝身到凤池栖,吏部尚书、礼部尚书都干过。可是,晚年的东坡兄在给自己一生做总结的时候,回顾往事,他问自己:何处让生命绽放芳华?何时得享人生快乐?“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生功业何在?平生最得意是在何处?都是在被晾在一边之时。

好茶,都必须经过热水泡,但沸腾的茶,不好喝,烫人哪。真正解渴、沁人肺腑,还得待茶渐渐凉。东坡兄在黄州,那可叫凉啊。出东京,渡黄河,过淮水,浮长江,进湖北。杜甫到成都,一间破茅屋,好歹是自己的,东坡入黄州,寄命无所,只得在一间寺庙栖息。地荒凉,职务也凉快得很,只是一个团练副使,呵呵,副职啊,一边凉快去吧。

东坡兄在黄州尽享清凉。午茶一杯,茶后就睡:“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深夜了,月白风清,睡不着,那就半夜找朋友喝茶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友人寄来包好茶,不可辜负,好茶得配好水,那就背着炉灶与竹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朋友没寄茶来,怎么办?自己种茶吧。东坡兄在寺院东面土坡上,挥锄垦荒,劈出了独步天下的一块文化园圃、文人乐园,冬种萝卜夏种瓜,向阴之坡植好茶。茶种是佛门中人给的:“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有什么茶比自己亲自种的更好喝呢?“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圃。”更有好玩处,约三两知己,雇一叶扁舟,去寻三国周郎之赤壁吧,什么金银宝贝,什么荣华富贵,什么高堂玉宇,都是别人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夕贬潮阳路八千”,潮阳与惠州,都在岭南,都远离热闹中原,都远离政治中心,东坡兄再次被边缘化了,呵呵,又被晾一边去了。凉好啊,“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广东某凉茶是名茶,这茶味道在何处?全在凉字上。五脏内煮肠内热,头昏脑涨面发烧,喝上凉茶略可医治头脑发热肝火旺盛!该茶继承的是东坡兄的凉精神?也许是吧。东坡兄到惠州,贬谪的文件有如召回岳飞的令符,一个接一个,这文件刚收到,还没落脚,另一文件又已到达,还得继续远行,朝廷的温度一次比一次凉。东坡兄一路上什么都不想,只想喝茶:“日高人渴漫思茶”,有了茶的慰藉,心里那个美啊,睡梦中都在笑: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惠州瘴疠荒凉地,你还春睡美?再叫你去荒凉更荒处。一份贬书,东坡兄漂洋过海去了天涯。如果说,黄州是东京的边缘,那么惠州就是边缘的边缘,而海南岛呢,是最边缘了,看你还美不?还美!“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东坡兄人被晾到了最边缘,茶就喝到了最佳处,领略到了苦茶的真味,也领略到了人生真谛。“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自己打水来泡茶,味道特浓郁;“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这日子与神仙有得一比:寄与青云欲仙客,一瓯相映两无尘。”为什么?因为:“香茶嫩芽清心骨,此怀无处不超然。”热处超然,冷处超然,权力中心超然,人生边缘超然,这境界不是喝茶的最高境界 吗?这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横遭贬谪,谁怕来着?起伏沉浮,谁怕来着?什么都是以一杯凉茶了却,真个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太史公司马迁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也是凉快凉快,凉处有快乐,凉时得快哉的意思。没有身世一再被凉,东坡兄可能成不了其功业,所以他老来回首人生历程,得出了一句人生偈语:“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怕是东坡兄从凉茶中领略而来的吧。“金沙泉涌雪涛香,洒做醍醐大地凉。”一个凉字让东坡兄醍醐灌顶,菩提顿悟。热好,还是凉好,各人有各人的体察与感悟,如果问东坡兄呢,估计他会说凉好吧:“热多追捧凉多讽,酸甜苦辣各不同,不识人生真快乐,只缘心在热肠中。”苦辣各不同,不识人生真快乐,只缘心在热肠中。”

cy316.com编辑推荐

源头记忆处的茶马古道


在以沙漠干旱地带为主的地球北回归线上,一片绿洲在西双版纳铺洒开来,1.9万平方公里。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热带雨林和13个世居的少数民族,让中国、老挝边境布满了原生态的绿野风情。

紧接老挝边境的慢撒茶山则呈现了不一样的风景大片大片的茶林,伴随周边的雨林和缠绕不清的枝藤和谐生长。慢撒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易武乡,从县城盘山绕岭110公里。

中老边境重镇易武古镇,与老挝的边境线绵延100公里。千年茶香扑鼻而来,这里被称为千年茶马古道的源头。

因茶闻名的古镇

傍晚时分,记者抵达易武古镇。夕阳的余晖洒在易武老街,这条沉淀了千年的茶马古道,古老的茶庄和马帮的蹄声早已远去。

没有犬吠,两条黑色土狗在古道的碎石上嬉戏,旁若无人。这条古道由青石块拼成,三四米宽,100来米长,两旁的房屋还是木制结构,但大部分已无人居住。

站在易武正街,满怀期待而来的旅客,未免会感到失落。这座因茶而闻名的古镇,两旁的商铺茶庄因时代变迁早已改换了门庭,往日的古韵也被破坏,似乎曾荣耀一时的易武古镇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之后消失殆尽。

只有门框上挂着的匾还保留着以前的茶号,特别是有人居住的房屋,匾上的字涂上了新鲜的油漆,倒衬托了这里古时的繁华。

元泰丰是古道上少有的还住着人的茶号。吴建美是元泰丰现在的主人。此刻,她正和父母坐在屋檐下,享受这古镇的安谧。

在若干年前,在老街做茶叶生意的都有一个老字号。吴建美讲解着自家的茶历史,记忆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元泰丰是她祖辈吴炳元、吴开元两兄弟于1921年创办,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早在民国时期,茶号的茶业已做到了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不过,物是人非,元泰丰已多年不做茶了。它的对面,是同兴号原址,现在已被一家企业注册。

易武的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这里也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却是整个西双版纳最具汉文化特色的地区。从下往上望,易武古镇未免显得破败,土砖瓦片的中式四合院在山坡上层层叠叠,反而透出强烈的中原文化的韵味。

只找到几个马铃,再也没有马帮了

易武为中老边境重镇,边境线长达100公里,亦曾是内地联结中老边境线上惟一的一条古重镇走廊。由易武出发,至老挝丰沙里,到河内再往南洋,成为古时茶马古道的一条重要的线路。

马帮是茶马古道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众所周知,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噩梦,山道的险峻崎岖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而西南地区自古又出虽矮小却极有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应运而生。

在易武古镇,记者试图寻找茶马古道源头马帮的历史记忆。寻访了几户人家,却只发现几个已生了锈的马铃。

应昌茶庄,茶马古道一号。这座一百多年前的房子里,庄主黄定富来自贵州,成了茶庄的守护者。黄定富找出一对马铃,马铃声音仍清脆,不过已是文物了。

据称,古镇的博物馆里还收藏着马鞍和一些古老的制茶工具,但记者呆了一整天,都没见人来开门。

马帮再也没有了,几十年前就消失了。附近象明乡人董志勇回忆说,他七八岁的时候,大人们把茶叶摘下来,晒干,就用马驮着,一边一个袋子,共百来斤,一起送到公社。公社很远,一般得早上7点出发,他跟着爷爷和父辈,在大山里要走一整天。这已是25年前的事了,至于把茶叶驮往外国,只是听老人家回忆了。

马帮的蹄声远去,能见的只是青石板上的一个个蹄印。

喜欢寻一处清幽,静静地喝茶


喜欢寻一处清幽,静静地喝茶,欣赏蓝天白云,欣赏高山大河,心,总会在放松中豁然开朗,神思也会在欣欣然中恬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欣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欣赏。

静静的欣赏,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

静静地欣赏春花秋月,你便会感叹造物主的神奇,让山如黛,水如练。你亦会懂得,云卷云舒,只不过弹指一挥;花开花谢,常常是一种心境。

静静地欣赏一段文字或音乐,你便会有一种入境随俗的心性,一些随性而舞的歌,一段干湿横斜的情,总会于袅袅娜娜中,美丽一个久违的梦。

静静的欣赏,你便仿佛走近了一个圣洁璀璨的世界,便会于不知不觉中被感染、被吸引,情不自禁地想去探索、亲近,于是,你的人格也会在天长日久的不知不觉中变得优秀,高尚。

静静的欣赏,是一种无声的学习,学习使人变得睿智;静静的欣赏,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享受使人变得快乐;静静的欣赏,是一种不尽的力量,力量催人奋进;静静的欣赏,是一种淡淡的芬芳,芬芳让人陶醉。

学会了静静的欣赏,你便懂得了比较;学会了静静的欣赏,你便懂得了珍惜;学会了静静的欣赏,你便收获了快乐;学会了静静的欣赏,你便收获了幸福……

站在红尘之外,静赏繁华,素笺心语,只做自己,欢乐也好,忧伤也罢,都于静静的欣赏中,淡做云卷云舒,化为回眸一笑。

安溪茶艺,美在细微处


欣赏茶艺表演,犹如与高雅的艺术来了一场心与心的碰撞,或震撼,或惊艳,或平淡。茶艺,看似简单,可小到细微之处都有规矩包含在里面。

在不同的产茶地区,常会有与之相对应的一套茶艺表演,譬如安溪。安溪盛产茶叶,尤以铁观音盛名。铁观音,质如铁,香气如兰花,品之微苦涩后久久回甘。在安溪,茶文化内容丰富,无论是茶歌对唱,或是茶道感悟,亦或是茶艺内涵,都独具特色。

1937年,庄灿彰在《安溪茶叶调查》中有这样的记载:“安溪每一人家,有一茶壶,壶以久贵,以小为上,一壶数十金者亦有之。”安溪人不仅对茶具讲究,对泡茶的方式也自成一格。

现如今,茶艺培训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若你报的是安溪的茶艺班,那么必定是要学习安溪乌龙茶的十八道程序的。对于此套泡茶技艺,安溪人还将其编成一首美妙的茶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听听。

茶艺无所谓炉火纯青,它并不是练功,但是,它却要求地极细,在细节的方面特别需要注意。在学习茶艺之初,肯定会有这样的或那样的错误。即使是已经学习有些年头的老师们,也会有出错的地方。

最后,为大家说明的是安溪茶艺的十八道,即山泉初沸、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孟臣重淋、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汤色、喜嗅幽香、初品奇茗、再斟玉液、品啜甘霖、三斟石乳、领悟韵味。

一杯许多人该喝却未喝到的茶


想了解《一杯许多人该喝却未喝到的茶》知识吗,丰富的《一杯许多人该喝却未喝到的茶》内容等你来看!

平淡的满足,是生活中真正的清富。

茶是生命惊喜的邀请,而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美丽的茶宴!幸福生活,从一杯“心茶”开始。

现代人真忙,忙着追求物欲的满足,但是物质满足了,心灵就能满足了吗?幸福的感受、单纯的喜悦、平静的心情该从哪里寻找?

答案是,从喝一杯茶开始。

喝一杯茶,单纯地享受它的滋味。闻香、品尝、感受茶汤顺着喉脉缓缓进入体内。

眼睛放松,嘴巴放松,耳朵放松,鼻子放松,将身心都放松了,才能喝出水的滋味、茶叶的香气,甚至可以感受到茶叶生长时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喝一杯茶,就能拥有这样的满足。

每个当下都要用这样满足的心情,去面对每一个念头,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生命。

放慢脚步,才能真正看到风景。放空心绪倾听,才能听出话语真意。放松喝茶,因为人生无来无去,我们用心单纯地生活。

这样的人生,多美!

这个时候,你喝的便不再只是一杯茶,而是“心茶”。

这杯茶映照了你自己的心,你喝下的是对自己生活的体会和感受。

这是平淡的,却也是真实的。

平淡的满足,是生活中真正的清富。茶是生命惊喜的邀请,而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美丽的茶宴。

借着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茶,让心灵安顿。

放缓呼吸,让全新的今天从喝一杯心茶开始!

关于本文《一杯许多人该喝却未喝到的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千古茶一盅金佛茶


《武夷大观》记载了武夷岩茶与寺庙相关的诗文,诗云:“金佛俨如在,殿前响金钟;晨昏诵功课,千古茶一盅。”

宋代乾道年间,顺德府禅僧慈觉,慕建茶之名声,身背供奉金佛的佛龛,千里迢迢,只身来到武夷山,挂牒天心寺,坐禅灵峰洞,偶然发现山中一株奇异树制成的“金饼”,参禅时,日复一日供奉在金佛面前……从此以后,上述奇异茶树制成的“今饼”,便年复一年专供金佛享用,这就是诗中所指“千古茶一盅”的所谓“金佛茶”。

金佛茶用于敬佛和僧饮时,有一定的神秘感,其实领略过其滋味的人并不少,遇到佛诞、忌日、浴佛、开光等佛教节日和法事,与会者皆能品尝一盅,方法是自己拿杯往茶桶里自斟自酌。迎送高僧、贵宾造访、拜佛、赠匾、化缘、还愿等等也得开泡金佛茶,甚至会赠金佛茶。发掘继承传统金佛茶的刘锋总结推出的“金佛茶茶道三昧”,其佛理、人性、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可见伴随佛教寺院的兴起以及佛教僧众种茶、制茶活动的推动,众多经验的积累,长期精心的劳作,成就了茶界的繁荣,制出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名贵茶叶。

茶凉,人也凉了


想了解《茶凉,人也凉了》知识吗,丰富的《茶凉,人也凉了》内容等你来看!

午后,阳光写意的从宽大的落地窗洒进来,暖暖的抚摸着我的脸,躺在竹椅上,身边一桌,桌上一壶,壶畔一杯,杯中有茗。风从窗口轻轻拂过,而我眯着眼睛,看麻雀在草地上踯躅跳跃。阳光永远都是这么美好,一伸手,就盈住了一大捧,把手撤回,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你永远拥有却永远也得不到,然而,这就是世间最美好的和谐,让我们还是尽情享受吧!

墙外的树叶哗哗作响,风渐渐猛了。只是那些枯黄的流叶飘逸地跳着最后一段华尔兹。每一个弧度,每一条划线。都是那么圆润。这不是壮烈,而是从容,而是淡定,乘兴而来,兴尽而去,勿需多言,十足快意。人生或许就应该如此吧!拥一身暖阳,品一齿香茶,闲看鸟斗,且听叶鸣。这个午后确实是快意十足!

然而树影却在悄悄移动,那步履稳健却让人难免有些仓促。因为任何人都无法也无权挽留。满面歉意的挽留,还不如迈开步伐,放胆去追求。因而那些飘然而逝的东西往往只掌握在少数敢于追求的人的手中。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只是个狭义的概念。面对无限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的确,人类卑微,脆弱的几近芦苇,但是,相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人又是强健的无可匹敌的不死小强。人可以随意愿左右自己的人生,更有甚者,可以随意左右他人的人生。只要他愿意。恐怕没有谁不愿意如此,野心家往往比登顶者多上那么好几倍,中间差了点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恍惚间,庭院早就盈上了一片红色,宽大的落地窗,将一幅秋阳晚景映入我的眼帘。透过纵横交错的树丫,那远阳晚逝,天际仍留有一抹殷红,浮在那无边的黑暗之上,或许,那就是希望的影子吧!

茶凉,人也凉了,还是奏一曲盆盏的欢歌吧!我可不想腹中空空的迎接明天的日出。

一宵“茶话”留千载


诗曰:“玉蕊旗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工夫。”向以“佛宗道源、山水奇秀”着称的世界遗产地武夷山,“其岩茶制作以僧家最为得法”(见陆廷灿《续茶经》)

清代名僧,天心禅寺茶禅释超全《武夷茶歌》(全文见《建茶志》)就是武夷僧人传递制造武夷岩茶的第一手资料。

《武夷茶歌》概述了武夷茶的历史、地理环境与茶叶的采制等。先从宋代丁谓、蔡襄两人创制龙团凤饼的事谈起;到元代武夷山设置了御茶园,制造了贡茶。明代罢贡建茶,御茶园荒废了。但是景泰年间,这里的祭山喊山惯例,每年仍在举行,需要供祭祀的费用,并且要有茶叶缴交官府,这些茶叶都是从别处购买来充贡的。这些弊端后为郭公所革除,(郭公者,明郭子章,号青螺,隆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从而这里的道士和僧人以及山民受了恩惠,武夷茶叶始向三坑二涧转移;从而乌龙茶在这里崛起。由于这里的茶叶是山民和僧人生活的依托,所以致力茶园管理和茶叶采制,在制作技术上加以改进,武夷岩茶于是诞生了。谈到岩茶时,茶僧对武夷山茶园作出过鉴定:溪北的比溪南的土层深厚;而平洲浅渚的茶园土壤瘠薄,幽谷高崖的茶园多云雾。采茶的天气以天晴吹北风为好,连续阴雨刮南风,则茶叶色香差而味淡,采用新的岩茶制法,制成的武夷岩茶香气特别好,有梅兰香味。这就是僧人的制茶经验谈,无怪王草堂赞其“形容殆尽矣”。

武夷岩壑山曲,还有几株宋代遗留下来的茶树,如白鸡冠,坠柳条等,有茶芽带红色的即武夷茶王大红袍,闽南、粤东人把它作为珍秘之品。因为这种茶树发芽时,满树红光弥漫,象罩上大红披风,因故而得名大红袍。

《茶歌》结尾说:因在久雨天气在山中寺院无事,煮着武夷山茗,坐在楼上品尝,写下这首“一宵茶话留千载”的茶歌。

释超全(1627-1712)俗名阮日锡,同安(厦门市同安县)人。明末布衣,曾文忠樱(南明文渊阁大学士)门人,师事曾樱传性理学,患难与共,性嗜茶,幼习茶书,随师在郑成功储贤馆为幕僚,善烹工夫茶,有制茶工艺。明亡,师尽节,弃家行遁,身怀工夫茶艺而奔走四方。遍览名山大川,尽尝天下名茶,慕武夷之名,约于康熙二十五年(1685)入武夷天心禅寺为茶僧。与闽南籍僧人超位、超煌等人交好,常在寺院共赴茶宴,在一起宣习工夫茶艺,以茶谈禅,以茶论道,以茶说经,还与“毁家从军抗清,明亡隐居茶洞”的李卷相好,传习茶艺。

阮氏对道藏释典、诸子百家、兵法战阵、医卜方伎。无不淹贯。他的主要着作有《夕阳寮诗稿》、《海上见闻录定本》和《幔亭游稿》等书。他的《武夷茶歌》与《安溪茶歌》是研究武夷茶文化的名篇,是福建乌龙茶创始于武夷山的历史佐证,是传递乌龙茶制作的第一手资料。

千古文豪 一期一会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自唐代开始,文人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赋予了茶以日益丰富的文化内涵。

谈到文人与茶,那就不得不提到那自比卢仝的苏轼。

苏轼诗词豪放天然,渗透着飘逸与豁达,犹如茶那般淡雅清高。后人更以读苏轼诗文,染茶味清香来评价他的诗词。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但他没有像其他文人墨客一般寄情山水,而是寄情茶道。

苏轼一生爱茶,视茶为知己好友,并将茶付诸诗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

苏轼不仅诗词名闻天下,还精通茶道,所做茶诗七十余首。

在他眼中品茶讲究的是心境和虚静,他认为品茶的最高境界在于静中无求,虚中不留,在品茶中感悟人生,感知真理,从而寻得心灵的解脱。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茶的赞美之词不胜枚举。

到了苏轼笔下,他诙谐浪漫地讲茶喻为佳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此句一出,古今所有咏茶名句都相形见拙。

在苏东坡眼中,能品到上好的茶,就如邂逅佳人一般心旷神怡。

将佳茗比作佳人,文字之美,尽在于此了。

苏轼的一生艺术成就辉煌,却仕途失意。

长期遭到贬谪的他,走遍了大江南北,但却为苏轼提供了品尝天下佳茗的机会。

这也成就了苏轼在漫漫仕途中始终保持着那激扬澎湃,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芸芸众生,难免有些许不顺,如苏轼般多与佳茗为伴,在茗茶的清新淡雅中感悟人生,在品茗中敛积生活的胆识、智慧与勇气,逆境过后看到的或许会是柳暗花明的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