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人的饮茶习俗是怎样的?永定饮茶习俗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全自动饮茶机 绿茶是怎样的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永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说到永定,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排排的永定土楼。不错,永定因为土楼而扬名于世。但是你知道吗?除了土楼外,永定人还有自己一套的茶文化。

永定客家先人大多是宋末元初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居住在山区,艰苦劳作,不论下地劳动,还是上山砍柴,都要用壶儿或竹筒盛满茶水携带在身边,以备渴时饮用。喝茶成了客家人的习惯,劳动的时候带上茶水以备解渴,平时,吃完饭之后,也要冲泡热茶,喝上几杯。永定民间有句俗语:“饭后一杯茶,饿死行医侪。”可见客家人熟知茶有益健康。客家人热情好客,大凡有人登门,主人总是先说一声:“您恁有心,请坐,喝茶哩来。”随即动手洗杯荡壶,冲茶泡茗,请客人喝茶。这成了待客礼节。若家里来了客人,没有招呼他喝茶,客人就会产生主人对他冷漠的感觉,或者认为主人不懂礼貌。永定客家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永定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以前,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永定客家人大多数生活比较艰苦,饮茶并不怎么讲究,即“粗茶淡饭”过日子。一般的农家,只是在自己的园地上种上几株茶,采摘下来自己饮用,有的甚至只是采一些山茶备用。只有少数比较富有的人家才买好一点的茶来待客。永定客家人还有采集某种树叶、野草(如嫩枫叶、布荆、车前草、大水钱、臭屁藤、鱼腥草、夏枯草、麦冬、仙柑子藤等),洗净晒干后备用,需要时即冲泡(或熬煮)当作饮料的。农村中这种替代“茶叶”的饮料,夏天使用尤为普遍,一天煮一桶或一缸茶水放在楼中,全楼人随时可以饮用。用这种茶当饮料,一不需花钱,二可清热防署,经济实惠。“客家妹子唔会差,会划会算会当家;茶油煮出猪油菜,布荆泡出嫩细茶”的山歌唱的就是以布荆叶当茶的情形。居家用的茶壶,多数是锡壶,因锡茶壶耐用,不易打碎。锡壶有大有小,大的形如南瓜,小的如竹节筒管,造型美观又适用。贫困人家置不起锡壶的,则用陶瓷制品的茶壶或茶钵来盛茶。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永定人饮茶比以往讲究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茶叶店,店中摆满高档茶叶,从中可略见一斑。一般的家庭都有一套茶具。饮茶讲究的人,其茶具也很精美,显得卫生、文雅。不少人饮茶,已经不只是为了解渴,而是注重“品茶”了。“品茶”不仅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繁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获得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在园林或自然山水风景中搭设茶室,几位执友品茶小憩,个中意趣难以尽言。

客家人热情好客,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永定客家人以茶敬客,茶水斟在茶杯内,不能太满,一般在七分左右,要恭恭敬敬地双手捧至客人面前,客人也要双手接杯,表示尊敬和礼貌。永定民间有俗语:“茶满怄气,酒满敬意。”想来敬人喝茶不能太满是有道理的,因冲泡茶的开水很烫,太满则易溢出烫人。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茶水的存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饮茶时,还要备佐茶食品,如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以上就是关于永定茶文化的内容介绍。其实永定茶文化的历史发展相对于同一省份的安溪来说,相对较不完备,但是由于永定地处山区,其文化保存得相对传统,永定人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就更加看重。wWw.Cy316.CoM

cy316.com扩展阅读

各民族饮茶习俗大观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婆婆茶: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竹筒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有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虫茶。它是一种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虫茶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湖南城步苗族目治县五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尤爱饮虫茶,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它是一种速溶性饮料。

腌茶。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砂罐茶。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三道茶。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土锅茶。用土锅或主罐烧水,待水烧开时再把新鲜的茶叶直接放入土锅内或土罐内,并继续加水烧,直至烧到茶汤很浓时为止。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酥油茶。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雷响茶。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盐奶茶。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铁板茶。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功夫茶。厂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寄生茶。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

罐罐茶。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

打油茶。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盐巴茶。将茶饼放入特制的小瓦罐里用火烤香后加水和少量盐炖几分钟,炖出的浓茶汤稍加稀释就可饮用。同时要及时将瓦罐加满水继续炖,直至茶叶消失为止。我国纳西族,傈傈同胞普遍爱引盐巴茶。

让你眼花缭乱的饮茶习俗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而饮茶习惯与各地区及各民族的饮食习惯相结合,又发展出不同的喝法和说法,形成了不同的喝茶习俗。

那么,以下的20种饮茶习俗中,到底哪种最奇葩?哪种最风雅?

1、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做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

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

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

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它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

4、竹筒茶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边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冲泡竹筒香茶时,一般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1、泡茶,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后,就可开始饮茶。

2、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5、锅帽茶

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6、盖碗茶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7、婆婆茶

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8、功夫茶

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9、寄生茶

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据说是鸟雀叼衔一些树果停歇在桑树上啄吃,其中一些种子粘落在山茶科和山榉科等树枝或伤陷处寄生,吸取树的养分长成。人们采集这种寄生物的嫩叶晒制成茶,即为桑寄生茶。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味苦、甘,性平和,不寒不热,补肾补血。

10、砂罐茶

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发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11、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12、土锅茶

土锅茶是我国为云南哈尼族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人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13、腌茶

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14、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饮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15、雷响茶

雷响茶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响,响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白族的“雷响茶”颇具趣味性。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冲入沸水,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其时在场的宾客都会集中注意力等着聆听这种“雷响声”,且自身的情绪也会随着响声的大小而起伏,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都认为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

16、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17、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钟。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18、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很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

19、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他们的做法略有不同。布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20、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

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瑶族有什么饮茶习俗?瑶族咸油茶介绍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瑶族是最古老的名族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饮茶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地方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因此在喝茶上也存在着不同。那么瑶族有什么饮茶习俗呢?接下去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瑶族的饮茶风习很奇特,都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对一个多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咸油茶实在是一种健身饮料。

由于咸油茶加有许多配料,所以,与其说是一碗茶,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如此一来,有些深感自己制作手艺不高的家庭,每当贵宾进门时,还得另请村里的做咸油茶高手操作。又由于咸油茶的制作费工化时,操作技艺高,给客人喝咸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

做咸油茶时,很注重原料的选配。主料茶叶,首选茶树上生长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经沸水烫一下,再沥干待用。配料常见的有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类,制作讲究的还配有炸鸡块、爆虾子、炒猪肝等。另外,还备有食油、盐、姜、葱或韭等佐料。

制咸油茶,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备完毕,分装入碗。而后起油锅,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香时,加入适量姜片和食盐,再翻动几下,随后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汁水浸出后,捞出茶渣,再在茶汤中撒上少许葱花或韭段。

稍时,即可将茶汤倾入已放有配料的茶碗中,并用调匙轻轻地搅动几下,这样才算将香中透鲜、咸里显爽的咸油茶做好了。

因此,按当地风俗,客人喝咸油茶,一般不少于三碗,这叫“三碗不见外”。

瑶族的咸油茶是很有特色的茶品,与其说茶也可以说是食品,因为它的制作方法十分复杂耗时耗力。瑶族咸油茶据说是迎客高规格的礼仪,如果有幸被瑶族的当地人用这种茶招待,那就能说明你是他们最尊重的客人,被用咸油茶招待是十分荣幸的一件事情。据说,咸油茶茶香中有鲜,鲜中显示爽,味道十分香甜可口。

台中客家人古法制作酸柑茶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中石冈古农仓前水泥地上摆放着数十颗绑着绵绳的硕大橘子,在大太阳底下曝晒。石冈小区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吕理全指出,这就是客家居民传承逾百年的“酸柑茶”制做方法。

该协会理事长吕理全指出,每年农历春节期间,正是“虎头柑”的采收期,许多民众都喜欢买几个比一般芦柑大上一倍的“虎头柑”回家拜拜。巨无霸般的虎头柑,由于皮厚、水分多,加上橙红色的外表,看起来充满过节的喜气,尤其还可以在供桌上持续放上一个月而不变坏,因此作为敬神祭祖并讨个吉利。

由于“虎头柑”的果肉奇酸无比,中看不中吃,无法鲜食,而有“酸柑”之称。通常水份消失而萎缩的“虎头柑”就会被弃置。不过,勤俭惜物的客家先民不舍如此浪费,而将“虎头柑”的果肉挖出加入茶叶,制成有如普洱茶外观的“酸柑茶”,不仅可以存放多年,敲碎后冲泡饮用,不仅温润爽口,茶香与柑香融合的微酸口感令人回味再三,且据说有助于咳嗽、化痰、解热等缓解功效。

制做“酸柑茶”首先挖出果肉,在柑橘顶端挖出缺口,保留挖下的柑皮做盖子,再用杓匙将果肉挖出,滤掉果肉里的籽;挖出的果肉混合茶叶搅拌,再回填至挖空的柑橘内,盖上原本挖开的柑皮后,还得用棉线捆绑好。继而将五花大绑的“酸柑”用蒸笼经过一蒸、一压、一烤,再蒸、再压、再烤,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天气好时必须将酸柑拿到阳光下曝晒。历经“9蒸9晒”不断的蒸、晒、烘、压, “酸柑”一共9次工序才能制成“酸柑茶”,总共耗时约需3个月的时间。

不同国家喝什么茶?各国的饮茶习俗介绍


茶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的国家。除了中国外,像日本、南朝鲜、泰国、缅甸等国家都有自身的茶文化,都有自己特色的茶饮。

泡茶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的时候,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印度饮茶总量为世界第一位,喜欢浓味的加糖红茶。巴基斯坦一般以茶、奶、糖按1:4:3的比例冲泡调饮,喜味浓的红茶。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英国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先由皇室倡导,后普及到城乡,成为英国的社交风俗。

爱尔兰人饮茶之风为欧洲首位,喜欢味浓的红碎茶。

红碎茶

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

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

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吃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干嚼佐餐。

荷兰是西欧最早饮茶的国家。菜汤放糖,多饮袭泡红茶和香味茶。

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

红茶

加拿大人多为英式热饮高档红茶,也有冰茶。

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及生活方式所以饮茶方式也是不同,世界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0种饮茶习俗,你了解多少?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那么,以下的20种饮茶习俗中,到底哪种最奇葩?哪种最风雅?

1.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

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

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

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它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

4.竹筒茶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冲泡竹筒香茶时,一般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1.泡茶。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后,就可开始饮茶。

2.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5.锅帽茶

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6.盖碗茶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7.婆婆茶

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8.功夫茶

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9.寄生茶

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据说是鸟雀叼衔一些树果停歇在桑树上啄吃,其中一些种子粘落在山茶科和山榉科等树枝或伤陷处寄生,吸取树的养分长成。人们采集这种寄生物的嫩叶晒制成茶,即为桑寄生茶。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味苦、甘,性平和,不寒不热,补肾补血。

10.砂罐茶

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11.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12.土锅茶

土锅茶是我国为云南哈尼族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人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13.腌茶

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14.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15.雷响茶

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白族的"雷响茶"颇具趣味性。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冲入沸水,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其时在场的宾客都会集中注意力等着聆听这种"雷响声",且自身的情绪也会随着响声的大小而起伏,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都认为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

16.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17.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18.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

19.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20.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

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汇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现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日常饮茶品类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

不同年代的喝茶方式和饮茶习俗


茶,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一直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着乡土气息的悠悠茶香,历经时代的符号,给不同年代的人,无穷的回味和记忆。

50年代——茶只拿来解渴

一把老茶叶,再灌满整整一个军用水壶,热火朝天地大干快上,父辈们经常说,小时候,他们就斜挎着与个头不相称的水壶,踏遍山河,心中装满的只有社会主义建设。

70年代——桌上的搪瓷杯

随便泡点啥茶,喝的时候都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高音喇叭中的口号和语录时刻充斥在耳边。那个年代,能吃几块现在不受各位待见的“腌熏腊肉”,喝口茶,那就令所有人都羡慕的神仙生活。

80年代——茶是待客必备

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掀起巨大的力量,下岗、下海纷沓而至,那时候的一杯上等的好茶,统统都是配角,咖啡的情调也慢慢地进入生活圈,那时候更多的快乐,是能够和一群小伙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看大侠霍元甲,哼着“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才是最大的乐趣。

当然吃了稀少的油腻后,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抢喝父亲手里白瓷杯中的茶,就是满满的团圆了。

2000年——茶不只是拿来喝的

00年代茶不只是拿来喝的了,而且和酒一起多了宜礼宜品的属性。送朋友、送亲人、送生意伙伴、送领导,每逢佳节不送点茶和酒你都不好意思见人。

节日里,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鱼肉,小朋友们也从刚开始抢着吃,到后面的被强迫吃,礼多了,茶也成了调节生活的元素,情变得无价了。

到了当下,茶也不仅是茶了。

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家乡,无法和父母同席而坐,两盏清茶、茶余饭后的画面也难得见了。时代越来越进步,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离父母,却越来越远……

而茶,也不仅是茶了,是健康,是文化,更是一份承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