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级茶艺师:只想用心煮好一杯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一杯红茶热量 一杯香绿茶 喝一杯绿茶

一杯红茶热量。

在茶界,高级茶艺师很多,但90后目前还相对较少,能一心向往着煮好一杯茶的也不少,但这么年轻,在能靠脸吃饭的时候却要靠才华,也是比较难能可贵了。她叫吴梦醒,今年24岁,平湖人,是海宁市区一家茶庄的“掌柜”,一袭青衣、淡妆拂面,双手轻盈地举起紫砂壶,柔和地往杯中倒入茶水,她的身上透露着一份从容与淡定。

从小就爱闻茶香

吴梦醒的父亲很爱喝茶,冰箱里会放置各种茶叶。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的吴梦醒就很喜欢闻各种茶叶的清香。

“为了闻茶香,我常常偷偷打开冰箱门,掀开茶叶盖,鼻子嗅一嗅那味道,就觉得很满足。”吴梦醒噗嗤地笑出声,闻茶香渐渐上了瘾,直到现在,她不经意间就想去闻一闻。

平日里,父亲喝茶,她也要呷一口,解解嘴馋。

“茶的味道并不苦,反而透着一股清香。”吴梦醒笑着说道。

2012年,她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发现浙江农林大学竟有茶文化专业,这令她喜出望外。

随即,她和家人商量报考,家人都很支持。虽是喜欢的,但吴梦醒的内心却很忐忑,因为她不知道所谓的茶文化专业将会学习什么,她更担心大学念完,是否能找到对应的工作岗位。

摸着石头过河,她心里暗暗提醒自己。

高级女茶艺师——吴梦醒

理想中的大学,本该有大城市的繁华,但浙江农林大学周围山林环绕,觅不到任何喧嚣,这样的环境恰恰是吴梦醒喜欢的。

“我觉得安静反而更适合学习,空气好,每天都生活得心旷神怡。”她回忆起来,开学没过多久,老师组织大家前往学校附近的小茶山实践学习,观察茶树、了解炒茶的过程等。

虽然之前爱喝茶,但这是吴梦醒第一次见茶树,既好奇又期待。当天,学生们骑自行车约10分钟,到达目的地。江浙一带的茶树属于灌木类树木,高度在小腿附近,最高的茶树也只到大腿。

“茶树周围有很多小昆虫,不少女同学都挺害怕。”吴梦醒起初还担心会被小虫子咬,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便战胜了畏惧,觉得小昆虫挺有趣。

她望着茶叶的嫩芽,再看看工人们娴熟地翻炒茶叶,她对茶叶从喜欢变得多了些敬畏。

茶艺改变了“急性子”

四年大学生活,主要侧重理论学习,包括茶文化、茶艺术、茶审评和检验。对吴梦醒而言,茶文化接触久了,审美品位也在悄悄发生着转变,她发现自己开始喜欢简约、素雅的东西。

“大二下学期,我参加了中级茶艺师的资格考试,之后又考了高级茶艺师。”吴梦醒告诉记者,资格考试很讲究仪式感,要自己设计茶具、茶席等的摆放,和周边环境相统一。

她犹然记得自己在高级茶艺师的资格考试上,采用的是与竹子相关的主题。她选择碧潭飘雪这类花茶,因为这种茶清香可口,和主题十分契合。

另外,她需要找到富有雅韵的茶桌、茶座和茶席作为“舞美”,就连摆放在一旁的绿植也要进行考量,达到恰到好处的状态。除此之外,她还需要进行双语的演说,中英文结合,资格考试俨然变成一台“舞台剧”。

“喝茶,不光光是泡茶、品茶,还要感受周边环境一叶一物的美。”吴梦醒拿起茶壶,将茶水置入透明的玻璃杯中,随即,再把茶水倒入茶杯。茶水顺着玻璃杯流到底部,湿润了茶席。只见她,轻轻拾起纸巾,擦拭水渍。

茶艺就是这般讲究细节

吴梦醒与茶艺更深入接触则是在大三下学期,那时,她在嘉兴一家茶馆实习。刚到实习单位,她就接收到任务,组织茶会活动的策划。

吴梦醒感受到了一丝压力。“不仅仅考虑茶艺展示,还需要关注场务等人员的安排。”吴梦醒说,准备了一周的时间,每天都会加班。活动当天,她既是主持人,又是茶艺展示者。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她的着装、性情都发生了转变。她越来越爱穿清俗淡雅的茶服,和90后充满阳光热情的个性南辕北辙,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小女生。

她俏皮地说:“我本来是个急性子,因为茶艺,性子磨平不少。”

以前,她做事情心急火燎,就连买个水果恨不得马上飞到超市。如今,这样的状况就少了。

把茶文化分享给更多人

也是在她实习时,她与未婚夫王鹏程相识。和她不同的是,未婚夫是个实践家,喝茶多年,他通过舌尖品茶就能甄别茶叶的品质情况。

一个擅长茶艺,一个评判能力更胜一筹。两人互补,志同道合,去年在银泰附近开了一家茶馆。走进这家新中式装修风格的茶馆,茶具、茶叶礼盒整齐摆放。

这里的装修都是吴梦醒一手设计的,大到家具、屏风的摆设,小到对挂画的选择。

她拿起一个竹简,上面印刻着文字,原来这是一份茶水单。

除了装修清新脱俗,这里也销售各类茶品,同时是茶友的聚集地。

“我现在主要负责茶艺的培训。”吴梦醒说,茶艺需要自己进行摸索,想要煮出好喝的茶,得凭借经验的积累。

她第一次泡茶就闹了“乌龙”,冲泡好的茶水需要倒入盛茶的器皿。她拿着盖碗(一种上有盖、下有托的茶杯),刚拿起一秒钟就忍受不了烫手的感觉,马上撒手。

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姿势不对,手指应该拿在杯口。

经过慢慢探索,她开始学会泡好一杯茶,吃透多少温度的水泡什么种类的茶叶,理解各种茶叶泡多久为宜。

“现在,我的学员中,有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大家在一起喝茶谈天,愉悦身心。”吴梦醒也希望把茶艺带给更多人。

来自吴梦醒的茶语

学茶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心境状态。学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感悟都会慢慢加深你对茶的理解。同样,对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会加深你对学茶的理解,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精选阅读

用心才能喝好一杯茶


如何才能喝好一杯茶?

常常有茶友问及,如何才能喝好一杯茶?友也知道要有好茶好水好器。我说,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心地品茶便会情趣倍增,裨益备受,让心灵在茶中得到歇息、享受、陶冶、升华。潮汕人喝工夫茶就重在用心品饮,解渴也好,休闲也罢,每每慢烹慢品,从从容容,可谓心手闲适。

明末湖州司里冯可宾(字正卿)作《岕茶笺》,提出了适宜品茶的十三项条件:“一无事,俗务去身,悠闲自得;二嘉客,志趣相投,主客两洽;三幽坐,心地安逸,环境幽雅;四吟诗,激发诗思,口占吟诵;五挥翰,濡毫染翰,泼墨挥洒;六倘佯,小园香径,闲庭信步;七睡起,酣睡初起,大梦归来;八宿酲,宿醉未消,惟茶能破;九清供,鲜爽瓜果,清口佐茶;十精舍,茶室雅致,布置精巧;十一会心,心有灵犀,彼此会意;十二赏鉴,精于赏茶,擅长品鉴;十三文童,伶俐书童,胸有点墨。”(王从仁《茶趣》)冯可宾还总结出“七禁忌”,即“不如法、恶具、主客不韵、冠裳苛礼、荤肴杂陈、忙冗、壁间案头多恶趣”。自然清幽,清心悦神,这样的环境、心境喝茶才了得。

潮汕民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富人喝茶讲究,客来都自己泡茶相待,女婿女儿到娘家也不例外,以示其精湛茶艺。有一次,由于经济拮据,女婿前来向岳父借钱接济。岳父正在泡茶便招呼女婿喝茶,女婿心不在焉。岳父以为茶不醇,便问:“这茶怎样?”女婿说:“好,会烫。”岳父不高兴说:“会烫?滚啊!(潮人说水开了,是水滚了)。”女婿只得蔫了似地回家,借钱的事也不敢说开口。这个故事说,喝茶时心不静,自然便不知茶味,茶中三昧也自然忘到了九霄云外。品茶的心境会因时间、环境、事情和人的不同而关联影响。

“心手闲适,按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押。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好。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澜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明•许次纾《茶疏》)我们的古人已把品茶的环境以及心境的追求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品茶可“在不完全的现实世界中享乐一点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冬天,煮一杯茶温暖自己


在信仰“慢生活”的今天,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捡拾炭火,细心生火,纵然繁琐,看着小火苗摇曳在清冷的日子里,闻着陶罐、铁壶里飘出浓郁的茶香,嘈杂而潮湿的内心,总可以被熨帖地宁静安详。

有人说,煮茶浓度太高伤身。有些人说,煮茶更甘美,茶的内含物质可以最大限度浸出。

有人说,煮茶温度太高会使茶叶本身的一些有益物质丧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有人说,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喝煮过的茶。

煮茶,从饮食的角度,是种不同的食用方式,食用方式是取决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

首先,从便捷性来讲,江南一带,水源充足,泉水多,水质好,多是冲泡式饮茶。

黄河两岸,多盐碱地,水质不怎么好,泡不出好茶味,有时会抹杀掉茶的一些优点,所以一般喝花茶以增加茶叶的香气。

而内蒙、西藏、新疆、甘肃这些地方,地表水少,不能像南方那样地方便取水,且人口密度小,多是逐水而居,游牧而居,只有驻扎下来的时候才会去享受茶、水、食物,而且燃料的获得也非常不易,所以有了酥油茶,产生了茶叶的煮食文化。

从功能性角度上说,还是推荐清饮,用盖碗、紫砂壶等器皿冲泡。因为煮茶,水的沸点高,高温会破坏茶叶的一些有益的内含物质,如维生素等。

而且,煮茶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茶叶得耐煮才行,嫩度高的茶叶就不耐煮,像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耐煮的一般是第三叶、第四叶,这些木质化程度高的。

因为茶叶原料级别低,一些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已经挥发没了,高温熬制,茶叶茎杆一些粗纤维里的糖分就会析出,汤质就比较甜稠。

因此,煮茶(煮叶底)是对茶鞠躬尽瘁的诠释和理解。煮茶,必须用冷水,缓慢的加热,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温度萃取茶叶精华,当然叶底可以拼配。

汤沸则止,如此反复数次,方可成一壶汤亮水清,口感层次分明,细腻甜香的煮茶。

通红的炉火上,铁壶开始冒着热气,这时便是倒出茶汤的好时机。

蜜黄偏橙的茶汤从铁壶中倒出,丝丝热气飘扬,端起茶杯凑近些许,烤茶的香气馥郁,轻啜一口甜醇软滑,茶汤中茶滋味浓厚,既有茶的自然香气,又有茶叶经烘烤后的独特香气,还有青竹子的清香,三香交融,此刻忘了时间,只记得眼前这盏冒着热气的茶汤。

煮茶的方式上至朝堂,下至寻常百姓,已经在历史的轨迹中存在百年。只是随着喝茶的简单化,这一方式逐渐被尘封。

而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煮茶却是日常生活。竹筒茶便是其中之一,将竹子与茶叶结合,放在火塘上以柴火慢煮,既能烤火、照明,又能喝到浓醇的煮茶。

这一盏茶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茶,而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艰辛,依旧对它饱含热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盏温茶暖身心,三五好友话江湖。这才是打开冷冬煮茶的正确姿势。

那么适合煮饮的茶都有哪些呢?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故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

黑茶可冲泡也可煎煮,用陶制茶具可利用茶具良好的吸附性消除一些茶叶发酵和存放时形成的杂味,使黑茶的陈香更为突出。此外,陶质茶具的粗犷、大气搭配黑茶,淳朴凝重,更符合黑茶深厚的陈韵。

黑茶原料较粗老,经过熬煮之后饮用,其功能成分才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其煮饮之后甜醇顺滑的滋味,更是令人难忘。

柑普茶

去年柑普茶的火爆程度堪称台风级,尤其是小青柑——以清爽鲜活的小青柑和温润醇厚的熟普结合,风味独特功效佳。那么,柑普茶可以用于煮饮嘛?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熟普还是陈皮,在煮饮之后,其风味皆更佳,两者搭配之后的柑普茶经过一段时间的煮饮,不仅能够提升陈皮和熟茶各自的口感风味,更能促进柑与茶的融合,让其香气、滋味更为温润、顺滑。

柑普茶的煮饮很简单,小青柑可整颗放入、大红柑则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柑与茶的比例为1:3进行调节,用大火煮沸,再换小火熬煮五到十分钟即可。

红茶

最受国际欢迎的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既适于冲泡,也适于煎煮。红茶品饮有清饮和调饮之分。清饮,即不加任何调味品,使茶叶发挥应有的香味。清饮法适合于品饮工夫红茶,重在享受它的清香和醇味。

老白茶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采用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为原料,经阳光晒干或文火烘干而成,其毫色银白,具有“绿妆素裹”的特征。

白茶有着“一年陈、三年药、七年宝”之称,经过一定时间陈化的老白茶具有较好的药用功效。因为白茶在制作过程中未经过揉捻,内含物质很难渗出,所以非常适合用来煮饮。

寒凉的冬季,煮一壶茶来来暖暖身体吧。

寒冬,煮一杯老茶,温暖我心


煮,是一次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等待着变化,等待着惊喜……

投茶入水,随着温度提升,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听壶里“咕咕”的冒着泡,暖了四周。

天气日渐寒凉,此时煮茶法相较于泡茶更为得宜。经小火慢煲的茶汤,汤色有如琥珀,茶性温热,行气血,祛寒凉。

小口啜饮着茶汤,看着袅袅的汤氲翻腾,体会着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暖热感,当是秋冬时节一大乐趣。

由于煮茶法与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所以对茶的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好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觉到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追求口感稳定。如果说泡茶丰富变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终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答案是:丰富变化的体感,讲到这里,资深茶人可能立刻会想到卢仝的七碗茶诗,难怪一直在写身体的感受而不是口感的变化。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经济一样。唐宋时期我们的先人喝茶都是煮着喝的,现代人所熟知的冲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为:宫廷煮茶、禅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锅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称之为平民煮茶。宫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为考究的。

习礼茶房认为,煮茶除了注重茶、器、水、火的融合统一,更要注重人的作用!茶、器、水、火如何相融合,其中就是人的作用,没有人,它们也只是单独的个体罢了!也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发现、提升他们的价值。

【择茶】

煮茶时,多选择黑茶、熟普洱茶、老白茶、陈年生茶等茶品,这些茶品或是藉由工艺制程,或是经过时光的炮制,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寒凉,茶性趋于温热。此类茶品烹煮后不会因过于苦涩而难于下口,而温热的茶性用来驱寒又再适合不过。

除了直接烹煮干茶,还可以炖煮茶品冲泡后的茶根,此法多用于老茶,可让冲泡时未能释放的精华充分析出,如此方对得起老茶历经的岁月。

【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严格,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便可;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可直接投入壶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这样更便于事毕后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请尽量使用尺码较大的型号,这样茶叶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如此茶汤的汤感更佳。

【煲煮时间】

推荐60-120分钟,如此茶汤方可达致浑厚温润的品质。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同时炉具可保持小火加热保温。

若是茶汤过于浓郁,可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如此调节至符合个人品饮习惯的浓度即可,自是别有一番乐趣。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煮茶也是一样,就拿做菜打个例子,再好的物料,如果厨师不行,那也是做不出好菜的。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话题不在这里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相同的物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一定是有品级之分的。同样,煮茶也一样,同样的茶,同样的流程,师的级别不同、心态不同、体态不同,煮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

茶艺师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茶艺师高出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士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茶的理解并不仅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而是对其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1年3月《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师》教程也已出现。茶艺师培训己列入国家商业部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之一。

工作内容

1、鉴别茶叶品质;

2、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择相适的水质、水量、水温和冲泡器具,进行茶水艺术冲泡;

3、选配茶点;

4、向顾客介绍名茶、名泉及饮茶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茶文化知识;

5、按不同茶艺要求,选择或配置相应的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环境。

6、能辨别生茶和熟茶,能把它们的色、香、味都发挥到完美的境界。

茶艺的概念

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

茶艺名称的由来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唐代,“艺”字就与“茶”字发生联姻;宋代之际,“艺”字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茶艺”一词,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大陆出现,但与现在的茶艺含义有别。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使用茶艺一词后,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并赋予新的内涵。

中国茶艺定型和完备的阶段,是在唐代。距今1200多年以前,陆羽的《茶经》总结了前人饮茶的经验,对茶艺做了系统的阐述。随后的宋代,饮茶风气更盛,茶艺也更为精深。明代茶艺最重要的贡献,是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自清代以来,流传至今的风格最独特、影响最大的茶艺,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和福建漳泉等地区的功夫茶。

如何最快泡好一杯茶?


如果一定要问,快客杯,那大概是5秒吧!就是这么快!

快客杯,它器具极简,把原来复杂的功夫茶具的程式简化,只留下最核心的壶与杯;它把泡茶的所有精髓发挥到极致,让泡茶更简单;它不需要通读高深莫测的泡茶指南,哪怕没泡过茶都能快速学会泡茶。

说到底,快客杯泡茶,到底有多快?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快的饮茶方式也让快客杯迅速风靡全国;对于办公白领来说,飞快地处理工作、看不到头的加班,唯有足够快的快客杯才能够喝得上一口香喷喷的茶;对于蜗居的朋友来说,本来家里就差点没地方坐了,唯有足够简便的快客杯才能在一居室里享受上茶的清香。

一款高品质的快客杯,是一个人喝茶时的必备器具,它犹如一位陪伴的朋友,总能为独处的你送来清新甘香。

本期推荐的陶器,樱花杯,集颜值与实用于一身。它古朴、实用、端庄、透气,有粉色、青色两色可选。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易破裂。

说到“快客杯”,你也许立刻想到正经古朴端端正正的喝茶器具。然而,不是所有的快客杯都长着一副“扑克面”脸,也不是所有的快客杯都是古朴端庄。

这次我们挑中的快客杯,不仅有颜、有料,还有格调。单单看着它,老夫的少女心已经炸成了烟花……

少女心无关年龄,无关性别,保持一颗少女心,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那份心情就像初恋的感觉。甜甜的,纯纯的,如果一定要选个颜色代表少女心,那一定是粉色。

一个人喝茶,如果也不愿草草地泡一杯了事,就可以用这套茶具。把快客杯扣至茶杯上,一手拎起,一手拿些零食,就可以去任何地方喝喝茶了。

如果在办公室这种快节奏的地方喝茶,可以随意一些,但也不能将就。而它即使放在办公室,不但不会占用空间,还能让整个办公环境变得品质感爆棚。

极简主义,一壶一杯

这款樱花杯,也是快客杯。快客杯的诞生,就是为了极简主义而生。

传统工夫茶泡法,很繁琐、很占地方、不方便携带、传统茶具的烫手、出水慢;而快客杯,在实现了泡茶功能的基础上,把茶具化成极简风格,更小更轻,而且也非常好用。

造型极简,杯与壶扣在一起,流线型的外观像极了一枚彩蛋。茶叶置于壶中,一次出汤刚好就是一杯。

快客杯将繁杂的泡茶过程简化,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到一杯茶。

一壶一杯,走天下

收纳时,这套茶具可以叠放在一起,超级方便;使用时,拆开出一壶两杯,立刻就开启美妙泡茶旅程。

无论身在何处,只需把它取出,就能在很小的空间里进行一次完整的茶席。在忙碌的办公室,行进的车厢里,落脚休息的住处,喝杯好茶,总会让疲惫的心得到一丝舒缓。

上手舒适,越用越爱

杯身手感非常好,它的大小经过精心设计,有着恰到好处的手握比例,哪怕是手比较小的女孩子一手可掌握。

圆润小巧的茶杯,参照人体工学原理制成,上手之感却很是舒服,在手上把玩却越玩越爱,尤其适合入门级茶友。

细腻而好用

初见这款公道杯,感受到的是平淡朴素,而握在手中真正使用后会发现,这种简单并非几何形态的刻板单调,每一处弧度、转折、细节都流露出对实用性的考量,因而散发着无穷的韵味。

杯小茶认为喝茶,自然是少不了茶具。用好看好用的茶具,不仅可以让家里整体风格更加对味,也能提升生活情趣,让原本不起眼的小物成为平淡生活中最深情的点缀。

细节考究,用心

小巧樱花形壶耳,不仅雅致,更重要的是能隔热防烫,保护手不受烫伤。平稳的壶底,不会摇晃,喝茶更为舒心。

鸭嘴式出水口,自带过滤孔,细腻的打磨工艺,出水断水都很流畅,能有效的过滤茶渣。

不吸茶味,不纳茶渍

经过高温烧制的快客杯,材质致密,不会吸收茶味。

因此适用多种茶叶冲泡,无论白茶、红茶、还是乌龙,都可以轻松还原茶品的地道风味。

喝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喝水式的喝茶,二是不紧不慢地用茶器品茶水。

两者之间其实有着这样的矛盾——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越来越需要品茶的“慢”,而品茶的“慢”又不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

而快客杯将繁杂的泡茶过程简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也能享受到一杯茶。

它古朴、实用、端庄、透气,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易破裂。

说到底,让泡茶的你拥有美好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事。用它沏上一壶茶,听听风看看雨品,搭配上优雅的茶席,那画面真的是太美了!

相关文章